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寧波市初中生學業考試科學考點手冊》考試目標第一部分生命科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寧波市初中生學業考試科學考點手冊》考試目標第一部分生命科學

資源簡介

初三科學《生物精選100題》專題測試
參考答案
選擇題(每題1分,共10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A C C A B A A B C D A C C B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C B A C D D C D B B B D B D B A A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A C A C D B B C B B D B B D A B B A B D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B B D C C D D B B C D A D D A D B B C C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D C A C A C D B B A D C A C B D D B A B《寧波市初中生學業考試科學考點手冊》考試目標
第一部分 生命科學
考點1 細胞
了解: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理解: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會制作簡單的臨時裝片,繪制簡單的生物圖;概述洋蔥鱗莖表皮、人體口腔上皮等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光學顯微鏡水平);通過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說明細胞的分裂及其意義;說明細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統。
應用:運用細胞的結構模型解釋某些生命現象。
1、如圖所示,陰影部分表示四種動物共有的特點。這一特點應該是【 】
A、胎生 B、有脊椎骨 C、體溫恒定 D、完全變態發育
2.用學校實驗室的光學顯微鏡可觀察到【 】
A.人類生長激素基因 B.水分子 C.流感病毒 D.洋蔥表皮細胞
3.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時,視野很暗,影響觀察,此時應采取的措施是【 】
A.調節準焦螺旋 B.縮小光圈
C.把平面鏡換用凹面鏡反光 D.把低倍物鏡換用高倍物鏡觀察
4.觀察下列三種細胞模式圖,屬于植物細胞的是 ▲ ;能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是 ▲ 。
5.光學顯微鏡是科學實驗常用的儀器之一,同學們要學會顯微鏡的規范操作。下列操作中規范的是【 】
A.手蒙右眼,左眼觀察目鏡 B.對光時,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
C.用手扳物鏡轉換低、高倍鏡 D.高倍鏡下用粗準焦調螺旋調焦
6.洋蔥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 】
A.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 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C.細胞膜、葉綠體、液泡 D.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7.在明亮實驗室里做“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實驗時,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誤,造成實驗效果不明顯。請分析產生下列后果的可能原因。(寫出一條即可)
(1)在使用顯微鏡對光時,發現無論怎樣轉動反光鏡視野都很暗: 。
(2)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發現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 。
8.生物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的哪一結構中【 】
A.細胞壁 B.細胞膜 C. 細胞質 D. 細胞核
9.小麗同學在做“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時,通過低倍顯微鏡發現視野的上方有一個口腔上皮細胞,若要在高倍物鏡下觀察該細胞,應【 】
A.向下移動載玻片使細胞位于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
B.向下移動載玻片使細胞位于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調節粗準焦螺旋
C.向上移動載玻片使細胞位于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調節粗準焦螺旋
D.向上移動載玻片使細胞位于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
10.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時,小敏發現視野上方較暗,下方較亮,她應該調節【 】
A.反光鏡 B.目鏡 C.物鏡 D.細準焦螺旋
11.制作洋蔥表皮裝片一般有四個步驟:①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取一小塊洋蔥表皮;③蓋上蓋玻片;④將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12.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目鏡內的物像 B.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變亮
C.換用高倍鏡后,應使用粗準焦螺旋調節 D.可觀察到細胞壁、細胞核、液泡等細胞結構
13.小科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胞具有細胞壁,并處于失水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科觀察到的是動物細胞 B.細胞壁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
C.若換用高倍物鏡,觀察到的細胞會更大 D.細胞失水的原因是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
14.紹興的市花是蘭花,關于構成一株蘭花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細胞、組織、器官、系統、蘭花個體 B.細胞、組織、系統、器官、蘭花個體
C.細胞、器官、組織、蘭花個體 D.細胞、組織、器官、蘭花個體
15.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時意外發現了一種能自由游動的單細胞生物,原來這是再生能力較強的喇叭蟲。若將它切成如圖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16.人體內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精子細胞中細胞質很少,這些細胞的壽命都很短,這一事實體現了【 】
A.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B.細胞核的功能比細胞質重要
C.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D.環境影響細胞壽命
難點一:顯微鏡的使用
1、若要把視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上移動。若要把視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左方移動,因為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口訣:偏那移那)
換高倍物鏡后,應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清晰;視野會變暗,可調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鏡的凹面鏡來使視
野變亮。
目鏡長,倍數小;物鏡長,倍數大。
4、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放大倍數越大。
5、總放大倍數等于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是指細小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
6、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越大、數目越少、視野越暗。
7、更換目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更換物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移動載玻片,若異物移動,則異物在載玻片上。
8、如何區別顯微鏡視野中的細胞核和液泡?一般來說,細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淺色的。此外仔細觀察,液泡中液體是流動的,細胞核里面的結構是固定的,看起來有雜質的樣子。
9、顯微鏡使用注意問題
1、取送方法要正確。因為反光鏡是通過鏡柄插放在鏡臂下面的,目鏡是插放在鏡筒上端的,所以,它們很容易滑落而損壞。取送顯微鏡時一定要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準用一只手提著顯微鏡。另外,也不準許學生取下反光鏡和目鏡亂照亂摸。
2、鏡頭的保護。目鏡和物鏡平時放在顯微鏡箱內的專用的盒內。上實驗課期間,為了防止落上灰塵,要制作專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課間時要隨時罩好。鏡頭臟了,只能用專用的擦鏡紙擦拭,擦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凈,最好蘸一點二甲苯繼續擦。注意,決不能把鏡頭放到二甲苯中浸泡,這樣會使鏡頭開膠,鏡片脫落。
3、粗、細準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鏡筒下滑。一般地說,粗、細準焦螺旋各轉動一周,可以使鏡筒分別移動10 mm和0.1 mm。要使鏡筒下降時,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著物鏡,使鏡筒緩緩下降。否則,很容易砸壞物鏡和玻片標本。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的放大倍數與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指的物體的寬度和長度的放大倍數,而不是面積和體積的放大倍數。
例1.一個細小物體若被放大50倍,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該細小物體的( )
A.體積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在視野中央觀察到一個細胞,在只換40倍物鏡的情況下,該細胞的物象比原先觀察到的細胞直徑放大了( )
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
2.掌握目鏡和物鏡的結構特點以及鏡頭長短與放大倍數之間的關系。
目鏡是無螺紋的,物鏡是有螺紋的;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目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物鏡越長與裝片之間的距離就越短,物鏡越短與裝片之間的距離就越長。
例1.有一架光學顯微鏡的鏡盒內有2個鏡頭,甲的一端有螺紋,乙無螺紋,甲乙分別為( )
A.目鏡、物鏡 B.物鏡、目鏡 C.均為物鏡 D.均為目鏡
例2.顯微鏡頭盒中的4個鏡頭。甲、乙鏡頭一端有螺紋,丙、丁皆無螺紋。甲鏡頭長3厘米,乙鏡頭長5厘米,丙鏡頭長3厘米,丁鏡頭長6厘米。請問:使用上述鏡頭觀察某裝片,觀察清楚時物鏡與裝片之間距離最近的是 ;在同樣的光源條件下,視野中光線最暗的一組鏡頭是 。
解析:根據顯微鏡的結構可知,甲、乙鏡頭一端有螺紋為物鏡,丙、丁無螺紋為目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工作距離越短,即與裝片之間的距離越近。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在同樣光源條件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光線越暗。
3.顯微鏡成像的特點:
(1)顯微鏡的物鏡與裝片的距離是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實像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之內,成正立放大的虛象。顯微鏡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時顛倒)。
(2)物像移動與裝片移動的關系:由于顯微鏡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動的方向與載玻片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舉例:物像在視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3)低倍鏡、高倍鏡下成像特點:
物像大小 看到細胞數目 視野亮度 物鏡與玻片距離 視野范圍
高倍鏡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鏡 小 多 亮 遠 大
例1.如果在載玻片上寫一個“b”,那么在視野中看到的是( )
A.b B.d C. p D.q
例2.在顯微鏡的低倍鏡下看到一個細胞偏向左上方,在換高倍鏡觀察前應該把該細胞移到視野中央,具體說法是( )
A.向左上方移動載玻片B.向右上方移動載玻片
C.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D.向右下方移動載玻片
例3.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一個視野內( )
A.細胞數目增多,體積變大,視野變暗,視野變小
B.細胞數目減少,體積變小,視野變暗,視野變大
C.細胞數目增多,體積變小,視野變亮,視野變大
D.細胞數目減少,體積變大,視野變暗,視野變小
4. 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
例1. 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在顯微鏡視野中能夠清晰看到細胞壁,但看不清內容物。為便于觀察此時應( )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5. 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中細胞數量變化的關系。
第一種情況:一行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放大倍數與視野成反比的規律計算。
第二種情況:圓形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看到的實物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計算。
例1.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X、物鏡為10X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X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例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X、物鏡為10X時,在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X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分生組織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
6.分析視野中的污點的位置
轉動目鏡,若污點動,說明污點在目鏡上;若不動,再移動玻片標本,若污點動,說明污點在標本上;若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也可用低倍物鏡換高倍物鏡,若污點消失,說明污點在物鏡上,若污點還在,說明污點在目鏡或玻片標本上,還需進一步確定)注意:污點決不會在反光鏡上。
例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發現視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動玻片時污物不動;換上高倍物鏡,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鏡上 C.目鏡上 D.反光鏡上
難點二:細胞
1.細胞學說: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細胞的形態:生物界有各種各樣的細胞,一般在一至幾十微米之間,洋蔥表皮細胞為長方形。
3.細胞的結構
4.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異同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但植物細胞中還含有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組成,保護和支持細胞)、葉綠體(存在于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中,內含葉綠素,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和液泡(內有細胞液),而動物細胞沒有。
5.細胞具有分裂、生長和分化的特性。
(1)細胞分裂:一個母細胞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分裂成兩個子細胞的過程。
細胞分裂過程中,其中的遺傳物質——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
細胞分裂的意義:①使單細胞生物個體數目增加;
②多細胞生物個體體內細胞數目增多;③實現生物的繁殖。
(2)細胞生長:是剛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不斷長大的過程。
(3)細胞分化:有些子細胞發生變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的過程。
6.組織:受精卵經過多次分裂、生長、分化,形成各種不同形態、不同功能的細胞群,構成組織。
(1)植物的組織
保護組織——細胞排列緊密,具有保護作用。如葉的表皮。
輸導組織——輸導水、無機鹽和有機物。如葉脈中的導管和篩管。
營養組織——制造和貯存營養物質。如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葉肉。
機械組織——起支持和保護作用。如梨果肉中的石細胞和各種纖維。
分生組織——能分裂產生新的細胞。如根尖分生區的細胞,雙子葉植物莖中的形成層細胞。
(2)動物的組織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具有保護、吸收、分泌等功能。如皮膚的表皮、口腔上皮。
結締組織——細胞間隙大,間質多,分布廣,具有運輸、支持等功能。如血液、軟骨、肌腱。
肌肉組織——由肌細胞組成,能收縮、舒張產生運動,可分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如腦、脊髓、神經中的組織。
7.器官: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1)被子植物器官
(2)人體器官:心臟、肺、腦、胃、骨、血管等
8.系統: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項或多項生理活動。
人體八大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
9.
