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滿分——第3節 生物與環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滿分——第3節 生物與環境

資源簡介

第3節 生物與環境
考點梳理
環境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
1.種群
(1)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由個體組成,但不是簡單加合,是個體之間通過特定關系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一定區域內的生物有多個種群。
(2)種群特征: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2.群落
群落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各生物種群的集合體。構成一個群落的各個生物種群不僅適應于該區域的無機環境,而且各種群之間有著互相協調、互相平衡的關系。群落以植物為主體,動物、微生物依賴植物而生存。群落是一·定區域內有機生物體的總和,并且必須要有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沒有動物。一個群落中的生物之間,都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主要有營養關系、成境關系。
群落的大小由區域性或人們觀察和研究的需要而定。
3.植被
植被是指地球上任一地區所覆蓋的植物群落的總稱。植被與氣候、土壤、水狀況、動物界以及地形等有密切關系。植被由多種植物群落鑲嵌而成。按實際工作需要將植被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兩類。植被為人類提供了大量食物,而且還有改善氣候、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河流流量、減少環境污染等作用。影響植被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氣候。
4.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生活在自然界中會受到溫度、陽光、水分、食物等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會影響環境。而這種相互作用是漫長的過程,生物也在不斷地進化,以適應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如保護色、擬怒、警戒色、斷尾、寄生等。
5.生態系統
(1)生態因素
①概念:影響生物的分布、形態和生理等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②生態因素的分類
a.非生物因素:陽光、土壤、水、空氣等。
b.生物因素:同一種群內的其他個體和群落內的不同種生物。
(2)生態系統
①概念:生態系統是由生物及其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組成的一個整體。
②生態系統的成分
a.生物因素:綠色植物、動物、微生物等。
b.非生物因素:陽光、水、土壤、空氣等。
③食物鏈與食物網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通過各種關系彼此聯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關系,即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單向流動的。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中的化學元素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不斷往返循環。
(3)生態平衡
①概念: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②特點
a.其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b.具有較穩定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c.其中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相對平衡。
d.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不同的生態系統,自動調節的能力不一樣。一般來說,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食物網越復雜,自動調節平衡的能力就越強。同時,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外來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
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兩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這兩個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為因素可以導致自然因素的強化或弱化。
6.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巖石圈的表面,科學家把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基本條件。
(2)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多種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等。其中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有著最復雜的組成、最完整的結構。生物生產力最高,生態效應最強。
高頻考點及真題演練
高頻考點一 種群與群落
考題一 (2011·溫州)文成縣銅鈴山森林公園是溫州現有26個森林公園之一,其中有大鯢(俗稱娃娃魚)、黃腹角雉、五步蛇和連香樹等珍稀動植物資源。銅鈴山森林公園中所有的大鯢可看作一個 ( )
A.生物圈 B.生態系統 C.群落 D.種群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概念的理解。種群是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生態系統是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和其生活環境的總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如果學生對這幾個概念不清楚,就無所適從。
答案:D
真題演練l (2010·溫州)江心嶼是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島上有榕樹、樟樹、蕨類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種生物,江心嶼上的所有生物構成 ( )
A.生物圈 B.群落 C.生態系統 D.植被
【嘗試自解】
高頻考點二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考題二 (2011·煙臺)今年春季以來,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續干旱,造成蘆葦蕩變成草原,魚蝦蟹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這種現象說明 ( )
A.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B.生物能適應環境
C.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響環境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該題四個選項說法都是正確的,從題意分析,重在表述環境的改變,造成周圍蘆葦蕩和魚蝦蟹的變化,所以更符合環境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答案:C
真題演練2 (2010·濰坊)下列關于植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最合理的是 ( )
A.影響植物生活的環境因素是指陽光、溫度、空氣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對于環境的適應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開花結果時,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長光照時間的方法,讓菊花提前開花
【嘗試自解】
高頻考點三 生態系統
考題三 (2011·湘潭)研究者對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攝取的食物成分進行分析,并將結果記錄在下表中。請回答問題:
生物種類
體內食物成分
小魚
蜻蜓的幼蟲
小球藻

