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練習)一、單選題1.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處有:(???)①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②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④都以黃金為目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B.?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D.?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3.15世紀先后出現了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兩大航海壯舉,它們的共同作用是(???)A.?宣揚中國的國威???????????B.?促進資本的積累???????????C.?加強不同地區的聯系???????????D.?加快美洲的發展4.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航海的目的幾乎相同???????????????????????????????????????????B.?甲的航海規模遠小于乙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D.?都使世界的經濟在短時間內有了質的變化5.下面對鄭和下西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B.?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C.?最遠航行到紅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D.?比西歐人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6.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各組關聯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①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疆域的擴大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④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等國的崛起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7.史料記載:“人們給他起個綽號叫“百萬先生”,因為“他開口閉口總是說百萬這個,百萬那個”。他向16世紀中葉的歐洲人提供了有關中國最為全面的資料。”這里的“他”是哪里人()???????A.?意大利人?????????????????????????????B.?阿拉伯人?????????????????????????????C.?古希臘人?????????????????????????????D.?日本人8.1416年12月28日(永樂十四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在馬六甲修建了鄭和文化館。其中,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圖片展,詳細介紹了鄭和七下西洋的相關歷史。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為此,稱為“寶船”,意為“運寶之船”。據材料可知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一在于(???)A.?宣揚國威????????????????????????????????????????????????????????????B.?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C.?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D.?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9.“他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到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一時期,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他們”是指誰率領的船隊(??)???????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鄭和二、材料分析題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果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來看,1492年應該可以看作是近現代全方位交流意義的全球化的開始。————白海軍《2049,相信中國》【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航線圖,見圖。【材料三】東南亞某一島嶼的一塊墓碑上刻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當一部落首領)在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擊斃其統帥麥哲倫。同樣在東南亞,為了紀念鄭和,出現了很多以“三寶”(鄭和也稱三寶太監)命名的寺廟、港口和城市。(1)材料一敘述的是哪一航海事件?對應材料二圖中哪一航線?(寫字母)(2)有學者認為,真正的世界歷史應該從1500年前后開始。請結合材料二中的相關史實對此觀點進行分析。(3)請分析材料三中東南亞人民對麥哲倫與鄭和的態度截然不同的原因。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05年是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紀念大會,并把7月11日定位中國的”航海日”。鄭和是舉世聞名的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創舉。開展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的優良傳統,增強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和平與社會的發展。材料二:1992年,由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共同組織的航隊從西班牙出發,沿著哥倫布當年發現新大陸的航線環球航行,以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請回答下列問題:(1)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西行開辟新航路分別開始于哪一年?(2)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航分別出自什么目的?(3)他們最遠分別到了哪里?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A2.C3.C4.C5.C6.C7.A8.B9.D二、材料分析題10.(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11.(1)1405年???1492年(2)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哥倫布遠航: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經濟利益,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下對黃金的狂熱追求。(3)鄭和下西洋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新知導入觀看導入視頻,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基本情況,初步了解本課內容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學習目標1.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海,加深對兩個歷史事件的理解,理解兩者的航海動機和所帶來的影響;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象。2.通過直接教學和自主探究、綜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關表格,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進行多方面比較。3.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中,關注中華文明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興衰,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憂患意識。