10.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植物: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或人
考點2 生態系統
了解:結合常見生物的形態與生活習性,識別常見的生物與非生物;根據簡單的檢索表,識別分類的方法;識別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感知生物界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生命系統的構成具有層次性;列舉我國生物保護與自然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理解:會使用簡單的檢索表;通過比較幾種不同環境的生物,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結合某一具體生態系統,概述其組成部分、結構及功能;說明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嚴重后果;結合實例,解釋生態平衡的現象和意義。
應用:應用生態系統的概念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1.如圖所示是南極海洋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圖解。據圖
回答下列問題:
(1)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的須鯨稱為一個▲
(2)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來看,海藻屬于▲
(3)請寫出該食物網中最短的一條食物鏈▲
2. 某興趣小組為農民設計了冬季生態型種植養殖模式,如右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種植養植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少,成分單一,自動調節能力 ▲   (填“較強”或“較弱”);
(2)牛呼吸作用產生的   ▲  可進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
(3)稻草除了作為牛的飼料外,還可與牛糞混合進行發酵,參與發酵的微生物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中被稱為   ▲  。
3.在池塘生態系統中,屬于種群的是【 】
A.所有的藻類 B.所有的鯽魚
C.所有的浮游動物 D.所有的微生物
4.森林是人類的朋友。右圖是科學工作者對某森林生態系統中不同層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陽能的調查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顯示喬木層固定的太陽能 ▲ (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灌術層和草本層固定的太陽能,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2)科學工作者從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樣本。經觀察發現其中有許多生物。據圖分析,這些生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哪兩種成分 ▲
5.圓明園遺址公園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較為完善的濕地生態景觀。這里生存著多種植物,如多種水草、荷、蘆葦等;還生活著蝗蟲、魚類、蛙、野化的家貓等動物和一些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問題:
(1)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所屬的成分是 。
(2)對動物類群進行解剖分析時,發現各類功物的消化道內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類殘骸)
根據表格所列關系,寫出一條(野化的)家貓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鏈 。
(3)近年來,圓明園遺址公園為了改善水系景觀,有計劃地清除多種野生植物,擴大荷花等幾種觀賞植物的種植面積,此舉對提高圓明園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 (填“有利”或“不利”)的。
6.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自制的植物標本分成兩類,一類是蕨、葫蘆蘚、海帶、地錢,另一類是黑松、蘇鐵、側柏、玉蘭,他們這樣分類的依據是:有沒有【 】
A.種子 B.根 C.莖 D.葉
7.據報道,北京孔廟內有101棵古柏和3棵古槐淆的已有700多年樹齡,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飽經風霜的樹干隨處可見被害蟲侵蝕的痕跡。據調查,古樹上有紅蜘蛛、蚜蟲、草蛉、七星瓢蟲、麻雀、花喜鵲等6種動物,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如下食物同簡圖表示。
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食物網中的紅蜘蛛、蚜蟲是危害古樹的害蟲,它們是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2)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有 條。
(3)請你寫出一條最短的食物鏈 。
8.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下列有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是【 】
A.嚴格執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 B.大量收集珍稀物種做標本
C.隨意引進外來物種 D.大力開發自然保護區旅游資源
9.如圖是某生態農業系統結構模式圖。
(1)從生態系統的成分分析,農場中的蔬菜、果樹、水稻屬于_________。
(2)下列農場作業的措施中,不影響激素作用的有_________(填序號)。
①果樹整枝修剪 ②剪取帶芽的枝條扦插 ③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葉
(3)農場種植的萵苣葉上出現了許多褐斑,且莖稈細弱易倒伏。為改善此生長狀況,農場準備施鉀肥。下列鉀肥中含鉀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序號)。 ①K2SO4 ②K2CO3 ③KNO3
(4)寫出該生態農業系統結構模式的兩個優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當前大量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正在不斷減少。有科學家調查了影響脊椎動物滅絕的常見原因,結果如下表所示。
類 群 每一種原因所占比例(%)
生境消失 過度開發 物種引進 捕食控制 其他 還不清楚
哺乳類 19 23 20 1 1 36
鳥 類 20 11 22 0 2 37
爬行類 5 32 42 0 0 21
魚 類 35 4 30 0 4 48
注:生境消失指各種因素引起的森林和草地等大面積減少。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 ▲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層次上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2)從上表結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首先通過食物鏈的縮短或減少,而降低生態系統的 ▲ 能力,從而破壞生態平衡;
(3)如果要比較上表中的“生境消失”、“過度開發”和“物種引進”等三大原因分別對脊椎動物物種滅絕的影響程度,應對上述數據先進行 ▲ 處理,再對處理結果進行比較。根據你的分析,上述三大原因中的 ▲ 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11.鼠、豬、猴等動物是醫學研究中最常見的實驗動物,諾貝爾醫學獎設立一百多年以來,其中有75個獎項得益于對實驗動物的研究。
(1)為了讓實驗動物的某種性狀更接近于人體,提高動物實驗的成效,科學家常通過改變動物細胞核中的 ▲ 來實現。
(2)但近年來,許多國家紛紛出臺法令要求減少實驗動物的數量。下列可作為支持減少實驗動物做法的理由是 ▲ 。(可能不止一個正確選項)
①豬、鼠、猴等哺乳動物的某些性狀接近于人類 ②發明了一些替代動物實驗的研究技術 ③動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權利 ④從實驗動物得到的結果不能簡單遷移到人類
12.觀察右圖,陰影部分表示四種植物的共同特征,這一特征是【 】
A.都無種子 B.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莖、葉 D.種子外都無果皮包被
13.右圖為某生態系統中幾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角度來看,其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
A.小麥 B.鼠 C. 鼬 D.鷹
14.2012年2月2日是第17個“世界濕地日”。下列有關濕地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濕地的生產者是浮游動物 B.小魚→大魚是濕地中的一條食物鏈C.濕地中的所有魚類是一個生物種群 D.濕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15.2011年7月初,青島奧帆賽海面被大量滸苔(一種綠藻)覆蓋,形似草坪。經多方努力,滸苔被及時處理,保證了奧帆賽的正常進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滸苔屬于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B.滸苔過度繁殖可能導致魚類死亡
C.這一事件警示我們應該積極治污減排,堅持可持續發展 D.滸苔過度繁殖對當地水域的生物多樣性有促進作用
16.在一個湖泊中發現了5種不同的生物,分別是魚、蝦、河蚌、小球藻和水蚤,并對它們的食物關系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表:
生物種類 魚 河蚌 小球藻 蝦 水蚤
食物 蝦 水蚤、小球藻 / 水蚤 小球藻
(1)觀察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這些生物中,生產者是 ▲ ;
(2)根據上表的食物關系,寫出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 。
17.出土于我國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鸛魚石斧”圖案,如圖所示。關于此圖案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魚和鸛均屬于脊椎動物
B.魚的形態與其水生生活相適應
C.鸛的長腳有利于其在淺水區域捕食
D.“魚→鸛”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18.江心嶼是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島上有榕樹、樟樹、蕨類植物、水生植物及其它多種生物。江心嶼上的所有生物構成【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植被
19.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流動是單向的
B .生態系統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的
C .生態系統內的能量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來傳遞的
D .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盡可能多地保留在生產者體內
20.嘉興南湖經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屬于南湖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是【 】A.湖中的細菌與真菌 B.照射到湖中的陽光 C.巳湖中的南湖菱 D.湖中的鯽魚
21.地球像一位慈祥的母親,無私地為我們奉獻著她的一切,她為我們提供食物,為我們提供能源。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積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打破了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平衡,造成了“溫室效應”和能源危機。