蜻蜓的幼蟲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表中屬于生產者的是__________。
(2)根據表中的信息,請寫出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都是由生產者通過__________制造的。
(4)該池塘受到了汞污染,表中體內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
(5)該系統在一段時間內能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是因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解析:在生態系統中,可以從體內食物成分推測其所在的營養級,小球藻內沒有食物,可見是屬于自養的植物——生產者。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傳遞給下一營養級。水蚤內有小球藻,可見是第二營養級,以此類推,蜻蜓的幼蟲是第三營養級,小魚是第四營養級,食物鏈的書寫一定要寫到最高營養級。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蟲→小魚。因此
小魚體內聚集的有毒物質最多。任何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答案:(1)小球藻 (2)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蟲→小魚 (3)光合作用 (4)小魚 (5)自動調節
真題演練3 (2010.臺州)圓明園遺址公園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較為完善的濕地生態景觀。這里生存著多種植物,如多種水草、荷花、蘆葦等;還生活著蝗蟲、魚類、蛙、野化的家貓等動物和一些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問題:
(1)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所屬的成分是_________。
(2)對動物類群進行解剖分析時,發現各類動物的消化道內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類殘骸)
動物類群
消化道內容物
植物
蝗蟲
魚類

鳥類
蝗蟲

魚類




鳥類



野化的家貓



根據表格所列關系,寫出一條(野化的)家貓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
(3)近年來,圓明園遺址公園為改善水系景觀,有計劃地清除多種野生植物,擴大荷花等幾種觀賞植物的種植面積,此舉對提高圓明園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_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的。
【嘗試自解】
高頻考點四 生物圈
考題四 (2011·襄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因為自然保護區是 ( )
A.天然基因庫 B.天然實驗室 C.活的自然博物館 D.以上三者都對
解析: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中的動植物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生物種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答案:D
真題演練4 (2009·泰安)下列關于生物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生物圈是指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C.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氣圈、巖石圈和水圈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水陸環境
【嘗試自解】
中考命題方向及模擬
本節著重考查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某些有害物質在食物鏈中的積累特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要認清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這些知識一般會以選擇、分析計算題出現,預計2012年的中考以“綜合”的形式集中考查的可能性較大,可以與其他章節的內容整合,體現“人與生物罔”和諧統一的主題。
模擬預測題1 要維持一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必須要有的生物部分是 ( )
A.生產者和消費者
B.生產者和分解者
C.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
D.消費者4:11分解者
模擬預測題2 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的太陽能、H:O、C0:、N: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__。
(2)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___________。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生態系統中有_______條食物鏈,請寫出此生態系統所包含的食物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該生態系統中的螳螂全部消失,則蝗蟲的數量將會___________。
(系統復習,全面提升自我,請完成同步訓練)
同步訓練 生物與環境
1.今春與往年同期相比氣溫偏低,造成冬小麥的成熟比往年明顯滯后,你認為影響冬小麥發育遲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陽光 B.水分
C.空氣 D.溫度
2.以下可以稱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 )
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馬和羊
C.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魚
D.一塊農田中所有的農作物
3.2010年2月2日浙江省在麗水九龍濕地隆重舉行第14個“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凈化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尤其是與氣候變化關系十分密切。下列有關濕地的敘述,你認為正確的是 ( )
A.濕地中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
B.濕地中的生產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
C.生活在濕地中的所有藻類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
D.只要有極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濕地就會破壞其生態平衡
4.如圖為某湖?白近一百年來每個月的平均水位變化圖。在長期的變化中,能終年生存于該湖泊的魚類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
A.需水較深的湖泊
B.具有能快速游動的流線型身體
C.在淺水的下層泥濘中仍能存活
D.在環境惡劣時具有改變性別的能力
5.下表為科學家通過研究獲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夠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
pH

