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篇 生命科學第一章 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 第1節 觀察多種多樣的生物 考點梳理 1.生物與非生物 自然界中的物體可分為生物體和非生物體兩大類,分類的依據是有沒有生命活動。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長;②營養作用(需要食物);③遺傳和變異;④應激性(對刺激作出反應);⑤新陳代謝;⑥繁殖。其中能否進行新陳代謝是區別生物體與非生物體的基本特征。 2.生物體的分類 微生物(細菌、真菌和病毒等) 種子有包被——被子植物 有種子植物 種子無包被——裸子植物 植物體 有根、莖、葉分化——蕨類 無種子植物 有莖、葉,無根——苔蘚 無莖、葉分化——藻類生物體 魚類 兩棲類 脊椎動物 爬行類 鳥類 動物體 哺乳類 節肢動物 無脊椎動物 軟體動物等 科學家根據生物的形態和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是生物的7個分類等級。種是分類的最低等級,也是分類的基本單位。 生物分類單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間的共同特征越少。 3.使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生物 (1)放大鏡:原理是使用凸透鏡,當u<f時會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顯微鏡:原理是玻片標本經過目鏡和物鏡二次成像后,在照微鏡中可以看到一個倒立、放大的虛像。放大倍數是目鏡和物鏡倍數的乘積。 使用過程:取鏡→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 【注意】 用低倍鏡觀察時先動粗(粗準焦螺旋),后動細(細準焦螺旋)。 換用高倍鏡觀察時只能動細,不能動粗。 (3)臨時裝片的制作:取載玻片→滴清水或生理鹽水→取材→液中展平→蓋上蓋玻片→吸余液→染色→蠟封→貼標簽。高頻考點及真題演練高頻考點一 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考題一 (2011·湘潭)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滴湘江水,發現有一些能運動的綠色小顆粒,下列哪項可以作為判斷這些小顆粒是生物的依據 ( ) A.有細胞結構 B.呈球形 C.呈綠色 D.體積微小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生物和非生物區別的理解。作為生物,應具有生長,新陳代謝、繁殖等生理特征,而有細胞結構正是生物特征之一,呈綠色、呈球形、體積微小不是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答案:A真題演練1 (2010·紹興)上海世博會上出現的下列“明星”,屬于生物的是 (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二 生物的分類考題二 (2011·湖州)如圖是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的圖示。例如,A類動物是以卵為分類依據進行歸類的。 (1)蟒蛇屬于五類脊椎動物中的_________類動物。 (2)圖中C類動物是以_________(選填“終生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為分類依據進行歸類的。 解析:第(1)小題主要考查脊椎動物的分類,屬于識記知識。脊椎動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而蟒蛇屬于爬行類。 第(2)小題考查分類依據的確定,C類中奶牛和山羊都屬于哺乳動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點,同時也是以肺呼吸,這時突破點就在蟒蛇與奶牛、山羊的區別,因此C是以胎生、哺乳為分類依據進行歸類的。 答案:(1)爬行 (2)胎生、哺乳真題演練2 (2010·義鳥)若圖中的a、b分別代表蕨和西瓜兩種植物,陰影部分代表它們之問的共同點。則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陰影部分的是 ( ) A.由細胞構成 B.能進行光合作用 C.有根、莖和葉的分化 D.能利用種子繁殖【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三 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考題三 (2011·德州)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如果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該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 ) A.10×和40× B.10×和l0× C.5×和l0× D.5×和40× 解析: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相反,放大倍數越小,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多。顯微鏡放大倍數一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答案:C真題演練3 (2009·臨沂)在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下述四個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應是 ( ) ①轉動遮光器,使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③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 ④轉動反光鏡調出一個白亮的視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嘗試自解】高頻考點四 臨時裝片的制作考題四 (2011·金華)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蓋上蓋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圖中撕下的洋蔥表皮已經展平在清水中,箭頭表示蓋上蓋玻片的方向,橢圓表示載玻片中央的清水) ( ) 解析:蓋好蓋玻片是制作洋蔥表皮裝片的基本要求。