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 考點一:踏上強國之路 一、堅持改革開放 1、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騰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識記) (1)中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____________。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_____大經濟體、第____大工業國、第_____大貨物貿易國、第____________大外匯儲備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充分顯示了中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____________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____________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____________ ,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從“引進來”到“____________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____________”,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國已經成為__________世界的重要力量。 答案:(1)生產力,二,一,一,一,力量(2)就業,社會保障,扶貧,幸福生活(3)偉大歷程,走出去,一帶一路,動力源,影響 2、改革開放的地位和作用。(識記) (1)_______________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關鍵一招。 (2)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_______________。 ①解放和發展了_______________,激發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活力;②我國逐步確立了_______________為主體、_______________共同發展,_______________為主體、_______________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④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_______________、創造_______________的積極性、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_______________、尊重人才、_______________已成為社會共識。 答案:(1)堅持改革開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強國之路,生產力,公有制,多種經濟,按勞分配,多種分配方式,社會勞動,社會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創造 3、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謀幸福、為____________謀復興。 答案:中國人民,中華民族 二、走向共同富裕 1、為什么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識記) (1)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____________,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2)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____________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____________,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____________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____________的新征程。 (3)我國經濟發展進入____________,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____________發展階段。 (4)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____________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____________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5)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____________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____________、銳意進取、____________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____________,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 答案:改革開放,挑戰,阻力,偉大斗爭,深化改革 2、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長的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展之間的矛盾。 答案: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 3、為什么要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識記) (1)衡量一個社會的____________,不僅要看____________,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____________,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2)黨和政府堅持以____________的發展思想。 (3)人民對____________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4)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答案:文明程度,經濟發展狀況,全體人民,人民為中心,美好生活 4、如何才能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識記) (1)堅持以____________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____________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2)抓住人民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問題,提高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加強____________建設,堅決打贏____________,實施____________,打造____________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3)在發展中補齊____________、促進____________,促進人的____________、社會____________。 答案:人民為中心,人民,最關心最直接,就業質量,人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體系,脫貧攻堅戰,健康中國,共建共治共享,民生短板,社會公平正義,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拓展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識記) (1)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主要原因: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毫不動搖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③堅持改革開放。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⑤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⑦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⑧堅持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 拓展2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對青少年提出了哪些要求?(識記) 教材鏈接:九上第八課:中國人 中國夢 (1)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奉獻社會,報效祖國 (3)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憂患意識。 (4)發揚實干精神,自強不息,艱苦創業。 (5)培養開放、平等、參與的國際意識,關心祖國的發展。 (6)積極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建言獻策,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辨析觀點】 觀點 共同富裕就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也是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面是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后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1797050161925【經典例題】 1、九年級3班同學圍繞著“留學”主題,通過對人民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搜索,做了數據資料收集和主題探究: 材料一:近幾年,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人教、留學回國人數與來華留學生人數 材料二:圍繞著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留學回國及來華留學生的變化,同學們展開了討論: A同學: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方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達到10276美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我們的繹濟規模更大,塑造更有利于我國國際發展環境的能力增強,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更加鞏固。約14億人口的巨大國內市場,也為世界各國拓展商機提供了重要機遇,我國的人文發展指數地應也進-一步上升。 B同學:“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打響了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發令槍”。 C同學: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主席鼓勵青年們,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新時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變化?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人數、回國人數與來華留學人數同步增長,中國留學規模持續擴大。 (2)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這些變化的原因。 ①隨著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居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族和學生有能力到國外留學②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經濟、文化等國家影響力不斷增強,吸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發展,國外留學人員來華學習③我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為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回國報效祖國與來華留學人員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3)作為新時代有志青年,你打算如何成為一名走在時代前列的追夢人? ①少年有夢,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②走向世界的中國青少年需要有國家視野,要了解人類文明進程,積極關切人類問題和世界局勢③我們要尊重差異、理解不同、包容文化多樣性,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好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格,承擔起推動人類命運共同發展的責任。④我們更要有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我們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歷年考題】 (2018年)1、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根本途徑是堅持( C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行政理念 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D、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019年)2、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四十多年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 C ) 建立民族區域制度②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③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④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專題訓練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背景材料: 材料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發出號召:“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發出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 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 材料二2020年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我們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材料三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時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材料四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指出易地搬遷不僅是為了解決住得好的問題,更是為了群眾能致富。 材料五2020年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指出,興辦扶貧車間目的是扶貧,要堅持扶貧性質,向困難群眾傾斜,多招收困難群眾就業。 1、黨和政府為什么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識記) (1)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促進貧困人口脫貧,努力消除貧困,有利于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3)追求共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義的本質要求。只有實現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脫貧,才能縮小收入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4)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5)做好扶貧工作,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我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有哪些意義?**(識記) (1)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保障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2)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3)有利于緩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4)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6)有利于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7)有利于為解決全球貧困問題作出貢獻,提供中國方案,彰顯大國擔當。 3、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怎樣才能讓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取得脫貧攻堅的勝利?(如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識記) (1)國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扶貧攻堅計劃,給予貧困地區以資金、技術、政策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等。 (2)社會: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 (3)企業:通過捐款捐物等方式給予貧困地區幫助,開展對口扶貧,推進生產扶貧 (4)貧困地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 4、青少年如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 (1)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2)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3)關心國家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發展自己。 (4)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5、“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說明了什么? (1)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2)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3)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4)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5)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 (6)我國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確保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等 6、請你為實現脫貧、全面小康、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提出合理化建議。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實施興邊富民行動,通過輸入技術、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4)國家要加大對欠發達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5)民族地區要結合區域特色,發展自己的特色經濟。 (6)民族地區廣大群眾要自立自強,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實干精神等 教材鏈接:九上 第七課 維護民族團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