種類
6.5~7.0
6.0~6.5
4.5~6.0
3.O~4.5
溪紅點鮭




小口黑鱸




黑頭呆魚




牛蛙胚胎




小龍蝦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該實驗研究的是水體pH變化對部分生物的影響
B.水體pH在3.0~4.5時,最適合這些生物生存
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體pH變化時存活范圍最大
D.水體pH發生變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6.如圖是某農場創建的生態型種植養殖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蔬菜在白天能為牛提供氧氣
B.蔬菜在白天只能進行光合作用
C.蔬菜可以作為牛的食物
D.牛糞可以作為蔬菜的肥料
7.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伴隨著物質循環,如圖為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下列各項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①表示動物體內的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動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某科研機構利用遙感衛星工期監控一個生態系統的演變,以下三幅示意圖是根據不同時期衛星所拍攝的該生態系統照片繪制而成的。圖中形態和顏色均相同的點表示同一物種,不同形態或顏色的點表示不同的物種,點的疏密表示單位面積上種群個體數量的多少,據圖所作的結論正確的是 ( )
A.距今25年時,該生態系統中共有1個種群
B.距今25年時,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比現在更強
C.近25年來,該生態系統所有生產者合成有機物的總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機物的總量
D.近25年來,該生態系統種群個體數量不斷增加但物種數量不變
9.地球的“腎臟”一一濕地,是富有生物多樣性、多功能的生態系統,包括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大類。對于凈化水源、蓄洪抗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圖是某城市為凈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濕地公園示意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該圖示還不能被稱之為生態系統,因為還缺少構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___________。
(2)分析上圖,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主要被濕地中的___________利用,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此類生物在濕地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_。
(3)一段時間后,管理員還放養了一些魚,以限制藻類及浮游動物的過度繁殖,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請根據下列草原生態系統的圖示回答問題:
(1)清寫出圖中一條最長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生態系統受到鉛污染,一段時間后體內存鉛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
(3)圖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①所代表生理過程的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該草原只有綠色植物→鼠→鷹一條食物鏈,如果綠色植物固定在有機物中的能量為360千卡,那么鷹最多可從中獲取___________千卡的能量。
(5)草原生態系統比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圖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在某一生態系統中3個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A是自養生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這個生態系統中,A、B、C三種生物的營養結構可能是___________。
(2)A和B的關系是_________,B和C的關系是_________,種群_________可能是草食性動物。
(3)如果B代表的是一類善于奔跑的羚羊等動物,你認為該生態系統的類型最可能是_________ 。
12.取長70厘米、寬30厘米左右的紙盒,在紙盒底層放一層濕土,
以紙盒的中線為界,一側蓋黑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這樣紙盒就可形成明暗兩種環境,如圖所示。在紙盒內放人20只鼠婦。
(1)為探究鼠婦是在黑暗還是明亮環境中生活,應該將紙盒放在_________的環境中。假設鼠婦適宜在黑暗環境中生活,那么蓋玻璃板的一側就成為該實驗的_________。
(2)從實驗結果看,鼠婦適宜在干燥還是潮濕環境中生活? _________。該裝置能否探究鼠婦是不是適宜在干燥環境中生活? 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鼠婦適宜于陰濕環境中生活,我們將裝置放在明亮的環境中。在紙盒蓋黑紙板的一側放入食醋,過一段時問后發現鼠婦都移向了蓋玻璃板的一側。這個實驗說明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3節 生物與環境
真題演練l 答案:B
解析:熟悉生物圈、群落、生態系統和植被的概念,江心嶼上的所有生物是指某一區域內所有生物的一總和,就是群落。
真題演練2 答案:B
解析: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菊花需要短日照才能開花。
真題演練3 答案:(1)分解者 (2)植物→魚類→家貓(3)不利
解析:生態系統有四個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都屬于分解者。食物關系是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主要關系,食物鏈的書寫關鍵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只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起點必須是生產者;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題中給出了5種生物的食物,食物鏈的功能是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渠道,能量隨食物鏈會逐級遞減。因此,家貓得到能量最多的應當是最短的食物鏈。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成分越復雜,則穩定性越強,清除多種野生植物,擴大幾種觀賞植物的種植,這會使圓明園濕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減弱。
真題演練4 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共同構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大氣圈的底部、巖石圈的表面和水圈的大部分。
模擬預測題1 答案:B
