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冊第三章1.1空氣與氧氣一、考點分析考點一、空氣的主要成分空氣成分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體積分數78%21%0.93%0.04%0.03%空氣組成成分探究:(2)空氣的利用:(1)O2的用途:供給呼吸;支持燃燒,也叫助燃,常用于焊接、切割金屬等方面。(2)N2:a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不支持燃燒?;瘜W性質較穩定。b用途:燈泡中充氮氣可延長使用壽命;食品包裝充入氮氣可防腐;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液氮可以做冷凍劑,醫療上用液氮冷凍麻醉或冷藏人體細胞組織等。(3)稀有氣體:a氦、氖、氬、氪、氙和氡等氣體的總稱,是混合物。b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化學性質不活潑。c用途:常用作保護氣;做光源(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考點二、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1、測定原理: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用一種足量的易燃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種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倒吸入密閉容器內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2、裝置圖3、實驗現象: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有大量白煙產生。B、待集氣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水經導管進入集氣瓶,約占集氣瓶內空氣總體積的1/5。4、實驗結論: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5、化學方程式:4P+5O22P2O56、注意事項:a.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b.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會導致測量結果偏??;c.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d.在實驗前,導管應預先注滿水,(否則測量結果偏?。?br/>e.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后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f.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緊瓶塞(否則測量結果偏大)。考點三、氧氣的制取1.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分解H2O2和加熱分解KMnO4或KClO3,化學方程式為:(1)2H2O2MnO22H2O+O2↑(2)2KMnO4K2MnO4+MnO2+O2↑(3)2KClO3MnO22KCl+3O2↑工業上用分離空氣制取氧氣。——物理變化2.在過氧化氫和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中,用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它的作用是改變反應速度,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不變。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操作順序:第一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第二步:將藥品裝入試管中,用一團棉花放在靠近試管口的地方,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固定在鐵架臺上。第三步:用酒精燈外焰給試管加熱,先預熱。第四步:等氣泡連續均勻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第五步:先撤導管,再滅酒精燈。氧氣的驗滿方法: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就證明已經收滿。二、熱點題型詳解【題型一】空氣的成分人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下圖為空氣成分示意圖,其中R指的是(??)A.?氮氣????????????????????????????????B.?氧氣????????????????????????????????C.?稀有氣體????????????????????????????????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在空氣中,氮氣約占總體積的78%,氧氣約占總體積的21%,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水蒸氣等大約占1%,因此R代表的是氧氣,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在擦玻璃時,人們時常向玻璃上“哈氣”,再擦會更干凈,這說明與空氣相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A.CO2B.N2C.H2OD.O2【答案】C【解析】根據生活經驗或結合吸入與呼出氣體實驗得出的結論進行【解析】故答案為:C.中國舉辦的2019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是聚焦空氣污染防治,口號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空氣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B.?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可燃性C.?空氣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氣體,它們可用于制造霓虹燈D.?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氣的物理性質【答案】C【解析】:A.空氣中少量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故A錯誤;?B.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不具有可燃性,但支持燃燒,故B錯誤;?C.空氣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氣體,它們可用于制造霓虹燈,故C正確;?D.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氣的化學性質,故D錯誤。故選C。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之一B.?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C.?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1%D.?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答案】C【解析】:A.二氧化硫會造成酸雨,對植物和建筑物有腐蝕作用,因此是空氣污染物之一,故A正確不合題意;B.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因此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故B正確不合題意;?C.按體積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1%,故B錯誤符合題意;?D.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題型二】五分之一實驗的探究.