正確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的一邊呈45°先接觸水滴,再緩緩放下蓋玻片,避免產生氣泡。 · 答案:A真題演練4 (2010·十堰)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哪些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所應該用到的 ( ) ①生理鹽水 ②清水 ③稀碘液 ④消毒牙簽 ⑤刀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嘗試自解】中考命題方向及模擬 本節是一塊輕知識重實驗操作、方法技巧的重要模塊。從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來看,本節的考查由單一知識點向綜合分析、判斷多個知識點的考查發展。命題重在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此專題內容考查的形式以選擇題為主,還有實驗分析題、改進題,聯系圖表分析問題等。模擬預測題1 把病毒作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 A.能生長 B.具有細胞 C.能繁殖后代 D.能使其他生物致病模擬預測題2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移動目鏡和玻片標本污點都沒動,說明污點在什么上 ( ) A.目鏡 B.載玻片 C.物鏡 D.反光鏡模擬預測題3 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學使用不同的顯微鏡鏡頭組合(如下表)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裝片。請回答下列問題: 目鏡 物鏡甲 15× 40×乙 10× 40×丙 10× 10×丁 15× 10× (1)__________同學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體積最大。由于他所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位于顯微鏡視野的左下方,于是他試圖將該細胞移到視野正中央,你認為應該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上圖是甲同學繪制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示意圖。請你判斷該細胞示意圖畫得是否正確?_________,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細胞是一個立體結構,但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則是該細胞的某個平面圖。甲、乙兩位同學在顯微鏡下分別觀察兩張同種動物組織的細胞裝片(細胞形態結構相同),結果甲同學看到裝片中的組織細胞呈圓形,乙同學看到裝片巾的組織細胞呈長方形。請你推測該種動物細胞的立體形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統復習,全面提升自我,請完成同步訓練)同步訓練2 觀察多種多樣的生物1.下列哪種現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種 ( ) A.一粒油菜籽長成油菜植株 B.蝌蚪長成青蛙 C.蘑菇長大 D.種瓜得瓜2.沒有根、莖、葉等器官分化的植物類群是 (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3.下列哪項和魚類的水生生活無關 ( ) A.身體呈流線型 B.用鰓呼吸 C.用鰭游泳 D.體溫不恒定4.可以用作監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 ) A.種子植物 B.蕨類植物 C.藻類植物 D.苔蘚植物5.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一次實地考察中,觀察到了下列幾種動物。有關這些動物的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②的幼體既可用鰓呼吸又可用肺呼吸 B.①與②③④⑤的主要區別是身體背部沒有脊椎 C.④具有筑巢、孵卵、育雛等行為 D.⑤與②③的主要區別是體表被毛,體溫恒定6.當顯微鏡視野過暗時,應該怎樣調亮 ( ) ①選用大光圈 ②選用小光圈 ③選用平面反光鏡 ④選用凹面反光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小蕓習慣用右手寫字,下圖中能表示她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正確方法是 ( )8.觀察右圖,陰影部分表示四種植物的共同特征,這一特征是 A.都無種子 B.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莖、葉 D.種子外都無果皮包被9.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過程中的兩個視野,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 ) A.移動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 B.