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考點梳理 1.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探索和研究科學現象的過程,其基本的流程是: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設計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假設→評價與交流。 (1)學習科學要樂于觀察、善于觀察。包括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自然現象和實驗現象的觀察。 (2)在對各種現象的觀察過程中注意養成發現并提出問題的思維習慣,通常可提出“是什么?”、“怎么樣?”和“為什么?”(“3W”提問,即what、how、why)等問題,同時應該注意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可探究性。 (3)建立猜想和假設時要注意假設應具有可檢驗的特點,可根據生活經驗或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進行猜想,要理解猜想和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 (4)在實驗設計中注意分析相關變量,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注意運用轉換法將一些不易觀測的量或現象轉化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或現象,如研究物體溫度的變化時,將不易觀察的溫度變化轉換為易于觀察的溫度計中液柱的升降。(5)評價時不僅要關注結果,同時也要關注對探究的過程、方式和方法的評價。 2.測量測量是一個將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該“公認的標準量”稱為這個量的單位。測量的結果可用數據來表達,數據包括數值和單位兩部分,二者缺一不可。 3.長度的測量 (1)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常用單位還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等,l米=l×l0-3千米=10分米=l × l02厘米=1×103毫米=1×106微米=1×l09納米。 (2)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選擇刻度尺時,一定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最小刻度和量程的刻度尺.并不足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3)使用刻度尺進行長度測量時要注意“放、看、讀、記”四個基本要領:放,即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線要緊靠被測物體;看,即視線要與刻度線垂直;讀,即先凄準確值再讀一位估計值;記,即所記錄的數據要有數值和單位。(4)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長度測量要注意采取“化曲為直”、“積短成長”、“化薄為厚”等特殊測量方法,如測量地圖上兩城市間鐵路線的長度、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薄紙的厚度等。 4.體積的測量 (1)體積的單位及換算:在國際單位制中,體積的主單位為“米”。常用單位有分米3、厘米3等,液體和氣體的體積單位常用升和毫升,1米3=1×l03分米=10×106厘米3,l升=l×103毫升,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 (2)形狀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通過測量相關長度再利用特定的數學公式通過計算得到,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利用量筒、水等工具通過“排水法”來測量得到,液體的體積可利用量筒或量杯測量。(3)在使用量筒測囂液體的體積時,要學會正確分析俯視或仰視對讀數造成的影響,俯視時讀數比實際值大,仰視時讀數比實際值小。 5.溫度的測量 (1)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科學量。 (2)溫度的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在0到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 (3)實驗室中常用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等液體溫度計來測量溫度,它們是根據液體(如酒精、水銀等)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所以要使液體溫度計正常工作必須保證工作物質處于液態。 (4)使用溫度計時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切勿超量程測量,否則會引起溫度計玻璃泡的脹裂;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量物體要充分接觸;待溫度計里的液柱穩定時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視線應垂直于溫度計并與凹形液面的最低處(或凸形液面的最高處)相平。(5)體溫計與一般的溫度計相比。其玻璃泡容積大,玻璃管內徑小,故其測量精度高、測量范圍小。另外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人體讀數,但每次重新測量前應先用力甩一甩。 6.質量的測量 (1)質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多少的科學量。 (2)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常用單位還有噸、克、毫克等,l千克=1×10 -3噸=l×103克=l×106毫克。 (3)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形狀、位置、溫度和狀態等因素無關,不會隨著形狀、位置、溫度和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4)在實驗室里常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質量,最常用的天平是托盤天平。 (5)托盤天平的使用要注意以下事項:不能超量程使用天平;一定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先調平后再使用;左盤放被測物體,使用鑷子往右盤添加砝碼,砝碼添加按“先大后小再游碼”的順序進行;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總質量與游碼讀數之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于托盤上進行稱量。 (6)測量輕小物體的質量時可以采取“累積法”進行。 7.時間的測量 (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常用單位有分、小時、毫秒等,1小時=60分,l分=60秒,l秒=1000毫秒。 (2)測量時問的工具有鐘、秒表等。 (3)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如月相變化周期、地球繞日公轉周期。(4)時刻與時間間隔的差異:時刻指的是一個時間“點”,而時間間隔指的是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如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慶典時間為2010年4月30日21:00,整個世博會將持續6個月共184天,“2010年4月30日21:00”是一個時刻,而“184天”指的是時間間隔。高頻考點及真題演練高頻考點一 常見量的估測考題一 (2011·荷澤)了解社會,從了解自己開始,對于一名初中生來講,下面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他的質量大約是50千克 B.他的身高大約是l60厘米 C.他的密度大約是0.5×103千克/米3 D.他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 解析:對于一名初中生來說,身體正處于青春期這一特殊的時期,在身高與體重上正逐漸與成人接近,故A、B兩項是正確的,D選項涉及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這一說法非常準確。從通常人在水中不動的話會沉入水底這一事實知道人的密度應該大于水的密度,故C的說法是錯誤的。