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部分:構成物質的微粒一、原子、分子與離子1、分子是構成物質并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2、構成物質有三種微粒: 分子、 原子 、 離子 ;這些微粒之間有間隙,存在相互作用力,并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熱運動)。3、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有:金屬單質(如:鐵Fe、鈉Na等)、稀有氣體(如:氦氣He、氖氣Ne、氬氣Ar等),部分固態非金屬單質(如:碳C、磷P、硫S、硅Si等)。4、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有:食鹽(氯化鈉NaCl)、硫酸銅CuSO4、碳酸鈣CaCO3等。5、大部分物質由分子構成有: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氣N2、氫氣H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氣O2、蔗糖、酒精等。6、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原子能構成各種不同的分子。如:氧氣O2和氮氣N2;氧氣O2和臭氧O3。7、物質的性質是由它自身的結構決定的。同種原子構成不同物質時結構是不同的。如金剛石C和石墨C;紅磷P和白磷P等。8、分子與原子的比較相同點 不同點分子 都是微粒: 不斷運動;有質量、有體積;有間隔 化學反應中能再分 構成物質原子 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 能構成分子,也能直接構成物質9、原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10、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質 子 :每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原子核 (帶正電)原子 (帶正電) 中 子 (不帶電)(氫原子沒有中子)核外電子(帶負電):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核外電子排列規律)說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相等,電性相反,整個原子不顯電性;(2)質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構成;(3)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12、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歷史: 道爾頓:“實心球模型”→湯姆森:“西瓜模型”→盧瑟福:“核式模型”→玻爾:“分層模型”→“電子云模型”。13、第一個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道爾頓 ;第一個發現電子的人是 湯姆生 。14、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國際上采用公認的符號來表示元素,這種符號叫做元素符號。元素只講種類不論個數。(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種元素是:氧(O)、硅(Si)、鋁(Al)、鐵(Fe);(2)、海水中的元素:除了水由氫和氧元素組成外,還含有氯元素、鈉元素等;(3)、人體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別為碳、氫、氧、氮。15、同位素原子:原子中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的統稱。16、同種原子:原子核內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17、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18、單質和化合物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單 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物質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混合物。混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如空氣、泥土、所有的溶液等。19、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20、21、元素周期表二、知識點歸納:課題1 原子的構成【學習目標】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學習重點】1.原子的構成2.原子和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學習過程】一.定向入境1、舊知回顧:尋找記憶中的分子和原子(1)物質是由哪些微粒構成的?(2)分子是原子是(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區別是(4)化學反應的實質:2、揭題示標3、情境激趣: 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時堅硬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電子,人們從此叩開了原子的大門,開始認識原子內部的秘密。1911年盧瑟福等人為探究原子內部結構進行了下列實驗: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的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發現:⑴ 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⑵ 一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⑶ 極少數α粒子反彈回來。原子的結構究竟如何?請以“我想像中的原子”為題,提出你的想法。二.自學建架知識模塊——(一)原子的構成Ⅰ.個人自學1、閱讀:第一部分內容2、建構:一、原子的構成: (帶 電):(帶 電)原子 (帶 電)(帶 電):1、不同種類的原子,核內的 不同,核外的 也不同,但 可能相同。2、原子不一定有 (如 原子)3、在原子中: = =4、 和 不一定相等。5、原子的體積 ,原子核的體積 。6 、原子的質量 ,主要集中在 上。3、討論:思考原子顯電性嗎?為什么?4、即學即練下列關于原子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通常由中子和電子構成 ②通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③帶負電荷 ④不顯電性 ⑤不能再分 ⑥體積大約相當于原子 ⑦質量大約相當于原子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Ⅱ.精講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據非常小的空間,原子并非實心球體。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所以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整個原子不顯電性。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知識模塊——(二)相對原子質量Ⅰ.個人自學1、相對原子質量表中查出氫、碳、氧、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填寫在下表的空白處。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碳氧鈉3、建構:二、相對原子質量1、定義:2、公式:⑴定義式:相對原子質量 = ——-——————————注意點:1、相對原子質量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是一個比值。2、單位:為1(一般不寫)3、相對原子質量可以用來比較原子真實質量的大小。⑵近似公式:相對原子質量= 數 + 數4、即學即練(1)已知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的質量為m kg,一個鉬原子的質量為8mkg,則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96 B.72 C.48 D.36(2)原子種類 原子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 中子數氫 1 1碳 6 6鈉 11 12鐵 26 56Ⅱ.精講補架1.運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質量的必要性。2.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真實質量之間的關系。3.“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原因何在?課題2 《分子和原子》 教學案【學習目標】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日常的一些現象;認識分子可以再分為原子。【學習重點】1.分子、原子的基本特性2.分子特性與生活現象間的關系【學習過程】二.自學建架知識模塊——(一)分子的基本特性Ⅰ.個人自學1.建構:分子的基本特性:⑴微粒性——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⑵運動性——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⑶間隔性——分子間有間隔。同種物質分子間的間隔是:固體<液體<氣體(分子本身的大小是不能改變的,改變的僅是分子間的距離。)3.即學即練⑴請用分子的特性對下述現象作出解釋①試從化學的角度解釋“墻內開花墻外香”②冰融化成水,水變成水蒸氣③在實驗室做實驗時,實驗完畢忘記蓋上酒精燈的燈帽,結果下一次使用時很難點燃。⑵下圖是關于分子性質的實驗:在濾紙上每隔1.5~2cm處滴一滴酚酞試液,并在試管口塞上脫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濃氨水,在試管口的脫脂棉花上滴10~15滴(已知氨水具有揮發性,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則試管中出現的現象 ,此現象說明了 。Ⅱ.精講補架(一)1.現象:大燒杯內的酚酞溶液變紅,大燒杯外的酚酞溶液不變紅。2.結論: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3.燒杯A與B起對比作用,燒杯B說明空氣不能使酚酞變紅。知識模塊——(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Ⅰ.個人自學1.建構:⑴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⑵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⑶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⑷在化學反應中分子一定改變,分子再分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或分子。3.即學即練⑴填空①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有 、 等。②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 ,分子在不斷地 ,分子之間有 。③分子是由 結合而成的,如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 原子和一個 原子構成的。⑵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粒子C、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Ⅱ.精講補架(二)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而言,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 分子 物質課題3《離子》 教學案【學習目標】(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2)、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意(3)、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4)、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學習重點】離子的形成【學習過程】一.定向入境舊知回顧:(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 、 、 三種。 0( J.v j (2) 和 構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 ,帶正電,電子帶 電,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v { 3~2、情境激趣——提出問題:原子核外電子是如何分布在原子核外的呢?3、揭題示標二.自學建架知識模塊——(一)核外電子的排布Ⅰ.個人自學1.建構:(1)核外電子是 排布的。