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模塊中部分概念辯析1.凝集原和凝集素凝集原:附著在紅細胞表面,是一種抗原。凝集素:存在于血漿(或血清)中,是抗同名凝集原的抗體。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相遇(如凝集原A和抗A凝集素)會發生紅細胞凝集。2.傳染源和病原體傳染源:被某病原體感染后已患病的人或動物(包括處于潛伏期的)。病原體:能引發人體患傳染性疾病的細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蟲等;3. 呼吸、呼吸運動與呼吸作用呼吸: 是指人體的細胞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它包括四個過程:①外界與肺泡的氣體交換;②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③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④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呼吸運動:就是指在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下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它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其意義是完成了肺內氣體與外界氣體的交換。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吸收氧氣,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它主要在細胞的線粒體中進行。4.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細胞工程:是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按照人們的設計藍圖,進行在細胞水平上的遺傳操作及進行大規模的細胞和組織培養。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后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產新產品。胚胎工程:是指對動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進行的多種顯微操作和處理技術。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干細胞培養等技術。三者不是并列的,涉及內容有交叉。胚胎移植應該屬于細胞工程,也屬于胚胎工程5.物種和種群物種:簡稱“種”,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個體, 但與其它生物卻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產生的雜種不能再繁衍。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6.對照實驗法和控制變量法對照實驗:是有兩個相同的實驗器材,同時進行實驗,其中只有一個變量。控制變量法:一般只有一個實驗器材,進行多次實驗,也只有一個變量。一般在學科內生物多用對照,物理多用控制變量。7.溶菌酶它不僅存在于淚液、唾液,而且在血漿等內環境中,主要是看其分布的場所。若溶菌酶存在于淚液等,視為第一道防線,若存在于血漿,視為第二道防線。8. 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即先天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即獲得性免疫,獲得性免疫中又根據途徑分為和例如,兒童得過麻疹愈后,可終身不會再得麻疹;為自然免疫;接種麻疹疫苗后獲得的抗麻疹免疫力,為人工免疫。9.平衡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平衡往往是在動態變化中實現的動態平衡。代謝平衡: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可維持新陳代謝的平衡。生態平衡: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下的生態平衡。體溫恒定:產熱與散熱以維持體溫恒定。無機物與有機物的相互轉化以維持物質循環:無機物與有機物的相互轉化以維持物質循環。生理穩定:神經和激素調節下的生理穩定。水鹽平衡:人體對水、鹽的攝入與排出以維系人體內的水鹽平衡。10.遺傳性、應激性和適應性應激性:是生物受到刺激時,在短時間內完成的某種生理活動,是適應性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表述的是過程。長期應激的結果是生物適應環境。適應性:是指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與環境相適合的現象,表述的是結果。如變色龍進入草叢中體色與青草一致,是應激性且屬于適應性;而蝗蟲的體色與青草一致則只是適應性不是應激性。遺傳性:決定生物行為特征的是遺傳性。11.應激性和反射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各種內外刺激所作出的反應。它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因而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應激性。反射:是指動物通過中樞神經系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對刺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的一種應答式反應。它是依靠反射弧來完成,所以只有具備神經系統的動物才有。12.腐生和寄生;消費者和分解者腐生:指從生物尸體或排泄物中獲取營養物的生活方式。寄生:指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體中攝取養料來維持生活的現象。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上看:通常情況下,營腐生生活的生物把它歸入為分解者。包括絕大多數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當然也包括蚯蚓、禿鳩、屎殼郎、螺絲等動物。而把營寄生生活的生物歸入到消費者當中,包括絕大多數動物以及寄生蟲和所有的病毒(因為所有的病毒都是營寄生生活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