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第一次統測 社會試卷 (總分100分,時間100分鐘) 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題只有1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下列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內容正確的是( ) ①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人們開鑿了層層梯田,種植農作物。 ②黃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5400多千米。 ③我國陸地面積960平方公里,幾乎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 ④大興安嶺是我國一二兩級階梯的分界線,也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因地制宜,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之一。下列區域的生產、生活方式中體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這一目標較為吻合的有( ) ①馬賽人將草原視為家園,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②依靠大力生產和銷售石油致富的波斯灣沿岸各國 ③依靠阿爾卑斯山發展旅游業,又限制旅游業過快發展的瑞士 ④“耕海牧魚”,改捕為養,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的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44767543815圖5為“某大洲沿19°E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3-4小題。 3、甲乙兩水域分別為( ) A.地中海? 大西洋 B.大西洋? 印度洋 C.印度洋? 北冰洋 D.北冰洋? 地中海 4、關于該大洲的自然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世界黑種人的故鄉 B.熱帶氣候分布最廣 C.熱帶雨林分布最廣 D.陸地面積最大的洲 5、《秦始皇》和《大漢天子》等歷史影視作品熱播后,很多人對秦始皇、漢武帝等古代帝王的文韜武略有了基本了解。秦始皇、漢武帝治國的核心思想分別來源于( ) A.儒家、墨家學說?????????B.儒家、道家學說 C.法家、儒家學說?????????D.法家、道家學說 40386002978156、某校學生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列舉了一些史實(如圖),從中可以確定他們研究的主題可能是( ) A.開疆拓土與大一統的格局??? B.皇權膨脹與近代化的前夜 C.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D.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 7、下列圖片反映的古代中國科技成就,按出現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762000106680 A.①②④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 8、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正確的民族政策能促進國家發展,社會穩定,民族進步。體現上述觀點史實的有( ) ①元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府 ②清朝雍正期間,改土歸流制度實施,加強了中央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 ③承德避暑山莊有加強民族感情,促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的作用 ④明政府設置茶馬司,促進內地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9、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英國“一枝獨秀”,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各先進國家“遍地開花”的局面,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國經濟實力急劇下降 B. 美、德等國經濟迅速發展 C.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D. 自然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 10、下列關于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相關史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英國《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B.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 C.法國《人權宣言》宣稱自由平等 D.法國《拿破侖法典》維護了封建制度 11、下列關于日本明治維新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A.明治維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B.通過改革,推翻了幕府的統治 C.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政體 D.日本逐漸改變了落后的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12、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原因是(? ?) ①改革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 ②改革開放能使我國迅速超過發達國家 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④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給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對聯是時代的反映。以下對聯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其發生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②臺灣省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 ③百年榮辱人青史,兩制輝煌壯國魂 ④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14、下列關于盧溝橋事變與九一八事變相同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日本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B.是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而進行的侵略戰爭 C.中國內部不統一給日本提供了機會????D.事變后中國政府進行了積極抵抗 15、下列與二戰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莫斯科保衛戰 ②波茨坦會議 ③諾曼底登陸 ④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1949年,某次會議通過了以下若干決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為北京,并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次會議應該是(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C.七屆二中全會?????????D.中共七大 17、中華民族在近百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歷程中,通過“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獨立與富強。“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分別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帝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C.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抗戰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8、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外交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大國外交漸露崢嶸。20世紀70年代中國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 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中美關系正常化????????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9、當前,美日拉攏一些國家極力遏制中國,這實際上是典型的冷戰思維的延續。美國實施冷戰政策開始于( )??????? A.北約組織的建立 B.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C.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 D.馬歇爾計劃的推行 2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 ) ①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②中國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不斷發展 ④中國基本建成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有5小題,共60分) 21.