利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燃燒后恢復到室溫,打開彈簧夾后,發現進入廣口瓶的液體體積小于廣口瓶容積的1/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A.?實驗裝置漏氣?????????????????????????????????????????????????????B.?實驗中所取的紅磷不足量C.?實驗前將彈簧夾夾緊????????????????????????????????????D.?燃燒紅磷時插入得太慢【答案】D【解析】:A.如果實驗裝置漏氣,外面的氧氣會不斷進入瓶內,導致進入瓶內的水偏少,故A不合題意;B.如果實驗中紅磷不足,那么瓶子中的氧氣就不能完全反應,導致進入瓶內的水偏少,故B不合題意;C.實驗前將彈簧夾夾緊,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不會從導管口溢出,故C不合題意;D.如果燃燒紅磷時插入的太慢,瓶子中的空氣會受熱從瓶口溢出,常溫下瓶中的空氣減少,必然導致進入瓶子中的水體積大于,故D符合題意。故選CD。.如圖是用紅磷燃燒法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裝置圖,有關此實驗的結論與分析錯誤的是(▲)A.此實驗證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B.此實驗證明,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C.該實驗中的紅磷還可以用硫來代替D.若該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裝置氣密性不好【答案】C【解析】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藥品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原溫度;④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本身能夠在空氣中燃燒;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的物質為非氣態;據此進行分析判斷。故選:C.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甲圖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空氣中O2體積B.乙圖中的水吸收反應放出的熱量C.丙圖中的水通過冷卻濺落融熔物,防止集氣瓶炸裂D.丁圖中的水先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凈,后便于觀察H2何時收集滿【答案】B【解析】A.甲圖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空氣中O2體積,故A不合題意;B.乙圖中的水不但可以吸收反應放出的熱量,還可以吸收反應產物二氧化硫,減小對空氣的污染,故B符合題意;C.丙圖中的水通過冷卻濺落融熔物,防止集氣瓶炸裂,故C不合題意;D.丁圖中的水先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凈,后便于觀察H2何時收集滿,故D不合題意。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中進行白磷燃燒實驗,在白磷被點燃至裝置恢復到室溫的這段時間內,集氣瓶中的氣壓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最接近的是(???)A.?????B.C.?????D.【答案】C【解析】(1)白磷燃燒會消耗氧氣,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由于溫度升高而引起的壓強增大量遠遠大于氧氣消耗引起的壓強減小量,所以在反應結束前,集氣瓶內的氣壓是增大的。(2)當反應結束后,沒有熱量產生,集氣瓶內氣體的溫度開始下降,氣壓不斷減小。(3)當溫度降低到室溫時,由于其中有1/5體積的氧氣被消耗,所以氣壓也會減小1/5,即現在的氣壓是標準氣壓的4/5=0.8.故C正確,而A、B、D錯誤。【題型三】氧氣的制取實驗(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收集裝置,可以用來收集氧氣的是(???)A.①③????B.①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密度小于空氣的且不與空氣中的氣體反應的氣體可以用向下排空氣(如H2),密度大小只要看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29,密度就基本大于空氣。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要大,因此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因為氧氣不容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①②其實就是排水法,可以作為收集氧氣的裝置;③④其實也是向上排空氣法,因此也可以作為收集氧氣的裝置;但是⑤⑥卻是向下排空氣法,所以不能作為收集氧氣的裝置2.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兩種方法如下:方法一:H2O2H2O+O2方法二:KMnO4K2MnO4+MnO2+O2(1)兩種方法涉及的化學反應都是________反應。(2)如圖是實驗室制取、干燥和收集氣體的裝置圖。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現用方法一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請按氣體流向,用導管的編號將裝置連接好________。(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劑)【答案】(1)分解(2)分液漏斗;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解析】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完整的實驗裝置包含:反應裝置、干燥(除雜)裝置、收集(驗證)裝置、尾氣處理裝置;(1)兩個反應都是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都屬于分解反應。故答案為:分解;(2)儀器A為分液漏斗;用方法一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不需要加熱。由于過氧化氫溶液中有水,導致制得的氧氣中含有水分,就要除去水分,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劑,氣體通入的方向是“長進短出”(否則會把瓶中的濃硫酸壓出),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則又會混入水分,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氣法,且應從長導管進入;故答案為:分液漏斗;①③④⑧⑦(或①③④⑧);利用圖示儀器通過測量氧氣體積來測定高錳酸鉀樣品的純度(雜質不參加反應)。實驗步驟如下:(1)檢查氣密性:連好發生裝置后,將導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________,如果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就證明裝置不漏氣。(2)組裝裝置:連好的裝置如圖甲,其中有一處明顯錯誤。在不移動、不調整酒精燈的前提下,需要調節________?(填字母)螺母改正錯誤。(3)進行實驗:采用正確的反應裝置和如圖乙所示的收集裝置制取并收集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加熱時間過短,會使測量結果不準B.反應一段時間,排出反應裝置內原有空氣再連接乙裝置收集氣體,會使結果更準確【答案】(1)用手緊握試管(2)AB(3)A【解析】(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導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如果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就證明裝置不漏氣。故答案為:用手緊握試管;(2)組裝儀器,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時,試管口要向下傾斜,故應該調整AB處螺母。