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探索宇宙教科版六年級下新知導入這是兩張1995年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宇宙圖像。創生之柱新知導入壯麗而遙遠、神秘但可知的宇宙,總會讓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引起我們深深的思索。對于宇宙,你想探索哪些奧秘?新知講解活動1:膨脹的宇宙(天鵝座X區域存在很多年輕的恒星,這些恒星發出的噴流和紫外輻射加熱并驅逐周遭的氣體塵埃,形成很多物質密度較低的空洞區域)新知講解我們已經了解了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的,由行星、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視頻:太陽和八大行星新知講解太陽系是宇宙中的唯一的星系嗎?我們觀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也是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恒星,它們有的也會組成類似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新知講解太陽系和其他恒星系組成一個恒星集團,即銀河系。銀河系是由許許多多的恒星組成的一個恒星集團,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恒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新知講解在銀河系里,大部分恒星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范圍內,側面看去像一只鐵餅。我們的太陽系也在這個鐵餅里,人們肉眼看到的銀河正是這個“鐵餅”的一部分。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與銀河系的中心相距約為3萬光年。新知講解側看:銀河系象個中間厚兩邊薄的鐵餅俯看:像個大漩渦,四條旋臂從中伸出在地球上看一條橫貫夜空的銀河銀河系是什么樣子的呢?新知講解銀河系就是宇宙嗎?人們發現銀河系以外還有類似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恒星集團。比如:仙女座星系、獵犬座星系,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100億個河外星系。新知講解仙女座星系,位于仙女座方位的擁有巨大盤狀結構的旋渦星系,直徑22萬光年,距離地球有254萬光年,是距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新知講解獵犬座星系,是距離地球較近的旋渦星系。獵犬座星系位于獵犬座北面,距離我們約1400萬光年。獵犬座星系也屬于漩渦星系,從它的照片上可以明顯地看到漩渦臂,這種形態顯示它是在旋轉著。新知講解銀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統被稱為星系,所有的星系構成了廣闊無垠的宇宙。宇宙河外星系銀河系其它恒星系太陽系新知講解現在人們用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距我們12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深處,但仍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而且科學家還發現宇宙正處于膨脹之中!宇宙是無限的,同時又是有層次的。新知講解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鐘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恒星間距離的單位。知識卡片算一算,1光年的距離是多少千米?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千米新知講解活動2:充滿活力的宇宙(1987年科學家們在鄰近的大麥哲倫星系中觀測到的一次超新星爆發事件)新知講解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許多恒星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恒星消亡。恒星的一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視頻:恒星的一生新知講解恒星一生當宇宙中星云的氣體和塵埃一旦緊縮成一顆原恒星時,一顆恒星就誕生了;當恒星的燃料開始消耗殆盡時,它就會膨脹而變成巨星或超巨星;巨星和超大型巨星可能爆炸成超新星,一些由小型或中等恒星變成的紅巨星,會因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超新星又有兩種變化:一是質量最大的恒星遺留物會瓦解成為黑洞,即使光也無法從黑洞中逃走,另一變化是超新星的遺留物會變成中子星;白矮星還會因為能量的耗盡而變成黑矮星。在這些變化過程中,恒星的一些物質會擴散到太空,這些物質可能成為星云的組成部分,星云而后又會緊縮形成一個新的“轉世”的恒星。新知講解恒星一生示意圖新知講解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運動。有些恒星自身還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有些恒星還不斷地向外拋射物質……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宇宙。了解了恒星的一生之后,你對宇宙有了怎樣的新認識?新知講解資料卡片:黑洞黑洞是一種非常神秘的天體。它的體積很小,但密度卻大得驚人,每立方厘米就有幾百億噸甚至更高。由于它的密度大,所以引力也特別強大。不管什么東西,只要被它吸進去,就別想“爬”出來,連跑得最快的光也逃脫不掉黑洞的巨大引力。 由于黑洞本身不發光,所以用任何強大的望遠鏡都看不見黑洞。盡管如此,大多數科學家仍相信,宇宙中有著許許多多黑洞。當大質量的恒星演化到晚年,經過超新星爆發,就有可能坍縮成黑洞。在宇宙早期,也會形成一些小黑洞。小黑洞的體積只有原子核那么大,質量和一座山差不多,達到上億噸,里面蘊藏的能量相當于10個大型的發電站。新知講解活動3: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我邁出了一小步,但人類邁出了一大步。”——阿姆斯特朗新知講解自古以來,人類就充滿了對宇宙的幻想,向往著飛向太空。