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人類和動物的生殖與發育考點梳理 1.人、青蛙、昆蟲等生物的生命周期都要經過出生、生長發育、生殖、死亡等生長時期。 生命就是在這種周而復始的運動中不斷地得以延續。但氣候、食物、敵害等生活環境因素的變化,對動物的壽命會有很大的影響。 2.生殖方式和發育類型 (1)低等動物的生殖 分裂生殖(變形蟲) 無性生殖低等動物的生殖 出芽生殖(水螅)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草履蟲) 無性生殖是指不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昆蟲的生殖:一般進行有性生殖(通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其發育的特點是體內受精,體外發育,發育包括不完全變態發育(如蝗蟲)和完全變態發育(如蚊子)。 (3)脊椎動物和人的生殖 男性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 睪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輸精管輸送精子輸卵管輸送卵細胞,是受精的場所 精囊儲存精子 子宮孕育新生命的場所前列腺其分泌物有利于精子的運動 陰道月經流出和胎兒產出的通道 ①受精:具有生殖能力的男女發生兩性行為后,精子與卵細胞會在輸卵管中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 ②胚胎發育:受精卵在子宮內發育成胎兒。胎兒與母體通過胎盤和臍帶相聯系。母體由此向胎兒提供營養物質并排出胎兒的代謝產物。 ③分娩:發育成熟的胎兒從母體內產出的過程。產出的胎兒叫嬰兒。 ④人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衰老、死亡(其中幼兒期和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兩個階段)。 ⑤青春期的發育:女性一般為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男性一般比女性晚兩年左右。 (4)動物的生殖與發育 ①低等動物的生殖方式主要為無性生殖:有分裂生殖(如變形蟲)和出芽生殖(如水螅)。昆蟲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脊椎動物的有性生殖如下表: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胚胎發育 方式 卵生胎生、哺乳受精場所體外(水中) 體內發育場所 體外 體內(子宮內)營養來源 受精卵細胞質中卵黃初期也是受精卵細胞質中的卵黃,胚胎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時,通過臍帶和胎盤從母體獲得 ②人工輔助生殖技術 試管嬰兒:屬于有性生殖(試管內受精,子宮內發育)。 克隆技術:屬于無性生殖,主要通過移植技術,產生一個與“被克隆動物”基因完全相同的新個體。 3.遺傳和變異 (1)遺傳:生物體通過生殖產生子代,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的性狀都很相似的現象(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遺傳物質:染色體、DNA、基因。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遺傳作用的一些有效片段,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特征。 (2)變異:生物體通過生殖產生子代,子代與親代以及子代不同個體間的性狀差異(如“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產生新的生物類型。變異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品種改良。 4.生物的進化 (1)原始生命 目前的各種生物。 (2)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動植物化石是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 (3)生物進化的機理:在與大自然進行的生存斗爭中,對生存不利的變異被淘汰,對生存有利的變異因適應環境而得到保存,并繁殖后代,從而把這種有利的變異一代一代地完善、遺傳給后代。可見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決定的,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高頻考點及真題演練高頻考點一 人類的生殖和發育考題一 (2011·東莞)下列關于人的生殖和發育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受精作用發生在女性子宮里 B.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是臍帶 C.睪丸和卵巢是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 D.女性輸卵管結扎后將不再產生月經 解析:人類的受精作用發生在輸卵管,受精卵從輸卵管分泌的液體中吸取營養和氧氣,不斷進行細胞分裂,直到到達子宮進行著床。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結構是胎盤和臍帶,主要器官是胎盤。榆卵管結扎女性還可以產生月經,只是精子不能到達進行受精。睪丸和卵巢是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能產生相應的生殖細胞、分泌性激素。 答案:C真題演練1 (2009·長沙)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場所是 ( ) A.卵巢 B.輸卵管 C.子宮 D.陰道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二 動物的生殖方式考題二 (2011·衢州)鱘魚是體形大、壽命長的一種淡水魚類,開發利用的價值極大。