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導學案學習目標必備知識1.人類法治發展的歷史;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3.西方法治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4.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的貢獻。素養目標政治認同認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認同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科學精神通過學習,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明確我國法律的作用,科學探究對我國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的認識。法治意識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公共參與積極參與到我國的法治建設中去,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學習重點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學習難點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課前預習自主探究】預習任務: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的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__________的產物。2.法的本質:法律體現著________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________。3.發的發展歷程:(1)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_____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____不斷提升,法律面前_______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4.我國古代的法律發展: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______________。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______________,并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發布法律。西漢時期______________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______________。唐朝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______________,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______________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5.我國近代的法律發展: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行______________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1.馬克思主義法律的貢獻: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主要內容:(1)法的產生: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_______、階級和_____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階級社會中法的本質: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3)法的決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_____________決定的。_________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4)歷史上法的類型:奴隸制法、__________、資本主義法和___________。(5)法的內涵:①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________。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_______,并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_____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②法是由國家制度或認可的社會規范。______和_____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③法是由國家制度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_______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6)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___職能,又具有___職能。法的政治職能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7)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體現。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法治要適應國情: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_______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_______。2.成就:(1)形成了以_____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________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3)________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3.結論: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一場由_______領導的、_____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課堂活動】情景分析: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思想家就開始了關于法治國家的思考。古羅馬時期,羅馬帝國就有了比較完備的法律。中世紀時期,英國的法官在習慣法的基礎上,通過判例的積累形成了發達的普通體系。1215年,英國制定了《自由大憲章》,開始用法律限制王權,保障民權,逐步形成了“國王在萬人之上,但在法律之下”的法治傳統。文藝復興之后,西方國家紛紛一場從王權專制到民主法治的歷史轉型,以美國憲法、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一大批重要法典得以頒布,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探究一:有人由此說,西方國家在人類法治發展方面是獨一無二的,請談談你的看法。情景分析:中國的法治建設在路上。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開啟法治建設新紀元。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礎。1982年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1999年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法治建設揭開新篇章。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我國憲法進一步完善。探究二:(1)結合材料和依法治國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對你有什么啟示?(2)結合材料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請圍繞黨的執政方式,就如何改進黨的執政方式提出你的建議。總結:歸納總結、串聯整合【易混易錯】1、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2、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律體現著資產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3、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4、我國大力實施“精準脫貧”,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憲法規定。()5、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檢測鞏固】1.古代羅馬時期,羅馬帝國就有了( )A.發達的普通法系B.習慣法C.比較完備的法律D.重要法典2.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歷史的產物,既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下列關于法的產生的論述正確的是()A.法是超階級的“全民意志”的體現B.法律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C.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D.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理想、信念、觀念、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的基本方針。以下不屬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的是( )A.國家通過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B.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C.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D.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4.社會規范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宗教規范、政策規范、社團規范等。法律規范與其他社會規范相比,在主要內容方面的區別是()A.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B.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C.法是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的規范性文件D.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5.下列關于我國當代社會主義法的說法,正確的有()①工人階級和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②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③其職能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三個領域中④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決定的社會規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一個講文明重法治的國家,這個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就有了重要保障。這是因為( )A.建設法治國家是我國當前的工作中心B.依法治國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是強國之路C.法治事關人民幸福安康和國家的長治久安D.重視法治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答案:1.C2.C3.A4.B5.C6.C學習反思: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