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八年級思想品德復習提綱(2011年秋)韶關市武江區(qū) 教師:張榮堅班級 姓名青春期有什么特征?答:(1)青春期是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身高快速增長,體重增加,體力增強,萌生性意識);(2)青春期也是智力迅速發(fā)展的時期;(3)青春期還是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我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更加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懂得自尊,也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尊重);(4)青春期的情感、情緒十分豐富;2、青春期的這些生理、心理變化都是正常的。雖然每個人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不太一樣,在發(fā)育速度上可能有些差別,但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人生階段。對這種或早或晚的變化,我們無須不安或焦慮,更不能因此而取笑和嘲弄其他同學和朋友。3、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它美好,是因為生命開始了全新的階段;它美好,是因為生命正年輕。在這個階段,人充滿理想與信心,最具潛在力量和創(chuàng)造性。4、怎樣正確認識青春期的困惑?答:(1)困惑是青春期的正常反應(我們軀體在快速成長,心理卻不夠成熟。生理和心理的落差常常使我們陷入困惑);(2)獨立意識不斷增強是青春期的重要心理特征(我們開始嘗試著自己做決定,自己做事情經常要求擺脫父母在生活上的關照、情感上的呵護和思想上的指導;(3)嘗試接觸社會、理解社會是青春期的行為特點。5、怎樣適應青春期的變化?答:(1)我們要主動適應生活中的變化(當遇到從未經歷過的變化時,要沉著應對;當面臨從未曾遇到過的新問題時,要冷靜分析。);(2)我們要積極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對于遇到的種種困惑和難題,我們要主動和老師交流,積極盧父母溝通,爭取從他們那里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道理,同時又要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3)我們要學會設計自己的青春之路(正確理解和把握青春期,能為一生的發(fā)展打下好的基礎。面對青春期的變化,我們需要進行積極的自我調節(jié),決不能沉溺于個人的情緒之中,要在更廣闊2的視野中思考自己的成長,設計自己的青春之路)6、怎樣正確認識男女生(異性)的正常交往?答:(1)男女有別(進入青春期以后,我們逐漸意識到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別,逐步有了性別意識,開始關注異性,也對異性之間的交往變得敏感了);(2)異性能夠成為朋友(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只要坦誠相待,用心交往,都能成為真正的朋友);(3)異性同學間的交往是必要的(與異性同學的正常交往,不僅能夠擴大我們的交往范圍,增強我們與人溝通的能力,還能使不同的個體相互影響,彼此在性格上相互滲透,促進我們的身心發(fā)展。能使我們的性格更為豁達,情感更為豐富,意志更加堅強,在學習與生活中共同成長)。7、怎樣與異性交往?答:學會與異性相處。(1)與異性同學交往時,要注意把握分寸,既不能過于冷漠、拘謹,也不要太親密、隨便。(2)同時還要注意和對方保持適當的空間距離,這既是對他人的尊重和禮貌,也是一種自我保護;(3)我們要更多地參加集體活動。8、怎樣正確對待異性的好感?(1)、隨著年齡的增長,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往往會對異性產生好感,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2)、我們在和異性交往、接觸時,應該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對方,既要看到對方的優(yōu)點,還要提醒自己;欣賞對方的優(yōu)點是為了讓自己做得更好,向對方沉學習,使自己生活更加充實;(3)我們正在成長,在感情上還不夠成熟。當對方表達愛慕之情時,要學會拒絕。我們枯態(tài)度堅決,但要尊重對方面的情感,為對方保密。9、怎樣正確認識誠實(誠實有什么意義)?答:(1)誠實能使我們心懷坦蕩,形成健康的人格(誠實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帶給我們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輕松感覺,使用我們坦然面對成長道路上的對與錯、是與非。誠實地做人,可以使自己的內心充滿陽光。即使他人有誤解,自己也可以問心無愧。處之泰然。這種坦然的心境,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必不可少的)(以自己);(2)誠實能使我們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誼(每一個人都希望和誠實的人交往。誠實可以給人留下好印象,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誠實是一個人奪社會上立足和發(fā)展的重要品質和資源,說到底,老實人并不吃虧)(對他人);(3)誠實能使社會生活更加健康(只有每個社會成員都誠實相待,才能營造良好的交往氛圍,使人與人之間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健康)(對社會)10、怎樣做一個誠實的人?答:(1)我們要真誠待人;(2)做誠實的人,就必須履行承諾(誠實地做人做事,就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答應過的事一定努力做到。在做出承諾的時候,我們要考慮自己的能力,我們要考慮自己的能力限度和現實條件,不要輕率地允諾一些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在兌現承諾的時候,我們就要老老實實地按照自己的的允諾去鑄,而不以各種借口推脫責任);(3)做誠實的人,要堅持實事求是;(4)做誠實的人,就要在自己做錯事后敢于承擔責任,認真改正錯誤(只有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理解和信任和尊重);(5)做誠實的人,也要講究策略(社會是復雜的,做人做事都要面對各種復雜的情況。當說真話會傷害他人或危及公共利益的時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講究方式和方法。我們應該誠實待人,但是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忽視了自我保護)。11、什么是信任?答:信任是對一個人品質和能力的肯定。是一種重要的交往品德。12、誠實和信任是不可分的,只有誠實的人才能獲得信任。一個人,只有誠實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人和事,別人才會信任他,才會把事情托付給他,因為他能夠對別人托付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13、信任有什么重要意義?答:(1)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信任他人,可以使我們獲得一種安全感;得到他人的信任,我們可以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信任他人是對他人的肯定,他人的信任是自己的認可);(2)信任是人們感情的重要紐帶,可以使交往更為順暢(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相互信任可以增進人們的情感。