解析: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是三大功能類群。生產者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再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釋放出能量,既促進自然界的碳循環又為生產者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將會堆積如山。所以生產者和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
模擬預測題2 答案:(1)非生物因素 (2)綠色植物 綠色植物、蝗蟲、螳螂、黃雀、蛇、細菌、真菌 (3)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 (4)1 綠色植物→蝗蟲→螳螂→黃雀→蛇(5)先增加后減少
解析: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鏈的成分和書寫:特別注意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級消費者,而不應包括細菌、真菌。
同步訓練
1.答案:D
解析: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陽光、水分、空氣、溫度等。根據題意可知,氣溫偏低導致了冬小麥的成熟滯后。
2.答案:A
解析:生態系統指的是一定區域內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組成的一個整體。只有A選項既包含了生物因素又包含了非生物因素。B和C選項中的馬、羊和魚都是種群,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D選項中所有農作物只是生產者,缺少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因素。
3.答案:A
解析:利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作用解答。生態系統由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及作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各種生物組成。在麗水九龍濕地中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生產者是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等。麗水九龍濕地屬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只有超過它的承受能力其生態平衡才會被破壞。
4.答案:C
解析:生物與環境是相統一的,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能影響生物,同樣生物也會影響環境。從圖像分析可知,該湖泊平均水位一年四季從5厘米到250厘米左右在不斷變化,能在此湖泊終年生活的魚類必須適應環境,所以能在淺水的下層泥濘中也能存活。不能得出的結論是魚類是否能快速游動、改變性別等能力。
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讀表分析能力。pH為3.0~4.5時各種生物都不能存活,可見此時的水體最不適合這些生物生存。
6.答案:B
解析:在這個小生態系統中蔬菜作為生產者為牛提供氧氣和食物,而牛糞經微生物分解又可作為蔬菜的肥料。故選項A、C、D正確,而蔬菜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進行呼吸作用,所以選項B錯誤。
7.答案:A
解析:由圖示可知:①表示植物體內的能量流向動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④表示動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答案:C
解析:觀察三幅照片不難看出該生態系統中種群種類和數量都逐漸增多.結合生態特點進行解題。從三幅示意圖中可知距今25年時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只有三種,種群種類少,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較弱,而現在種群種類、數量均增加,所以近25年來,該生態系統所有生產者合成有機物的總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機物的總量。
9.答案:(1)非生物因素(或陽光、空氣等) (2)細菌、真菌分解者 (3)藻類→浮游動物→魚(或藻類→魚;藻類→浮游動物等正確的食物鏈) (4)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或建立自然保護區)
解析:生態系統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中分解者會除去污水中的一些有機物.達到除污凈水的效果。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要記得起點都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級。
答案:(1)綠色植物→鼠→蛇→鷹(或綠色植物→兔子→蛇→鷹或綠色植物→食草昆蟲→吃蟲鳥→鷹) (2)鷹 (3)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4)14.4 (5)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大
解析:(1)該生態系統食物鏈從綠色植物開始,到鷹結束.最長食物鏈有三條,選其中一條即可。(2)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應該是食物鏈的最高營養級一一鷹。(3)據圖可知,光合作用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而呼吸作用則消耗有機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4)由于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時,傳遞效率約為l0%~20%,所以在此食物鏈中,鷹最多獲得的
能量為:360千卡××=14.4千卡 (5)草原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大。
11.答案:(1)A→B→C (2)捕食 捕食B (3)草原生態系統
解析: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由于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處于各營養級的生物種群密度也隨之減小。圖中A是自養生物,屬于生產者,密度應最大,B與A的曲線起伏相似,但B種群的數量是隨A種群的數量變化而變化的,由此可判定B是以A為食的食革動物;圖中C曲線的波峰和波谷與A是完全相對的,但與B有明顯的相隨關系,而且是隨B種群數量的變化而變化,可判斷C是以B為食的肉食性動物。因此B是食草動物,C是以食草動物為食的肉食性動物。第(3)小題中提到善于奔跑的動物是草原生態系統中大型動物的特點。
12.答案:(1)有光 對照實驗 (2)潮濕環境 不能因為該實驗沒有把干燥條件作為實驗變量來研究 (3)鼠婦對食醋刺激能作出反應
解析:結合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其中光照和醋為自變量,在一組明亮和黑暗環境對照可知:鼠婦適宜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另一組有醋和無醋條件對照,可知:醋對于鼠婦來說是一種有害的刺激,它要逃避這種有害刺激。
第3節 生物與環境
考點梳理
環境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
1.種群
(1)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由個體組成,但不是簡單加合,是個體之間通過特定關系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一定區域內的生物有多個種群。
(2)種群特征: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2.群落