(2)原子結構示意圖 ①圓圈表示 其中的+11表示 ②弧線表示 ;③“2”表示 “1”表示 (3)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與 關系密切。① 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 個(氦為 個),性質 。② 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 個,易 電子,性質 。③ 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 個,易 電子,性質 。2、即學即練(1)第17號元素名稱是 ,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核外有 個電子層,第二層上有 個電子,最外層上有 個電子,它屬于 元素,它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電子,性質 。(2)第12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 ,它屬于 元素,它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電子,性質 。Ⅱ.精講補架(一)電子排布規律:進入電子層順序與各層電子數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知識模塊——(二)離子的形成Ⅰ.個人自學1.建構⑴離子的定義: 。⑵離子的分類:陽離子: 。陰離子: 。⑶離子的表符號鈉離子 、鎂離子 、硫酸根離子 、硝酸根離子 。歸納離子符號書寫要點:①離子所帶電荷數,寫在元素符號的 方;② 寫在前 , 寫在后;③電荷數為1時, 。2.即學即練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Ⅱ.精講補架(一)1、氯離子與鈉離子的形成過程2、下列數字的意義:3Al3+ 2S2-3、原子與離子的比較 原子 陽離子 陰離子結構 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 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 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電性 帶 電 帶 電表示法 相互轉化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達標鞏固A部分:1、下列現象中不能表明微粒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A. 由一杯水中滴一滴紅墨水,一會兒整杯水變紅B. 把磨得很光的鉛板和金板長久緊壓在一起,金杯中有鉛,鉛板中有金C. 配制消毒溶液時,能聞到刺鼻的氣味D. 在馬路上掃地,灰塵飛揚2、從微觀角度看,訓練有素的緝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處的原因是:( )A. 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 D.分子的體積很小3、以下生活學習經驗,不能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間有空隙的是: ( )A. 打氣筒能將氣體壓縮 B. 酒精和水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C. 海綿能吸水 D.物體有熱脹冷縮現象4、解釋下列現象A. 晾干濕衣服--------------------------B. 打開白酒瓶或醋瓶,可聞到酒香或酸味------------------C. 走進面包房,可聞到面包香味------------------------D. 將藍墨水滴入水中,水會變藍-----------------------5、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不正確的是: ( )A. 濕衣服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運動B. 水結成冰----------------------分子發生變化C. 干冰升華----------------------分子之間間隔變大D. 輪胎變亮----------------------分子間有間隔6、 在機壓條件下,25立方米的石油氣可以裝入0.24立方米的鋼瓶中,這些可以說明的是: ( )A.分子的質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構成C.分子之間有間隙 D.分子在不斷地運動7、將半口杯冷水沿杯內壁倒入熱水中,一開始上層比下層水熱,一定時間后,杯中的水變得冷熱均勻。這一觀察體現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A. 分子是靜止的B. 分子很小C. 分子是在不停地運動D. 分子是有一定質量的8、下列現象既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又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的是: ( )A. 人在花園中能嗅到香氣B. 濕衣服經晾曬變干C. 固體碘受熱變成蒸氣D. 空氣受壓體積變小9、用所學分子,原子,離子觀點解釋下列現象:(1)兩瓶各100ML 的水和酒精倒在一起,總體積小于200ML(2)打開香水瓶,房間里都會聞到香水味(3)水變成水蒸氣,體積增大(4)酒精蒸發和酒精燃燒(5)冷籃球打氣-----不能無限制充氣達標鞏固B部分:1、通常來講原子核是( )A.由電子和質子構成 B.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C.由電子和中子構成 D.不能再分2、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 )A.中子數 B.電子數 C.中子數和電子數之和 D.相對原子質量3、鈉原子有11個質子和12個中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g B.鈉原子的核外有11個電子C.鈉原子不顯電性 D.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4、 原子中決定相對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 質子數和電子數 B. 質子數和中子數 C. 中子數和電子數 D. 核電荷數5、 某原子的質子數為26,中子數比質子數多4,則該原子中所含微粒總數為( )A. 26 B. 56 C. 82 D. 866、 在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填空:(1)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帶正電荷的是 , ;帶負電電荷的是 ;(3)不顯電性的是 , ;(4)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是 , ;(5)決定相對原子質量的是 數和 數;(6)氫原子中不含有的是 。7、填表原子種類 原子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 中子數硅 14 28氯 18 17鉀 19 20鋅 30 658、 現有質量相同的鈉、鎂、鋁三塊金屬,哪一種金屬含的原子最多?哪一種金屬含的原子最少?為什么?(Na:23 , Mg:24 , Al:27)達標鞏固C部分:1.下列各項中不能證明分子之間有間隔的是( )A.夏天汽車輪胎容易爆炸。B.水受熱變為水蒸氣時體積會增大。C.1體積黃豆和1體積小米摻在一起后,總量少于2體積。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00mL。2.下列觀點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世界是物質的,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B.宏觀上看靜止狀態的物質從微觀上看則是永恒運動的。C.分子雖小但也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漬很快變干,這時水就不存在了。3.經測定某物質只含有一種分子,則該物質肯定不屬于( )A.純凈物 B.混合物 C.單質 D.化合物4.下圖是氣體物質的粒子示意圖,圖中“ ● ”和“O”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純凈物的是 ( )5.填充:有些物質是由 構成的,如氧氣;有些物質是由 直接構成的,如汞。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能保持汞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6.填充:在 “氫氣+氧氣 點燃 水” 的化學反應中,氫 和氧 不能再分。這一過程中,氫 分成了氫 ;氧 分成了氧 ,然后氫 和氧 重新組合成水 。達標鞏固D部分:1.核電荷數的增加,依照一定的規律將1~18號元素順次排列成下表。運用所學過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根據上表進行填空。(1)在化學反應中,第Ⅰ縱列的元素比較容易 電子;第Ⅵ縱列、第Ⅶ縱列的元素比較容易 電子,(除去H之外)通常都達到8電子的穩定結構,可見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 數。(2)從原子結構上看同一橫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 數,同一縱列的元素具有相同的 數。(3)在表中,和氖(Ne)原子核外電子排步相同的兩種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分別是 和 ,二種陽離子的離子符號分是 、 。2.關于鈉離子和鈉原子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它們的質子數相同 B.它們的電子層數不同C.Na比Na+少一個電子 D.Na+的最外層是穩定結構3、在下列示意圖表示的粒子中,屬于原子的有 (填序號,下同),屬于陽離子的有 ,屬于陰離子的有 ________,屬于同種元素的為 。4.Ca2+右上角的數字表示的意義是( )A.鈣原子最外層上有2個電子 B.鈣原子有2個電子層C.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D.2個鈣離子5. 在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填空:(1)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帶正電荷的是 , ;帶負電電荷的是 ;(3)氫原子中不含有的是 。(4)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是 , ;(5)決定相對原子質量的是 數和 數;達標鞏固E部分:1、大多礦泉水瓶的標簽上印有如下字樣:Ca≥4.0mg/L、Mg≥0.5mg/L、K≥0.35mg/L、Na≥0.8mg/L等,這里的Ca、Mg、K、Na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都不是2、寫出下列符號的意義:O______ _ ; Hg_____ _____;3Al___ ___。3、填表原子序數 1元素符號 0元素名稱 鈉核電荷數 13核外電子數 10質子數 18中子數 8 14 22相對原子質量 1 23 20元素類型4、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1)很多科學家對元素周期表的發現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貢獻,請寫出其中二位科學家的名字______ 、 。(2)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A.質子數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電子數不同(3)利用元素周期表,人們對元素的認識進入全新的飛躍時期。近日,俄羅斯科學家宣布他們將人將人工合成第118號元素,則此元素的核電荷數為____________。5、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種類。點燃酒精燈,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且干燥的漏斗,將導氣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內,觀察到漏斗內有 出現;澄清石灰水 。綜合上述實驗,說明酒精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6、小華用涼開水養魚,不久魚全死了。下列哪個是合理的解釋: ( )A、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氧元素 B、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氧原子C、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水分子 D、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氧氣第二部分:化學式部分元素符號口訣:元素符號有來由,拉丁名稱取字頭; 第一個字母要大寫,附加字母小寫后。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氫氦鋰鈹硼 炭氮氧弗氖 納鎂鋁硅磷 硫氯亞鉀鈣。在化學反應中常以整體參加反應的原子集團就叫原子團。