(1) 我們食物中的有機物是植物通過 (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制造的;
(2)地層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出來,并隨著大氣環流在全球范圍流動因此“打破了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平衡”這句話所說的“生態系統”指的是 。
22.蜻蛉俗稱豆娘,屬于蜻蜒目束翅亞目,蜻蜓則屬于蜻蜓目差翅
亞目。以下是區分它們的檢索表及它們休息時的圖片。
1 前后翅大小、形狀相似;休息時翅合攏……蜻蛉
2 后翅寬于前翅;休息時翅張開……………蜻蜓
(1)圖 ▲ 為蜻蜒。
(2)“亞目”是介于目與科之間的一個分類單位,則蜻蛉和蜻蜓在分類學上屬于同一 ▲ (填“綱”或“種”)的生物。
考點3 植物的新陳代謝
了解:對照圖指認綠色植物根、莖、葉的結構;知道缺失氮、磷、鉀、鐵等礦質元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描述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種子處理等農業生產中的新陳代謝原理;知道細菌、真菌、藻類、苔蘚、蕨類的主要特點;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主要特點;描述光合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及其反應過程;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及其反應過程;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
理解:通過葉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和植物在光照下產生氧氣的實驗,概述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義。
應用:根據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概括生物新陳代謝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
1.水是生物體必需的重要物質。請用學過的知識回答下列有關水的問題:
(1)水雖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卻是生物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它有著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請說出一項生物體內水的重要生理功能 ;
(2)植物體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其中進入葉肉細胞內的一部分水分成為植物體 過程的主要原料;
(3)人體主要通過飲食和飲水來獲取水分。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細胞還可以通過 途徑獲得水分;
(4)植物體主要通過蒸騰作用的方式散失水分,而人體則主要通過泌尿、出汗等方式排出水分。請再列舉一條人體排出體內水分的途徑 ;
(5)一般情況下,夏季人體每日的排尿量比冬季少。原因是 。
2.果酒、果醋和泡菜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它們分別利用酵母菌、醋酸菌(一種細菌)和乳酸菌制作而成。(1)酵母菌和醋酸菌都是單細胞生物,它們的細胞結構中最主要的區別是 ▲ ;(2)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發酵生成乳酸制成的。制作泡菜要用煮過的冷水,將水煮沸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滅菌,二是為了除去 ▲ 。
3.能源問題是人類在新世紀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問題。生物能在新世紀必將得到更多的開發利用。而獲得生物能的反應——光合作用將成為科學研究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請你運用所學的光合作用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個工廠,那么,它的“廠房”是 ▲ ;
(2)光合作用的過程十分復雜,但概括起來只有兩個方面的變化:一個是物質轉化;另一個是 ▲ 轉化。
4.以下有關生命科學知識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時,一定進行呼吸作用
B、人體神經系統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C、染色體中的DNA是決定生物體遺傳性狀的遺傳物質
D、當外界溶液中營養物質的質量分數大于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時,植物根毛細胞將吸水
5. 二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列經過反復實驗,得出結論:植物在陽光下能使空氣變“好”,是因為植物能釋放出“活命空氣”。他所說的“活命空氣”應該是【 】
A. 空氣 B. 氮氣 C. 氧氣 D. 二氧化碳
6. 生物的形態結構總是與其生長環境相適應。某地區春季低溫潮濕、夏季高溫干旱,生長著一種春、夏季葉型不同的植物,其葉型數據如下表。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項 目 表面積(mm2) 表皮厚度()
甲型葉 292 14
乙型葉 144 24
A. 甲型葉生長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 乙型葉生長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 甲型葉生長在夏季,降低蒸騰作用
D. 乙型葉生長在夏季,增強蒸騰作用
7.右圖中A與B兩裝置分別表示種子和幼苗進行的生理作用,A、B裝置間用玻璃管連接。請據圖回答:
(1)向A裝置中加適量的水,一段時間后,B裝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將 ▲ (填“加強”或“減弱”),其原因是 ▲ ;
(2)B裝置中幼苗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在進行呼吸作用,要驗證幼苗是否進行呼吸作用,可將圖中連接B裝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時對B裝置進行 ▲ 處理;
8.甲、乙同學一起做“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他們在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的碘液后,發現葉片未遮光部分沒有出現預期的藍色,而是變成了棕黑色。這是為什么呢
甲同學猜想:可能是葉片上殘留的酒精引起的。為了驗證猜想,取經過暗處理并光照4小時、脫色后的葉片,分成兩組,一組不漂洗,另一組充分漂洗,然后分別向兩組葉片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的碘液。發現未漂洗的葉片變為棕黃色,充分漂洗的葉片變為棕黑色。
乙同學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過以下實驗加以驗證:取經過暗處理并光照4小時、脫色、漂洗后的葉片,分成四組,將溶質質量分數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別滴在各組葉片上。發現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葉片,顏色變為預期的藍色。
(1)乙同學的猜想是 ▲ ;
(2)甲同學的實驗還不能驗證自己的猜想,為了驗證猜想,甲同學還需怎樣改進實驗 請簡要說明: ▲ ;
(3)你認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義 ▲ (寫出一點)。
9.有著“植物大熊貓”和世界上最長壽樹種美稱的紅豆杉,成為世博會中國館珍稀植物展出品種。 紅豆杉因其種子成熟時假皮呈紅色得名。從植物分類上看,紅豆杉屬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苔蘚植物
10.甘薯和馬鈴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來比馬鈴薯甜。為探究其原因,某興趣小組做了下列探究工作:
【查閱資料】通過上網獲得以下信息:淀粉是無甜味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能初步分解成有甜味的麥芽糖。
【作出猜想】甘薯中可能含有淀粉酶,把淀粉初步催化分解為具有甜味的麥芽糖,而馬鈴薯中不含有淀粉酶。
【實驗操作】把甘薯、馬鈴薯放置在不同溫度下,控制其他條件相同,處理30分鐘,測定麥芽糖含量。結果表明馬鈴薯處理后不含麥芽糖,甘薯處理后的麥芽糖含量如表:
處理溫度(℃) O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中麥芽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實驗結果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該小組的猜想;
(2)由表可見,_________℃時,甘薯中的淀粉酶催化效率最高;
(3)不同溫度處理后的馬鈴薯不含麥芽糖,但吃起來略帶甜味,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馬鈴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腸吸收后,在體內徹底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并釋放能量。
11.某研究人員曾經對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作過以下研究。
實驗一:將某綠色植物放在黑暗裝置中,分別測定在不同溫度下植物對氧氣的吸收量,如圖1所示。a、b分別表示10℃和20℃時植物吸收氧氣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實驗二:按圖2所示裝置進行黃豆種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實驗。
請分析回答:
(1)分析實驗一可知,溫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氣越 ▲ ;
(2)由實驗一結果可推知:在實驗二中,當廣口瓶內黃豆種子溫度適當 ▲ 時,就會促進玻璃罩內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聯系本實驗,試分析吐魯番瓜果特別甜的原因。 ▲ 。
考點4 人體的新陳代謝
了解:描述消化系統的結構和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列舉消化酶在人體消化過程中的作用;描述人體呼吸時氣體交換的場所和過程;知道呼吸作用為人體內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描述人體心臟、血管的結構以及血液循環;知道血液的主要組成及其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描述人體ABO血型系統與輸血;描述人體內尿的生成和排出的過程。
理解:說明酶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1.人體中有許多酶,不同的酶催化體內不同的化學反應,它們的催化效率很高且具有專一性。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就是幫助▲ 消化的
2.某傷者因失血過多需要輸血,在血型檢測中發現他的紅細胞中只含有A凝集原,那么原則上應給他輸【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3.、生物體的組成都有一定的結構層次。人體中的肺屬于【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4.畫流程圖有利于我們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以下幾幅流程圖中正確的是 【 】
A .人的生長過程:嬰兒期→兒童期→幼兒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B .神經沖動傳遞:外界刺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C .尿液的形成:血液→腎小管→原尿→腎小球→尿液 .
D .食物通過消化道的次序:食物→ 口腔→咽→食道→小腸→胃→大腸→肛門 .
