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中考鎖分】社會.法治一輪復習 知識點25.以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交往、新航路的開辟、經濟全球化為例,比較不同時期區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理解區域聯系日益密切的歷史趨勢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中考鎖分】社會.法治一輪復習 知識點25.以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交往、新航路的開辟、經濟全球化為例,比較不同時期區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理解區域聯系日益密切的歷史趨勢

資源簡介

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學案
知識點25.以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交往、新航路的開辟、經濟全球化為例,比較不同時期區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理解區域聯系日益密切的歷史趨勢
課程標準:
2-2-7
列舉實例,展現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
互影響的歷史。
2-3-1
描述開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線圖,評析開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義。
2-4-4
比較不同時期區域之間相互交流與影響的事例,體會區域聯系日益密切的
歷史趨勢。
了解中國古代與世界各國文明交往的史時,如絲綢之路、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了解新航路開辟、工業革命的發生對于現代世界各國文明交流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學會全面看待問題。重點掌握文明交流是世界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因,要樹立開放交流、學習先進文明的理念。
一、絲綢之路(西漢)
1.含義: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
往西,經過
、今天新疆境內,運到
,再由西亞轉運到


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2.時間:開通于西漢時期,

3.路線:長安(起點)→河西走廊→
→西亞→
(古羅馬)(終點)。
4.漢代絲路古鎮:庫車縣史稱
,是古代西域諸國中的大國。漢唐時期,中原王朝曾設
(西漢漢宣帝)和
(唐朝)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龜茲王城,龜茲成為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
、經濟、
和文化中心。商業的繁榮使龜茲成為東西方
,大大促進了
的流通。其他漢代絲路古鎮還有
、敦煌、
等。
5.影響: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
,溝通了
兩大洲,對中西方
、文化交流和
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玄裝西行(唐朝)
1.背景:
是唐太宗時的高僧,他在研習佛教經典時,感到說法紛紜,無法解答,于是產生了去
的念頭。
2.經過:天竺在地理范圍上大致相當于今天的
。629
年,玄奘從長安出發,歷經艱難到達天竺,游歷了
17
年,遍訪有名的
,并在佛學最高學府
學習,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貞觀后期,他攜帶大量
回到長安,受到唐太宗的熱烈歡迎。
3.影響: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
》,記述了
和天竺的
、歷史、
、風土人情等,是研究

等地歷史和佛學的重要

三、日本遣唐使:
后,日本更加積極地向唐朝學習,前后十幾次派遣使者到唐朝,這些人被稱為“
”。使團規模龐大,最多一次有
500
多人。
四、鑒真東渡(唐朝)
1.背景:唐玄宗時,受
的邀請。
2.經過:鑒真前后5次率眾渡海去日本,均告失敗。后來,鑒真雙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
東渡成功。
3.影響:鑒真留居日本
10
年,除了
外,還將盛唐的醫藥、
、雕塑、
等技術和知識介紹到那里。這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五、馬可·波羅來華(元朝)
1.背景:由于交通暢通,
的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許多中國
,都在這一時期傳播到世界各地。
經過: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叔父從
出發,取道波斯,沿古老的絲綢之路東行,翻越
,穿過河西走廊,歷時
4
年到達元帝國。
在留居中國的17年間,馬可·波羅多次奉
之命出使各地,并在
做官
3年。后來,他們從
返回威尼斯。
3.影響:他向一位朋友講述了自己在東方的神奇經歷和見聞,這位朋友筆錄成書,寫成著名的《
》,引起更多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是
的原因之一。
六、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的絲綢除了通過河西走廊大量輸往中亞、西亞、非洲和歐洲外,也經由
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地。因此,人們稱東西方的海上航路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
也經由海上航路銷往各國。到元代,中國陶瓷風靡
、非、
三洲。
七、鄭和下西洋(明朝)
1.背景:明朝建立后
得到恢復和發展,
繁榮,國力強盛。
2.目的:展現
,發展相互之間的友好關系;進行
,互通有無,互補互利。
3.時間:

4.路線

出發,經福州、
、滿東加(今馬六甲一帶)、爪哇、錫蘭、
半島,最遠到紅海沿岸和
東海岸。
5.影響
: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
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
,而且開創了

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

八、新航路的開辟
1.開辟新航路的原因
(1)經濟社會方面
①根本原因:
的發展和
的出現,要求開拓海外市場。
②來自東方的
、香料、
等商品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當時亞洲的商品經
到歐洲后,價格高漲。
④《
》對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描繪,更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
,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
④15
世紀中期,
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
,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更加昂貴。
(2)思想方面: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鼓勵

2.開辟新航路的條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能制造
,并從意大利人那里學到了大量
,擁有一批來自

(2)12
世紀末到13
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
,用于“
”導航技術,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13
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

(3)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
,有的學者還能大致勾畫出地球的自然輪廓。
(4)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國王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
等商品,非常
遠洋探險。
(5)哥倫布等航海家具有
和超人的

3.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1)1487~1488年迪亞士沿
,進入
,發現非洲西南端的

(2)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
。后來船隊又“發現”了
,發現了

(3)1497~1498年達·伽馬在迪亞士航行的基礎上繞過非洲,次年到達
,最早開辟通往

(4)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橫渡大西洋,穿過今天的
,進入太平洋,駛過印度洋、大西洋,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

4.開辟新航路的影響
(1)
積極影響(意義)
①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
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
,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
,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②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全球范圍內

(2)消極影響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
、西班牙、
、荷蘭、法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
,掠奪財富和資源,
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造成了
,古老的印加文明被西班牙殖民者

九、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的地位: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
之一。
2.經濟全球化加速的時間及表現:進入20世紀,特別是
以后,資本、
和勞動力等方面的國際流動日益頻繁,經濟領域的全球化
,整個世界的生產、
、貿易與
都呈現出嶄新的局面。
3.經濟全球化加速的原因與條件
(1)
的日新月異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①新型

的不斷出現,大大縮短了人員交流的時空距離,并為全球范圍內的
提供便利條件。
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克服
,國際間的電子郵遞、電子商務等應運而生,世界各地的

(2)
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進程消除了障礙。
(3)各國的經濟往來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

(4)
的投資和
將世界經濟編織成一個整體,有力地促進著生產、
和消費的全球化。
4.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一把
,但經濟全球化是時代大潮,發展大勢

(1)積極影響
①經濟全球化促進了
的迅速發展,國際投資也不斷擴大,貿易額迅猛增長;
②貿易全球化極大地
,無論身居何處,人們都可以方便地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
(2)消極影響:
伴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濟
格局也發生百年未遇的變局。比如,世界經濟發展失衡、
等問題更加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涌動,
傾向上升,等等。
1.(2020·海南模擬)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開辟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下面關于絲綢之路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張騫出使西域奠定了絲綢之路開辟的基礎
②鄭和七下西洋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③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④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向西到達西亞,最遠到達歐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從長安(今西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今新疆地區,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大秦的陸路交通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因而被稱作“絲綢之路”。故題干小項中的④說法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即可。
【答案】
A
2.(2020·蘇州模擬)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文明的融合與交流。各國因融通而共榮,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材料一:古代中國對外友好交往簡表
時間
史實
宋代
市舶司,海外貿易繁榮
元朝
馬可·波羅來華
明朝
A
材料二:過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國知識”為口號,適應了經過挑選的中國文化的某些方面。現在,日本又以“東方道德、西方技藝”為口號,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
——[美]斯塔夫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請回答:
依據所學知識,填寫A處對應的歷史事件。并歸納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特點。
請舉一例來說明唐朝時期日本在很多方面學習了中國文化。19世紀日本通過哪一事件“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
(3)依據材料三,概括文明交流互鑒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樣做才能使中華文明更放異彩?
【解析】(1)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對外交流的事例有鄭和下西洋;依據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特點是對外開放,友好交往為主;
(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唐朝時期日本在很多方面學習了中國文化
,比如醫藥、建筑、雕刻、繪畫、書法、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文字等;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19世紀日本通過明治維新,
“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

