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中考生物二輪復習重難知識提分方案(三)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一、方法技巧點撥 1.海帶屬于大型的藻類植物,生活在海洋里,常分化為葉狀體、根狀體兩部分,常被誤認為有根、莖、葉。 2.列表比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區別 比較項目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有無真正的花 有 無 種子、果皮 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 胚珠、子房壁 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 胚珠裸露 舉例 大豆、玉米、水稻等 油松、銀杏、側柏等 (1)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環境的特點:①種子外有果皮包被;②果實有助于種子的傳播。 (2)裸子植物不完全具有六大器官:裸子植物的種子無果皮包被,無果實,只有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 (3)白果≠果實:“白果”是裸子植物銀杏的種子,“白果”裸露,無果皮包被。 3.比較農業生產上所說的“種子”和種子的概念 (1)種子是種子植物所特有的生殖器官,是由胚珠發育而成的。 (2)農業生產上所說的“種子”是播種材料的總稱,既包括種子,又包括一些果實(如小麥、玉米、水稻等),有時候甚至還包括一些塊根(如甘薯)和塊莖(如馬鈴薯)。 (3)玉米粒≠種子:平常我們所說的玉米粒屬于果實,因為玉米的果皮與種皮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易分開。 4.種子萌發的過程的規律總結 (1)首先發育的是胚根。 (2)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3)從種子萌發到長出幼苗之前,干重是減少的。 5.根尖的結構特點常考總結 (1)細胞分裂最旺盛的部位:分生區。 (2)根伸長最快的部位:伸長區。 (3)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最主要的部位:成熟區。 6.幼根生長原因的分析方法 (1)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量,另一方面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兩者缺一不可。 (2)只有分生區細胞具有分裂能力,根冠伸長區和成熟區的細胞都是由分生區細胞分裂產生的,都失去了分裂能力。 (3)根尖四區中生長最快的是伸長區。 7.不要混淆芽軸與胚軸的方法 (1)葉芽的中間部分叫芽軸,將來發育成莖; (2)胚軸是種子胚中的一部分,將來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 8.果實和種子的各部分與花的結構對應關系的記憶方法 注意: (1)“受精”不要錯寫成“授精” (2)開花≠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必須經歷傳粉和受精兩個過程。傳粉成功,受精不一定成功,不經過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無法形成。 9.葉片的結構易錯總結 (1)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都屬于營養組織,并不是單獨的組織。 (2)在葉肉細胞、表皮細胞和保衛細胞中,只有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因此表皮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3)陸生植物的葉片下表皮氣孔多。 10.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應用總結: 蒸騰作用的應用: (1)大樹底下好乘涼。 (2)移栽植物時要去掉一部分枝和葉選擇陰天或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陰等,都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途徑 措施 延長光照時間 補充光照 增加光照面積 間作、合理密植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控制適宜溫度、增加CO2濃度(如通風)、合理施肥 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氣的含量,促進根的呼吸; (2)增大晝夜溫差:降低夜間溫度,可減少植物呼吸消耗; (3)延長果實貯藏時間:通過低溫、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來降低呼吸作用,延長保存時間。 11.驗證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常用實驗方法 (1)滴加碘液,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 (2)選一葉片,部分遮光,驗證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 (3)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CO2,或用碳酸氫鈉溶液增加CO2,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 (4)選一葉片,切斷主葉脈,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 (5)用銀邊天竺葵,驗證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6)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或衛生香,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O2。 (7)用澄清的石灰水,驗證呼吸作用的產物是CO2。 (8)用燃燒的蠟燭,驗證呼吸作用的原料是O2。 二、提分訓練 1.人們食用海帶,主要食用海帶的( ) A.根狀物 B.葉狀體 C.整個植物體 D.葉 2.裸子植物區別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 A.有種子 B.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C.種子外無果皮包被 D.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3.蘋果樹和銀杏樹曾同時參加過煙臺市的市樹競選,關于蘋果樹和銀杏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蘋果樹屬于被子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B.銀杏樹屬于裸子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C.蘋果和銀杏的主要區別是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D.從生物進化角度分析,蘋果樹比銀杏樹更高等 4.小麥是常見糧食作物,如圖是麥粒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顆麥粒是一個果實,里面包著一粒小麥種子 B.供人類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小麥粒中的胚乳 C.相比較于菜豆種子的結構,小麥粒與玉米粒的結構相似度更高 D.種子萌發時,胚根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葉,胚軸發育成莖 5.如圖為菜豆生長發育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⑤中的營養物質通過①轉運給②和③ B.只要外界條件適宜種了就能萌發 C.大豆根尖的成熟區是吸收有機物的主要部位 D.⑥⑦組成的結構是由子房發育來的 6.如圖是根尖的結構示意圖,關于下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甲伸長區部分表皮細胞向外生長形成根毛 B.圖中乙成熟區細胞出現液泡,能迅速伸長 C.圖中丙區的細胞較小,細胞核較大 D.圖中丁區位于根尖的尖端,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7.如圖是根尖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①處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唯一部位 B.幼根的生長與②和③有關 C.③處細胞分裂時,細胞膜和細胞質先一分為二,最后細胞被分裂 D.②處的細胞能夠從周圍的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而無限制地長大 8.