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中考生物二輪復習重難知識提分方案(二)生物和細胞 一、方法技巧點撥 1.顯微鏡成像特點 (1)顯微鏡成像的特點:成放大的、倒立的物像。 (2)“物像偏哪向哪移”:物像在視野中偏向哪個方向,就應將玻片標本向哪個方向移動,這樣才能使物像移至視野中央。例如,物像偏左上方,應將玻片標本向左上方移動,才能使物像移至視野中央。 2.污點存在位置的判斷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的計算 (1)物像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 (2)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 目鏡: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物鏡: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 項目 物像大小 視野中細胞的數目 視野亮度 物鏡與玻片的距離 視野范圍 高倍鏡 大 小 暗 近 小 低倍鏡 小 大 亮 遠 大 4.視野中細胞數量的計算方法 (1)一行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放大倍數與視野范圍成反比的規律計算。 (2)圓形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看到的實物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計算。 5.動植物細胞玻片制作過程的比較 項目 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不同點 滴的液體 清水 生理鹽水 取細胞的方法 撕取 刮取 防止細胞重疊的方法 展平 除抹均勻 相同點 擦、蓋、染色的步驟是相同的 6.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相同點 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 不同點 有細胞壁和液泡,綠色部分的細胞內有葉綠體 沒有細胞壁和葉綠體,通常無液泡 7.細胞分裂遺傳物質的變化 細胞分裂之后,遺傳物質和原來的細胞是一樣的,并沒有增多或者減少。遺傳物質的變化可以表示為N→2N→N。(N代表染色體的數目) 8.細胞分裂、生長和分化的區別和聯系 細胞生長 細胞分裂 細胞分化 結果 體積增加 數量增加 種類增加 遺傳物質 不變 聯系 ①細胞生長為細胞分裂和分化儲備物質基礎;②細胞分裂是細胞分化的前提;③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是個體發育的基礎 9.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區別 (1)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專指高等動物和高等植物的結構層次。 (2)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如藻類;并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有組織、器官等結構層次,如草履蟲。 (3)植物體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區別:植物體沒有系統這一層次 (4)動植物體組織類型不同:植物體組織類型多,包括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而動物體只有四大組織,包括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5)上皮組織≠保護組織:人體中具有保護作用的是上皮組織,而植物體內具有保護作用的是保護組織。 10.草履蟲相關注意點 (1)收集管和伸縮泡把體內多余的水分和廢物收集起來后,通過與表膜相通的小孔排出體外。 (2)草履蟲一般有兩個細胞核,通常認為大核與營養代謝有關,小核與分裂生殖有關。 (3)草履蟲的身體微小,結構簡單。沒有神經系統,不能進行反射,但是它具有應激性,能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二、提分訓練 1.如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何圖形,要將圖甲轉換成圖乙,載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內的明暗變化是( ) A.右上方 變亮 B.右上方 變暗 C.左下方 變亮 D.左下方 變暗 2.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如果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都沒能把視野中的污點移走,那么可以判斷污點在( ) A.玻片上 B.目鏡上 C.物鏡上 D.反光鏡上 3.對微小的物體和細胞進行觀察,應當借助顯微鏡。某同學選取目鏡為5×、物鏡為16×的顯微鏡進行觀察時,則此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 ) A.200倍 B.80倍 C.35倍 D.8倍 4.如圖所示為某同學用10×的目鏡和15×的物鏡觀察到的物像,為了進一步觀察細胞內的結構,他將物鏡換成了45×的,在不動玻片的情況下,他將會看到幾個細胞( ) A.3個 B.5個 C.6個 D.54個 5.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和“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操作中,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染色時,都是先用碘液處理實驗材料,再蓋上蓋玻片 B.制片前,都需用干凈的紗布將蓋玻片和載玻片擦拭干凈 C.制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的液體分別是清水和生理鹽水 D.蓋蓋玻片時,都是將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6.如圖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對其結構和功能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B.甲、乙細胞中的線粒體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甲細胞中的①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D.乙細胞中的②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7.如圖中能夠表示人體細胞分裂過程中遺傳物質變化的是( ) A. B. C. D. 8.考場上的你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經父母十多年的精心撫育,已經成長為一名有朝氣、有理想的新時代“追夢”少年,這與你身體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是分不開的。關于細胞生長、分裂和分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身體的長大,主要與細胞的生長有關 B.所有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都會進行分裂 C.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為明顯 D.同一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所產生的細胞內染色體數量發生了變化 9.下列有關生物體結構層次知識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細胞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B.人體的胃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構成 C.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稱為生殖器官 D.多細胞生物體都具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四個層次 10.“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下列關于詩句中黃鸝和柳樹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它們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 B.構成黃鸝的細胞和柳樹的根細胞相比在結構上缺少了細胞壁和液泡 C.它們的結構層次都是細胞→組織→器官→生物體 D.黃鸝體內起保護作用的組織是上皮組織,而柳樹的是保護組織 11.下列關于草履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不需要呼吸 B.草履蟲體內多余的水分和廢物從胞肛排出 C.實驗時,應從培養液的底層吸取草履蟲 D.草履蟲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12.