目前,人們已掌握了鱘魚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術,我市一些地方已大力發展了鱘魚養殖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鱘魚的生殖方式是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B.鱘魚體形大,屬于體內受精的胎生動物 C.壽命長的原因是遺傳物質不斷發生變異 D.鱘魚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術屬于克隆技術 解析:魚類的生殖方式是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只有哺乳動物才是胎生、哺乳的動物。鱘魚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術是有兩性細胞結合的技術,因此屬于有性生殖,不是克隆技術,克隆技術是無性生殖。體形大、壽命長不是遺傳物質在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 答案:A真題演練2 (2010·蘇州)下圖①一④主要表示了變形蟲細胞的哪個生理過程 ( ) A.生長 B.分化 C.分裂 D.癌變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三 動物的生命周期考題三 (2011·蘭州)下圖是家蠶和蝗蟲兩種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家蠶的一生要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時期,其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 (2)蝗蟲的發育過程與家蠶、蚊、蠅等的發育過程不同,要經過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家蠶的發育屬于完全變態發育,因此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只經歷三個時期。 答案:(1)受精卵 幼蟲 蛹 成蟲 (2)不完全變態發育 真題演練3 (2010·青島)如圖為昆蟲發育模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昆蟲一生經歷了不同階段,若圖中B表示昆蟲發育過程中的蛹期,則D可表示昆蟲發育的________時期。 (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家蠶發育過程可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為________。養蠶是為了獲取蠶絲,要使蠶絲產量提高,應設法延長圖中________時期。 (3)蝗蟲的發育過程可用圖中的字母和箭頭表示為________;該發育過程屬于________。蝗蟲是一種農業害蟲,在整個發育過程中,對農作物危害最嚴重的時期是圖中________階段。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四 遺傳與變異考題四 (2011·蘭州)下列有關遺傳的各項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一條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基因 B.生男生女是由女方決定的 C.一對相對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 D.同種生物的體細胞內含有不同數目的染色體 解析:遺傳是指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出現性狀相似的現象。生物體的各種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基因位于DNA上,一條DNA有許多個可以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同種生物的體細胞內含有的染色體數是一樣的。生男生女主要是由男方的性染色體決定的。 答案:C真題演練4 (2010·聊城)下列生物所獲得的變異性狀,不可遺傳的是 ( ) A.經太空育種形成的太空椒個大質優性狀 B.經雜交育種形成的奶牛產奶量高性狀 C.經轉基因形成的超級鼠體大生長迅速性狀 D.經充足光照形成的小麥穗大粒飽產量高性狀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五 遺傳物質——染色體、DNA和基因考題五 (2011·泰安)如圖表示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的關系,圖中1、2、3、4依次表示 A.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 B.DNA、基因、細胞核、染色體 C.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 D.染色體、細胞核、基因、DNA 解析:細胞核、染色體、DNA和基因都具有遺傳功能,四者之間存在如下關系:染色體、DNA和基因都位于細胞核內,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每個DNA分子上有成千上萬個基因,它們之間相互包容。 答案:A真題演練5 (2009·濰坊)據報道,我國已經開發出一種具有廣泛價值的抗蟲水稻新品種,科學家將一種常見豆類作物的基因移植到水稻基因組中使其具備抗蟲特性。由于昆蟲不能消化該水稻體內形成的一種蛋白質而使其消化系統受損后死亡,但人食用該品種大米后卻不會受到任何傷害,請回答: (1)培育該水稻新品種利用的生物技術是_________。豆類作物的基因能夠使水稻具有抗蟲特性說明生物的性狀受_________控制。 (2)請分析人食用這種大米不會受到傷害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述推廣種植該品種水稻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嘗試自解】高頻考點六 生物的進化現象和達爾文進化論考題六 (2011·濟寧)農業科學家在蔬菜種植過程中發現,如果在大棚內長期使用某種農藥,害蟲對這種農藥的抗藥性會越來越強。依據達爾文的觀點,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 A.