云南西雙版納的望天樹是我國最高的樹,現最高紀錄是84米。它的莖是由什么發育來的( ) A.胚芽和芽軸 B.葉原基和胚芽 C.芽軸和胚軸 D.芽原基和子葉 9.下列有關桃樹開花與結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桃花的結構中,雄蕊不參與果實的形成,所以沒有雌蕊重要 B.連綿陰雨可致桃樹減產,主要是因為開花時節傳粉不足 C.黃桃果肉甜美,它是由雌蕊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 D.桃核里只有一粒種子,是因為桃花雌蕊中只有一個胚珠 10.如圖是楊樹的葉片橫切面結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④分別是上、下表皮,細胞中含有葉綠體 B.②是葉肉,屬于營養組織,可進行光合作用 C.③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D.⑤具有運輸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功能 11.下列農業措施與所依據的生物學原理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A.瓜類與豆類輪作——甲烷細菌將氮氣轉化為氮肥,提高土壤肥力 B.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蒸騰作用 C.及時排澇——促進根的呼吸作用 D.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12.為了探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進行以下實驗,以下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利用甲裝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條件是光 B.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過程中,需要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 C.乙裝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釋放二氧化碳 D.丙裝置中蠟燭熄滅是因為種子萌發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13.我國的育種專家培育出了緊湊型雜交玉米,大大提高了玉米產量。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玉米種子萌發時胚乳中的營養通過子葉逐漸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 B.通常所說的玉米種子是由子房發育而來 C.開花傳粉時期,圖中1所示結構的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圖中2所示結構的呼吸作用強度 D.緊湊型玉米的葉片與莖的夾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間互相遮光的缺點,因而提高了玉米光合作用的效率 14.如圖表示大豆的一生,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表示的是種子的萌發過程,所需的外界條件有:一定的________、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________。 (2)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在種子的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_______]_______,大豆種子萌發時所需的營養物質貯藏在種子的[____]_______中。 (4)圖中的③表示的是植株的生長,其中③結構中的a是由①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_發育來的,b是由①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_發育來的。 (5)④的主要結構是_______和_______,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 (6)從④→⑤必須經過_______和_______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 15.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小麥的種子和幼苗開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動。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表示用小麥種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如果實驗達到預期效果,則乙瓶和丁瓶內的現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麥幼苗的某些生理過程。先將小麥幼苗放在黑暗處一晝夜,通過_______(填數字)耗盡葉片中原有的淀粉。再用黑紙片將葉片Ⅰ的b部分進行遮光處理,然后把幼苗移到陽光下照射幾小時。摘下葉片Ⅰ,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脫色、漂洗、滴加碘液,葉片Ⅰ的b處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興趣小組在密閉溫室種植小麥幼苗并繪制了如圖三、圖四所示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曲線。 ①圖三表示溫室一晝夜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情況。18—24時內,通過曲線可知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呼吸速率。0—24時內,有機物積累最多、氧氣濃度最低的時間分別是_______時左右。 ②圖四表示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同的夜間溫度下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實驗表明,在同一時間范圍內,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增加小麥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海帶是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起固著作用的叫根狀物,最上面的叫葉狀體,連接根狀物和葉狀體的部分叫柄。故選:B。 2.答案:C 解析:裸子植物區別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種子外無果皮包被。 3.答案:B 解析:蘋果樹屬于被子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銀杏樹屬于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它有根、莖、葉、種子四 大器官,所以蘋果樹比銀杏樹更高等,B錯誤。 4.答案:D 解析:小麥粒的外層是種皮和果皮,因此一顆麥粒是一個果實,里面包著一粒小麥種子。小麥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貯存在胚乳中,供人類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小麥粒中的胚乳。菜豆種子有兩片子葉,無胚乳,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中;小麥粒與玉米粒的外層都是種皮和果皮。種子有一片子葉,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中,因此,相比較于菜豆種子的結構,小麥粒與玉米粒的結構相似度更高。種子萌發時,胚根發育成根,肝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莖和根連接的部位。 5.答案:D 解析:菜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所以④子葉中的營養物質通過①胚軸轉運給②胚芽和③胚根,A錯誤;必須同時具備自身條件和外界條件,種子才能萌發,B錯誤;菜豆根尖的成熟區是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C錯誤;⑥為果皮、⑦為種子,合稱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D正確。 6.