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2021中考道法二輪復習擬適應測試專題一 2020年全國兩會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熱點解讀命題角度一 2020年全國兩會時事速遞材料一: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 2020年5月21日至27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開得安全有序、精簡務實、成果豐碩,提振了精氣神、凝聚了正能量,彰顯了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和特色。材料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2020年5月22日至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表決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圓滿完成了大會的各項議程。材料三:民法典誕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13718位網民提出的114574條意見。民法典不僅覆蓋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而且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時代要求,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材料四: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決定》分為導語和正文兩部分,正文部分共7條。《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命題解讀◆材料一相關解讀1.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召開表明我國堅持什么制度?堅持這一制度有何意義?(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有利于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對分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2.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齊聚北京,共商國是,說明了什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特征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的目的是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享有立法權、決定權、監督權等。◆材料二相關解讀3.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議程體現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怎樣的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全國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整個國家機關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4.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說明了什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擁有立法權;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要求實行良法善治;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法律要與時俱進,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5.人大代表與會時把反映群眾的呼聲作為職責,你認為原因何在?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由人民群眾民主選舉產生,他們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有義務聽取人民意見、反映群眾呼聲;人民有權向人大代表提出意見和建議。6.公民在兩會期間積極建言獻策是在行使哪些權利?公民行使這些權利時應把握哪些事項?(1)建議權和監督權。(2)公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權利,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增強民主意識,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材料三、四相關解讀7.出臺民法典有何意義?有利于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民事權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為法治中國建設筑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8.落實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廣大人民應付出哪些行動?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嚴格遵守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規定,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定義務;依法檢舉、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為維護國家安全積極建言獻策;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9.為什么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1)“港獨”組織和激進暴力分子活動猖獗,外部勢力公然插手干預香港事務,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嚴重損害法治,嚴重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2)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關系人民幸福、社會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國兩制”核心要義。(3)實踐證明,“一國兩制”符合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4)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堵塞香港國家安全法律漏洞的必要之舉,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充分體現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整體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堅決維護和最大關切,意義重大,必將產生深遠影響。(5)只有筑牢國家安全屏障,才能為貫徹“一國兩制”固本強基,為香港繁榮穩定夯實基礎。◆關聯熱點命題解讀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國企要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堅持生命至上,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要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命題解讀1.國企為什么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在我國,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于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和保障國家安全等,具有關鍵作用。2.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你認為原因何在?在我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增加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為什么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我國當前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4.“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實行這一舉措有何意義?有利于更好地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搭建激勵創新的活動平臺,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5.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必須落實黨和國家采取的哪些重大舉措?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踐行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6.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是基于哪些原因?當今世界是開放、發展、緊密聯系的;各國相互聯系、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日益強勁;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促進商品、資本和勞動力在全球流動,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7.堅持生命至上,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體現了哪些教材觀點?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健康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其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其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這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是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繁榮富強的需要。8.為什么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命題角度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時事速遞材料一: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全會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材料二:會議認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命題解讀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分別是什么?(1)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2)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2.我國的政黨制度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1)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2)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由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決定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4)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體要求是什么?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一 2020年全國兩會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熱點解讀命題角度一 2020年全國兩會時事速遞材料一: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 2020年5月21日至27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開得安全有序、精簡務實、成果豐碩,提振了精氣神、凝聚了正能量,彰顯了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和特色。材料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2020年5月22日至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表決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圓滿完成了大會的各項議程。材料三:民法典誕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13718位網民提出的114574條意見。民法典不僅覆蓋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而且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時代要求,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材料四: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決定》分為導語和正文兩部分,正文部分共7條。《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命題解讀◆材料一相關解讀1.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召開表明我國堅持什么制度?堅持這一制度有何意義?(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有利于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對分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2.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齊聚北京,共商國是,說明了什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特征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的目的是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享有立法權、決定權、監督權等。◆材料二相關解讀3.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議程體現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怎樣的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全國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整個國家機關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4.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說明了什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擁有立法權;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要求實行良法善治;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法律要與時俱進,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5.人大代表與會時把反映群眾的呼聲作為職責,你認為原因何在?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由人民群眾民主選舉產生,他們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有義務聽取人民意見、反映群眾呼聲;人民有權向人大代表提出意見和建議。6.公民在兩會期間積極建言獻策是在行使哪些權利?公民行使這些權利時應把握哪些事項?(1)建議權和監督權。(2)公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權利,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增強民主意識,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材料三、四相關解讀7.出臺民法典有何意義?有利于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民事權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為法治中國建設筑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8.落實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廣大人民應付出哪些行動?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嚴格遵守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規定,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定義務;依法檢舉、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為維護國家安全積極建言獻策;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9.為什么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1)“港獨”組織和激進暴力分子活動猖獗,外部勢力公然插手干預香港事務,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嚴重損害法治,嚴重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2)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關系人民幸福、社會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國兩制”核心要義。(3)實踐證明,“一國兩制”符合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4)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堵塞香港國家安全法律漏洞的必要之舉,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充分體現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整體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堅決維護和最大關切,意義重大,必將產生深遠影響。(5)只有筑牢國家安全屏障,才能為貫徹“一國兩制”固本強基,為香港繁榮穩定夯實基礎。◆關聯熱點命題解讀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國企要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堅持生命至上,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要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命題解讀1.國企為什么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在我國,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于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和保障國家安全等,具有關鍵作用。2.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你認為原因何在?在我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增加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為什么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我國當前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4.“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實行這一舉措有何意義?有利于更好地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搭建激勵創新的活動平臺,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5.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必須落實黨和國家采取的哪些重大舉措?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踐行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6.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是基于哪些原因?當今世界是開放、發展、緊密聯系的;各國相互聯系、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日益強勁;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促進商品、資本和勞動力在全球流動,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7.堅持生命至上,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體現了哪些教材觀點?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健康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其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其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這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是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繁榮富強的需要。8.為什么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命題角度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時事速遞材料一: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全會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材料二:會議認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命題解讀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分別是什么?(1)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2)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2.我國的政黨制度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1)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2)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由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決定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4)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體要求是什么?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中考道法二輪復習】熱點專題一 2020年全國兩會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 考點梳理.doc 【2021中考道法二輪復習】熱點專題一 2020年全國兩會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 考點梳理.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