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 耳和聽覺(1)點擊要點:1.耳是人的 器官,耳的結構分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內耳(包括 ),其中, 是起到振動并放大作用的, 內有聽覺感受器。2.聽覺形成: 能收集空氣中的聲波,聲波進入外耳道后便會撞擊 ,使其產生振動,鼓膜的振動會帶動位于鼓室內的 振動,聽小骨把 放大后傳人 。當聲音傳到耳蝸,耳蝸內的液體亦會產生 ,聽覺感受器便把這種信息沿聽神經傳到 ,形成了聽覺。耳不僅有聽覺的功能,還有 的功能。3.聽覺的損失: 耳聾和 耳聾。4. :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也不相同。因此人可憑此判斷聲源的方位。課堂講練:例1 聽覺的形成過程中,感受刺激、產生興奮的部位是 ( ) A.耳蝸 B.鼓膜 C.聽覺中樞 D.半規管鞏固訓練1 人的聽覺產生于 ( ) A.聽覺感受器 B.耳蝸 C.聽覺中樞 D.鼓膜例2 (2011廣東)某同學坐過山車時,因為害怕而閉上眼睛,但仍能感覺到過山車的翻滾、左右轉動以及加速和減速,與此有關的結構是 ( ) A.耳蝸和前庭 B.前庭和半規管 C.半規管和鼓膜 D.鼓膜和聽小骨鞏固訓練2 看書打瞌睡,頭部下垂時會立即驚醒。此過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 ) A.鼓室和半規管 B.前庭和耳蝸 C.半規管和耳蝸 D.前庭和半規管跟蹤練習:一、選擇題1.當我們聽到聲音時,耳的下列結構中沒有隨聲波振動的是 ( ) A.鼓膜 B.聽小骨 C.耳蝸內的液體 D.聽神經2.人的聽覺形成于 ( ) A.耳蝸 B.聽覺感受器 C.聽神經 D.腦部聽覺中樞3.(2011蘭州)用手掌托住耳廓后邊,會感到前方傳來的聲音變大,這說明耳廓能夠( ) A.產生聲波 B.傳遞聲波 C.收集聲波 D.感受聲波4.構成內耳的結構是 ( ) A.半規管聽小骨耳蝸 B.鼓膜 前庭 耳蝸 C.半規管前庭 耳蝸 D.鼓膜 前庭 耳蝸5.用尖銳的器具挖耳朵可能會損傷( ) A.鼓膜 B.聽覺中樞 C.耳廓 D.聽神經6.某人失聰后(喪失聽覺能力),經檢查耳的結構沒有損傷,那么發病的部位可能是( ) A.中耳 B.聽神經和聽覺中樞 C.鼓膜 D.內耳7.發生暈車、暈船等癥狀,其原因是( )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腦調節平衡的能力弱 C.軀體感覺中樞受到了過強的刺激 D.前庭和半規管受到過強或長時間的刺激8.放爆竹和禮花時,你若在一旁觀看,最好張開嘴或捂住耳朵、閉上嘴。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 ) A.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B.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C.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D.防止聽覺中樞受損傷9.下列關于耳的各個部分功能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氣中的聲波 B.鼓膜的振動是為了產生聲波,使聲波撞擊鼓室內的聽小骨振動 C.聽小骨的振動把聲音放大后再傳入耳蝸 D.聲波傳人內耳,使耳蝸內的液體也產生振動,感覺細胞把這種信息沿神經傳到腦部10.對某一聲音,人的右耳中聽到的聲音比左耳強,則可判斷( ) A.聲源在人的左方 B.右耳先聽到聲音 C.兩耳感受到振動的步調相同 D.兩耳同時聽到聲音二、填空題11.下圖是人耳的結構圖,請讀圖填空:(1)①是 ;④是 ;⑤是 ;它們共同構成了 。(2)⑦內有 感受器;⑧內有 感受器;這兩類感受器神經纖維合在一起組成了聽神經。(3)聲波引起鼓膜振動, 傳到內耳。(4)當飛機下降時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斷吞咽,其目的是使 開放,使空氣由咽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12.聽覺的形成過程:聲波→耳廓→外耳道→ →聽小骨→ 內的聽覺感受器→ →大腦的 。13.耳朵除了有聽覺作用外,還具有保持 的作用,因為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位于內耳中的 。某同學乘車、乘船時經常發生頭暈、惡心,甚至嘔吐,這是因為 。三、實驗、簡答題14.巨大的聲響會對耳朵造成傷害,甚至引起耳聾。當遇到聲響時,我們應該怎么辦?說明你這樣做的原因。15.同學們平常肯定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么聽錄音機放出自己的錄音,會覺得不像自己的聲音,但是聽別人錄下的聲音,卻很像?(提示:可從聲音傳播到耳內的介質去考慮)16.某班級科學探究小組的同學就為什么要用兩只耳聽聲音,建立了如下猜測: ①用兩只耳聽到的聲音的響度大,可以聽得更清楚; ②用兩只耳聽聲音,可以辨別聲源的方向; ③左耳聽左邊的聲音,右耳聽右邊的聲音。 (1)為了驗證其猜測①的正確與否,同學們設計并做了 如下實驗: 在離同一聲源同樣遠近的條件下,同一人用兩只耳聽聲音,然后再用一只耳聽聲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測①是正確的,則實驗結果應該是 。實驗中同學們應用了科學探究中的 的方法。 (2)為了驗證其猜測②的正確與否,同學們又做了實驗且結果如下: 讓一同學蒙上眼睛,用兩只耳聽某一聲源發出的聲音,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正確,然后改用一只耳聽(聲源換了方位),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錯誤。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以斷定猜測②是 。1.3耳和聽覺(1)【點擊要點】1.聽覺 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聽小骨、咽鼓管 耳蝸、前庭、半規管 聽小骨 耳蝸2.耳廓 鼓膜 聽小骨 振動 耳蝸 振動 大腦 位覺3.傳導性 神經性4.雙耳效應【課堂講練】例1 A解析:鼓膜能感受聲波的刺激,但不能產生興奮(神經沖動);聽覺中樞是產生聽覺的地方,而不是產生興奮的地方;半規管是位覺感受器。