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最新版】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知識點+問答+實驗(期中期末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最新版】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冊知識點+問答+實驗(期中期末復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1新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
全冊知識點+問答+實驗(部分)
Z J
說明:按課整理,每課分為填空及問答與實驗兩部分,至少10條以上,幾乎涵蓋所有考點!!
建議:正反小四打印,人手一冊!高分應該沒問題!
要求學生:
1.標紅的字讀了會背。
2.標紅的字要會聽寫。
3.問答要會口述大意。
3.達到以上3個要求后請家長或組長簽名:
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
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1.種子包括種皮和胚,部分種子還有胚乳。
2.綠色開花植物從種子開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來繁殖。
3.種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長發育成一株植物。
4.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相同之處是都有胚。
5.種子的胚有可能發育成植物。
6.種子由種皮、胚等組成,其中胚又分為胚芽、胚根、子葉等部分。
7.種子萌發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莖和葉。
8.最小的種子——斑葉蘭的種子,一億粒種子 重50克
7.種子是由種皮和胚構成,胚是構成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體,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軸和子葉四部分所組成。
8.不同植物的種子形狀、大小、顏色、光滑程度、氣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9.種子的內部結構又有相同之處,一般來講植物的種子都包括種皮、胚、胚根、胚芽、子葉幾個部分。Z J
問答與實驗
10.說說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胚是種子的重要部分,
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
種皮具有保護作用,
胚軸將來發育成連接莖與根的部分,
胚根將來發育成根,
子葉具有儲存或轉運營養物質的作用。
11.種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發育成植物呢?
種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發育成一株植物。胚根發育成了根,胚芽發育成了莖和葉,子葉逐漸消失。
13.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有什么相同之處?
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相同之處是都有胚。
胚是構成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體,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軸和子葉四部分所組成。
1.2種植鳳仙花
1.種植鳳仙花,應該挑選飽滿、沒有受過傷的種子。
2.種子萌發的基本條件有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等。
3.光照不是種子的萌發的必要的環境條件,多數種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發。
4.鳳仙花的最佳播種時間是每年4月份。
5.鳳仙花種子在泥土里的種植深度約1厘米比較合適。
6.做一個種植杯,可以觀察種子在土壤中發生的變化。
問答與實驗
7.談談種植鳳仙花的步驟
1準備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塊小石頭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2用手指在土中2-3個洞,深度約1厘米,每個洞里放一粒鳳仙花種子,再用土蓋住洞口。
3往花盆中澆一些水,直到土壤濕潤,然后將它放在溫暖的地方。
8.說說做種植杯的方法
可以用土壤和衛生紙,也可以只將衛生紙塞進透明杯子中。種子要放在杯壁和紙之間。要保證充分的水分,但不要將種子浸泡在水中。
9.種子需要提供什么條件才能順利發芽?
結合種植的體驗和生活經驗,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才能使種子順利發芽。
10.為什么要選擇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播種?
選種選擇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這樣的種子發芽率高。另外,綠色開花植物
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的新生命。
11.怎樣才能做好觀察記錄,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
小組成員要求分工明確,制定計劃,堅持測量、做好記錄、統計。
1.3種子長出了根
1.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先長出來的是植物的根。根、莖、葉三者之中,根生長最迅速,也是種子萌發時最先長出來的。無論把種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終都是向下生長的。
2.根的作用實驗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為了防止水蒸發。
3.研究根的作用實驗中,看到試管中水位下降,說明水被根吸收了。
4.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先長出根,再長出莖和葉。
5.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
6.不同植物的根的形態特征不同。
7.植物的根主要有兩大作用,第一是吸收水分,第二是固定植株。
8.植物的根系可以分為直根系、須根系兩大類,直根系有很明顯的主根,比如鳳仙花、 蘿卜、油菜,須根系只有一系列粗細均勻的根系,比如蔥、蒜、水稻等。
9.植物的根主要作用是固定植物體,并從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10.植物的根在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顯著變化稱為變態根,比如蘿卜、番薯、玉米、榕樹都有變態根。
11.鳳仙花的種子在遇到水的浸泡后,種皮會變軟,種子的呼吸和代謝作用就會增強,種子的體積變大,然后長出胚芽、胚根,接著逐漸長出根、莖、葉,形成幼苗。
問答與實驗
12.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實驗
實驗方法:
a將這棵帶根的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將植物的根浸泡在水中。
b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被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
c觀察幾天后試管中的水位有什么變化。
實驗現象:經過一段時間后,同學們會發現試管中的水量減少了。
實驗結論: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3因而選種是很關鍵的需要提供什么條件,種子才能順利萌發?我們的依據是什么?
1植物的種子獲得了適宜的條件—充足的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后,胚就開始生長,這個過程叫做種子的萌發。
2播下的種子要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種子萌發需要水分;播下的種子要放在溫暖的地方——種子萌發需要溫度;花盆底部放一塊小石頭,有利于土壤透風透氣——種子的萌發需要氧氣。
14.根的的作用
根在維持植物生存中發揮的作用——吸收水分、固定植物、吸取營養。
15.根除了能吸收水分,還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作為證據呢?
大樹的根、玉米的根有固定植株的作用,在刮風下雨的時候,強大的根可以固定植株,使它們不至于倒下。
我們試著從土壤中連根拔出一棵植物是非常困難的,就算是想連根拽出像蒲公英那樣的小草也不那么容易。
在種植過程中,會發現植物的根因為抓住衛生紙或是抓住土壤,在取出時都不那么容易了。
16.實驗中,試管中水位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因為水面被植物油密封,水不可能是蒸發后變少的,這就說明根將水吸收到了植物體內,所以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以此來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
1.4莖和葉
1.植物的莖不斷長高長粗,連接著植物的根和葉。
2.植物的莖具有運輸的作用,葉子具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
3.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4.鳳仙花的葉子平展、交叉生長,能更好地接收陽光。
5.莖和葉的不一樣,是植物為了適合生存的環境而做出的選擇。
6.仙人掌,葉子又細又小。一般生活在水很少,陽光又很充足的地方。
7.植物葉的形態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生活在沙漠的仙人掌,葉子退化成刺狀,為了減少 水分蒸發;香蕉樹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熱帶地區,葉子寬大,有利于蒸發體內的水分;松樹生活區域比較廣泛,針形葉可以減少水分蒸發。
8.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葉片里進行,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
9.由于功能改變引起的形態和結構發生變化的莖叫變態莖。馬鈴薯屬于變態莖,而番薯屬于變態根。
10.植物的葉子能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自身生長發育所需的養料。
問答與實驗
11.光合作用:
多數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養料,滿足植物生長需要。這些養料是由植物綠色的葉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2.植物的葉子平展且在莖上交叉生長有什么好處?