如圖,A﹣E示意人體的不同結構層次,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整個人體都是由A細胞發育而成的,A細胞是________。小明今年比去年長高了5厘米,這與細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關。 (2)A細胞通過分裂形成B,在此過程中,染色體先________,數目加倍,然后________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新形成的兩個子細胞中都含有與原來細胞相同的遺傳物質。 (3)B通過________形成C,C結構的名稱是________。 (4)在如圖的結構層次當中,人體具有而植物沒有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號)。 (5)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看,植物的葉屬于________,水蜜桃是寧波的一種特產,水蜜桃的果實是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的相關知識。顯微鏡中物像的移動方向和實際的相反。圖甲視野中被觀察的物像在右上方,要移到視野正中央,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應向右上方移動;從圖乙看出物像被放大,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小,看到的數目越少,亮度越暗。因此要將圖甲轉換成圖乙,載玻片移動方向和視野內的明暗變化分別是右上方、變暗。 2.答案:C 解析: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如果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都未能把視野中的污點移走,表明污點不在目鏡和玻片標本,則可以判定污點在物鏡上。 故選:C。 3.答案:B 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某同學選取目鏡為5×、物鏡為16×的顯微鏡進行觀察時,則此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5×16=80(倍)。故選:B。 4.答案:B 解析:用10×的目鏡和15×的物鏡觀察物體時,物體將被放大150倍,觀察到的物像橫豎都為9個細胞。若用10×的目鏡和45×的物鏡觀察物體,物體將被放大450倍,所觀察到的物像是之前觀察到物像的1/3,也就是橫豎均為3個細胞,共5個細胞。 5.答案:A 解析: 6.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細胞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由圖可知,甲細胞無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是動物細胞,乙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是植物細胞,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甲、乙兩細胞中都有線粒體,線粒體能將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甲細胞中①是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乙細胞中的②是液泡,里面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類、色素等,但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葉綠體才能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 7.答案:A 解析: 8.答案:C 解析:A.生物體是通過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長大的。細胞的生長使細胞的體積增大,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因而生物體也由小長大,A錯誤。B.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才能分裂,而不是所有的細胞長到一定程度后都會進行分裂,B錯誤。C.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加倍,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形態和數目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C正確。D.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相同。因此同一個受精卵經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所產生的細胞內的染色體數量是一樣的,D錯誤。故選C。 9.答案:B 解析:病毒屬于生物,其沒有細胞結構,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不是細胞,A錯誤;人體的胃是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構成的,屬于器官,B正確;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稱為營養器宮,C錯誤;人體和多數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植物和一些低等動物不具有系統層次,D錯誤。 10.答案:C 解析:A. 黃鸝和柳樹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正確;B. 黃鸝屬于動物,細胞無細胞壁核液泡,構成黃鸝的細胞和柳樹的根細胞相比在結構上缺少了細胞壁和液泡,正確;C、柳樹的細胞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綠色開花植物體,黃鸝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錯誤;D、黃鸝體內起保護作用的組織主要是上皮組織,而柳樹的是保護組織,正確。故選:C。 11.答案:D 解析:草履蟲通過表膜進行氧的攝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A的說法錯誤。草履蟲通過收集管和伸縮泡把體內多余的水分和廢物收集起來,排出體外,B的說法錯誤。觀察草履蟲的實驗過程中,常常從培養液的表層吸取草履蟲,C的說法錯誤。草履蟲能躲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D的說法正確。 12.答案:(1)受精卵;分裂;分化 (2)復制;平均 (3)分化;組織 (4)E (5)器官;器官 解析:(1)如圖可知,細胞是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是有一個受精卵發育來的,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細胞B,使細胞數目增多,B中的細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繼續分裂,而另一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開始分化,在此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產生了差異,形成了不同的C組織;不同的組織在一起構成器官,器官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從而構成人體。 (2)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細胞B,使細胞數目增多。在此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后形成形態、數量完全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形成的兩個子細胞中都含有與原來細胞相同的遺傳物質。 (3)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細胞B,使細胞數目增多,B中的細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繼續分裂,而另一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開始分化,在此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產生了差異,形成了不同的C組織。 (4)分析A——E表示的人體的不同結構層次,可知人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細胞→C組織→D器官→E系統→人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可見人體具有而植物沒有的是E系統。 (5)植物的葉是由不同組織構成的器官,水蜜桃的果實也是器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