信任能夠減少猜忌,消除疑慮,降低交往成本,提高交往效率。)14、怎樣做到相互信任?答:(!)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信任他人;(2)要珍視他人對自己的信任;(3)要努力做一個值得信任的人(要想贏得他人的信任,必須具有高尚的品質,還要具備一定的能力。既要敢于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又要具備履行承諾的能力。)(4)當然,信任不等于輕信(信任是珍貴的,要謹慎地付出自己的信任。信任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之上。如果對一個人不了解而信任他,就是輕信,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挫折和損失)。15、人人都需要尊重。“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常常被人們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黃金法則,這一法則的核心就是相互尊重。16、什么是尊重?答:尊重是對他人的尊敬和重視。尊重表現為一種感情和態(tài)度。尊重意味著重視他人的權利與尊重,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的情感與感受,與人為善,真誠、平等地對待他人。17、尊重的實質:尊重是對他人的人格而言的。每一個人,無論性別、身份、地位、愛好有什么不同,無論身體、氣質、性格、能力、知識、智力有什么差別,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著尊重他人的人格。18、尊重他人有什么重要意義?答:(1)尊重是公德的前提(信任是對他人品質和能力的尊重,寬容是對他人習慣和特點的尊重,誠實是對善的尊重,守法是對規(guī)則尊重。離開了尊重,公德無從談起);(2)尊重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在交往中相互理解、與人為善、相互尊重,才能減少摩擦,緩解矛盾,消除隔閡,使人們心情更加舒暢,生活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和諧)。19、怎樣做到尊重他人?答:(1)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能妨礙他人;(2)尊重他人,需要有禮貌地與人交往;(3)尊重他人,還應該懂得敬重老人,照顧女性、關愛兒童(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尊重婦女也是現代文明社會公認的一項準則);(4)尊重他人,還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習俗。(5)尊重要發(fā)自內心,出自真誠20、老實人吃虧嗎?答:老實即誠實,誠實有重要意義。誠實能使我們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誼。每一個人都希望和誠實的人交往。誠實可以給人留下好印象,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誠實是一個人奪社會上立足和發(fā)展的重要品質和資源,說到底,老實人并不吃虧21、在誠實做人方面,有人提出“小節(jié)無害論”,認為在小事上不誠實或偶爾的不誠實關系不大。你贊同這一觀點嗎?為什么?]答;不贊同。因為:(1)不管大事小事我們都要認真對待,在誠實做人方面沒有大事、小事之分,誠實做人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2)偶爾的不誠實不利于我們形成健康的人格,使我們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友誼,甚至破壞社會生活的健康和諧;(3)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養(yǎng)成誠實的品質。22在社會生活中,講究誠信、尊重他人,不僅是一種道德要求,同時法律也對這些方面做了相應的規(guī)范。23什么是公民: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受該國法律保護的人。國籍是屬于某個國家的法律上的身份。國籍是判斷一個人屬于哪個國家的根據。24什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要遵守中國的法律,同樣也會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我國公民是指我國社會的一切成員。無論性別、年齡、膚色、職業(yè)、健康狀況、財產狀況、文化程度、政治態(tài)度等如何,只要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都是中國公民。被剝奪政治權利和犯罪,也是中國公民。我們要珍惜中國公民的身份。25公民取得國籍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這種出生國籍也稱原始國籍,也就是說一個人剛剛出生在某國時即具有了某國賦予的國籍身份;二是繼有國籍,也就是一個人以申請加入的方式取得某國的國籍。繼有國籍的取得方式很多,如近親屬、婚姻關系取得、因經濟關系到取得、因收養(yǎng)關系取得。26什么是權利:公民有權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實踐某種行為,也有權要求其他公民、國家或有關組織去做或者不做某種行為,以使自己的權利得以實現。27什么是基本權利:由憲法規(guī)定和保護的權利叫基本權利(普通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叫普通權利)。28什么是義務:由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責任。29什么是基本義務:由憲法規(guī)定的義務30由憲法規(guī)定的基本權利主要有:(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權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是公民主參與國家管理、組織政權、實現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徑);(2)人身自由權(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權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剝奪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3)通信自由(公民擁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權利);(4)受教育權(公民擁有受教育的權利,同時教育也是公民的義務。一般而言,對同一個人來說,權利就是權利,義務就是義務,一項權利不能同時又是義務。對青少年的教育直接關系到民族的命運,受教育的權利任何人都不可以放棄);(5)公民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6)宗教信仰自由;(7)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8)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其他文化活動和平自由(9)各種社會經濟權利。31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由憲法規(guī)定的,它與普通法律所規(guī)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它反映的是公民與國家之間本質的關系,體現公民在國家中的地位,是公民權利和義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其他權利和義務的基礎。