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第1節 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考點梳理1、新陳代謝(1)概念:生物體不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同時生物體內不斷地進行物質和能量的轉換,這個過程叫新陳代謝。(2)意義: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礎,一旦停止,生命就告結束。(3)內容包括: 合成有機物 同化作用 儲存能量 能量代謝 物質代謝 釋放能量 異化作用 分解有機物 【注意】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同時進行,密切相關,使生物體不斷進行自我更新。 2、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 (1)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以CO2和H2O為原料合成有機物并釋放O2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公式:CO2+H2O 葡萄糖+O2 水的吸收:吸水的主要器官→根 吸水的條件: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水的吸收、運輸、利用、散失 運輸:通過導根由根→莖→葉 ①約1%的水用于光合作用 利用: ②約99%的水通過毛孔散失 植物的同化作用是植物通過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營養自身組織來完成的。 (2)植物的呼吸作用和異化作用 (3)物的呼吸作用就是植物吸收空氣中的O2,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 公式:有機物+O2 CO2+H2O+能量 植物的異化作用就是組成植物體的有機物不斷分解,釋放能量,供給各種生命活動所需的過程。此過程主要通過呼吸作用來完成。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場所 葉綠體 活細胞 條件 光照下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化學反應式 6 H2O+6CO2 C6H12O6+6O2C6H12O6+6O2 6 H2O+6CO2+能量 能量變化 光能→化學能 (有機物體內) 生命活動所需要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熱能(散失)物質變化 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 意義是生物體有機物和能量的直接或間接來源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聯系a.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質基礎(有機物和氧氣)b.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4)植物生長在土壤中。土壤的結構不同,其表現出的性狀是不同的,不同植物適宜生長在不同類別的土壤中。(5)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作用。①氮肥:促使植物枝葉茂盛,缺氮會引起植株矮小,葉色發黃。②磷肥:促進開花結果,缺磷的植株暗綠帶紅。③鉀肥:使莖稈粗壯抗病、抗倒伏,缺鉀會造成植株矮小,葉帶褐斑。高頻考點及真題演練 高頻考點一 綠色植物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和利用考題一 (2011·金華)金華火腿是聞名全國的特產?;鹜群芟蹋諝庵屑毦⒄婢募毎诨鹜壬先菀资ニ?,不易存活。下列各項中所包含的科學原理與上述細胞失水原理一致的是 ( ) A.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B.植物根的向地性 C.過度施肥造成農田秧苗萎蔫 D.在菜刀上抹油可以防止菜刀生銹 解析:空氣中細菌、真菌的細胞在火腿上容易失去水分,是因為細胞液濃度過低造成的。只有C選項是因為土壤中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中溶液濃度造成秧苗萎蔫,與上述細胞失水原理一致。 答案:C真題演練l (2009·恩施)小明家的蘋果樹枝繁葉茂,卻在形成花蕾以后出現落蕾現象。小明根據所學生物學知識及時給蘋果施加了適量的化肥以后,就不再出現落蕾現象,并且不久開花了。請問小明施加的化肥是 ( )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氮肥和鉀肥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二 綠色植物根、莖、葉的結構考題二 (2011·湖州)為研究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①選取兩枝帶有較多不定根和葉的枝條。 ②用刀片對其中一枝進行樹皮環割處理。環割部位離不定根的距離約4厘米,環割樹皮時去掉約2厘米寬的樹皮(如圖)。 ③把它們的根分別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環割處下方。 ④放在陽光下培養,兩周以后進行觀察。 (1)實驗中對兩枝枝條進行不同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該同學“對樹皮進行環割處理”基于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兩周后,可通過觀察枝條上的不定根或________的變化來判斷假設是否成立。 解析:實驗目的是實驗設計的指導思想,該實驗要研究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必須設對照組實驗。對樹皮進行環割處理的原因,是基于假設: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可能是在樹皮內。 答案:(1)作對照 (2)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在樹皮內(回答合理即可) (3)環割切口處真題演練2 (2009.菏澤)某生物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后,得出了如下結論。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區 B.根、莖、葉的導管是連通的 C.導管中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根→莖→葉” D.