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下)歷史與社會《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精品教學示范課(優質視頻實錄+配套教學課件+導學案+教學反思)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下)歷史與社會《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精品教學示范課(優質視頻實錄+配套教學課件+導學案+教學反思)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
深圳市南山區北京師范大學南山附屬學校初中部 陳雯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了解羅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內容及作用;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羅斯福總統和羅斯福新政的了解,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和觀察認識歷史的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身殘志堅的羅斯福身上學習其進取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奮力拼搏的優秀品質和改革創新精神。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與意義
《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走向現代世界——第二課:開辟新的發展道路中第三目的內容。本課介紹了在嚴重的經濟危機面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的“新政”及其產生的積極影響。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實質上就是對傳統的資本主義模式進行改造,從而最終幫助美國從噩夢般的經濟危機中走出,并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該內容承接前兩目的俄國十月革命和土耳其凱末爾改革并共同構成“開辟新的發展道路”這一課內容,所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羅斯福新政的目的、內容、作用。
教學難點:正確評價羅斯福新政。
(三)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八年級學生對歷史知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加入一些探究問題,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學生思維活躍,表現欲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存在著合作學習過分依賴他人的現象,學習的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養成。
2.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
八年級學生已具備初步的閱讀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因果推理的思維能力和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3.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學生經過一年的《歷史與社會》的學習,人文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因基礎不同,知識掌握程度各異,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各有差異,在比較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個性能得到一定發展。
(四)教學策略
1.教學設計思路
以醫生治病的思路和方式來探究羅斯福新政:
一、查病情(新政背景)
二、找病因
三、開藥方(新政內容)
四、析藥性(新在何處?)
五、看療效(新政作用)
六、新政評價
七、新政啟示
2.教學方法
(1)問題教學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2)發現教學法,引導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3)合作探究教學法,形成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依據事實性教學原則,情景性教學原則,探究性教學原則,選擇計算機教學媒體。用POWERPOINT自制幻燈片,選擇文字,圖表、視頻等,形成完整課件。充分調動視聽等感官的感受,利于啟迪思維,促使學生樂于學,主動學。
4.板書設計
一、查病情(新政背景)。
金融:股市崩潰、銀行倒閉
工業:企業破產
農業:農產品價格猛跌
社會保障:失業人數激增
二、找病因。 (生產與銷售相脫節)
三、開藥方(新政內容)。
具體內容
金融政策 整頓銀行,監督復業,恢復信用
工業政策 頒布《工業復興法》,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
農業政策 壓縮產量,穩定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社會政策 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四、析藥性(新在何處?)。
“新”在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五、看療效(新政作用)。
恢復了生產,降低了失業率,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使美國逐漸走出了經濟危機。
六、新政評價。
七、新政啟示。
5.教學時數:1課時
6.教學過程
導入:創設情境、自然引入
“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幸福的日子又來了!”,這是羅斯福在1932年7月2日獲得民主黨題名候提出的口號。在競選過程中,這個口號,打動了選民的心,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使他們燃燒起擺脫危機的希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共同探究讓富蘭克林·羅斯福名垂青史的資本主義運行機制調節的成功典范——羅斯福新政。(幻燈片:出示課題)
展示:錄像片斷:羅斯福就職演說和爐邊談話。
教師提問:羅斯福的就職演說使美國人民擁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親和的爐邊談話贏得了美國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但大家知道,要想戰勝經濟危機,僅僅依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必須要有什么呢?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由此引出解決危機還需要行之有效的正確的方法。
教師提問:羅斯福的傳記,其中第六章的標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標題呢?新政大夫。的確,羅斯福就象一個神醫,藥到病除,妙手回春,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重新走向繁榮。那么,你認為,作為一個醫生,治病的基本流程應該是怎樣的呢?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得出首先是診斷,查明病因,然后對癥下藥。
教師過渡:假如你是1933年剛剛上任的富蘭克林·羅斯福,面對病入膏肓的美國,你將怎樣查明病因,對癥下藥呢?