答案:C真題演練1 (2011·泰州)下列數據,最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 A.兩只雞蛋所受的重力約為l牛 B.泰州地區夏季的氣溫可以35℃以上 C.一名中學生正常步行時一步走過的距離約為0.6米 D.劉翔跑完110米欄全程用時約8秒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二 關于刻度尺、量筒、天平等常見器材的使用習題二 (2011·自貢)小明在實驗室里測量一塊形狀不規則、體積較大的礦石的密度。 (1)因礦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燒杯,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礦石的體積是__________厘米3。 礦石浸沒后對水面作標記 B.取出礦石并量取一定量水備用 C.將B中筒內的水倒入杯中至標記處 (2)用托盤天平已測得礦石的質量是l75.6克,則礦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從圖A到圖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__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3)在使用已調節好的托盤天平,按規范的操作來稱量礦石的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后指針偏在分度盤中線右邊一點,這時應該 ( )A.向左調平衡螺母 B.往右盤中加砝碼 C.從右盤中減砝碼 D.向右移動游碼 解析:(1)題中對礦石的體積測量采用了“替換法”,即取出礦石后再往杯中加入的水至原標記處時所加入水的體積為礦石的體積。(2)礦石的密度等于其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值,在用替換法測量礦石的體積時,由于取出的礦石外還沾附著水,會導致測出的礦石體積比其實際值偏大,故密度測量值比實際值偏小。(3)指針偏在分度盤中線右邊一點,說明所加砝碼質量過大,為了達到平衡應從右盤中減砝碼。 答案:(1)70 (2)2.5×103 偏小 (3)C真題演練2 (201 1.福州) (1)如圖甲所示,體溫計的示數是_________℃。如圖乙所示,測得一枚紐扣的直徑是_________厘米。 (2)天平在稱量時,待測物體應放在天平的 _________盤;天平平衡時,所加砝碼與游碼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則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克。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三 控制變量法考題三 (2011·鹽城)鋸子的鋸齒都“東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內。小明猜想這是為了減小鋸木頭時的阻力,并沒計實驗檢驗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硬木頭和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B.用同一把鋸子,分別在“東倒西歪”和撥正鋸齒時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C.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D.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解析:在本探究中,鋸、木頭、鋸齒的狀態是三個自變量,所需用力的大小是因變量,探究的內容是在鋸木頭時.產生阻力大小與鋸齒狀態的關系,故必須使用同一把鋸來鋸同一木頭,這樣才符合控制變量的要求。答案:B真題演練3 (2011·沈陽)炎熱的夏天來啦!小明家買了一臺電風扇。站在電風扇旁,小明覺得涼爽。于是他大膽猜想:是電風扇降低了室內溫度。 為了驗證猜想,他關閉了門窗,選取兩支相同的溫度計,進行了如下的探究實驗。下列步驟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請將其補充完整。[實驗步驟] (1)溫度計放置:將兩支相同的溫度計________________。 (2)溫度計讀數:閉合電風扇開關,稍候讀取溫度計示數。[分析論證] 兩支溫度計示數相同,表明吹電風扇不能降低室內溫度。 這一現象引發了小明的思考,為什么室溫沒有降低,而吹電風扇卻覺得涼爽呢?小明聯想到液體蒸發的知識。人體是通過汗液蒸發來調節體溫的,人在吹電風扇時,汗液比平時蒸發得更快,所以感到涼爽。 為了證明吹電風扇能加快蒸發吸熱的速度,小明又進行了實驗,他只增加一種物質,并且首先補充了一個步驟,然后重復前面實驗的操作。請你將下表的內容補充完整。[增加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論證]如果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說明吹電風扇能加快蒸發吸熱的速度。【嘗試自解】高頻考點四 轉換法考題四 (2011·泰州)小明猜想: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及物體的速度有關。因此,他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 A.讓同一輛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與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相碰,比較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如圖甲所示)。 B.讓不同質量的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與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相碰,比較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如圖乙所示)。上述兩種實驗方案中: (1)A方案是為了探究動能大小與________關系。若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越遠,說明小車對木塊的推力________越多,小車撞擊木塊時的動能________。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該方案是否合理? 你認為該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該實驗中,小車的動能大小是一個不易測量的量,小明將這個量轉換為測量小車碰撞木塊后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移動的距離越大,說明小車的動能越大。答案:(1)物體的速度 做功越大 (2)不合理兩車除質量大小不同外,進入水平面時的初速度也不相等,不符合控制變量的要求真題演練4 (2011·天津)在探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小雨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體的重力勢能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猜想二:物體的重力勢能可能與物體所在的高度有關。 為此他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將兩端開口、長約1米、粗細均勻的圓柱形玻璃管豎直固定在鐵架臺上,將粗細適宜的圓柱形泡沫塑料塊置于玻璃管內O點處(塑料塊與玻璃管內壁有適量的摩擦);其他器材還有:刻度尺、一組系有細線的質量不等的鉤碼、用于調整泡沫塑料塊回到O點位置的木棒(如圖乙所示)。 請你幫助小雨回答下列問題: (1)探究“猜想一”時,應使用質量(選填“相同”或“不同”)的鉤碼從________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玻璃管內由靜止開始下落,去沖擊O點的泡沫塑料塊,然后用刻度尺分別測量________,從而比較出重力勢能的大小。 (2)設計探究“猜想二”的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嘗試自解】中考命題方向及模擬 關于“過程、方法與能力”這一主題內容的命題大多是滲透、穿插在其他主題的內容中,很少單獨出題,但命題的頻率較高,命題的形式也較多樣化,可以出現在選擇題中,也可以出現在簡答題和實驗探究題中。在平常的學習中要關注對方法的總結歸納,關注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和規范,以及不規范或錯誤操作可能導致的結果的分析能力的培養。模擬預測題1 對以下科學量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 A.臺州市中考考場內的溫度大約是48℃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厘米 C.