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一、教學目標 1.概述人體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獲取外界環境信息的情況;描述眼球和耳的結構以及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視覺和聽覺形成的過程;說出近視的成因以及預防方法;說出導致耳聾的各種因素以及預防的措施。 2.嘗試觀察瞳孔的大小變化情況,并做出解釋;練習觀察和測量的技巧。 3.培養視覺和聽覺的衛生習慣,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 二、教學重點: 描述眼球和耳的結構以及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視覺和聽覺形成的過程。 三、教學難點: 描述眼球和耳的結構以及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視覺和聽覺形成的過程。 四、教學準備:眼球模型,教學課件。 五、課型:新課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想當你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間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這時你會急忙尋找避雨地點,并迅速跑過去。請問你是靠什么器官和系統感知天氣突然變化的?(眼睛、耳朵、大腦、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等。)板書課題: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二)探究新知 互動一:人體對外界環境感知的器官 1.剛才我們對“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的感知有什么器官參與?(眼睛、耳朵、大腦等。) 2.我們對外界環境的感知還有哪些感覺和器官參與?請舉例說明。(可參考課本第一節第一段,進行分析:嗅覺、味覺、熱覺、觸覺、痛覺等,鼻子、舌、皮膚等器官) 3、教師小結:是的,人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感覺器官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其中大腦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我們才產生了各種感覺。而據科學家統計,在我們從外界獲得的信息中,大多是來自視覺。視覺的形成當然離不開眼睛,眼睛的結構是怎樣的呢? 互動二:眼球的結構和功能 1.觀察課本人眼球結構和照相機結構示意圖,完成討論1、2。 學生討論,回答: 觀察圖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人們根據眼球結構設計出了照相機,照相機在結構上和眼球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A. 照相機在拍照時,鏡頭、光圈和膠卷分別起什么作用? 教師強調:鏡頭起調節焦距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線量作用,膠卷起感光成像作用。 B. 從眼球的結構中,晶狀體、瞳孔和視網膜分別相當于照相機的什么結構? 學生回答:晶狀體——鏡頭;瞳孔——光圈;視網膜——膠卷(底片) 3.請同學們利用一分鐘的時間熟悉眼球的結構,然后通過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結構,并說出每一部分結構的功能。 教師強調:我們俗話說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兩部分?(師生共同分析)白眼球——鞏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內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現了藍眼、褐眼等。 互動三:視覺是怎樣形成的? 1.請大家根據眼球的結構分析:光線從外界進入眼球到達視網膜的途徑是怎樣的? 學生分組討論整理,各組呈現分析結果,進行展示解說,其他組進行補充。 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 教師強調:對光線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狀體玻璃體,成像的部位是視網膜,成的像是倒像。 2.視網膜上成像后我們就看到物像了嗎?我們實際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嗎?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結合課本上面第一段解決這一疑難。 教師講解:視網膜上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還要把圖像信息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的特定區域——視覺中樞,產生了視覺。 案例分析: 小剛在一次意外中失明了,可是醫生說小剛的眼睛完好。為什么小剛看不見了呢? 我們應該為盲人做些什么? 4、探究活動 觀察課本圖Ⅳ-48貓的瞳孔大小的調節,你能發現什么規律?人也會有這種變化嗎?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一下。貓的瞳孔在暗處比在亮處大。推測人也會這么變化。然后設計實驗方案: (1)拉上窗簾,過一會再拉開,觀察瞳孔變化。 (2)先觀察一位同學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過一會松手,觀察瞳孔變化 (3)觀察同學從教室內走到教室外時瞳孔的變化 互動四:近視的成因及預防 1.大家看一看我們班有多少位同學戴眼鏡?他們戴的都是什么眼鏡?(近視鏡) 2、那么近視是怎么形成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內容,結合圖,分析近視的成因。 學生分析,表達交流。 3、教師強調:晶狀體調節緊張引發的近視眼叫假性近視,如果這時注意保護視力,消除使晶狀體過度緊張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視力可以好轉和恢復到正常。但如果進一步發展到眼球前后徑過長,也就是說晶狀體和視網膜中間的距離加長,這時無論你怎么調節自己的晶狀體,遠處射來的光線經過折射都只能在視網膜前面成像,我們在視網膜上只能獲得模糊的影像。這就是真性近視。 4、對于近視我們有什么矯正的辦法嗎?