講授新課:
環節一:查病情(背景):
展示:播放錄像片斷:“1929-1933年美國經濟危機”。接下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利用圖表和數據的直觀性,再現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美國的狀況。
學生活動:閱讀圖表,分析數據,體會美國所遭受的災難。
師生共同:討論作答,概括羅斯福新政前美國社會各方面的表現:
金融:股市崩潰、銀行倒閉。
工業:企業破產。
農業:農產品價格猛跌。
社會保障:失業人數激增。
即引發了金融危機、工農業危機、商業危機、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
環節二:找病因:
教師提問:經濟危機的病因何在?
展示:(幻燈片)這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初,一個美國煤礦工人家的場景:
天寒地凍,北風呼嘯,一個穿著單衣的小女孩蜷縮在屋子的角落里。“媽媽,天這么冷,為什么不生起火爐呢?”媽媽嘆了口氣,說:“因為我們家里沒有煤,你爸爸失業了,我們沒有錢買煤。”“媽媽,爸爸為什么會失業呢?”“因為煤太多了。”
多么強烈的反差,多么絕妙的諷刺!
教師提問:一方面煤太多了,另一方面老百姓沒有錢買煤。資本主義經濟到底出了什么問題?這個例子生動而又形象地揭示出經濟危機主要是由經濟領域中哪兩個環節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呢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生產和銷售。
教師提問:面對生產和銷售的日益脫節,當政的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應對呢?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自由放任政策。
教師提問:什么是自由放任政策?結果如何?
學生活動:看書并思考回答,得出自由放任政策認為政府的干預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費,所以沒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結果是以失敗告終。胡佛政府喪盡民心,敗局已定。
教師提問:為什么失敗?
學生活動:討論后作答,胡佛的思路不對,沒有對癥下藥。
教師提問:面對生產和銷售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這樣一種情況,你認為該怎么辦?
展示:(幻燈片)國家干預經濟圖示:
教師引導:經濟危機是由生產和銷售的嚴重脫節引起的,那么,要想解決經濟危機,必然要使生產和銷售均衡、協調發展。怎樣均衡、協調發展呢?
學生活動:看圖自發思考,指圖回答,必須把生產壓下來,把銷售提上去。
教師提問:雙管齊下解決危機。動用誰的力量把生產壓下來,把銷售提上去?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政府。
教師總結:依靠政府的力量把生產壓下來,把銷售提上去。這就是羅斯福新政的精髓,羅斯福的思路和你的想法不謀而合。其實,大家沒有必要把歷史想的太高深,太深不可測。我們通過身臨其境,查明病因,對癥下藥,也一樣可以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環節三:開藥方(內容):
教師引導:假如在座的同學們是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請你們為羅斯福出謀劃策,幫助羅斯福總統解決美國遇到的困難。
教師活動:分組,角色扮演,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分組 教師引導
①金融組 1.美國在金融方面出現了什么問題?2.胡佛和羅斯福的解決措施分別是什么?
②工業組 1.工業所遭受的打擊?工人的工作狀況?2.面對工人失業,胡佛的做法?3.羅斯福在工業、工人失業方面的舉措?
③農業組 1.農業生產過剩的表現?2.針對農業問題,羅斯福的應對措施?
④社會保障組 1.當時美國人民面臨著哪些生活問題?2.羅斯福上臺后做了哪些努力?
學生活動:各小組充分展開討論,教師各組巡視后,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引導:試一試能不能進一步推導出羅斯福新政在農業、工業、社會福利、金融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假如你是羅斯福,你將如何運用政府的力量把生產壓下來,把銷售提上去?
①金融組:
教師引導:新政首先是從金融業這個經濟部門入手的。因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國民經濟運行的最關鍵的制導系統。銀行是主要的金融機構。
展示:(幻燈片)
材料一:據統計,到1933年初,美國銀行倒閉事件已經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萬儲戶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在新任總統羅斯福宣誓就職的前一天,全國已有32個州的銀行全部關閉,整個金融系統癱瘓,人們手拿支票,卻無法兌現。
教師提問: 挽救金融業最重要的是什么?對于銀行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怎樣才能恢復銀行的信用呢?
