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 案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學科 生物學 學段: 初中 年級 初二 教材 書名:《生物學》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說明基因、DNA、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 描述在生殖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的規律。 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二、能力目標 嘗試用圖解等方式,表示基因、DNA、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 嘗試制作基因、DNA、染色體三者之間關系的模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科學史的學習,認同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描述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親代的基因怎樣傳遞給子代。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環節 主要教學活動 設置意圖 導入 展示調查表并提問:為什么父母的很多性狀會出現在孩子的身上呢? 引導思考并分析:父母將性狀傳遞給我們還是把控制性狀的基因傳遞給我們?得出結論:父母將控制性狀的基因從親代傳遞給子代。 引出新課:基因在哪?基因在親子代間如何傳遞? 分析調查結果,引發學生思考,引出新課 一、基因通過什么途徑從親代傳遞給子代? 觀看錄像并思考:基因是通過什么過程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在傳遞的過程中,是什么作為橋梁來進行傳遞的? 分析受精過程,找到橋梁:在有性生殖過程中,人類子代個體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而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細胞融合形成的。精子和卵細胞是親代父母雙方產生的生殖細胞。因此,精子和卵細胞就是親代和子代之間的橋梁。親代的基因通過精子和卵細胞這個橋梁傳遞給子代的,這也是性狀遺傳的實質。 通過錄像、圖片分析受精過程,找出基因傳遞的橋梁。 二、基因是通過什么方式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 二、基因是通過什么方式從親代傳遞給子代? 三、父母雙方傳給子代個體的基因是不是一樣多的? 四、小結本節課內容 基因在細胞核中 展示受精過程示意圖。講解:父母的攜帶的基因分別存在于生殖細胞的細胞核中,二者融合后,受精卵中的才會有父母雙方的基因。而胚胎發育的起點就是受精卵。因此,基因就在受精卵的細胞核中。 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展示科學家發現染色體的過程,介紹染色體的命名和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不同變化。染色體是細胞分裂時變化最為明顯的能夠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通過圖片、模型講解介紹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線狀的DNA分子纏繞蛋白質經過高度螺旋化組裝成蛋白質。一般來說,一個染色體由一個DNA分子構成。 通過科學史的介紹講解DNA結構——雙螺旋結構讓線狀的DNA分子形成短棒狀成為可能。 通過圖片、錄像、講解什么是基因。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小活動:基因如何決定我們的相貌的 評價1:填圖,評價2、染色體模型組裝 基因在染色體上線性排列 轉化問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轉化為染色體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展示圖片并提問:數一數人體細胞內有多少條染色體,為什么這些染色體會成雙成對的?引導學生回答,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染色體成對是因為成對的染色體形態、大小、成分均相同。這就意味著基因也成對存在。 展示其他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引導學生得出其他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也是成對出現的。 講解21三體綜合征,引導學生認識到每種生物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形態是一定的。這對生物的正常生活和傳宗接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染色體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介紹遺傳圖解的書寫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任務單上嘗試填出染色體的傳遞規律。 展示學生在填寫過程中可能出現的3種情況并分析原因。第一種情況為子代個體體細胞和受精卵中為46對92條。這種情況沒有考慮染色體的恒定問題。 引導學生在填寫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染色體數量的恒定,同時還要考慮親代要產生什么樣的生殖細胞,生殖細胞中應該有多少染色體,才能保證精子、卵細胞結合以后受精卵中的染色體與親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一致的。 展示2種學生填寫的情況,讓學生來進行判斷 講解科學家的觀察研究結果:染色體在體細胞匯總成對存在,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數目減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成對染色體中的任意一條進入生殖細胞。 以人的一對染色體為例進一步講解染色體的傳遞規律,加深印象 學生進行判斷,總結染色體傳遞規律:體細胞中2N,生殖細胞中N,受精卵2N。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 填寫生殖過程中基因的變化圖 根據生殖過程中基因的變化圖,引導學生分析受精卵中的基因來自生殖細胞中的基因,而生殖細胞中的基因來自于父母的體細胞。因此,父母傳給子代個體定的基因是一樣多的,也就是說,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來自于父親,一半來自于母親。 小結基因變化規律—基因的行為變化與染色體同步:那就是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生殖細胞中基因減半,成單,但每種基因都有一個。受精卵中基因恢復原數,成對存在,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這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 508076835 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所以父母雙方傳遞給子代個體的基因一樣多。 提問引發思考: 父方和母方傳給子代的基因是一樣多的,那么為什么有的孩子像媽媽多一些,有的孩子像爸爸多一些呢? 根據受精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融合的過程推測基因在細胞核中。 通過圖片、錄像、模型制作、畫圖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理解三者間的關系,認同基因在染色體的觀點,為后續的學習打基礎 引導學生用問題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 圖片、病癥等案例分析,讓學生明確染色體數目恒定的意義。 以學生經常填寫錯誤的三種情況為例分析染色體的傳遞規律,造成思維碰撞;從科學家研究結果中找到答案,填寫情況進行判斷。有利于學生的辨析思維的形成 問題轉化,通過填寫生殖過程中基因的變化圖,掌握基因的傳遞規律 基于對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規律的再認識,得出結論。 梳理知識網絡 引發思考,為下節課做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