又可稱為“根”,常見的酸根離子有: 碳酸根CO3 -2價, 硫酸根SO4 -2價, 磷酸根PO4 -3價, 亞硫酸根SO3 -2價硝酸根NO3 -1價, 次氯酸根ClO -1價, 氯酸根ClO3 -1價, 高氯酸根ClO4 -1價,亞硝酸根NO2 -1價 氫氧根 OH -1價 銨根 NH4 +1價。一、化學式的書寫:第一步,按順序寫出構成物質的元素;第二步,按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規律標好原子個數。單質的書寫:1、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化學式:金屬:如銅Cu,鐵Fe, 鉀K, 汞Hg固態非金屬(除碘外):如硫S,硅Si, 磷P稀有氣體: 氦氣He, 氖氣Ne, 氬氣Ar, 氪氣Kr, 氙氣Xe, 氡氣Rn2、由雙原子分子構成的非金屬物質的化學式氫氣H2, 氮氣N2,氧氣O2,氟氣F2,氯氣Cl2,溴Br2,碘I23、臭氧的化學式:O3(注意: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價。)化合物的書寫:1、根據文字寫出元素符號并標上化合價,然后正化合價寫在左邊,負化合價寫在右邊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確定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3、把原子數比分別寫在各元素符號的右下方。(原子數為1時,則省略不寫)4、按正負化合價代數為零的原則檢查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試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氧化鈉 氯化鐵氯化鋁 氯化亞鐵溴化鎂 水化合物中如果有原子團(如硫酸鋁)該怎么寫呢 硫酸鋁 氫氧化鈉 硫酸鐵 硫酸亞鐵注意:1、左正右負2、原子個數為1不寫3、原子團個數除1外要打括號化學式的讀法:兩種元素讀做,某化某。(后面先讀,前面后讀)有原子團的,讀做原子團名稱除根加另外部分名稱,如:NaOH (氫氧根 和 鈉)讀做氫氧化鈉, KNO3 (硝酸根 和 鉀) 讀做硝酸鉀。訓練:你能寫出下面劃線元素的化合價嗎?HCl: HClO:HClO3: HClO4 :二、化學式的含義:以水H2O為例1、表示物質: 水這種物質2、表示物質的組成的元素: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宏觀3、表示1個分子:一個水分子4、表示一個分子的組成:一個水分子都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微觀(注意:若在化學式前加上數字則只能表示微觀含義)訓練:1、Fe 有那些含義:2、敘述2F、 F2、 2F2 ,其中 的“2”各代表什么意義?2F表示 ;F2 表示 ;2F2 。根據分子模型寫化學式:三、相對原子質量 (只是比值,沒有單位/或者說單位是1)1、某原子相對原子量一個碳原子質量的1/12:1.67×10-27千克一個氧原子質量:2.657×10-27千克一個氧原子質量/一個碳質量的1/12=16一個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16(注意:由于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中子與質子上,我們通常認為:原子的相對原子量=質子數+中子數)2、式量(相對分子質量):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CaO的式量=40×1+16×1=56O2的式量=16×2=32H2SO4的式量=1×2+32×1+16×4=98Ca(NO3)2的式量=40×1+(14×1+16×3)×2=164訓練:2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總和是多少呢 (NH4)2SO4___________________2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3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3、質量百分比:化學方程式部分一、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用文字形式可以表示為氫氣 + 氧氣 水文字表達式看不出原子種類和原子數量是否發生變化,只能知道反應前與反應后的物質。2H2 + O2 H2O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出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原子數目不變。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a、以客觀事實為基礎;b、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各種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保持不變。2、書寫注意事項(1)寫: 根據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中間加一個指向生成物的箭頭。H2 + O2 H2O(2)配: 根據平質量守恒定律配化學方程式,并檢驗。2H2 + O2 H2O(3)等: 將箭頭改寫成“”(4)注: 注明反應發生條件以及生成物狀態(5)查: 檢查化學式是否寫錯,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條件和物質狀態標注是否標了,標了是否恰當。書寫細節的介紹:訓練:二、化學方程式的意義:A. 宏觀意義: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B. 微觀意義:每4個磷原子和5個氧氣分子反應生成2個五氧化二磷分子。C. 質量意義:124份質量的磷和160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284份的五氧化二磷。三、化學方程式的讀法:根據宏觀意義和微觀意義來讀讀法一(根據宏觀意義):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讀法二(根據 微觀意義):每4個磷原子和5個氧氣分子反應生成2個五氧化二磷分子。四、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計算的步驟可歸納為:(1)設未知數 ……………....…設 (2)寫出化學方程式 ……....…方(3)寫出有關物質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關 (4) 列比例式…………….….. 比求解…………………算 (5) 簡明地寫出答案…………答根據化學方程式:2Cu+O2====2CuO,可以求的:(1)如果參加反應的銅的質量為12.8g,則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多少克?生成的氧化銅的質量為多少克?(2)如果反應生成的氧化銅的的質量為32g,則參加反應的銅的質量為多少克?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多少克?化學式與化合價習題精選1.下列含硫物質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的是( )A.S B.H2S C.H2SO3 D.H2SO42.下列有關化合價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NaCl和HCl里,氯元素均為–1價 B.在H2中,氫元素顯+1價C.一種元素在同一種化合物里,化合價一定相同D.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顯負價3.下列四種物質①KClO3②Cl2③HCl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價按由低到高順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4.酒后駕車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交通違章行為,交警常用“司機飲酒檢測儀”檢查司機呼出的氣體,以判斷他是否飲過酒。司機呼出的乙醇分子能在硫酸存在的條件下,使紅色的三氧化鉻變為綠色的硫酸鉻(Cr2(SO4)3),問三氧化鉻和硫酸鉻中鉻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 ( )A.+3、+3 B.+6、+3 C.+2、+3 D.+2、+25、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HnRO2n,則R的化合價為 ;若R的化合價為奇數,則R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若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則化合物HnRO2n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6、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氧化汞加熱分解: HgOHg+O2↑ B.鐵在氧氣中燃燒: 3Fe+2O2Fe304C.鋁片投入稀硫酸中: Al+H2SO4=AlSO4+H2↑ D.碳在氧氣中燃燒: C+O2= CO27、某物質R與水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為:2R+2H2O+7O2=2FeSO4+2H2SO4,推斷R的化學式為( )A.FeS B.Fe2S3 C.FeO D.FeS28、我國“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航天飛船是用鋁粉與高氯酸銨的混合物的固體燃料,點燃時鋁粉氧化放熱引發高氯酸銨反應: 2NH4ClO4 = N2↑+ 4H2O + X + 2O2↑,則X的化學式為( )A、HCl B、ClO2 C、Cl2 D、HClO9、為防止水煤氣逸散使人中毒,常在水煤氣中加入少量有特殊刺激性氣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水煤氣燃燒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燒,其化學方程式為:2C2H5SH + 9O2 4 CO2+2Ⅹ + 6H2O則Ⅹ的化學式為( )A.SO2 B.SO3 C.H2SO4 D.CO10、在反應2A+B=3C+D中,A和B的相時分子質量之比為5:1,已知20g A與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g D,則在此反應中B和C的質量比為:( )A.4:19 B.3:5 C.1:3 D.2:17第三部分:水與溶液課題一:水的組成【學習目標】1.能夠根據水的電解實驗知道水的組成。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單質的概念并能根據其組成區別這三類物質。【學習重點】能夠根據水的電解實驗知道水的組成。【學習難點】能從組成的不同記住化合物、氧化物和單質的區別。【學習過程】一.定向入境1.舊知回顧⑴氧氣的檢驗方法:⑵物質⑶化合反應:分解反應:二.自學建架知識模塊——(一)水的電解實驗⑴水通電的現象⑵氫氣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⑶如何檢驗氫氣和氧氣2.建構:⑴水電解實驗文字表達式 ( 反應 )現象:(正極)(負極)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結論:①水通電生成 和 。②水是由 和 組成的。⑵氫氣是一種 色 味 溶于水的 體,密度比空氣 。氫氣具有 性,火焰呈 色。3.即學即練有關電解水實驗(如右圖)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試管甲 中的氣體是氫氣B.試管乙中的氣體是氧氣C.該實驗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Ⅱ.精講補架(一)1.純水很難導電,向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或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2.水通電后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水中本來是沒有氫氣和氧氣的。3.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知識模塊——(二)物質分類——化合物與單質Ⅰ.個人自學1.建構:物質化合物:氧化物:單 質:3.即學即練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的下列“水”屬于氧化物的是( )A.自來水 B.食鹽水 C.蒸餾水 D.井水Ⅱ.精講補架(二)1.氧化物與含氧化合物關系。2.初步知道從元素符號判斷物質分類的方法四.達標鞏固1.在水電解實驗中,下列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正極產生氫氣 B.正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大C.正負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2∶1 D.正負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1∶22.下列屬于氧化物的是( )A.雙氧水(H2O2) B.臭氧(O3)C.氯酸鉀(KClO3) D.氯化鈉(NaCl)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氧化物中必定含氧氣B.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由二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4.