(3)依據材料三信息“
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
”,可以看出,
文明交流互鑒的主要特點是對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

使中華文明更放異彩的做法屬于開放性題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堅守民族文化特色;在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時要注意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使之代代相傳;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等。
【答案】
(1)鄭和下西洋。對外開放,友好交往為主。
(2)醫藥、建筑、雕刻、繪畫、書法、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文字等。
(3)對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堅守民族文化特色;在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時要注意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使之代代相傳;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等。
知識梳理答案:
一、1.長安;河西走廊;西亞;歐洲;歐洲;西亞。
2.張騫通西域以后。
3.新疆;大秦。
4.龜茲;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政治;軍事;商品集散地;貨幣;武威;樓蘭。
5.聯為一體;亞歐;經濟;人類文明。
二、1.玄奘;天竺求法。
2.印度半島;佛教寺院;那爛陀寺;佛學經典。
3.《大唐西域記》;西域;佛教;地理;中亞;印度半島;典籍。
三、大化改新;遣唐使”。
四、1.日本僧人。
2.第六次。
3.傳播佛教;建筑;繪畫。
五、1.元代;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2.威尼斯;帕米爾高原;元世祖忽必烈;揚州;海路。
3.馬可·波羅行紀;新航路開辟。
六、海上航路;瓷器;亞;歐。
七、1.農業生產;工商業。
2.大國風度;貿易。
3.1405~1433
年。
4.江蘇劉家港;占城;阿拉伯;非洲。
5.經濟;友好關系;太平洋;印度洋;壯舉。
八、1.(1)①西歐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②絲綢;瓷器;地中海轉運。③馬可·波羅行紀;想象和向往。④奧斯曼帝國;高額關稅。
(2)冒險進取精神。
2.(1)適合遠航的大船;航海知識;各國的水手。
(2)指南針;羅盤”;羅盤技術。
(3)圓的。
(4)金銀和香料;支持。
(5)探險精神;意志和智慧。
3.(1)非洲西海岸南下;印度洋;好望角。
(2)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古巴和海地;美洲新大陸。
(3)印度;東方的新航路。
(4)麥哲倫海峽;環球航行。
4.(1)
①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直接的商業聯系;一個整體。②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
(2)葡萄牙;英國;殖民擴張;野蠻屠殺、奴役;亞非拉地區長期的貧窮和落后;毀滅。
九、1.世界的基本特征。
2.90年代;原材料;大大加快;銷售;人員往來。
3.(1)科學技術。①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經濟活動。②地域的限制;聯系越來越緊密。
(2)冷戰。
(3)市場經濟體制。
(4)跨國公司;貿易網絡;流通。
4.雙刃劍;不可逆轉。
(1)①國際貿易。
②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2)合作和競爭;治理困境;保護主義。
2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學案
知識點25.以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交往、新航路的開辟、經濟全球化為例,比較不同時期區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理解區域聯系日益密切的歷史趨勢
選擇題。
1.(2020·徐州模擬)觀察《玄奘西行圖》,可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①事件處于開元盛世
②路線以長安為起點
③此行承載文化交流
④玄奘西行途經中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020·衡陽)如果給如圖所示的鑒真塑像做文字注解,應該選擇(???

A.西游天竺,求取佛經??
B.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C.東渡日本,弘揚佛法???D.主動請纓,征戰海外
3.(2020·佛山模擬)據史書記載,鄭和每次下西洋返航,都有大批外國使節搭船前來;而護送他們回國,通常又成為下次遠航的一項任務。據此可知,鄭和下西洋()
A.促進了明朝經濟發展??B.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
C.推動了中外友好往來??D.以宣揚國威為主要目的
4.(2020·高要模擬)史載:鄭和船隊在占城時,“其買賣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銀。中國青瓷盤碗等品……甚愛之,則將淡金換易。”這里的“淡金換易”說明鄭和下西洋(???

