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二學期金衢十二校聯誼階段性測試九年級社會·法治試卷卷Ⅰ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每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1.2020年6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了《香港國安法》,自通過之日起正式生效,這主要體現了北京的職能是()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經濟中心D.國際交往中心2.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中國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G1衛星定位位置為(140°E,0°),其位置在圖中表示正確的是()A.B.C.D.3.①“蒼松雪嶺,沃野龍江稻谷香”;②“碧草氈房,春風馬背牛羊壯”;③“瓊海獨具大手筆,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這兩副對聯描繪出了我國四省區的突出特點,以上四句對聯描寫的分別是()A.新疆、黑龍江、海南、云南B.內蒙古、黑龍江、貴州、廣西C.內蒙古、寧夏、海南、云南D.黑龍江、內蒙古、海南、云南4.賀蘭山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是()A.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B.地勢第二和第三階梯分界線C.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分界線D.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5.春天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但天津、江西、廣東等地油菜花開的時間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是()A.海拔高低B.海陸位置C.緯度位置D.人為因素6.根據圖中信息,有人推斷臺灣省西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圖中支撐這一結論的信息是( )A.農產品、森林的分布B.城市、礦產的分布C.礦產、鐵路的分布D.農產品、鐵路的分布7.下列事件與其標志性意義對應正確的是( )A.辛亥革命——中國近代化運動的開始B.新文化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C.南昌起義——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進行長征D.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8.時空觀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②百萬雄獅過大江③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⑤北伐戰爭A.③⑤②①④B.②③①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⑤③②①④9.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中國邊防部隊果斷采取自衛措施,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印度軍隊的行為違反了(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求同存的方針C.共商共建共享原則D.全方位外交10.詞匯出現頻率的高低反映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主題的變化。以下為1978~2019年中國各大報刊出現的高頻率詞匯,其中最有可能屬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香港回歸、鄧小平理論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D.中國夢、一帶一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11.下列時間軸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歷史,其中( )A.①段出現“大躍進”等“左”的錯誤B.②段主要任務是完成社會主義改造C.③段國家優先發展重工業D.④段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2.最適合下圖中第三單元的標題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C.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3.黨的“十八大”首次高度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法治”是社會層面的一個核心點。下面對我國近現代法律文獻共性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都推動了中國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都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性質都是民主與封建專制長期斗爭的結果都受歐美民主政治的影響14.今年開播的央視《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以地名知識為載體,從地理、歷史、語言、民俗、文學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解讀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蘊,喚起全民愛國愛家情懷。中國的地名文化()①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③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④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在5G時代,中國企業的參與度遠超之前所有的通信時代。右圖數據表明中國()①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②以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③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④通過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和修改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0年9月2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繼續排名第1位。提升創新指數,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①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②依靠引進國外技術③營造創新法治環境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2020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綠水青山,節能增效”。全國低碳日活動的主題是“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其中蘊含的發展道理是()①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②實現創新驅動,提高區域經濟的科技含量③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④發揮規模經濟效益,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2020年9月,東莞市在公共交通價格調整前舉行了由各方代表參加的聽證會,并通過網絡、報刊、電臺等新聞媒體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群眾的意見。政府部門的這一做法( )①擴大了政府的權力和職能②有利于廣大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③提高了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④有利于引導公民通過合法途徑和方式行使監督權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2020年11月8日,川藏鐵路開工建設。川藏鐵路沿線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復雜,要經過青藏高原,途中需“穿七江過八河”,地形起伏劇烈,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鐵路工程。修建川藏鐵路有利于()①維護國家統一,鞏固邊疆穩定②促進民族團結,推動西部發展③擴大區域差距,發展旅游產業④拉動沿線發展.踐行“一國兩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要從我們做起。作為走向世界的青少年應該()①尊重差異、理解不同、包容多樣文化②潛心學好英語③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④闡發中國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卷Ⅱ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50分。)21.【中國物產富饒多樣】(10分)材料一:我國劃分為三大棉區:A棉區、B棉區和新疆棉區。2020年新疆棉花總產量達516.1萬噸,占全國棉花總產量87.3%。棉花是一種喜光作物,在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出來的棉花質量較好,較耐干旱,怕水澇,低溫陰雨是導致棉花苗期病蟲害發作的主要原因。(1)根據材料一,從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A、B棉區棉花產量不及新疆棉區的原因。(4分)材料二:新疆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夏季白晝時間長,晴天多。冬季嚴寒的氣候,使棉田的病蟲害種類減少。新疆區域內擁有眾多的雪山,高山融雪具有輸水穩定的特點,很適應棉花生長的需求。(2)結合材料二分析新疆棉花量大質優的原因。(4分)材料三:作為浙江產業援疆的重點項目,浙江華孚時尚在阿克蘇投資50億元建設100萬錠色紡工業園,10萬噸染整工業園,構建了從棉花種植、加工、交易到色紡紗生產的高附加值供應鏈體系。目前該項目已全部建成投產,每年可實現產能18萬噸、利稅6億元,安置當地就業人員6000余人。(3)根據材料三指出,在棉花產業上浙江與新疆是如何優勢互補的?(2分)22.【中國道路波瀾壯闊】(10分)道路自信關系著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百年來,中國艱難探索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材料一:重大事件時間軸(局部)(1)通過探究以上時間軸內容,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嘗試為黨在1921至1949年的發展歷程設計一個主題名稱。