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依法行使權利》學案 【學習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將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觀看視頻,情景再現,能夠認識到并說出權利是有界限的,不能濫用權利。 2.通過案例剖析,能歸納總結出依法維護權利的方式,增強法治意識。 3.以案普法,增強權利意識,珍惜權利,依法行使權利,依法維護權利。 【評價任務】 1.閱讀材料,小組合作分析郎某和楊某的行為造成的影響,并總結案例對于自己今后行使權利的啟示,進行分享交流,總結展示。(檢測學習目標1) 2.觀看視頻,概括總結我們依法行使權利的要求。(檢測學習目標1) 3.深入剖析 “取快遞女被造謠案”,準確說出依法維權的具體方式(檢測學習目標2) 4.閱讀材料,逐步分析王某的維權過程,總結歸納出依法維權的方式,增強權利意識。(檢測學習目標2和3) 【重點難點】 重點:行使權利有界限,依法行使權利。 難點:維護權利守程序,依法維權,增強權利意識。 【學習方法】 情境體驗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入: 觀看視頻,分析“取快遞女被造謠案”,說說自己的見解。 二、課堂探究 活動一: 行使權利有界限 【法眼觀社會】 請同學們分析以下案例: 7月7日,郎某在快遞驛站內使用手機偷拍正在等待取快遞的谷某,伙同何某造謠谷某出軌,捏造微信聊天記錄、視頻圖片等不實信息。將其發布在微信群,后經他人轉發、擴散多個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引發大量點擊、閱讀及低俗評論,引起社會熱議,導致谷某無法正常履職被公司勸退,后被醫院診斷為抑郁狀態。 請你分析郎某、何某的行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案例對我們行使權利有怎樣的啟示。 要求:①從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等角度分析問題。 ②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討論,每小組1名同學負責記錄觀點; ③1名代表分享觀點,一次分享一種觀點,時間3分鐘。 【守法·筑夢】 請同學們列舉現實生活中不正確行使權利的行為。 【法眼觀社會】 觀看視頻《疫情外出》,你如何看待楊某的行為。 活動二:維護權利守程序 【維權進行時】 材料一: 谷女士向法院提出自訴,最終,檢察機關起訴認定,被告人郎某、何某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不僅損害被害人的人格權,而且經網絡得以廣泛、迅速傳播,嚴重擾亂網絡社會公共秩序,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依法應以公訴程序追究其誹謗罪的刑事責任 思考問題:谷某采取了哪種維權方式? 材料二:王某帶兒子去補課機構參加課程試聽活動,聽完后,覺得該課程老師幽默風趣、講解知識清晰明了,于是給兒子報名了該課程,并且再三確認課程確實是該老師上課。但當兒子去上課時發現,原來的老師已經辭職,該課程換了一位上課質量很差老師。 思考問題:王某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A.王某和兒子一起來到補課機構,將上課老師變動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希望雙方通過溝通解決糾紛。 此方案屬于哪種維權途徑? B.王某要求機構退回補課費用,但是補課機構表示,一旦繳費后概不退款。雙方協商不成,情緒激動,導致問題擱置。王某實在無奈,只好聯系了居委會的人民調解員來調解。調解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補課機構終于同意并且承諾月底退款。 王某采取的是哪種維權方式? C.到了月底,補課機構思量后又覺得自己利益受損,不愿如期退還費用,只說可以給王某的兒子換一個課程。為了討還費用,王某又和老板起了爭執,人民調解員再次前來調解,未取得成功。 面對這樣的商家,王某還可以怎么辦? 三、分享收獲 學有所得 通過本節課的探究學習,請分享一下你的收獲。 四、拓展作業 躬行實踐 搜集315晚會中曝光的典型案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案件。 提示要點: 1、有理有據,條理清晰 2、形成書面文字材料 五、教師寄語 公民權利不僅是廣泛的,而且是有范圍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不斷增強法治意識,珍惜權利,依法行使和維護權利!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