5.在探究“溫度影響酶催化作用”的活動中,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步驟1:取三支編號為 a、b、c的潔凈試管并分別注入1%的淀粉溶液2毫升;
步驟2: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毫升新鮮的唾液,并搖勻;
步驟3:將三支試管分別放入盛有沸水、恒為37℃的水和冰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
步驟4:在3支試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并搖勻;
步驟5:觀察并記錄這三支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
(1)在步驟4中,如果試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變成藍色,說明該溶液中存在 ▲ ;
(2)該同學按上述方案進行實驗,發現在三支試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都沒有變成藍色,針對這個問題,應對此實驗方案作出的改進是 ▲ ;
(3)為了進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在25℃和37℃時的催化能力,按正確的方法實驗,則可通過觀察并比較實驗中的 ▲ ,判斷唾液淀粉酶在這兩種溫度時的催化能力強弱。
6.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部分器官,其中能分泌膽汁參與消化脂肪的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與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緊密聯系的。請回答
下列有關問題:
(1)當食物消化后,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系統的管壁進入 ▲ 的過程叫做吸收。
(2)在血液循環的肺循環中,肺靜脈內血液的氧氣含量 ▲ (填“=”或“<”或“>”肺動脈內血液的氧氣含量,這是由于 ▲ 的結果。
8.下列物質在口腔內就能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蛋白質 B.淀粉 C.脂肪 D.纖維素
9.痛風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體血液中的尿酸(C5H4N4O3)含量過高。醫生建議,多飲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時排泄。據上述信息回答:
(1)尿酸(C5H4N4O3)由 ▲ 種元素組成,C、H、N、O的原子個數比是 ▲ ;
(2)右圖是尿的形成示意圖,血液中的尿酸是經 ▲ (填“②③⑥”或“②④⑤”)途徑排出體外。
10.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是一種藥物。右圖摘錄的是其說明書的一部分信息。
(1)人體吸收該藥的主要器官為 ▲ ;
(2)本品可通過抑制人體內酶的活性達到治療效果。酶在人體內的化學反應中起 ▲ 作用;
(3)該藥物80%的代謝產物隨尿液排出。人體的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
11.如圖甲是人體內三種血管的關系示意圖,其中箭頭表示血液流動方向,乙圖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氣體含量。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①血管為體靜脈 B.①血管內流的是動脈血 C.③血管為肺動脈 D.②表示肺部毛細血管
1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方向是:野兔一草一狼
B.松樹體內水分輸送的方向是:葉一莖一根
C.人的生殖發育順序是:胚胎一受精卵一胎兒
D.人體肺部血液流動的方向是:動脈一毛細血管一靜脈
13.構成我們人體的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和毛細血管中 的血液進行物質交換,細胞由此不斷的進行著自我更新。面對這一事實,你認為毛細血管不應該具有的特點是【 】
A.分布極廣 B.管壁極薄 C.血流緩慢 D.管徑較粗
考點5 生命活動的調節
了解:列舉植物的感應性現象;描述植物生長素發現的歷史,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知道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列舉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作用。
理解:以體溫調節為例,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1. 某同學將生長狀況相似的A、B二盆蠶豆幼苗分別置于兩個暗箱中,在B盆蠶豆幼苗的暗箱右側開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側裝一個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環境條件適宜并相同。一星期后,A、B兩盆蠶豆幼苗的生長狀況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設計這一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
(2)根據學過的知識,解釋B盆蠶豆幼莖向光源彎曲生長的
原因。 ;
(3)若另取一盆蠶豆幼苗,在暗箱右側亦開一小窗口,在窗口外側裝一個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裝一個旋轉器。當旋轉器以一定速度勻速旋轉時,花盆也隨之一起旋轉,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轉,如圖C所示。當圖C中的花盆連續旋轉一星期以后,請你預測裝置中的蠶豆幼莖的生長或彎曲情況是 ;
(4)若將A盆蠶豆幼苗橫向放置(與地面平行),你預測的蠶豆幼莖生長方向是 ,這是植物對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應。蠶豆幼莖對單側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應都屬于植物的 。這種特性也可以稱為生物的應激性。
2.對下列人體異常生理狀態的解釋錯誤的是【 】
A.醉酒時,人走路東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腦,影響了人的平衡功能B.發高熱的病人出現消化不良現象,主要原因是體溫過高影響了各種消化酶的活性C.煤氣中毒時,人體會出現嚴重缺氧癥狀,原因是CO與血紅蛋白牢固結合,影響了血紅蛋白的運氧功能D.糖尿病人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主要原因是體內胰島素分泌過多
3.生活在沙漠中的駱駝對缺水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如圖呈現的是駱駝在兩種不同情況下的體溫晝夜變化,通過兩種情況比較可知,駱駝是通過 的方式來適應缺水環境的;這種對體溫的調節是通過 (填“大腦”或“腦干”)中的神經中樞實現的;按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駱駝的這一適應特征的形成是長期 的結果。
4.正常人體剛進食后,血液內【 】
A.血糖含量增加,胰島素含量減少 B.血糖含量增加,胰島素含量增加
C.血糖含量減少,胰島素含量減少 D.血糖含量減少,胰島素含量增加
5.為了初步診斷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損,臨床上常用的檢查【 】
A.內臟B超 B.心電圖檢查 C.膝跳反射檢查 D.血常規化驗
6.早在1880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的影響時,發現胚芽在受到單側光照射時,會彎向光源生長。在達爾文之后,經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影響植物彎向光源生長的物質是【 】
A.維生素 B. DNA C.酶 D.生長素
7.某同學利用青菜幼苗(如圖甲)進行了植物向光性實驗。他把等量、已發芽的青菜種子均勻地排列在4個培養皿中,當青菜幼苗長高至1.5厘米左右時,對各培養皿中的幼苗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并都用單側光連續照射一段時間,如圖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單側光照射下,向光源彎曲生長是由于生長素分布 ▲ 引起的;
(2)觀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結論是 ▲ 可以產生生長素;
(3)增加④的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 ▲ 是否能產生生長素。
8.小白鼠是恒溫動物,為了探究小白鼠調節體溫的中樞是否為下丘腦,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兩只健康的、性別與生理狀況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標記為甲、乙;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壞甲鼠的下丘腦,乙鼠不做處理;③把甲、乙兩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溫室中,室內溫度調為0℃,在相對安靜的條件下觀察24小時,每隔4小時分別測量一次體溫,并做好記錄。
(1)若甲鼠體溫 ▲ ,乙鼠體溫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有關;若甲、乙兩鼠體溫均保持相對恒定,則下丘腦與體溫調節無關;
(2)以上實驗步驟中還存在兩點缺陷,這兩點缺陷是 ▲ 。
9.小明在1000米中長跑測試中,大汗淋漓,此時小明【 】
A.皮膚血管舒張,散熱增加 B.皮膚血管舒張,散熱減少
C. 皮膚血管收縮,散熱增加 D.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
10.研究者給家兔注射鏈脲佐菌素(STZ)后,破壞了胰島細胞,家兔的血糖濃度上升。這是因為家兔血液中哪種激素含量降低了【 】 A.生長激素  B.腎上腺素 C.甲狀腺激素 D.胰島素
11.從黑暗環境進入光亮處,瞳孔會變小,這是瞳孔反射,與膝跳反射屬于同一類反射。有關瞳孔反射的表述,錯誤的是【 】
A.該反射屬于激素調節 B.該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C.該反射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D.該反射是人體對環境變化的反應
12.目前,鉛污染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隱形殺手”。調查發現,我國兒童血鉛水平較發達國家兒童高,血鉛增高對兒童神經系統發育、智力發展等方面存在負面影響。威脅兒童的鉛污染有四大來源:①汽車尾氣污染; ②家居裝飾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學習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鉛。血鉛含量對人究竟有什么影響呢?有人做了這樣一組實驗,將質量2.0~2.5千克的20個家兔分為兩組:
A組:用含1.83%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劑量,每隔10天測一次血紅蛋白;
B組:用含3.66%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劑量,每隔10天測一次血紅蛋白。
實驗結果見下表:
組別 A組 B組
注射溶液類別 含1.83%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
劑量 10mg/kg 10mg/kg
血紅蛋白含量 初始測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血鉛含量對家兔的 ▲ 含量有何影響?