(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3302635443230圖中乙國人口約 2 億,盛產甘蔗,為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該國積極倡導利用成熟的技術以甘蔗為主要原料制取酒精,目前已成為酒精生產大國,也是世界上以酒精為汽車燃料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1)巴西的首都為 ,所處的地形區是 。 (2分) (2)比較A、B 兩區域人口密度的差異并分析原因。(3分) (3)簡述乙國生產酒精燃料的有利條件。(3分) (4)分析乙國政府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2分) 22、(12分)民族融合是指幾個或多個民族在共同的經濟基礎和思想基礎上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民族之間差別逐漸縮小,甚至形成一個從來沒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種,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進入階級社會后民族融合的初步發展時期,諸侯國間頻繁的兼并戰爭,大大加強了中原地區與周邊民族的聯系,促進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 民族融合 材料二:張騫始開西域之跡。 ------《漢書》 材料三: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趨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諸侯國”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關?依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促進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指的是西漢時期的哪一歷史事件?該事件產生了怎樣的歷史作用?(3分)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人口遷徙是在什么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重要意義?(3分) (4)材料四中為北魏政府的改革。請問他改革的措施是什么?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23、(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唐·李白 材料二: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力量之源,秦漢和隋唐作為承前啟后的朝代,統治者為維護大一統的局面,不斷推出新的制度和政策,以維護統治。這些制度和政策有:①三省六部制②車同軌、書同文③科舉考試制度④郡縣制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⑥刺史制度 619125659130材料三:下圖中的人物是公元前1世紀時東西方的兩位君主,他們開創(或鞏固)的帝國雖遠隔萬里,但卻形成了一條聯系的“紐帶”。通過這條“紐帶”,東西方及沿線各國的經濟、文化得到交流和溝通。 材料四 亞歷山大的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 ——《世界史·古代史編》總序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誰?“掃六合”指是的“秦王”哪一事跡?(2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將以下朝代所采取的措施填寫出來。(只寫序號) 秦朝:________西漢:________隋唐:________(3分) (3)請寫出材料三的空白橫線上的國家名稱。(2分) (4)材料三中的“紐帶”指的是什么?哪些措施在客觀上推動了這條交流“紐帶”的形成?(3分) 24、(14分)實現近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邁進的過程中,中國和西方各走了一條不同的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它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了“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現代化的這輛列車。?????? ?——汪林茂《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二:歐美的物質文明,我們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從,搬進中國來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國自己的風土人情是怎么樣的,便像學習外國機器一樣,把外國管理社會的政治硬搬進來,那便是大錯。????????? ??????? ——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五講》 材料三:我在他們所反對的方面看到的是對全部文化遺產更徹底、更全面的抨擊……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但種種抨擊不僅指向傳統的儒家社會,而且指向整個傳統。 ——《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卷) 材料四:“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 ——【日】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1875年) (1)材料一中“它”是指哪一歷史事件?據材料指出該事件產生的“最大意義”?(3分) (2)據材料二,概括孫中山對西方文明的態度。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學“外國管理社會的政治”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動?(4分) (3)材料三中的“他們”指誰?據材料說明“他們”的活動在當時起到怎樣的作用。(4分) (4)回顧中國近代化的歷程,是否符合材料四中日本學者的推理?請說明理由。(3分) 25、(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個政黨的奮斗歷程,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如此深切地決定了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為了探究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902班學習小組繪制了如下年代尺: 298450114300 材料二: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聯系與“新面貌”、“新道路”相關的歷史事件,說說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改變民族命運的?(4分) (2)發生在北京的三個“新”,請你任選其中兩個“新”,分別說明它們“新”在何處?(4分) (3)為實現民族獨立,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了哪些努力?請列舉兩列,“新面貌”、“新道路”除外。(4分) (4)從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中,你感悟到哪些道理?(2分) 九年級社會第一次統測答案 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題只有1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40分) 1-5:ADABC 6-10:DDDCD 11-15:BDCDB 16-20:BBCBA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有5小題,共60分) 21. (10分) (1)巴西利亞;巴西高原(2分) (2)A區小于B區。原因: A區氣候過于濕熱,開發歷史短,地處內陸,交通較不便; B區氣候較涼爽,開發歷史悠久,位于沿海,海運便利(3分) (3)①原料(甘蔗)豐富;②勞動力充足;③能源需求量大,市場廣闊;④生產技術成熟;⑤政府支持,前景廣闊(3分) (4)①人口眾多,汽車的需求量大;②為了減小對石油的依賴;③新能源汽車產生的大氣污染小(或答酒精燃料是清潔無污染、可再生的能源) ;④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嫻熟(2分) 22.(12分) (1)分封制;諸侯國間頻繁的兼并戰爭。(2分) (2)張騫通西域;漢朝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3分) (3)西晉后期;促進江南地區的開發和民族的融合。(3分) (4)措施:說漢化、穿漢服、用漢姓、通漢婚、改漢制、學漢禮; 根本目的:鞏固北魏鮮卑貴族的統治。(4分) 23. (10分) (1)秦始皇(嬴政)。滅六國,統一全國。(2分) (2)②④;⑤⑥;①③(3分) (3)羅馬帝國。(2分) (4)絲綢之路。措施:派張騫出使西域;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設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等(任意兩點)。(3分) 24.(14分) (1)洋務運動;意義:開啟了中國經濟(工業)領域近代化的步伐。(3分) (2)態度:西方物質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 探索活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4分) (3)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作用:這場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4分) (4)不符合。日本學者認為近代化應先從思想著手,再到政治制度,最后上升到物質層面;而回顧中國近代化歷程,卻經歷了一條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道路,與日本學者的推理恰好相反。(3分) 25. (14分) (1)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1927年10月,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建立,找到了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