群落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各生物種群的集合體。構成一個群落的各個生物種群不僅適應于該區域的無機環境,而且各種群之間有著互相協調、互相平衡的關系。群落以植物為主體,動物、微生物依賴植物而生存。群落是一·定區域內有機生物體的總和,并且必須要有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沒有動物。一個群落中的生物之間,都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主要有營養關系、成境關系。
群落的大小由區域性或人們觀察和研究的需要而定。
3.植被
植被是指地球上任一地區所覆蓋的植物群落的總稱。植被與氣候、土壤、水狀況、動物界以及地形等有密切關系。植被由多種植物群落鑲嵌而成。按實際工作需要將植被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兩類。植被為人類提供了大量食物,而且還有改善氣候、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河流流量、減少環境污染等作用。影響植被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氣候。
4.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生活在自然界中會受到溫度、陽光、水分、食物等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會影響環境。而這種相互作用是漫長的過程,生物也在不斷地進化,以適應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如保護色、擬怒、警戒色、斷尾、寄生等。
5.生態系統
(1)生態因素
①概念:影響生物的分布、形態和生理等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②生態因素的分類
a.非生物因素:陽光、土壤、水、空氣等。
b.生物因素:同一種群內的其他個體和群落內的不同種生物。
(2)生態系統
①概念:生態系統是由生物及其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組成的一個整體。
②生態系統的成分
a.生物因素:綠色植物、動物、微生物等。
b.非生物因素:陽光、水、土壤、空氣等。
③食物鏈與食物網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通過各種關系彼此聯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關系,即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單向流動的。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中的化學元素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不斷往返循環。
(3)生態平衡
①概念: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②特點
a.其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b.具有較穩定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c.其中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相對平衡。
d.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不同的生態系統,自動調節的能力不一樣。一般來說,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食物網越復雜,自動調節平衡的能力就越強。同時,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外來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
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兩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這兩個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為因素可以導致自然因素的強化或弱化。
6.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巖石圈的表面,科學家把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基本條件。
(2)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多種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等。其中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有著最復雜的組成、最完整的結構。生物生產力最高,生態效應最強。
高頻考點及真題演練
高頻考點一 種群與群落
考題一 (2011·溫州)文成縣銅鈴山森林公園是溫州現有26個森林公園之一,其中有大鯢(俗稱娃娃魚)、黃腹角雉、五步蛇和連香樹等珍稀動植物資源。銅鈴山森林公園中所有的大鯢可看作一個 ( )
A.生物圈 B.生態系統 C.群落 D.種群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概念的理解。種群是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生態系統是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和其生活環境的總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如果學生對這幾個概念不清楚,就無所適從。
答案:D
真題演練l (2010·溫州)江心嶼是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島上有榕樹、樟樹、蕨類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種生物,江心嶼上的所有生物構成 ( )
A.生物圈 B.群落 C.生態系統 D.植被
【嘗試自解】
高頻考點二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考題二 (2011·煙臺)今年春季以來,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續干旱,造成蘆葦蕩變成草原,魚蝦蟹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這種現象說明 ( )
A.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B.生物能適應環境
C.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響環境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該題四個選項說法都是正確的,從題意分析,重在表述環境的改變,造成周圍蘆葦蕩和魚蝦蟹的變化,所以更符合環境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答案:C
真題演練2 (2010·濰坊)下列關于植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最合理的是 ( )
A.影響植物生活的環境因素是指陽光、溫度、空氣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對于環境的適應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開花結果時,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長光照時間的方法,讓菊花提前開花
【嘗試自解】
高頻考點三 生態系統
考題三 (2011·湘潭)研究者對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攝取的食物成分進行分析,并將結果記錄在下表中。請回答問題:
生物種類
體內食物成分
小魚
蜻蜓的幼蟲
小球藻