嫦娥奔月望月凝思新知講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古代蓋天說天圓為張蓋,地方如棋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認為天體是球形新知講解公元2世紀,希臘科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16世紀,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經過20年天文觀測與研究,提出了“日心說”新知講解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很久以前,人類只是靠肉眼來觀測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顆。公元10世紀的中國古星圖。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星圖之一,現存于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新知講解自從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了望遠鏡以來,人們不斷地改進,發明了許多功能各異的望遠鏡,從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來自宇宙的信息。新知講解射電望遠鏡與光學望遠鏡不同,它既沒有高高豎起的望遠鏡鏡簡,也沒有物鏡,目鏡,它由天線和接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2016年9月在貴州落成。新知講解反射式望遠鏡沒有色差,能在廣泛的可見光范圍內記錄天體發出的信息。哈勃太空望遠鏡成功彌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學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類對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新知講解太空技術的發展,人造地球衛星、太空望遠鏡、太空探測器、載人宇宙飛船等相繼出現,實現了人類飛天的夢想。現在宇航員還可在太空站上過太空生活呢!“和平號”空間站——宇航員在太空觀察、研究宇宙的家。新知講解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的發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的古籍上就出現了“火箭”的名稱。新知講解目前,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順利發射,載人飛船“神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五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新知講解我國代號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測計劃已于2004年開始實施,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分3個階段,可以用“繞、落、回”3個字分別概括。繞:在2007年發射一顆月球衛星“嫦娥一號”,繞月工作1年,獲取一些科學數據。落:在2010年之前發射月球探測器登陸月球。回:在2020年之前登月機器人在采集月球表面的一些樣本后返回地球。新知講解100多年來,無數科學家和工程專家為實現人類遨游太空的偉大理想進行了前赴后繼的艱苦奮斗,終于在20世紀60年代初在載人航天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后的38年中,共有385名男女宇航員遨游過太空,他們在太空連續生活和工作最長時間為439天。在這期間,人類也付出了代價,先后有14名男女宇航員在航天飛機發射和返回時以身殉職,為航天事業獻出了生命。新知講解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代號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務時,因為右側固態火箭推進器上面的一個O形環失效,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并且在升空后73秒時,爆炸解體墜毀。機上的7名宇航員都在該次意外中喪生。新知講解宇宙里還有許多疑惑和不解,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合作探究大約137億年前,宇宙是一個“原始火球”,那時的宇宙極小、極熱,又有極大地密度,宇宙就在這個大火球的爆炸中誕生,并且迅速膨脹,一直延續到現在。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課堂練習1.大爆炸理論是目前被人們廣為接受的宇宙起源學說,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膨脹,并認為()。A.宇宙膨脹早已結束,不再變化B.目前宇宙膨脹已經結束,且開始收縮C.目前宇宙仍在不斷地膨脹C課堂練習2.下面范圍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A.太陽系、宇宙、地球B.宇宙、銀河系、太陽系C.太陽系、宇宙、銀河系D.河外星系、宇宙、太陽系B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同時也知道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從而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的腳步從沒停止過,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板書設計作業布置模仿資料庫資料《我的月球之旅》,自己也試試寫一篇科學幻想日記吧。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六年級下3.8《探索宇宙》教學設計課題探索宇宙單元3學科科學年級6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2.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科學探究目標1.