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一、教學內容分析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輸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夠自動地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動。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必須及時運來,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必須運走,人體才能進行正常生命活動,這些物質的運輸靠血液循環來實現。這一節知識點和難點較多,如何在短時間里使學生對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有充分的認識并理解血液循環的途徑和意義,都需要教師課前精心準備。?二、教學目標及分析本節教材主要講述了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環的途徑和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本節教學通過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觀;通過對心臟的結構實驗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積極參與小組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明確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學生。通過血液循環的發現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三、教學對象分析初一學生無論從生理還是智力等方面來說,都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對外界事物都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但尚處于一種懵懂階段,對于人體結構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無法解釋。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每一個時機,在引導學生分析具體問題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遠大的理想抱負。四、教學策略本節教學可分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教學;第二課時完成血液循環途徑的教學。在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教學過程中,要準備充足的新鮮的豬心以及人的心臟模型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主動獲得有關心臟結構的知識并推測它們的功能,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師在課前把豬心解剖好,盡量露出四個腔,以利于學生觀察和用手觸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關瓣膜等的結構特點來推測各自的功能。關于把心臟比喻成“泵”,教師可以用發動機或抽水機等進行類比,進而說明心臟作為“泵”的作用。血液循環途徑是本節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分組討論,小品表演等多種方式理解以下要點:一是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及其相互協同的關系;二是動脈與動脈血、靜脈與靜脈血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三是血液循環的意義,即血液在流經毛細血管時所發生的物質交換。?五、教學媒體運用1、課件“心臟的結構”2、課件“心臟是怎樣工作的?”3、血液循環的錄像4、實物投影儀5、血液(動脈血、靜脈血)標本?六、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第一課時輸送血液的泵——心臟?將右手放到胸口左側,將左手放到胸口右側,感覺心臟的搏動。?積極思考、踴躍提問。??(引導學生進行上述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于心臟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呢?(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心臟的結構????????心臟有發達的肌肉,心臟分四個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樣,心臟內有瓣膜,心臟連接血管。??分組觀察新鮮豬心臟,分組討論課本68頁“討論”中的問題。通過觀察,主動地獲取有關心臟的知識,并推測它的功能。?每組派代表陳述本組的觀點和結論,本組其他同學可將課前準備的相關資料進行補充。?注意觀看大屏幕和模型,對自己所獲得的知識進一步重組和加工。不足之處加以補充和完善。???觀看動畫,總結瓣膜的開閉情況。?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及時點評(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發展思維能力,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展示課件“心臟的結構”以及心臟模型(利用學生的視覺、聽覺,加深對心臟結構及功能的理解)。?展示課件動畫“瓣膜工作動畫”。??心臟的功能????????發揮想象,提出問題。閱讀與思考課本69頁第二段。然后每組派代表陳述觀點。??認真觀看。??同學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誘導提問。布置閱讀、思考。???展示課件“心臟是怎樣工作的?”?及時收集反饋信息。?第二課時血液循環途徑???認真觀看錄像。?從整體上把握血液循環的大致過程。??導入新課。?展示血液循環錄像。?心臟四個腔的名稱、與之相連的血管、血流方向?四人一組,討論課本70頁的血液循環模式圖。?巡視并加以指導。?體循環?肺循環??血液循環的意義???表演課本劇《何去何從——血液循環途徑及其意義》。???將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關血液循環途徑及其意義進行歸納整理(可以用各種形式,如圖表、文字等)?!氨纫槐取保凑l歸納整理最快,最準。同時,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將抽象知識變為生動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最后展示教師準備的歸納完整的圖表。?動脈血及靜脈血的概念???區分動、靜脈血的顏色并總結它們的特點。?展示:動、靜脈血標本。?健康而強壯的心臟的重要性?計算數據,得出結論——擁有一個健康而強壯的心臟是非常重要的!??展示有關心臟功能的數據,指導學生進行計算。???仔細觀看故事,從中獲得啟發,激勵自己發奮學習。?課件展示科學家的故事——“血液循環的發現”,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課后作業?用擬人手法寫一篇介紹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的文章。???七、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包括心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血液循環過程及其意義,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詞也比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先明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活動起來才能有序,并從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兩個主要知識內容上,通過學生活動(分組觀察、思考討論和表演課本劇)來完成。通過本節課的探究式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教師的適當總結,也使他們對知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表現了自己的才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旁只是引導點撥,才能更好地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