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知識要點】第四單元《地球和地表》 第四單元《地球和地表》 11.《地球引力》 1.地球不需要接觸物體就可以對物體施加力,這種力就是地球引力。 2.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xiàn)象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向上拋的物體無論被拋得有多高,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 3.我們在進行“驗證物體下落的原因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這一實驗時,如果移走磁鐵,曲別針會落到地面上;如果剪斷細線,曲別針會被磁鐵吸住;地球上的物體下落的原因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4.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個地方的人都不會感到自己頭朝下。人們把站立時頭頂?shù)姆较蚪猩?,把腳底的方向叫下。 5.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下落的現(xiàn)象? (1)熟透的蘋果會落向地面。(2)樹葉落地。(3)跳高運動員下落。(4)水從高處流下。(5)踢毽子時,毽子會落向地面。(6)向上拋球,球會落向地面。 6.【實驗名稱】驗證物體下落的原因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探究物體下落原因的實驗) 【實驗材料】曲別針、細線、透明膠帶、磁鐵等 【實驗過程】 (1)將線的一端用透明膠帶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拴曲別針,用磁鐵慢慢接近曲別針,帶動曲別針豎立并懸浮于空中。 (2)觀察并思考:如果移走磁鐵,回形針向哪個方向運動? (3)觀察并思考:如果剪斷細線,曲別針會向哪個方向運動?為什么? (4)由此推想:地球上的物體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實驗現(xiàn)象】 (1)如果移走磁鐵,這種吸引力消失,曲別針會掉到地面,而不是落向其他方向。 (2)將豎立于地面的線剪斷,此時在空中懸浮的磁鐵雖與曲別針有一段距離,但會被磁鐵吸引過去。 【實驗結論】地球不需要接觸物體就可以對物體施加力,這種力就是地球引力。 7.?地球引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答:不利的一面:提不起重物,搬運重物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能自由地在空中玩耍等。 有利的一面:我們可以自由的在地上行走,交通工具可以按規(guī)劃的路線行駛,我們的生活用品可以自由的擺放等。 假如沒有地球引力,世界將陷入失重狀態(tài),變得混亂不堪,人類也無法在地球生存。 8.?人類是怎樣克服地球引力進入太空的? 答:通過能量轉化,將燃料的物質能轉化為動能。從而使飛船的速度不斷的加大,當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時,即,地球的引力和速度造成的離心力相平衡時。飛船將不再墜落地面,而是繞地球旋轉。 第12課《地球內部有什么》 1.?地球內部有什么? (1)根據火山噴發(fā)現(xiàn)象,我推測地球內部有巖漿。 (2)從地下能開采出煤、石油,說明地球內部有豐富的礦產。 (3)從噴出的泉水推測地球內部有豐富的水資源。 2.科學家曾利用挖掘或鉆探的方式深入地下探索。從地面到地心約6370千米,而現(xiàn)在最先進的鉆探機鉆探的深度最大也不超過20千米。 科學家還利用監(jiān)測到的地震波、磁力等對地球內部的情況進行了推測,認為地球由外到內依次分為地殼、地幔、地核3個圈層。 地殼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厚度從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陸地部分厚。 地幔厚約2870千米,溫度為1000℃— 3000℃。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徑約為3470千米,溫度約為4700℃。 3.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構成。 巖漿冷凝固結形成的巖石叫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都屬于巖漿巖。沉積巖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等產生的物質,經過搬運、沉積、成巖等作用形成的巖石,砂巖、頁巖都屬于沉積巖。變質巖是巖石在環(huán)境條件改變的影響下發(fā)生結構、構造和礦物組成的改變而形成的一類新的巖石,大理巖是石灰?guī)r和白云巖等巖石的變質巖。 4.地球的每一層結構對應雞蛋的哪個結構呢? 答:雞蛋分為蛋殼、蛋白和蛋黃3個部分,蛋殼最薄,蛋白稍厚一些,蛋黃的半徑最大。地球最外層的地殼相當于雞蛋的蛋殼,中間的地幔相當于雞蛋的蛋白,地核相當于雞蛋的蛋黃。 5.地球結構模型的制作 【制作目的】通過制作地球結構模型使學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內部的構造。 【制作材料】多種顏色的橡皮泥。 【制作過程】 1.