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最終感受刺激,是產生興奮的結構。瑰固訓練1 C解析: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遺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的振動通過三塊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從而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聽覺應產生于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例2 B 解析:耳分為外耳、中耳、內耳。耳蝻內有聽覺感受器,前庭和半規管內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化的位覺感受囂。過山車行駛速度變化和左右轉動都將刺激位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最終在大腦產生感受。鞏固訓練2 D 【跟躁演練】1.D 2.D 3.C 4.C 5.A 6.B 7.D 8.B 9.B 10.B 11.(1)鼓膜 聽小骨 鼓室 中耳 (2)位覺 聽覺(3)聽小骨(4)咽鼓管12.鼓膜 耳蝸 聽神經 聽覺中樞13.身體平衡 前庭和半規管半規管和前庭受到過強或過長的刺激或過敏14.應該張開嘴巴,捂住耳朵。張開嘴巴是使咽鼓管內外氣壓相等,而捂住耳朵可以阻礙聲波的傳人,避免鼓膜受損。15.聽到的自己的聲音是由頭蓋骨和空氣傳入耳中的,而聽錄音機里的聲音是由空氣傳人人耳的16.(1)一只耳朵聽時,聲音輕,聽不清楚控制變量(2)正確的1.3 耳和聽覺(2)點擊要點:1.聲音的三個特征: 、 和 。聲音的音調有高有低,音調的高低由 決定,頻率越 ,音調越 ;響度與 和跟人離聲源的 有關。音色是聲音的音質,跟發聲物體 、 以及發聲的方法有關。2.人耳能聽到的頻率范圍是 ,頻率大于20000赫茲的聲波叫 ,頻率低于 的聲波叫次聲波。3.聲音大小的單位用 表示,一般聲音的等級高于 則視為噪聲。噪聲的防止一要在 減弱,二要在 中減弱,三要在 處減弱。課堂講練:例1 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響鼓也要重錘敲”,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B.“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音調高 C.“聞其聲知其人”,說明可以根據音色來判斷說話者 D.“隔墻有耳”,說明固體能傳聲鞏固訓練1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耳朵得到信息。平時我們往熱水壺中灌開水時,開始由于水的落差大、撞擊力大、瓶里空氣多,瓶里會發出大聲的并且低沉的咕咕聲。而當熱水壺內灌滿水時,發出的是小聲的且尖細的吱吱聲。我們是根據什么判斷水的多少( ) A.音色和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響度和音調例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音樂聲再大也不是噪聲 B.聲音的響度只與振幅有關 C.頻率越高的聲音響度也越大 D.人說話的聲音的音色是可以變化的鞏固訓練2 用硬紙片,一端稍微伸入自行車的鋼絲里,然后轉動踏腳板,當轉速逐漸增加時,聲音的音調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并作出解釋。跟蹤演練:一、選擇題1.(2011臨沂)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而在曠野中要“大聲”喊叫才能讓較遠處的人聽見。這里的“輕聲”和“大聲”是指聲音的( ) 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頻率2.關于音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發聲體振幅越大,音調越高 B.發聲體振幅越小,音調越高 C.發聲體的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高 D.發聲體的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3.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20000赫。人們把低于20赫的聲音叫次聲波,把高于20000赫的聲音叫超聲波。大象進行交流的“聲音”是一種次聲波。人類聽不到大象的“聲音”,是因為( ) A.大象發出的聲音太小 B.次聲波無法傳到人耳 C.次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赫 D.次聲波的頻率小于20赫4.一個聲源在振動,但人耳卻聽不到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是聲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聲源和人耳間沒有介質傳播聲音 C.一定是聲音的頻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聽覺范圍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5.針對以下四幅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圖中,演奏者通過手指在弦上按壓位置的變化來改變發聲的響度 B.乙圖中,敲鑼時用力越大,所發聲音的音調越高 C.丙圖中,隨著向外不斷抽氣,手機鈴聲越來越大 D.丁圖中,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可以減小噪聲污染6.如圖,老師用同樣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將它不斷剪短,他在研究聲音的( )A.響度與吸管長短的關系B.音調與吸管材料的關系’C.音調與吸管長短的關系D.音色與吸管材料的關系7.