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 案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學科 生物學 學段:初中 年級 八年級 教材 書名:《生物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 2.舉例說出相對性狀和基因的顯隱性之間的關系。 3.說明近親結婚的危害。 (二)能力目標 1.理解孟德爾對雜交實驗結果的解釋,嘗試對結果進行定性分析。 2.能利用基因顯性、隱性的原理解釋生活中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孟德爾的實驗分析思維過程,認同科學研究方法對生物學發展的貢獻,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認同優生優育。 二、教學重點 1.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2.舉例說出相對性狀與基因顯、隱性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1.舉例說出相對性狀與基因顯隱性之間的關系。 2.運用圖解方式描述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3.說明近親結婚的危害。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主要教學活動 設置意圖 設疑導入 【想一想】 呈現人的眼皮、兔的毛色和月季花的顏色三對相對性狀,請猜測后代的性狀,而引起學生對遺傳學規律的思考與好奇。 介紹孟德爾之前人們對遺傳學的認識:達爾文的融合遺傳學說認為雙親的遺傳物質會在子代體內混合,使子代表現出介乎雙親之間的性狀,這樣的遺傳稱為混合遺傳。教師設疑:你認為這種觀點正確嗎? 講述孟德爾生平故事,他因質疑融合遺傳學說,而不斷挑戰自己進行實驗研究,讓學生從孟德爾的故事中感受科學家對遺傳學規律的研究來源于他的研究方法,學生在傾聽過程中感受孟德爾在遺傳學上的貢獻。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遺傳現象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遺傳規律的探索欲望 一、孟德爾的研究方法 1.1觀察法——選擇實驗材料 利用圖片講述豌豆具有多對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 ; 用豌豆花的解剖圖復習花的結構特點和傳粉方式,學習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界中均為純種; 用果實和種子發育的概念圖介紹豌豆種子多數且留在豆莢中便于實驗結果的統計和計數。 1.2 實驗法——人工雜交實驗法的主要操作 問題引導——觀看孟德爾雜交實驗的視頻,解除學生對雜交實驗的神秘感。 問題1:什么是雜交實驗法? 問題2:雜交實驗法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問題3:孟德爾采取哪些措施保證雜交成功? 回答問題——梳理雜交實驗法的操作步驟 母本去雄、套袋隔離、人工授粉、套袋隔離 明確保證實驗成功的措施有人工去雄的時間為花開放之前,避免自花受粉;兩次套袋隔離保證沒有外界花粉的干擾。 還原孟德爾當時實驗研究過程中的研究方法,讓學生知道孟德爾為什么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他的實驗研究的方法具體的操作步驟以及要點,為接下來學習孟德爾雜交實驗現象打好基礎。 二、豌豆雜交實驗現象 2.1情景再現 孟德爾選擇純種高莖(1.5-2.1m)做母本,純種矮莖豌豆(0.3m)作父本進行雜交實驗,雜交后代會表現出什么樣的性狀呢? 2.2分析實驗現象 請你預測一下子一代的性狀是什么? 孟德爾又猜測子一代的性狀是不是由母本決定?你會怎么解決這個疑問? 為什么子一代全為高莖性狀?如何才能檢驗子一代中的矮莖性狀是消失了呢還是隱藏了? 方案一:將子一代高莖豌豆與純種矮莖豌豆雜交,后代即使出現矮莖,也不能確定矮莖是否來自子一代; 方案二:將子一代與純種高莖豌豆雜交,由于純種高莖的影響,后代全為高莖,此法也不知道矮莖性狀是否消失。 方案三:將子一代進行自花傳粉,觀察后代是否出現矮莖進而判斷矮莖是否消失。請看實驗結果,像這樣自花傳粉的方式我們稱為自交。實驗結果中既有高也有矮 ,而且此時高莖多得多。 在實驗結果處理時,孟德爾巧妙地引入生物統計學的方法,進行計算發現高莖:矮莖約等于3:1, 那此時的實驗結果是巧合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展示孟德爾7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實驗結果 2.3提出問題 1.為什么子一代只表現顯性性狀?2.子二代為什么隱性性狀出現且顯性、隱性之比為3:1? 正、反交實驗完全相同的結果,形成顯性性狀、隱性性狀的概念; 激發學生像孟德爾一樣思考問題,真實實驗結果讓學生意識到沒有表現的性狀并沒有消失,只是隱而未現。 子二代表現出雜交并同時出現兩種性狀,否定融合遺傳學說。 介紹孟德爾處理實驗結果時引入數學統計學方法,子二代顯、隱性之比接近3:1 三、孟德爾對雜交實驗現象的解釋 3.1作出假設、解釋分析 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顯性基因決定顯性性狀, 隱性基因決定隱性性狀,用同一字母的小寫字母表示。 基因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獨立存在,互不混雜。 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基因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生殖細胞中只含每對基因的一個。 生殖細胞的結合又是隨機的, 此時教師將涉及的概念如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基因、顯性基因、隱性基因進行說明和書寫。至此教師通過示范板圖使學生熟悉了解并學會書寫遺傳圖解,并了解本課的核心概念和概念聯系。 最后總結孟德爾通過此解釋完美地解釋自己提出的兩個問題:1.為什么子一代只表現顯性性狀?2.子二代為什么隱性性狀出現且顯性、隱性之比為3:1?并被后人所證實,被認定為遺傳規律。 3.2 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雙眼皮的父親(假設基因組成為AA)和單眼皮的母親(假設基因組成為aa),他們的基因如何傳遞給子代?請在下圖的細胞中填出基因,并在括號中填出相應的名詞。子代的性狀是?為什么? 父母都是雙眼皮,而小明卻是單眼皮,這是為什么?(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用a表示)。 先描述實驗現象,由性狀表現逐步分析基因組成,由表及里,從現象到本質。 能運用遺傳規律解決生活中的遺傳現象 四、拓展延伸、解決問題 4.1 拓展延伸 一對非洲裔巴西黑人夫婦的6個孩子中有三個患白化病(如用B表示顯性基因,b表示隱性基因),請回答如下問題 1)膚色正常和膚色白化是一對 ,其中 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是 。 2)這對夫妻的基因組成分別是 、 。 3)他們再生一個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4.2 近親結婚的危害 呈現近親結婚、非近親結婚患隱性遺傳病的調查結果,學生得出近親結婚出生隱性遺傳病的患兒概率大大增加。 在明確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之后明確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4.3課堂小結 在本節課當中,孟德爾通過雜交實驗現象提出了兩個問題。他做出自己的假設完美的解釋了他所提出來的兩個問題。他的假設在后人當中不斷的被驗證,成為了公認的遺傳學規律。 孟德爾之所以能夠成功,他的實驗方法非常的重要。比如細致入微的實驗觀察、精確的雜交實驗、同時進行巧妙的實驗設計。在實驗結果處理的時候,引入了數學統計學的方法。以及整個過程當中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拓展練習學生能用基因的顯性和隱性與性狀的關系判斷顯、隱性狀,推導基因組成,并進行簡單的概率計算。 通過資料分析認同婚姻法形成優生優育的觀念。 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孟德爾的解釋。同時讓學生明白孟德爾成功離不開他的研究方法和他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板書設計 13970282575 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與隱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