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時【內容∕段落】完成《垂直的生計》教學【側重目標】能夠利用各種地圖和文字資料,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魯安第斯山區和阿爾卑斯山區的自然環境。能夠說明山區人們是如何利用山區來發展生產的,描述他們生產、生活的特色。通過兩個典型案例,學會分析山區人們生產、生活的特色與山區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評價任務】獨立完成作業本練習【學習過程】導入新課新課教學1、(多媒體出示問題:)安第斯山脈的位置、主要國家、走向、氣候、全長:南美洲、秘魯、南北走向、高原山地氣候、9000千米2、(多媒體出示問題:)秘魯安第斯山區的氣溫變化山區不同海拔高度,其降水和熱量不同,形成山上山下差異明顯的氣候特點。不同的氣候特點會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觀。3、(多媒體出示:)圖片展示:垂直的自然景觀4、(多媒體出示:)圖片展示:印第安人——印加文化農業遺址【學習過程】5、(多媒體出示問題:)秘魯人是如何利用自然條件進行農業生產的?高海拔發展畜牧業: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氣候寒冷,有廣闊的草原地帶,人們以放牧駱馬和羊駝為生。低海拔發展種植業: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6、(多媒體出示問題:)讀課文62頁,說說羊駝和駱馬在山區人們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作用?馴養羊駝和駱馬為人們提供奶、肉、皮革和毛利用駱馬作為山區的運輸工具7、(多媒體出示問題:)羊駝被譽為“安第斯山脈上走動的黃金”,為什么?羊駝毛之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極為珍貴,有“纖維上帝”之美譽。羊駝毛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8、(多媒體出示問題:)觀察下面圖片說說安第斯山區的交通狀況如何?多山的地形嚴重影響了交通和經濟的發展,修筑鐵路和公路困難重重。但是駱馬卻能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自如,體小但耐饑耐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9、(多媒體出示問題:)結合課本62頁圖片和文字,說說秘魯山區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10、(多媒體出示問題:)地區之間因為氣候的差異,導致了自然景觀的不同。在南緯5度左右的安第斯山麓地區的自然帶是什么?為什么會是這種自然帶?隨著海拔的升高,自然帶又呈現出怎樣的變化?熱帶雨林帶;在南緯5度左右的安第斯山麓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隨著海拔的升高,自然帶由熱帶雨林帶逐漸向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高山灌叢及高山草地過渡11、(多媒體出示問題:)說說秘魯國徽上圖案的象征意義?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左上方是一只南美駱馬,為該國國獸,代表國家的動物資源,也是秘魯名族的象征之一;右上角是一棵金雞納樹,代表該國的植物資源;下半部為一只象征豐饒的羊角,代表該國的自然資源和礦藏。盾徽上端為一個綠枝葉環;兩側各有兩面秘魯國旗。12、(多媒體出示問題:)你從印第安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中獲得了哪些啟示?順應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與山為鄰,與自然和諧相處。【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