植物的葉子這樣平展且在莖上交叉生長,既可以使植物受力均衡,葉子又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陽光雨露。
8.植物的生長離不開莖和葉,那么植物的莖和葉對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呢?
葉的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莖的作用:主要是運輸物質和水分。
9.舉例說說不同植物的莖和葉子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征,莖和葉的不一樣,是植物為了適應生存的環境而做出的選擇。
仙人掌的莖比較肥大,有利于儲存水分,葉子就是仙人掌莖上面比較小的刺,這些刺又小又尖,防止水分的散失,以適應干旱環境中生活。
酸棗、洋槐的托葉變成堅硬的刺,起著保護作用。
豌豆復葉頂端幾片小葉變為卷須,攀緣在其他物體上,補償了莖桿細弱,支持力不足的弱點。
10.探究鳳仙花莖的作用的實驗
實驗方法:
取一段鳳仙花的莖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將鳳仙花的莖放入杯子中,觀察鳳仙花莖的變化。
將鳳仙花的莖縱向切開,觀察莖的縱切面。
將鳳仙花的莖橫向切開,觀察莖的橫切面。
實驗現象:可以看到縱切面上有一條條的紅線,橫切面上有許多紅色的圓點。
實驗結論:植物的莖能夠運輸分水,還能運輸養料。。
11.植物的生長離不開莖和葉,那么植物的莖和葉對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呢?
葉的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莖的作用:主要是運輸物質和水分。
1.5鳳仙花開花了
1.鳳仙花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
2.解剖鳳仙花需要用鑷子,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解剖。
3.花萼:由許多片萼片組成,花開放以前保護花的內部結構。
4.花蕊可以分雄蕊和雌蕊兩種。雌蕊上常有黏液,雄蕊上都有花粉。
5.植物的果實是由雌蕊發育而成的。
6.只有完成傳粉,植物的花才能發育成果實。
7.雌蕊上的黏液很容易沾上花粉。
8.植物的雄蕊和雌蕊與形成果實和種子有關,雄蕊的作用是產生花粉,雌蕊上面有黏液,利于附上花粉。
9.傳粉類型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
10.在傳粉完成后,雌蕊的子房能夠發育成果實。
11.像鳳仙花一樣由雄蕊、雌蕊、花萼和花瓣四部分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12.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兩性花。有雄蕊沒有雌蕊的花叫雄花,有雌蕊沒有雄蕊的花叫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單性花。
13.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主要有4種分別是彈射傳播、風力傳播、水力傳播、利用動物傳播。
問答與實驗
14.傳粉:
花藥成熟后會自然裂開,散放出花粉。花粉從花藥中散放而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
15.為什么花都有花蕊呢?花的構造中哪些部分與果實和種子有關呢?
雄蕊上的花粉又小又輕,而雌蕊上面是有黏液的,當花粉掉到黏液上,就很容易被粘住,這其實就是花的傳粉過程。當傳粉過程后,雌蕊就會進一部分發育成為果實和種子。
雄蕊和雌蕊是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了花蕊,植物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16.雄蕊和雌蕊分別有什么作用?
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花粉落到雌蕊上就完成了授粉的過程。
17.為什么花都有花蕊呢?花的構造中哪些部分與果實和種子有關呢?
雄蕊上的花粉又小又輕,而雌蕊上面是有黏液的,當花粉掉到黏液上,就很容易被粘住,這其實就是花的傳粉過程。當傳粉過程后,雌蕊就會進一部分發育成為果實和種子。
雄蕊和雌蕊是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了花蕊,植物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18.雄蕊和雌蕊分別有什么作用?
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花粉落到雌蕊上就完成了授粉的過程。
19.花的哪一部分將來有可能發育成果實?
經過對雄蕊和雌蕊特征的觀察,可以得知花的雌蕊部分將來可能發育成果實。
20.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動物傳播。像山楂、櫻桃、蘋果、葡萄等植物,借助經過的飛鳥將其果實吞咽后攜帶種子飛往其他地區,或者是被其他動物采摘果實搬移到別的地方貯藏使其種子被帶走。
水流傳播。例如生長在水中的荷花、椰子等植物,其果實成熟以后,種子就會自然而然的掉落在水中,隨后讓水流帶其到新的地方落地生根。
彈射傳播。一般在豆類、油菜植物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播種子的方法是彈射傳播。
風力傳播。有些種子或果實會長毛,風一吹就會飄到較遠的地方,例如蒲公英、昭和草等;有些種子有如翅膀狀的薄膜,能隨風力將種子飄送到其他地方,如青楓,大頭茶,桃花心木。
1.6果實和種子
1.鳳仙花的果實未成熟時呈綠色,果實成熟時呈黃褐色。
2.鳳仙花的果實呈紡錘形。果實成熟后,輕輕一碰果皮就會裂開。
3.觀察植物的果實可以使用解剖的方法,在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感官來觀察,如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等。
4.成熟的鳳仙花果實一般有10多粒種子,種子呈球形,褐色。
5.平常吃的植物類食物中,蘋果、桃子屬于果實,花生、西瓜子屬于種子。
6.植物的果實包括果皮和種子。
7.果實一般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傳粉完成后,子房壁發育成果皮,果皮包裹著種子就形成了果實。
8.果皮的作用是能保護胚珠,使種子正常發育。
9.植物的種子具有繁殖作用,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育成新的植物。
問答與實驗
10.我們經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呢?
果實可食用的植物:蘋果、梨、西瓜、香蕉、桃、棗、葡萄、獼猴桃、哈密瓜等大多數水果,豆角、南瓜、黃瓜、冬瓜、絲瓜、茄子、番茄等蔬菜,稻米、小麥、青稞、小米、玉米等
種子可食用的植物:黃豆、綠豆、花生、芝麻、銀杏、松子、榛子、南瓜子、葵花籽、西瓜子、核桃、蓮子等。
11.經常吃的食物中,有些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實;有些食用的是植物的種子。
蘋果、桃子、西瓜等我們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實。
豌豆、蓮子、花生等我們食用的是植物的種子。
12.果實都有果皮和種子,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在果實中果皮包裹著種子,具有保護種子的作用。
植物的種子作用卻非常大,植物可以利用種子進行繁殖后代。
13.植物結出許多種子有什么意義?