學生活動:討論后得出,依靠政府的力量穩定財政和金融秩序。整頓銀行業,克服金融危機;恢復銀行和金融秩序的正常運行,恢復銀行信用。
②農業組:
展示:(幻燈片)
材料一:大危機中境況最慘的還是農業,農產品大量滯銷,農民負債累累,農產品價格已跌到歷史最低點,豬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賣不到一元錢。
材料二:1933年羅斯福政府出臺《農業調整法》:減少耕地,縮小現有的耕地面積,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來補貼農民的經濟損失。
教師提問:為解決這一問題,羅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產生怎樣的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作答。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減耕、宰畜→農業生產下降→農產品價格回升→農業收入增加→農業恢復。國家獎勵農民壓縮產量,以達到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的目的。
③工業組:
展示:(幻燈片)
材料一:工業持續下降,到1932年工業生產指數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萬家以上的工廠倒閉。經濟危機遍及各個工業部門,而重工業部門所受的打擊尤為沉重:鋼鐵工業下降了近80%,汽車工業下降了95%。
材料二:1933年《國家工業復興法》:由政府調節工業生產中的問題,各個工業企業制訂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規的企業,一律發給印有“我們盡我們的職責”的藍鷹標志。
教師提問:羅斯福新政在工業方面是怎樣依靠政府的力量把生產降下來把銷售提上去的呢?
學生活動:分析材料,得出通過立法手段,防止盲目競爭。
④社會福利組:
展示:(幻燈片)
材料一:1933年,美國工業雇用的工人比1929年約少500萬,產值減少了一半多。企業家力圖使買賣有賺頭,只好降低成本,即降低工資和裁減雇員。然而,工資和雇員裁減得愈多,群眾購買力下降得愈厲害。據《幸福》雜志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8%;許多人活活餓死,活著的人也處境悲慘。
材料二:1933年國會撥款7.5億美元開始建造,該工程設計并建造了20座具有防洪、發電功能的大型水壩,改造了5座水壩,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電力工程。該工程消除了田納西流域的洪水災害,有3000萬英畝的土地得到保護,整個流域居民的收入提高了9倍。
材料三:政府出資的田納西工程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以工代賑緩解了經濟危機期間的社會壓力,有利于社會秩序安定。新政期間,美國還建立起了養老和失業等方面的社會保障體系。
教師提問:羅斯福新政在社會福利方面是怎樣做的呢?如果你是羅斯福的經濟顧問你會贊同發放救濟款的方式還是政府大模興建工程的方式?你要如何說服羅斯福采納你的意見?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得出措施是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就業,刺激消費。
師生共同:總結概括:
分組 具體內容
金融政策 整頓銀行,監督復業,恢復信用
工業政策 頒布《工業復興法》,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
農業政策 壓縮產量,穩定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社會政策 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環節四:析藥性(新政“新”在何處??
教師提問:比較胡佛政府與羅斯福政府政策上的差異,分析羅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何處呢?
經濟危機 胡佛政府 羅斯福政府
股市崩潰銀行倒閉 堅信市場能自我調節 整頓銀行,監督復業,恢復信用
企業破產 任由企業自由發展、優勝劣汰 頒布《工業復興法》,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
農產品價格猛跌 通過呼吁和協調,試圖達到減少生產、擴大消費的目的 壓縮產量,穩定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工人失業 反對聯邦救濟 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學生活動:比較分析,得出羅斯福新政,“新”在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環節五:新政作用:
展示:《美國生產恢復柱狀圖》:
教師提問:1933年前后,美國生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展示:《美國失業率柱狀圖》:

教師提問:新政前后,美國失業率的變化?