【學習重點】【學習難點】了解鄭和下西洋史實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的動機和影響新知講解西洋是我國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們把黃海、東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稱為“東洋”,而把今天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海域及沿岸地區稱為“西洋”。鄭和下西洋鄭和(1371—1435)本姓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親都從海路到過伊斯蘭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鄭和自幼受家庭探險精神熏陶.后來他入宮做了太監,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賜他姓鄭名和,人稱三寶太監。1405—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新知講解鄭和下西洋資料一:建文二年,安南國相黎氏掌權,對內“暴征橫斂,酷法淫行,”;對外“攻劫占城,欲使臣屬.又侵掠思明府”,“此乃中國所疆,……奪而齊之,肆無忌憚.”永樂四年,明成祖出兵討伐,永樂四年四月鄭和船隊于安南沿海及占城一帶海面活動。資料二:洪武年間至永樂初年,東南沿海至海南、南洋群島一代,元朝余孽、張士誠余黨、反明豪強等,“私下就藩,交通外國”,因而“貢使往來者苦之”.又因洪武海禁,“商旅阻遏,諸國之意不通”,“諸藩久缺貢”.——《明史·鄭和傳》①協助平定安南地區1.原因②疏通朝貢通道、商道,加強與海外各國聯系資料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鄭和傳》③重振國威,尋找建文帝蹤跡新知講解哥倫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探險家。一生從事航海活動,是歐洲到達美洲最重要的探險家之一。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遠航。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哥倫布航海Hello,everybody,我是哥倫布。從1492年開始,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去尋找東方遍地黃金和香料的中國和印度。憑著一股探險的精神,終于發現了一塊陸地。在我的影響下,西歐其他國家也開始了遠洋航行。我們想要的是黃金、市場,所以對善良的印第安人,我們采取了一些過激的手段,掠奪了他們的財富、土地等。這樣,大量的財富如流水一樣流進了我們西歐國家。后來,我們占領了廣闊的殖民地,成為海上的霸主。新知講解哥倫布航海1.原因資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東西.”——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資料三: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之后,我回到卡斯提爾覲見王上,王上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賜福,我在小西班牙島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該島并使它的居民納貢。?資料二:幾個世紀以來,亞洲一直是歐洲許多貴重商品的主要來源地,例如絲、地毯、珠寶、瓷器和優質鋼,尤其是香料……當時比今天顯得更為重要。配藥,保存肉類,例如制造香腸,都需要使用這些香料。資料四:兩位陛下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國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并帶回如何能使他們皈依我們神圣宗教的經驗。①尋找黃金②獲取香料等物品③掠奪土地,建立殖民地④了解東方風土人情并使東方人皈依基督教新知講解思考: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分別出于什么目的?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動機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主要出于政治、軍事目的,經濟動機很弱。朝廷“厚往薄來”對待海外各國,航海不僅沒給朝廷帶來豐厚的利潤,甚至導致國庫虧空。哥倫布航海主要是經濟利益驅使,無論是哥倫布還是他的支持者西班牙王室都希望從探險活動中獲利。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出于政治經濟目的,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和平地與海外各國交往;發展貿易;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等,最終導致國庫虧空。哥倫布航海的主要目的有:經濟利益驅使,去尋找黃金;希望開辟一條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國,滿足歐洲與東方貿易的需求。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側重政治目的。與之相比,哥倫布航海的目的顯得直接又功利——歐洲人的黃金夢。新知講解鄭和下西洋路線:鄭和航海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即今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一帶。抵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途徑主要地區: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滿刺加(今馬來西亞)、爪哇、榜葛刺(今孟加拉國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帶)、鋸蘭(今斯里蘭卡)、阿拉伯半島。新知講解哥倫布航海路線:從西班牙出發,經加那利群島、巴哈馬群島、海地島等島嶼。最遠抵達古巴、海地到南美大陸北緣新知講解鄭和下西洋意義:①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鄭和每到一國,就向該地國王、酋長贈送珍貴禮品,“厚往薄來”,表示通好的誠意,所帶的物品中最受歡迎的是絲綢、瓷器。在國內造價不菲的瓷器,往往只用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價格就出售了。鄭和下西洋(想象圖)【三寶廟】三寶廟坐落于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北岸三寶壟市,就坐落在這個城市的西部約10公里處,是一座與當地其它寺廟風格迥異的中國式古廟。新知講解②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歐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意義:明成祖朱棣說:“朕丕承鴻基,勉紹先志,罔敢或怠.撫輯內外,悉俾生遂夙夜兢惕惟恐弗逮.恒遣使宣教化于海外番國,導從禮義;變其夷習.”——《明史·鄭和傳》宣揚中國文教,促進亞非地區文明進步船隊回國時,一些國家還派出使者隨行。第6次遠航返回時,就有16個國家和地區的使團共1200余人隨船隊來到中國。鄭和下西洋新知講解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所用銀,約占明初五、六年之歲出鈔.鄭和每次出洋人員、馬匹眾多,每日耗費繁多.途徑各國為了宣揚國威,一直實行“厚往薄來”的政策.用大量物質財富換取海外諸國形式上的藩屬關系.結果“庫藏為虛”,被視為耗民傷財之舉.——《世界史·古代史編》觀點1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以及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觀點2鄭和下西洋,費錢銀十數萬,軍民死者萬計,縱得奇寶而歸,于國家何益。評價: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它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但由于不計經濟效益,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新知講解哥倫布航海哥倫布到美洲后與印第安人進行多次貿易交換.在《航海日記》有多處記載這樣的事實:“他們游到我們的小船上用鸚鵡、棉線團、短矛和其它很多東西交換,我們給他們玻璃、念珠和小鈴鐺.總之,我們以物換物兩相情愿.”商品交換繼續進行,為了換取我們提供的東西,甚至是打破了的東西和一些碎玻璃片.”——哥倫布1492年《航海日志》1492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是世紀性大規模航海的開始,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系的開始,引發各種生態的巨大轉變.來自美洲的番茄在意大利成為制造番茄醬的原料。