(2)上述實驗還缺少對照組,請你幫助設置一個對照實驗 ▲ 。
(3)比較A、B兩組的數據,簡要敘述上述實驗結果: ▲ 。
13.據報道,某人因為腹痛難忍,到醫院看病。醫生診斷他患了急性膽囊炎,為他做了膽囊切除手術。沒想到病人的腹痛更加劇烈,幾天后連腸都壞死了。于是醫生不得已又切除了他的全部小腸和部分大腸。病人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生活從此受到嚴重的影響。
(1)人的膽囊切除后,食物中的 ▲ (選填“糖類”、“蛋白質”或“脂肪”)的消化會受到較大影響;
(2)若人的全部小腸和部分大腸被切除,就只能通過靜脈滴注獲得營養,這是因為從消化道攝入的食物失去了 ▲ 的主要場所。
14.人體的胰腺和唾液腺都屬于消化腺。比較人的胰腺細胞和唾液腺細胞,所含有的染色體和消化酶的情況是【 】
A.染色體的數量相同,消化酶的種類有差異 B.染色體的數量不同,消化酶的種類有差異
C.染色體的數量相同,消化酶的種類無差異 D.染色體的數量不同,消化酶的種類無差異
考點6 生殖與發育
了解:列舉綠色植物的生殖方式;知道嫁接、扦插等生殖方式在生產中的應用;識別花的結構;描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知道種子萌發的過程和必要條件;知道人類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的過程;描述人體發育各階段的生理特點;列舉動物的生殖方式;列舉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
應用:知道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
1.國際母乳喂養行動聯盟確定每年8月1日-7日為“世界母乳喂養周”,目的是讓全社會理解母乳喂養的價值和意義,使更多的嬰兒能得到母乳喂養,提高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提倡母乳喂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嬰兒喜歡喝母乳 B.母乳喂養簡單、方便
C. 母乳喂養可以少花錢 D.母乳營養豐富,并含抗病物質
2.為了研究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某科技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材料:某品種小麥種子800粒,培養皿(直徑90mm),脫脂棉,自動恒溫箱,蒸餾水等。
實驗過程:
①取培養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時間再冷卻,編號為A、B、C、D、E、F;將脫脂棉在開水中浸泡后冷卻,再平鋪在培養皿內。
②挑選600粒種子并隨機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勻地擺放在8只培養皿內,蓋上蓋,放到6只溫度不同的自動恒溫箱內,每隔一天檢查并適時噴水。
③6天后,統計各組培養皿內種子的發芽率。結果記錄如下表:
請分析回答:
(1)根據表中數據,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2)為了使各溫度下測試的發芽率吏準確,應該補充的實驗是 。
(3)為了在20~30℃區間找到更準確的促發芽溫度,應該補充的實驗是 (簡要說出操作方法)。
3 .果汁生產廠家常常利用果膠酶破除果肉細胞的細胞壁(內含果膠)來提高出汁率。為探究溫度對果膠酶活性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 將果膠酶與蘋果泥分裝于不同試管,在 10 . C 水浴中恒溫處理 10 分鐘,如圖 A ;
② 將果膠酶與蘋果泥混合,再次在 10 ℃ 水浴中恒溫處理 10 分鐘,如圖 B ;
③ 將步驟 ② 處理后的混合物過濾,收集濾液,測果汁量;
④ 再取等量的果膠酶與蘋果泥,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重復以上實驗,并記錄果汁量如下表:
溫度/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請回下列問題:
(1)蘋果的果實是由 ▲ 發育而來的;
(2)果膠酶只能對果膠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體現了酶的 ▲ ;
(3)實驗結果顯示,當溫度為 ▲ ℃左右時,果膠酶的活性較高;
(4)進行實驗 ① 的目的是 ▲ ,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4.某科學興趣小組在A、B兩只錐形瓶中分別放入具有萌發能力的數量相等的大豆種子,將它們放置在同一實驗室里按照下表設置的條件進行實驗。
裝置 空氣 養分 溫度/℃ 水分
A 充足 充足 25 適宜
B 充足 較少 25 適宜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大豆種子是由 ▲ 發育形成的;
(2)該科學興趣小組想要探究的問題是: ▲ 對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
(3)該科學興趣小組在實驗過程中發現A、B兩只錐形瓶內的大豆種子溫度都明顯升高,引起溫度明顯升高的原因是 ▲ 。
5.大豆種子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大豆種子是由下列哪一結構發育而來的【 】
A.胚珠 B.子房 C.花瓣 D.受精卵
6.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下列關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內臟器官功能的日漸健全 B.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C.出現遺精、月經等生理現象 D.男性的青春期發育更早些
7.甲、乙兩組菜豆種子分別置于下圖所示環境中,一段時間后,發現甲組種子萌發,而乙組種子不萌發。乙組種子不萌發的原因可能是缺乏【 】
A. 適宜的溫度 B.適宜的光照 C.充足的空氣 D. 充足的CO2
8.下列有關青春期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生長發育快,要注意均衡膳食 B.對出現的第二性征,應正確對待
C.精力充沛,可以經常熬夜 D.心肺功能增強快,要加強體育鍛煉
9.請根據下列圖和表回答問題:
表:四種人體激素的功能
(1)在一個人的生命周期中,快速生長的兩個階段分別為 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長發育的特征是身高、體重劇增,大腦興奮性增強,第二性征出現。影響青春期生長發育的主要激素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大豆種子的形成和萌發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受精卵中貯存有遺傳物質 B大豆種子的營養成分主要來自于①
C.②表示種子的形成過程 D.大豆種子萌發只需氧氣和適宜的溫度
11.右圖表示了一種懷孕蜥蜴培養在不同溫度下,所產
幼仔的性別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環境中,則雄性的數目最可能是 ▲ 只。
(2)根據圖示信息,請提出一種猜想 ▲ 。
考點7 遺傳與進化
了解:識別遺傳與變異的現象;列舉遺傳與變異在育種方面的應用;列舉優生的重要性;知道遺傳物質的作用;描述DNA、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列舉基因的作用;列舉生物進化現象;知道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
1. 關于具有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小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只有高等生物才有基因 B.小鼠的細胞內基因數目很少
C. 生物的基因是無法改變的 D. 基因位于細胞內的染色體上
2.右圖所示的結構最可能表示的是【 】
A.一對染色體 B.一個細菌 C.一個基因片段 D.一個精子
3.我國是楊梅的原產地,余姚和慈溪的“荸薺種”烏梅更是
享譽國內外。
(1)烏梅汁多、味甜、核小的優良性狀是由DNA上的 決定的;
(2)烏梅能開花、結果,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4.人類胚胎發育的場所是【 】
A.卵巢 B.輸卵管 C子宮 D.陰道
5.下圖是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各階段示意圖,下列哪項能正確表示菜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過程中體內有機物含量的變化情況【 】
6. 2010年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個“人造生命”誕生。研究人員先人工合成了一種細菌DNA,再植入另一個內部被掏空的細菌細胞內,該細菌不斷繁殖形成菌落(如圖)。對于人造生命技術,下列啟示或論述不合理的有【 】
A.細胞仍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結構 B.能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人造細菌”服務人類 C.必須警惕此技術給人類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
D.由此技術可預見人工制造的高等動植物將會很快出現
7.2010年5月,美國科學家將人造DNA植入到一個細菌中,幾個小時內,人造DNA"取代”了原細菌中的DNA,且該細菌還能不斷繁殖。從此,世界首例完全由人造DNA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了,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辛西婭”。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辛西婭”屬于多細胞生物 B.“辛西婭”能不斷繁殖,屬于生物
C.“辛西婭”的性狀不是由基因控制的 D.此實驗表明生物進化論是錯誤的
考點8 人體保健
了解:知道健康的概念;識別人體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描述計劃免疫和人工免疫;描述引起冠心病、腫瘤、高血壓等常見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預防;列舉常見的遺傳病。
應用:結合人體七大營養素的作用,樹立平衡膳食的觀點;結合吸煙、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1. 某家長為臨近學業考試的孩子設計了一份晚餐食譜:米飯、炒豬肝、清蒸鯽魚。為了均衡膳食,請補充一種食物使食譜營養更合理【 】
A. 稀飯 B. 煎雞蛋 C. 炒青菜 D.五香牛肉
2.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通過《科學》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健康的涵義是【 】
A.身體健壯、力氣大且不生病 B.不抽煙、不酗酒、不上醫院
C.生理、心理與社會關系健康 D.吃得多、常鍛煉、臉色紅潤
3.生命探測儀在玉樹地震救援中,成為搜索廢墟下生命的一雙慧眼。關于紅外生命探測儀工作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是利用DNA進行生命探測的 B.是通過感知溫差進行生命探測的
C.是依靠聲波進行生命探測的 D.是利用地磁場進行生命探測的
4.食物中的營養素主要有水、糖類、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維生素和粗纖維素等七大類,其中的粗纖維素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下列食物中含有豐富粗纖維素的是【 】
A.魚、蝦 B.雞蛋、豬肉 C.菠菜、芹菜 D.牛奶、牛肉
5.近年,陸續出現一些體育明星和歌星吸食毒品的新聞。下列關于吸毒的看法正確的是【 】
A.鴉片、嗎啡等毒品具有鎮痛效果,應該吸食 B.吸毒能排解精神空虛,青少年不妨嘗試
C.明星吸毒,可見吸毒是一種潮流,可以追隨 D.吸毒易上癮,損害個人健康,不可效仿
考點9 健康與環境
了解:結合傳染病的特點,列舉常見的傳染病;描述傳染病的傳播三環節及其預防措施;知道環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列舉觸電、蛇蟲咬傷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1. 2009年4月至5月間,在墨西哥、美國、日本等國家爆發了甲型HIN1流感疫情。研究表明,該病是由甲型HI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侵入人體的甲型HlN1流感病毒可以稱為抗原
B.將患者進行醫學隔離治療,這一措施屬于控制傳染源
C.接觸公共物品后及時洗手,這一行為只能預防消化道傳染病,而對預防流感這類呼吸道傳染病是無效的
D.甲型HlN1流感具有傳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特點