判斷下面說法的正誤(1)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2)水(H2O)和過氧化氫(H2O2)都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5. 18世紀末,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氣”(實際為氫氣)和空氣混合后盛在干燥的玻璃瓶中,點火時混合氣體發生爆炸,且玻璃瓶內壁上出現了晶瑩的水珠。請寫出這一變化的文字表達式 ,此反應屬于(分解反應或化合反應) 。6.如圖,A、B、C分別表示化合物、單質、氧化物,請判斷A、B、C類型并另分別列舉二例A表示 :B表示 :C表示 :7.阿伏加德羅曾經總結出下面一條定律: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右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1)根據圖中出現的現象在括號中標出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用“+”、“—”表示)(2)如果正極產生的氣體為8ml,則在負極產生的氣體應為ml。(3)如果正極產生的氣體分子個數為6.02×1023個,則負極產生的氣體分子個數為 。課題二:《水的凈化》教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純水與天然水,硬水與軟水等的區別;2.了解沉淀、過濾、吸附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學習重點】了解硬水、軟水的區別,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凈水方法【學習過程】一.定向入境1.舊知回顧填空:分子是 ,原子是 ,水分子是由 和 構成的。二.自學建架知識模塊——(一)水的凈化Ⅰ.個人自學1.建構:⑴凈化方法:河水---加 沉淀---過濾---加 吸附---加 ---自來水常用的絮凝劑是 ,吸附劑是 ,消毒劑是 。一貼: 濾紙緊貼 ,中間不留氣泡濾紙邊緣低于 邊緣⑵過濾 二低:濾液液面低于 邊緣盛液體的燒杯緊靠三靠: 玻璃棒輕輕斜靠 中部漏斗下端管口緊靠3.即學即練⑴根據自來水廠凈化水的流程圖。分析:其中除去難溶物的步驟有 ,在過濾池中加入明礬可以 ,常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的物質是 。⑵看過濾實驗,理解過濾的操作要點:①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②過濾后的水 純水,因為 。③過濾只適用于 和 分離。④過濾后的水仍顯渾濁的原因可能是 。⑤生活中的 、 等可代替濾紙進行過濾。Ⅱ.精講補架(一)絮凝劑作用原理與除去的雜質除去固體和液體雜質的操作活性炭凈水器知識模塊——(二)硬水與軟水Ⅰ.個人自學1.建構:⑴ 定義:硬水:軟水:⑵軟水與硬水的鑒別方法:。⑶硬水的危害:①洗滌衣物時, ;②鍋爐用硬水, 。⑷硬水軟化的方法:生活中 ,工業上 。即學即練: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蒸餾B.明礬凈化水的作用是消毒殺菌C.檢驗硬水和軟水的簡便方法是加肥皂水D.天然水經自來水廠凈化處理后就得到了純水⑵關于硬水的敘述不正確是 ( )A.硬水可以軟化為軟水B.硬水與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C.硬水通過過濾可以轉化為軟水D.硬水可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Ⅱ.精講補架(二)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的有關問題1.組裝儀器的順序2.防暴沸的方法3.冷卻水的流向4.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四.達標鞏固1.生活中的下列物質,既可用于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又可除去可溶性雜質和除臭味的是( )A.明礬 B.食鹽 C.活性炭(或木炭) D.純堿2.青海是黃河的發源地,黃河水可通過:①加熱煮沸②消毒③過濾④自然沉降。較合理的順序為(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3.下列現象主要是由于使用硬水產生的是( )A.洗滌衣物時浪費肥皂,衣物變硬。B.清洗鋁合金門窗時,門窗表面受到腐蝕。C.燒水的水壺內壁結有很多水垢。D.盛水的試管加熱時發生炸裂4.用沉淀、過濾、吸附、蒸餾填空要使渾濁的天然水凈化,可進行如下操作:先在該水中加入明礬粉末攪拌,使生成的膠狀物 水中不溶性雜質,靜置 ,然后 ,這樣就可得到澄清透明的水。如果水中還含有較多的鈣、鎂的可溶性化合物使水的硬度較高,就再用 的方法使水軟化。5.看蒸餾的實驗,了解蒸餾水的生產過程。⑴ 碎瓷片或沸石的作用 ⑵ 溫度計的位置⑶ 冷凝水的流向⑷凈化程度:蒸餾 吸附 過濾 沉淀6.)小明同學將渾濁的湖水樣品倒入燒杯中,先加入明礬粉末,攪拌溶解,靜置一會兒后,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過濾。⑴圖中缺少的儀器是 ,補上該儀器后圖中還存在的錯誤是 ,該錯誤將會造成的后果是 。⑵加入明礬的作用是 ;⑶操作中,他發現過濾速度太慢,產生的原因可能是 ,若過濾后發現濾液仍渾濁,可能的原因是:愛護水資源達標鞏固:1.(四川中考)今年我市旱情嚴重,水資源緊缺。下列節水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洗過菜的水用來澆花 B.推廣使用節水龍頭C.工業廢水處理后循環使用 D.少喝水、不洗澡。2.(濟南中考,改)江南無錫,景色秀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下列做法與保護環境的倡導不相符的是( )①污水排入太湖②隨意丟棄方便袋③植樹種花搞綠化④禁用含磷洗衣粉⑤梁溪河旁燒垃圾A.只有①⑤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⑤ D.只有③④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表面覆蓋3/4的水,水危機是暫時現象B.為了保護水資源,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C.一個龍頭漏水,漏不了多少,無關大局D.化工廠建在海邊,污水不處理問題不大4.水污染主要來自( )①工業生產中廢渣、廢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觸③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過量施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今年,我國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轉變用水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圍繞這一主題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將工業用水重復使用B.農田灌溉改大水漫灌為噴灌或滴灌C.將對污水的處理再使用改為對地下水的大量開采使用D.將不間斷注水的洗衣機改為分段注水的洗衣機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控制水中所有動植物的生長 B.設法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C.廢水只要無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D.大量開采地下水以滿足社會對水的需求課題3 溶液的形成1【學習目標】了解溶質、溶劑的概念;認識溶液的特征。【學習重點】溶質、溶劑的概念;分辨溶液中溶質和溶劑;溶液的特征。【學習難點】分辨溶液中溶質和溶劑【學習過程】一、復習(檢查自我,我沉著!)純凈物:混合物:二、先學(充實自我,我自強!)(一) 溶液的概念及特征1、演示實驗:①將少量蔗糖、植物油、泥土分別加入到裝有20mL水的1、2、3號燒杯中,②在1號燒杯中再加入少量食鹽。(每次都充分振蕩、靜置,觀察實驗現象。)2、知識架構:(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液 溶質溶劑(2)溶液的特征(二) 溶解性1、知識架構:(1)不同種 ,在同種 中,溶解性 。(2)同種 ,在不同種 中,溶解性 。(三) 常見的溶質和溶劑1、知識架構:(1)常見的溶質可以是 體,也可以是 體或 體。(2)常見的溶劑為 體,如 、 、 等。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一) 溶液概念的理解1、知識完形: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加深對溶液概念的認識。⑴ 溶液是無色的。( )⑵ 無色透明的液體就是溶液。( )⑶ 把食鹽溶液倒掉一半后,變稀了。( )⑷ 在溫度不變,水不蒸發的條件下,蔗糖溶液中蔗糖會從水中分離出來。( )(二)溶質與溶劑的區分溶液 溶質 溶劑硫酸銅溶液碘酒稀鹽酸鐵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后的溶液氧化鈣溶于足量水后的溶液(三)溶液與懸濁液、乳濁液的區分溶液:懸濁液:乳濁液:四、鞏固(測試自我,我細心!)1、填寫下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名稱。(1)鹽酸溶液______ ________ (2)硫酸鋅溶液___________ ________(3)醫用酒精__________ __________ (4)0.9%的生理鹽水_______ _________(5)碘酒_________ _________ (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_______ ________2、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的。溶液的質量________溶質和溶劑的質量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溶液的體積________溶質和溶劑的體積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3、下列各組液體中,不屬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鹽酸 D.75%的酒精溶液4、在一定溫度下,將溶液密閉放置一段時間后,溶質將(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間 D.不會析出來5、溶液的特征是( )A.含有溶質和溶劑 B.其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無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6、一杯食鹽溶液,從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測得它的密度為a g/cm3;再從下部取出一些,測得它的密度為b g/cm3,則a與b的關系正確的是( )A.a=b B.a<b C.a>b D.無法確定7、組成溶液的溶質( )A.只能是氣體 B.只能是液體C.只能是固體 D.可能是固體,也可能是液體或氣體溶液的形成(第2課時) 教學案【學習目標】1、認識乳化作用。2、了解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學習重點】乳化作用,實驗方案的設計和比較。【學習難點】從微觀角度理解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溫度變化的實質。【學習過程】一、復習(檢查自我,我沉著!)1、寫出下列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1)石灰水 ,(2)鋅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后的溶液 ,(3)食鹽水 ,(4)80mL酒精與20mL水組成的溶液 。2、硫酸溶液的溶質是 ,碘酒中的溶劑是 。3、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所形成的 、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由 和 組成的。二、先學(充實自我,我自強!)(四)乳化作用1、知識架構:乳化作用:(五)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1、演示實驗:[活動與探究] 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在書本的表格中。2、知識架構:過程── 熱 溶解過程過程── 熱溶于水時溫度升高的物質有 等;溶于水時溫度降低的物質有 ;溶于水時溫度基本不變的物質有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1、乳化與溶解洗滌劑能洗滌油污是因為洗滌劑汽油能洗滌油污是因為汽油四、達標測試(測試自我,我細心!)1、下列物質混合,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A. 植物油和水——乳濁液 B. 碘和汽油——乳濁液C. 食鹽和汽油——溶液 D. 碳酸鈣和水——溶液2、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滌劑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滌劑具有( )A.