演奏同一樂曲時,能夠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發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 ) A.響度不同 B.音調不同 C.音色不同 D.節奏不司8.(2011綿陽)以下利用了超聲波的反射來獲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聲音”交流 B.蝙蝠的“回聲”定位 C.外科醫生對結石病人的“超聲”排石 D.站在天壇中央說話,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9.碼頭上的輪船汽笛聲能傳到很遠的地方,這是因為 ( ) A.汽笛發聲的頻率較高 B.汽笛發出的聲音的音色較好 C.汽笛發聲的振幅較大 D.汽笛聲的傳播速度較大10.“呼麥”是蒙古族的一種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運用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形成低音,在此基礎上調節口腔共鳴,形成高音,實現罕見的一人同時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呼麥”中高音、低音指聲音的響度 B.“呼麥”中的聲音是振動產生的 C.“呼麥”中高音是超聲波、低音是次聲波 D.“呼麥”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等11.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 A.影劇院的墻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帶有耳罩的頭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D.高架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墻12.(2011廣東)以下四個措施中:①馬路旁的房子的窗戶采用雙層玻璃;②城市禁止機動車鳴喇叭;③馬路兩旁植樹;④高架道路兩側設隔音板墻。對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填空題13.(2010臨沂)如圖所示,用紙片分別接觸轉速相同、齒數不同的旋轉齒輪時,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不相同的,這一實驗表明,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 有關。某人說話聲音很大,這里說的“很大”是指聲音的 (填“響度”、“音調”或“音色”)。14.通常情況下,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是 ,其頻率高于20000赫的聲波稱為 。列舉一個利用這種聲波的實例: 。15.敲鼓時撒在鼓面上的紙屑會跳動,且鼓聲越響紙屑跳得越高;將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且聲音越響濺起的水花越大;揚聲器發聲時紙盆會振動,且聲音越響紙盆振幅越大。根據上述現象可歸納出:(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2) 。16.噪聲是城市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其中有三大 部分:工業噪聲、交通噪聲、居民噪聲。請你分別舉出一個實例,工業噪聲: ,交通噪聲: 。 上圖所示的是摩托車引擎后安裝的消聲器的結構圖,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采用 的方法來減弱噪聲的。三、實驗、簡答題17.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9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材料長度(厘米)橫截面積(平方毫米)A銅600. 76B銅600.89c銅601.02D銅800.76E銅F銅1000.76G銅801.02H尼龍801.02I尼龍1001.02(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 , 的琴弦進行實驗。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 , 的琴弦進行實驗。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必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據。(2)隨著實驗的進行,小華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提高班習題精選1.耳的結構中,能接受聲波并轉化為振動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聽小骨 D.耳道2.形成聽覺的正確路徑為 ( ) A.聲波→外耳→中耳→內耳 B.聲波→外耳→中耳→耳蝸 C.聲波→外耳→聽小骨→耳蝸 D.聲波→耳→聽神經→神經中樞3.內耳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聽覺和接受頭部位置變化 B.接受聲波刺激產生聽覺和感受頭部位置變化 C.形成聽覺和接受頭部位置變化的刺激,產生興奮 D.接受聲波刺激和感受頭部位置變化4.當你自己在嚼松脆的餅干時,會感到咀嚼的聲音大得驚人。但是,在你旁逝的人卻感覺不到多么大的聲音,這主要是因為( ) A.自己嚼餅干的位置離耳朵近 B.旁邊的人離你太遠了 C.你自己嚼餅干的聲音是通過頭部的骨骼傳導過來的 D.餅干太脆了5.(2011天津)如圖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當活塞,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樂曲時,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時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為了改變樂音的( )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速度6.