學生活動:讀圖析圖,得出,1933年羅斯福實施新政后,美國生產在逐年恢復,失業率也總體呈下降趨勢。
教師引導:根據圖表信息,結合書本內容,對羅斯福新政的作用進行歸納。
學生活動:概括回答,恢復了生產,降低了失業率,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使美國逐漸走出了經濟危機。
環節六:新政評價:
教師引導:1933-1939年的羅斯福新政對美國乃至世界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歷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當時的人們是怎樣看待新政的呢?下面介紹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羅斯福新政從一開始就遭到一部分資本家的反對。報紙上連篇咒罵羅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說羅斯福天天都吃“烤百萬富翁”。在關于《社會保障法》的聽證會上,有人高喊“這個法案是從《共產黨宣言》第18頁逐字逐句抄來的。”甚至有人建議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一下羅斯福是不是美國共產黨的秘密黨員。
第二種觀點是:一部分無產階級人士認為羅斯福新政完全是維護壟斷資本家利益的,沒有任何進步作用。是以少量的所謂救濟麻痹工人的斗志。
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
學生活動:討論作答,這兩種觀點顯然都是片面的。
教師引導:要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應當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看他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實事求是地予以評價。
教師提問: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師生共同:學生回答后,歸納總結。
(一)進步性:
1、新政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
2、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
3、新政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4、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展示:補充資料:
列舉二戰后美國所遭遇的經濟危機:
1.美國在戰后頻繁的爆發經濟危機: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和1960年。
2.1973年,由石油危機引發了美國在戰后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3.2007年8月,美國爆發了次貸經濟危機,這場危機的愈演愈烈正在成為標志美國經濟疲軟的重要標志。
4.2008年1月21日,美國股市遭受沉重災難。
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后得出結論:盡管羅斯福新政緩解了當時的經濟危機,但它卻不能從根本上杜絕美國經濟危機的發生。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二)局限性: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
環節七、新政啟示:
教師提問:“讀史使人明智”,羅斯福新政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有何啟示?
學生活動:結合中國,聯系實際,總結歸納:要大膽吸收資本主義先進文明成果;要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將市場機制和政府干預有機統一,防患于未然;要關注弱勢群體利益,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注意化解社會矛盾,努力建設和諧社會……
總結升華: 1936年美國總統選舉,羅斯福以523∶8票的絕對優勢再次當選,并打破慣例,連選連任四屆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20世紀80年代美國進行民意測驗,羅斯福和華盛頓、林肯并列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總統,甚至有的人認為“他對推動美國整個面貌迅速而激烈的改變所做的貢獻比任何人都要大”。這說明美國人民并沒有忘記這位身殘志堅,率領美國人民走出大危機的困境并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有遠見卓識且開明的資產階級政治家。為歷史作出偉大貢獻的英雄人物必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課堂小測]
1.羅斯福新政的內容有 ( )
①整頓金融 ②調整農業 ③調整工業 ④舉辦公共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下列有關羅斯福新政的效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新政規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改變了資本主義制度。
B.通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使經濟得以較快恢復。
C.新政使社會矛盾逐漸緩和,穩定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D.新政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只能遏制當時危機,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
3.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新建了許多公共工程,其實際目的是 ( )
A.減少失業隊伍,刺激生產和消費  B.改善美國人民的生活環境
C.改變美國的自然環境       D.提高美國的社會福利待遇
[作業布置]查找有關美國羅斯福總統的相關資料。
(五)教學反饋
教學設計邏輯性強,師生互動有效。
二、教學反思
