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學案知識點23.概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其影響課程標準:2-3-9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和專制統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艱辛。了解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發生的原因、時間和具體內容及影響。本知識重點掌握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主要措施及影響。難點是理解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之間的關系,體悟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艱辛。一、洋務運動1.原因:(1)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2)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維護清朝的統治,由此掀起了一場向西方學習的運動,這些官員被稱為“”,這場運動被稱為“洋務運動”。2.時間:。3.領導階級。4.代表人物:奕訴、、李鴻章、、張之洞等。5.目的:。6.口號:“”“”。7.內容:(1)軍事: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訓練。至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夕,建成了等近代海軍。1865年在上海創辦的,是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率領裝備了新式武器和進行了新式訓練的清軍成功收復新疆。經濟:以“”為旗號,興辦輪船、、電報、、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李鴻章創辦的,是洋務派創辦的最大的。(3)教育:創辦,培養翻譯、和科技人才。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1862年設立的,是中國最早的官辦新式學堂。培養出棟梁之材,如、唐國安等。8.性質:是一場。9.意義:中國近代化的工業、民用工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10.結果: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戊戌變法1.公車上書(1)背景:1895年,《》簽訂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在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各省舉人們十分憤慨。(2)經過:在、等人的帶領下,給光緒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遷都、。(3)結果:這次上書沒有上達光緒帝,最終。(4)影響:在社會上產生巨大影響,從此拉開了。2.宣傳維新變法(1)活動:①:康有為、梁啟超聯合部分思想比較開明的官員,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定期集會講演,議論時政,宣傳。后來雖被查禁,但議論時政的風氣已開,維新變法思潮繼續發展。②:各地學會、學堂和報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上海的《》和天津的《國聞報》居于輿論界的領導地位。(2)主要人物及主張①梁啟超:在上海的《時務報》上發表系列文章,明確提出中國要,必須學習西方。他將歷代帝王斥為“民賊”,呼吁“”“”,實行。梁啟超的言論新穎,文筆流暢,深受社會各界人士歡迎,從而大大推進了維新變法思想的。②嚴復:在天津的《》上介紹西方社會進化論名著《天演論》。他特別強調“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他認為,國家只有實行,才能由弱轉強,這樣才符合進化的規律,否則將會走向。嚴復巧妙地運用進化論來闡述自己的變法主張,讓國人耳目一新,轟動一時。影響:維新派倡導、的活動起到了、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蔚然成風,維新變法新局面逐漸形成。3.百日維新(1)背景∶1897年冬,出兵強占膠州灣,引發了列強,在嚴重民族危機的激發下,維新變法運動迅速高漲。(2)時間∶年6月11日~9月21日。(3)領導階級∶。(4)開始變法∶1898年6月11日,頒布詔書,宣布開始變法。1898年是農歷戊戌年,歷史上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5)變法措施①政治主張:主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實行。②政治措施:裁并,精減人員,任用,準許百姓向朝廷等。③經濟措施:設立和鐵路、,鼓勵興辦工礦企業等。④軍事措施:訓練,裁減舊軍隊等。⑤教育措施:廢除;開辦培養人才,翻譯,派人出國留學等。結局:新政措施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捕殺(與譚嗣同一起慘遭殺害的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和,后人稱他們為“戊戌六君子”),變法。(7)性質:這是一場資產階級的運動。(8)影響: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9)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要救中國,必須進行,推翻清朝的統治,仿效西方建立。1.(2020·北京)對以下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維新派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在上海創辦《時務報》②戊戌變法作為一場政治運動失敗了,但是作為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作用遠不是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A.①屬于歷史結論??B.①說明戊戌變法廢除了舊制度C.②屬于歷史史實??D.②肯定了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解析】本題考查對戊戌變法的認識。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①維新派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在上海創辦《時務報》是對歷史事實的表述,不屬于歷史結論,也沒有涉及廢除舊制度的內容,AB不正確;②戊戌變法作為一場政治運動失敗了,但是作為—場思想文化運動,其作用遠不是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是對戊戌變法這一史實的評價,是歷史結論,肯定了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故C不正確,D正確。【答案】D。2.(2020·內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洋務運動是中國晚清統治集團求強求富的自救運動,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不僅創辦了近代工礦企業、交通運輸業、電信業,而且編練軍隊,籌設海防,興辦教育,但洋務運動沒能實現“自強”“求富”的目標。——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運動開始于19世紀什么年代?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主要發展什么工業?其沒有實現“自強、求富”目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洋務運動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起初以"自強"為口號,主要發展軍事企業。洋務運動之所以沒有實現"自強、求富",主要是因為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封建制度,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和鞏固清朝統治。【答案】60年代;軍事工業(近代軍事工業);洋務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朝統治(只學西方技術,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封建制度)。知識梳理答案:一、1.(1)內外交困。(2)西方先進的科技;洋務派。2.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3.地主階級洋務派。4.曾國藩;左宗棠。5.維護清朝的統治。6.自強;求富。7.(1)新式軍事工業;新式海陸軍;北洋水師;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2)求富;鐵路;采礦;輪船招商局;民用工業。