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報告】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實驗報告 實驗十六:探究月球和太陽大小不同卻看起來大小差不多的原因 實驗材料 :觀察紙筒、大小不同的兩個圓紙片 實驗方法 : 1、選擇合適的觀察位置,?保待觀察紙筒的位置不變。 2、在觀察紙筒能觀察到的范圍內(nèi), 選擇小圓紙片的位置,并保持不變。 3、?移動大圓紙片,觀 察 大 圓 紙片移到多遠距離時,看上去和小圓紙片大小差不多。 實驗結(jié)果 :物體距離觀察位置越近,看起來越大, 反之則看起來越小。太陽距離地球比月亮距離地球遠得多,所以看起來兩者差不多。 實驗十七:利用簡易的日晷, 觀測陽光下物體影子 實驗材料:平板、和平板同樣大小的觀察紙片(畫好同心圓、標注好方向)、小短桿、雙面膠 實驗方法: 1、在一個平板上,貼上畫有同心圓的觀察紙,在紙板上標注方向。 2、?根據(jù)太陽的照射角度確定方向, 把紙板放在平地上。要將紙板上的東南西北與實際觀察環(huán)境的方向保待一 致, 這樣記錄的影子才是準確的。 3、在紙板的中心,豎 直 地立上小短桿。小短桿應盡量保持豎直狀態(tài),不能傾斜,否則測 量不準。 4、?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和記錄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長短。每次記錄時, 要標上觀察的時間。間隔越短, 影子變化記錄會越精確。 5、觀察記錄紙,尋找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 實驗結(jié)果: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的變化而 變化的,太 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十八: 探究影子的變化與光照射角度的關(guān)系 實驗材料: 手電筒、木圓柱、桌子、活動手冊 實驗方法: 1、將圓柱放在桌子上。 2、?用手電筒分別從不同的方向照射木圓柱。 實驗結(jié)果:影子的方向與長短隨著光照射角度的改變而改變。 實驗十九: 探究影子的變化與光源所照射物體擺放的關(guān)系 實驗材料:?手電筒?、木圓柱、桌子 實驗方法: 1、用手電筒分別照射不同擺放方式的木圓柱的側(cè)面。 2、用筆和活動手冊記錄不同擺放方式的木圓柱在桌面 上產(chǎn)生的不同的影子。 3、比較不同擺放方式的木圓柱產(chǎn)生影子的形狀。 實驗結(jié)果: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cè)面的形狀有關(guān)。 實驗二十:模擬制造環(huán)形山 實驗材料: 托盤、細沙、大小不同的球。 實驗方法: 1、把細沙平鋪在托盤里。 2、分別讓大小不同的球撞擊沙盤。 3、 試著撞擊出大小重疊的“環(huán)形山” 。 實驗結(jié)果: 撞擊球的大小不同、速度不同, 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環(huán)形山。由此推測, 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可能是由撞擊形成的。 實驗二十一:對比觀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動,證明地球是球體 實驗材料: 橡皮泥、火柴、小紙片、地球儀 實驗方法: 1、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 插一根火柴作為脆桿。 2、 用地球儀模擬地球,讓 帆 船在地球儀上移動模擬航行,觀察 帆船 進港和出港的情況。 3、 讓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 4、比較并解釋帆船在地球儀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時所觀察到的不同現(xiàn)象, 同 時 據(jù)此猜測地球的形狀。 實驗結(jié)果: 這個模擬實驗進一步論證了人們猜測地球是球體的假設(shè)的正確性。 實驗二十二:對比觀察正方體和球體投影的影子 實驗材料:光屏(紙板)、手電筒、球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實驗方法: 1、將正方體和球體分別放在手電筒和紙板之間。 2、 打開手電筒, 觀 察 兩個模型在光屏(?紙板)上成像的形狀。 正 方 體 木塊在光屏(紙板)上呈現(xiàn)的影子是正方形的, 球體在光屏(紙板)上呈現(xiàn)的影子是圓形的。? 實驗結(jié)果: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 所 以地球是球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