2.科技都在2009年5月19日發布的《甲型H1N1流感科研進展摘要》中指出:5月6日,加拿大完成3個甲型H1N1流感病毒樣本的基因測序工作,這是世界上首次完成對這種新病毒的基因測序,將為研制疫苗打下基礎。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從免疫角度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種抗體
B、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屬于消化道傳染病
C、對已確診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屬控制傳染源
D、通過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使人獲得的免疫,屬非特異性免疫
3. 截止2009年5月28日,我國內地有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15例。該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該流感病毒感染性強且致病性高。專家指出,只要加熱到71℃,或使用以酒精為主的洗手液、泡沫消毒劑,就能有效殺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屬于 ▲ (填“病原體”或“傳染源”);
(2)下列預防甲型H1N1流感傳染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消滅蚊子 B.加強身體鍛煉 C.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D. 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
(3)一旦發現疑似病人,應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 。
4.甲型H1N1流感引起了全球關注。我國已確診多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1)“甲型H1N1流感患者”屬于傳染病流行環節中的 ▲ 。(2)甲型H1N1流感曾被稱為“豬流感”,有不少人因而不吃豬肉,其實甲型H1N1流感屬于呼吸道傳染病,它可以通過 ▲ 傳播。(3)醫學上可借助“基因診斷”確診某人是否為甲型H1N1流感患者。基因是起 ▲ 的片段。
5.2011年4月份以來,墨西哥、美國等國暴發甲型HlNl流感疫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到5級。我國也出現了輸入性病例。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強調說,通常情況下,兒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患流感,而這次墨西哥發現的患甲型HlNl流感的病人大多是青壯年。就此看來,甲型HlNl流感的易感人群主要是 ▲ ;
(2)專家表示,這次甲型H1N1流感與1918年曾經在歐洲流行的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相似,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但抗生素對治療甲型HlNl流感無效,因為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病原體是細菌的疾病,而甲型HlNl流感的病原體
是 ▲ ;
(3)世界衛生組織宣稱,大規模生產甲型H1N1流感疫苗最快要到2011年7月中旬。到那時,人們可通過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獲得免疫,這種免疫稱為 ▲ 免疫。
6.近階段,全球暴發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把研制疫苗作為一項重要的防控手段。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看,給普通人注射疫苗屬【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消滅病原體
7.自2011年3月以來,世界多國爆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5月11日,我國內地確診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1)從傳染病流行的環節來看,該病患者屬于 ▲ ;
(2)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用達菲治療效果較好。生產達菲的主要原料是莽草酸,其化學式為C7H10O5,它由 ▲ 種元素組成;
(3)許多國家正加緊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利用疫苗提高人體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稱為 ▲ 免疫。
8.2008年9月,衛生部發布《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釋義》,界定了我國公民目前應掌握的、與生活方式和健康密切相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下列做法有損健康的是【 】
A.不隨地吐痰 B.不吸煙、不酗酒
C.用肉眼直接觀察日食的全過程 D.成年后參加無償獻血活動
9.甲型H1N1流感正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為了感知傳染病傳播的途徑和預防措施,小材利用煮熟的馬鈴薯變質后會長出紅色血細菌的現象(此菌不是人體的病原菌,對人體無害),進行如下探究:①將若干個馬鈴薯去皮煮熟,分成相同的3組(分別標為A、B、C)并進行高壓滅菌處埋;②給B、C組馬鈴薯戴上消毒口罩,A組不戴;③把A、C組放置于噴灑了含有馬鈴薯血細菌水的空氣中,B組放置于噴灑蒸餾水的空氣中,一定時間后放到恒溫箱中培養。
實驗結果:A組長出馬鈴薯血細菌,B、C組沒有長出馬鈴薯血細菌。
(1)該實驗表明: 措施可有效預防呼吸道病原體對人體的感染;
(2)長了血細菌的馬鈴薯相當于 (填“易感者”或“傳染源”)。
10. 2008年12月23日,大熊貓“團團”“圓圓”抵達臺北,目前在動物園生活狀況良好。下列有關于大熊貓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大熊貓是珍稀的哺乳動物
B.大熊貓對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
C.大熊貓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呼吸作用
D.在動物園里圈養是保護大熊貓的唯一措施
11.2011年3月墨西哥等地接連爆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蔓延到其他國家。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人感染后,會出現發燒、咳嗽、腹瀉和嘔吐等癥狀,已出現極少數死亡病例。
(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體是__________;
(2)從傳播途徑分析,甲型H1N1流感屬于_________傳染病;
(3)下列關于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
A.為了保護易感者,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間盡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B.對甲型H1N1流感病人,要進行隔離治療,這樣做是為了控制傳染源
C.人類對甲型H1N1流感有特異性免疫
12.今年我省發生了較嚴重的手足口病疫情。截止到4月15日,全省共報告19223個病例,其中重癥32例,死亡4例,病人大多為5歲以下的兒童。以下事實中,與該病疫情的大范圍傳播無關的是
A.病原體為多種腸道病毒 B.兒童對該病的抵抗力較弱
C.可通過食物、飛沫和接觸等傳播 D.大多數患者及時治療即可康復
13.今年3月底,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發,并迅速向全球蔓延。我們應了解相關知識,積極做好防范工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屬于該傳染病的 ▲ (填“病原體”或“傳染源”);
(2)疫情發生后,衛生防疫部門對來自疫區的入境人員進行檢疫檢查、對機場和車站進行消毒。從控制傳染病流行的環節來看,這些措施屬于 ▲ ;
(3)如果能研制出相應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則能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從獲得免疫的方式看,接種該疫苗屬于 ▲ 免疫。
14.當激素分泌失調時,人體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如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會患【 】
A.侏儒癥 B.呆小癥 C.巨人癥 D.肢端肥大癥
15.2009年10月以來,嘉興市防疫部門為全市的中小學生和教師免費接種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接種疫苗的目的是【 】
A.進行非特異性免疫 B.控制傳染源 C.切斷傳播途徑D.保護易感人群
16.果酒放久了易產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則無濟于事。這一事實說明【 】A.酶是一種蛋白酶 B.酶的催化效率高 C.酶的催化受環境的影響 D.酶具有專一性
17.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病死率極高。預防狂犬病的措施之一是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狂犬病毒具有細胞膜、質、核等細胞的基本結構 B.注射到人體的狂犬疫苗屬于抗體
C.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傳染源 D.注射狂犬疫苗讓人獲得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
18.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已消滅天花,所以許多國家停止接種天
花疫苗。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性疾病。
(1)從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來看,接種天花疫苗屬于 ▲ 。
(2)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稱為 ▲ 。
(3)資料表明,美國和俄羅斯的幾個實驗室仍保存著天花病毒。對于繼續保存還是消滅這
些天花病毒,存在爭論。下列屬于反對保存天花病毒的理由有 ▲ (可多選)。
A.目前,科學家已研究清楚天花病毒的DNA序列,必要時可通過相關技術研制所需的天花病毒
B.保存天花病毒,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
C.假如實驗室中的天花病毒被泄漏出去,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D.-旦天花重新流行,可以利用實驗室保存的天花病毒快速研制疫苗
E.天花病毒可能還有新的用途,只是現在還沒有被發現
初三科學《生物部分100題》專題測試 得分
1、下列不具有細胞壁的生物是( )
A、草 B、細菌 C、小貓 D、樹
2、與人體口腔表皮細胞相比,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 )
A、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 B、細胞壁、液泡、細胞核
C、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 D、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3、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主要功能是( )
A、吸收水和無機鹽 B、貯藏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騰水分的作用
4、植物細胞中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的是( )
A、細胞壁 B、細胞質 C、細胞核 D、細胞膜
5、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產生染色體的部位是( )
A、細胞質 B、細胞膜 C、細胞核 D、液泡
6、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牙簽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B、用涼開水漱口
C、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D、在顯微鏡下觀察
7、下列屬于細胞膜的作用是( )
A、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B、支持和攜帶遺傳信息
C、貯藏和遺傳 D、保護和貯藏