用黃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紅色的橡皮泥包在黃色球形的外面,代表地幔。 3.用棕色的橡皮泥包裹住橘紅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殼。這樣,一個地球結構模型就制作完成了。 【注意事項】 1.制作之前,可引導學生先考慮:各個橡皮泥圈層的厚度是多少?各層間的厚薄程度是否均勻等? 2.為了便于觀察,可以將球狀模型切開,展現(xiàn)其剖面,以便直觀地看到地球的內部構造。 13.《地震》 1.地震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強烈的地震會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損害。 2.列舉我國發(fā)生的幾次強烈地震: “7.28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河北省唐山市的地下傳來類似打雷的轟鳴聲,大地突然劇烈搖晃,地震爆發(fā)了。這次地震共造成約24.2萬人死亡。 “5.12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強烈地震,全國許多地區(qū)有明顯震感。這次地震造成了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4.14玉樹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fā)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 3.地震的發(fā)生與地殼的運動有關。 4.地下的巖層在壓力的作用下會發(fā)生變形。當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時,巖層就會發(fā)生突然的、快速的斷裂。巖層斷裂所產生的地震波傳到地表會引起地表的震動,這就是地震。 5.地震帶來的危害: 強烈的地震會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損害。地震發(fā)生后,除了會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噴砂冒水等現(xiàn)象外,還會引起火災、爆炸、毒氣蔓延、水災、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災害。 6.?地震的類型: (1)構造地震:由巖層斷裂引起的地震。 (2)火山地震:火山噴發(fā)引起的地震。 (3)陷落地震:由于過度采礦而造成的地表塌陷而引起局部地震的發(fā)生。 7.地震來了,我們怎么辦?(避震方法) (1)有序撤離,遠離建筑物。地震來了,如果你正在教室里上課,一定要在教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旁邊。如果時間允許,要在教師的指揮下捂住口鼻有序撤離。不要在震后馬上回到教室,一般強震來襲后仍會有不斷的余震發(fā)生。 (2)衛(wèi)生間是室內最佳避震場所。地震來了,如果沒能第一時間逃到室外,衛(wèi)生間是最佳避震場所。因為衛(wèi)生間開間小,有管道支撐,易于形成避震空間。此處,教師可提示學生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機會大得多。 (3)選擇墻角避震。如果地震來得突然,來不及逃離房間,一定要遠離外墻、陽臺等地方,就近尋找墻角或桌旁邊,掉落的水泥板會與墻角或桌角形成一個安全的黃金三角空間,能給人留有活動空間。躲避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頭等要害部位,并用衣物捂住口鼻,隔擋嗆人的灰塵,遠離火源。如果正在用火,應隨手關掉煤氣或電源。 8.【實驗名稱】地震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發(fā)生時的情景。 【實驗材料】紙箱、木塊、記號筆。 【實驗過程】 (1)在紙箱上畫上街道的圖形。 (2)在每個“街道”的拐角處都用小木塊壘成樓房。 (3)在紙箱底部敲擊,形成“地震”,使樓房倒塌。 (4)根據樓房倒塌的情況,判斷“地震"的中心和強弱。 【注意事項】 (1)此模擬實驗可至少進行兩次,其中一次為低震級的震動,另一次為高震級的震動,找震中。 (2)選擇易倒、較輕的小物品壘成樓房。 9.【實驗名稱】地震成因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產生的原因。 【實驗材料】毛巾、干樹枝。 【實驗過程】 (1)把桌上的毛巾疊成幾層,平放在桌上,用兩手按住毛巾的兩頭向中間擠壓,觀察毛巾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拿一根干樹枝,慢慢地用力彎曲,體會手上的感覺,逐漸用力,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毛巾會發(fā)生彎曲,形成褶皺;當將干樹枝彎曲一定程度時會折斷,聽到“啪”的聲響,同時手有強烈的"震感"。 【實驗結果及解釋】 實驗中,毛巾和干樹枝相當于地殼的巖層,毛巾向中間擠壓產生褶皺相當于巖層發(fā)生變形;當干樹枝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時就會快速地、突然地斷裂,相當于地震。 【注意事項】 實驗中注意安全;實驗結束后,把干樹枝全部清理到托盤里。 14.《火山噴發(fā)》 1.火山噴發(fā)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鹕絿姲l(fā)時,巖漿噴涌而出,大地發(fā)出巨大的聲響。 