(戴眼鏡)戴什么樣的眼鏡呢?哪位同學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視鏡。(中間薄,四周厚) 教師:這種鏡子正好和放大鏡相反,我們叫它凹透鏡,凹透鏡可以發散光線,然后再經過角膜、瞳孔等結構,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5、請幾位近視眼的同學談一談近視心得,讓其他同學引以為鑒。 教師指出大部分同學的近視都是由于過度用眼,長時間近距離看書,不注意用眼衛生造成的,開始階段都是假性近視,進行適當的矯正應該是能恢復正常視力的。 6、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課本圖總結預防近視的方法。 學生熟記“三要”、“四不看”,并應用到生活中去。 互動三:耳的結構和功能 1、觀察與思考:聽覺的重要性 (1)課件出示插圖,思考的討論題。 (2)學生認真觀察并討論交流,認識到聽覺的重要性。 2、耳的結構 (1)聽覺的形成離不開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結構嗎?經常有小孩子對著別人的耳朵大聲說話,結果造成別人聽覺受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2)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圖,認識耳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 (3)教師課件出示圖,指導學生認識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聽覺的形成 (1)請大家根據耳的結構圖分析:外界的聲波是怎樣到達內耳的? (2)學生分組整理并表達交流,小組間相互補充。閱讀課本上面一段總結聽覺形成的過程。 (3)教師講解并板書: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 ????? (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 (4)我們從外界聽到的聲音都是和諧悅耳的嗎?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學生看書理解什么是噪音,并了解噪音的危害 為了保護耳和聽覺,我們應該怎樣做? a.減少和消除嗓聲; b.不要用尖銳的東西挖耳朵,以免戳傷外耳道或鼓膜; c.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開口,使咽鼓管張開,或閉嘴、堵耳,以保持鼓膜兩側大氣壓力平衡; d.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避免引起中耳炎; e.不讓污水進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5、想一想你吃飯的情景,當時你都感覺到什么? 聞到了飯菜的氣味---------------嗅覺 看到了飯菜的形狀和顏色------視覺 嘗到了飯菜的味道---------------味覺 手指感覺到飯菜的溫熱---------觸覺 聽到家人的談話------------------聽覺 練習拓展一 無障礙通道和電視節目中的手語欄目兩幅圖片它們各有什么用處? 無障礙通道,盲人有優先通過的權力。無障礙通道為盲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和保障。電視節目中的手語欄目,可幫助聾人看懂電視畫面,感知有關的信息。 練習拓展二 a.老年人常患遠視。試分析其原因,并說明遠視成像的情況和矯正辦法。 有的人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或角膜與晶狀體的凸度過小,致使光線到達視網膜時,沒有聚成焦點,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因此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這叫做遠視。矯正的方法是佩戴適合的凸透鏡,使光線正好成像于視網膜上。 b.眼的哪些部位不正常會導致失明? 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鞏膜、脈絡膜和視神經等部位受損,都可能導致失明。 練一練: 1、在眼球的結構中,能改變曲度使人可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狀體 D、玻璃體 2、眼球內具有感光細胞的結構是( ) A、角膜 B、鞏膜 C、脈絡膜 D、視網膜 3、矯正近視眼佩戴的鏡片是( ) A、平面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凹面鏡 4、外界物體發射過來的光線,依次經過 ( )到達視網膜。 A、瞳孔、角膜、晶狀體、玻璃體 B、瞳孔、角膜、玻璃體、晶狀體 C、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 D、角膜、瞳孔、玻璃體、晶狀體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結構是( ) A、角膜 B、晶狀體 C、鞏膜 D、虹膜 6、視覺是在視網膜上形成的。( ) 7、為了節約時間,應邊走路邊看書學 習。( ) 8、讀寫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要在10厘米左右。( ) 9、躺臥看書很舒服,應當提倡。( ) 10、當人觀看一個由遠處移近的物體時,晶狀體會逐漸變厚。( ) 11、人們常說照相機的成像跟人的眼球成像的原理相同,根據你對眼球的認識,想一想,眼球的晶狀體、瞳孔和視網膜分別相當于照相機的什么結構? 晶狀體——鏡頭 瞳孔——光圈 視網膜——膠卷 (三)、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四)、板書設計: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結構 二、視覺的形成過程 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 (透光)?????? (折射)??? (成像)?????? (形成視覺) 三、近視的成因 四、近視的預防 五、耳的結構和功能: 六、聽覺的形成過程: 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 ????? (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 (形成聽覺) 七、耳的保護: 八、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