故答案為:AB;(3)收集并測量氣體的體積時,加熱時間過短,反應物反應不完全會使測量結果不準。而B的操作會導致氧氣部分逸出,從而使結果產生偏差。故答案為:A;三、鞏固提升區別空氣和氧氣兩瓶氣體的方法是(????)A.?比較氣體的顏色????????????B.?聞氣味????????????C.?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D.?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答案】C【解析】:空氣和氧氣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所以不能通過比較顏色進行區別,A、B錯誤;純氧中帶火星的木條能復燃,空氣中帶火星的木條不能復燃,所以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這兩瓶氣體,C選項正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所以在瓶中倒入二氧化碳一般不會變渾濁。氧氣與澄清石灰水不反應,所以D選項錯誤。故選C.在進行“空氣中的氧氣會減少耗盡嗎?”辯論中,該小組為正方(空氣中的氧氣會減少耗盡)。下列論點不應成為本方論據的是:(??)A.?汽車越來越多,消耗的氧氣越來越多B.?有證據表明,在遠古時代的原始空氣中氧氣含量高達30%C.?限制“三廢”的排放是目前各國政府的重要環境政策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所消耗的燃料越來越多【答案】C【解析】:A.汽車越來越多,消耗的氧氣越來越多,那么氧氣就會減少,支持正方觀點,故A不合題意;?B.有證據表明,在遠古時代的原始空氣中氧氣含量高達30%,而現在空氣中的氧氣只有21%,那么氧氣在不斷減少,支持正方觀點,故B不合題意;C.限制“三廢”的排放是目前各國政府的重要環境政策,與氧氣的消耗沒有關系,故C符合題意;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所消耗的燃料越來越多,那么氧氣會逐漸減少,支持正方觀點,故D不合題意。故選C。如圖為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裝置,通過足量的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來達到實驗目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鐵絲?????????????????????????????B.?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硫或木炭C.?若燃燒匙中的紅磷繼續增多,水位上升將更多????D.?若燃燒匙中紅磷不足,會使測量氧氣含量偏少【答案】D【解析】:A.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A錯誤;B.硫燃燒生成二氧化氯,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者產物都是氣體,會使集氣瓶內氣壓幾乎不變,無法測量消耗氧氣的體積,故B錯誤;C.加入紅磷是足量的,如果集氣瓶中的氧氣已經完全消耗,那么即使加入再多的紅磷,也無法使水溫上升,故C錯誤;D.如果紅磷不足,那么不能將集氣瓶中的氧氣全部消耗,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會偏小,從而使測得氧氣含量偏少,故D正確。故選D。.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白色的煙霧????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的火焰【答案】D【解析】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白煙,“煙”為固態,而“霧”為液態,A不正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是結論的敘述,B不正確;.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無色氣體,C不正確;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的火焰,D正確。(2020八下·拱墅期末)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檢驗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中,實驗記錄或操作不正確的是(???)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并放熱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答案】C【解析】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使鐵絲充分燃燒,故B正確不合題意;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并放熱,并生成白煙,故C錯誤符合題意;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防止熔融物直接接觸瓶底發生炸裂,故D正確不合題意。如圖所示裝置,有洗氣、儲氣等用途,在醫院給病人輸氧氣時,也利用了類似的裝置,并在裝置中盛放大約半瓶蒸餾水。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b導管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B.a導管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膠管C.該裝置可用來觀察是否有氧氣輸出????D.該裝置不能用來觀察輸出氧氣的速度【答案】C【解析】該裝置洗氣除雜時不管密度大小,都是長進短出;排水法收集氣體時,短進長出;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密度大則長進短出,密度小則短進長出。a導管連接供氧氣的鋼瓶,A錯誤;b導管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膠管,B錯誤;若有氧氣輸出,瓶內水中有氣泡,C正確;該裝置可以通過氣泡的快慢來觀察輸出氧氣的速度,D錯誤。(2020·溫州模擬)實驗室制取氧氣的過程巾,可以利用右圖裝置進行干燥、收集、測量等操作。下列對應的處理方式不合理的是(???)A.方式①:瓶內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由a進氣收集氧氣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D.方式④:瓶內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b接量筒【答案】B【解析】A、方式①:瓶內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氣體在通過濃硫酸的過程中水蒸氣被吸收,處理合理,A錯誤;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氧氣進來將空氣向上逐漸排出,所以應該是從b進入,處理不合理,B正確;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通入的水會將長導管的下部封住,所以氧氣要從a排出,處理合理,C錯誤;D、方式④:瓶內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氣體在瓶內積累,氣壓增大將液化由b壓出,所以b接量筒處理合理,D錯誤。.請根據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可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為________?(填字母,下同),氣體收集裝置為________或________;該裝置中,固定儀器時的一條主要注意事項是________。(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處要________?。(4)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驟有:①裝入藥品;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收集氣體;④加熱;⑤停止加熱;⑥移出導氣管。正確的操作順序為?????