蜻蜓的幼蟲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表中屬于生產者的是__________。
(2)根據表中的信息,請寫出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都是由生產者通過__________制造的。
(4)該池塘受到了汞污染,表中體內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
(5)該系統在一段時間內能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是因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解析:在生態系統中,可以從體內食物成分推測其所在的營養級,小球藻內沒有食物,可見是屬于自養的植物——生產者。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傳遞給下一營養級。水蚤內有小球藻,可見是第二營養級,以此類推,蜻蜓的幼蟲是第三營養級,小魚是第四營養級,食物鏈的書寫一定要寫到最高營養級。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蟲→小魚。因此
小魚體內聚集的有毒物質最多。任何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答案:(1)小球藻 (2)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蟲→小魚 (3)光合作用 (4)小魚 (5)自動調節
真題演練3 (2010.臺州)圓明園遺址公園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較為完善的濕地生態景觀。這里生存著多種植物,如多種水草、荷花、蘆葦等;還生活著蝗蟲、魚類、蛙、野化的家貓等動物和一些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問題:
(1)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所屬的成分是_________。
(2)對動物類群進行解剖分析時,發現各類動物的消化道內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類殘骸)
動物類群
消化道內容物
植物
蝗蟲
魚類

鳥類
蝗蟲

魚類




鳥類



野化的家貓



根據表格所列關系,寫出一條(野化的)家貓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
(3)近年來,圓明園遺址公園為改善水系景觀,有計劃地清除多種野生植物,擴大荷花等幾種觀賞植物的種植面積,此舉對提高圓明園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_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的。
【嘗試自解】
高頻考點四 生物圈
考題四 (2011·襄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因為自然保護區是 ( )
A.天然基因庫 B.天然實驗室 C.活的自然博物館 D.以上三者都對
解析: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中的動植物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生物種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答案:D
真題演練4 (2009·泰安)下列關于生物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生物圈是指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C.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氣圈、巖石圈和水圈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水陸環境
【嘗試自解】
中考命題方向及模擬
本節著重考查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某些有害物質在食物鏈中的積累特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要認清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這些知識一般會以選擇、分析計算題出現,預計2012年的中考以“綜合”的形式集中考查的可能性較大,可以與其他章節的內容整合,體現“人與生物罔”和諧統一的主題。
模擬預測題1 要維持一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必須要有的生物部分是 ( )
A.生產者和消費者
B.生產者和分解者
C.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
D.消費者4:11分解者
模擬預測題2 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的太陽能、H:O、C0:、N: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__。
(2)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___________。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生態系統中有_______條食物鏈,請寫出此生態系統所包含的食物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該生態系統中的螳螂全部消失,則蝗蟲的數量將會___________。
(系統復習,全面提升自我,請完成同步訓練)
同步訓練 生物與環境
1.今春與往年同期相比氣溫偏低,造成冬小麥的成熟比往年明顯滯后,你認為影響冬小麥發育遲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陽光 B.水分
C.空氣 D.溫度
2.以下可以稱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 )
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馬和羊
C.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魚
D.一塊農田中所有的農作物
3.2010年2月2日浙江省在麗水九龍濕地隆重舉行第14個“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凈化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尤其是與氣候變化關系十分密切。下列有關濕地的敘述,你認為正確的是 ( )
A.濕地中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
B.濕地中的生產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
C.生活在濕地中的所有藻類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
D.只要有極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濕地就會破壞其生態平衡
4.如圖為某湖?白近一百年來每個月的平均水位變化圖。在長期的變化中,能終年生存于該湖泊的魚類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
A.需水較深的湖泊
B.具有能快速游動的流線型身體
C.在淺水的下層泥濘中仍能存活
D.在環境惡劣時具有改變性別的能力
5.下表為科學家通過研究獲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夠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
pH

