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2)說出心臟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3)描述心臟的工作過程2、能力目標(1)通過對心臟模型、實物的觀察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明確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教學重點觀察新鮮豬心臟,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教學難點1、心壁的厚薄與其功能相適應2、心臟瓣膜的開閉與血流方向的關系3、心臟的工作過程教學方法課前預習、觀察、討論、實驗,講授課前準備1、學生準備:課前預習2、教師準備:心臟模型,豬的心臟,注射器,水,課件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師意圖引入課題1、溫顧而知新:根據魚尾鰭血液流動的情況判斷血管類型2、什么是動脈,什么是靜脈?學生回答從血管和心臟的關系中讓學生明白心臟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心臟的形態結構1、出示人體結構圖,讓同學們找找心臟在人體什么位置?形狀怎樣?2、出示心臟模型和豬的新鮮心臟,讓學生分組觀察心臟的結構(順序是先外后內,先上后下)3、心臟的結構:(1)有四個腔,這四個腔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2)心臟壁主要是由什么組織構成?它有什么特點?(用手捏一捏心臟,感覺怎樣?)(3)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有什么特殊的結構?(4)與心臟相連通的血管有哪些?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心臟結構的順口溜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連靜脈室連動靜房室動不倒流1、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回答2、學生發現心房壁較心室壁薄;左心室壁較右心室壁厚3、心臟內的瓣膜開口朝向:房室瓣開口朝向心室,動脈瓣開口朝向動脈4、心房連靜脈,心室連動脈。5、學生總結心臟內血流的方向:靜脈→心房→心室→動脈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培養團隊精神2、培養學生語言表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二、心臟的工作過程1、心臟能不停地跳動,是不是沒有休息呢?出示課件心臟的工作過程圖心臟是有節律地搏動的。2、用數據說明心臟的工作學生歸納心臟工作情況:1、兩個心房收縮,兩個心室舒張2、兩個心房舒張,兩個心室收縮3、全心舒張學生恍然大悟讓學生明白心臟在工作過程中有休息的時候和工作的時候三、心臟的功能師生共同總結:在血液循環中起動力作用。四、課堂實踐朝心臟灌水,觀察現象動脈注水,有什么發現?為什么?靜脈注水,又有什么發現?為什么?學生動手操作:找動脈和靜脈,分別朝內注水,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1、向動脈內灌水:水不能進入心臟2、向靜脈內灌水:水能進入心臟。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輸送血液的泵————心臟心臟的形態結構心臟的位置和形狀1、位置: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2、形狀大小:形如成熟的桃子,本人拳頭大(二)心臟的結構左心房——肺靜脈1、有四腔左心室——主動脈右心房——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2、心臟壁:主要由心肌組織組成3、瓣膜:房室瓣和動脈瓣(保證血液流動的方向)(三)心臟的工作兩個心房收縮,兩個心室舒張——兩個心房舒張,兩個心室收縮——全心舒張(四)心臟的功能: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課前復習血管類型,引出血管與心臟的聯系,讓學生明白心臟在人體內的重要作用導入新課。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心臟模型、豬的心臟了解心臟的結構,讓學生根據觀察、討論,合作及提問的辦法來學習新知識。然后利用課件展示,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心臟結構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和學生一起總結記憶心臟的規律,通過課堂實踐,讓學生明白瓣膜的作用。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健身教育,保護心臟。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較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