唱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間大約是15分鐘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質量大約是500克模擬預測題2 小紅想用天平和量筒測某種藥液的密度,在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靜止在分度盤上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移動。調節好天平后,她稱得藥液和藥液瓶的總質量為60克,然后將藥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圖乙所示;再將藥液瓶放在天平上稱剩余的質量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藥液的質量是__________ 克,量筒中藥液的體積是__________厘米3,這種藥液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系統復習,全面提升自我。請完成同步訓練)同步訓練 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班級:_______ 姓名:_______1.下列對測量工具的選擇不合理的是 ( ) A.測量氣溫選用氣溫表 B.測量百米賽跑的時間選用停表 C.測量幾枚硬幣的質量選用托盤天平 D.測量跳遠成績選用分度值是l毫米的刻度尺2.量筒做得細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狀,如圖所示,主要原因是 ( ) A.細而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細而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對較大的座,增加穩度 C.細而高的量筒與粗而矮的相比,相應的刻度間隔較大,能較準確地讀數 D.粗而矮量筒中的液體較多,筒壁所受壓強較大,需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讀數3.下列是對一枚一元硬幣的有關物理量進行的估測,你認為合理的是 ( ) A.體積大約是2.5米3 B.質量大約是2.5千克 C.直徑大約是2.5厘米 D.物重大約是2.5牛4.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 A.千島湖中哪種魚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植物園內哪種花卉最美觀 C.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內哪幾種植物在冬季開花 D.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內哪種植物自然生長速度最快5.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 A.5千米=5千米×1000=5000米 B.3厘米3=3厘米3 x 10 -6米3=3×10 -6米。 C.2千克=2×1000克=2000克 D.4小時=4×102分鐘=400分鐘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幾點做法,其中正確的是 ( )7.下列實驗或調查活動中,應用了控制變量法的是 ( ) A.測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 B.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觀察前要對光將視野調亮 C.調查流感的發病率與季節的關系時,男女的發病率要分開統計 D.研究導體電阻與粗細的關系時,要保持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溫度等不變8.用久了的天平,由于不注意保養,使砝碼生銹,用這樣的天平稱物體的質量,會使測量值比實際值 ( ) A.偏小 B.偏大 C.仍準確 D.有時偏大,有時偏小9.在運動會上使用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時,如果將皮卷尺過度繃緊,會使測量結果比實際值 ( ) A.偏小 B.偏大 C.仍準確 D.有時偏大,有時偏小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50克的鐵塊比50克的木塊質量大 B.50克的冰塊比50克的水質量大 C.20克的食鹽水和20克的砝碼,它們的質量相等 D.75千克的宇航員到月球上,他的質量要變小11.請在下面數據后填上合適的單位: (I)一枚硬幣厚度為2.1___________。 (2)一位同學質量為50 000___________。 (3)某位病人體溫為39___________。 (4)一個量筒測量范圍為500___________。12.小明用托盤天平測量鐵塊的質量,所用天平的標尺如圖所示,最小砝碼的質量與標尺最大刻度值相同。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動游碼到標尺的___________刻度處,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測量時右盤加入一定量的砝碼后,天平的指針偏向左側,這時鐵塊的質量___________(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再加入59的砝碼后,指針偏向右側,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13.閱讀短文,將問題答案的序號填寫到對應的橫線上。 A.小華和小明中午赤腳在海邊玩耍,覺得沙子很熱。 B.小華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涼很多。 C.小華對小明說,為什么海水會比沙子涼很多? D.小明說,可能是海水的溫度比沙子低。 E.傍晚,他們又來到海邊,仔細測試沙子和海水的溫度,發現沙子比海水涼。 F.小明說,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涼,傍晚沙子卻比海水涼? G.小華說,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熱的本領不一樣。 H.小華和小明取同樣質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條件下分別用酒精燈加熱,記下相同時間內海水和沙子分別升高的溫度值;移去酒精燈,再記下相同時間內降低的溫度值。 I.小華和小明在筆記本上寫道:實驗數據表明,海水吸(放)熱的本領比沙子強。 短文的敘述中,(1)屬于體驗的有________;(2)屬于提出問題的有________;(3)屬于假設的有________;(4)屬于描述實驗過程的有________;(5)屬于結論的有________。14.將不易直接測量的量轉化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這是一種常見的科學研究方法。請分析回答: (1)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時,必須讓木塊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運動,通過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可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2)在“研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如圖乙所示),將質量不同的小鋼球從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滾下,通過比較同一木塊被小鋼球推動后________,可判斷出小鋼球剛滾到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 (3)在“研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不同質量的小鋼球須從同一斜面、相同高度開始向下滾,主要是運用了________的研究方法。15.控制變量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1)下列四個實例中,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的是 ( ) A.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 B.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來類比電流的形成 D.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2)為驗證新鮮豬肝提取液的催化作用,小明做了以下實驗: 在試管中加人7.5%的H2O2溶液10毫升,再加入2毫升新鮮豬肝提取液。