種類
6.5~7.0
6.0~6.5
4.5~6.0
3.O~4.5
溪紅點鮭




小口黑鱸




黑頭呆魚




牛蛙胚胎




小龍蝦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該實驗研究的是水體pH變化對部分生物的影響
B.水體pH在3.0~4.5時,最適合這些生物生存
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體pH變化時存活范圍最大
D.水體pH發生變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6.如圖是某農場創建的生態型種植養殖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蔬菜在白天能為牛提供氧氣
B.蔬菜在白天只能進行光合作用
C.蔬菜可以作為牛的食物
D.牛糞可以作為蔬菜的肥料
7.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伴隨著物質循環,如圖為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下列各項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①表示動物體內的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動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某科研機構利用遙感衛星工期監控一個生態系統的演變,以下三幅示意圖是根據不同時期衛星所拍攝的該生態系統照片繪制而成的。圖中形態和顏色均相同的點表示同一物種,不同形態或顏色的點表示不同的物種,點的疏密表示單位面積上種群個體數量的多少,據圖所作的結論正確的是 ( )
A.距今25年時,該生態系統中共有1個種群
B.距今25年時,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比現在更強
C.近25年來,該生態系統所有生產者合成有機物的總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機物的總量
D.近25年來,該生態系統種群個體數量不斷增加但物種數量不變
9.地球的“腎臟”一一濕地,是富有生物多樣性、多功能的生態系統,包括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大類。對于凈化水源、蓄洪抗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圖是某城市為凈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濕地公園示意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該圖示還不能被稱之為生態系統,因為還缺少構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___________。
(2)分析上圖,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主要被濕地中的___________利用,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此類生物在濕地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_。
(3)一段時間后,管理員還放養了一些魚,以限制藻類及浮游動物的過度繁殖,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請根據下列草原生態系統的圖示回答問題:
(1)清寫出圖中一條最長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生態系統受到鉛污染,一段時間后體內存鉛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
(3)圖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①所代表生理過程的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該草原只有綠色植物→鼠→鷹一條食物鏈,如果綠色植物固定在有機物中的能量為360千卡,那么鷹最多可從中獲取___________千卡的能量。
(5)草原生態系統比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圖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在某一生態系統中3個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A是自養生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這個生態系統中,A、B、C三種生物的營養結構可能是___________。
(2)A和B的關系是_________,B和C的關系是_________,種群_________可能是草食性動物。
(3)如果B代表的是一類善于奔跑的羚羊等動物,你認為該生態系統的類型最可能是_________ 。
12.取長70厘米、寬30厘米左右的紙盒,在紙盒底層放一層濕土,
以紙盒的中線為界,一側蓋黑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這樣紙盒就可形成明暗兩種環境,如圖所示。在紙盒內放人20只鼠婦。
(1)為探究鼠婦是在黑暗還是明亮環境中生活,應該將紙盒放在_________的環境中。假設鼠婦適宜在黑暗環境中生活,那么蓋玻璃板的一側就成為該實驗的_________。
(2)從實驗結果看,鼠婦適宜在干燥還是潮濕環境中生活? _________。該裝置能否探究鼠婦是不是適宜在干燥環境中生活? 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鼠婦適宜于陰濕環境中生活,我們將裝置放在明亮的環境中。在紙盒蓋黑紙板的一側放入食醋,過一段時問后發現鼠婦都移向了蓋玻璃板的一側。這個實驗說明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3節 生物與環境
真題演練l 答案:B
解析:熟悉生物圈、群落、生態系統和植被的概念,江心嶼上的所有生物是指某一區域內所有生物的一總和,就是群落。
真題演練2 答案:B
解析: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菊花需要短日照才能開花。
真題演練3 答案:(1)分解者 (2)植物→魚類→家貓(3)不利
解析:生態系統有四個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都屬于分解者。食物關系是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主要關系,食物鏈的書寫關鍵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只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起點必須是生產者;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題中給出了5種生物的食物,食物鏈的功能是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渠道,能量隨食物鏈會逐級遞減。因此,家貓得到能量最多的應當是最短的食物鏈。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成分越復雜,則穩定性越強,清除多種野生植物,擴大幾種觀賞植物的種植,這會使圓明園濕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減弱。
真題演練4 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共同構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大氣圈的底部、巖石圈的表面和水圈的大部分。
模擬預測題1 答案:B