篩管是運輸水和無機鹽的結構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三 植物的光合作用考題三 (2011·南京)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將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處一晝夜后,選其中一個葉片,用三角形的黑紙片將葉片的上下兩面遮蓋起來,如圖所示,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摘下葉片,經過酒精脫色、漂洗.最后在葉片上滴加碘液。請分析回答: (1)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處理一晝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葉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這樣處理可起到_________作用。 (3)下圖中對葉片進行酒精脫色的裝置正確的是_________。 (4)在脫色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變鹽的是圖小葉片中_________部分。由此說明綠葉存光下制造淀粉。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光合作用條件實驗的設計和原理,不論是設計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還是水、無機鹽和葉綠體。第一步都是讓選取的植株一晝夜黑暗處理,消耗原有的淀粉。防止其干擾實驗。選取同一植株的同一葉片是為了更好地保證葉片的相似性,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起到對照作用。光照一段時間后在酒精中進行水浴加熱脫掉原有的葉綠體。未遮光部分能使碘液變藍,說明光照條件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答案:(1)將原有淀粉運走牦盡(消耗淀粉、剛掉淀粉、分解淀粉等答案均可) (2)對照(對比、比較) (3)B (4)未遮光真題演練3 (2009.湖州)小明同學從課外書中得知“葉片中葉綠素的合成需要鎂元素”的結論。于是他設計了一個實驗。想證實法實驗結論。 實驗材料:小麥種子若干、完全培養基和缺鎂培養基(在教師的指導下配制,完全培養基含小麥胚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缺鎂培養基比完全培養基缺少了鎂元素)。 實驗步驟: ①去掉小麥種子的胚乳。 ②將種子的胚分成甲、乙兩組,每組20粒,分別接種在完全培養基和缺鎂培養基上。 ③將它們放在適宜的環境中養兩周,然后觀察統計。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去掉小麥種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_________對實驗的干擾。 (2)培養兩周后,觀察的對象是_________。 (3)每組為什么要選用較多數量的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芳同學認為葉綠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鎂等礦物質元素外。還需要其他的一些環境條件。她設計了如下表的方案。 A組 B組小麥種子 20粒 20粒 培養條件 適量的水,有光照,25℃ 適量的水,黑暗,25℃培養時間 2周 2周 分析小芳同學的實驗設計,你認為她要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四 呼吸作用考題四 (2011·荊州)人類的下列活動中,能促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將水稻和小麥的種子曬干后入庫保存B.大雨過后,給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C.夜間,給種植蔬菜的溫室大湖降溫 D.向儲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解析:植物呼吸作用在無光和有光備件下都能進行,呼吸作用的條件是酶。有活性的酶都必須要在一定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氣中生存。因此大雨過后給植物松土是增加空氣含量,有助于呼吸作用的進行。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除了酶以外,還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溫度過低、過高,沒有水分,二氧化碳過高等都會降低呼吸作用。答案:B真題演練4 (2009.錦州)下列表示一晝夜中二氧化碳、氧進出植物葉片的情況,你認為哪幅圖所示的現象發生在夜間 ( )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五 蒸騰作用考題五 (2011·義烏)為了探究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和葉面積大小的關系。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1)取兩組樹齡相同、生長狀況相似的同種植物枝條,分別留下6張和3張葉片。 (2)把枝條放入盛有紅色染液的燒杯中。 (3)1小時后,把枝條洗凈,并在兩組枝條的等高位置切出相應的切片。 【實驗現象】 如圖所示。(橫切面中出現紅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經過) 【實驗結論】 植物運輸水分的速率和葉面積大小的關系是__________。 【分析應用】(1)橫切面中的紅色染液存在于木質部的__________中。 (2)葉面積越大,氣孔越多,是__________作用越強的原因之一。 (3)根據實驗結論,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應該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圖像的分析,水分運輸的部位,以及蒸騰作用。從題意以及圖像可以分析含染液越多的枝條,說明其蒸騰作用越強,因此,植物葉片面積越大。運輸水的速率越大。原因是植物葉片越大,其含有的氣孔就越多,越有利于水分的蒸發。移栽植物時。我們需要保存水分,剪去部分葉片。 答案:實驗結論:植物葉面積越大,運輸水分的速率越大(1)導管 (2)蒸騰 (3)剪去部分枝葉(葉片)真題演練5 (2010.恩施)植物通過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掉。如圖所示,現有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裝置,裝置內水面相平,兩株植物的葉片大小、形態及功能相同。將兩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1小時后,比較甲、乙裝置中兩細管底部的壓強(壓強用p表示),正確的是 ( ) A.p甲 B.p甲>p乙 C.p甲=p乙 D.