觀察產生氣泡的速度。 有同學認為小明的實驗缺少對照組,補充如下實驗: 甲:在另一試管加入7.5%的H2O2溶液l0毫升,再加入2毫升蒸餾水。觀察產生氣泡的速度。 乙:在另一試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l0毫升,不再加任何物質。觀察產生氣泡的速度。 則以上可以作為小明所做實驗對照組的是 ( ) A.甲 B.乙 C.甲和乙均可16.小麗總結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方法后發現;當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測量時,都需要想辦法把它們的大小間接地測量出來;當要探究的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時,都必須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多余變量。 在下面兩個實驗中,甲圖實驗一定要讓物塊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___運動,通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間接地測量出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乙圖實驗若要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就要用同一小球A從軌道上的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開始自由滾下,通過物塊B撞開的距離s的大小來間接顯示A球到達水平面上時的動能大小。參考答案:第一篇 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真題演練l 答案:D解析:100米的世界紀錄尚未突破9秒,更何況劉翔要完成的是110米的跨欄(有障礙),8秒時間顯然與實際相差太大。真題演練2 答案:(1)36.6 1.25 (2)左 71.4解析:在圖甲的體溫計讀數中應讀到0.1℃的精度;在圖乙的長度測量中,采取的是“夾持”的方法來測量紐扣的直徑,此時的刻度“2”相當于零刻度,那么刻度“3.25”相當于l.25,如果不考慮估計值,也可讀成1.2或1.3;在圖丙的讀數中,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讀數。真題演練3 答案:(1)分別放置于電風扇的正前方和遠離電風扇處增加物質:酒精(或水) 補充步驟:將兩支溫度計同時蘸取適量的酒精(或水)分析論證:靠近電風扇的溫度計示數下降較另一支快(快得多)解析:在實驗中要設計的不同變量是有風和無風,故應將溫度計放置于風扇的正前方和遠離風扇的兩個位置;在后續的實驗中,要驗證是否是液體的蒸發導致了溫度的下降,故需要將兩溫度計蘸取水或酒精來完成實驗。真題演練4 答案:(1)不同 相同 每次泡沫塑料塊在玻璃管內下移的距離(2) 鉤碼的質量=_________克實驗次數 鉤碼下落的 高度/厘米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厘米 1 2 3解析:前兩個空從控制變量的角度去思考不難得出正確答案;第三個空體現的是轉換法的要求,鉤碼的重力勢能大小不好量度,但其越大,鉤碼撞擊下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就越大,所以可以通過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大小來反映鉤碼重力勢能的大小。模擬預測題1 答案:B解析:臺州中考的時間基本安排在6月中旬,臺州的室內溫度應在25~35℃之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演奏長度應為不到一分鐘;一包普通方便面的質量通常為一百多克;一支牙刷的長度為20厘米左右最接近實際。模擬預測題2 答案:左 31.4 20 1570解析:在天平調平衡時,指針偏右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倒出液體的質量應為前后兩次稱量的質量差;密度等于物質的質量與體積之比,注意單位的轉換。同步訓練1.答案:D解析:在跳遠運動中,所記錄的成績一般精確到厘米就夠了,故不需要使用分度值為l毫米的刻度尺。2.答案:C解析:對于一個測量工具來說,測量的精度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量筒做得細而高,“細”就是為了使其測量的精度可以提高。3.答案:C解析:一元硬幣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事物,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物,對其體積、重量、直徑或重量的估計,關鍵是對相關單位的了解。4.答案:B解析:問題的表現形式很多,但科學問題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問題能夠納入某個知識體系中加以研究和處理,還具有其科學性,這是它區別于其他問題的關鍵。杭州植物園內哪種花卉最美觀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審美觀方面的問題。5.答案:C解析:在單位換算的過程中,注意每一個等號是否都能成立,如A選項的第一個等號左邊為5千米,右邊計算結果為5000千米,顯然是不相等的,故該選項錯誤。用同樣的方法可以發現B、D也是錯誤的,正確答案為C。6.答案:A解析:調節平衡前應先將游碼歸零;增減砝碼應使用鑷子,以避免砝碼沾到水或汗液生銹而導致其實際質量與標稱質量不一致;為了使天平不被損壞,稱量過程必須在該天平的量程范圍之內進行。7.答案:D解析:準確理解控制變量法是解本題的關鍵。所謂控制變量法是指有多個自變量都會影響到同一因變量時,在研究中只使研究的某一個自變量發生變化,而其他自變量都保持適合且一致的一種研究方法。8.答案:A解析:天平的砝碼生銹后,使其實際質量比其標稱質量大,從而導致測量結果偏小。9.答案:A解析:測量跳遠成績時,如果將皮尺繃得過緊,會使皮尺的實際長度比其標稱長度大,從而使測量結果偏小。10.答案:C解析:質量是物體固有的屬性,只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11.答案:(1)毫米 (2)克 (3)℃ (4)毫升解析:解本題的關鍵是對常見單位及生活常見量的了解。12.答案:零大于取回剛放入的5g砝碼,再調節游碼的位置解析:“放平→歸零→調平→左物右碼→增減砝碼凋游碼至平衡→讀數”是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驟。 13.答案:(1)AB (2)CF (3)DG (4)EH (5)I解析i實驗探究的一般流程為: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設計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假設→評價與交流。14.答案:(1)勻速直線 (2)在平面上移動的距離長短 (3)控制變量解析:只有木塊作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時,木塊受平衡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通過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距離的大小來判斷小鋼球的動能大小是一種轉換的方法;要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在多個自變量的研究中必須采取控制變量法。15.答案:(1)AD (2)A解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受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兩個自變量的影響,在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研究中,我們提出了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等多個因素可能對電阻大小產生影響的猜想,故在這兩個研究中必須使用控制變量法,而用光線表示光的方法為模型法,用水流的形成來類比電流的形成使用的是類比法。 (2)對照組與實驗組除了裝入的催化液不同外,兩組中的液體量應該相等,與豬肝提取液最好的對照液是蒸餾水。16.答案:勻速直線不同解析:只有讓物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才可認定物塊受平衡力的作用,從而可根據平衡力的條件判定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與物體受到彈簧秤的拉力大小相等;同一個小球從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開始自由滾下,讓小球進入水平面后具有不同的初始速度,才能研究物體功能大小與其速度的關系。