8.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失水時發現,植物細胞不如動物細胞收縮得那么顯著,原因是( )A.動、植物細胞膜的伸縮性不同 B.植物細胞有細胞壁
C.動物細胞質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 D.植物細胞有液泡
9.當顯微鏡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均為“10”時,學生在視野中看到
的圖像如圖所示。如果僅將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可以看到
的細胞數一般是( )
A.2個 B.4個 C.10個 D.40個
10、在“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顯微鏡時,應先對光后觀察
B.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意看目鏡內的物像
C.若視野內光線太暗,可換用倍數較高的物鏡
D.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內可觀察到細胞壁、細胞核等結構
11、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制作葉臨時裝片,并在高倍鏡下觀察。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操作步驟為:①蓋上蓋玻片;②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鑷子撕下一小塊洋蔥表皮;④用鑷子把洋蔥表皮展平。操作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12、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排序準確的是( )
A、組織——細胞——器官——系統和個體 B、細胞——器官——組織——系統和個體
C、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和個體 D、系統——細胞——組織——器官和個體
13、下列結構不屬于器官的有( )
A、胃 B、腸 C、心臟 D、血漿
14、下列屬于生殖器官的是( )
A、種子 B、根 C、葉 D、莖
15、從結構和功能上分析,番茄果實的表皮屬于哪個水平層次的結構( )
A、系統 B、器官 C、組織 D、細胞
16、下列屬于消化器官的一組是( )
A、胃、心臟 B、血管和腎臟 C、胃、腸 D、肺、腎臟
17、天然森林很少發現松毛蟲害,而人工營造的馬尾松林常發生嚴重的松毛蟲害,對這種現象的最好解釋是( )
A.人工林內松毛蟲繁殖能力強 B.人工林成分單一,營養結構簡單
C.馬尾松對松毛蟲抵抗力差 D.該地區氣候適于松毛蟲生長、繁殖
18、某研究學習小組制作了4個密閉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環境中。請根據學過的知識,瓶中生物生存時間最長的是( )
19、對于下列幾種動物的形態特征或生活習性,某同學試圖從科學的角度給予解釋,其中錯錯誤的是( )
A.駱駝的蹄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可以減小對地面的壓力,使其在沙漠中行走自如
B.啄木鳥的喙很尖,可以增大壓強,從而鑿開樹皮捉到躲藏在深處的蟲子
C.青蛙體表的顏色與周圍環境相近,這樣有利于青蛙保護自己、捕獲食物
D.深水里的帶魚,捕到水面時就會死亡,因為壓強急劇變小
20、以蟲治蟲是生態農業的重要內容,下圖表示某一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假設這四種生物只構成一條食物鏈,請問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種群數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 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B. 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C. 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D. 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21、炎熱的夏天,人站在樹陰下比站在房屋的陰影下感覺更涼爽,是由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傳粉作用 D.蒸騰作用
22、由于能量是逐級遞減、單向不循環,那么在生態系統中,下列生物哪類生物最少( )
A.昆蟲   B.鳥 C.猛獸    D.植物
23、在生態系統中,以朽木、糞便、枯枝落葉等為營養的蕈類、金龜子、蚯蚓等生物是( )
A.生產者 B.初級消費者 C.分解者 D.次級消費者
24、種子結構中哪個部分實際上就是幼小的生命體( )
A.種皮 B.胚 C.胚乳 D.胚軸
25.下列哪項不是種子萌發所必需的( )
A.充足的陽光 B.充足的氧氣 C.適宜的溫度 D.一定的水分
26.玉米種子和大豆種子相比,大豆種子沒有( )
A.種皮 B.胚 C.胚乳 D.子葉
27.下列哪種生物不用種子繁殖后代( )
A.大豆 B.松樹 C.小麥 D.衣藻
28.為了有好收成,要在早春播種。采用“地膜覆蓋”的方法可以促進早出苗,其原因是( )
A.種子萌發需要遮光      B.避免了害蟲的破壞 
C.阻擋了鳥類取食種子     D.保溫、保濕、有利于萌發
29.“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形象地描述了花生的結構。在花生的個體發育過程中,發育成“麻屋子”和“白胖子”的分別是由( )發育而來的。
A.珠被和受精卵       B.受精卵和受精極核
C.子房壁和受精卵     D.子房壁和受精極核
30.一綠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24h,選擇一片綠葉,把主葉脈剪斷(如圖),
然后將植株放在陽光下照射2h~4h,發現B部分不能正常制造淀粉,
其原因是B部分葉片缺少( )
A.葉綠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光照 排出的水滴數(個)
紅光 26
藍光 32
黃光 2
綠光 1
31.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圖實驗裝置。分別用相同強度、不同顏色的光來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數量不等(不考慮溫度對水滴排出的影響)。表中所示的是相同時間內排出的水滴數。該小組研究的問題是 ( )
A.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呼吸作用的影響
B.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C.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
D.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水分吸收的影響
32. 某著名風景區內有一株千年占樟樹,由于公路拓寬需將它移植 到新的地方,移植的過程中截去古樟樹的大部分枝葉。其主要目的是 ( )
A.阻止新陳代謝 B.降低蒸騰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 D.阻止光合作用
33.植物體內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 )
A.氮、磷、鐵 B.氮、磷、鉀 C.氮、硼、鉀 D.硼、磷、鐵
34. 將一盆小型盆栽植物放人大的廣口瓶內,用玻璃蓋密封。約一個月后,觀察到植物狀態正常,瓶壁內側有水滴出現。則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植物蒸騰作用蒸發水分使瓶壁出現水滴
B.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可供植物呼吸所需
C.植物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供光合作用所需
D.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都來自呼吸作用
35. 右圖為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示意圖。為使實驗
獲得好的效果,實驗中選用的塑料袋顏色最好是( )
A.白色 B.黑色 C.紅色 D.無色
36. 楊樹生長的速度很快,小明身高1.2 m時,在家中院子里的楊樹上刻了一個離地1.2m的記號,兩年后,他長到1.5 m,再去看那記號,他會發現標記離地面 ( )
A.略高于1.5 m B.低于1.5 m C.大大高于1.5 m D.還是1.2 m
37. 右圖甲是在有光照條件下驗證O2是否由綠色植物釋放出來的裝置;乙和丙是另2個裝置,通常可作為甲的對照實驗的裝置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38. 植物也有“生物鐘”。下圖表示的是某種植物體內影響葉張開或閉合的物質質量分數變化情況。從圖中可知該植物的“生物鐘”是( )
A.葉片白天張開,晚上閉合
B.葉片白天閉合,晚上張開
C.葉片白天、晚上都張開
D.葉片白天、晚上都閉合
39.右圖表示在光照強度一定的情況下,溫室中某種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用單位時間合成或分解的有機物量來表示)受溫度影響的曲線圖。據圖可得出的結論是( )
A.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提高溫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
B.光合作用的強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C.在O℃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為O
D.植物生長最快時的溫度就是光合作用強度最大時的溫度
40.仙人掌上的刺是( )
A. 變態的莖 B. 變態的托葉 C. 變態的葉 D. 變態的葉柄
41.形成層向內分裂產生新的( )
A.木質部 B.韌皮部 C.樹皮 D.髓
42.木質部、樹皮、髓和韌皮部之間的位置關系從內到外依次是 ( )
A.木質部、樹皮、髓、韌皮部 B.樹皮、韌皮部、木質部、髓
C.髓、木質部、韌皮部、樹皮 D.髓、韌皮部、木質部、樹皮
43.木本植物莖與草本植物莖的主要區別在于( )
A.維管束中是否有形成層  B.樹皮中是否有韌皮部
C.木質部中是否有導管  D.韌皮部中是否有篩管
44.如圖所示是植物相鄰的三個細胞之間水分的滲透方向,則三個
細胞中細胞質濃度最高的是( )
A.1 B.2 C.3 D.無法判別
45.鹽堿地不利于植物生長的根本原因是( )
  A.鹽堿物質植物不能吸收 B.土壤溶液濃度小,植物吸水過多
  C.土壤溶液濃度大,根吸水過多 D.土壤溶液的濃度大于根細胞液的濃度
46.室內放置花卉,科學的做法通常是( )
A、白天、晚上都放在室內 B、白天放室內,晚上搬出
C、白天搬出,晚上放室內 D、以上均可以
47.右圖為存放水果時,空氣中的氧氣濃度(x)與水果釋放的CO2 相對量(y)之間的關系曲線。貯存水果應選擇的最佳氧氣濃度是 ( )
A.a B.b
C.c D.d
48.倉儲糧食在通風不良時可能發生“自熱”現象原因是( )
A.太陽照射過強 B.氣溫過高 C. 種子呼吸作用 D. 空氣干燥
49.將20g韭菜種子種植在暗處,15天后種子經過萌發長成150g韭黃幼苗。在這個過程中,韭菜體內有機物的變化是( )
A.增多 B.減少 C.不增加、也不減少 D.以上都不對
50.在腌制咸菜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菜鹵,其中的水主要來自于 ( )
A.食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B.被腌的菜細胞失水
C.食鹽與菜發生化學反應 D.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51.用大豆新鮮綠葉進行如右圖裝置的實驗,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處的氣體成分,最可能發現 ( )
A.O2量多于B處 B.O2量與B處相等
C.無CO2和O2 D.CO2量多于B處
52.人類特有的神經中樞是( )
A.運動中樞 B.語言中樞 C.聽覺中樞 D.視覺中樞
53.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突起 B.神經元 C.細胞體 D.神經末梢
54.下列現象屬于生理非條件反射的是( )
A.狗聽鈴聲,分泌唾液 B.學生聽見上課鈴聲,跑進教室
C.看見紅燈,騎車人停止前進 D.風沙吹進眼里,出現流淚現象
55.盲人用手指來“閱讀”盲文,利用的是皮膚的( )
A.觸覺 B.痛覺 C.冷覺 D.熱覺
56.人的舌頭對苦味最敏感的部位是( )
A.舌尖 B.舌根 C.舌的兩側 D.舌的下部
57.在一個特制的魚缸中,先開燈再投食餌,多次作用于金魚,一段時間后只要燈一亮,金魚就會游到禽餌投放處。此時金魚對燈光的反應屬于( )
A.非條件反射 B.條件反射 C.本能 D.免疫
58.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搖晃,站立不穩,說明酒精麻痹了腦的部位是 ( )
A.小腦 B.大腦 C.腦干 D.腦神經
59. 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 )
A.大腦皮層 B.脊髓 C.腦 D.神經節
