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三單元宇宙教科版六年級下3.我們來造“環形山”新知導入新知導入新知講解新知講解環形山的中間有一個陷落的深坑,四周圍有高聳直立的巖石,環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公里之間。環形山大小不一,直徑相差懸殊,小的環形山直徑不足10公里,有的僅一個足球場大小;大的環形山直徑超過100公里。最大的環形山是月球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達295公里,比我國的浙江省小一點。直徑大于1000米的月坑總數達到了3300個以上。其中大的直徑超過100公里,占月面的7-10%。月面上最大的環形山為月球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達295公里。環形山大多數以著名天文學家或其他學者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開普勒、牛頓、柏拉圖、石申、張衡、祖沖之、郭守敬、萬戶等環形山。新知講解新知講解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新知講解合作探究理由:地球上的火山噴發也會出現類似于環形山的地形。合作探究理由:隕石撞擊會使地面產生坑洞。隕石坑隕石降落合作探究1.怎樣來造“環形山”呢?撞擊法3.你認為哪些方法比較符合月球的實際情況?2.你有哪些“造山”方法?噴水法合作探究沙、細石子、皮球、小鐵球、玻璃球、注射器、細膠管、水。4、造“環形山”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呢?思考:在造“環形山”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能否用圖表示出“環形山”的形成過程?關于月球上環形山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有哪些推測?依據是什么?合作探究我的問題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環形山的特點我猜測形成的原因模擬實驗的材料模擬實驗的過程及現象合作探究(1)從不同高度往沙盤里丟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我的問題:我的假設:實驗設計:實驗記錄:實驗結論:石子撞擊的坑是否與高度有關?高度大撞擊的坑大;高度小撞擊的坑小。準備大小相同的石子、沙盤,然后從不同高度往沙盤丟石子。從高處丟下的石子造成的坑比從低處丟下的石子造成的坑深。從不同高度往沙盤里丟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撞擊的坑是:越高坑越大。合作探究(2)從相同高度往沙盤里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我的問題:我的假設:實驗設計:實驗記錄:實驗結論:石子撞擊的坑與石子大小有關嗎?石大撞擊的坑大,石小撞擊的坑小。準備大小不同的石子、沙盤,然后從相同高度往沙盤丟石子。大石子造成的坑比小石子造成的坑大、深。從相同高度往沙盤里丟下的石子撞擊的坑是:石子越大坑越深。合作探究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果:1.將注射器連接膠管并把膠管插入沙子底部。注射器中的水會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狀;沙堆會出現類似環形山的凹坑。沙堆會出現類似環形山的坑洞。2.用力將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觀察現象。實驗發現:膠管的直徑大小可以改變“環形山”的大小。我的問題:環形山形成與火山噴發有關嗎?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月球上的環形山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如此多的環形山是隕石撞擊月球的結果,由于月球表面沒有空氣保護月面,使得隕石可以很輕易的在月面上留下痕跡。如月海就是這樣形成的。合作探究也有人認為月球上的環形山可能是火山爆發形成的。但根據人類登月后在月面設置的“月震儀”的探測資料得知,和地球相比,月球是個地質不活躍的天體。在過去的46億年間,月球從來不曾有過頻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2.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課堂總結課堂練習1、現在比較公認的環形山的形成說是撞擊說。()2、環形山又叫月坑。()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環形山。()4、月球上環形山的特征是大小一定的。()5、火山噴發只會帶給人類很大的危害。()√√√××課堂練習1現在比較公認的環形山的形成說是()A、地震說B、撞擊說C、流水說2、下面關于月球環形山的敘述,錯誤的是()A、環形山大多是圓形的,大小不一B、環形山有單個,也有幾個擠疊在一起分布沒規律C、環形山數量眾多,但它們的深淺都是一樣的。BC課堂練習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A、環形山B、火山C、海洋4、()認為,環形山是長期流星隕石撞擊形成的。A、“火山說”B、“撞擊說”C、“地震說”AB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3我們來造環形山.ppt 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么來的.mp4 模擬環形山的形成并探究其大小成因的實驗.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