害蟲抗藥性的增強是農藥對害蟲不斷選擇的結果 B.害蟲的抗藥性是在農藥的作用下產生的 C.害蟲存在的遺傳和變異為其抗藥性的增強提供了前提條件 D.抗藥性變強對于害蟲來說是有利變異 解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實質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大棚內的農藥對于害蟲來說起到選擇的作用,只有抗藥性增強才能生存下來,抗藥性增強的實質條件還是害蟲存在遺傳和變異。 答案:B真題演練6 (2010·福州)如圖中的甲、乙、丙、丁四個地層是按照地質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順序劃分的。古生物學發現:甲地層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層的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數;丙和丁地層的陸生生物化石越來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環境方面的進化趨勢是 ( ) A.從水生到陸生 B.從簡單到復雜 C.從低等到高等 D.從陸生到水生 【嘗試自解】中考命題方向及模擬 本節內容與高中的知識銜接較為緊密,很可能是今后中考生物的熱點。人類的生殖和發育通常以簡單的知識考查形式出現,昆蟲的發育、兩棲類的生殖發育,常常與害蟲防治、環境保護問題一起考查。遺傳現象和變異現象的區分是重要考點,往往以選擇題形式出現。生物技術中的克隆技術和試管嬰兒也會考查對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別。動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會聯系到各生物在進化中的地位,命題中會以圖示出現考查推理能力。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重在對于長頸鹿進化理論的理解和運用。模擬預測題l 如圖所示,通過轉基因技術培養的老鼠比普通老鼠大許多,請回答: (1)在轉基因鼠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鼠個體的_________,研究者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注入普通鼠 __________________。 (2)該實驗說明了_________決定生物的性狀;在生物傳宗接代過程中,傳下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模擬預測題2 如圖所示是長頸鹿的進化過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長頸鹿的前肢有的長,有的短,這說明變異是_________的。 (2)在頸的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能被保留下來,而頸和前肢短的個體被淘汰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物(如長頸鹿喜歡吃的樹葉)在長頸鹿個體的生存和進化中起了_________的作用。 (4)生存下來的個體又是通過_________和_________來逐代積累這種“頸和前肢長”的性狀的。 (系統復習,全面提升自我,請完成同步訓練)同步訓練 人類和動物的生殖與發育1.人的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 ( ) A.卵細胞 B.胎盤 C.臍帶 D.包括A、B兩項2.青蛙和菜粉蝶的發育都是變態發育。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①它們在發育過程中都要進行蛻皮 ②它們都屬于有性生殖,受精卵都在水中發育 ③它們的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都有很大的差異 ④它們在變態發育過程中都經歷了受精卵、幼體、蛹和成體四個時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如果將公雞的睪丸摘除,那么公雞將 ( ) A.只喪失生殖能力 B.只是第二性征消失 C.喪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也將消失 D.喪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維持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下列關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內臟器官功能Et漸健全 B.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C.出現遺精、月經等生理現象 D.男性的青春期發育更早些5.夏天令人生厭的蚊子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蚊子的發育經歷的階段是 ( ) A.卵→幼蟲→成蟲 B.卵→幼蟲→蛹→成蟲 C.卵→蛹→若蟲→成蟲 D.卵→若蟲→蛹→成蟲6.今年春季,溫州動物園“孕事”特別多:9只梅花鹿懷孕,l只駱駝和4只小獼猴相繼出生,藍馬雞產下了6枚蛋。這些動物中,屬于卵生動物的是 ( ) A.藍馬雞 B.梅花鹿 C.駱駝 D.獼猴7.以杭州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為主體的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水稻基因信息。下列關于水稻遺傳物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水稻基因實質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遺傳作用的一些片段 B.水稻抗病、抗倒伏、高產優質等一系列可遺傳性狀均由基因決定 C.水稻DNA分子是一種大分子化學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較大 D.水稻、人類等生物體內的基因、DNA、染色體不可能發生變化8.