無法確定【嘗試自解】中考命題方向及模擬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新陳代謝的重要生理作用,對植物本身的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是中考的重點之一。試題的命制越來越重視回歸教材及植物的三大作用和生活實際的聯系。??嫉念}型是選擇題和實驗探究題,重點是知識的整合和設置對照組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模擬預測題1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內展出了“微藻制油”新技術,在長長的U型密閉玻璃管里,培養著來自海洋的某種微藻。白天,陽光和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為微藻創造出適宜的生長條件;夜晚,給微藻“喂食”工業廢水讓它們利用廢水中的有機物制造油脂,進而制得高質量的“生物柴油”。 (1)白天有光時,這種微藻能進行__________作用而自養生活;夜晚無光時,又能直接利用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 (2)微藻制油與種植玉米、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制油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如:①實現工業廢物再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②單位產油量高,達玉米的數百倍等。根據提供的信息再補充一點優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擬預測題2 為了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是否需要CO2,小明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A、B兩盆天竺葵在同一暗室中放置一晝夜,然后按圖示情況放在陽光下5小時)。請回答: (1)天竺葵在暗室中放置一晝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B盆中培養皿中放置氫氧化鈉固體的作用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注:A盆巾碳酸氫鈉飽和溶液在光照下會緩慢分解放出CO2,目的是保持與空氣中一樣的的CO2含量) (3)光照結束時,分別從兩盆植物體上摘下多片葉片經過處理后.在進行淀粉檢測時,通常滴加__________來檢測。 (4)小林同學設計了外一種方法:只選擇其中一盆天竺葵上的兩片葉(沒有摘下它們)。各自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在其袋子里分別合理放置碳酸氫鈉和氫氧化鈉。與小明的方法相比較,小林的方法的優點是__________。不足是__________:(每空選填一個序號) ①樣本多 ②樣本少 ③變量多 ④變量少(系統復習,全面提升自我。請完成同步訓練)同步訓練 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1.土壤中的水分是由下列哪種組織運輸到葉子上的 ( )2.下列實驗中,哪一個實驗可以更好地證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燒的有機物 ( )3.有時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路旁樹莖的某一部分受到創傷露出了木質部,這部分莖就不能增粗,這是因為,被破壞的結構包括 ( ) 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 D.樹皮4.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的是( ) A.葉片正面和背面的氣孔是否一樣多 B.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C.葉片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D.葉片光合作用釋放氧氣5.現有四個實驗裝置,若要驗證綠色植物產生氧氣需要光和驗證氧氣是否由綠色植物釋放,則應選用的實驗組合分別是 ( )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③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6.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們走在護城河畔,看到水綿的絲團漂浮在水面,這是由于 ( ) A.水綿的光合作用旺盛 B.水綿的牛長迅速 C.水綿的呼吸作用旺盛 D.水綿的迅速繁殖7.在光合作用的實驗中,將葉的主葉脈切斷,然后一切均按規范操作,發現葉片末端遇到碘液未變藍色,原因是 ( ) A.葉片未遮光 B.缺水,無法生成淀粉 C.氣孔不能關閉 D.葉片細胞無法生存8.某同學在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探究:從上午8點開始,在同一植物的相同位置上,每隔5小時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葉子,并按時間順序編號后低溫保鮮,等摘取了4片葉子(依次為甲、乙、丙、丁) 后,同時進行脫色處理再滴加碘液,顏色最藍的是 ( ) A.甲葉 B.乙葉 C.丙葉 D.丁葉9.剛收割起來的水稻種子堆在一起溫度會明顯升高,升高溫度所需的熱量來自于哪兒?請分析下列有關問題: (1)堆積的大豆種子溫度升高所需的熱量來自于水稻種子的_________,該生理過程的主要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將收割起來的水稻種子放入一個密閉的保溫裝置中,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其內的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并將結果繪制成曲線。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氣含量。下圖中能正確反映二氧化碳含量①和氧氣含量②隨時間變化的是 ( )10.根是陸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滿足植物體生長發育的需要。如下圖是細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圖。請回答以下問題: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區。 (2)施肥過多植物會出現“燒苗”現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濃度_________根細胞細胞液濃度。 (3)圖中,_________圖表示細胞處于失水狀態。 (4)在細胞中,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結構是_________。 11.請根據以下圖表回答有關植物對無機鹽吸收和利用等問題: (1)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 (2)圖中真菌菌絲能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兩者屬于_________關系。 不同氮肥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 氮源(NH4)2SO4 NaN03干重增加量(g) 0.31 0.13土壤溶液原始pH 5.2 5.2土壤溶液最終pH 3.0 6.0 (3)比較不同氮肥供應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比較施用不用氮肥后,土壤pH的變化,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2.下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片橫切面圖,請據圖回答: (1)具有輸導作用的結構是[ ]_________。 (2)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是[ ]_________,它的開放和關閉由_________控制。 (3)葉片的營養組織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它們的細胞內部都含有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場所。 (4)具有保護作用的結構是[ ]_________。13.冬天,我省的許多菜農利用溫室栽培蔬菜。在溫室中,蔬菜可以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進行無土栽培。如圖是小明家的一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剖面圖。請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幫助他解答下列問題: (1)在蔬菜生產旺盛時期,透明塑料膜內常有一些水滴,這些水滴主要來自植物的_________。(2)菜農常常對溫室內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機肥,不但培育了綠色蔬菜,而且溫室內的C02濃度也大大增加。C02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菜農在蔬菜大棚內種植的芹菜,出現了莖稈易倒伏的癥狀,你建議他應多施含 _________的肥料。 (4)如圖是某溫室從16點開始持續密封48小時,測得溫室內C02體積分數的變化情況。試分析:①曲線c~d略有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檢測結果表明,要提高溫室內的蔬菜產量必須適時通風。你認為每天通風的時間最好選在曲線_________區相對應的時間內進行。參考答案第二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第1節 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真題演練l 答案:B解析:植物所需三種主要的無機鹽及其作用:含氮的無機鹽可使枝葉茂盛;含磷的無機鹽可使農作物籽粒飽滿,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可使農作物莖稈堅韌。由題意可知,正確答案為B。真題演練2 答案:D解析: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根、莖、葉的導管自下而上地在植物體內運輸。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結構,運輸方向是自上而下。真題演練3 答案:(1)鎂元素 (2)幼苗葉片的顏色 (3)減少由于種子死亡或遺傳帶來的偶然性 (4)葉綠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解析:本題考查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知識點是關于植物的生長與鎂這種元素的關系,實驗組和對照組中的小麥幼苗胚乳中都有元素——鎂,對實驗會產生干擾,所以必須去掉胚乳。鎂如果對葉綠素的合成有重要作用,那么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幼葉顏色會不一樣。為了排除實驗的偶然性,應該多取一些胚。通過對表中條件的分析發現只有光照這個變量不同,她要研究的問題應該是葉綠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真題演練4 答案:D解析:夜間無光,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真題演練5 答案:B解析: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葉是蒸騰作用的器官。葉片越多,蒸騰作用越強,細管中剩余的水分就越少,細管底部的壓強與水的深度有關,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模擬預測題1 答案:(1)光合 (2)受天氣條件限制少,可全天候生產;不需直接占用有限的耕地資源;微藻生長周期短等解析:由于微藻是一種藻類,根據藻類植物的特點和題中給予的信息解題。白天,陽光和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為微藻創造出適宜的生長條件;夜晚,給微藻“喂食”工業廢水讓它們利用廢水中的有機物制造油脂,進而制得高質量的“生物柴油”。說明這種微藻白天有光時能進行光合作用。微藻制油與種植玉米、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制油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除了題中給出的以外還可以補充受天氣條件限制少,可全天候生產;不需直接占用有限的耕地資源;微藻生長周期短等。模擬預測題2 答案:(1)消耗原有淀粉,避免干擾實驗 (2)CO2+2NaOH=Na2CO3+H20 (3)碘液 (4)④②解析:本實驗通過碳酸氫鈉釋放CO2,氫氧化鈉吸收CO2,使A、B兩盆植物在比較中存在CO2有無這一變量。顯然A盆植物將會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B盆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無法產生淀粉,從而得到光合作用需要CO2這一結論。