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教學內容分析 課程標準的描述 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主要內容) 3、描述其他排泄系統 教學內容分析 本章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呈現相關內容。教材上先從宏觀上介紹組成泌尿系統的各個器官,闡述了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再引導學生分析腎臟的結構,從微觀上認識腎單位的結構特點,之后,教材再闡述尿液的形成過程。這種編排,從整體到局部,從系統到器官再到組織結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逐層深入地理解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尿液的形成。 知識結構框架(或概念圖、思維導圖等) 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資料分析的能力,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還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對尿的形成和排出這一生理現象雖熟悉,但對于尿是怎樣在腎臟中形成還不清楚,尤其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圖片分析,結合動畫展示形成尿液的過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認識。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及腎單位的結構。? 2.1概述尿的形成他排出過程。? 3.1描述其他排泄途徑。 2、能力目標: 2.1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和對表格的討論,嘗試歸納尿液的形成過程(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 2.2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將尿的形成過程通過簡筆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交流與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1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2認同腎臟的結構與它承擔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教學重點 腎單位的結構,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通過課本圖片、課件視頻以及資料的分析,讓學生對泌尿系統、腎單位的結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通過表格數據分析,讓學生試著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種類有哪些,以及原尿與尿液的區別,進一步加深理解。 教學難點 尿的形成過程 先通過動態的視頻,觀察尿的形成過程,再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自己動手畫簡筆圖示意尿的形成過程,加深印象。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的簡要闡述 1、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有目的學習教材,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使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小組合作法——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設計意圖 回顧舊識,引入新知 知識點一:排泄與排遺 1.提出問題:上學期我們學過,生物都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請問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有哪些呢? 2.提出問題:每種方式排出的廢物有哪些? 3.引導學生對排廢的方式進行分類:這四種方式相似之處在哪里?不同之處在哪里? 4、講解新知: 1.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思維進行回顧,回答出動物排出廢物的四種方式:呼吸、排尿、出汗、排糞。 2.學生思考,互相補充,回答: (1)呼吸:水、CO2。 (2)排尿:水、尿素、無機鹽。 (3)出汗:水、尿素、無機鹽。 (4)排糞:食物殘渣。 3.分析四種方式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并進行分類。 從已學的知識出發,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思維進行思考,產生一種認知沖突,激發學生興趣,迅速進入狀態。 二、觀察課本上泌尿系統的組成照片,學習知識點二:泌尿系統的組成、知識點三:腎單位的結構 1.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結合泌尿系統各個器官的功能,猜測尿的排出路徑。 2.引導學生繼續觀察圖中的血管,思考血液的流動方向。 3.提出問題:血液與尿液有什么關系嗎? 4.由整體到局部: (1)腎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2)腎單位包括了哪些部分? (3)腎小球實際上是一團什么?入口和出口的血管名稱是?跟之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4)腎小球的形狀像什么?有什么作用? (5)腎小管外纏繞著什么?有什么作用? 5.歸納總結: 尿的排出并非是持續的,而是間斷的。 學生觀察課本上P73泌尿系統的組成示意圖,著重分析各器官的功能,思考尿的排出路徑:腎臟(形成)→輸尿管(輸送)→膀胱(貯存)→尿道(排出)。 學生小組進行討論,除肺外,其他器官的血流方向應該是動脈→器官中的毛細血管→靜脈。因此,腎臟中的血流方向是:腎動脈→腎毛細血管→腎靜脈。 思考血液與尿液的關系,尿液應該是血液中的一部分。 繼續觀察課本P73腎單位示意圖,遵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思想,分析腎單位各個部分有什么功能。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深入理解“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思想。 邊學新知識邊和舊知識聯系,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產生認知沖突。 三、動態靜態教學結合,學習知識點四:尿的形成好 1.利用動畫演示尿液形成的動態過程,適時講解,引導學生分析腎單位與形成尿液這一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2.提供腎單位的簡筆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請同學用不同的幾何圖形代表不同的物質流經腎單位時的去向。 邀請小組上臺展示,并說出尿液的形成過程,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 歸納總結: 比較:血液、原尿、尿液三種液體的成分。 成分 血液 原尿 尿液 血細胞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 無機鹽 水 1.思考:不同物質流經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傾聽:傾聽同學們的展示,并進行補充。 比較血液、原尿、尿液三種液體的成分,完成表格。 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對尿的形成過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在動手畫圖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最后通過一個表格進行梳理,區分血液、原尿、尿液三種液體。 四、學習泌尿系統的保健知識。 1.情景分析:我是小醫生 (1)血尿(尿中有血、蛋白質),腎單位中哪個結構出問題? (2)尿頻、尿多,腎單位中哪個結構出問題? (3)腎衰竭,怎么辦? ①器官移植:可能出現排斥 ②血液透析:透析膜相當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情感升華: 排尿的意義:排廢;維持水鹽平衡…… 注意泌尿系統的保健 思考:根據腎單位各部分的功能,診斷病人的病因,針對如何保護自己的泌尿系統,提出建議,預防疾病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 五、小結 歸納:展示本節知識框架和尿的形成示意圖。 重溫: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歸納總結本節學習情況。 六、鞏固練習 利用練習冊給學生當堂訓練鞏固 1.完成老師提供的練習 2.檢查評價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 項固所學的知識;利用練習反饋的方式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板書設計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