下列屬于相對性狀的一組是 ( ) A.人的身高與體重 B.玉米的白粒與黃粒 C.兔的長毛與黑毛 D.家兔的白毛與北極狐的白毛9.下列性狀變化不是由基因控制的是 ( ) A.小白鼠生出轉基因超級鼠 B.經常曬太陽使皮膚變黑 C.雙眼皮的父母生出單眼皮的孩子 D.紅果番茄的植株上結出黃果番茄10.科學家將一只蘇格蘭雌性白臉羊的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到黑臉羊去核的卵細胞內,待發育成早期胚胎后植入另一只黑臉羊的子宮內,該黑臉羊產下的小羊的臉色和性別分別是 ( ) A.黑色雄性 B.黑色雌性 C.白色雄性 D.白色雌性11.北京培育出優質甘藍品種,葉球最大的只有3.5千克,但引種到拉薩后,由于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葉球可重達7千克左右,再引種回北京,葉球又只有3.5千克。從甘藍引種過程可看出 ( ) A.甘藍具有遺傳性.而不具有變異性 B.僅由環境條件引起的變異不遺傳 C.環境改變可引起可遺傳的變異 D.甘藍葉球的大小是由環境決定的12.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科學的新進展、新成就如同雨后春筍,層出不窮。為了解決不孕癥,1978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為了證明高度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1997年第一只克隆動物“多莉”問世。“試管嬰兒”和克隆動物的生殖方式是 ( ) A.都屬于有性生殖 B.前者屬于有性生殖,后者屬于無性生殖 C.都屬于無性生殖 D.前者屬于無性生殖,后者屬于有性生殖13.米勒等人的模擬實驗證明了 ( )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C.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機物 D.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4.如圖所示的地層中發現A、B兩種生物化石,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 A.A是由生物B進化來的 B.生物A的結構比生物8的復雜 C.生物A的個體數比生物B的多 D.生物A的形態比生物8的大15.某種農藥對殺滅蚊、蠅有獨特的效果,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防治效果越來越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這種農藥的質量越來越差 B.這種農藥使蚊、蠅發生能抵抗農藥的變異 C.這種農藥選擇了蚊、蠅中能抵抗農藥的變異 D.蚊、蠅等能自然發生并鞏固抵抗這種農藥的變異16.請根據下列圖和表回答問題: 表:四種人體激素的功能序號 激素名稱 功能 ① 生長激素 控制人的生長發育 ② 胰島素促進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 ③ 甲狀腺激素 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 統的興奮性 ④ 性激素促進生殖器官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和維持人的第二性征 (1)在一個人的生命周期中,快速生長的兩個階段分別為________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長發育的特征是身高、體重劇增,大腦興奮性增強,第二性征出現。影響青春期生長發育的主要激素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我們每一個人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呢?下面是人的整個生殖過程,請結合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示意圖回答: (1)[ ] _______產生卵細胞。 (2)卵細胞與精子在[ ] _______中結合形成受精卵。 (3)受精卵不斷進行細胞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移動,最終植入[ ] _______,就好比一粒種子落到了土壤,這是_______的開始。 (4)胚泡中的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逐漸發育成胎兒,胎兒通過_______與母體發生物質和氣體的交換,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 (5)一般來說,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意味著新生命誕生的過程叫做_______。18.中國女排北侖主場的吉祥物“圓圓”,其原型是寧波市獨有的二級保護動物——鎮海棘螈,如圖所示。目前它的數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貓還稀少,已瀕臨滅絕。請回答: (1)鎮海棘螈在陸上產卵,卵孵化后,幼體再進入水中繼續進行個體發育,成體則在陸上生活。它和大鯢同屬于_______類動物。 (2)鎮海棘螈數量稀少、瀕臨滅絕是否與其產卵習性有關?中科院的科學家設計了如下實驗:將收集到的60顆鎮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組,在適宜溫度下,分別將它們放在陸地上和池水下深l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處,一段時間后,比較它們的孵化率。設計的實驗可以研究兩個問題: ①受精卵在陸上與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異?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與_______是否有關? (3)鎮海棘螈數量稀少、瀕臨滅絕的原因除了可能與陸上產卵習性有關外,還可能與其生存環境的變化有關,如氣候異常、_________等。