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④③⑥⑤(5)若使用B裝置來進行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在該反應中二氧化錳是________;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6)經查資料可知,NH3的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氣味。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的方法來制取NH3,選用________裝置作制取氨氣的發生裝置,最好選用________裝置來收集NH3,理由是________【答案】(1)酒精燈;錐形瓶(2)A;E;F;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3)放一團棉花(4)D(5)劑;過氧化氫水+氧氣(6)A;G;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會污染空氣,且極易溶于水,G裝置可處理尾氣【解析】(1)對于實驗器材的認識;故答案為:酒精燈,錐形瓶;(2)選擇A|G|發生裝置條件應考慮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如A適用于固+固氣,B適用于固+液氣。收集裝置應考慮氣體的密度、氣體的溶解性等,D是向下排空氣法,E是向上排空氣法,根據題意氧氣的收集裝置應是E或F。故答案為:A,E,F,試管口向下傾斜;(3)為了防止固體高錳酸鉀粉末進入水槽中,所以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故答案為:放一團棉花;(4)實驗的主要步驟是:先檢查裝置氣密性,然后裝藥品、連接實驗裝置,開始實驗,最后整理實驗器材;故答案為:D;(5)雙氧水自身分解較慢,所以要加入催化劑讓其分解的更快;故答案為:催化劑;過氧化氫---二氧化錳--->水+氧氣;(6)制取NH3的物質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是固+固氣,所以發生裝置是選A,由于NH3具有刺激性氣味,且極易溶于水,所以用G來收集較好。故答案為:A,G,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會污染空氣,且極易溶于水,G裝置可處理尾氣;(2019八下·臺州期末)幾位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測定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的多少。實驗中發現測量值明顯高于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值。據此,他們展開了討論。(1)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2)小科認為要重新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請寫出裝置氣密性檢查的方法:________。(3)小妍認為可能是實驗操作不當引起。以下是他記錄的部分實驗步驟,會引起測量值偏大的有???A.導管口一有氣泡冒出就開始收集B.試管未冷卻至室溫后就進行讀數C.將導管移出水面后再熄滅酒精燈(4)改進實驗后重新測量仍然出現以上結果。在老師的幫助下,同學們查閱資料后確定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兩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兩種分解引起。二氧化錳難溶于水,錳酸鉀易溶于水,溶液呈深綠色。他們對試管內的物質充分加熱,再將試管中的剩余固體溶于足量的水并過濾,發現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錳,濾液呈無色。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兩位同學提出兩種觀點:小科: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錳,說明超出部分的氧氣全部由錳酸鉀分解的。小妍:濾液呈無色,說明超出部分的氧氣全部由錳酸鉀分解的。對于以上兩種觀點,請任選一種對其可靠性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答案】(1)鐵架臺(2)將導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若氣密性良好,導管口冒氣泡(3)A,B(4)小科觀點可靠。因為有二氧化錳存在,說明二氧化錳不分解,則錳酸鉀發生了分解。小妍觀點不可靠。溶液無色只能證明錳酸鉀已分解,但不能確定二氧化錳是否分解。【解析】(1)根據指定的儀器名稱完成填空;(2)使用“手捂法”檢驗裝置的氣密性;(3)導管中存有部分空氣,因此開始的氣泡是排出的空氣,只有氣泡連續穩定的冒出時,才能將導管插入集氣裝置;開始收集到的氧氣溫度高,體積比室溫下大,因此只能等溫度到達室溫后才能讀數;將導管移出水面后再熄滅酒精燈,不會對產生的氧氣體積產生影響;(4)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錳,說明多出的氧氣與二氧化錳肯定無關;溶液無顏色,說明錳酸鉀完全分解,即多出氧氣的產生與錳酸鉀有關。四、課后作業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時,某同學制得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時,集氣瓶裝滿水B.?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C.?用排水法收集O2時,導管口連續均勻地冒出氣泡,再開始收集D.?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時,導管伸入到集氣瓶的底部【答案】A【解析】: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產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故A錯誤符合題意,而B、C、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2020八上·溫州期中)下圖是實驗室氧氣制備、收集、驗滿、驗證性質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A.???B.???C.???D.【答案】A【解析】A.將高錳酸鉀放入試管底部,固定在鐵架臺上,且管口略微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導致試管炸裂;在導管口放入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的顆粒堵住導管口發生爆炸,并用酒精燈加熱,故A正確B.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注意導管要伸到集氣瓶底部,故B錯誤;C.驗滿時,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到集氣瓶口即可,不能伸入瓶內,故C錯誤;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火花四濺,如果熔融物滴落在瓶底,很容易發生炸裂,因此在瓶底放入一層細沙或少量的水,故D錯誤。(2019八下·臺州期末)有關氧氣的收集、檢驗、驗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裝置為向下排空氣法,可用于收集氧氣B.利用乙裝置收集氧氣,氣體從a通入C.用燃著的木條伸入丙中,若木條熄滅表明該氣體是氧氣D.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于丁裝置d處可檢驗氧氣是否集滿【答案】D【解析】A.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收集氧氣應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故A錯誤;B.利用乙裝置收集氧氣,氣體從b通入,故B錯誤;C.用燃著的木條伸入丙中,若木條劇烈燃燒,發出白光,表明該氣體是氧氣,故C錯誤;?D.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于丁裝置d處可檢驗氧氣是否集滿,故D正確。