植物的種子是一切植物的根源,鳳仙花接觸這么多的種子,可以最大限度的繁衍后代。
14.果實都有果皮和種子,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在果實中果皮包裹著種子,具有保護種子的作用。
植物的種子作用卻非常大,植物可以利用種子進行繁殖后代。
15.植物結出許多種子有什么意義?
植物的種子是一切植物的根源,鳳仙花接觸這么多的種子,可以最大限度的繁衍后代。
1.7種子的傳播
1.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不管是什么方式都是為了繁殖后代,為了能將種子傳播得更遠更廣。
2.懂得果實成熟后,植物就要把種子傳播出去,在適宜的環境下萌發長出新的植物。
3.種子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存在著聯系。
4.利用風力傳播的植物有蒲公英、柳樹等。
5.利用水流傳播的植物有蓮蓬、椰子等。
6.利用彈力傳播的植物有鳳仙花、黃豆等。
7.利用動物傳播的植物有蒼耳、櫻桃、葡萄等。
8.植物果實和種子的外部形態、結構特點與種子的傳播方式有密切關系。
9.蓮藕、睡蓮、水葫蘆、椰子等是依靠水來傳播自己的種子的。
10.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有彈力傳播、動物傳播、風力傳播、水流傳播等。
11.蒼耳的果實上有倒鉤,可以掛在動物或者人類的身上,這種傳播種子的方法叫動物傳播。松子、櫻桃、葡萄等也是動物傳播。
12.蒲公英、楊樹、柳樹、松樹、楓樹等是依靠風力傳播種子的。
問答與實驗
9.植物將種子傳播出去有什么意義呢?
植物把種子散播出去是為了繁殖后代。那些不能把種子散播出去的植物,無法大量繁殖,長久下去,最后都會滅絕淘汰。
1.8鳳仙花的一生
1.成熟的鳳仙花植株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組成。
2.鳳仙花一生包括種子一發芽一生長一開花一結果一死亡幾個過程。
3.綠色開花植物通常會經歷種子萌發、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程。
4.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生中會經歷種子發芽期、幼苗期、營養生長旺盛期和開花結果期。
5.鳳仙花的生長需要陽光、土壤、水分、空氣和溫度等條件。
6.鳳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約是4-5個月。
7.植物維持生命需要陽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8.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
9.有的植物產生足夠的種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根、莖、葉可以繁殖后代。
10.不同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各不相同,呈現出植物多樣性。
問答與實驗
11.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規律
1在發芽之后,開花之前,鳳仙花有一個生長高峰期,植株迅速地長高長粗,葉子的數量快速增多。
2鳳仙花生長出花蕾之后,生長速度變慢,這與開花有關,因為葉片產生的養料主要供給了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實和種子。
12.鳳仙花的觀察總結
1一株成熟的鳳仙花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構成。
2鳳仙花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等。
10.鳳仙花的每個生長周期約為150天-240天左右。
鳳仙花于3-4月間播種,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6月上中旬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兩個多月,之后花朵凋謝結出果實。
13.鳳仙花高度生長變化的規律
第1周至第6周,生長較快,進入開花結果期,生長緩慢、接下來不再生長。
鳳仙花植株高度變化規律是先快后慢,當植株處于生長初期的時候,土壤里面會有充足的養分,可以供給植株生長,所以植株的生長高度就會很快。等慢慢到了生長后期,也就是開花結果的時候,土壤里面的養分會少,且多用于繁殖,因此它的生長高度就會變得生長很慢。
14.成熟的鳳仙花植株包括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什么作用?
成熟的鳳仙花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果實和種子是植物開花、傳粉以后形成的,果實里有種子,種子的存在使物種得以繁衍后代。
15.鳳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長時間?運用我們的觀察記錄說明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規律?
結合種植經驗,可知鳳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約在5-6個月左右,幼苗期和營養生長旺盛期生長較快,進入開花結果期,生長緩慢、接下來不再生長。
第二單元 電路
2.1電和我們的生活
1.生活中使用的電都是由電源提供的。電燈、電視機是由發電廠供電,手機、石英 鐘等則是由電池供電。
2.通電后電器就能工作,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方便,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
3.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只用干電池做實驗,不能用插座中的電做實驗。
4.墻壁插座內的電,是發電廠通過電網輸送到各家各戶的,一旦觸及能引發觸電事故、 致人死亡。
5.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了對電的探索,1879年愛迪生點亮了世界上第一盞電燈,從此各種不同用途的電器就陸續出現了。
6.電器通電后就能工作,為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
7.電很危險,我們要注意安全用電。
8.電都是由電源提供的,可以分為直流電和交流電。
問答與實驗
9.用電安全的提示
①墻壁插座內的電是發電廠通過電網輸送到各家各戶的,一旦觸及能引發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萬不能直接觸摸。
②不能用插座中的電做任何實驗,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只用干電池來做實驗。
③不要靠近變壓器以及斷開或者裸露的電線,當看到斷開或者裸露的電線時,要馬上報告家長老師或者有關人員。
10.生活中有關用電安全方面的知識
①不靠近高壓帶電體室外高壓線、變壓器旁,不接觸低壓帶電體。
②不用濕手扳開關,插入或拔出插頭。
③安裝、檢修電器應穿絕緣鞋,站在絕緣體上,且要切斷電源。
④禁止用銅絲代替保險絲,禁止用橡皮膠代替電工絕緣膠布。
⑤在電路中安裝觸電保護器,并定期檢驗其靈敏度。
⑥下雷雨時,不使用收音機、錄像機、電視機、且拔出電源插頭,拔出電視機天線插頭。暫時不使用電話,如一定要用,可用免提功能。
11.日常生活中,多個家用電器連接在一個插頭上,存在什么安全隱患?