參考答案第2節 人類和動物的生殖與發育真題演練l 答案:B解析: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結合。子宮是孕育新生命的場所,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陰道是月經流出和胎兒產出的通道。真題演練2 答案:C解析:分裂是低等動物的一種無性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由一個母細胞分裂產生兩個子細胞的過程,分裂能使變形蟲個體數量增加。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形態功能各異的組織,而癌變是腫瘤細胞不間斷分裂轉移并侵犯新的組織的過程。真題演練3 答案:(1)受精卵(卵) (2)D→A→B→C A (3)D→A→C 不完全變態發育 C解析:(1)解答本題的關鍵就是以“B為蛹期”為突破口,判斷蛹的前一個階段A為幼蟲期,則幼蟲的前一個階段D為受精卵(卵)期。(2)家蠶的發育為完全變態發育,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即圖中的臚A→B→C;幼蟲吐絲,所以要使蠶絲產量提高,應設法延長圖中A階段。(3)蝗蟲的發育經歷三個階段,卵一若蟲+成蟲,即圖中的D→A→C,為不完全變態發育,蝗蟲在成蟲期以農作物的枝葉為食,所以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即圖中的C階段。真題演練4 答案:D解析:不可遺傳變異是由外界環境因素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可遺傳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能夠遺傳給后代。在A、B、C、D選項中,D項中的變異是由光照引起的,其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故屬于不可遺傳變異。真題演練5 答案:(1)轉基因技術基因 (2)人的蛋白酶能將這種蛋白質消化分解 (3)提高產量;節約成本、提高效益;利于環境保護(合理即可)解析:(1)基因決定性狀,豆類作物的基因植入水稻基因組中,從而培育出具抗蟲特性的水稻新品種,這種生物技術稱為轉基因技術。 (2)人食用這種大米不會受到傷害是因為人具備消化分解該蛋白質的能力。 (3)若該品種水稻推廣種植,則大大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而且有利于環境保護等。真題演練6 答案:A解析:首先我們從題干中可以看出,生物在生活環境方面的進化趨勢是指生物在什么樣的環境條件下生活,所以可以把B、C兩個選項排除;甲地層在最底層,離現代最久遠,化石也越古老,依此類推,離現代最近的生物是在丁地層。也就是說四個地層中生物進化的順序甲→乙→丙→丁,故生物在生活環境方面的進化趨勢是由水生到陸生。模擬預測題1 答案:(1)大小 受精卵的細胞核 (2)基因 基因解析:在轉基因鼠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鼠個體的大小。運用遺傳學的知識分析本題,實驗中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注入普通鼠的受精卵的細胞核,由該受精卵發育成了大鼠。實驗說明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模擬預測題2答案:(1)不定向 (2)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在生存斗爭中具有優勢,所以能存活下來,而頸和前肢短的個體由于不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在牛存斗爭中處于劣勢,所以不能存活下來 (3)定向選擇 (4)遺傳變異解析: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認為生物都存在著變異,同種個體之間并不是都一樣的(即變異是不定向的)。長頸鹿的祖先中有的頸和前肢長一些,有的頸和前肢短一些。這種差異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在干旱時,頸和前肢長的個體,因能夠吃到樹上高處的樹葉,比頸和前肢短些的個體有更多的生存機會,并通過繁殖將這種特征傳遞給后代。這樣通過自然的選擇,經過漫長的年代,頸和前肢長的特征逐漸積累,就產生了現在這種長頸鹿,而頸部和前肢較短的個體則被淘汰了。同步訓練1.答案:D解析:人的胚胎發育是指從受精卵分裂開始,直到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產出為止的整個過程。受精卵分裂及胚胎生長發育初期所需的營養是由卵細胞內豐富的卵黃提供的,之后胚胎發育所需營養來自于與母體相連的胎盤。臍帶是母子聯系的紐帶,是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通道,而不是營養物質的來源。2.答案:B解析:青蛙沒有蛻皮現象,發育過程無蛹期。菜粉蝶為體內受精,受精過程在陸地上或在空中完成。3.答案:C解析:公雞是雄性個體,其主要的性器官是睪丸。睪丸的功能是分泌雄性激素和產生精子。而第二性征是在睪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影響下才產生并得以維持的。所以公雞睪丸被摘除后,精子和雄性激素就無法產生。所以它就喪失了生殖能力,同時第二性征也逐漸退化。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有關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青春期的知識。人體進入青春期以后身高、體重迅速增加,其中女性要比男性早兩年左右進入青春期,青春期以性發育、性成熟為主要特征,主要變化表現在:出現第二性征、內臟器官功能日漸健全、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如出現遺精、月經等生理現象。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點屬于理解層次,要求理解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蚊子的發育屬于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6.