實驗室需收集一瓶約混有體積空氣的氧氣,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BCD集氣瓶中灌的水集氣瓶中灌的水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處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處A.A??????B.B??????C.C??????D.D【答案】B【解析】根據排水法收集氣體時排出多少體積的水則收集多少體積的氧氣分析。實驗室需收集一瓶約混有1/4體積空氣的氧氣,則需用排水法收集,排出多少體積的水則收集多少體積的氧氣,則集氣瓶中注入3/4體積的水;.人們制作霓虹燈時需充人稀有氣體,這是因為稀有氣體(▲)A.密度比較小B.在空氣中比較多C.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D.能制造低溫環境【答案】C【解析】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因此可制作霓虹燈。故答案為:C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氣B.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C.空氣是一種化合物D.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答案】D【解析】A.空氣中按體積計算,氧氣占21%,氮氣占78%,所以含量最多的是氮氣而不是氧氣,故A錯誤;B.空氣以氧氣和氮氣為主,還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故B錯誤;C.空氣是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故C錯誤;D.空氣中既有單質,又有化合物,所以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故D正確。故答案為:D.如圖是“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的部分儀器或裝置。(1)連接發生裝置時,需要用到圖甲中的儀器有________(填數字序號)。(2)若高錳酸鉀里有雜質(雜質受熱不分解),為了測定高錳酸鉀的純度,通過圖乙裝置收集并測量氧氣的體積。為了使實驗數據準確,開始收集氣體的時間應該是(??)A.檢驗氧氣的純度后B.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時C.冒出的氣泡連續均勻時【答案】(1)①②⑤(2)B【解析】:(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加熱固體制取氣體,發生裝置需用到試管、鐵架臺、酒精燈、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那么需要用到甲圖中的儀器有:①②⑤;(2)為了使得到的實驗數據準確,小明開始收集氣體的時間點應該是導管口一有氣泡冒出時,因為要測定高錳酸鉀的純度,應該是收集高錳酸鉀反應產生的所有氣體,因此導管口一有氣泡冒出時就要收集,故選B。.小科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集氣瓶中事先裝入少量的水)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使用過量紅磷的目的是________;(2)實驗完成后,若進入集氣瓶中的水不足原瓶內空氣體積的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寫一條即可)。14.請用N、H、O三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1)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________;(2)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液態物質________。【答案】(1)使瓶內的氧氣消耗完(使瓶內氧氣充分反應)(2)集氣瓶漏氣;未等裝置完全冷卻就打開止水夾;紅磷的量太少【解析】:(1)該實驗中使用過量紅磷的目的是:使瓶內的氧氣消耗完(使瓶內氧氣充分反應);(2)實驗完成后,若進入集氣瓶中的水不足原瓶內空氣體積的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集氣瓶漏氣;未等裝置完全冷卻就打開止水夾;紅磷的量太少。(2019八下·金華期中)如圖是小珂和小琦各自設計的實驗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氣體的裝置圖(本題的所有夾持儀器均已省略)。小珂同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并收集氧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溶解氧且不與氧氣反應),請回答問題:(1)小珂同學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應選擇(填裝置編號)________。(2)現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請按氣體的流向,用裝置導管的編號將裝置連接好:①→________。(3)小琦同學設計了圖C的裝置,并用儀器乙收集氧氣。儀器甲叫________,收集氧氣的方法為________。【答案】(1)A(2)②→③→⑤(或②→③→⑤→④)(3)分液漏斗;排水法【解析】(1)小珂同學制取氧氣選擇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常溫反應,發生裝置應選擇A;(2)現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則要先制取氧氣,再干燥,再收集,連接順序為①→②→③→⑤;(3)儀器甲名稱為分液漏斗,收集裝置的方法是排水法。(2019八下·嘉興月考)小晨和小萍同學發現:帶火星的竹簽在空氣中不會復燃,若用裝有60%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氣,得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竹簽復燃,為了找到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她們進行了如下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21%)【設計實驗】:小晨設計了如圖的裝置,該裝置的圓底燒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________。【實驗研究】:第一組實驗:取3只集氣瓶,編號為①②③,分別裝入15%、30%和45%的水,蓋上蓋玻片倒置在水槽中。當氣泡________放出后,導管口伸入集氣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將相同的3支帶火星竹簽分別插入①~③號瓶中,記錄實驗現象。獲得第一組實驗現象后,小晨又做了第二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兩組實驗數據和現象見下表:實驗分組第一組第二組實驗序號①②③④⑤⑥集氣瓶裝水的體積分數/%153045343842帶火星竹簽狀況亮很亮復燃很亮復燃復燃得出上述兩組實驗現象后,小萍認為還不能確定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需繼續進行實驗。【實驗結論】:再經過數次實驗并計算后得出: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為48.7%。則小晨在收集氣體時集氣瓶中裝水的體積分數是________。(保留整數)【繼續探究】:小萍認為采用該方法收集的氧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請你提出實驗改進的措施________。【答案】稀釋過氧化氫溶液,減緩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連續、均勻;;35%;收集氧氣前增加氣體的干燥裝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氣【解析】【設計實驗】如果過氧化氫的濃度太大,分解速度太快,會造成生成的氧氣不易收集;【實驗研究】開始時導氣管中存在空氣,應該將其排出,才能收集到純凈的氧氣,而氣泡均勻連續是氧氣純凈的標志;【實驗結論】根據實驗數據以及空氣的組成計算出水的分數;【繼續探究】可以從增加干燥裝置,或者用油代替水完成實驗方面思考?!