A.加強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B.發展了中國的航海技術
C.宣揚了明朝國威????
D.一定程度上具有經濟貿易的特征
5.(2020·黃岡模擬)下圖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經濟全球化主要受益者為發達國家
②經濟全球化完全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③經濟全球化發展不平衡
④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6.(2020·房山模擬)下列選項中最適合填入“經濟全球化結構示意圖”中的是()
A.聯合國????B.亞太經合組織???C.世界貿易組織
?D.歐洲共同體
7.(2020·奎文模擬)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對如圖漫畫的解讀,正確的是(?

A.相互依存,相互競爭??B.地區沖突不斷???
C.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D.強國主導,受益不均
8.(2020七下·高郵期中)據記載,公元630-894年,在大約兩個半世紀的時間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幾次遣唐使,隨行的還有眾多留學生和留學僧。日本遣唐使來華的主要目的是(?

A.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B.傳播日本先進文化??C.加強兩國友誼???D.求取佛經教義
【答案】
A
9.(2020·長清模擬)唐朝的開放與包容、兼收與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與輝煌。下面能佐證當時中外文化雙向交流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鑒真東渡???
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來訪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2020七下·合肥期中)《大唐西域記》是記錄唐代高僧玄奘的一本書,下列對此書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書名中的“西域”包括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部分地區
B.這本書記錄了中亞、印度半島等地區的山川風物和社會習俗
C.這本書由玄奘的弟子整理成書
D.這本書是玄奘根據自己的親身見聞所寫
11.(2020·營口)“絲綢之路經濟帶”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是(???

A.歐洲?
B.中亞?????C.長安???D.河西走廊
12.(2020·赤峰)“絲綢之路經濟帶”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張騫?????B.玄奘?????C.班超????D.鄭和
13.(2020·高要模擬)“一帶一路”即“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戰略構想,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由此可知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積極意義在于(???

A.推動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B.推動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C.導致中國對外關系緊張??
D.加劇世界各國的經濟競爭
14.(2020·揚州模擬)絲綢之路在古代東西方貿易與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海上絲綢之路最早開辟于以下哪一時期(?

A.商代??????B.西漢????C.唐代??????D.南宋
15.(2020七下·商城期末)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于友邦,宣詔頒賞,厚往薄來。從材料中不能解讀出的信息是鄭和下西洋(??