把許多用電器連接在同一個插座上,或者用電器連續使用時間過長,都有可能因絕緣體過熱而引發火災。
12.日常生活中電源提供的電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由發電廠提供的,比如冰箱、洗衣機、彩電、電腦、電飯煲、空調、取暖器等等。還有一類是由電池提供的,比如手表、計算器、遙控器、遙控汽車等等。
13.用電安全的提示
①墻壁插座內的電是發電廠通過電網輸送到各家各戶的,一旦觸及能引發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萬不能直接觸摸。
②不能用插座中的電做任何實驗,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只用干電池來做實驗。
③不要靠近變壓器以及斷開或者裸露的電線,當看到斷開或者裸露的電線時,要馬上報告家長老師或者有關人員。
2.2點亮小燈泡
1小燈泡由玻璃泡、燈絲、金屬架和兩處連接點組成。
2.干電池是一種便攜式的電源,銅帽的一端是正極,鋅殼的一端是負極。
3.電流從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經過燈絲再從另一個連接點流出,小燈泡才能發光。
4.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5.電流形成回路叫通路;電流沒有形成回路,中間斷開了,這種現象叫斷路;當電 池兩端用導線直接連在一起,就會造成短路。
6.干電池的金屬銅帽端是正極,另一端是負極。當導線直接與電池的正、負極相連,而沒有經過小燈泡時,就會造成短路。短路時,電池中的電會很快消耗完,并且電池還會在一瞬間發熱變燙,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實驗中,要避免出現短路。
7.能夠點亮小燈泡的連接都是一個閉合電路,不能夠點亮小燈泡的都不是一個閉合電路,電路短路了,電路斷路了都不能點亮小燈泡。
8.實驗中要特別避免出現短路,因為短路時,電池和導線會在瞬間發熱變燙,甚至 可能爆炸,電池中的電會很快消耗完。
問答與實驗
9.小燈泡由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分別又有什么作用?
小燈泡分為玻璃泡、燈絲、金屬架、連接點幾個部分。
玻璃泡:做成圓球形,制作材料是耐熱玻璃,它把燈絲和空氣隔離,既能透光,又起保護作用。電燈泡工作的時候,玻殼的溫最高可達100℃左右。
燈絲:是用比頭發絲還細得多的鎢絲,做成螺旋形,小電泡的發光部位。
連接點:兩條導線表面上很度簡單,連接外部電流。
金屬架:它連著玻殼,起著固定金屬部件的作用。
10.小燈泡的發光部位在哪里?
燈絲。燈絲是用比頭發絲還細得多的鎢絲,做成螺旋形,是小電泡的發光部位。
11.在下面這4幅連接圖中,哪些能夠點亮小燈泡?哪些不能點亮小燈泡?為什么?
左上圖能夠點亮小燈泡,因為這是一個閉合電路。
右上圖不能點亮小燈泡,因為導線的兩端直接與電池的正負極相連,而沒有經過小燈泡,這是一個短路。
左下圖能夠點亮小燈泡,因為這是一個閉合電路。
右下圖能夠點亮小燈泡,因為這是一個閉合電路。
12.小燈泡是如何亮起來的?
可以讓電流通的路,就叫電路。電路中所有的連接物均要有導電性。電路連通時,電池提供的電可以從連接物里面“走過”,這叫做通路。電路某一處斷開,電流就不能“走過”,就像橋斷了,電無法過河,這叫做斷路。
13.觀察下面的連接圖,想一想哪些能夠點亮小燈泡,哪些不能點亮小燈泡?
能夠點亮小燈泡的有1、2、3、7、9,不能夠點亮小燈泡的有4、5、6、8。
電池和小燈泡之間需要形成一個讓電流通過小燈泡的閉合回路,小燈泡才能夠亮起來。第4、5、6、8幅圖的電路沒有形成一個閉合回路。
2.3簡易電路
1.能夠點亮小燈泡的電路是一個閉合電路。
2.由電源、用電器、導線等電器元件連接而成的閉合回路叫電路。
3.一段導線和一節電池點亮一個小燈泡,導線、電池和小燈泡組成了簡單電路。
4.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5.簡單的電路是由導線、電池、燈泡和開關組成的。
6.為了方便操作,我們用電池盒和燈座分別將電池、小燈泡固定。
7.開關用來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通斷。按下開關,電流接通,松開開關,電流斷開。5.電池為簡單電路持續提供電能。
8.開關是控制電路中的電流的通和斷的。
9.開關閉合時就像兩根導線接在一起,就可以通過電流,電路就通了;斷開時,就像導線斷開了,電路就斷了。
10.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11.組裝一個電路的步驟:
①使用電池盒和燈座把電池和小燈泡固定下來。
②在電池盒的兩端各連接一根導線,把電池安裝在電池盒里。用連接電池盒的兩根導線的另一端接觸小燈泡,確定能使小燈泡亮起來。
③把小燈泡安裝燈座上,再用導線把它和電池連接起來,使小燈泡亮起來。
④將開關連接到電路中,使用開關控制電路的通和斷。
12.開關的作用:閉合開關,電流接通;斷開開關,電流斷開。
問答與實驗
13.電路符號:
電池: 燈泡: 開關:
14.我們已經發現電路是一個閉合的回路,在電路中哪些電器元件是必備的?如果我們將小燈泡換成小風扇或小電動機,會有什么現象?
將電路中的小燈泡換成小風扇、小電鈴、發光器或者小電動機,這些小電器也會工作,小風扇會轉動,小電鈴會發出聲音,小電動機也會工作。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正常情況下,只要電路是一個閉合的回路,在電路中的小電器都會正常工作。
15.在電路中,電是持續流動的,你認為電流動的路徑是怎樣的?