驹O計實驗】該裝置的圓底燒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稀釋過氧化氫溶液,減緩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實驗研究】第一組實驗:取3只集氣瓶,編號為①②③,分別裝入15%、30%和45%的水,蓋上蓋玻片倒置在水槽中。當氣泡連續、均勻放出后,導管口伸入集氣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實驗結論】設在收集氣體時集氣瓶中裝水的體積分數是x,則:x+(1-x)×21%=48.7%解得:x≈35%?!纠^續探究】采用該方法收集的氧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實驗改進的措施是:收集氧氣前增加氣體的干燥裝置,再用抽氣法收集氧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冊第三章1.1空氣與氧氣一、考點分析考點一、空氣的主要成分空氣成分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體積分數78%21%0.93%0.04%0.03%空氣組成成分探究:(2)空氣的利用:(1)O2的用途:供給呼吸;支持燃燒,也叫助燃,常用于焊接、切割金屬等方面。(2)N2:a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不支持燃燒。化學性質較穩定。b用途:燈泡中充氮氣可延長使用壽命;食品包裝充入氮氣可防腐;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液氮可以做冷凍劑,醫療上用液氮冷凍麻醉或冷藏人體細胞組織等。(3)稀有氣體:a氦、氖、氬、氪、氙和氡等氣體的總稱,是混合物。b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化學性質不活潑。c用途:常用作保護氣;做光源(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考點二、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1、測定原理: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用一種足量的易燃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種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倒吸入密閉容器內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2、裝置圖3、實驗現象: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有大量白煙產生。B、待集氣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水經導管進入集氣瓶,約占集氣瓶內空氣總體積的1/5。4、實驗結論: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5、化學方程式:4P+5O22P2O56、注意事項:a.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b.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會導致測量結果偏??;c.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d.在實驗前,導管應預先注滿水,(否則測量結果偏?。?br/>e.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后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f.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緊瓶塞(否則測量結果偏大)。考點三、氧氣的制取1.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分解H2O2和加熱分解KMnO4或KClO3,化學方程式為:(1)2H2O2MnO22H2O+O2↑(2)2KMnO4K2MnO4+MnO2+O2↑(3)2KClO3MnO22KCl+3O2↑工業上用分離空氣制取氧氣。——物理變化2.在過氧化氫和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中,用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它的作用是改變反應速度,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不變。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操作順序:第一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第二步:將藥品裝入試管中,用一團棉花放在靠近試管口的地方,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固定在鐵架臺上。第三步:用酒精燈外焰給試管加熱,先預熱。第四步:等氣泡連續均勻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第五步:先撤導管,再滅酒精燈。氧氣的驗滿方法: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就證明已經收滿。二、熱點題型詳解【題型一】空氣的成分人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下圖為空氣成分示意圖,其中R指的是(??)A.?氮氣????????????????????????????????B.?氧氣????????????????????????????????C.?稀有氣體????????????????????????????????D.?二氧化碳在擦玻璃時,人們時常向玻璃上“哈氣”,再擦會更干凈,這說明與空氣相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A.CO2B.N2C.H2OD.O2.中國舉辦的2019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是聚焦空氣污染防治,口號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空氣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B.?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可燃性C.?空氣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氣體,它們可用于制造霓虹燈D.?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氣的物理性質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之一B.?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C.?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1%D.?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題型二】五分之一實驗的探究.利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燃燒后恢復到室溫,打開彈簧夾后,發現進入廣口瓶的液體體積小于廣口瓶容積的1/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A.?實驗裝置漏氣?????????????????????????????????????????????????????B.?實驗中所取的紅磷不足量C.?實驗前將彈簧夾夾緊????????????????????????????????????D.?燃燒紅磷時插入得太慢.如圖是用紅磷燃燒法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裝置圖,有關此實驗的結論與分析錯誤的是()A.此實驗證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B.此實驗證明,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C.