當聲音從空氣中發出經過水面傳入水中時,一定不變的是( ) A.響度 B.傳播速度 C.音色 D.音調7.某市政府決定從今年6月份起禁止摩托車在市區內載客營運。從噪聲的角度考慮,你認為會( ) A.減少噪聲的傳播距離 B.減少噪聲源的數量 C.減小噪聲的傳播速度 D.消滅噪聲8.表中列出的是一組音樂的頻率,同學們通過討論總結出下面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音符1234567音名doremifasollasi頻率(赫)256288320341.3384426.7480 A.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響度越大 B.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C.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低 D.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色越好9.如圖所示,四個相同的玻璃瓶里裝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貼著瓶口吹氣。如果能分別吹出“dou(1)”“ruai (2)”“mi(3)”“fa(4)”四個音階,則與這四個音階相對應的瓶子的序號是(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10.(2011哈爾濱)某同學對下列聲現象進行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11.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禁嗚喇叭的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D.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12.(2011聊城)夏天,教室外蟬的叫聲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蟬能發聲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層薄薄的發音膜 引起的。老師把教室的門窗關起來,大家聽到的聲音明顯減小,這是在聲音 過程中減弱噪聲。13.(2011廣安)某種昆蟲靠翅的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2秒內振動了600次,頻率是 赫,人類 聽到該頻率的聲音(填“能”或“不能”)。14.用塑料尺在木梳的齒上劃過,木梳能發出聲音。改變塑料尺劃動的速度,實際上是改變了的快慢。劃得越快,則發出的聲音的 越高。15.(2011菏澤)很多同學有過疑問“聲音具有能量嗎?它具有的能量與聲音的響度和頻率是不是有關呢?”某同學對其中兩個問題進行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為一個圓筒,它的一端用中間剪有圓孔的紙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繃緊,用橡皮筋扎牢。B為一只點燃的蠟燭。(1)完成表中的內容:探究內容“聲音是否具有能量”“聲能與響度是否有關”小孔距燭焰的距離3厘米做法觀察內容(2)為保證每次實驗聲音的頻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1.3耳和聽覺(2)【點擊要點】1.音調 音色 響度 頻率 大 高 發聲體的振幅 遠近 性質 形狀2. 20赫~20000赫 超聲波 20赫3.分貝 85分貝 聲源處 傳播過程 人耳【課堂講練】例l B解析:音調、音色、響度是樂音的三種特性。“響鼓也要重錘敲”,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錘敲得越重,振幅越大,響度當然也越大。“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大。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所以“聞其聲知其人”。“隔墻有耳”說明聲音可以通過墻壁傳播。鞏固訓練l D解析:音調是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根據題意,剛開始聲音大,之后聲音小,前后的響度不同;而聲音由”咚咚”變為“吱吱“,說明前后的音調發生變化。而音色是由發聲體的性質、形狀決定的。 例2 D解析:凡是干擾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因此A選項錯誤。聲音的響度除與振幅有關外,還與發聲體的距離遠近有關,故B也是錯的。瀕率的大小決定了音調的高低,與響度無關,因此C選項也是錯的。人說話的聲音的音色是可以變化的,它會隨著年齡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鞏固訓練2解析:音調的高低與振動的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低。當轉速逐漸增加時,紙片的振動頻率會不斷加快,因此聲音的音調會越來越高。【跟蹤演練】1.C 2.D 3.D 4.D 5.D 6.C 7.C 8.B 9.C 10.B 11.C 12.D 13.頻率 響度14.20~20000赫超聲波聲吶(或超聲波雷達測速儀、B超等)、雷達、超聲波探傷(其他答案合理均可)15.(1)振動(2)振幅越大聲音越響16.工廠機器的運轉聲(或通風機吸排氣聲、材料的鋸割、沖壓、切削聲)機動車輛的嗚叫聲(或汽車發動機的振動聲、排氣聲、汽車全身的振動聲)在聲源處減弱17. (1)A B C A D F 80(100) 1.02 (2)調節同一琴弦的松緊程度進行實驗【提高班習題精選】1.B 2.D 3.D. 4.C 5.A 6.C 7.B 8.B 9.A 10.D 11.A 12.振動 傳播13.300 能 解析:頻手指的是1秒內振動的次數,=300Hz,而人耳的聽覺范圍在20Hz~20000Hz之間,所以人類能聽到該聲音。14.木梳齒振動音調 15.(1)填表如下;探究“聲音是否具有能量”探究“聲音的能量與響度是否有關”小孔距燭焰的距離3cm做法后拍塑料膜輕拍、重拍塑料膜觀察內容燭焰是否擺動燭焰擺動幅度是否改變(2)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1.3 耳和聽覺(1)點擊要點:1.