電流從電池的一端經導線流出,通過小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小燈泡就會亮起來。
2.4電路出故障了
1.電路出故障了,可以用電路檢測器檢測,也可以用替換法來排除故障。
2.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實驗電路中的故障,但不能用它檢測家用電器的電路。
3.電流從電池的一端經導線流出,通過小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小燈泡就會亮起來。當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不燈泡就不亮了。
4.要使小燈泡亮起來,必須是一個完整的電路。
5.可以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的故障。
6.使用電路檢測器,每次檢測前,先要將兩個檢測頭互相接觸一下,看看小燈泡能否亮起來。
7.小燈泡不亮,可能的原因有小燈泡壞了、電池沒電、導線斷了、開關沒有合上、連接點接觸不良、連接方式不對等。
8.一般情況下,組裝一個電路檢測器需要1個小燈泡、1節電池、3根導線。
問答與實驗
9.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可能出現的故障 檢測部位 排除故障的方法
小燈泡壞了 檢測小燈泡 更換小燈泡
電池沒有電了 檢測電池 更換電池
導線斷了 檢測導線 更換導線
開關接觸不良 檢測開關 更換開關Z J
10.做一個電路檢測器的方法:
把簡易電路中的開關拆除后,就形成了一個電路檢測器。
做一個電路檢測器每次檢測前,先將兩個檢測頭互相接觸一下,看看小燈泡能否亮起來。
強調:不能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家用電器的電路。
2.5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1.一個有4個接線柱的接線盒,如果檢測時發現1-2、2-3、2-4是斷路,1-3、1-4、3-4是通路, 說明里面接線頭1、3、4是連接在一起的。
2.多個接線柱的接線盒,要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才能快速、毫無遺漏地檢測任意兩個接線 柱之間的通斷情況。
3.在一個真正的電路中,各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連接的。
4.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檢測一個打不開的接線盒,并推測它的內部是怎樣連接的。
5.每次在使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前,我們都需要先將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接觸一下,以檢測它能否正常工作。
6.看不到電路時,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和推斷各個部件是怎樣連接的。Z J
7.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盒上的接線柱之間是通路還是斷路,如果小燈泡發光說明是通路, 小燈泡不發光說明是斷路。
問答與實驗
8.為保證檢測的準確性,使用電路檢測器一般需檢測兩次。
9.通路:在閉合電路中,從電源正極流出,經過用電器,返回負極,形成完整的回路,稱之為通路。
斷路:整個電路在某處斷開的狀態。
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兩點之間一定有導線連接,這兩點之間就構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就是斷路。
10.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盒,需要檢測兩次。
11.如果5個或6個接線柱的接線盒,怎樣才能毫無遺漏的檢測任意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通斷情況。
如果接線盒中出現5個或者6個接線柱,我們首先要把可能出現的任意兩個接線柱之間的所有情況一一列舉出來,然后逐一進行檢測,這樣才不會遺漏。
2.6導體和絕緣體
1.我們可以根據物體的導電性能將物體分為導體和絕緣體。
2.我們通常將那些容易導電的物體稱為導體,將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稱為絕緣體。
3.包著塑料皮的銅導線,銅絲是導體,能讓電流通過,塑料是絕緣體,阻止讓電流通過。
4.在潮濕的空氣中或較強電流下,人體、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將成為導體。
5.我們要保護好電器的絕緣部分,不能觸摸導體部分,還要注意不要把水濺到電器上。
6.利用導體把電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不需要的地方
問答與實驗
7.常見的導體:小刀、石墨、鑰匙、鐵片、大地、鋁片、銅絲、回形針、曲別針、自來水、人體等。
常見的絕緣體:干木片、橡皮、、紙板、瀝青、塑料、氣球、空氣、玻璃管等。
8.導電性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之一。
9.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檢測身邊常見的物體,判斷物體的導電性。
10.在檢測實驗中,能夠使小燈泡亮起來的物體有:回形針、銅鑰匙、導線、鐵釘、金屬紐扣、刀片、鐵夾子、圖釘、大頭針、湯勺等。
11.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叫導體,常見的導體有銅、鐵、鋁等。
12.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叫絕緣體,常見的絕緣體有塑料、橡膠、陶瓷、玻璃、干木頭等。
不能夠使小燈泡亮起來的物體有:干樹枝、塑料尺、粉筆、木質鉛筆、橡皮、簽字筆、修正帶、書本、吸管、氣球等等。
13.導線外面為什么用塑料包起來?在連接電路時,我們為什么要把導線兩端的塑料包皮剝開?
外邊包裹著的塑料皮是為了不讓電流通過,起安全保護作用。
在連接電路時,把導線兩端的塑料皮剝開是為了讓電流通過。
14.物體的導電性并不是絕對的,比如木頭,干燥的木頭是不能夠導電的,可是潮濕的木頭是可以導電的;再比如水,純凈水導電性很弱,可是自來水、河水導電性強。因此,對于不同的物體,不同的狀態,其導電性能是不一樣的。
10.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由導體材料和絕緣體材料組合構成,導體材料部分主要為了利用導體的導電性能,絕緣材料部分是為了安全,防止觸電,比如電工螺絲刀、開關、插座,還有各種家用電器等等。
15.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用電安全,要保護好電器的絕緣體部分,不能觸摸導體部分,這樣才能保證用電安全。
16.在潮濕的空氣中或較強的電流下,人體、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將成為導體。如果我們觸及了家中使用的電路,電流就會通過人體而危及生命。所以我們要保護好電器的絕緣部分,不能觸摸導體部分,還要注意不要把水濺到電腦上。
2.7電路中的開關
1.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是電路中控制電流通斷的元件。
2.開關有的部分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部分需要用絕緣體來做。
3.有的開關是接觸式的,如按鍵開關;有的開關是非接觸式的,如遙控開關。
4.開關的種類很多,有按壓開關、旋鈕開關、拉線開關、閘刀開關、遙控開關、聲控開關等。
5.在簡易電路中,閉合開關,接通電流,小燈泡亮;斷開開關,斷開電流,小燈泡滅。
6.開關的分類:感應式開關、按壓式開關、拉線式開關、旋轉式開關……
7.在電路中,有一個重要的元件控制著電流的通和斷,這就是開關。
問答與實驗
8.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
開關使用的材料有塑料、銅片。塑料主要做的是開關座,起固定作用,并且不容易導電。連接導線的按鈕及小燈泡座使用的是銅,是為了讓電流通過。
9.做個回形針開關
所需材料:小木板、回形針、圖釘等等。
方法及步驟:
第1步:把回形針分開放在木板上,用筆在伸開的回形針兩端各描一個點作為標記。
第2步:先把一枚圖釘固定在木板的一個描點上,再用圖釘把回形針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個描點上。
第3步:把回形針開關連接到電路中,看看他能不能控制小燈泡的亮與不亮。
10.回形針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的通和斷的?
當把回形針的一頭與圖釘接觸時,電路就接通了,此時小燈泡就亮了;而把回形針的一頭與圖釘分開時,電路就是斷開的,小燈泡自然就不亮,開關就是這樣控制電流的通與斷的。
11.你還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個小開關嗎?你是怎樣制作的,你的小開關有什么特點?