該實驗中的紅磷還可以用硫來代替D.若該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裝置氣密性不好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甲圖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空氣中O2體積B.乙圖中的水吸收反應放出的熱量C.丙圖中的水通過冷卻濺落融熔物,防止集氣瓶炸裂D.丁圖中的水先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凈,后便于觀察H2何時收集滿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中進行白磷燃燒實驗,在白磷被點燃至裝置恢復到室溫的這段時間內,集氣瓶中的氣壓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最接近的是(???)A.?????B.C.?????D.【題型三】氧氣的制取實驗(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收集裝置,可以用來收集氧氣的是(???)A.①③????B.①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③④2.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兩種方法如下:方法一:H2O2H2O+O2方法二:KMnO4K2MnO4+MnO2+O2(1)兩種方法涉及的化學反應都是________反應。(2)如圖是實驗室制取、干燥和收集氣體的裝置圖。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現用方法一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請按氣體流向,用導管的編號將裝置連接好________。(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劑)利用圖示儀器通過測量氧氣體積來測定高錳酸鉀樣品的純度(雜質不參加反應)。實驗步驟如下:(1)檢查氣密性:連好發生裝置后,將導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________,如果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就證明裝置不漏氣。(2)組裝裝置:連好的裝置如圖甲,其中有一處明顯錯誤。在不移動、不調整酒精燈的前提下,需要調節________?(填字母)螺母改正錯誤。(3)進行實驗:采用正確的反應裝置和如圖乙所示的收集裝置制取并收集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加熱時間過短,會使測量結果不準B.反應一段時間,排出反應裝置內原有空氣再連接乙裝置收集氣體,會使結果更準確三、鞏固提升區別空氣和氧氣兩瓶氣體的方法是(????)A.?比較氣體的顏色????????????B.?聞氣味????????????C.?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D.?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在進行“空氣中的氧氣會減少耗盡嗎?”辯論中,該小組為正方(空氣中的氧氣會減少耗盡)。下列論點不應成為本方論據的是:(??)A.?汽車越來越多,消耗的氧氣越來越多B.?有證據表明,在遠古時代的原始空氣中氧氣含量高達30%C.?限制“三廢”的排放是目前各國政府的重要環境政策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所消耗的燃料越來越多如圖為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裝置,通過足量的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來達到實驗目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鐵絲?????????????????????????????B.?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硫或木炭C.?若燃燒匙中的紅磷繼續增多,水位上升將更多????D.?若燃燒匙中紅磷不足,會使測量氧氣含量偏少.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白色的煙霧????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的火焰(2020八下·拱墅期末)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檢驗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中,實驗記錄或操作不正確的是(???)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并放熱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如圖所示裝置,有洗氣、儲氣等用途,在醫院給病人輸氧氣時,也利用了類似的裝置,并在裝置中盛放大約半瓶蒸餾水。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b導管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B.a導管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膠管C.該裝置可用來觀察是否有氧氣輸出????D.該裝置不能用來觀察輸出氧氣的速度(2020·溫州模擬)實驗室制取氧氣的過程巾,可以利用右圖裝置進行干燥、收集、測量等操作。下列對應的處理方式不合理的是(???)A.方式①:瓶內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由a進氣收集氧氣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D.方式④:瓶內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b接量筒.請根據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可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為________?(填字母,下同),氣體收集裝置為________或________;該裝置中,固定儀器時的一條主要注意事項是________。(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處要________?。(4)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驟有:①裝入藥品;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收集氣體;④加熱;⑤停止加熱;⑥移出導氣管。正確的操作順序為?????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④③⑥⑤(5)若使用B裝置來進行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在該反應中二氧化錳是________;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6)經查資料可知,NH3的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氣味。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的方法來制取NH3,選用________裝置作制取氨氣的發生裝置,最好選用________裝置來收集NH3,理由是________(2019八下·臺州期末)幾位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測定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的多少。實驗中發現測量值明顯高于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值。據此,他們展開了討論。(1)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2)小科認為要重新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請寫出裝置氣密性檢查的方法:________。