2.圣·海倫斯火山在1980年噴發(fā)前,山頂布滿積雪,美麗的景色吸引了眾多旅游者。 1980年5月18日的早晨,圣·海倫斯火山受地震影響突然噴發(fā)了。 火山的噴發(fā)掀掉了400米高的山峰,噴出的火山灰和巖漿使周圍的度假村、木材場和居民住宅遭到破壞。 3.地殼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地殼運動破壞了地下的平衡時,巖漿受到擠壓,向上運動,遇到薄弱的地殼,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 4.火山與人類的關系: 有利的一面:形成金剛石等珍貴礦石;形成地熱資源;火山噴發(fā)后會形成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成為旅游資源。 不利的一面:巖漿摧毀家園,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燒毀森林,毀壞農田等 5.?由于火山噴發(fā)形成的風景區(qū):國內的長白山天池、五大連池,國外的富士山、維蘇威火山等 6.番茄醬相當于地球內部的巖漿,土豆泥相當于地球構造中的地殼。 7.【實驗名稱】模擬火山噴發(fā)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火山噴發(fā)。 【實驗材料】三腳架、鐵盤子、土豆泥、番茄醬、酒精燈、火柴。 【實驗過程】 1.在鐵盤子里放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狀,并在土豆泥中間挖個小坑。 2.往坑里倒入一些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坑口,倒放在鐵盤子里。 3.把鐵盤子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番茄醬從土豆泥堆成的“山頭”外溢的現(xiàn)象。 4.思考:在這個模擬實驗中,土豆泥相當于火山的哪個部分?番茄醬相當于火山的哪個部分?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實驗結論】 番茄醬相當于地球內部的巖漿,土豆泥相當于地球構造中的地殼,用酒精燈加熱相當于地殼內部的溫度升高、壓力變大的現(xiàn)象。番茄醬受熱后往外溢出,實際上是在模擬巖漿從地殼薄的地方或有裂縫的地方噴出,形成火山噴發(fā)。 15.《地表的變化》 1.如今的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 2.水在地表流動的過程中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撥最高的高原,號稱“世界屋脊”。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遠古時代的海洋生物的化石。根據這段資料,可以推測出青藏高原地帶在遠古時代有可能是海洋。 4.通過比較地球約6500萬年前和現(xiàn)在的海陸分布情況圖,可以發(fā)現(xiàn):今天的地表形態(tài)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不斷演變而成的,現(xiàn)在仍在不斷地變化著。 5.人類活動對地表的改變有哪些影響? 采石,建水壩,挖礦坑,砍伐森林,圍湖造田,采礦可能造成地表塌陷。 6.?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表環(huán)境? 停止圍湖造田,植樹造林,種花種草,我們還應該停止毀林開荒,恢復天然?場。 7.?三角洲的成因:三角洲,是一種較常見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挾的泥沙等雜質,在入??谔幱龅胶}量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會絮凝淤積,逐漸成為河口岸邊新的濕地,繼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8.?瀑布的成因:形成瀑布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組成河床底部的巖石軟硬程度不一致,經河水侵蝕形成陡坎,河水流到這里便飛瀉而下,形成瀑布。 9.?哪些自然因素會引起地表變化? 自然力量如板塊移動、火山、地震、風化作用、搬運作用等都能對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響。 10.【實驗名稱】水流的沖刷力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水流的力量。 【實驗材料】托盤、沙子、碎石、草皮(可以用草繩碎屑和泥沙代替)、水、噴壺。 【實驗過程】 1.用沙子、碎石等在托盤上堆起土堆、平原、峽谷、草地等地表模型,便于展開模擬。 2.用噴壺灑水,觀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運動變化。 【實驗結果】 水流可以產生沖刷、搬運和沉積作用,改變地表形態(tài) 【注意事項】 1.實驗用的沙子要提前用水浸潤潮濕,一方面便于做成不同模型,另一方面防止噴灑的水會被沙子完全吸收,影響實驗效果。 2.用噴壺給不同模型灑水時應注意灑水的高度、水流的大小須保持一致。 3.提示學生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保持實驗場景的衛(wèi)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