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教學目標 1、知道人眼球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 2、說明視覺的形成過程 3、樹立愛護眼睛的觀念和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眼球的基本結構與功能,視覺形成的過程 難點:掌握眼球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課題:①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出示一個用布遮蓋的小紙箱,里面放一個橙子,邀請四位同學分別通過手摸、耳聽、鼻聞和眼看來判斷箱子里的東西。?問題:?幾個同學分別通過哪種感覺認識這個物體??引入課題。 ②小游戲:大家來找茬!引入從外界獲取的信息,大多是通過視覺,進入眼和視覺學習。 (二)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P79-81完成練習冊P66-67 知識點1 知識點2 (三)互動學習,教師精講 1、眼球的結構及其功能 ①通過學生的自學,對眼球的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用粘貼卡片的方式完成眼球結構的彩圖,再用PPT顯示對比講解是否正確。 ②再依次讓學生說出眼球各結構的功能。 ③正面觀察眼球,重點講虹膜、瞳孔、鞏膜并聯系實際生活語言。 ④瞳孔大小的調節:同桌之間先互相觀察瞳孔的大小,然后關上燈再觀察瞳孔的大小,體驗得出瞳孔的變化情況。得出人在明處或暗處都看清物體的結論。 ⑤考考你,進一步了解眼球的功能。 ⑥同步練習:練習冊P67 基礎題 1、 P69 提升題 1、P70 2、 8、 P71 核心精歸納 1. 問題引入:1、是否眼球完好無損就能形成視覺了呢? 2、那視覺是怎樣形成的呢? 視覺的形成過程 ①、通過眼球結構的學習,學生嘗試繼續用卡片粘貼的方式完成視覺形成的過程,再對比講解是否正確。 ②播放視頻:加深對眼的結構、視覺形成過程的理解 ③比一比,看誰反應最快:讓學生再說出視覺形成的過程,強化記憶 ④考考你:失明的原因有哪些?有些人雖然眼睛能看清,但看到的物像確實這樣的 插入圖片:比較兩張圖片有什么不一樣?→ 引出近視眼 小調查:班上有多少小眼鏡?它給你帶了怎樣的不便呢?近視眼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3、近視及其預防 ①活動—看圖討論:為什么人既可以看清遠處物體,又可以看清近處物體?分組討論,代表回答。 ②分析正常眼的調節,能看清物體的原因。 ③分近視為何看不清物體及其矯正的方式。 ④以每年6月6日為中國愛眼日引入日常生活用眼保健方法:三要四不看 ⑤比一比,看誰反應最快:判斷對錯 ⑥同步練習:練習冊P70 3、4、9、11、 四、當堂鞏固、反饋 同步練習一:練習冊P67 基礎題 1、 P69 提升題 1、P70 2、 8、 P71 核心精歸納 1. 同步練習二:練習冊P70 3、4、9、11、 五、課堂小結(知識脈絡) 角膜:無色、透明; 虹膜:有色素; 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 ,能調節進光量 一、眼球的結構和功能 晶狀體:透明,有彈性,能折射光線 玻璃體:折射光線 視網膜:能感受光的刺激 鞏膜:保護眼球的內部結構 二、視覺的形成過程 光線→ →瞳孔→ →玻璃體→ →視神經→視覺中樞 (透光) (折射) (成像) (形成視覺) 三、近視的成因及其預防 通過本節學習,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六、課堂小測 1、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結構是( ) A、角膜 B、晶狀體 C、鞏膜 D、虹膜 2、眼球內具有感光細胞的結構是( ) A、角膜 B、鞏膜 C、脈絡膜 D、視網膜 3、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實際上分別指的是(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鞏膜; C.角膜和鞏膜; D.鞏膜和虹膜 4、外界物體發射過來的光線,依次經過( )到達視網膜。 A、瞳孔、角膜、晶狀體、玻璃體 B、瞳孔、角膜、玻璃體、晶狀體 C、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 D、角膜、瞳孔、玻璃體、晶狀體 5、正常人不論較近或較遠的物體都能看清楚,這是因為( ) A.視網膜可以調節前后移動; B.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節; C.瞳孔可以擴大和縮小; D.視神經可以傳導圖像信息。 6、從暗室走到陽光燦爛的地方,瞳孔的變化( )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大小不會發生變化; D.無法確定 7、視覺形成的過程中,物像和視覺的形成部位分別是( ) A、視網膜、視網膜 B、大腦、視神經 C、大腦、大腦 D、視網膜、大腦 8、矯正近視眼佩戴的鏡片是( ) A、平面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凹面鏡 七、課外作業—愛護幫助盲人 請圍繞“如何愛護幫助盲人”這一愛心活動,設計一份倡議書或宣傳標語等,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要求主題突出,形式不限,課后完成。 九: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