(3)新式學校;軍事;京師同文館;詹天佑。8.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9.軍事;交通運輸業;民族資本主義;抵御作用。10.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沒有。1.(1)馬關條約。(2)康有為;梁啟超;拒和;變法。(3)失敗。(4)維新變法序幕。2.(1)①立學會;維新變法。②辦報紙;時務報。(2)①變法圖強;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伸民權;設議院;君主立憲制度;傳播。②國聞報;進化論觀點;變法;滅亡。(3)立學會;辦報紙;啟發民智;制造輿論;議論時政;集會結社。3.(1)德國;瓜分中國的狂潮。(2)1898。(3)資產階級維新派。(4)光緒帝。(5)①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度。②機構;維新人士;上書。③農工商總局;礦產總局;私人。④新式海陸軍。⑤八股文;新式學堂;西方書籍。(6)頑固派利益;維新派;楊銳;康廣仁;失敗。(7)改良。(8)思想文化。(9)革命;民主共和制度。2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學案知識點23.概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其影響選擇題。1.(2020·常德)維新變法期間,湖南是“全國最富朝氣”的維新省份,湖南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是(??)A.曾國藩????B.左宗棠?????C.?梁啟超?????D.譚嗣同2.(2020·內江)1895年,維新派創辦報刊宣傳變法,其中北方最有影響的報紙《國聞報》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為目的,號召變法圖強。其創辦者是(??)A.譚嗣同????B.嚴復??????C.梁啟超???????D.康有為3.(2020·昆明)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清政府在百日維新期間決定創辦的新式學堂是(???)A.福州船政學堂???B.北洋西學堂???C.南洋公學????D.?京師大學堂4.(2020八上·大埔期末)洋務運動時期成立的京師同文館,在30年里翻譯西書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類為多。江南制造總局附設的翻譯館,在40年里翻譯的書籍達199部,而以自然科學、實用科學為多。據此可知,洋務運動(???)A.放棄了引進西方的機器B.推動了西方科學文化的傳播C.抵制了外國經濟的侵略D.改變了封建舊思想5.(2020八上·韓城月考)在中國追求近代化的進程中,戊戌變法不是洋務運動的簡單繼續,而是有質的飛躍。與洋務運動相比,這個“質的飛躍”體現在戊戌變法(??)A.維護和加強清朝統治B.揭開中國近代化的序幕C.開啟了政治改革大門D.喚醒了民眾反侵略意識6.(2020八上·通河期中)1895年春,拉開變法維新運動序幕的歷史事件是(???)A.公車上書?????B.百日維新????C.戊戌變????D.辛亥革命7.(2020八上·和平月考)下列維新變法的措施中,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條款是(???)A.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B.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C.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D.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8.(2020八上·天津期末)創辦報刊,宣傳變法,是維新派的重要活動之一。其中創辦于天津的報刊是(???)A.《時務報》????B.《國聞報》????C.《知新報》????D.《湘學報》9.(2020八上·泰興期末)有人評價戊戌變法:“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這里的“成功之處”主要是指戊戌變法(??)A.阻止了民族危機繼續加深???B.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C.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D.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10.(2020八上·宜興期中)“變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愛國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該運動(???)A.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和外國徑略勢力B.提倡“自強”“求富”,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C.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11.(2020八上·惠城期末)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西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但是,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就動手遏制、鎮壓。材料說明戊戌變法失敗是由于(??)A.資產階級的軟弱性???????B.守舊派勢力強大??????????C.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D.對列強寄予幻想12.(2020·甘孜)他積極宣傳維新變法,指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他是(???)A.鄧世昌?????B.梁啟超????C.孫中山??????D.陳獨秀13.(2020八上·高州月考)某學習小組,在“洋務運動”主題下展出了下列圖片,這些圖片反映洋務運動的口號是(???)A.自強求富????B.民主科學???C.實業救國??????D.民權民生14.(2020八上·梅里斯月考)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以下口號表達了洋務運動主張的是(???)A.“振興中華”???B.“自強”“求富”??C.變法圖強???D.三民主義15.(2020八上·潮陽期中)從下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洋務運動(??)A.整個運動以創辦軍事工業為主B.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C.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D.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非選擇題。16.(2020·宜賓)歷史解釋、歷史敘述是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清政府制定洋務運動的方案,是被內憂外患逼出來的、并無遠大目標和完整計劃。從1865年至1884年間,以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業為骨干的19個近代軍用工業創設,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門的惡習。同時,以輪船招商局為代表的30余個民用工礦交通企業建立,然而員工經費支出高,官員貪墨成風,外國控制著焦炭等原料和技術等問題層出,隨著開銷增大,西方企業不斷在華創辦,洋務企業漸漸走入困境。﹣﹣摘編自姜鐸《慈禧與洋務運動》等材料二: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洋務企業“走入困境”的原因。根據圖示并結合所學,敘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歷程。17.(2020·昆山模擬)近代中國教育的發展見證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縮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教育方針講,它培養的不再是為求取功名走讀書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適應時代要求,掌握先進科學技術和軍事知識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學堂先后培養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機制造方面的管理、駕駛及工程技術人員,為發展中國造船業和創建近代海軍作出重大貢獻。——孫春芝《略論洋務運動與中國教育近代化》材料二:在戊戌變法前,社會輿論普遮認為,洋務運動的失敗,其實就是當時中國教育的失誤。