答案:C 解析:圖中甲是成熟區,其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圖中乙是伸長區,細胞出現液泡,能迅速伸長;圖中丙是分生區,細胞較小,細胞核較大,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圖中丁是根冠,位于根尖的尖端,具有保護作用。 7.答案:B 解析: 8.答案:A 解析:種子中的胚芽發育成莖和葉,枝芽中的芽軸發育成莖。 9.答案:A 解析:A、花蕊是花的主要結構,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雄蕊提供花粉完成傳粉受精后子房形成果實和種子,A錯誤; B、異花傳粉往往容易受到環境條件的限制,得不到傳粉的機會,如風媒傳粉沒有風,蟲媒傳粉因風大或氣溫低,而缺少足夠昆蟲飛出活動傳粉等,從而降低傳粉和受精的機會,影響到果實和種子的產量。果樹多是異花傳粉,果樹開花季節,如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昆蟲活動受限制,傳粉受影響,從而會導致果樹減產。為了彌補自然下狀態傳粉不足,所以輔以人工輔助授粉。B正確; C、據分析可見:黃桃果肉甜美,它是由雌蕊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C正確; D、據分析可見:胚珠發育成種子,桃核里只有一粒種子,是因為桃花雌蕊中只有一個胚珠,D正確。故選:A。 10.答案:B 解析:A、①上表皮、④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起保護作用,不含葉綠體。A錯誤;B、②葉肉,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B正確;C、③葉脈,內含導管和篩管,是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通道。C錯誤;D、⑤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D錯誤。故選:B。 1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及微生物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根瘤菌能將氮氣轉化成氮肥,提高土壤肥力;葉是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葉,可以降低蒸騰作用;及時排澇使土壤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促進光合作用。 12.答案:D 解析:A.甲裝置a中的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瓶內的綠色部分與瓶外的綠色部分形成以二氧化碳為變量的對照實驗;瓶外的見光與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可見甲裝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條件是光,A正確。B.光照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B正確。C.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過呼吸作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丙裝置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正確。D.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氣,所以燃燒的蠟燭熄滅,D錯誤。故選D。 13.答案:C 解析:A.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里。所以,玉米種子萌發時胚乳中的營養通過子葉逐漸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A正確。B.通常所說的玉米種子實際是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B正確。C.開花傳粉時期,圖中1雄蕊的花藥里的花粉需要散落出來,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圖中2葉片的呼吸作用強度,C錯誤。D.緊湊型玉米的葉片與莖的夾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間互相遮光的缺點,因而提高了玉米光合作用的效率,D正確。故選C。 14.答案:(1)水分;溫度 (2)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3)3;胚根;4;子葉 (4)2;胚芽;3;胚根 (5)雄蕊;雌蕊 (6)傳粉;受精 解析:(1)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是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定的水分。 (2)種子萌發不僅需要滿足外界條件,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 (3)在種子的萌發過程中,3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大豆種子的營養物質貯藏在種子的4子葉里。 (4)圖③中的a是莖和葉,由種子結構中的2胚芽發育而來;b是根,由3胚根發育而來。 (5)雄蕊和雌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是花的主要部分。 (6)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 15.答案:(1)乙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丁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①;不變藍;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條件 (3)①小于;18、6;②溫度越高,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呼吸作用越強;夜間適當降低溫室內溫度,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解析:本題考查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1)空氣在進入乙瓶之前需要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除凈,故應在乙瓶之前加甲裝置,甲瓶裝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因為沒有二氧化碳;丁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為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2)為排除葉片中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將該實驗裝置放到黑暗處一晝夜,這樣可以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通過①呼吸作用運走耗盡;Ⅰ的b部分是遮光部分,a是見光部分,以光為變量形成了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現象是葉片Ⅰ的a部分滴加碘液后變藍色,說明進行了光合作用。葉片I的b部分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說明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此實驗說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3)①根據圖三可知:在0—6時,夜間無光,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升高;而6—18時為白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降低;從18—24時為黑夜時間,與0—6時的情況一樣,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因此由圖三看出,0—6時和18—24時,溫室內二氧化碳含量都在升高,對這一變化解釋正確的是這兩個時間段的植物基本上在進行呼吸作用;6時到18時,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所以18時有機物積累最多。氧氣濃度最低的時間為6時。②據圖四可知:當溫度為30℃時,二氧化碳濃度高;當溫度為20℃時,二氧化碳濃度低。說明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小麥的呼吸作用越強;所以要增加小麥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夜晚適當降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