60. 下列屬于條件反射的是( )
A.狗吃食物時流出唾液 B.新生嬰兒就套吃奶
C.燕于筑出漂亮的鳥巢 D.鸚鵡學人說話
61.嬰幼兒時期食物中缺碘,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
A.巨人癥 B.地方性甲狀腺腫 C.侏儒癥 D.呆小癥
62. 給發育遲緩的小白鼠注射生長激素后,發育情況并未得到改善,該小白鼠體內發生病變的腺體和缺乏的激素可能是( )
A.性腺和性激素 B.甲狀腺和甲狀腺激素
C.腎上腺和腎上腺素 D.胰島和胰島素
63.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中蘊涵了反射的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這一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
C.這一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小腦 D.這一反射活動必須經過大腦皮層
64. 關于條件反射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條件反射是后天獲得的 B.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C.條件反射不一定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D.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參與
65.下列各項中,你認為屬于激索調節的是( )
A.食物誤入氣管引起劇烈咳嗽   B.強光射來時,迅速閉眼
C.男同學在青春期喉結逐漸突出   D.望梅止渴
66. 病人老張的手臂無意被針刺了一下,他能感受到疼痛,卻沒有動作反應。從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分析,醫生可以斷定其受損部位是 ( )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纖維 C.神經中樞 D.傳出神經纖維
67.兔的心臟受A、B兩種神經支配,某學者為了研究A、B兩種神經對心率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先測定正常情況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別測定阻斷A神經或B神經后的心率。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據表所作的推測正確的是( )
實驗處理 心率(次/min)
正常時 90
僅阻斷A神經 180
僅阻斷B神經 70
A.A神經的作用是促進心跳加快,B神經對心率沒有明顯影響
B.A神經的作用是促進心跳加快,B神經的作用是減緩心率
C.A、B兩種神經的作用相同,都是減緩心率
D.A神經的作用是減緩心率,B神經的作用是促進心跳加快
68.下列腺體中:①垂體;②肝臟; ③甲狀腺;④胰腺;⑤睪丸,都屬于內分泌腺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69.下列哪種病不是因激素分泌異常所引起的 ( )
A.糖尿病 B.貧血 C.大脖子病 D.侏儒癥
70.胰島素能降低血糖濃度,當分泌不足時會使人患 ( )
A.呆小癥 B.巨人癥 C.糖尿病 D.侏儒癥
71.能夠促進生殖器官發育和第二性征出現的激素是( )
A.甲狀腺激素 B.胰島素 C.生長激素 D.性激素
72.某人在年幼時由于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現反應遲鈍、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癥狀。則分泌不足的激素是( )
A.甲狀腺激素 B.生長激素 C.胰島素 D.性激素
73. 植物表現出向光性是由于( )
A.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細胞生長慢 B.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細胞生長快
C.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細胞生長慢 D.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細胞生長快
74.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功能類似于胰島素的化合物。為治療糖尿病開啟了一個全新之門,使糖尿病患者只通過口服該化合物而不必注射胰島素。關于該化合物的推測,肯定錯誤的是
A.能促進血糖合成肝糖元 B.口服后可能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進入血液 ( )
C.能促進血糖氧化分解 D.與胰島素一樣都是大分子蛋白質
75.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被腎小管重吸收的物資是( )
A、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B、全部無機鹽,一部分葡萄糖和一部分尿素
C、少部分水,一部分無機鹽和一部分葡萄糖 D、部分無機鹽,部分葡萄糖和部分尿素
76.在17世紀,英國醫生哈維首次通過實驗發現血液在體內是循環流動的,以下關于血液循環的理解,錯誤的是( )
A、血液循環的動力來自心臟 B、肺循環中把血液送到肺里,“取得”氧氣
C、房室瓣、動脈瓣都能防止血液倒流 D、體循環中,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77、小明患了急性腸炎,醫生在他的上臂靜脈注射消炎藥物進行治療,請問藥物到達患病部位需要經過心臟的次數是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78.心臟工作時,下列有關結構的活動正確的是( )
A、左心房收縮,左心室舒張,房室瓣關閉 B、左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
C、右心房收縮,右心室舒張,房室瓣關閉 D、左心室收縮,房室瓣開放,動脈瓣關閉
79.醫生從某病人的消化道內取出一些內容物,經化驗有維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麥芽糖、無機鹽、脂肪酸、纖維素。這些物質最可能取自( )
A、口腔 B、胃 C、小腸 D、大腸
80. 經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流經肺泡周圍毛細血管內的血液中,氣體含量的變化是( )
A、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都增多 B、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都減少
C、氧氣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減少 D、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81.下列除哪項屬于細菌性食物中毒 ( )
A.食用動物甲狀腺引起中毒 B.食用毒蕈引起中毒
C.誤食工業用鹽引起中毒 D.食用超過保質期食品引起中毒
82. 下列關于血型敘述,錯誤的是( )
A. 血型是可以遺傳的 B. 一個健康人一次獻血200ml對健康一般不會造成影響
C. 人類只有ABO血型系統 D. O型血中即無A凝集原,也無B凝集原
83. 我國每年死于肺結核的兒童居各類傳染病之首,為加強防治,一旦發現患者,立即給他打針吃藥,隔離治療,再對病人的房間和用具進行消毒,并給接觸病人的人進行預防注射這些措施分別屬于預防傳染病的 ( )
A.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B.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
C.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D.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
84. 以下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
A.人體皮膚的屏障作用 B.淚液的殺菌作用
C.抗體使病原菌凝集 D.干擾素對病毒的抑制作用
85. 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是( )
A. 空氣、飛沫傳播 B.昆蟲叮咬 C.食物傳播 D.接觸傳播
86.下列關于抗體、抗原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抗體是一類蛋白質 B.抗原可以是某種病原體,也可以是某種大分子異物
C.引起人體產生抗原的物質叫抗體 D.抗體存在與體液,故相應的免疫叫體液免疫
87.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可以預防小兒麻痹癥,這種免疫屬于(   )
①非特異性免疫 ②特異性免疫 ③自然免疫 ④人工免疫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8. 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共同之處是(    )
A. 產生抗體   B. 免疫記憶 C. 中和毒素    D.等量存在
89.下列物質不一定是蛋白質的是(   )
A. 抗體   B. 抗原 C. 血紅蛋白    D. 酶
90、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資交換的器官是( )
A、胎盤 B、臍帶 C、子宮 D、子宮內膜
91、下列生物沒有細胞膜的是( )
A、玉米 B、草履蟲 C、細菌 D、病毒
92、下列細胞中,始終沒有細胞核的是( )
A、紅細胞 B、白細胞 C、血小板 D、血管壁細胞
93. 取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受精,移回到母親的子宮著床,繼續發育形成胎兒直到分娩,即為“試管嬰兒”技術,由此技術中相應的受精和生殖方式是(   )
A.體外受精、胎生 B.體內受精、胎生 C. 體內受精、卵生 D. 體外受精、卵生
94.下列關于染色體、DNA、基因三者的關系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DNA主要在染色體上 B. 基因在DNA分子上
C. 一條染色體上有很多DNA分子 D. 一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95.一個人的卵細胞中,在正常情況下所含的染色體是( )
  A. 44+XX條 B. 22+X條 C. 22+XX條 D. 44+XY條
96.艾滋病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使大量的免疫淋巴細胞死亡。因此,艾滋病患者往往會患正常人群中極少見的疾病,這表明艾滋病患者基本喪失 ( )
A.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B.人工免疫功能 C. 特異性免疫功能 D.免疫功能
97.下列敘述不是惡性腫瘤的特點的是(   )
A.能轉移并侵犯新的組織 B.不間斷的分裂
C.能逃避人體的免疫監視 D.會產生有毒物質,使患者死亡
98、條件反射不同于非條件反射的特點是( )①先天性反射;②后天性反射;③可以消退;④不會消退;⑤低級的神經活動;⑥高級的神經活動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99. 張小民同學感冒了,醫生給他開了一些藥,同時叮囑他要多喝水,這樣病會好得快些,關于醫生要他多喝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多喝水會減少體內的有害代謝物
B.多喝水會多出汗,多排尿,這樣可以降低體溫
C.人體內水分多可以稀釋一些由致病菌產生的毒素,降低其危害
D.感冒時體溫往往會升高,通過呼吸道和皮膚蒸發掉了大量水分,因此需要補充水分
100、下列關于新陳代謝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物質新舊更替的過程 B、新陳代謝過程中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新陳代謝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D、新陳代謝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第5題圖
第4題圖
第12題圖
衣藻
苔蘚
小麥
水杉
(第17題圖)
甲(第22題圖) 乙
光源

種子
玻璃管
玻璃罩
A
B
第7題圖
第9題圖
腎小球
(第10題圖)
(第11題圖)
時間
有機物質量
時間
有機物質量
時間
有機物質量
時間
有機物質量
A. B. C. D.
(第5題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溪县| 怀仁县| 姜堰市| 治县。| 磐石市| 峨眉山市| 界首市| 武陟县| 佛山市| 缙云县| 连城县| 双江| 会宁县| 武川县| 互助| 马山县| 边坝县| 平泉县| 万州区| 阳泉市| 彭州市| 南川市| 大名县| 甘德县| 八宿县| 鱼台县| 汝阳县| 定西市| 汾西县| 鲜城| 彰化市| 临武县| 竹山县| 昂仁县| 义乌市| 余江县| 南澳县| 台中县| 裕民县| 正镶白旗|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