耳是人的 器官,耳的結構分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內耳(包括 ),其中, 是起到振動并放大作用的, 內有聽覺感受器。2.聽覺形成: 能收集空氣中的聲波,聲波進入外耳道后便會撞擊 ,使其產生振動,鼓膜的振動會帶動位于鼓室內的 振動,聽小骨把 放大后傳人 。當聲音傳到耳蝸,耳蝸內的液體亦會產生 ,聽覺感受器便把這種信息沿聽神經傳到 ,形成了聽覺。耳不僅有聽覺的功能,還有 的功能。3.聽覺的損失: 耳聾和 耳聾。4. :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也不相同。因此人可憑此判斷聲源的方位。課堂講練:例1 聽覺的形成過程中,感受刺激、產生興奮的部位是 ( ) A.耳蝸 B.鼓膜 C.聽覺中樞 D.半規管鞏固訓練1 人的聽覺產生于 ( ) A.聽覺感受器 B.耳蝸 C.聽覺中樞 D.鼓膜例2 (2011廣東)某同學坐過山車時,因為害怕而閉上眼睛,但仍能感覺到過山車的翻滾、左右轉動以及加速和減速,與此有關的結構是 ( ) A.耳蝸和前庭 B.前庭和半規管 C.半規管和鼓膜 D.鼓膜和聽小骨鞏固訓練2 看書打瞌睡,頭部下垂時會立即驚醒。此過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 ) A.鼓室和半規管 B.前庭和耳蝸 C.半規管和耳蝸 D.前庭和半規管跟蹤練習:一、選擇題1.當我們聽到聲音時,耳的下列結構中沒有隨聲波振動的是 ( ) A.鼓膜 B.聽小骨 C.耳蝸內的液體 D.聽神經2.人的聽覺形成于 ( ) A.耳蝸 B.聽覺感受器 C.聽神經 D.腦部聽覺中樞3.(2011蘭州)用手掌托住耳廓后邊,會感到前方傳來的聲音變大,這說明耳廓能夠( ) A.產生聲波 B.傳遞聲波 C.收集聲波 D.感受聲波4.構成內耳的結構是 ( ) A.半規管聽小骨耳蝸 B.鼓膜 前庭 耳蝸 C.半規管前庭 耳蝸 D.鼓膜 前庭 耳蝸5.用尖銳的器具挖耳朵可能會損傷( ) A.鼓膜 B.聽覺中樞 C.耳廓 D.聽神經6.某人失聰后(喪失聽覺能力),經檢查耳的結構沒有損傷,那么發病的部位可能是( ) A.中耳 B.聽神經和聽覺中樞 C.鼓膜 D.內耳7.發生暈車、暈船等癥狀,其原因是( )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腦調節平衡的能力弱 C.軀體感覺中樞受到了過強的刺激 D.前庭和半規管受到過強或長時間的刺激8.放爆竹和禮花時,你若在一旁觀看,最好張開嘴或捂住耳朵、閉上嘴。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 ) A.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B.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C.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D.防止聽覺中樞受損傷9.下列關于耳的各個部分功能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氣中的聲波 B.鼓膜的振動是為了產生聲波,使聲波撞擊鼓室內的聽小骨振動 C.聽小骨的振動把聲音放大后再傳入耳蝸 D.聲波傳人內耳,使耳蝸內的液體也產生振動,感覺細胞把這種信息沿神經傳到腦部10.對某一聲音,人的右耳中聽到的聲音比左耳強,則可判斷( ) A.聲源在人的左方 B.右耳先聽到聲音 C.兩耳感受到振動的步調相同 D.兩耳同時聽到聲音二、填空題11.下圖是人耳的結構圖,請讀圖填空:(1)①是 ;④是 ;⑤是 ;它們共同構成了 。(2)⑦內有 感受器;⑧內有 感受器;這兩類感受器神經纖維合在一起組成了聽神經。(3)聲波引起鼓膜振動, 傳到內耳。(4)當飛機下降時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斷吞咽,其目的是使 開放,使空氣由咽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12.聽覺的形成過程:聲波→耳廓→外耳道→ →聽小骨→ 內的聽覺感受器→ →大腦的 。13.耳朵除了有聽覺作用外,還具有保持 的作用,因為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位于內耳中的 。某同學乘車、乘船時經常發生頭暈、惡心,甚至嘔吐,這是因為 。三、實驗、簡答題14.巨大的聲響會對耳朵造成傷害,甚至引起耳聾。當遇到聲響時,我們應該怎么辦?說明你這樣做的原因。15.同學們平常肯定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么聽錄音機放出自己的錄音,會覺得不像自己的聲音,但是聽別人錄下的聲音,卻很像?(提示:可從聲音傳播到耳內的介質去考慮)16.某班級科學探究小組的同學就為什么要用兩只耳聽聲音,建立了如下猜測: ①用兩只耳聽到的聲音的響度大,可以聽得更清楚; ②用兩只耳聽聲音,可以辨別聲源的方向; ③左耳聽左邊的聲音,右耳聽右邊的聲音。 (1)為了驗證其猜測①的正確與否,同學們設計并做了 如下實驗: 在離同一聲源同樣遠近的條件下,同一人用兩只耳聽聲音,然后再用一只耳聽聲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測①是正確的,則實驗結果應該是 。實驗中同學們應用了科學探究中的 的方法。 (2)為了驗證其猜測②的正確與否,同學們又做了實驗且結果如下: 讓一同學蒙上眼睛,用兩只耳聽某一聲源發出的聲音,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正確,然后改用一只耳聽(聲源換了方位),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錯誤。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以斷定猜測②是 。1.3耳和聽覺(1)【點擊要點】1.聽覺 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聽小骨、咽鼓管 耳蝸、前庭、半規管 聽小骨 耳蝸2.耳廓 鼓膜 聽小骨 振動 耳蝸 振動 大腦 位覺3.傳導性 神經性4.雙耳效應【課堂講練】例1 A解析:鼓膜能感受聲波的刺激,但不能產生興奮(神經沖動);聽覺中樞是產生聽覺的地方,而不是產生興奮的地方;半規管是位覺感受器。