本設計依照醫生治病的步驟圍繞課題步步設問、步步推進,以活動探究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其目的在于實現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思路有一定的邏輯性,但作為教師的激情還有所欠缺。今后我還要注意邏輯與激情相結合,只有堅持“知情合一”的教學原則才能優化學生的個性、促使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
教師引領小組學習明確任務
生產
銷售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0 頁 (共 1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導學案設計
內容:(八下)第七單元第二課 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
一、課程標準
4-4 列舉現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了解它(他)們是如何影響當代中國和世界面貌的。
(本節課通過列舉羅斯福及其新政,說說它(他)們是如何影響當代世界面貌的。)
5-4 通過敘述有關史實,展現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的偉大作用。
(本節課重在敘述羅斯福新政中人民群眾所起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介紹了在嚴重的經濟危機面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的“新政”及其產生的積極影響。
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實質上就是對傳統的資本主義模式進行改造,一方面使社會生產有序進行,另一方面使勞動人民的購買力提高,從而最終幫助美國從噩夢般的經濟危機中走出,并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三、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說說羅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及作用;
(2)評價歷史人物羅斯福總統及其新政。
(3)通過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學習,說明“不觸動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就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的道理。
(4)借鑒羅斯福新政為我們走出當前社會金融危機獻計獻策。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羅斯福新政的措施
難點:正確評價羅斯福新政
五、學法指導
(一)明確角色扮演;收集有關胡佛、羅斯福總統、經濟危機和當前社會金融危機的資料。
(二)知識建構:新政的背景——時間——領導人——內容——作用——成功原因——借鑒
1、新政實施前的背景是
2、新政實施的時間是
3、新政實施的領導人是
4、新政的特點是
5、新政主要在 方面推行改革。
6、新政內容是
7、新政的實施的作用是
8、羅斯福新政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三)為走出當前社會金融危機獻計獻策(政府、外交、銀行、企業、個人)
金融組:材料一:據統計,到1933年初,美國銀行倒閉事件已經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萬儲戶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在新任總統羅斯福宣誓就職的前一天,全國已有32個州的銀行全部關閉,整個金融系統癱瘓,人們手拿支票,卻無法兌現。材料二:1933年3月5日,羅斯福就職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國銀行一律休假四天,隨后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案》:授權總統對銀行進行審理,凡有償付能力的銀行才允許開業,同時,由國家撥款30億美元貸款給大銀行,支持其開業,并成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存款實行政府保險。問題:1.美國在金融方面出現了什么問題?2 .羅斯福的解決措施分別是什么?工業組:材料一:工業持續下降,到1932年工業生產指數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萬家以上的工廠倒閉。經濟危機遍及各個工業部門,而重工業部門所受的打擊尤為沉重:鋼鐵工業下降了近80%,汽車工業下降了95%。 材料二:1933年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由政府調節工業生產中的問題,各個工業企業制訂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規的企業,一律發給印有“我們盡我們的職責”的藍鷹標志。材料三:經濟危機期間,企業大幅度削減工人工資。在一個州的一百多個工廠里,工人每周工作55個小時,工資一共只有60美分。羅斯福政府規定了企業必須遵守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標準,工人每周工作40小時,最低工資12美元,同時承認工人有權組織起來和雇主集體談判。問題:1 .工業所遭受的打擊?工人的工作狀況?2 .羅斯福在工業方面的舉措?農業組:材料一:大危機中境況最慘的還是農業,農產品大量滯銷,農民負債累累,農產品價格已跌到歷史最低點,豬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賣不到一元錢。材料二:1933年羅斯福政府出臺《農業調整法》:減少耕地,縮小現有的耕地面積,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來補貼農民的經濟損失。問題:1 .農業”生產過剩”的表現?2 .針對農業問題,羅斯福的應對措施?社會保障組:材料一:1933年,美國工業雇用的工人比1929年約少500萬,產值減少了一半多。企業家力圖使買賣有賺頭,只好降低成本,即降低工資和裁減雇員。然而,工資和雇員裁減得愈多,群眾購買力下降得愈厲害。據《幸福》雜志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8%;許多人活活餓死,活著的人也處境悲慘。 材料二:1933年國會撥款7.5億美元開始建造田納西水利工程,該工程設計并建造了20座具有防洪、發電功能的大型水壩,改造了5座水壩,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電力工程。該工程消除了田納西流域的洪水災害,有3000萬英畝的土地得到保護,整個流域居民的收入提高了9倍。問題:1 .當時美國人民面臨著哪些生活問題?2 .羅斯福上臺后做了哪些努力?