可以使用鐵釘和鐵絲制作開關。
所需材料:鐵釘兩枚、鐵絲、小木塊等等。
制作方法:在小木塊上分別定上兩枚鐵釘,在一枚鐵釘上纏上鐵絲,然后把開關接入到電路中,把鐵絲的另一端接觸到另一枚鐵釘時,電路就被接通了,小燈泡就會亮起來,鐵絲的另一端離開另一枚鐵釘,鐵路就被斷開了,小燈泡就不會亮。
2.8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1.電路連接方式有串聯和并聯兩種,照明電路一般采用并聯的方式。
2.在設計房間的電路時,一定要形成一個閉合的回路,不能有斷路,也不能有短路,否則電燈是不亮的。
3.能夠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電路是一個閉合的電路。
4.開關在電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控制著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
5.當電流從電池的一端經導線流出,通過小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小燈泡就會亮起來。
6.模擬安裝照明電路需要電池、2個燈泡、2個開關、若干導線等材料。
7.模擬安裝照明電路,一般包括畫設計圖、組裝電路、檢測電路等步驟。
8.如果小燈泡不亮,一定是電路出故障了。
9.在一個真正的電路中,各個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連接的。
問答與實驗
10.模擬安裝照明電路的步驟:
①了解房間的結構,在紙上畫出房間的平面圖,標出書桌、床、窗戶的位置。
②了解安裝照明電路的要求:房間需安裝兩盞電燈照明燈和閱讀燈,并由兩個關分別控制,在房間平面圖上標出電燈、開關的位置。
③按照要求畫出電路設計圖,電池房間電源、兩個小燈泡兩盞電燈、兩個開關各在什么位置?怎樣組成個電路?
④班級交流,闡明小組設計的合理性,并傾聽他人意見,修正和優化小組的設計方案。
⑤按照電路圖組裝電路。
⑥檢測電路。檢査電流能否順利通過小燈泡、開關能否控制小燈泡的亮與滅、是否有使電源短路的錯誤連接。
11.檢測電路時主要從三個方面檢測:
第一,電流能否順利通過小燈泡?
第二,開關能否控制小燈泡的亮與滅?
第三,是否有使電源短路的錯誤連接?
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
1巖石與土壤的故事
1.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有的 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2.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3.保留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的巖石叫化石,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鸚鵡螺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曾經是海洋。
4.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他們的形成有的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在每一塊巖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跡。
5.巖石比較堅硬,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土壤是顆粒狀的,比較松軟。
6.巖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來做建材,可以用來做裝飾品,可以提煉金屬,做顏料等等。
7.巖石與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8.地球的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包裹著,不僅包括我們看到的陸地,還包括海洋的底部。陸地上的巖石有的被土壤覆蓋著,有的直接裸露出來
8.巖石的化學成分可以告訴我們它們的形成年代,地球的年齡約是45.6億年就是 用這種方法測定的。
問答與實驗
9.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調節的功能,土壤是動物植物棲息的場所,土壤還具有作物生產功能。
10.有關巖石的故事
石頭上有雨痕,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石頭上有波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石頭上有礦物,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
石頭上有樹葉、貝殼、小魚的化石,說明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茂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
11.土壤
土壤從上到下分為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基巖4層。
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幾百到數萬年的時間。
12.你知道巖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巖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煉礦物、用來裝飾和制成藝術品等。
土壤是勱植物的棲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夠促迚作物生長。
13.你認為巖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點?我們可以從哪里發現它們?
與土壤相比,巖石體積大,質地硬;土壤顆粒小。
我們可以在山上、小溪旁等地方找到巖石;在有植物生長的地方找到土壤。
14.我們可以從巖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我們可以從巖石和土壤中知道很多東西,比如:
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鸚鵡螺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是海洋。
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可以通過巖石的化學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齡。
3.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1.我們可以用指甲、銅鑰匙和小刀等工具刻畫來檢驗礦物的軟硬,分為軟、較軟、較硬、硬 幾個等級。
2.花崗巖的特點:花斑狀,由黑、白、肉紅等顏色或無色透明的顆粒組成,顆粒較粗, 粗糙,很堅硬。
3.砂巖的特點: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 粗糙,硬。Z J
4.觀察巖石常見的工具:放大鏡、小刀、手電筒、銅鑰匙等。
5.大理巖的特點:純白色、黑色等,常有美麗的條紋,顆粒較粗,比較粗糙,晶瑩潤澤,較軟,遇鹽酸冒泡。
6.觀察、描述巖石可以從顏色、軟硬、表面光滑度、紋理、氣味、光澤、顆粒大小等方面入手。
7.觀察巖石的方法有用手摸、用鼻聞、輕輕敲打、用小刀刻、滴鹽酸等。Z J
問答與實驗
8.觀察三種常見巖石
1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
花崗巖:顏色為黑麻肉粉色肉紅色至淺灰色不等,形狀不規則,表面較無光澤。
砂巖:顏色為土黃色,形狀不規則,表面無光澤。
大理巖:顏色為白色,形狀不規則,表面有光澤。
1更細致地觀察這三種巖石標本。
①組成巖石的顆粒
花崗巖由顆粒組成,顆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砂巖由顆粒組成,顆粒細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大理巖由顆粒組成,顆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②用手分別觸摸這三種巖石標本的表面,感覺是粗糙的還是光滑的?
花崗巖粗糙,砂巖粗糙,大理巖粗糙。
④用手電筒照射這三種巖石,看一看它們有沒有光澤。
花崗巖、大理巖有光澤,砂巖無光澤。
9.礦物的硬度標準:
軟: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
較軟:不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
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畫出痕跡。
硬: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畫出痕跡。
10.交流我們的觀察結果,花崗巖、砂巖、大理巖各有哪些特征?
花崗巖:花斑狀,有黑、白、肉紅等顏色或無色透明的顆粒組成,顆粒較粗,粗糙,很堅硬。
砂巖: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大理巖:純白色、黑色等,常有美麗的條紋,顆粒較粗,比較粗糙,晶瑩潤澤,緊密,較軟。
11.我們如何去觀察、描述一種未知的巖石?