催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還原作用3、下列適量物質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溫度顯著降低的是( )A.硝酸銨 B.氫氧化鈉 C.氯化鈉 D.濃硫酸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解過程只有吸熱過程 B.溶解過程只有放熱過程C. 溶解過程既有吸熱過程又有放熱過程 D.擴散過程放熱,而水合過程吸熱。5、如上圖所示,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質,右側U型管中的液面未發生明顯變化,該物質是( )A.濃硫酸 B.氫氧化鈉固體 C.氯化鈉固體 D.氧化鈣固體課題4 溶解度(第1課時)教學案【學習目標】1、理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2、知道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3、能初步區分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濃、稀這兩組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不同。【學習重點】理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習難點】學會判斷溶液是否飽和,區分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濃、稀這兩組概念。【學習過程】一、復習(檢查自我,我沉著!)1、下列物質屬于溶液的是( )A.礦泉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餾水2、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只能有一種溶質 B.無色澄清液體一定是溶液C.只有固體能作溶質 D.外界條件不變時,食鹽溶液中食鹽會從水中分離出來。3、下列物質加入水中,吸收熱量的是( )A.硝酸銨 B.氫氧化鈉 C.濃硫酸 D.生石灰4、取少量湯進行品嘗就可知道整鍋湯鹽味如何,是因為溶液具有_________(填一條性質)。5、洗滌劑能洗滌油污是因為洗滌劑 ,汽油能洗滌油污是因為汽油 。二、先學(充實自我,我自強!)(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1、學生實驗:向50 mL 的小燒杯中加入10mL蒸餾水,進行如下實驗(每次實驗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將現象和結論填入表格中。實驗序號 1 2 3步驟 向水中先加半藥匙氯化鈉 再加2藥匙氯化鈉 再加入10mL蒸餾水現象結論2、知識架構: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1、學生實驗:向50 mL 的小燒杯中加入10mL蒸餾水,進行如下實驗(實驗1-4,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將現象和結論填入表格中。實驗序號 1 2 3 4 5步驟 向水中先加半藥匙硝酸鉀 再加2藥匙硝酸鉀 加熱 再加2藥匙硝酸鉀 冷卻現象結論2、閱讀書本第35頁了解海水曬鹽的原理。3、知識架構:① ②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① ② ③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1、引導學生分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概念的注意點:(1)只有指明“ ”和“ ”,“飽和”和“不飽和”才有意義。(2)飽和溶液只是對于 溶質而言的,對于 溶質可能是不飽和溶液。2、教師實驗:常溫下,將2克氯化鈉加入10克水中,將0.1克熟石灰加入10克水中。現象:2克氯化鈉在10克水中 溶解,溶液較 但形成的是 溶液;0.1克熟石灰在10克水中 溶解,溶液很 ,但是形成的是 溶液。結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 必然的聯系,不過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 下,飽和溶液溶液比不飽和溶液 。四、鞏固(測試自我,我細心!)1、下列哪些方法能使20℃時的100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是( )A加入硝酸鉀晶體 B蒸發水分 C降低溫度 D加入水2、能證明某KCl溶液在20℃時已經達到飽和狀態的方法是( )A.溫度不變時,向該溶液中加少量水,結果溶液變稀;B取少量該溶液,降溫到10℃時,有晶體析出;C.取少量該溶液升溫,無晶體析出;D.溫度不變時,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體,晶體不再溶解。3.蒸發食鹽水中的 或往溶液中加入 都能使不飽和食鹽水變成飽和食鹽水;往飽和食鹽水中加入 可使其變成不飽和食鹽水。4.在一定溫度下,向硝酸鉀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鉀固體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 ,該溶液仍然是 ;如果加入的是少量的水,攪拌后,則溶質的質量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 ,該溶液是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含溶質較多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有固體溶質與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該溫度下該固體溶質的飽和溶液C在飽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溶質都不能溶解D在某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中再加入這種溶質,溶液質量隨之增大溶解度(第2課時)教學案【學習目標】1、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2、了解固體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3、學會繪制并初步使用溶解度曲線。【學習重點】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學習難點】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學習過程】一、復習(檢查自我,我沉著!)1、20℃時,向100g水中不斷加入KNO3固體,充分攪拌后過濾,稱量所得溶液的質量,如下表所示。試分析下列四組溶液哪些是飽和溶液( )哪些是不飽和溶液( )選項 A B C D加入KNO3質量(g) 5 g 15 g 31.6 g 35 g所得溶液質量(g) 105 g 115 g 131.6 g 131.6 g2、欲將某溫度下的KNO3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加入KNO3晶體 B.加水 C.降低溫度 D.恒溫蒸發水分3、證明某硝酸鉀溶液是20℃時的飽和溶液的方法是二、先學(充實自我,我自強!)(三)固體溶解度的概念1、討論:在前面的活動與探究中,所用的水均為10 mL,其中溶解NaCl與KNO3的質量是否相同?2、知識架構:固體溶解度:在 下,某固態物質在 克溶劑中達到 狀態時所溶解的 。(四)固體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20℃時)( ) ( ) ( ) ( )+ + +0.01g 1g 10g 溶解度(五)溶解度曲線1、知識架構:溶解度曲線:以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畫出的表示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意義:(1)通過溶解度曲線可判斷某物質在一定 下的溶解度。(2)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 或 溶解度的大小。(3)溶解度曲線反映出物質的溶解度隨 的變化規律。① 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如_______ ;② 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 ,如_______ ;③ 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如_______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1、固體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條件:四個要素 標準:狀態:單位:[例1]下列有關NaCl的溶解度,說法正確的是( )A、20 ℃時,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NaCl的溶解度為18.0 g。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NaCl的溶解度為36.0 gC、20 ℃時,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NaCl的溶解度為36.0D、20 ℃時,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NaCl的溶解度為36.0 g。2、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內因:影響因素外因:固體溶解度除了與 有關外,只與 有關,而與 的質量無關。四、鞏固(測試自我,我細心!)1、在20℃時,5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能溶解A30g。若在20℃時在50g水中加入25gA,則此溶液是 溶液,再加入10gA充分溶解,所得的溶液是 溶液。2、“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g”。對溶解度的含義,判斷下列說法哪一種是正確的( ) A.100g水溶解36g食鹽恰好能配成飽和溶液B.200C時,100g食鹽飽和溶液里含有36g食鹽C.200C時,把136g食鹽飽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鹽D.飽和食鹽水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比為36:100:1363、在30℃時,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質5g,在60℃時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質10g則(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無法比較4、在20℃時,50g水最多溶解0.8g的某物質,則該物質為( )A.難溶物質 B.可溶物質 C.微溶物質 D.易溶物質5、已知在60℃時,100gKNO3溶液加熱蒸發后,得到50g晶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B.60℃時KNO3的溶解度為50gC.60℃時KNO3的溶解度為100g D.無法計算它的溶解度課題4溶解度(第3課時)教學案【學習目標】1、學會使用溶解度曲線。2、知道結晶有蒸發結晶、降溫結晶和升溫結晶三種途徑。3、理解氣體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學習重點】學會使用溶解度曲線。【學習難點】合理選擇結晶方法。【學習過程】一、復習(檢查自我,我沉著!)1、7.“20℃時KClO3的溶解度為7.4g”,它表示( )A.20℃時100g KClO3飽和溶液中含KClO37.4gB.20℃時,KClO3在水中溶解7.4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C.100g水最多溶解7.4g KClO3D.20℃時,100g水溶解7.4g KClO3時,溶液達到飽和狀態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鹽,所以食鹽的溶解度為36gB.所有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都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有過剩溶質存在于其中的溶液,一定是這種物質在該溫度時的飽和溶液D.20℃時100g水里溶解了30gKNO3,所以KNO3的溶解度是30g3、在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g。在20℃時,向50g水中加入20g食鹽,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溶質質量是 g,溶液質量是 g。二、先學(充實自我,我自強!)(六)氣體溶解度1、討論:① 為什么汽水打開后產生氣泡,而不打開時沒有?② 為什么燒開水時,水未開時就看到水中冒氣泡?③ 夏天,陣雨來臨之前,魚塘里的魚常會出現“浮頭”現象,你知道為什么嗎?假如你承包了這個魚塘,你將采取哪些措施?2、知識架構:(1)氣體溶解度:某氣體在 千帕,一定 時,溶解在 體積水里達到 狀態時的氣體 。[例]在0 ℃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則在 千帕, ℃時,1升水中最多能溶解 氮氣。(2)影響因素:氣體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 ,隨溫度的升高而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結合教材中圖9-12的溶解度曲線,海水曬鹽和課題1中硝酸鉀的實驗進行討論:⑴ 利用溶解度曲線,試分析對應的結晶方法。