對提供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一些有效信息。2.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科學態度目標1.從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2.對宇宙探索的興趣。重點初步認識宇宙的結構和運動,建立宇宙系統的概念。難點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展示1995年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宇宙圖像:創生之柱。壯麗而遙遠、神秘但可知的宇宙,總會讓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引起我們深深的思索。對于宇宙,你想探索哪些奧秘?講授新課一、膨脹的宇宙1、我們已經了解了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的,由行星、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通過短片再來回顧一下。播放視頻《太陽和八大行星》。2、太陽系是宇宙中的唯一的星系嗎?明確:不是。我們觀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也是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恒星,它們有的也會組成類似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3、銀河系太陽系和其他恒星系組成一個恒星集團,即銀河系。銀河系是由許許多多的恒星組成的一個恒星集團,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恒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在銀河系里,大部分恒星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范圍內,側面看去像一只鐵餅。我們的太陽系也在這個鐵餅里,人們肉眼看到的銀河正是這個“鐵餅”的一部分。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與銀河系的中心相距約為3萬光年。側看:銀河系象個中間厚兩邊薄的鐵餅俯看:像個大漩渦,四條旋臂從中伸出在地球上看一條橫貫夜空的銀河。4、銀河系就是宇宙嗎?明確:人們發現銀河系以外還有類似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恒星集團。比如:仙女座星系、獵犬座星系,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100億個河外星系。仙女座星系,位于仙女座方位的擁有巨大盤狀結構的旋渦星系,直徑22萬光年,距離地球有254萬光年,是距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獵犬座星系,是距離地球較近的旋渦星系。獵犬座星系位于獵犬座北面,距離我們約1400萬光年。獵犬座星系也屬于漩渦星系,從它的照片上可以明顯地看到漩渦臂,這種形態顯示它是在旋轉著。小結:銀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統被稱為星系,所有的星系構成了廣闊無垠的宇宙。5、現在人們用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距我們12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深處,但仍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而且科學家還發現宇宙正處于膨脹之中!說明:宇宙是無限的,同時又是有層次的。6、知識卡片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鐘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恒星間距離的單位。算一算,1光年的距離是多少千米?明確: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千米二、充滿活力的宇宙1、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許多恒星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恒星消亡。恒星的一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通過短片了解恒星的一生。播放視頻《恒星的一生》。當宇宙中星云的氣體和塵埃一旦緊縮成一顆原恒星時,一顆恒星就誕生了;當恒星的燃料開始消耗殆盡時,它就會膨脹而變成巨星或超巨星;巨星和超大型巨星可能爆炸成超新星,一些由小型或中等恒星變成的紅巨星,會因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超新星又有兩種變化:一是質量最大的恒星遺留物會瓦解成為黑洞,即使光也無法從黑洞中逃走,另一變化是超新星的遺留物會變成中子星;白矮星還會因為能量的耗盡而變成黑矮星。在這些變化過程中,恒星的一些物質會擴散到太空,這些物質可能成為星云的組成部分,星云而后又會緊縮形成一個新的“轉世”的恒星。2、恒星一生示意圖3、了解了恒星的一生之后,你對宇宙有了怎樣的新認識?明確: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運動。有些恒星自身還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有些恒星還不斷地向外拋射物質……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宇宙。4、資料卡片黑洞是一種非常神秘的天體。它的體積很小,但密度卻大得驚人,每立方厘米就有幾百億噸甚至更高。由于它的密度大,所以引力也特別強大。不管什么東西,只要被它吸進去,就別想“爬”出來,連跑得最快的光也逃脫不掉黑洞的巨大引力。由于黑洞本身不發光,所以用任何強大的望遠鏡都看不見黑洞。盡管如此,大多數科學家仍相信,宇宙中有著許許多多黑洞。當大質量的恒星演化到晚年,經過超新星爆發,就有可能坍縮成黑洞。在宇宙早期,也會形成一些小黑洞。小黑洞的體積只有原子核那么大,質量和一座山差不多,達到上億噸,里面蘊藏的能量相當于10個大型的發電站。三、人類對宇宙的探索1、自古以來,人類就充滿了對宇宙的幻想,向往著飛向太空。