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考點梳理 1.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探索和研究科學現象的過程,其基本的流程是: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設計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假設→評價與交流。 (1)學習科學要樂于觀察、善于觀察。包括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自然現象和實驗現象的觀察。 (2)在對各種現象的觀察過程中注意養成發現并提出問題的思維習慣,通常可提出“是什么?”、“怎么樣?”和“為什么?”(“3W”提問,即what、how、why)等問題,同時應該注意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可探究性。 (3)建立猜想和假設時要注意假設應具有可檢驗的特點,可根據生活經驗或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進行猜想,要理解猜想和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 (4)在實驗設計中注意分析相關變量,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注意運用轉換法將一些不易觀測的量或現象轉化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或現象,如研究物體溫度的變化時,將不易觀察的溫度變化轉換為易于觀察的溫度計中液柱的升降。(5)評價時不僅要關注結果,同時也要關注對探究的過程、方式和方法的評價。 2.測量測量是一個將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該“公認的標準量”稱為這個量的單位。測量的結果可用數據來表達,數據包括數值和單位兩部分,二者缺一不可。 3.長度的測量 (1)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常用單位還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等,l米=l×l0-3千米=10分米=l × l02厘米=1×103毫米=1×106微米=1×l09納米。 (2)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選擇刻度尺時,一定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最小刻度和量程的刻度尺.并不足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3)使用刻度尺進行長度測量時要注意“放、看、讀、記”四個基本要領:放,即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線要緊靠被測物體;看,即視線要與刻度線垂直;讀,即先凄準確值再讀一位估計值;記,即所記錄的數據要有數值和單位。(4)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長度測量要注意采取“化曲為直”、“積短成長”、“化薄為厚”等特殊測量方法,如測量地圖上兩城市間鐵路線的長度、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薄紙的厚度等。 4.體積的測量 (1)體積的單位及換算:在國際單位制中,體積的主單位為“米”。常用單位有分米3、厘米3等,液體和氣體的體積單位常用升和毫升,1米3=1×l03分米=10×106厘米3,l升=l×103毫升,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 (2)形狀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通過測量相關長度再利用特定的數學公式通過計算得到,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利用量筒、水等工具通過“排水法”來測量得到,液體的體積可利用量筒或量杯測量。(3)在使用量筒測囂液體的體積時,要學會正確分析俯視或仰視對讀數造成的影響,俯視時讀數比實際值大,仰視時讀數比實際值小。 5.溫度的測量 (1)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科學量。 (2)溫度的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在0到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 (3)實驗室中常用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等液體溫度計來測量溫度,它們是根據液體(如酒精、水銀等)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所以要使液體溫度計正常工作必須保證工作物質處于液態。 (4)使用溫度計時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切勿超量程測量,否則會引起溫度計玻璃泡的脹裂;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量物體要充分接觸;待溫度計里的液柱穩定時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視線應垂直于溫度計并與凹形液面的最低處(或凸形液面的最高處)相平。(5)體溫計與一般的溫度計相比。其玻璃泡容積大,玻璃管內徑小,故其測量精度高、測量范圍小。另外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人體讀數,但每次重新測量前應先用力甩一甩。 6.質量的測量 (1)質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多少的科學量。 (2)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常用單位還有噸、克、毫克等,l千克=1×10 -3噸=l×103克=l×106毫克。 (3)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形狀、位置、溫度和狀態等因素無關,不會隨著形狀、位置、溫度和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4)在實驗室里常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質量,最常用的天平是托盤天平。 (5)托盤天平的使用要注意以下事項:不能超量程使用天平;一定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先調平后再使用;左盤放被測物體,使用鑷子往右盤添加砝碼,砝碼添加按“先大后小再游碼”的順序進行;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總質量與游碼讀數之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于托盤上進行稱量。 (6)測量輕小物體的質量時可以采取“累積法”進行。 7.時間的測量 (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常用單位有分、小時、毫秒等,1小時=60分,l分=60秒,l秒=1000毫秒。 (2)測量時問的工具有鐘、秒表等。 (3)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如月相變化周期、地球繞日公轉周期。(4)時刻與時間間隔的差異:時刻指的是一個時間“點”,而時間間隔指的是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如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慶典時間為2010年4月30日21:00,整個世博會將持續6個月共184天,“2010年4月30日21:00”是一個時刻,而“184天”指的是時間間隔。高頻考點及真題演練高頻考點一 常見量的估測考題一 (2011·荷澤)了解社會,從了解自己開始,對于一名初中生來講,下面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他的質量大約是50千克 B.他的身高大約是l60厘米 C.他的密度大約是0.5×103千克/米3 D.他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 解析:對于一名初中生來說,身體正處于青春期這一特殊的時期,在身高與體重上正逐漸與成人接近,故A、B兩項是正確的,D選項涉及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這一說法非常準確。從通常人在水中不動的話會沉入水底這一事實知道人的密度應該大于水的密度,故C的說法是錯誤的。答案:C真題演練1 (2011·泰州)下列數據,最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 A.