因此,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為突破口,培養新型的資產階級人才,以達到政治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挽救民族危機的目的。——馮君《戊戌變法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構建》材料三:北大將當時中國思想最新、最開放的新型知識分子吸引進來,……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氛圍與新文學前驅群體的形成,則更有利于新文學前驅在北大實踐教育理想,推進思想解放。——摘編自覃文珍《新教育與新文學的相互推進》據材料一,指出洋務派的教育方針。這一方針契合了洋務派怎樣的治國理念?對比材料一、二,與洋務派的教育方針相比維新派有何新發展?材料二中,維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據材料三,列舉兩位“新文學前驅”的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識分子在北大教育實踐的積極影響。綜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國教育發展見證了中國近代化怎樣的歷程?18.(2020九下·淮濱月考)鴉片戰爭失敗后,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種種九國方案和實現中國富強的理想,并為此奮斗不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它用自煉鋼材仿制的毛瑟槍,能趕上德國新毛瑟槍的水平;它研制的無煙火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又以“求富”為口號,開班了一些民用工業。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三年內,外輪損失1300萬輛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為離京南下,在南京會見張之洞。在得到張之洞的資助后,創辦了上海強學會,并于1896年1月創辦《強學報》。——岳麓書社《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終年59歲。世人聞此噩耗,紛紛書寫挽聯紀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聯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依據材料,簡要評述洋務運動的三點作用。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維新派為宣傳變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3)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19.(2020·安徽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結果商鞅被處死……“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雖死,“秦法未敗”。材料二:“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了,但它畢競觸動了傳統的中國政治體制,為現代國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以后發生的歷次革命運動,從現代化的進程看,都……與戊戌變法有著歷史的連續性。也正因如此,史學界才會把戊戌變法視作近代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起點。根據材科一,指出商鞅變法損害了哪一方的利益。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秦法未敗”的理由。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戊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根據材料二概括戊變法的歷史意義。(3)綜上所述,談談你對改革與社會進步之間關系的認識。20.(2020·曲周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戊戌變法的失敗,中國失去了一批傾向在原有體制下實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張激烈變革、推翻原有體制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滅。中國兩千年的帝制亦畫上句號。除此以外,朝廷中本來較為開明有為的大臣在政變后有些被貶,其他亦多被排擠到中央以外,間接造成了之后發生的義和團運動。材料二戊戌變法運動,留下的許多遺產,諸如變革觀念、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辦報刊、提倡女學、改易風俗等,更成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民主主義成為洶涌的社會思潮,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規的說,中國資產階級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維新變法運動時期和稍后幾年初步建立起來的。材料三“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了,但它畢竟觸動了傳統的中國政治體制,為現代國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以后發生的歷次革命運動,從現代化的進程看,都與戊戌變法有著歷史的連續性。也正因為如此,史學界才會把戊戌變法視作近代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起點。——《回顧戊戌重溫歷史》依據所學知識,指出戊戌變法運動失敗的標志是什么。依據材料一、二、三,概括戊戌變法運動促使近代中國社會發生哪些變化。(3)上述材料和問題的探究主題是什么?知識點23.概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其影響知識訓練答案選擇題題目12345678910答案DBDBCACBDC題目1112131415答案BBABD二、非選擇題16.(1)洋務運動的方案并無遠大目標和完整計劃、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門的惡習、員工經費支出高,官員貪墨成風、外國控制著焦炭等原料和技術、西方企業不斷在華創辦。(2)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工業快速的發展;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17.(1)方針:掌握先進科學技術和軍事知識的近代人才;理念:學習西方技術,維護清朝統治(師夷長技以自強)(2)發展:培養資產階級人才;目的:政治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挽救民族危機。(3)代表人物:胡適、魯迅、陳獨秀;影響:促進了思想解放。(4)從學習西方技術到制度到思想。18.(1)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科技,發展近代工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方式:組織學會;創辦報刊。領域:思想文化領域。(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19.(1)舊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斗力,秦國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商鞅變法適應經濟、政治發展需要,順應了時代潮流。(2)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觸動了傳統的中國政治體制,為現代國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促進近代中國現代化進程。(3)改革只有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才能推動社會進步。20.(1)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2)革命方式由內部改革轉為激烈革命;階級矛盾加劇,農民運動爆發;促使近代文化、教育發展、社會風俗改變;促使民族覺醒,思想解放;對舊制度的觸動為后世的革命提供了經驗,加快了近代中國政治向現代化轉變。(3)戊戌變法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案)【2021中考鎖分】社會.法治一輪復習 知識點23.概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其影響.doc (知識訓練)【2021中考鎖分】社會.法治一輪復習 知識點23.概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其影響.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