【課堂檢測】
1、世界上第一次全國性經濟危機爆發在 年 國。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又發生在 國,始于 年至 年。
2、經濟危機是 的特有現象,其實質是

3、1932年 擊敗 當選為美國總統,他的競選綱領是 。
4、面對嚴重的失業問題,羅斯福政府采取以提供工作機會代替 的辦法。
工程是這一新政的典范。
5、以下屬于羅斯福新政內容的有( )
①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資 ②采用以工代賑的辦法緩解失業壓力
③不干預經濟 ④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帶領美國從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走出來的總統是( )
A.林肯 B.羅斯福 C.肯尼迪 D.尼克松
7、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所采取的方式是( )
A.政府不干預經濟 B.政府干預經濟 C.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
8、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新建了許多公共工程,其實際目的是( )
A.減少失業隊伍,刺激生產和消費 B.改善美國人民的生活環境
C.改變美國的自然環境 D.提高美國的社會福利待遇
9、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期間,美國的總統是( )
A.胡佛 B.克立茲 C.威爾遜 D.羅斯福
10、羅斯福政府加強了經濟的干預,主要在( )方面推行改革
A.金融 B.工業 C.農業 D.社會福利 E.娛樂業
【課外拓展】
1、連線題
A列寧 ①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
B凱末爾 ②土耳其國父
C羅斯福 ③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
2、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首先,從整頓改革危機最深的金融業開始,恢復銀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現款又存入銀行,重新流通。其次,在農業方面,政府讓農民縮減耕地面積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補償。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整頓。
材料二:看工業盡成枯枝殘葉;農業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 ------《美國一總統1933年3月4日就職演說》
(1)材料一這些措施是誰實施的?他就職時美國的情況怎樣?他上臺后采取什么手段緩和這種局面?其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通過本課學習,請為現階段國際金融危機下的我國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9張PPT)
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
陳 雯
新政大夫
一 查病情(背景):
1929~1933年經濟危機情況
國家 鋼鐵工業生產下降幅度% 汽車工業生產下降幅度% 倒閉企業(萬家) 銀行倒閉 (家) 年收入低于1000美元 比例%
美國 近80 95 8.6 5500 21
查病情(背景):
股市崩潰、銀行倒閉
工廠企業破產
失業人數激增
農產品價格猛跌
金融
經濟危機
危機
工業
農業
社會保障
二 找病因:
生產與銷售之間的矛盾
胡佛政府應對危機的做法:
1.對于如此嚴重的危機,胡佛的態度是什么?
2.胡佛在位期間,危機的發展態勢如何?
胡佛:最好的經濟是完全自由的經濟,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預經濟的政     府。
木板、舊鐵皮、牛皮紙、 油布搭起了棲身之所
胡佛屋
流浪漢的要飯袋
胡佛袋
由畜力拉動的汽車
胡佛車
流浪漢身上蓋的報紙
胡佛毯
民心盡失
使得國家徘徊在動蕩的邊緣,1700多萬人失業,近200萬人流浪在全國各地。
勞動人民
資產階級
股票等
投機活動
金融市場
不穩定
消費能力不足
盲目擴大生產
掩蓋
貧 懸
富 殊
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自由
放任
經濟
政策
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銷售
依靠政府的力量
討論
分組 教師引導
金融組 1.美國在金融方面出現了什么問題?
2 .羅斯福的解決措施分別是什么?
工業組 1 .工業所遭受的打擊?工人的工作狀況?
2 .羅斯福在工業方面的舉措?
農業組 1 .農業”生產過剩”的表現?
2 .針對農業問題,羅斯福的應對措施?
社會保障組 1 .當時美國人民面臨著哪些生活問題?
2 .羅斯福上臺后做了哪些努力?