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 C.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 D.調節光圈,轉動轉換器,轉動粗準焦螺旋10.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發現很多細胞破裂了,引起的原因可能是 ( ) A.染色劑碘液濃度過高 B.染色劑碘液濃度過低 C.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濃度過高 D.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濃度過低11.下列是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的四個動作,其中操作正確的是 ( )12.下圖是制作臨時裝片時的幾個步驟,它們的先后順序應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13.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的表皮細胞,看到物像如圖①所示,若要使觀察的物像達到如圖②所示效果,他應將裝片向__________移動。當他畫出其中的一個細胞,在畫細胞核時,不能涂抹或用陰影表示,而應該用疏密不同的__________表示。14.在做“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實驗時,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誤,造成實驗效果不明顯。請分析產生下列后果的可能原因。(寫出一條即可) (1)在明亮實驗室使用顯微鏡對光時,發現無論怎樣轉動反光鏡視野都很暗:________。 (2)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發現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_________________。15.李靜飼養黃粉蟲作為觀賞小鳥的飼料,黃粉蟲原是糧倉中的有害昆蟲。她在飼養中發現,鋪在養蟲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細小的噬咬痕跡,黃粉蟲會吃泡沫塑料嗎? 實驗一:她把黃粉蟲分為兩組進行喂養,甲組只喂麥麩和菜葉,乙組加喂塑料餐盒片。發現黃粉蟲確實會吃塑料餐盒。 實驗二:她又對塑料餐盒片和乙組黃粉蟲的糞便做了實驗,現象如下:實驗內容靜電吸附燃燒浸水 氣味塑料餐盒片能能漂浮 無糞便 不能不能下沉腐敗臭味 請回答: (1)黃粉蟲在分類上屬于_______(選填“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 (2)實驗一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二的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下圖是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制作的幾個步驟,請回答: (1)圖中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______。 (2)圖A標示蓋玻片的放置,正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再輕輕放平,這樣可以_______。 (3)圖中步驟_______表示染色過程,染液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D過程中滴的水過多,材料和玻片容易浮動,你如何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顯微鏡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一黑邊圓形物,輕壓蓋玻片,該物變形并移動,該物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第一章 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 第1節 觀察多種多樣的生物 真題演練l 答案:B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區別于非生物的基本標準,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有很多,我們可以選擇最基本的是否具有新陳代謝能力來判斷。國寶熊貓具備新陳代謝能力,所以國寶熊貓屬于生物。真題演練2 答案:D解析:本題中要比較的是蕨和西瓜兩種植物,陰影部分是指兩種植物的共同點。因此,蕨和西瓜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內都有葉綠體,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都有根、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蕨是用孢子生殖的,而西瓜是種子植物,借助種子進行繁殖,故選D。真題演練3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有關顯微鏡使用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熟練使用顯微鏡是解題的關鍵。真題演練4答案:A解析: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只有在0.9%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中才能正常存活,要想觀察到正常的細胞就必須將其放入生理鹽水中。取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要用消毒牙簽。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是無色的,為了觀察清楚細胞核.