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開創了亞非海上通道新知講解哥倫布航海觀看視頻,了解拉丁美洲人民為何堅決反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想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期作為全球節日哥倫布航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它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強了各大洲之間的聯系,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但暴力手段、殖民侵略也給拉美人民帶來了災難。觀點1:美洲的發現,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觀點2:西方航海以掠奪貴金屬、土地和進行殖民統治為目標,以武力征服為手段,強制改變當地人民信仰,摧毀當地固有文化。據統計,從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從美洲得到1.86萬噸白銀和200噸黃金。至16世紀末,世界貴金屬開采量中的85%都為西班牙所有。在占領拉美的300年間,西班牙從那里掠奪的黃金累計數百萬千克,白銀上億千克。新知講解哥倫布航海“鄭和”之后——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發布《禁海令》:“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出洋.”“哥倫布”之后——明仁宗(1424年)頒布詔令:“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止.”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一口通商”,實行閉關政策。發展和平鏡頭二:當19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500周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想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期作為全球節日,但最終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堅決反對而作罷。鏡頭一:在迎接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世界各地紛紛開展活動紀念鄭和:馬達加斯加印發了《鄭和下西洋》郵票;馬來西亞馬六甲州準備在三保山上建立鄭和紀念館。新知講解廢止項目鄭和下西洋哥倫布航海比較時間1405—1433年1492—1504年早87年,長16年出航次數74多3次隨行人員最多時達27800人最多時1000人相當于20倍多船只數相當于10倍多最大船只長151.8,寬61.6寶船載1000噸長24.5米,寬6米,載重120噸載重相當于10倍攜帶的貨物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金銀貨幣牲畜、農具、種子、糧食、玻璃珠、小鏡子、花帽子、銅鈴、針線、小刀、眼鏡等百貨奢侈品與日用百貨200多艘3—17艘思考:從兩者的對比中得到什么樣的信息?新知講解時間更早、規模更大、航海技術更先進問題探究①推動航海事發展,促進海外貿易。②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和進步。③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開放進取、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④發揚了中華民族重視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學精神,為振興我國海洋事業提供了重要啟示。2.鄭和七次下西洋有何意義?1.鄭和七次下西洋有何條件?條件: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政治穩定。①皇帝支持②科技發達③鄭和機智的杰出航海和外交才能,以及還有不畏艱險、勇于進取的精神A海上惡劣天氣翻船B與出訪地語言不通,產生矛盾C遇見海盜D遠航水土不服,患上疾病E后勤保障不足F當地土著人入侵等等3.鄭和下西洋可能遇見哪些困難?內容鄭和下西洋哥倫布航海共同點不同點開始時間目的性質規模影響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人類文明的傳播和交流。和平交往殖民擴張1405年1492年加強了中國同亞非諸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但加重了國家和人民的經濟負擔。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加強了各大洲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動植物品種的交流.導致了對美洲的殖民擴張和掠奪,對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造成了亞非拉長期的落后與貧窮。宣揚國威,發展與海外諸國的友好關系(政治目的)尋找黃金,發展貿易,獲取商業利益。(經濟目的)大小課堂小結歷史啟示“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為各國共同發展營造和平環境.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課后拓展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能實現文明和諧.課堂練習1.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曾感嘆道:“我希望看到亞當的遺囑,他在遺囑中將地球劃分給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將地球劃分給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由于( )A.文藝復興的開展B.新航路的開辟C.三角貿易的進行D.啟蒙運動的興起2.許多人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600多年前從劉家港出發,遠航至30余個國家和地區,航程10萬余千米的航海家鄭和。鄭和遠航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 )A.紅海沿岸B.英吉利海峽C.大西洋沿岸D.波羅的海沿岸BA課堂練習3.哥倫布到達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傳入非洲和亞洲,土豆傳入西歐,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國;而其他地區的動植物,如小麥、牛、綿羊、豬等,也傳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開辟( )A.促進了洲際間交通的發展B.促進了美洲人口的增加C.加速了洲際間物種的交流D.破壞了美洲的生態平衡4.“永樂三年,有海軍三萬七千人,攜羅盤針,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蘇州劉家港出發,泛海經福建,南達占城,以次遍歷諸國。”該歷史事件指( )A.戚繼光抗倭B.鑒真東渡日本C.鄭和下西洋D.馬可·波羅回國CC課堂練習材料一:2005年是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紀念大會,并把7月11日定位中國的”航海日”。鄭和是舉世聞名的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創舉。開展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的優良傳統,增強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和平與社會的發展。材料二:1992年,由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共同組織的航隊從西班牙出發,沿著哥倫布當年發現新大陸的航線環球航行,以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請回答下列問題:(1)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西行開辟新航路分別開始于哪一年?(2)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航分別出自什么目的?(3)他們最遠分別到了哪里?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05年;1492年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哥倫布遠航: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經濟利益,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下對黃金的狂熱追求。鄭和下西洋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05—鄭和下西洋.wmv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練習).doc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課件).pptx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