結晶方法①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的固體,如②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 的固體,如_______③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的固體,如_______⑵ 溶解度曲線交點的意義:⑶ 溶解度曲線上點的意義:溶解度曲線上方的點表示:溶解度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四、鞏固(測試自我,我細心!)1、根據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的是(2)t1℃時甲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3)M點表示的意義是(4)A物質屬于 (易溶、可溶、微溶、難溶)物質(5)A物質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有(6)C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有(7)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析出晶體最多的到是 ,沒有晶體析出的是 。(8)從A的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從B的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從C的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9)t1℃時,取A、B、C三種物質各10g,分別制成飽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是 ;若用100g水配制飽和溶液,所需溶質最多的是 。(10)從混有少量B 的A混合物中提純A,可采用的方法是2、生活中的下列現象不能說明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是 ( ) A.燒開水時,沸騰前有氣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氣體沖出鼻腔C.揭開啤酒瓶蓋,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黃昏,池塘里的魚常浮出水面課題5 溶質的質量分數(第1課時) 教學案【學習目標】1、掌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并將質量分數與溶解度進行對比,加深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2、掌握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基本計算。【學習重點】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及其基本計算【學習難點】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及其基本計算【學習過程】一、復習(檢查自我,我沉著!)右圖所示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 乙物質的溶解度(填“>”、“=”或“<”)。(2)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是 物質。(3)t2℃時,把100g乙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4)t2℃時,有一接近飽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寫一種)使它變為飽和溶液。二、先學(充實自我,我自強!)(一)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① 對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據 來粗略的區分溶液是濃還是稀。② 對于無色溶液來說,上述方法是否可行?如果不行,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知道這種溶液的濃度呢?1、知識架構:(1)定義: 。(2)計算公式:2、練習:(1)利用已知的數據進行計算。食鹽溶液 水 氯化鈉 溶質的質量分數100克 96克200克 10克150克 16%100克 36克(2)從一瓶氯化鉀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鉀固體。試確定這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1、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變化判斷:(1)溶液加水稀釋:溶質的質量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 ,溶質的質量分數 。(2)溶液加溶質:①對于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 ,溶質的質量分數 。②對于飽和溶液 ,溶質的質量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 ,溶質的質量分數 。2、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解度的區別和聯系:溶解度(S) 溶質的質量分數(w)區別 條件狀態計算公式單位聯系[例題1]已知4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40g,計算40℃時氯化鉀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四、鞏固(測試自我,我細心!)1、某溶液加水稀釋前后,溶液中保持不變的是 ( )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B.溶液的質量 C.溶質的質量 D.溶劑的質量2、現有ag某溶液,其中含溶劑bg,則此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3、在一定溫度下,從100gNaOH飽和溶液中倒出20g溶液,對于倒出的溶液。其數值不發生變化的是 ( )A.溶質的質量分數 B.溶液的質量 C.溶質的質量 D.NaOH的溶解度4、下列條件下的熟石灰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的是( )A.80℃的飽和溶液 B.20℃的飽和溶液 C.8O℃的不飽和溶液 D.20℃的不飽和溶液5、向90 g 10%的硝酸鈉溶液中加入 10 g硫酸鉀并攪拌至完全溶解,則所得溶液中硝酸鈉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A.19% B.10% C.9% D.無法計算課題5 溶質的質量分數(第2課時)教學案【學習目標】1. 學會溶液稀釋的計算2.初步學會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學習重點】溶液稀釋的計算【學習難點】溶液稀釋的計算【學習過程】一、復習(檢查自我,我沉著!)請根據圖7中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l) 在____℃時,A、B兩種物質溶解度相同。(2) t2℃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 ,100g水中溶解_ gA物質恰好達到飽和,該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 ___ 。(3) 將t2℃時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其它條件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的是___ _。二、先學(充實自我,我自強!)(二)配制一定量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1、練習:進行計算。配制10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需氫氧化鈉和水各多少克?2、知識架構:步驟: 溶質的質量 =(1)溶劑的質量 =(2)(3)(4)儀器: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濃溶液配稀溶液:溶液稀釋前后, 質量不變。把5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98%的H2SO4稀釋成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H2SO4溶液,需要水多少克?把200克20%的食鹽水溶液稀釋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四、鞏固(測試自我,我細心!)1、配制20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0%的氯化鉀溶液,需氯化鉀和水各多少克?2、把50克30%的鹽酸溶液稀釋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思考題:把100克溶質的質量分數10%的氯化鈉溶液變成20%的溶液,需加氯化鈉多少克或蒸發多少克水?課題5 溶質的質量分數(第3課時) 教學案【學習目標】學會溶質的質量分數在化學方程式中的計算【學習重點】學會溶質的質量分數在化學方程式中的計算【學習難點】學會溶質的質量分數在化學方程式中的計算【學習過程】一、復習(檢查自我,我沉著!)實驗室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時,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稱量 B.計算 C.溶解 D.裝瓶貼標簽。回答下列問題:(1)用氯化鈉固體和蒸餾水配制100g 質量分數5%的氯化鈉溶液時,其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 (填序號)。(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量筒、玻璃棒和__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該實驗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3)計算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所需: 氯化鈉 g,水 g。(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O---16 ,Zn----65 ,H---1 ,Ca---40 ,S---32,C---12,Cl---35.5,Na---23,Fe--56)二、先學(充實自我,我自強!)(三)溶質的質量分數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練習1】 50 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6.5%的稀鹽酸與足量的石灰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多少?【練習2】已知19.5g鋅恰好能跟150g稀硫酸完全反應,求這種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溶質的質量分數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中應注意:(1)必須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2)注意溶質是否跟水反應,如能跟水反應則溶質應是跟水反應后的生成物。(3)求生成物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時,溶質的質量可根據化學方程式列比例進行計算求得。如果反應后有氣體或沉淀生成時應從溶液總質量中扣去這一部分質量。【例題1】某石灰石的樣品32g(其中含不溶于鹽酸的雜質)與200g某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13.2gCO2。求:(1)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四、鞏固(測試自我,我細心!)1、98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與足量的鐵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是多少?2、已知20g碳酸鈣恰好能跟100g稀鹽酸完全反應,求這種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思考題:常溫下,將28.9g氯化鈉和碳酸鈉的白色固體混合物溶于145g水中,向其中加入30.5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可得到不飽和溶液和4.4g二氧化碳。