(2分)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使社會主義發展遭遇重大曲折,此時,鄧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92年,他來到深圳經濟特區視察并親切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深圳經濟特區的創辦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哪一重大決策的具體表現?(1分)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鄧小平在這一決策制定過程中發揮的重大作用。(1分)材料三:2021年3月,在抗擊疫情取得勝利與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經濟體的背景下,中國兩會順利召開。3月4日晚,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提到,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對其他國家構成軍事威脅,關鍵要看這個國家奉行什么樣的國防政策。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加強國防建設不針對、不威脅任何國家。“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本題采用分層賦分,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3.【中國絲路合作共贏】(10分)絲綢之路不止是一條東西方的貿易通道,更是一條見證幾千年人類文明與沖突的偉大道路。材料一:19世紀,隨著歐洲各國將更多的目光投向絲綢之路以東,大英帝國終于開始出現盛極而衰的跡象。為了維持在絲綢之路上的統治,英國與其對手展開競爭。到了1914年6月,事態一發不可收拾,連其本身的命運都押在了一場即將爆發于歐洲的戰事上。材料二:20世紀30年代,希特勒急于得到資源,將目光轉向絲綢之路的東方。40年代,為了獲得更多絲綢之路上的小麥,作出了入侵蘇聯的決定。1946年,為了獲得更多的政治成本和資源,斯大林開始將更多的目光集中在絲綢之路上的中亞國家身上。為了維持國內資源消耗的穩定,美國絕對不允許蘇聯將這些國家收入社會主義的陣營中。材料三;“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旨在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繼承了古絲路精神,其初衷和最高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材料一中“歐洲的戰事”指哪一歷史事件?(1分)中國與這場戰爭有哪些聯系?(2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希特勒將目光轉向絲綢之路東方的目的。(1分)材料二中關注這一地區的另外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3)依據材料三歸納“一帶一路”的宗旨是什么?除了“新絲綢之路”的稱謂,你還可以用哪些詞形容“一帶一路”?(2分)24.【中國扶貧成就斐然】(10分)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9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數字的背后,驚訝了世界,也溫暖了國人。中國脫貧攻堅戰勝利意味著我國已實現哪一戰略目標?“國人溫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3分)材料二:泰國前副總理披尼接受專訪時說,中國政府在全國范圍內消除絕對貧困的秘訣在于精準扶貧策略。披尼認為,中國共產黨將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果敢堅定地領導人們脫貧攻堅,中國有一心為民的基層干部團隊和積極配合政府、堅韌不拔的人民,這都是中國取得脫貧成就的重要原因。(2)泰國前總理認為,中國有哪些扶貧經驗值得借鑒?(4分)材料三:12月15日,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的分論壇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表示,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減貧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提供了中國答案,貢獻了中國智慧。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中國脫貧攻堅戰勝利具有怎樣的時代意義?(3分)25.【中國外交開放包容】(10分)材料一:2021年2月9日,習近平主持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習近平說,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并為各方所接受的合作原則:一是有事大家商量著辦,二是讓合作方都有收獲,三是在開放包容中共同發展,四是通過創新不斷成長。(1)作為此次峰會的主持方,我國是怎樣貫徹在“開放包容中共同發展”這一理念的?(3分)材料二:習近平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通過視頻方式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還參加了世界衛生大會,支持國際抗疫合作,倡導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2)我國為什么支持國際抗疫合作,倡導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3分)材料三:當地時間2021年3月18-19日,中美舉行高層戰略對話。其中中方在涉及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問題上闡明了堅定立場。雙方同意就經貿、兩軍、執法、人文、衛生、全球氣候變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鮮半島等問題保持和加強溝通和協調。中國還出席了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等重大活動。(3)中國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不卑不亢,以及出席如此多重要國際會議,傳遞出哪些聲音?(4分)2020學年度第二學期金衢十二校聯誼階段性測試九年級社會·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AADACADDA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AABCCDAD二、非選擇題:21.(10分)(1)自然:A、B棉區位于季風區,易發澇災,易受病蟲害影響。(2分)人文:A、B棉區人口稠密,種棉花不如種糧食經濟效益高,棉花種植面積日漸萎縮。(2分)(2)①“干旱少雨,晴天多”說明新疆熱量充足;②“夏季白晝較長,晴天多”說明新疆光照充足;③“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棉花營養物質的積累。④“冬季氣溫低”,有利于殺死病蟲害;⑤“高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便利;(五點任選4點,4分)(3)浙江發揮了資金、技術、人才優勢,新疆發揮了資源、勞動力優勢。(2分)22.(10分)(1)主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歷程(其他符合圖片主題的也可得分,但寫國共兩黨合作的不得分)(2分)(2)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1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1分)(3)道路決定命運,百年來,中國發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源于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鄧小平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對內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綜上所述,回望過去,中國發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源于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和平發展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6分)23.(1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戰;(1分)中國參加了一戰,組織華工前往歐洲,為協約國勝利作出了貢獻;一戰后召開的巴黎和會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2分)(2)急于得到資源;(1分)從戰時結盟到戰后冷戰。(2分)(3)維護和平,促進周邊國家經濟發展等。(2分)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2分)24.(10分)(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人溫暖”主要體現在對國家有認同,對文化有底氣,對發展有信心。(2)精準扶貧策略、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基層干部一心為民、人民配合政府等(4分)(3)①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選一點即可)②有利于為其他國家提供扶貧經驗;③有利于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智慧(3分)25.(10分)(1)(3分)①中國一直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主張在全球發展中要集思廣益、各施所長、各盡所能,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個國家。②中國重視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③中國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推動解決全球發展失衡、數字鴻溝等問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2)(3分)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與擴散給各國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正造成愈加嚴峻的挑戰。②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在具有極大破壞性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③只有發揚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才能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和全人類的健康。(3)(4分)①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和改革。③中國致力于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等。(任選2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