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最終感受刺激,是產生興奮的結構。瑰固訓練1 C解析: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遺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的振動通過三塊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從而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聽覺應產生于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例2 B 解析:耳分為外耳、中耳、內耳。耳蝻內有聽覺感受器,前庭和半規管內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化的位覺感受囂。過山車行駛速度變化和左右轉動都將刺激位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最終在大腦產生感受。鞏固訓練2 D 【跟躁演練】1.D 2.D 3.C 4.C 5.A 6.B 7.D 8.B 9.B 10.B 11.(1)鼓膜 聽小骨 鼓室 中耳 (2)位覺 聽覺(3)聽小骨(4)咽鼓管12.鼓膜 耳蝸 聽神經 聽覺中樞13.身體平衡 前庭和半規管半規管和前庭受到過強或過長的刺激或過敏14.應該張開嘴巴,捂住耳朵。張開嘴巴是使咽鼓管內外氣壓相等,而捂住耳朵可以阻礙聲波的傳人,避免鼓膜受損。15.聽到的自己的聲音是由頭蓋骨和空氣傳入耳中的,而聽錄音機里的聲音是由空氣傳人人耳的16.(1)一只耳朵聽時,聲音輕,聽不清楚控制變量(2)正確的1.3 耳和聽覺(2)點擊要點:1.聲音的三個特征: 、 和 。聲音的音調有高有低,音調的高低由 決定,頻率越 ,音調越 ;響度與 和跟人離聲源的 有關。音色是聲音的音質,跟發聲物體 、 以及發聲的方法有關。2.人耳能聽到的頻率范圍是 ,頻率大于20000赫茲的聲波叫 ,頻率低于 的聲波叫次聲波。3.聲音大小的單位用 表示,一般聲音的等級高于 則視為噪聲。噪聲的防止一要在 減弱,二要在 中減弱,三要在 處減弱。課堂講練:例1 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響鼓也要重錘敲”,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B.“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音調高 C.“聞其聲知其人”,說明可以根據音色來判斷說話者 D.“隔墻有耳”,說明固體能傳聲鞏固訓練1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耳朵得到信息。平時我們往熱水壺中灌開水時,開始由于水的落差大、撞擊力大、瓶里空氣多,瓶里會發出大聲的并且低沉的咕咕聲。而當熱水壺內灌滿水時,發出的是小聲的且尖細的吱吱聲。我們是根據什么判斷水的多少( ) A.音色和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響度和音調例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音樂聲再大也不是噪聲 B.聲音的響度只與振幅有關 C.頻率越高的聲音響度也越大 D.人說話的聲音的音色是可以變化的鞏固訓練2 用硬紙片,一端稍微伸入自行車的鋼絲里,然后轉動踏腳板,當轉速逐漸增加時,聲音的音調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并作出解釋。跟蹤演練:一、選擇題1.(2011臨沂)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而在曠野中要“大聲”喊叫才能讓較遠處的人聽見。這里的“輕聲”和“大聲”是指聲音的( ) 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頻率2.關于音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發聲體振幅越大,音調越高 B.發聲體振幅越小,音調越高 C.發聲體的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高 D.發聲體的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3.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20000赫。人們把低于20赫的聲音叫次聲波,把高于20000赫的聲音叫超聲波。大象進行交流的“聲音”是一種次聲波。人類聽不到大象的“聲音”,是因為( ) A.大象發出的聲音太小 B.次聲波無法傳到人耳 C.次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赫 D.次聲波的頻率小于20赫4.一個聲源在振動,但人耳卻聽不到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是聲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聲源和人耳間沒有介質傳播聲音 C.一定是聲音的頻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聽覺范圍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5.針對以下四幅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圖中,演奏者通過手指在弦上按壓位置的變化來改變發聲的響度 B.乙圖中,敲鑼時用力越大,所發聲音的音調越高 C.丙圖中,隨著向外不斷抽氣,手機鈴聲越來越大 D.丁圖中,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可以減小噪聲污染6.如圖,老師用同樣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將它不斷剪短,他在研究聲音的( )A.響度與吸管長短的關系B.音調與吸管材料的關系’C.音調與吸管長短的關系D.音色與吸管材料的關系7.演奏同一樂曲時,能夠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發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 ) A.