(3)小妍認為可能是實驗操作不當引起。以下是他記錄的部分實驗步驟,會引起測量值偏大的有???A.導管口一有氣泡冒出就開始收集B.試管未冷卻至室溫后就進行讀數C.將導管移出水面后再熄滅酒精燈(4)改進實驗后重新測量仍然出現以上結果。在老師的幫助下,同學們查閱資料后確定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兩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兩種分解引起。二氧化錳難溶于水,錳酸鉀易溶于水,溶液呈深綠色。他們對試管內的物質充分加熱,再將試管中的剩余固體溶于足量的水并過濾,發現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錳,濾液呈無色。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兩位同學提出兩種觀點:小科: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錳,說明超出部分的氧氣全部由錳酸鉀分解的。小妍:濾液呈無色,說明超出部分的氧氣全部由錳酸鉀分解的。對于以上兩種觀點,請任選一種對其可靠性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四、課后作業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時,某同學制得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時,集氣瓶裝滿水B.?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C.?用排水法收集O2時,導管口連續均勻地冒出氣泡,再開始收集D.?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時,導管伸入到集氣瓶的底部(2020八上·溫州期中)下圖是實驗室氧氣制備、收集、驗滿、驗證性質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A.???B.???C.???D.(2019八下·臺州期末)有關氧氣的收集、檢驗、驗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裝置為向下排空氣法,可用于收集氧氣B.利用乙裝置收集氧氣,氣體從a通入C.用燃著的木條伸入丙中,若木條熄滅表明該氣體是氧氣D.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于丁裝置d處可檢驗氧氣是否集滿實驗室需收集一瓶約混有體積空氣的氧氣,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BCD集氣瓶中灌的水集氣瓶中灌的水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處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處A.A??????B.B??????C.C??????D.D.人們制作霓虹燈時需充人稀有氣體,這是因為稀有氣體(▲)A.密度比較小B.在空氣中比較多C.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D.能制造低溫環境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氣B.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C.空氣是一種化合物D.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如圖是“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的部分儀器或裝置。(1)連接發生裝置時,需要用到圖甲中的儀器有________(填數字序號)。(2)若高錳酸鉀里有雜質(雜質受熱不分解),為了測定高錳酸鉀的純度,通過圖乙裝置收集并測量氧氣的體積。為了使實驗數據準確,開始收集氣體的時間應該是(??)A.檢驗氧氣的純度后B.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時C.冒出的氣泡連續均勻時.小科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集氣瓶中事先裝入少量的水)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使用過量紅磷的目的是________;(2)實驗完成后,若進入集氣瓶中的水不足原瓶內空氣體積的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寫一條即可)。14.請用N、H、O三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1)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________;(2)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液態物質________。(2019八下·金華期中)如圖是小珂和小琦各自設計的實驗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氣體的裝置圖(本題的所有夾持儀器均已省略)。小珂同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并收集氧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溶解氧且不與氧氣反應),請回答問題:(1)小珂同學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應選擇(填裝置編號)________。(2)現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請按氣體的流向,用裝置導管的編號將裝置連接好:①→________。(3)小琦同學設計了圖C的裝置,并用儀器乙收集氧氣。儀器甲叫________,收集氧氣的方法為________。(2019八下·嘉興月考)小晨和小萍同學發現:帶火星的竹簽在空氣中不會復燃,若用裝有60%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氣,得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竹簽復燃,為了找到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她們進行了如下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21%)【設計實驗】:小晨設計了如圖的裝置,該裝置的圓底燒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________。【實驗研究】:第一組實驗:取3只集氣瓶,編號為①②③,分別裝入15%、30%和45%的水,蓋上蓋玻片倒置在水槽中。當氣泡________放出后,導管口伸入集氣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將相同的3支帶火星竹簽分別插入①~③號瓶中,記錄實驗現象。獲得第一組實驗現象后,小晨又做了第二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兩組實驗數據和現象見下表:實驗分組第一組第二組實驗序號①②③④⑤⑥集氣瓶裝水的體積分數/%153045343842帶火星竹簽狀況亮很亮復燃很亮復燃復燃得出上述兩組實驗現象后,小萍認為還不能確定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需繼續進行實驗。【實驗結論】:再經過數次實驗并計算后得出: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為48.7%。則小晨在收集氣體時集氣瓶中裝水的體積分數是________。(保留整數)【繼續探究】:小萍認為采用該方法收集的氧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請你提出實驗改進的措施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空氣與生命-3.1空氣與氧氣(學生版).doc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空氣與生命-3.1空氣與氧氣(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