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第四部分:酸、堿、鹽知識歸納:物質分類:一 、酸、堿、鹽的概念物質 酸 堿 鹽概念 電離時解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電離時解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由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形式 酸 = H+ + 酸根陰離子 堿 = 金屬陽離子+OH- 鹽=金屬陽離子+酸根陰離子舉例 HCl、 H2SO4 HNO3、H2CO3 CH3COOH NaOH 、KOH Mg(OH)2 Ca(OH)2 NaC l KNO3 NH4Cl NaHCO3 Cu2(OH)2CO3 備注 溶液呈酸性,PH < 7 溶液呈堿性,PH > 7 多數鹽溶液呈中性,PH=7①他們的溶液都不顯電性 ②溶液的酸堿性強弱受自身因素和濃度的影響二、常見的酸1、濃硫酸的特性特性 吸水性, 脫水性(腐蝕性) 氧化性 濃硫酸的稀釋:放熱實質 吸去混合氣體中的水份(要密封保存,敞開放置質量變大、濃度變稀); 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按原子2:1的個數比奪掉 濃硫酸與活潑的和某些不活潑的金屬都能作用,但不能生成氫氣,而是水 溶解時擴散所吸收的熱小于水合放出的熱用途 可作干燥劑(可干燥H2、O2、CO2等) 能使鐵鈍化,可用鐵制品盛裝濃硫酸 注意 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如NH3 濃硫酸對皮膚和衣物有很強的腐蝕性,使用時一定要小心。(粘到皮膚上要先用布揩去,然后用清水沖洗)。 不能用濃硫酸制氫氣 稀釋時:一定要使濃硫酸沿著杯壁(或引流棒)緩緩注入水中,并不斷攪拌2、常見的酸──鹽酸和稀硫酸酸 鹽酸(HCl) 硫酸(H2SO4) 備注及用途物理性質 純凈的鹽酸無色,工業鹽酸略帶黃色(含Fe3+)液體,易揮發(敞開放置質量變小、濃度變稀),有刺激性氣味,揮出來的氯化氫氣體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形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白霧(鹽酸越濃越易揮發) 純硫酸無色、粘稠、油狀的液體,不易揮發,無氣味。常用的濃硫酸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克/cm3. 濃度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化學性質 1.跟指示劑的反應 (PH < 7、溶液呈酸性)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遇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利用這性質可以①鑒別某物質是否是酸性 2.跟金屬反應 2HCl+Zn=ZnCl2+H2↑ H2SO4+Zn=ZnSO4+H2↑ 利用這性質可以①制鹽和氫氣; ②可以判斷金屬的活潑性2HCl+Mg=MgCl2+H2↑ H2SO4+Mg=MgSO4+H2↑2HCl+Fe=FeCl2淺綠+H2↑ H2SO4+Fe=FeSO4+H2↑酸 + 活潑金屬 →鹽 + 氫氣(K ,Ca,Na,Mg,Al,Zn,Fe等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Cu不能)3.跟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Fe2O3 +6HCl =2FeCl3+ 3H2O Fe2O3+ 3H2SO4= Fe2(SO4)3 + 3H2O 可用于:① 制鹽;② 金屬表面除銹2HCl + CuO = CuCl 2+ H2O H2SO4 + CuO =Cu SO4+ H2O酸 + 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4.跟堿反應 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2NaOH = Na2SO4 + 2H2O 利用這性質可以①制鹽; ②中和胃酸用---Al(OH)3;③除去水垢中的Mg(OH)22HCl+Cu(OH)2=CuCl2+2H2O H2SO4 + Cu(OH)2= CuSO4+ 2H2O酸 + 堿 → 鹽 + 水 5、跟某些鹽的反應 2HCl+Na2CO3=2NaCl+H2O+CO2↑ H2SO4+ Na2CO3=Na2SO4+H2O+ CO2↑ 利用這性質可以①區別鹽酸和硫酸-----用BaCl2;溶液;②用鹽酸制CO2氣體; ③制鹽;④除去水垢中的CaCO3。2HCl+CaCO3=CaCl2 +H2O+CO2↑ H2SO4 +CaCO3=Ca SO4+H2O+ CO2↑HCl + AgNO3 = AgCl↓+ HNO3 H2SO4+ BaCl2=BaSO4↓+2HCl酸 + 鹽 → 鹽 + 酸3.酸的通性(原因是酸溶液中的陽離子全是H+) A.使紫色石蕊變紅色,無色酚酞遇酸不變色。B.與排在氫之前的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金屬活動順序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r Fe+2AgNO3=Fe(NO3)2+2AgC.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D.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E.與可溶性鹽反應生成新鹽新酸。如:H2SO4+BaCl2=2HCl+BaSO4↓(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常用來檢驗SO42-的存在) 。 又如:2HCl+AgNO3=HNO3+AgCl↓(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常用來檢驗Cl-的存在)4. Cl-、SO2-的檢驗。某溶液中滴入AgNO3產生白色沉淀,是否可以肯定溶液中存在Cl-?某溶液中滴入BaCl2產生白色沉淀,是否可以肯定溶液中存在SO42-?不能,如:Na2CO3+2AgNO3=2NaNO3+Ag2CO3↓(白色沉淀), H2CO3+ BaCl2=2HCl+BaCO3↓(白色沉淀),因此CO32-遇Ba2+或Ag+同樣產生白色沉淀,不同的是加入硝酸后沉淀消失,原因如下: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BaCO3 +2HNO3=Ba(NO3)2+ CO2↑+H2O因此,用Ag+、Ba2+檢驗Cl-、SO4產生白色沉淀后還要用稀硝酸檢驗沉淀是否消失。5.溶液的酸堿性可用石蕊、酚酞等酸堿指示劑來區分。溶液的酸堿度可用PH試紙來測定(具體方法如何?)。A、PH值表示溶液的酸堿程度。酸的PH值<7,PH值<7的物質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強,PH值為0的物質酸性最強;堿的PH值>7,PH值>7的物質呈堿性。PH值越大,堿性越強,PH值為14的物質堿性最強。B、酸肯定是酸性的,酸性的物質不一定是酸,如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堿肯定是堿性的,堿性的物質不一定是堿,如碳酸鈉是堿性的鹽類。6、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彼此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A、兩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不一定是復分解反應。如:CO2+Ca(OH)2=CaCO3↓+H2O就不是復分解反應,原因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在反應過程中并沒有交換成分。B、復分解反應能夠發生的基本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或有產生或有水生成。C、一般情況下,酸性物質會和堿性物質發生復分解反應。D、接近中性的物質間要發生反應,一般這兩種物質都必須是可溶性物質。E、復分解反應中和元素化合價不變。F、同種陽離子或陰離子的化合物間不會反應。二、練習一[ ]1、某溶液PH=3,則該溶液 (A)呈酸性 (B)呈堿性 (C)呈中性 (D)無法判斷酸堿性[ ]2、人體內一些液體的近似PH值如下:血漿7.35-7.45,膽汁7.1-7.3,胰液7.5-8.0,胃液0.9-1.5,其中一種液體呈酸性,該液體是 (A)血漿 (B)膽汁 (C)胰液 (D)胃液[ ]3、已知蘋果汁的近似PH值為2.9-3.3,在蘋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示的顏色是(A)無色 (B)紅色 (C)藍色 (D)紫色[ ]4.下列各PH值表示溶液酸性最強的是 (A)PH=14 (B)PH=7 (C)PH=1 (D)PH=01、判斷下列化學方程式是否正確,并改正:(1):Zn+2HNO3=Zn(NO3)2+H2O (2)Cu+2HCl=CuCl2+H2O (3)Mg+HCl=MgCl+H2O (4)2Fe+6HCl=2FeCl3+3H2O2、有銹鐵釘的試管中加入過量鹽酸,充分反應后,鐵銹消失,并且氣泡放出,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人體胃液中含有少量鹽酸,胃液過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有氫氧化鋁的藥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該反應類型屬于 反應,又是 反應。4、下列溶液中,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A、NaOH B、NaCl C、Na2SO4 D、HCl5.下列物質中,能由金屬與稀硫酸反應制得的是(A)NaCl (B)Fe2(SO4)3 (C)ZnSO4 (D)HgSO46.下列物質的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NaCl (B)Ba(NO3)2 ( C)Na2CO3 (D)CuSO47.下列各組物質能否發生反應 能反應的寫出化學方程式:(1) 鐵和稀鹽酸 (2) 氧化銅和稀硫酸(3) 硫酸和氫氧化鈉 (4) 氯化鋇溶液與硫酸(5) 銅和稀硫酸三、練習二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1、鋅與稀硫酸反應 1、鋅與稀鹽酸反應2、鐵與稀硫酸反應 2、鐵與稀鹽酸反應3、鋁與稀硫酸反應 3、鋁與稀鹽酸反應4、鎂與稀硫酸反應 4、鎂與稀鹽酸反應5、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 5、氧化銅與稀鹽酸反應6、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 6、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7、氫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 7、氫氧化銅與稀鹽酸反應8、氫氧化鎂與稀硫酸反應 8、氫氧化鎂與稀鹽酸反應9、氫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 9、氫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10、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 10、硝酸銀溶液與稀鹽酸反應11、硝酸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 11、碳酸銀與稀鹽酸反應12、碳酸鋇與稀硝酸反應 12、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 四、作業一1、純凈的鹽酸是( )色( )氣味的( )體,濃鹽酸( )腐蝕性,有( )性,揮發出來的氯化氫遇水蒸氣形成( )。2、如何鑒別失去標簽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這兩瓶溶液?3.在一支試管中放入一個生銹的鐵釘,并加入加量稀鹽酸使之反應,溶液顏色有變化用有無色氣體生成,或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4、下列物質和鹽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Fe (B)CuO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 ]5、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鹽酸有助消化,若胃酸過多會吐酸水,可用來治胃酸過多的藥物中主要含有 (A)ZnSO4 (B)NaCl (C)Al(OH)3 (D)AgNO3[ ]6、下列物質中和鹽酸反應生成黃色溶液的是(A)Fe (B)Cu (C)Cu(OH)2 (D)Fe(OH)3[ ]7、下列物質中能和鹽酸反應,既不生成沉淀,又無氣體放出且溶液呈淡藍色的是(A)AgNO3 (B)Mg (C)Na2CO3 (D)CuO8、鹽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 ),無色的酚酞試液( )色。9、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 )沿著器壁慢慢注入( )中,并不斷( ),使產生的( )迅速擴散。10、三瓶等質量的濃硫酸、濃鹽酸、水分別敞口放置于空氣中(忽略水分蒸發)。過一段時間后,質量有何變化?為什么?11、三個相同試劑瓶中分別盛有相同體積的濃硫酸、濃鹽酸、蒸餾水,怎樣用最簡便的方法鑒別它們?[ ]12、下列物質能與稀硫酸反應且放出氣體的是 (A)NaOH (B)CuO (C)BaCl2 (D)Na2CO3[ ]13、實驗室用稀硫酸和金屬反應制取氫氣最好選用 (A)Mg (B)Fe (C)Zn (D)Cu[ ]14、除去鹽酸中混入的少量硫酸,選用的試劑是(A)BaCl2溶液(B)硝酸銀溶液 (C)水 (D)石灰水[ ]15、有一種無色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還能和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這種溶液可能是(A)鹽酸 (B)稀硫酸(C)硫酸鈉溶液 (D)石灰水16、兩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液體,它們分別是水和稀硫酸,如何區別?17、濃硫酸有吸水性,根據這一性質,它可以做某些氣體的( )劑。