兩只雞蛋所受的重力約為l牛 B.泰州地區夏季的氣溫可以35℃以上 C.一名中學生正常步行時一步走過的距離約為0.6米 D.劉翔跑完110米欄全程用時約8秒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二 關于刻度尺、量筒、天平等常見器材的使用習題二 (2011·自貢)小明在實驗室里測量一塊形狀不規則、體積較大的礦石的密度。 (1)因礦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燒杯,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礦石的體積是__________厘米3。 礦石浸沒后對水面作標記 B.取出礦石并量取一定量水備用 C.將B中筒內的水倒入杯中至標記處 (2)用托盤天平已測得礦石的質量是l75.6克,則礦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從圖A到圖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__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3)在使用已調節好的托盤天平,按規范的操作來稱量礦石的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后指針偏在分度盤中線右邊一點,這時應該 ( )A.向左調平衡螺母 B.往右盤中加砝碼 C.從右盤中減砝碼 D.向右移動游碼 解析:(1)題中對礦石的體積測量采用了“替換法”,即取出礦石后再往杯中加入的水至原標記處時所加入水的體積為礦石的體積。(2)礦石的密度等于其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值,在用替換法測量礦石的體積時,由于取出的礦石外還沾附著水,會導致測出的礦石體積比其實際值偏大,故密度測量值比實際值偏小。(3)指針偏在分度盤中線右邊一點,說明所加砝碼質量過大,為了達到平衡應從右盤中減砝碼。 答案:(1)70 (2)2.5×103 偏小 (3)C真題演練2 (201 1.福州) (1)如圖甲所示,體溫計的示數是_________℃。如圖乙所示,測得一枚紐扣的直徑是_________厘米。 (2)天平在稱量時,待測物體應放在天平的 _________盤;天平平衡時,所加砝碼與游碼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則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克。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三 控制變量法考題三 (2011·鹽城)鋸子的鋸齒都“東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內。小明猜想這是為了減小鋸木頭時的阻力,并沒計實驗檢驗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硬木頭和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B.用同一把鋸子,分別在“東倒西歪”和撥正鋸齒時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C.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D.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 解析:在本探究中,鋸、木頭、鋸齒的狀態是三個自變量,所需用力的大小是因變量,探究的內容是在鋸木頭時.產生阻力大小與鋸齒狀態的關系,故必須使用同一把鋸來鋸同一木頭,這樣才符合控制變量的要求。答案:B真題演練3 (2011·沈陽)炎熱的夏天來啦!小明家買了一臺電風扇。站在電風扇旁,小明覺得涼爽。于是他大膽猜想:是電風扇降低了室內溫度。 為了驗證猜想,他關閉了門窗,選取兩支相同的溫度計,進行了如下的探究實驗。下列步驟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請將其補充完整。[實驗步驟] (1)溫度計放置:將兩支相同的溫度計________________。 (2)溫度計讀數:閉合電風扇開關,稍候讀取溫度計示數。[分析論證] 兩支溫度計示數相同,表明吹電風扇不能降低室內溫度。 這一現象引發了小明的思考,為什么室溫沒有降低,而吹電風扇卻覺得涼爽呢?小明聯想到液體蒸發的知識。人體是通過汗液蒸發來調節體溫的,人在吹電風扇時,汗液比平時蒸發得更快,所以感到涼爽。 為了證明吹電風扇能加快蒸發吸熱的速度,小明又進行了實驗,他只增加一種物質,并且首先補充了一個步驟,然后重復前面實驗的操作。請你將下表的內容補充完整。[增加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論證]如果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說明吹電風扇能加快蒸發吸熱的速度。【嘗試自解】高頻考點四 轉換法考題四 (2011·泰州)小明猜想: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及物體的速度有關。因此,他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 A.讓同一輛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與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相碰,比較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如圖甲所示)。 B.讓不同質量的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與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相碰,比較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如圖乙所示)。上述兩種實驗方案中: (1)A方案是為了探究動能大小與________關系。若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越遠,說明小車對木塊的推力________越多,小車撞擊木塊時的動能________。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該方案是否合理? 你認為該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該實驗中,小車的動能大小是一個不易測量的量,小明將這個量轉換為測量小車碰撞木塊后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移動的距離越大,說明小車的動能越大。答案:(1)物體的速度 做功越大 (2)不合理兩車除質量大小不同外,進入水平面時的初速度也不相等,不符合控制變量的要求真題演練4 (2011·天津)在探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小雨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體的重力勢能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猜想二:物體的重力勢能可能與物體所在的高度有關。 為此他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將兩端開口、長約1米、粗細均勻的圓柱形玻璃管豎直固定在鐵架臺上,將粗細適宜的圓柱形泡沫塑料塊置于玻璃管內O點處(塑料塊與玻璃管內壁有適量的摩擦);其他器材還有:刻度尺、一組系有細線的質量不等的鉤碼、用于調整泡沫塑料塊回到O點位置的木棒(如圖乙所示)。 請你幫助小雨回答下列問題: (1)探究“猜想一”時,應使用質量(選填“相同”或“不同”)的鉤碼從________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玻璃管內由靜止開始下落,去沖擊O點的泡沫塑料塊,然后用刻度尺分別測量________,從而比較出重力勢能的大小。 (2)設計探究“猜想二”的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嘗試自解】中考命題方向及模擬 關于“過程、方法與能力”這一主題內容的命題大多是滲透、穿插在其他主題的內容中,很少單獨出題,但命題的頻率較高,命題的形式也較多樣化,可以出現在選擇題中,也可以出現在簡答題和實驗探究題中。在平常的學習中要關注對方法的總結歸納,關注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和規范,以及不規范或錯誤操作可能導致的結果的分析能力的培養。模擬預測題1 對以下科學量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 A.臺州市中考考場內的溫度大約是48℃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厘米 C.