響度不同 B.音調不同 C.音色不同 D.節奏不司8.(2011綿陽)以下利用了超聲波的反射來獲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聲音”交流 B.蝙蝠的“回聲”定位 C.外科醫生對結石病人的“超聲”排石 D.站在天壇中央說話,會感到聲音特別洪亮9.碼頭上的輪船汽笛聲能傳到很遠的地方,這是因為 ( ) A.汽笛發聲的頻率較高 B.汽笛發出的聲音的音色較好 C.汽笛發聲的振幅較大 D.汽笛聲的傳播速度較大10.“呼麥”是蒙古族的一種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運用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形成低音,在此基礎上調節口腔共鳴,形成高音,實現罕見的一人同時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呼麥”中高音、低音指聲音的響度 B.“呼麥”中的聲音是振動產生的 C.“呼麥”中高音是超聲波、低音是次聲波 D.“呼麥”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等11.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 A.影劇院的墻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帶有耳罩的頭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D.高架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墻12.(2011廣東)以下四個措施中:①馬路旁的房子的窗戶采用雙層玻璃;②城市禁止機動車鳴喇叭;③馬路兩旁植樹;④高架道路兩側設隔音板墻。對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填空題13.(2010臨沂)如圖所示,用紙片分別接觸轉速相同、齒數不同的旋轉齒輪時,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不相同的,這一實驗表明,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 有關。某人說話聲音很大,這里說的“很大”是指聲音的 (填“響度”、“音調”或“音色”)。14.通常情況下,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是 ,其頻率高于20000赫的聲波稱為 。列舉一個利用這種聲波的實例: 。15.敲鼓時撒在鼓面上的紙屑會跳動,且鼓聲越響紙屑跳得越高;將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且聲音越響濺起的水花越大;揚聲器發聲時紙盆會振動,且聲音越響紙盆振幅越大。根據上述現象可歸納出:(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2) 。16.噪聲是城市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其中有三大 部分:工業噪聲、交通噪聲、居民噪聲。請你分別舉出一個實例,工業噪聲: ,交通噪聲: 。 上圖所示的是摩托車引擎后安裝的消聲器的結構圖,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采用 的方法來減弱噪聲的。三、實驗、簡答題17.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9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材料長度(厘米)橫截面積(平方毫米)A銅600. 76B銅600.89c銅601.02D銅800.76E銅F銅1000.76G銅801.02H尼龍801.02I尼龍1001.02(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 , 的琴弦進行實驗。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 , 的琴弦進行實驗。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必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據。(2)隨著實驗的進行,小華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提高班習題精選1.耳的結構中,能接受聲波并轉化為振動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聽小骨 D.耳道2.形成聽覺的正確路徑為 ( ) A.聲波→外耳→中耳→內耳 B.聲波→外耳→中耳→耳蝸 C.聲波→外耳→聽小骨→耳蝸 D.聲波→耳→聽神經→神經中樞3.內耳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聽覺和接受頭部位置變化 B.接受聲波刺激產生聽覺和感受頭部位置變化 C.形成聽覺和接受頭部位置變化的刺激,產生興奮 D.接受聲波刺激和感受頭部位置變化4.當你自己在嚼松脆的餅干時,會感到咀嚼的聲音大得驚人。但是,在你旁逝的人卻感覺不到多么大的聲音,這主要是因為( ) A.自己嚼餅干的位置離耳朵近 B.旁邊的人離你太遠了 C.你自己嚼餅干的聲音是通過頭部的骨骼傳導過來的 D.餅干太脆了5.(2011天津)如圖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當活塞,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樂曲時,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時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為了改變樂音的( )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速度6.當聲音從空氣中發出經過水面傳入水中時,一定不變的是( ) A.響度 B.傳播速度 C.音色 D.音調7.某市政府決定從今年6月份起禁止摩托車在市區內載客營運。從噪聲的角度考慮,你認為會( ) A.