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 科學立法 導學案 學習目標 必備知識 1.科學立法的內涵;2.科學立法的原則;3.如何推進科學立法。 素養(yǎng)目標 政治認同 認可科學立法的標準,認同我國立法的科學性、民主性及其做法的科學、嚴謹性。增強建設法治社會、促進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的信心。 科學精神 通過學習,能夠深刻認識到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理解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法治意識 通過學習,明確科學立法的內涵,了解推進科學立法的一系列措施,既要發(fā)揚民主,又要規(guī)定權利與義務、職責等,從而樹立法治意識。 公共參與 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為國家立法建言獻策,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學習法律知識,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學習重點 科學立法的內涵,如何推進科學立法。 學習難點 如何推進科學立法。 【課前預習 自主探究】 預習任務: 一、科學立法的內涵 1.科學立法的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 。 2.科學立法的內涵:尊重和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_________,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3.科學立法的原則 (1)從立法的方向上說:科學立法體現(xiàn)我國____________,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推動國家發(fā)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立法要符合我國的________和歷史傳統(tǒng),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 (2)從立法的實效上說:符合__________。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__________地規(guī)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guī)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3)從立法的方法上說: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___________,遵循立法______,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xiàn)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fā)展目標的法律體系。 二、推進科學立法 1.要_______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__________的規(guī)范性文件。 (1)依據:在我國,憲法和_____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 (2)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________、依據________開展立法工作。 2.要充分________。 (1)必須堅持______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2)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________,開展立法協(xié)商,充分發(fā)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xié)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_______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3.要合理設定__________、___________ (1)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__________相統(tǒng)一、相對應。 (2)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_________,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_______,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課堂活動】 情景分析: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探究一:結合現(xiàn)實,談談你對“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的理解。 情景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的內容。 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一章基本規(guī)定,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本條規(guī)定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據,并將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據合二為一,居于法典首位,這是我國立法的慣例。 材料二:民法典從其第一條開始到最后一條,都圍繞著承認和保護民事權利、指引主體如何行使權利展開。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為保障個人合法權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也為隨著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興權利、新型案件的審理提供了法律依據。民法典的出臺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探究二:結合材料和教材知識:由學生小組討論總結歸納推進科學立法的方法。 總結: 歸納總結、串聯(lián)整合 【易混易錯】 1、立法過程只需尊重和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 ( ) 2、科學立法要符合實際、實現(xiàn)良法善治。 ( ) 3、科學立法要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程序。 ( ) 4、我國公民享有立法權,可以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 ) 5、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立法只要符合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tǒng)就行了。 【檢測鞏固】 1.社會主義法治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強調的是黨的事業(y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上述材料說明了社會主義法同一切剝削階級法的一個根本區(qū)別就在于社會主義法治體現(xiàn)了( ) A.工人階級的領導 B.人民當家作主 C.工農聯(lián)盟是政權基礎 D.公民是國家的主人 2. 為切實保證疫苗安全、有效和規(guī)范接種,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草案)》,并自2019年1月4日起至2月3日征求公眾意見,公眾可通過中國人大網發(fā)表意見和建議。讓公眾參與疫苗管理立法( ) ①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的 ②是國家履行專政職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體現(xiàn) ③有利于立法匯聚民智、體現(xiàn)民意,更好尊重和保護人權 ④有利于公民行使立法權,直接參與管理國家事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被授予地方立法的城市,需要通過科學立法,對“特事特辦”“怎么方便怎么干”“為了趕時間闖紅燈” 等慣性思維加以規(guī)制。 為此,某市成立了專門機構,建立專家智庫,以“立法精細化”為準則,結合地方實際探索制定立法立項的準入標準。這說明立法要( ) ①遵循立法程序,健全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機制 ②審慎行使權力,實現(xiàn)權力共享 ③建立科學的立法體制機制,保障立法的科學性 ④堅持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近年來,堅持“開門立法”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的亮點。例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原則上都在中國人大網上公布,健全吸納公眾意見反饋機制,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等。這些做法( ) ①有利于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過程,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②有利于做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 ③是行使監(jiān)督權促進政府改進工作、對人民負責的體現(xiàn) ④是保障公民行使立法權,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的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規(guī)定:“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一規(guī)定非常明確地將科學立法作為完善中國法律體系的一個價值判斷標準。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法律體系,依法治國就無法順利進行,也達不到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效果。下列選項表述正確的是( ) ①科學立法是法律本身屬性的必然要求 ②科學立法是對主觀立法和經驗立法的肯定 ③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④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和基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立法有溫度,民生總關情。看似高冷的國家立法,其實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為百姓健康提供更強保障,助力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讓網購大軍維權更有底氣……2018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人民群眾所盼所需,進一步加快推進民生領域立法,用完備的法治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這( ) ①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和幸福感 ②保障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的性質 ③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④體現(xiàn)全國人大常委會科學立法,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立法法》第四條規(guī)定,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f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和尊嚴。 材料二 《立法法》第五條規(guī)定,立法應當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材料三 《立法法》第六條規(guī)定,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fā),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guī)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法律規(guī)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zhí)行性。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如何提高立法質量。 答案:1.C 2.B 3.B 4.B 5.C 6.C 7. ①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②必須堅持民主立法,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xié)商,充分發(fā)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xié)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③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 學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