唱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間大約是15分鐘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質量大約是500克模擬預測題2 小紅想用天平和量筒測某種藥液的密度,在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靜止在分度盤上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移動。調節好天平后,她稱得藥液和藥液瓶的總質量為60克,然后將藥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圖乙所示;再將藥液瓶放在天平上稱剩余的質量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藥液的質量是__________ 克,量筒中藥液的體積是__________厘米3,這種藥液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系統復習,全面提升自我。請完成同步訓練)同步訓練 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班級:_______ 姓名:_______1.下列對測量工具的選擇不合理的是 ( ) A.測量氣溫選用氣溫表 B.測量百米賽跑的時間選用停表 C.測量幾枚硬幣的質量選用托盤天平 D.測量跳遠成績選用分度值是l毫米的刻度尺2.量筒做得細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狀,如圖所示,主要原因是 ( ) A.細而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細而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對較大的座,增加穩度 C.細而高的量筒與粗而矮的相比,相應的刻度間隔較大,能較準確地讀數 D.粗而矮量筒中的液體較多,筒壁所受壓強較大,需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讀數3.下列是對一枚一元硬幣的有關物理量進行的估測,你認為合理的是 ( ) A.體積大約是2.5米3 B.質量大約是2.5千克 C.直徑大約是2.5厘米 D.物重大約是2.5牛4.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 A.千島湖中哪種魚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植物園內哪種花卉最美觀 C.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內哪幾種植物在冬季開花 D.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內哪種植物自然生長速度最快5.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 A.5千米=5千米×1000=5000米 B.3厘米3=3厘米3 x 10 -6米3=3×10 -6米。 C.2千克=2×1000克=2000克 D.4小時=4×102分鐘=400分鐘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幾點做法,其中正確的是 ( )7.下列實驗或調查活動中,應用了控制變量法的是 ( ) A.測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 B.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觀察前要對光將視野調亮 C.調查流感的發病率與季節的關系時,男女的發病率要分開統計 D.研究導體電阻與粗細的關系時,要保持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溫度等不變8.用久了的天平,由于不注意保養,使砝碼生銹,用這樣的天平稱物體的質量,會使測量值比實際值 ( ) A.偏小 B.偏大 C.仍準確 D.有時偏大,有時偏小9.在運動會上使用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時,如果將皮卷尺過度繃緊,會使測量結果比實際值 ( ) A.偏小 B.偏大 C.仍準確 D.有時偏大,有時偏小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50克的鐵塊比50克的木塊質量大 B.50克的冰塊比50克的水質量大 C.20克的食鹽水和20克的砝碼,它們的質量相等 D.75千克的宇航員到月球上,他的質量要變小11.請在下面數據后填上合適的單位: (I)一枚硬幣厚度為2.1___________。 (2)一位同學質量為50 000___________。 (3)某位病人體溫為39___________。 (4)一個量筒測量范圍為500___________。12.小明用托盤天平測量鐵塊的質量,所用天平的標尺如圖所示,最小砝碼的質量與標尺最大刻度值相同。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動游碼到標尺的___________刻度處,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測量時右盤加入一定量的砝碼后,天平的指針偏向左側,這時鐵塊的質量___________(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再加入59的砝碼后,指針偏向右側,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13.閱讀短文,將問題答案的序號填寫到對應的橫線上。 A.小華和小明中午赤腳在海邊玩耍,覺得沙子很熱。 B.小華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涼很多。 C.小華對小明說,為什么海水會比沙子涼很多? D.小明說,可能是海水的溫度比沙子低。 E.傍晚,他們又來到海邊,仔細測試沙子和海水的溫度,發現沙子比海水涼。 F.小明說,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涼,傍晚沙子卻比海水涼? G.小華說,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熱的本領不一樣。 H.小華和小明取同樣質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條件下分別用酒精燈加熱,記下相同時間內海水和沙子分別升高的溫度值;移去酒精燈,再記下相同時間內降低的溫度值。 I.小華和小明在筆記本上寫道:實驗數據表明,海水吸(放)熱的本領比沙子強。 短文的敘述中,(1)屬于體驗的有________;(2)屬于提出問題的有________;(3)屬于假設的有________;(4)屬于描述實驗過程的有________;(5)屬于結論的有________。14.將不易直接測量的量轉化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這是一種常見的科學研究方法。請分析回答: (1)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時,必須讓木塊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運動,通過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可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2)在“研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如圖乙所示),將質量不同的小鋼球從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滾下,通過比較同一木塊被小鋼球推動后________,可判斷出小鋼球剛滾到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 (3)在“研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不同質量的小鋼球須從同一斜面、相同高度開始向下滾,主要是運用了________的研究方法。15.控制變量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1)下列四個實例中,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的是 ( ) A.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 B.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來類比電流的形成 D.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2)為驗證新鮮豬肝提取液的催化作用,小明做了以下實驗: 在試管中加人7.5%的H2O2溶液10毫升,再加入2毫升新鮮豬肝提取液。觀察產生氣泡的速度。 