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古代蓋天說:天圓為張蓋,地方如棋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認為天體是球形公元2世紀,希臘科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16世紀,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經過20年天文觀測與研究,提出了“日心說”2、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很久以前,人類只是靠肉眼來觀測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顆。自從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了望遠鏡以來,人們不斷地改進,發明了許多功能各異的望遠鏡,從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來自宇宙的信息。射電望遠鏡:與光學望遠鏡不同,它既沒有高高豎起的望遠鏡鏡簡,也沒有物鏡,目鏡,它由天線和接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2016年9月在貴州落成。反射式望遠鏡沒有色差,能在廣泛的可見光范圍內記錄天體發出的信息。哈勃太空望遠鏡成功彌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學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類對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太空技術的發展,人造地球衛星、太空望遠鏡、太空探測器、載人宇宙飛船等相繼出現,實現了人類飛天的夢想。現在宇航員還可在太空站上過太空生活呢!3、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成就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的發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的古籍上就出現了“火箭”的名稱。目前,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順利發射,載人飛船“神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五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我國代號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測計劃已于2004年開始實施,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分3個階段,可以用“繞、落、回”3個字分別概括。4、為航天事業而獻身100多年來,無數科學家和工程專家為實現人類遨游太空的偉大理想進行了前赴后繼的艱苦奮斗,終于在20世紀60年代初在載人航天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后的38年中,共有385名男女宇航員遨游過太空,他們在太空連續生活和工作最長時間為439天。在這期間,人類也付出了代價,先后有14名男女宇航員在航天飛機發射和返回時以身殉職,為航天事業獻出了生命。【資料】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代號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務時,因為右側固態火箭推進器上面的一個O形環失效,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并且在升空后73秒時,爆炸解體墜毀。機上的7名宇航員都在該次意外中喪生。小結:宇宙里還有許多疑惑和不解,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四、合作探究: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大約137億年前,宇宙是一個“原始火球”,那時的宇宙極小、極熱,又有極大地密度,宇宙就在這個大火球的爆炸中誕生,并且迅速膨脹,一直延續到現在。五、課堂練習1、大爆炸理論是目前被人們廣為接受的宇宙起源學說,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膨脹,并認為()。A.宇宙膨脹早已結束,不再變化B.目前宇宙膨脹已經結束,且開始收縮C.目前宇宙仍在不斷地膨脹2、下面范圍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A.太陽系、宇宙、地球B.宇宙、銀河系、太陽系C.太陽系、宇宙、銀河系D.河外星系、宇宙、太陽系六、作業布置模仿資料庫資料《我的月球之旅》,自己也試試寫一篇科學幻想日記吧。觀看短片,回顧閱讀資料閱讀資料歸納回答計算觀看視頻閱讀資料看圖述說交流感悟閱讀卡片閱讀資料閱讀資料閱讀資料閱讀資料閱讀資料練習認識宇宙的結構和規模和膨脹狀態。認識組成宇宙的主要物質——恒星的變化。了解到我國人民在宇宙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了解人類在宇宙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時又讓學生認識探索的意義。探索意味著努力、付出、成功、失敗等。完成達標測評培養探索宇宙的興趣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同時也知道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從而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的腳步從沒停止過,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總結板書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8《探索宇宙》練習一、填空題1、太陽系是以_____為中心的,由_____、衛星、_____、小天體(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2、銀河系是由許許多多的_____組成的一個_____集團。3、_____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恒星間距離的單位。