我們可以用眼睛觀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觀察,可以用看、摸、照、刻畫等方法觀察,可以從顏色、軟硬、光滑、光澤、有無層理、氣孔、斑點、條紋等等方面對巖石進行描述。
3.3巖石的組成
1.所有的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些巖石由多種礦物組成,有些巖石僅由一種礦物組成。
2.花崗巖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巖石,通常有粉紅、半透明、黑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緊密結合而成。這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分別是云母、長石、石英,其中粉紅色顆粒是長石,半透明的顆粒是石英,黑色顆粒是云母。云母有閃亮的薄片;長石有肉紅色顆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顆粒。
3.礦物條痕顏色比礦物外表顏色更可靠,因為條痕顏色固定、單一。
4.花崗巖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這三種礦物從軟到硬的排列順序是云母、長石、石英。
5.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一般把礦物分 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
6.礦物的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硬度、紋理、形狀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
7.將礦物放在白色的無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跡就是礦物的條痕。
問答與實驗
8.觀察云母、長石、石英三種礦物
①礦物外表的顏色和條痕。
礦物的顏色:石英為無色,長石是粉紅色,云母是黑色的。
條痕顏色:與礦物外表的顏色不一定相同,石英的條痕顏色為白色,長石的條痕顏色是白色或者淺灰色,云母的條痕顏色是無色的。
②礦物的透明度和光澤。
礦物的透明度:英為透明的,長石是不透明的,云母是透明的。
礦物的光澤:石英為玻璃光澤,長石是玻璃光澤,云母是絲綢光澤。
除了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之外,硬度、形狀也是觀察礦物的重要線索。
9.對于礦物,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觀察?組成花崗巖的三種礦物具有什么特征?
觀察礦物,可以用眼睛觀察顏色,借助工具觀察礦物的條痕、透明度、光澤等等。
云母:黑色顆粒:透明,絲綢光澤,條痕為銀白色
長石:乳白色或肉紅色的顆粒:半透明,玻璃或泥土光澤,條痕為白色。
石英:無色、透明的顆粒:透明,玻璃光澤,條痕為白色。
10.利用放大鏡辨別花崗巖中的顆粒哪些是石英,哪些是長石,哪些是云母的方法。
黑色發光的是云母顆粒,淺色的、粉紅色的是長石,而半透明、透明的就是石英。
11.對于巖石和礦物,我們有哪些新的認識?
巖石是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者泥沙土壤覆蓋著。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感官,借助各種工具觀察巖石的顏色、聲音、吸水性能、光滑程度、透明度和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我們同樣可以利用各種工具來觀察礦物的顏色、形狀、光澤、透明度、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12.巖石和礦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
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戒幾種礦物組成的。
3.4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1.將巖石和礦物做成標本保存,既能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還能增加生活情趣。
2.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可以幫助我們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3.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標簽上一般要寫明名稱、采集地、采集人等信息。
4.地質學家鑒別礦物的方法有野外觀察、用顯微鏡觀察、對照資料圖鑒等。
問答與實驗
5.制作出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步驟:
第1步,準備所需要的工具與材料
第2步,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
第3步,觀察每一塊已編號的巖石,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第4步,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
第5步,將巖石和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內,標簽要對應放好。
6.制作標本所需的工具與材料:剪刀、膠水、筆、紙盒、卡紙、棉花等。
7.概括制作標本規范的步驟:采集——編號——圖鑒——添加標簽——存放——展示。
8.為標本添加標簽,在標簽上要寫好哪些信息?
1巖石編號、名稱
2采集時間、采集地點、采集人
3巖石的顏色、大小等特征
9.要想制作一盒精美的巖石和礦物標本,你認為應該怎么做?
首先我們要按照步驟制作精美的巖石礦物標本;
其次,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收集更多的巖石和礦物,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不斷充實我們的標本盒。
10.各種巖石的特點:
3.5巖石、沙和黏土
1.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會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 沙和黏土。
2.我們可以在小區花壇、沙漠、工地等地方可以找到巖石、沙和黏土。
3.用手觸摸巖石、沙和黏土,黏土很光滑。
4.把潮濕的沙和黏土團成小球,沙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平攤在紙上。
5.比較巖石、沙和黏土。
問答與實驗
1討論比較的方法:
看一看 聞一聞 摸一摸 團一團 涂一涂
結論:眼看、鼻聞、手觸摸、團小球、涂痕……
2比較
①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
巖石是灰黑色的,形狀不規則,最大;沙是棕黃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淺黃色的。
②聞一聞
巖石無明顯氣味;沙無明顯氣味;黏土有明顯氣味。
③摸一摸
巖石顆粒最大,沙顆粒較小,黏土顆粒最細密。
④團一團
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從而說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⑤涂一涂
沙掉下來了,沒有留在紙上,黏土牢牢粘在紙上,沒有掉落,再次證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6.觀察記錄表。
對巖石、沙和黏土的認識記錄表
巖石 沙子 黏土
看一看 是一塊一塊的 顆粒比較大 顆粒非常小
聞一聞 沒有味道 沒有味道 有泥土的氣息
摸一摸 比較堅硬、粗糙 很堅硬、粗糙 比較柔軟、細膩
握一握 沒有辦法團成小球 能團成小球,一會兒就平攤在紙上 能團成小球,要很長時間才能平攤在紙上
畫一畫 無法在白紙上涂痕 在白紙上有圖痕,顏色淡,長度短 在白紙上有涂痕,顏色深,長度長z
捻一捻 無法捻 沒有變化,仍然是小顆粒 會碾成粉末J
泡一泡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會泡開,變成細膩的沉淀
7.經過觀察,你知道了巖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
巖石:顆粒大、感覺粗糙、不容易團成小球、無法涂痕、無氣味、
沙:顆粒小、感覺粗糙、不容易團成小球、涂痕不均勻、無氣味、
黏土:顆粒細小、感覺細膩、容易團成小球、涂痕均勻、有氣味、
8.通過觀察,你推測大自然中的巖石會如何變化?
巖石可能會向土壤進行轉化。
3.6觀察土壤
1.土壤是沙礫、沙、粉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2.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土壤的微粒從大到小順序為沙礫--沙--粉沙--黏土。
4.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沒有辦法看清楚。
5.土壤分層實驗中,靜止后位于水底的是沙礫,中間的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腐殖質。
6.把水倒入土壤時,會看到少量氣泡冒上來,說明土壤里有空氣。
7.觀察土壤可采用看、聞、摸、捻、倒入水中等方法進行觀察。
8.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于土壤中生長的植物。
9.觀察土壤:土壤中的顆粒從大到小依次可分為4類,沙礫、沙、粉沙、
第一步,先用肉眼觀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鏡觀察,并用鼻子聞一聞土壤的氣味,再用手捻一捻。
借助放大鏡觀察,發現土壤是褐色的,摻雜著植物的根和葉子,還有蟲子和小石子等等。
用鼻子聞一聞,發現土壤有氣味。
用手捻一捻,發現土壤有些潮濕,土壤中有水分。
第二步,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顆粒的大小
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第三步,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后靜置,觀察整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時,發現有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里有空氣。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發現沉積物最上面一層是黏土,其次是沙礫,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殘體。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還發現水里有氣泡,說明沙和黏土更重。
10.死亡的小動物和植物的根葉子,統稱為動植物殘體,它們落到土壤里會不斷發生變化,并且腐爛,變成一種黑色物質,我們統稱為腐殖質。
11.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以上這些稱為巖石的微粒。沙礫直徑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沒有辦法看清楚。
12.在水倒入土壤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有什么現象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Z J
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時,發現有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里有空氣。
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發現沉積物最上面一層是黏土,其次是沙礫,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殘體。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還發現水里有氣泡,說明沙和黏土更重。
可以得出結論:土壤是沙礫,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13.你對土壤有哪些新認識?