需用稀碘液進行染色。 模擬預測題1 答案:C解析: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故首先可判定B選項錯誤;有些非生物如鐘乳石、珊瑚等也存在個體增大現象,因此A選項也不對;而“能使其他生物致病”更是不能成為生物的主要特征。模擬預測題2 答案:C解析:排除視野中的污點首先要分析污點可能存在的位置,污點可能存在于目鏡、物鏡和玻片標本上,反光鏡與污點無關。如果移動目鏡和玻片標本污點都沒動,說明污點不在目鏡和玻片標本上,此時,可以判定污點在物鏡上。模擬預測題3答案:(1)甲 將裝片往左下方移動 (2)不正確 口腔上皮細胞不可能有細胞壁和液泡 (3)圓柱體解析:(1)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大,甲的放大倍數為600倍,放大倍數最大,因此甲觀察到的細胞體積最大。由于顯微鏡中成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顛倒的像,所以口腔上皮細胞位于左下方,就該將裝片往左下方移動。 (2)口腔上皮細胞屬于動物細胞,該細胞內部結構沒有細胞壁和液泡。 (3)從數學角度分析,一個表面是圓形,另一個表面是長方形,那么它們組合成的立體結構最可能的就是圓柱體。同步訓練21.答案:D解析:從生物的基本特征分析,油菜籽長成油菜植株,蝌蚪長成青蛙,蘑菇長大都屬于生長現象;而種瓜得瓜屬于遺傳現象,因此答案是D。2.答案:A解析:藻類植物結構簡單,單細胞或多細胞,即使是多細胞的也沒有根、莖、葉等器官分化;苔蘚植物有莖、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根、莖、葉有發達的輸導組織;種子植物則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3.答案:D解析:流線型體形可減小游泳時的阻力;鰓的結構特點適于在水中完成氣體交換;鰭是便于劃水和保持平衡。因此,前三項都與水生生活相適應。體溫不恒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魚的代謝緩慢,體內產熱少,保溫能力差,與水生生活無關,陸地上也有大量的變溫動物。4.答案:D解析:苔蘚植物為多年生植物,全年均受大氣污染的影響;苔蘚葉片大多為單層細胞,污染物質可從葉的兩面直接侵入葉細胞,每個葉細胞所受的平均濃度皆大于其他高等植物;且苔蘚植物體形小,生長緩慢,一旦受到污染.不易恢復,容易觀察。因此可用作監測環境污染的指示植物。5.答案:A解析:青蛙的幼體蝌蚪只能用腮進行呼吸,醫此A選項是錯誤的。該題只要對這幾種生物的分類明確,再根據每一類生物的特點就能找出正確答案。6.答案:C解析:顯微鏡視野的亮暗是通過光圈和反光鏡來調節的。當視野較暗時,可以將小光圈換成大光圈,以及選用凹面鏡替換平面反光鏡的方法可以使視野變亮。7.答案:B解析: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兩眼要求必須同時張開,左眼觀察右眼記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同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來觀察,然后再記錄,這是不科學的,特別是觀察的實物是運動的,那么記錄下來就不準確。8.答案:B解析:這幾類植物都屬于綠色植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其中,水杉和小麥是種子植物,其余兩種是無種子植物,苔蘚沒有根。因此答案是B。9.答案:C解析: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操作首先是要移動裝片將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然后再用高倍鏡觀察。易錯之處是不移動裝片而直接用高倍鏡觀察。 10.答案:D 解析:生理鹽水濃度越低,越容易引起口腔上皮細胞吸水破裂。 11.答案:B解析: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看著物鏡,以防鏡頭碰觸玻片,因為那樣易損壞鏡頭并壓碎玻片。12.答案:D解析:考查臨時裝片制作的先后順序,滴水→取材→展平→蓋上蓋玻片。13.答案:右下 細點 解析:我們在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移動物像時,物體實際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的移動方向應該是相反的。生物體畫圖時,顏色的深淺用細點的多少來表示,點多表示顏色深,不能用筆涂抹或用陰影表示。這是生物繪圖中最基礎的知識。14.答案:(1)光圈太小或者使用高倍鏡對光(寫出一條即可) (2)洋蔥表皮細胞未在載玻片上展平或者洋蔥表皮撕得太厚(寫出一條即可)解析:(1)使用顯微鏡時,選擇平面反光鏡、小光圈,或反光鏡方向不當,或使用高倍鏡,都會使視野變暗。(2)制作洋蔥臨時裝片時,撕取的洋蔥表皮要盡量薄,往載玻片上放時要充分展平,不然容易導致觀察到出現細胞重疊現象。15.答案:(1)無脊椎動物 (2)黃粉蟲可能會吃塑料盒 (3)黃粉蟲能消化泡沫塑料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生物分類對實驗結果的推論,以及從實驗中分析實驗目的的能力。從分類角度來看,黃粉蟲屬于昆蟲,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數量最多的動物類別。從實驗的設計以及實驗結果我們可以推測實驗一的假設可能是:黃粉蟲吃了塑料盒后又將此消化了。答案:(1)D→C→A→B (2)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的一邊呈45°先接觸水滴,再緩慢放下蓋玻片避免產生氣泡 (3)B 稀碘液 (4)可以在蓋玻片一側用吸水紙吸取 (5)氣泡解析:(1)臨時裝片制作的基本步驟是:擦→滴→取→蓋→染。所以正確順序是D→C—A—B。細胞有一定形態結構,輕壓不會變形。氣泡是帶黑邊的圓圈,輕壓會變形,會移動,所以該物是氣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