解析: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是三大功能類群。生產者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再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釋放出能量,既促進自然界的碳循環又為生產者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將會堆積如山。所以生產者和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
模擬預測題2 答案:(1)非生物因素 (2)綠色植物 綠色植物、蝗蟲、螳螂、黃雀、蛇、細菌、真菌 (3)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 (4)1 綠色植物→蝗蟲→螳螂→黃雀→蛇(5)先增加后減少
解析: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鏈的成分和書寫:特別注意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級消費者,而不應包括細菌、真菌。
同步訓練
1.答案:D
解析: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陽光、水分、空氣、溫度等。根據題意可知,氣溫偏低導致了冬小麥的成熟滯后。
2.答案:A
解析:生態系統指的是一定區域內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組成的一個整體。只有A選項既包含了生物因素又包含了非生物因素。B和C選項中的馬、羊和魚都是種群,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D選項中所有農作物只是生產者,缺少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因素。
3.答案:A
解析:利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作用解答。生態系統由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及作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各種生物組成。在麗水九龍濕地中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生產者是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等。麗水九龍濕地屬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只有超過它的承受能力其生態平衡才會被破壞。
4.答案:C
解析:生物與環境是相統一的,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能影響生物,同樣生物也會影響環境。從圖像分析可知,該湖泊平均水位一年四季從5厘米到250厘米左右在不斷變化,能在此湖泊終年生活的魚類必須適應環境,所以能在淺水的下層泥濘中也能存活。不能得出的結論是魚類是否能快速游動、改變性別等能力。
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讀表分析能力。pH為3.0~4.5時各種生物都不能存活,可見此時的水體最不適合這些生物生存。
6.答案:B
解析:在這個小生態系統中蔬菜作為生產者為牛提供氧氣和食物,而牛糞經微生物分解又可作為蔬菜的肥料。故選項A、C、D正確,而蔬菜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進行呼吸作用,所以選項B錯誤。
7.答案:A
解析:由圖示可知:①表示植物體內的能量流向動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④表示動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答案:C
解析:觀察三幅照片不難看出該生態系統中種群種類和數量都逐漸增多.結合生態特點進行解題。從三幅示意圖中可知距今25年時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只有三種,種群種類少,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較弱,而現在種群種類、數量均增加,所以近25年來,該生態系統所有生產者合成有機物的總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機物的總量。
9.答案:(1)非生物因素(或陽光、空氣等) (2)細菌、真菌分解者 (3)藻類→浮游動物→魚(或藻類→魚;藻類→浮游動物等正確的食物鏈) (4)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或建立自然保護區)
解析:生態系統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中分解者會除去污水中的一些有機物.達到除污凈水的效果。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要記得起點都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級。
答案:(1)綠色植物→鼠→蛇→鷹(或綠色植物→兔子→蛇→鷹或綠色植物→食草昆蟲→吃蟲鳥→鷹) (2)鷹 (3)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4)14.4 (5)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大
解析:(1)該生態系統食物鏈從綠色植物開始,到鷹結束.最長食物鏈有三條,選其中一條即可。(2)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應該是食物鏈的最高營養級一一鷹。(3)據圖可知,光合作用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而呼吸作用則消耗有機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4)由于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時,傳遞效率約為l0%~20%,所以在此食物鏈中,鷹最多獲得的
能量為:360千卡××=14.4千卡 (5)草原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大。
11.答案:(1)A→B→C (2)捕食 捕食B (3)草原生態系統
解析: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由于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處于各營養級的生物種群密度也隨之減小。圖中A是自養生物,屬于生產者,密度應最大,B與A的曲線起伏相似,但B種群的數量是隨A種群的數量變化而變化的,由此可判定B是以A為食的食革動物;圖中C曲線的波峰和波谷與A是完全相對的,但與B有明顯的相隨關系,而且是隨B種群數量的變化而變化,可判斷C是以B為食的肉食性動物。因此B是食草動物,C是以食草動物為食的肉食性動物。第(3)小題中提到善于奔跑的動物是草原生態系統中大型動物的特點。
12.答案:(1)有光 對照實驗 (2)潮濕環境 不能因為該實驗沒有把干燥條件作為實驗變量來研究 (3)鼠婦對食醋刺激能作出反應
解析:結合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其中光照和醋為自變量,在一組明亮和黑暗環境對照可知:鼠婦適宜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另一組有醋和無醋條件對照,可知:醋對于鼠婦來說是一種有害的刺激,它要逃避這種有害刺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康县| 长治市| 吉首市| 息烽县| 民县| 金昌市| 新晃| 民权县| 泰来县| 定州市| 通化市| 蒙山县| 铁力市| 开江县| 漯河市| 扶绥县| 凤山市| 青冈县| 遂溪县| 德令哈市| 兴国县| 樟树市| 驻马店市| 延长县| 八宿县| 临漳县| 宝清县| 桃源县| 登封市| 开封市| 扎兰屯市| 古田县| 长汀县| 沧源| 天津市| 江口县| 丰原市| 桦川县| 合川市| 都江堰市|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