減少噪聲的傳播距離 B.減少噪聲源的數量 C.減小噪聲的傳播速度 D.消滅噪聲8.表中列出的是一組音樂的頻率,同學們通過討論總結出下面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音符1234567音名doremifasollasi頻率(赫)256288320341.3384426.7480 A.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響度越大 B.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C.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低 D.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色越好9.如圖所示,四個相同的玻璃瓶里裝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貼著瓶口吹氣。如果能分別吹出“dou(1)”“ruai (2)”“mi(3)”“fa(4)”四個音階,則與這四個音階相對應的瓶子的序號是(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10.(2011哈爾濱)某同學對下列聲現象進行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11.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禁嗚喇叭的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D.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12.(2011聊城)夏天,教室外蟬的叫聲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蟬能發聲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層薄薄的發音膜 引起的。老師把教室的門窗關起來,大家聽到的聲音明顯減小,這是在聲音 過程中減弱噪聲。13.(2011廣安)某種昆蟲靠翅的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2秒內振動了600次,頻率是 赫,人類 聽到該頻率的聲音(填“能”或“不能”)。14.用塑料尺在木梳的齒上劃過,木梳能發出聲音。改變塑料尺劃動的速度,實際上是改變了的快慢。劃得越快,則發出的聲音的 越高。15.(2011菏澤)很多同學有過疑問“聲音具有能量嗎?它具有的能量與聲音的響度和頻率是不是有關呢?”某同學對其中兩個問題進行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為一個圓筒,它的一端用中間剪有圓孔的紙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繃緊,用橡皮筋扎牢。B為一只點燃的蠟燭。(1)完成表中的內容:探究內容“聲音是否具有能量”“聲能與響度是否有關”小孔距燭焰的距離3厘米做法觀察內容(2)為保證每次實驗聲音的頻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1.3耳和聽覺(2)【點擊要點】1.音調 音色 響度 頻率 大 高 發聲體的振幅 遠近 性質 形狀2. 20赫~20000赫 超聲波 20赫3.分貝 85分貝 聲源處 傳播過程 人耳【課堂講練】例l B解析:音調、音色、響度是樂音的三種特性。“響鼓也要重錘敲”,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錘敲得越重,振幅越大,響度當然也越大。“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大。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所以“聞其聲知其人”。“隔墻有耳”說明聲音可以通過墻壁傳播。鞏固訓練l D解析:音調是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根據題意,剛開始聲音大,之后聲音小,前后的響度不同;而聲音由”咚咚”變為“吱吱“,說明前后的音調發生變化。而音色是由發聲體的性質、形狀決定的。 例2 D解析:凡是干擾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因此A選項錯誤。聲音的響度除與振幅有關外,還與發聲體的距離遠近有關,故B也是錯的。瀕率的大小決定了音調的高低,與響度無關,因此C選項也是錯的。人說話的聲音的音色是可以變化的,它會隨著年齡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鞏固訓練2解析:音調的高低與振動的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低。當轉速逐漸增加時,紙片的振動頻率會不斷加快,因此聲音的音調會越來越高。【跟蹤演練】1.C 2.D 3.D 4.D 5.D 6.C 7.C 8.B 9.C 10.B 11.C 12.D 13.頻率 響度14.20~20000赫超聲波聲吶(或超聲波雷達測速儀、B超等)、雷達、超聲波探傷(其他答案合理均可)15.(1)振動(2)振幅越大聲音越響16.工廠機器的運轉聲(或通風機吸排氣聲、材料的鋸割、沖壓、切削聲)機動車輛的嗚叫聲(或汽車發動機的振動聲、排氣聲、汽車全身的振動聲)在聲源處減弱17. (1)A B C A D F 80(100) 1.02 (2)調節同一琴弦的松緊程度進行實驗【提高班習題精選】1.B 2.D 3.D. 4.C 5.A 6.C 7.B 8.B 9.A 10.D 11.A 12.振動 傳播13.300 能 解析:頻手指的是1秒內振動的次數,=300Hz,而人耳的聽覺范圍在20Hz~20000Hz之間,所以人類能聽到該聲音。14.木梳齒振動音調 15.(1)填表如下;探究“聲音是否具有能量”探究“聲音的能量與響度是否有關”小孔距燭焰的距離3cm做法后拍塑料膜輕拍、重拍塑料膜觀察內容燭焰是否擺動燭焰擺動幅度是否改變(2)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名師導學——1.3 耳和聽覺(1).doc 名師導學——1.3 耳和聽覺(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