答案:A解析:動物的有性生殖按照胚胎發育的場所可分為胎生、卵生和卵胎生(如蝮蛇等少數生物)。其中胎生生物胚胎發育的營養主要來自母體血液,通過胎盤和臍帶與母體相連,從母體血液中獲得營養和排出廢物。胎生生物的生殖特點有利于子代的成活,較卵生更為有利.哺乳動物屬于胎生動物。卵生生物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來自卵黃,與母體問無營養聯系,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兩柄類、爬行類、鳥類都屬于卵生生物。梅花鹿、駱駝、獼猴都是哺乳動物,因此都屬于胎生動物,只有藍馬雞屬于鳥類為卵生動物。7.答案:D解析:遺傳物質一般存在于細胞核中,核中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又叫脫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中遺傳物質的一種,它是一種具有雙螺旋結構的大分子物質。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它控制著生物的性狀特征。染色體、DNA、基因發生變化引起的疾病稱為遺傳病。8.答案:B解析: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身高和體重、長毛與黑毛不是同一性狀;家兔與北極狐不是同種生物。9.答案:B解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經常曬太陽使皮膚變黑,是環境因素引起的,不是由遺傳物質控制的。10.答案:D解析:生物體的性狀由遺傳物質決定,遺傳物質存在于生物體的細胞核中。產下的小羊臉色和性別由其遺傳物質決定,由題目提供的信息可得,小羊的細胞核來自于蘇格蘭雌性白臉羊的乳腺細胞,因此小羊的各種性狀與蘇格蘭雌性白臉羊相似。11.答案:B解析:環境的改變和生物本身遺傳物質的變化都會引起生物的變異,使生物表現出不同的性狀。但可遺傳的變異必須是由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的。北京的甘藍引種到拉薩,由于晝夜溫差大、時間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葉球增重。但由于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因此再引種回北京后,就不再保持增生的性狀。12.答案:B解析:“試管嬰兒”是指兩性生殖細胞在試管內完成受精,然后把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所產下的后代。而克隆動物并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主要通過細胞核移植技術,產生一個與“被克隆動物”性狀相同的新的個體。顯然前者屬于有性生殖,后者屬于無性生殖。13.答案:C解析:米勒等人模擬原始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經過火花放電(模擬閃電)合成了多種氨基酸,從該實驗分析,證明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機物,說明原始地球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是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14.答案:B解析:該題屬于設置圖片觀察的題目,這種題目首先要讀懂圖中所給的信息,然后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題目分析并解答。A、B兩種生物化石出現在不同的地層中,由于地層形成的時間不同,所以它們出現的先后順序也不同,從而說明了它們在進化過程中的先后順序。15.答案:C解析:在同樣噴灑農藥的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自然是抵抗農藥能力強的蚊、蠅,而抗藥弱的蚊、蠅,在同樣的環境中,會被農藥殺死。因此,能夠適應這種環境的蚊、蠅則生存下來,不能夠適應的蚊、蠅則被淘汰。16.答案:(1)幼兒(2)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表的分析能力。從人類的生長曲線可以發現幼兒期和青春期生長曲線最陡,說明這兩個時期人體生長最快。從表格可以得到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性激素都會影響人的生長和發育,胰島素只是能調節血糖濃度。17.答案:(1)2卵巢 (2)1輸卵管 (3)3 子宮內膜(或子宮)懷孕 (4)胎盤(或胎盤和臍帶)(5)分娩解析: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它可以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卵細胞形成后進入輸卵管,在此會與精子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邊分裂邊移動,最后植入子宮內膜中。胎兒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物質和其代謝產生的廢物均是通過胎盤與母體發生交換。一般持續大約40周時,胎兒從母體中分娩而出,形成嬰兒。18.答案:(1)兩棲 (2)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3)農藥污染、水體減少、天敵捕食、人為因素(合理即可)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兩棲類生物的生長發育方式的掌握情況。幼體在水中發育,成體可以在陸上生活說明是兩棲動物的特征。結合題干內容可推理得出研究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與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是否有關這一問題。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有氣候異常、環境污染、水體減少、天敵捕食、人為破壞等因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