有同學認為小明的實驗缺少對照組,補充如下實驗: 甲:在另一試管加入7.5%的H2O2溶液l0毫升,再加入2毫升蒸餾水。觀察產生氣泡的速度。 乙:在另一試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l0毫升,不再加任何物質。觀察產生氣泡的速度。 則以上可以作為小明所做實驗對照組的是 ( ) A.甲 B.乙 C.甲和乙均可16.小麗總結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方法后發現;當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測量時,都需要想辦法把它們的大小間接地測量出來;當要探究的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時,都必須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多余變量。 在下面兩個實驗中,甲圖實驗一定要讓物塊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___運動,通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間接地測量出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乙圖實驗若要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就要用同一小球A從軌道上的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開始自由滾下,通過物塊B撞開的距離s的大小來間接顯示A球到達水平面上時的動能大小。參考答案:第一篇 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真題演練l 答案:D解析:100米的世界紀錄尚未突破9秒,更何況劉翔要完成的是110米的跨欄(有障礙),8秒時間顯然與實際相差太大。真題演練2 答案:(1)36.6 1.25 (2)左 71.4解析:在圖甲的體溫計讀數中應讀到0.1℃的精度;在圖乙的長度測量中,采取的是“夾持”的方法來測量紐扣的直徑,此時的刻度“2”相當于零刻度,那么刻度“3.25”相當于l.25,如果不考慮估計值,也可讀成1.2或1.3;在圖丙的讀數中,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讀數。真題演練3 答案:(1)分別放置于電風扇的正前方和遠離電風扇處增加物質:酒精(或水) 補充步驟:將兩支溫度計同時蘸取適量的酒精(或水)分析論證:靠近電風扇的溫度計示數下降較另一支快(快得多)解析:在實驗中要設計的不同變量是有風和無風,故應將溫度計放置于風扇的正前方和遠離風扇的兩個位置;在后續的實驗中,要驗證是否是液體的蒸發導致了溫度的下降,故需要將兩溫度計蘸取水或酒精來完成實驗。真題演練4 答案:(1)不同 相同 每次泡沫塑料塊在玻璃管內下移的距離(2) 鉤碼的質量=_________克實驗次數 鉤碼下落的 高度/厘米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厘米 1 2 3解析:前兩個空從控制變量的角度去思考不難得出正確答案;第三個空體現的是轉換法的要求,鉤碼的重力勢能大小不好量度,但其越大,鉤碼撞擊下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就越大,所以可以通過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大小來反映鉤碼重力勢能的大小。模擬預測題1 答案:B解析:臺州中考的時間基本安排在6月中旬,臺州的室內溫度應在25~35℃之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演奏長度應為不到一分鐘;一包普通方便面的質量通常為一百多克;一支牙刷的長度為20厘米左右最接近實際。模擬預測題2 答案:左 31.4 20 1570解析:在天平調平衡時,指針偏右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倒出液體的質量應為前后兩次稱量的質量差;密度等于物質的質量與體積之比,注意單位的轉換。同步訓練1.答案:D解析:在跳遠運動中,所記錄的成績一般精確到厘米就夠了,故不需要使用分度值為l毫米的刻度尺。2.答案:C解析:對于一個測量工具來說,測量的精度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量筒做得細而高,“細”就是為了使其測量的精度可以提高。3.答案:C解析:一元硬幣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事物,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物,對其體積、重量、直徑或重量的估計,關鍵是對相關單位的了解。4.答案:B解析:問題的表現形式很多,但科學問題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問題能夠納入某個知識體系中加以研究和處理,還具有其科學性,這是它區別于其他問題的關鍵。杭州植物園內哪種花卉最美觀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審美觀方面的問題。5.答案:C解析:在單位換算的過程中,注意每一個等號是否都能成立,如A選項的第一個等號左邊為5千米,右邊計算結果為5000千米,顯然是不相等的,故該選項錯誤。用同樣的方法可以發現B、D也是錯誤的,正確答案為C。6.答案:A解析:調節平衡前應先將游碼歸零;增減砝碼應使用鑷子,以避免砝碼沾到水或汗液生銹而導致其實際質量與標稱質量不一致;為了使天平不被損壞,稱量過程必須在該天平的量程范圍之內進行。7.答案:D解析:準確理解控制變量法是解本題的關鍵。所謂控制變量法是指有多個自變量都會影響到同一因變量時,在研究中只使研究的某一個自變量發生變化,而其他自變量都保持適合且一致的一種研究方法。8.答案:A解析:天平的砝碼生銹后,使其實際質量比其標稱質量大,從而導致測量結果偏小。9.答案:A解析:測量跳遠成績時,如果將皮尺繃得過緊,會使皮尺的實際長度比其標稱長度大,從而使測量結果偏小。10.答案:C解析:質量是物體固有的屬性,只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11.答案:(1)毫米 (2)克 (3)℃ (4)毫升解析:解本題的關鍵是對常見單位及生活常見量的了解。12.答案:零大于取回剛放入的5g砝碼,再調節游碼的位置解析:“放平→歸零→調平→左物右碼→增減砝碼凋游碼至平衡→讀數”是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驟。 13.答案:(1)AB (2)CF (3)DG (4)EH (5)I解析i實驗探究的一般流程為: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設計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假設→評價與交流。14.答案:(1)勻速直線 (2)在平面上移動的距離長短 (3)控制變量解析:只有木塊作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時,木塊受平衡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通過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距離的大小來判斷小鋼球的動能大小是一種轉換的方法;要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在多個自變量的研究中必須采取控制變量法。15.答案:(1)AD (2)A解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受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兩個自變量的影響,在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研究中,我們提出了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等多個因素可能對電阻大小產生影響的猜想,故在這兩個研究中必須使用控制變量法,而用光線表示光的方法為模型法,用水流的形成來類比電流的形成使用的是類比法。 (2)對照組與實驗組除了裝入的催化液不同外,兩組中的液體量應該相等,與豬肝提取液最好的對照液是蒸餾水。16.答案:勻速直線不同解析:只有讓物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才可認定物塊受平衡力的作用,從而可根據平衡力的條件判定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與物體受到彈簧秤的拉力大小相等;同一個小球從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開始自由滾下,讓小球進入水平面后具有不同的初始速度,才能研究物體功能大小與其速度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