A.為明王朝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B.使明朝國力強盛???
C.加強了中國同海外各國的友好關系???D.傳播了和平和友誼
非選擇題。
16.(2020·壽光模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文化上的體現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古代絲綢之路開創性地打通東西方大通道,首次構建起世界交通線路大網絡;……推動了科學技術的交互傳播;助推了多樣性文化交流,是東西方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紐帶。
——摘自《求是》
材料二:唐代中國,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歷史演進的總動脈。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為當時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他們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唐文化傳播四方,促進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材料三: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繃之路盛極一時。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財富。
——《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一中“打通(陸上)東西方大通道”的是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什么歷史意義?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他們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把唐文化傳播四方”的史實各一例。歸納唐朝的對外政策有何特點?
據材料三,鄭和與海外各國交往有什么特點?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
17.(2020·廣東模擬)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各國因融通而共榮,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朝到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往的最盛時期之一。漢使到達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國家,唐王朝也曾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往。在此期間,中國接受了許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樂舞蹈、穿戴服飾等;同時,中國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絲綢、瓷器等。
——改編自《中外關系史:新史料與新問題》
材料二:一位日本歷史學家這樣宣稱:“在我們的文明中,任何看起來本質上屬于日本的東西,實際上都是舶來品。”早在6世紀,就出現了一個中國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現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顯的可塑性,它把借來的許多東西轉化成自己獨特的文明。
——《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材料三:
——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
材料四: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于北京隆重開幕。這場以“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大會,是繼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之后,今年中國舉辦的又一場重要外交活動,世界矚目。
——《多彩·平等·包容》(新華社北京2019年5月14日電)
根據材料一概括漢唐時期對外交流的特點;并根據所學知識寫出與此相關的重要事件。
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什么事件導致1868年“又出現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日本”?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點。
根據材料三,開啟“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為什么說它開啟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時期,哪項科技的發明促進了“信息時代”的到來?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18.(2020·揚州)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年,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簽署(斯穆特一霍利關稅法》,對2萬多種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引發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報復及掀起全球貿易戰,直接結果就是導致美國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更嚴重。
——2018年6月21日《環球時報》
材料二:2001年12月,在經過長達15年艱難曲折的談判歷程后,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三:據統計,2019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達到3456億美元.以此為由,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對美出口和投資,出臺了多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
注:貿易逆差亦稱“入超”。指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為一年)一國的商品進口額高于出口額。
——摘編自人民網
材料四: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在經濟全球化時.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在世界經濟的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
——習近平《中國發展新起點金球增長新藍圖》
請回答:
材料一中的“大蕭條”歷史上又被稱為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蕭條”爆發的根本原因。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時間。依據材料二,指出加入該組織給我國帶來的機遇。
依據材料三,指出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對華貿易政策及其影響。
依據材料四,面對全球化的曲折過程,我們該如何應對?
19.(2020七下·東平期末)對外交往是國家實力的展示,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郵票中的歷史
圖一
鑒真??
圖二?
玄奘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中國商船的足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摘自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第二冊
材料三:鄭和七次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盛極一時,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奪他人一分財富。
——《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四: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詔告天下,規定只開廣州一對外通商,封閉其他港口,并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和管理海外貿易。
材料一中的兩個人物各有何歷史貢獻?有何共同的歷史作用?
(2)宋代為加強和管理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置了哪一機構?當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哪里?
(3)依據材料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是什么?鄭和下西洋產生的積極影響是什么?((寫出一點即可)
材料表明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這一政策對中國產生的最主要影響是什么?
20.(2020·黔西南)浩瀚的海洋吸引了中外航海家不懈的探索。不管他們探索的目的如何。航海技術的進步是支持他們完成航行的基本條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外國),示中國富強。”
材料二:恩格斯說:“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根據材料一,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鄭和下西洋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什么貢獻?
材料二中最先實現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是哪位航海家?材料二反映了他航行美洲的目的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成功實現一、二的航海活動的技術條件有哪些?
知識點25.以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交往、新航路的開辟、經濟全球化為例,比較不同時期區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理解區域聯系日益密切的歷史趨勢
知識訓練答案
選擇題
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D
C
C
D
A
C
D
題目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A
B
A
二、非選擇題
16.
(1)張騫;是東西方交往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
(2)玄奘西游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特點:對外開放,雙向交流,兼收并蓄。
(3)特點:和平交往,公平貿易。影響:加強了中外友好關系,促進了中外經濟交流。
17.
(1)特點:對外開放,雙向交流,互相學習的過程。重要事件: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唐朝:鑒真東渡、玄奘西行。
(2)事件:明治維新。特點:善于學習外來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鑒先進文明等。
(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或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原因: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只回答“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即可得分)。科技:計算機網絡技術(或互聯網技術)。
(4)作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加強全球生態環境建設;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維護世界和平等。
18.
(1)經濟大危機。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1995年1月1日。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3)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
(4)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制定正確政策,發展自己;推行引進來“走出去”,在世界經濟的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等。
19.(1)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經
共同作用:都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2)市舶司;廣州、泉州
(3)和平交往。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4)閉關鎖國;中國在世界上落伍。
20.(1)目的: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宣示明朝的軍威和富強)。
貢獻:鄭和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牡舉:開創了亞非(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
(2)航海家:哥倫布。目的:渴望得致黃金,(貴金屬,財富)
(3)技術條件:指南針的運用;導航技術的進步;造船技術的進步;地理學的進步等。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迁西县| 当涂县| 城口县| 钟山县| 台湾省| 临湘市| 怀化市| 大厂| 八宿县| 内乡县| 北安市| 巧家县| 玛纳斯县| 黄陵县| 泽州县| 东乡县| 图片| 延津县| 蓬莱市| 鹤峰县| 泸水县| 兖州市| 周宁县| 海门市| 无为县| 中西区| 安义县| 高雄市| 常山县| 宁南县| 汶上县| 子长县| 沁源县| 浦县| 稷山县| 靖边县| 荔浦县| 青神县| 沅陵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