[ ]18、實驗室中用酸與鋅反應制氫氣,酸要選用(A)濃硫酸 (B)稀硝酸(C)稀硫酸 (D)碳酸[ ]19、下列物質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稀硫酸反應,同時無沉淀、無氣體生成,且溶液無色的是(A)NaCO3 (B)BaCl2 (C)MgO (D)CuO20.下列物質中,不屬于酸的是( )A.硫酸 B.硝酸銀 C.硝酸 D.鹽酸21.下列物質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會增大的是( )A.濃鹽酸 B.水 C.蔗糖溶液 D.濃硫酸22.鹽酸、硫酸、硝酸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 )A.它們都含有氫元素 B.它們都含有酸根C.它們的水溶液都能發生電離D.它們溶于水電離生成的陽離子全都是氫離子23.常溫下,下列稀酸在跟比較活潑的金屬反應時,一般不生成氫氣的是( )A.H2SO4 B.HCl C.HNO3 D.H3PO424.在常溫下,下列鹽不能用稀硫酸跟金屬直接反應制得的是( )A.硫酸鎂 B.硫酸鋅 C.硫酸亞鐵D.硫酸銅25.下列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A.2Al+6HCl====2AlCl3+3H2↑ B.CuO+2HCl====CuCl2+H2OC.Ba(OH)2+2HCl====BaCl2+2H2O D.BaCl2+2AgNO3====2AgCl↓+Ba(NO3)226.往某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說明了( )A.該溶液的pH=7 B.該溶液的pH<7 C.該溶液的pH>7 D.該溶液一定是酸溶液27.某溶液的pH=5,若使溶液的pH上升到9,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入適量的( )A.紫色石蕊試液 B.酸溶液 C.堿溶液 D.蒸餾水28.下列各組物質反應后的氣體溶于水后,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 )A.鋅跟稀硫酸 B.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共熱 C.碳酸鈣跟鹽酸 D.鐵跟稀鹽酸29.必須使用指示劑才可以證明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的一組物質是( )A .H2SO4+NaOH B .H2SO4+Ba(OH)2 C. HCl+Fe(OH)3 D. HCl+Na2CO330.下列四種金屬若質量相等,分別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最多的是( )A.鎂B.鐵 C.鋁 D.鋅31.鑒別硫酸和稀鹽酸最好選用( )A.石蕊試液 B.硝酸銀溶液 C.氯化鋇溶液 D.石灰水32.除去熱水瓶內壁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應選用下列物質中的( )A.稀硫酸 B.氫氧化鈉溶液 C.氯化鋇溶液 D.稀鹽酸3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鐵銹可以用稀硫酸或稀鹽酸洗去 B. 將銅絲在火焰上灼燒后,再插入稀硫酸中,溶液會逐漸變藍C.皮膚上沾上濃硫酸,應先用水稀釋后再用布拭去 D. 濃硫酸可用作氣體干燥劑34.下列關于鹽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A.中和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 B.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 C.與鋅反應制取氫氣 D.與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35.下列物質中,溶于鹽酸可以得到無色、澄清溶液的是( )A.Fe2O3 B.CuO C.AgNO3 D.NaOH36.常溫下,能溶于稀硝酸的物質是( )A.氯化銀 B.碳酸鈣 C.硫酸鋇 D.石墨37.把同樣大小的下列金屬顆粒投入稀硫酸中,產生氫氣速率最快的是( )A.K B.Zn C.Fe D.Cu38.稀硫酸能和下列物質發生中和反應,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Ba(NO3)2 B.Na2CO3 C.Ba(OH)2 D.BaCl239.在含有8克氫氧化鈉的溶液中,加入含有8克硫酸的稀溶液后,溶液的pH值( )A.一定大于7 B.一定等于7 C.一定小于7 D.無法預料二、填空題(44分)21.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_______沿器壁慢慢注入___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其目的是______。22.將生銹的鐵釘投入到稀硫酸中,開始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反應較長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填寫下列空白(類別指酸、堿、鹽、氧化物)物質名稱 碳酸鈣 硫酸 氫氧化鈣 生石灰 干冰化學式類別24.在混有少量氧化銅的鐵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鐵有剩余,過濾,濾紙上的物質是_______,濾液中的物質是___________。25.如何鑒別下列各組物質,按要求填空。要鑒別的物質 所加試劑 化學方程式稀鹽酸和稀硫酸食鹽水和稀硫酸氧化銅和木炭粉鐵和銀26.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一般不選用濃鹽酸,是因為濃鹽酸有__________性,在制得的氫氣中會有較大量的__________氣體,導致氫氣的純度不高。27.胃酸過多的病人,其胃液的pH較正常的人的要__________(填“高”或“低”),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后,pH會變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8.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1)用鹽酸洗去盛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固體(2)用氫氧化鈉溶液洗去石油產品中的殘留的硫酸(3)某黑色粉末加入稀硫酸微熱,溶液變為藍色(4)藍色固體溶于稀鹽酸得到藍色溶液三、常見的堿──NaOH 和Ca(OH)2堿 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鈣Ca(OH)2 備注及用途俗名 苛性鈉、火堿、燒堿 CaO+H2O=Ca(OH)2(放熱反應)熟石灰或消石灰 CaO可作干燥劑。注意;不能干燥酸性氣體物理性質 白色固體,易潮解(常作干燥劑),極易溶于水,溶解時放熱,水溶液有很強的腐蝕性 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稱石灰水,有腐蝕作用 NaOH可作干燥劑注意;不能干燥酸性氣體( CO2、SO2、HCl等 ) 化學性質 與指示劑反應 (PH>7, 溶液呈堿性)其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藍、酚酞試液變紅 利用這性質可以鑒別某物質是否是堿性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2NaOH +CO2=Na2CO3+H2O2NaOH +SO2=Na2SO3+H2O2NaOH +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H2O ①鑒別Ca(OH)2和NaOH ── 可用CO2②NaOH和 Ca(OH)2-的保 ──隔絕空氣③Ca(OH)2──可用建筑業上堿 + 非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該類反應不是復分解反應—--沒相互交換成分)與酸反應(中和反應)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Ca(OH)2+2HCl=Ca 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 利用這個性質:①農業上中和酸性土②被氫氧化鈉燒傷的皮膚可用硼酸處理酸 + 堿 → 鹽 + 水 與某些鹽的反應 CuSO4+2NaOH=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 SO4 ①配制農藥波爾多液 [CuSO4+Ca(OH)2]利用這個性質:①可制造NaOH(即純堿制燒堿)②鑒別Ca(OH)2和NaOHFeCl3 + 3NaOH =Fe(OH)3↓+3NaCl Ca(OH)2溶液也能與FeCl3溶液反應NaOH +Na2CO3(不反應) Ca(OH)2+Na2CO3=CaCO3↓+2NaOH堿的共性:(原因是堿溶液中的陰離子全是OH-) A.堿通常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溶堿有五種:鉀鈣鈉鋇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們的溶液無色。B.有顏色的堿(不溶于水):紅褐色的氫氧化鐵(Fe(OH)3 ↓ )、藍色的氫氧化銅(Cu(OH)↓)其他固體堿是白色。C.堿的名稱通常有“氫氧化某”,化學式的最后面是“OH”D.可溶性堿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試液遇溶堿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遇溶堿變紅色E.鑒定可溶性堿溶液(鑒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是堿.方法二:加鐵鹽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加銅鹽溶液有藍色沉淀的是堿。練習一.填空NaOH ①俗稱:_________、_________②氫氧化鈉固體在空氣中容易 ,利用這個性質,氫氧化鈉可以作氧氣、氫氣的 。③氫氧化鈉易溶于水,溶解是 熱量Ca(OH)2 ①俗稱:_________、_________②水溶液稱為____________堿溶液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完成化學方程式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氧化鋇與硫酸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硫 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_________________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_____ ____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選擇題。往氫氧化鈉溶液里加入1-2滴酚酞試液,然后逐滴滴入稀鹽酸,直到反應完成。在整個過程中溶液的顏色變化為( )A紅色——無色——紅色 B紅色——無色——無色 C無色——紅色——無色 D無色——藍色——無色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則該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 )A紅色 B無色 C藍色 D紫色用滴管做鹽酸和氫氧化鈉中和反應實驗時,下列實驗用品與該實驗無關的是( )A酚酞試液 B燒杯 C玻璃棒 D量筒能把氫氧化鈣溶液、稀硝酸、水三種無色液體區別開來的一種試劑是( )A酚酞試液 B石蕊試液 C藍色石蕊試紙 D紅色石蕊試紙中和一定質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氫氧化鈉,若改用m克氫氧化鉀,反應后溶液的PH應當是( )A =7 B >7 C <7 D無法確定在不加指示劑的前提下,將含有鹽酸的氯化鈣溶液中和至中性,可加入下列物質中的( )ACaO B Ca(OH)2 C CaCO3 D無法確定下列物質中,可以用來區別氫氧化鈉溶液和Ca(OH)2 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試液 B無色酚酞試液 C 二氧化碳氣體 D氯化納下列關于堿的性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堿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藍色。B非金屬氧化物都能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C非金屬氧化物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這不是中和反應。D 堿溶液只能與某些鹽發生反應,下列物質中加入鹽酸溶液,溶液的PH不會明顯改變的是( )A Zn B AgNO3 C Na2CO3 D NaOH以下四種溶液:①MgSO4 ②NaOH ③CuCO4 ④KCl。若不用其他試劑,但可以用被鑒別出來的物質,則被鑒 別出來的先后順序是(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固體NaOH需要密封保存是因為( )A易揮發和易腐蝕 B易潮解和易腐蝕 C有腐蝕性和易跟二氧化碳反應 D易潮解和易跟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