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 第一框 法治國家 導學案 學習目標 必備知識 1.法治國家的內涵;2.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3.如何推進法治國家建設。 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 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由此深刻體驗到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從而對社會主義制度擁有強烈的認同感。 科學精神 通過案例和老師講授、學習,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特征;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黨和國家統籌和謀劃,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又要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意識 通過學習,自覺遵守憲法法律,為建設法治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共參與 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為落實良法善治、建設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重點 法治國家的內涵,如何推進建設法治國家。 學習難點 如何推進建設法治國家。 【課前預習 自主探究】 預習任務: 一、法治國家的內涵 1.法治國家的內涵:實行_________、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_________,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2.法治國家的特征: (1)堅持_________至上 ①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應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②法律是通過________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 (2)堅持_________ ①原因:只有_______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________。 ②要求:一方面,良法應_______;另一方面,良法應________、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推進________、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 (3)尊重和保障________ ①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保護公民的________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________加以保障。 (4)規范_________的運行 ①國家權力的具體內容: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必須在______之下運行。 ②要求: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______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______,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知識點二:建設法治國家 1.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國家意味著______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________,更需要法律的________。 2.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 (1)推進________實施。 原因: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________,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_________。 要求:①加強憲法實施和_____,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_____審查工作 ②加強備案_____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______的規范性文件 建立完備的___________。 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__________。 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_________。 完善法律_______機制 原因: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_________。 要求:①政府部門________________,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 ②社會公眾________________,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③司法機關___________,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 (1)能夠有效_____________,保障公民合法權益。 (2)能夠推動實現_______________,實現長治久安。 【課堂活動】 情景分析: 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探究一: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法治國家各項工作是如何依法開展的? 情景分析: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歷史,生動記錄了黨領導人民不懈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進征程。由摸索方向到堅定道路,由制度設計到實踐探索,由新中國法制的開創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日趨完善,7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初心與決心、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效果,繪就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宏大歷史畫卷。 探究二:(1) 怎樣建設法治國家? (2)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是什么? 總結: 歸納總結、串聯整合 【易混易錯】 1、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 ) 2、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 ) 3、依法執政的主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因為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 ) 4、法治國家是相對于人治國家而言的,它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就足夠了。 5、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檢測鞏固】 1.法治的首要內容是堅持( ) A.憲法至上 B.法律至上 C.憲法法律至上 D.民意大于法 2.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重大任務及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涵蓋依法治國各個方面,為法治中國建設描繪出新的路線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首要問題是讓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 ③總目標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④要落實改革舉措,直面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3.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下列對我國法律體系的認識正確的是( ) ①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所有法律都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 ②我國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 ③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憲法為統帥 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使我國的各項生活有法可依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 “有人監督是福,沒有人看、沒有人管是禍,早一點提醒我,監督我,查處我,我可能就不會犯下無法挽回的過錯……”這是某貪腐官員在法院庭審判決現場上的一段話。材料說明( ) A.權力行使不需要監督 B.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C.有了監督的權力將會杜絕腐敗 D.沒有監督的權力將必然導致腐敗 5. 法治,是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艱辛探索,也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全局出發,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謀劃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踐行法治,開辟出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建設法治國家( ) ①需要讓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②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 ③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 ④需要不斷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某鎮政府在修筑公路時,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沒有與該村民達成有效補償協議的情況下,便組織人員將其承包土地上的莊稼毀掉。該村民要求鎮政府對此事予以合理解決,但未得到答復。于是,該村民向縣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訴訟,將鎮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經過認真的庭審調查,作出判決,責令被告鎮政府對原告作出合理的賠償。不符合這一事實的說法是( ) A.政府濫用職權會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 B.司法機關必須依法行政 C.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依法受到保護 D.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受人民法院監督 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國,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國;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秉h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良法善治。從“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是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的飛躍,更是對人民期待的回歸。 (1)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礎。結合材料和法治國家的相關知識,說明良法應具備什么樣的標準? (2)結合材料和依法治國相關知識,分析人民為什么期盼良法?良法善治對國家立法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答案:1.C 2.B 3.B 4.B 5.C 6.B 7. (1)良法應具有以下標準: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 學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