光合作用是否發生是通過有無淀粉產生來說明的,但若B盆植物原來存在淀粉,滴加碘液后A、B兩盆植物均會變色,從而將得出B盆植物也進行光合作用的錯誤結論。所以必須先對兩盆植物進行饑餓處理,即在暗室中放置一晝夜,消耗掉原有的淀粉,再放入陽光下。A盆將產生新淀粉,B盆因無C02不能產生新淀粉,通過滴加碘液即可產生不同現象。小林選擇同一盆植物上的兩片葉作為實驗對象,由于來自同一植物,因此影響這兩片葉生長的因素相同的多,差異的少,也就是變量少,但缺點是樣本少。同步訓練1.答案:B解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土壤中的水分在根毛被吸收后,進入導管在植物體內運輸,而導管應是上下暢通的管道才適于運輸。2.答案:C解析:考查土壤的組成。A選項是粗略測出土壤中空氣的含量的實驗之一,B選項加熱后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C選項已經干燥的土壤放在石棉網上燃燒,可以證明土壤中有機物的存在。D選項沒有對土壤進行燃燒,無法證明土壤中有可燃燒的有機物。3.答案:B解析:形成層細胞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因為有形成層,所以木本植物的莖能夠逐年加粗。4.答案:A解析:將一片新鮮的葉片浸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由于葉片內氣體受熱膨脹,會看到葉片表面產生很多氣泡,且葉片背面氣泡比正面多,這說明葉片的氣孔背面比正面多。故正確答案為A。5.答案:B 解析:在探究實驗中,研究什么問題,什么問題就是變量。若要驗證綠色植物產生氧氣是否需要光,則變量應為光,選用的實驗組合應為②③;若要驗證氧氣是否由綠色植物產生的,則變量就是綠色植物,選用的實驗組合應為①②。6.答案:A解析:水綿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大量氧氣,所以使水綿絲團浮在水面。本題考查對光合作用產物的理解。7.答案:B解析: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是靠葉脈運輸的,如果把葉脈切斷,那么葉的末端得不到水,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無淀粉生成。本實驗的變量是有無水分,驗證的是:水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8.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只在白天進行,但呼吸作用白天晚上都在進行。甲葉在早晨8點時取得,經過一晚上的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最多,積累的有機物最少,它的藍色最淺,丙葉在傍晚l8點取得,經過一天的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最多,它的藍色最深。本題考查學生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關系的理解。9.答案:(1)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同時釋放熱能 (2)C解析:植物種子是新植株的起點,而生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要消耗有機物,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同時釋放熱能。當將收割起來的水稻種子放入一個密閉的保溫裝置中,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其內的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時,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氧氣逐漸減少。特別要注意密閉的保溫裝置中氣體的總體積基本保持不變。10.答案:(1)根毛 (2)大于 (3)A (4)細胞膜解析:植物根具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根毛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植物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使膜內外離子有濃度差。如果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細胞液濃度,根細胞會失水,出現“燒苗”現象。11.答案:(1)根毛區 (2)共生(互利共生) (3)硫酸銨比硝酸鈉更能促進水稻幼苗的生長 (4)水稻幼苗銨根離子載體多于硫酸根離子,硝酸根離子載體多于鈉離子解析:植物根尖的根毛區吸收水分的同時也能吸收溶解在水里的礦物質元素。真菌菌絲和光合作用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存在互助的關系,屬于互利共生。根據表格中的干重增加量可以知道硫酸銨更能促進水稻幼苗的生長。根據pH的變化可以推測是水稻幼苗的載體不同導致酸堿性的變化。12.答案:(1)3 葉脈 (2)5 氣孔 保衛細胞 (3)2 柵欄組織 4 海綿組織 葉綠體光合作用 (4)1 表皮解析:葉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對葉片橫切面圖分析時,一定牢記“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原則,聯系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的運輸、光合作用的場所及條件等問題進行分析。13.答案:(1)蒸騰作用 (2)有機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產生了二氧化碳(或“微生物呼吸作用”)(3)鉀 (4)①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CO2 ②b~c(d~e)解析: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散失在空氣中。有機肥被植物吸收后,轉化成植物自身的物質,通過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或者是剩余的有機肥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產物也是二氧化碳。鉀肥具有抗倒伏的作用,因此可以多施鉀肥使芹菜的莖稈粗壯。在溫室內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是因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通風應該放在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的區段有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