4、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______的發源地。5、人們用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距我們_____億光年的宇宙空間深處,但仍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而且科學家還發現宇宙正處于_____之中!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2、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天體。()3、現在科學家通過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看到了宇宙的邊緣在距離我們120億光年的宇宙深處。()4、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5、目前,我們最先進的哈勃望遠鏡已經觀測到宇宙的邊緣了。()6、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許多恒星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恒星消亡。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運動。()三、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1、大爆炸理論是目前被人們廣為接受的宇宙起源學說,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膨脹,并認為()。A.宇宙膨脹早已結束,不再變化B.目前宇宙膨脹已經結束,且開始收縮C.目前宇宙仍在不斷地膨脹2、下面范圍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A.太陽系、宇宙、地球B.宇宙、銀河系、太陽系C.太陽系、宇宙、銀河系D.河外星系、宇宙、太陽系3、下列宇宙天體系統中()范圍最小。A.太陽系B.銀河系C.宇宙4、2019年4月10日,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堪稱為天體物理學界又一里程碑。下列關于黑泂的說法錯誤的是()。A.黑洞就是宇宙空間的一個很深的洞B.黑洞可能是某些恒星演化而來的C.黑洞也是一種天體5、科學課上,老師在一個氣球上點了很多小點點代表不同的星系,然后把氣球吹大式了,老師在解釋什么現象()。A.地球繞著太陽轉B.四季的成因C.宇宙在不斷膨脹6、下列關于宇宙與航天技術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無論居住在地球上的哪個地方,都能看到銀河系B.我們能看到的星系只是宇宙中極小的一部分C.地球同步衛星在太空中是靜止不動的D.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恒星和行星的科學家四、連線題:請將各類航天器的名稱與用途連線。天宮1號人造衛星神舟10號探測器東方紅1號宇宙飛船嫦娥1號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五、綜合題1、宇宙大爆炸僅僅是一種學說,是根據天文觀測研究后得到的一種設想。大約在150億年前,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高度密集在一點,有著極高的溫度,因而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質開始向外膨脹,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復雜的,現在只能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描繪過去遠古的宇宙發展史。(1)根據宇宙大爆炸學說,______億年前發生了大爆炸(2)宇宙大爆炸說明宇宙()。A.處于不斷膨脹狀態B.處于靜止狀態C.處于爆炸狀態(3)連一連。2、2019年初,電影《流浪地球》熱映,引起一股“宇宙熱”。電影講述了科學家發現太陽的壽命即將終結,人類為了生存,將地球改造成一座宇宙飛船,飛向宇宙尋找新“太陽”的故事。(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它是一顆______星。地球是太陽的_____星(2)地球“離開”太陽系時遇木星的攔截。下面關于木星描述正確的是()。A.木星質量比地球大得多,不需要繞太陽公轉B.木星上晝夜交替時間與地球一樣,也是24小時C.木星到太陽的距離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遠(3)電影中,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4光年外的“比鄰星”。光年是計量()的單位。A.時間B.距離C.速度(4)2019年4月10目,科學家宣布拍攝到黑洞照片,再次引發熱議。為了拍到黑洞照片,科學家們調動位于全球不同位置的8座天文望遠鏡,形成了相當于地球尺度的“視界事件望遠鏡”,同時觀察照洞。從開始觀測,到宣布結果歷時2年時間。有人認為,《流浪地球》的科幻故事是杞人憂天,而且耗費大量資源去探索遙不可及的宇宙是一種浪費。你認為,探索宇宙是否值得?你的想法是什么?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太陽行星矮行星2、恒星恒星3、光年4、火箭5、120膨脹二、判斷題1、√2、?3、?4、√5、?6、√三、選擇題1、C2、B3、A4、B5、C6、C四、連線題天宮1號人造衛星神舟10號探測器東方紅1號宇宙飛船嫦娥1號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五、綜合題1、(1)150(2)A(3)2、(1)恒行(2)C(3)B(4)值得。探索宇宙可以拓展人類的生活空間;航天技術可以民用;太空中沒有引力,地球上不能完成的技術在太空可以實現。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8《探索宇宙》教案.doc 3.8《探索宇宙》練習(含答案).doc 3.8《探索宇宙》課件(44張PPT).ppt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mp4 太陽和八大行星.mp4 恒星的一生.mp4 探索宇宙.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