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學習任務分析: 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第十二章“人體的自我調節”第二節《感受器和感覺器官》中的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眼睛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近視遠視的成因和矯正。 二、學習者分析: 教學對象是七下的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對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知識點興趣大。學生通過學習,已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認識。在設計眼球結構的教學時,關于眼球結構和功能讓學生邊看圖邊學習。學生對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識知之甚少,而視覺的形成卻需要光學成像的知識作基礎,而且該知識點比較抽象,在教學設計中,學生只需了解光線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發生折射、匯集一處形成物象。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學生被近視困擾,他們對近視的成因、預防和糾正的興趣較大。通過學習讓學生意識到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三、教學重點: 1、眼睛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2、視覺的形成過程 3、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方法。 四、教學難點: 視覺的形成過程;近視和遠視的矯正方法。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能描述視覺的形成過程; 了解近視遠視的成因;知道近視遠視的矯正。 過程與方法: (1) 學會根據學案自主學習了解本節課的知識,培養自學能力; (2) 通過觀察眼球模型、觀察同桌的眼睛等小實驗,觀察能力增強,學會將觀察到的現 象用語言描述 (3) 可以將生活中的照相機成像原理和眼睛成像原理進行聯系記憶,類比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意識和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學生通過自學眼球的結構,增強了自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加強學習的興趣。 六、課前準備 眼球模型、PPT 七、教學策略: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直觀化,便于學生對眼球結構的掌握。通過提問、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問題,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有的放矢,鼓勵學生創新與實踐應用新知識。配合形成性評價,即時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 八、教學過程: 一、根據學習目標自主預學 1、學案學習目標1/2/3看書課本80至83頁,結合學習目標勾、圈、標注。 2、根據學案預學檢測題2、3歸納知識點 二、教師點撥并分配任務 眼球的結構和功能 1、2、3組 視覺的形成過程 4、5、6組 近視、遠視的形成原因和矯正方法 7、8組 三、小組討論學習目標并準備任務 四、小組交流 1、 2、視覺的形成過程 物體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 折射→ 成像并產生 → 傳導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近視、遠視的形成原因和矯正方法 近視眼是由于眼球的 (真性近視),或晶狀體因過度調節而 (假性近視),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就會在視網膜 成像,因而看不清遠處物體,應配戴 矯正視力。 遠視眼是由于眼球的 ,光線進入眼內在視網膜 成像,因而看不清近處物體,應配戴 矯正視力。 五、鞏固練習 學案“提升訓練“例2、例6 例2:如果把眼睛比做照相機,那么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 ,視網膜相當于 ,照相機暗箱的壁相當于 ,光圈相當于 。 38722300例6:圖中a、b、c三個晶狀體的折光情況依次是: a、 ,戴 矯正;b、 ; c、 ,戴 矯正 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第二課時 耳與聽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耳的結構與各部分功能,學會自主學習 (2)會描述聽覺的形成過程,學會總結歸納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耳的結構”與課件,讓學生說出耳的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課件演示“聽覺的形成”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耳的衛生保健知識,對學生進行良好衛生習慣的教育。 (2)通過對聾啞人的介紹,呼吁關心愛護殘疾人,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注健康、珍愛生命的情感。 學情分析 這節課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中耳、內耳的結構及聽覺的形成以動畫、影片的形式展現適合于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容易掌握。本節課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教師當好“配角”就行了,此外,對學生進行愛心和責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描述耳的結構以及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聽覺形成的過程。 2、難點:內耳的結構及功能,聽覺的形成過程。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合作學習為主,輔以教師的講解、演示、指導。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耳的結構 三、探究耳的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四、合作探究:聽覺的形成 五、耳的衛生與保健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 PPT展示清晨的山林,小鳥在歡快的鳴叫。 問:同學們聽到了什么? 用什么聽到的鳥叫?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并板書:耳與聽覺。 那么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要想了解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我們就需要先了解耳的結構。 PPT展示“耳的結構圖”,學生指認出每一組成結構的名稱。 耳的各部分結構有哪些功能呢?如果我們想聽清遠處的聲音而又聽不清楚時,我們通常會做出什么動作來努力聽清遠處的聲音? 這說明耳廓有什么作用? 游戲:同桌互叫對方的名字,叫兩次,一次不用手指堵外耳道,一次堵住外耳道,感覺兩次聽到的名字的聲音的大?。▋纱味加猛瑯拥穆曇魪姸冉袑Ψ降拿郑?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外耳道的功能是什么? 請學生閱讀課本84-85頁內容,并用筆在書上勾劃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 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說出耳其他部分結構的功能。 我們了解了耳的結構和功能,那么聽覺是如何形成的呢? PPT播放“聽覺的形成過程”,分組討論、探究聽覺的形成,各個小組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聽覺的形成過程。 組間完善。 師指導。 加深對聽覺的形成過程的理解。 每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根據PPT提示用耳的各部分結構表示出聽覺的形成過程路線,并到展示。 各小組代表把展示的成果在黑板上寫出來。對于其成果予以肯定。 活動:如果你是五官科醫生 PPT播放“耳的衛生”視頻 PPT播放“千手觀音”舞蹈視頻,介紹這21名聾啞人,通過介紹,呼吁關愛、幫助殘疾人,感恩生活。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這一節課,并在一首優美的歌曲中---《感恩的心》結束這一堂課。 完成《課堂精煉》相應內容 學生饒有興趣地欣賞 鳥叫 用耳朵 轉入對耳的結構的自主探究學習 認真觀察圖12-12 照圖指認耳的結構 用手掌托在耳廓的后邊 收集聲波 學生按教師要求進行游戲,感覺兩次聲音的大小 傳送聲波 學生聽讀,勾劃出重要內容 分組討論,說出耳其他部分的功能 分組討論、探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聽覺的形成過程 進行活動,嘗試提出保護耳和聽覺的建議 學生觀看 觀看視頻,感受舞蹈者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師生共同總結 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 轉入對耳的結構的學習 通過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耳廓的作用 通過此游戲來探究外耳道的功能 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并從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并引出耳的衛生與保健,把本節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分析,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能力 通過對“千手觀音”舞蹈者的介紹,呼吁關愛、幫助殘疾人,關注健康,對學生進行情感與價值觀教育 板書設計: 耳與聽覺 一、耳的結構與功能 二、聽覺的形成 三、耳的衛生與保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