三 開藥方(內容):
金融組:
材料一:據統計,到1933年初,美國銀行倒閉事件已經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萬儲戶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在新任總統羅斯福宣誓就職的前一天,全國已有32個州的銀行全部關閉,整個金融系統癱瘓,人們手拿支票,卻無法兌現。
材料二:1933年3月5日,羅斯福就職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國銀行一律休假四天,隨后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案》:授權總統對銀行進行審理,凡有償付能力的銀行才允許開業,同時,由國家撥款30億美元貸款給大銀行,支持其開業,并成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存款實行政府保險。
整頓銀行,監督復業,恢復信用
工業組:
材料一:工業持續下降,到1932年工業生產指數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萬家以上的工廠倒閉。經濟危機遍及各個工業部門,而重工業部門所受的打擊尤為沉重:鋼鐵工業下降了近80%,汽車工業下降了95%。
材料二:1933年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由政府調節工業生產中的問題,各個工業企業制訂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規的企業,一律發給印有“我們盡我們的職責”的藍鷹標志。
材料三:經濟危機期間,企業大幅度削減工人工資。在一個州的一百多個工廠里,工人每周工作55個小時,工資一共只有60美分。羅斯福政府規定了企業必須遵守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標準,工人每周工作40小時,最低工資12美元,同時承認工人有權組織起來和雇主集體談判。
頒布《工業復興法》,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
材料一:大危機中境況最慘的還是農業,農產品大量滯銷,農民負債累累,農產品價格已跌到歷史最低點,豬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賣不到一元錢。
材料二:1933年羅斯福政府出臺《農業調整法》:減少耕地,縮小現有的耕地面積,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來補貼農民的經濟損失。
壓縮產量,穩定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農業恢復
減耕、宰畜
→農業生產下降
→農產品價格回升
→農業收入增加
農業組:
社會保障組:
材料一:1933年,美國工業雇用的工人比1929年約少500萬,產值減少了一半多。企業家力圖使買賣有賺頭,只好降低成本,即降低工資和裁減雇員。然而,工資和雇員裁減得愈多,群眾購買力下降得愈厲害。據《幸福》雜志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8%;許多人活活餓死,活著的人也處境悲慘。
材料二:1933年國會撥款7.5億美元開始建造田納西水利工程,該工程設計并建造了20座具有防洪、發電功能的大型水壩,改造了5座水壩,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電力工程。該工程消除了田納西流域的洪水災害,有3000萬英畝的土地得到保護,整個流域居民的收入提高了9倍。
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分組 具體內容
金融政策
工業政策
農業政策
社會政策
整頓銀行,監督復業,恢復信用
頒布《工業復興法》,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
壓縮產量,穩定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結 論
經濟危機 胡佛政府 羅斯福政府
股市崩潰
銀行倒閉
企業破產
農產品
價格猛跌
工人失業
不干預經濟,不調控企業生產。
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堅信市場能自我調節
任由企業自由發展、優勝劣汰
通過呼吁和協調,試圖達到減少生產、擴大消費的目的
反對聯邦救濟
整頓銀行,監督復業,
恢復信用
頒布《工業復興法》,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
壓縮產量,穩定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四 析藥性——“新”在何處:
1933~1939年的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出臺了700多個法令,建立了幾十個委員會和管理局,國家支出達350億美元。
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新:
生產恢復柱狀圖
請說說:1933年前后,美國在生產方面的變化。
1933年(羅斯福新政實施)后,生產總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1933~1937年,生產逐年恢復。
五 看療效——新政作用:
失業率柱狀圖
請說說:1933年前后,美國在失業率方面的變化。
1933年(羅斯福新政實施)后,失業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尤其是1933~1937年,失業率逐年下降。
恢復了生產,降低了失業率,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逐漸走出了經濟危機,而且為美國投入二戰及戰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 評價新政:
進步性:
局限性:
1、新政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
2、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
3、新政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4、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1.美國在戰后頻繁的爆發經濟危機: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和1960年。
2.1973年,由石油危機引發了美國在戰后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3.2007年8月,美國爆發了次貸經濟危機,這場危機的愈演愈烈正在成為標志美國經濟疲軟的重要標志。
4.2008年1月21日,美國股市遭受沉重災難。
經濟危機可以“根治”嗎?
六 評價新政:
進步性:
局限性:
1、新政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
2、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
3、新政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4、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
七 新政啟示:
 
要開拓進取,勇于創新。
要注意化解社會矛盾,努力建設和諧社會。
……
謝謝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岳阳县| 云南省| 灌阳县| 霍山县| 青州市| 屏东市| 多伦县| 兴安盟| 科技| 定日县| 丹棱县| 南乐县| 广灵县| 麻阳| 桐柏县| 定州市| 东阳市| 德庆县| 八宿县| 崇礼县| 如东县| 成武县| 竹溪县| 广东省| 株洲市| 济源市| 庆元县| 新乡县| 青川县| 景德镇市| 宁津县| 磴口县| 巴彦县| 万全县| 三台县| 尼木县| 同仁县| 兴海县| 且末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