32國家對青少年實施特殊保護的原因:未成年人正處于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自我們保護能力較弱,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社會特殊關注。33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權利:(1)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不受侵犯;(2)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權不受侵犯(人格尊嚴包括肖像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3)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應該受到保護;(4)未成年人的財產權也要受到保護;(5)未成年人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該受到保護(我們享有知悉真情權、公平交易權、保障安全權,以及損害求償權)。青少年的權益應該受到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34怎樣正確對待權利?答:(1)珍視自己的權利(權利是保障我們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基石,是自我價值和人的尊嚴的體現。全面了解、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而且可以維護法律的尊嚴,促進政治文明的發(fā)展);(2)我們應該采取合法手段獲得權利(未成年人享有廣泛的權利,有些權利在出生時就有了,有些權利則是后天獲得的。我們不能只看到權利所帶來的利益,忽視權利來源的合法性。權利的實現需要具備法定方式和程序);(3)我們應充分尊重他人的權利(權利說到底是能夠給人帶來利益的,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我們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4)我們應在合法范圍內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任何權利都要受到一定范圍的限制。只有在合法的范圍內,法律才能保護權利的確行使)。35、怎樣正確認識權利與義務的關系?(1)權利和義務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在享受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的同時,還必須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2) 分析材料內容(對?錯?) ;(3)我們要增強法律意識,我們在充分享有和行使權利同時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培養(yǎng)守法精神,做守法公民。36、“只想享有權利不愿履行義務,或者想多享受權利而少盡義務”。答:這是不對的。(1)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是我們每個公民對國家、社會和他人應盡的責任。只有履行一定的義務,才能獲得相應的權利。(2)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了我們公民必須履行的權利和義務。只想享有權利不愿履行義務,或者想多享受權利而少盡義務,都是不對的。(3)我們在享受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時,還必須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增強法律意識,培養(yǎng)守法精神,做守法公民。37、怎樣培養(yǎng)守法精神?答:(1)要學法懂法,了解法律的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我們應該理解,守法是公民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承諾。守法是人們人作為公民的相互承諾);(2)要自覺遵守法律,按法律要求辦事,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作為公民,首先要遵守國家的憲法。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在一個國家的所有法律當中具有最高的效力);(3)要自覺維護法律的尊嚴,敢于并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38、秩序的重要性:秩序保證公共生活順利的實現,為我們每個人平等地參與社會提供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只有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我閃才能正常地與別人交往,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只有形成良好 的社會秩序,才能促進社會生活的和諧幸福。39、規(guī)則是多種多樣的:法律(最嚴格的規(guī)則)、法規(guī)、合同、約定、道德規(guī)范、規(guī)章制度。40、怎樣自覺維護秩序?答:維護社會秩序是文明的表現。(1)護社會維秩序, 要從自己做起;(2)護社會維秩序,也要做一個監(jiān)督者;(3)護社會維秩序,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行為習慣。41、無論遵守法律,還是維護社會秩序;無論行使權利,還是履行義務,都應該成為我們的自覺要求。這是一種責任意識。42、責任意識的重要性?答:(1)無論在私人生活中,負責任的人都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尊敬和贊賞;(2)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的社會氛圍,都需要人們負起自己的責任;(3)盡管承擔責任意味著要付出代價,但這種付出所換來的,是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轉和健康發(fā)展。43、責任是如何產生的?答:(1)責任產生于人們之間的相互約定(對他人的約定和承諾就意味著責任,履行這些約定就是負責任。遵守約定,養(yǎng)成守約的習慣,是責任意識的重要表現);(2)不同的社會角色承擔著不同社會責任(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每個社會角色都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是不能推卸的)44、我們也有自己的責任。作為未成年人,在生活中,我們有著不同的角色。作為子女,我們有責任為父母分憂;作為學生,我們有責任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作為公民,我們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45、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答:(1)我們盡可能對自己負責;(2)我們要對他人負責;(3)我們要對社會和國家負責(我們應以飽滿的熱情關注社會、服務人民、奉獻國家)。46、對自己負責應該怎樣做?答:(1)做負責任的人,就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感;(2)對自己負責,還要預先考慮行為后果,要對自己行為的后果負責,三思而后行;(3)作為未成年人,尤其要注意遠離不良行為,尊重生命,珍愛自己。47、對他人負責應該怎樣做?答;(1)對他們人負責,就是要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考慮到他人的利益;(2)還要守約踐諾,盡自己的努力把答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