土壤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而是由多種物質組合而成。
黏土。
14.根據觀察和實驗,你認為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
通過以上觀察和實驗,發現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顆粒,包括小石子、沙、黏土等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3.7比較不同的土壤
1.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2.按滲水能力由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沙質土、壤土、黏質土。
3.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的土叫沙質土,一般呈淺棕色。
4.含沙粒少的土叫黏質土,一般呈棕色或紅色。
5.介于沙質土和黏質土之間,富含腐殖質的土叫壤土,一般顏色較深。
6.沙質土適合種薯類、花生、西瓜等植物,黏質土適合種水稻、小麥、玉米、豆類 等植物,壤土適合絕大多數植物種植。
7.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1號土壤為沙質土,2號土壤為黏質土,3號土壤為壤土。
顏色 氣味 顆粒 干濕 其它
沙質土 棕黃色 無氣味 顆粒較大 干的 摸起來比較硬
黏質土 淺黃色 有氣味 顆粒最小 濕的 摸起來非常滑膩
壤土 黑色 有氣味 大小不均 介于1號和2號土壤之間 介于1號和2號土壤之間
8.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土壤的黏性
1方法一:團一團
用手分別團揉潮濕的這三種土壤,看哪一種能夠團成小球。
黏土最易成型,砂土也可成團,土壤不易成型。
2方法二:搓一搓
不同的土壤黏性有什么不同,搟或揉搓三種土壤,它們都能被搓成條嗎?
黏質土能夠搓成條狀,壤土有可能搓成條狀,沙質土則不能。
3結論:黏性從強到弱依次為黏質土、壤土、沙質土。
9.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土壤的滲水性
1方法:
將三種土壤分別裝入漏斗保證三種土壤所取量相同,確保達到同一高度。
分別把同樣多的水緩慢、均勻地倒入相同量的三種土壤中。
觀察當水流過三種土壤時發生的現象。實驗初期觀察哪種滲水最快,中期觀察哪種土所需時間最短,后期觀察哪種土滲水最多
2結論:滲水性從強到弱依次為沙質土、壤土、黏質土。
10.結合觀察實驗結果,說說三種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不同的影響。
土壤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不同的土壤各自的特征不同,沙質土滲水性強、透氣性較好;黏質土保水性、保肥性好,但是滲水性和透氣性差;壤土保水性、保肥性、滲水性,透氣性都比較好;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植物。
11.交流我們的觀察結果,沙質土、壤土、黏質土三種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點?
3.8巖石、土壤和我們
1.煤是重要的能源礦產。
2.計算機里的許多芯片由硅制成,硅來自石英和其他礦物。
3.巖石可以用來鋪路、建造房屋橋梁、雕刻藝術品等。
4.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比如吃的鹽,點豆腐用的石膏,做鉛筆芯的石墨,中藥用的雄黃,做首飾的金、銀和鉆石等。
5.礦產資源屬于國家,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私自開采。
2.巖石是組成地球的外殼,而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
6.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
7.巖石和礦物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寶貴資源,屬于不可再生 資源。
8.巖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用途很廣。
9.花崗巖質地堅硬,色澤美麗,是建筑雕刻的好材料。
10.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
11.出示巖石、礦物和土壤關系圖
從這張圖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我知道了巖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
我知道了巖石在外力作用下變成了土壤。
我知道礦物是構成巖石的重要成分。
從這張圖上,我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沙礫、沙、黏土、腐殖質、水、空氣等等。
12.巖石和礦物的作用
1一些礦物可供我們制作食物食用——石膏。Z J
2巖石可以建造雕塑等藝術品。
3巖石可以鋪設道路。
4巖石可以建造房屋和橋梁。
5煤是重要的能源礦產。
6計算機里的許多芯片是由硅制成的,硅來自石英和其他礦物。
13.礦物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在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均來自礦物資源。
14.怎樣保護土壤不被污染?
隨便傾倒垃圾會對土壤產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我們不能隨便傾倒垃圾。
合理使用農藥,積極發展高效低殘留農藥。
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例如,保護各種以蟲為食的益鳥;利用赤眼蜂、七星瓢蟲、蜘蛛等益蟲來防治各種糧食、棉花、蔬菜、油料作物以及林業病蟲害。利用生物方法防止農林病蟲害可以減少農藥的污染
提高公眾的土壤保護意識。讓大家充分了解當前嚴峻的土壤形勢,喚起人們的憂患感、緊迫感和歷史使命感。
15.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對巖石和土壤有哪些新的認識?
我們知道了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過程記錄了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歷史。巖石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巖石碎裂后會形成沙、黏土。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16.人們對巖石和土壤的利用與它們的特性有什么關系?請舉例說明。
利用巖石堅硬的特性,可以將巖石用作建筑材料。利用土壤,種植各種各樣的植物,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求。
17.你知道巖石和土壤有哪些用途?
巖石可以建造雕塑、鋪設道路等等。土壤是動植物的棲息地,人類不但在土壤中獲取食物,還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資源。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乡城县| 吴堡县| 江永县| 蚌埠市| 西乌珠穆沁旗| 宜阳县| 宁夏| 嘉黎县| 保康县| 江安县| 成武县| 沁阳市| 永和县| 囊谦县| 昌邑市| 天镇县| 古浪县| 大足县| 山阴县| 白水县| 武川县| 邵东县| 山阳县| 兴隆县| 福州市| 通山县| 新田县| 纳雍县| 安多县| 云南省| 金川县| 昭觉县| 北流市| 瑞金市| 和顺县| 泰安市| 阿合奇县| 古丈县| 新竹县|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