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物質的鑒別 1. 原理:主要是利用物質的各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產生不同的實驗現象,從而將物質區分開來。 2. 鑒別方法 (1)物理方法 ①觀察顏色 常見紅色固體:氧化鐵(紅棕色)、銅(紫紅色)、紅磷; 常見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氧化銅、鐵粉、碳、二氧化錳; 常見溶液顏色:含Cu2+的溶液為藍色、含Fe3+的溶液為黃色、含Fe2+的溶液為淺綠色。 ②聞氣味 常見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氨氣、氯化氫。 ③物質的溶解性 常見不溶于水的物質:CaCO3、BaCO3、Mg(OH)2、Al(OH)3、AgCl、BaSO4(白色),Cu(OH)2(藍色),Fe(OH)3(紅褐色)。 ④溶解時的吸放熱現象 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選填“吸熱”或“放熱”,下同),NH4NO3固體溶于水吸熱。 ⑤磁性:鐵、四氧化三鐵具有磁性,能被磁鐵吸引。 (2)化學方法 ①針對酸堿性不同的溶液,利用指示劑或pH試紙進行鑒別。 例:鑒別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可選用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的是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色的是稀鹽酸。 【特別提醒】有些鹽溶液顯酸性或堿性,如鑒別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不能用酚酞溶液。 ②根據反應的現象不同進行鑒別。通過加入常見試劑,使物質間發生反應并呈現不同現象,如生成氣體或沉淀、溶液顏色有變化等。 例:鑒別Na2CO3溶液與NaCl溶液,可選用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的是Na2CO3溶液,觀察到無明顯現象的是NaCl溶液。 二、物質的分離與除雜 (一)常考分離物質的方法為物理方法: 1. 過濾法:分離不溶于水的固體和液體或可溶性固體與不溶性固體組成的混合物,如分離二氧化錳和氯酸鉀的固體混合物,操作如下: 2. 蒸餾法: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混合物,如石油的分餾。 3. 磁鐵吸引法:分離具有磁性和不具有磁性的物質,如分離碳粉和鐵粉。 (二)物質的除雜 1. 除雜原則 (1)主不減:被提純的物質不能和加入的試劑發生反應。 (2)雜不增: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3)易分離:利用簡單的操作就可將物質與雜質分開,如過濾、蒸發等。 2. 除雜方法 (1)氣體除雜 方法一:將雜質氣體通過物質吸收、反應除去。 例:氧氣中的水蒸氣可用濃硫酸吸收除去。 方法二:將雜質氣體轉化為主氣體。 例: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可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合理即可),使一氧化碳轉化成二氧化碳。 (2)固體除雜 方法一:將雜質轉化為氣體除去,如氧化銅中的炭粉通過在空氣中灼燒除去; 方法二:將雜質轉化為溶液除去,如銅中的鐵可通過與稀鹽酸(合理即可)反應除去。 (3)溶液除雜 溶液之間的除雜,一般為酸、堿、鹽之間的除雜,其實質為溶液中陰陽離子的除雜。 除雜方法:當被提純物質與雜質含有一種相同的離子時(以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雜質為例) 【特別提醒】當被提純物質與雜質所含陰、陽離子都不相同時,選取與雜質中陰、陽離子都不共存的陽、陰離子組合成除雜試劑。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H2SO4,可以選用Ba(OH)2溶液。 例1.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①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燒杯內有固體殘留并得到無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無色溶液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不變色; ③繼續向①的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 (1)僅通過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原白色固體中一定有____。 (2)無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質是____(填字母)。 A.碳酸鈉 B.硫酸鈉C.硝酸鋇 D.氫氧化鈉 例2.某白色固體中可能含有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鈉、碳酸鋇、氯化鋇中的幾種物質,為了鑒定該白色固體的組成,拓展性學習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 Ⅰ.稱取15g固體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過濾得到白色沉淀4.3g和無色濾液。 Ⅱ.往Ⅰ中所得4.3g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無色氣體產生,測得剩余沉淀質量為2.33g。 Ⅲ.把Ⅰ中所得濾液等分成兩份,第一份濾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沒有產生氣泡,也沒有產生沉淀,第二份濾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沒有產生沉淀。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僅根據第Ⅲ步實驗現象可以得到的結論是:濾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____。 (2)寫出原白色固體所有可能組成____。 例3.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含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科同學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Ⅰ.取少量固體樣品于燒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滴酚酞試液變紅色,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溶液變成無色; Ⅱ.繼續向燒杯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過量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部分溶解并有氣泡冒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原白色固體中可能存在的物質是____。 (2)最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 1. 區別下列各組物質所采用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 A. 稀鹽酸和稀硫酸——分別加入氯化鋇溶液 B. 雙氧水和水——分別加入少量二氧化錳 C. 氮氣和氧氣——分別伸入燃著的木條 D. 純堿和小蘇打——分別加入稀鹽酸 2.下列鑒別物質所用的方法或試劑中,錯誤的是( ) A. 水和白酒——觀察顏色 B. 氯化鉀和氯化銨——氫氧化鈉 C. 棉線和羊毛線——點燃聞氣味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熱的氧化銅 3.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選用試劑及方法正確的是( ) A. CO2(HCl)—— 依次通入飽和NaHCO3溶液、濃硫酸 B. 炭粉(MnO2)——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C. KCl溶液(K2CO3)——加入適量Ca(OH)2溶液,過濾 D. CuSO4溶液(H2SO4)——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 4.現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Na+、Ba2+、Cl-、CO、SO中的若干種。現取100mL此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①加足量BaCl2溶液后,過濾,得干燥沉淀6.27g; ②在沉淀中加足量鹽酸,過濾、洗滌、干燥后,稱得沉淀質量為2.33g; 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根據上述實驗,下列推測中,正確的是( ) A.一定含CO、SO、Na+和Cl-,一定不含Ba2+ B.一定含CO、SO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C.一定含CO和SO,一定不含Ba2+,可能含Na+和Cl- D.一定含SO,一定不含Ba2+和CO,可能含Cl-和Na+ 5.某固體由 Ba2+、Cu2+、Na+、Cl-、CO、SO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 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 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泡。 ③在無色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由此推斷該固體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 A.Na+、CO、SO B.Na+、CO、SO、Cl- C.Ba2+、CO、SO、Cl- D.Cu2+、Ba2+、CO、SO 6.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實驗小組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1)白色沉淀A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 (2)白色沉淀C的化學式為____。 (3)這包白色固體是由____(填化學式)組成的。 7.A、B、C、D是初中科學常見的四種物質,其中A、B屬于相同物質類別的化合物,C、D物質類別不同,它們之間的轉化和反應關系如圖。圖中“→”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表示相連兩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氫氧化鈣,則B→A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 (2)若C是鋅,A和B都屬于酸,寫出D可能的化學式:____(物質類別不同的兩種即可)。 8.某KCl固體樣品中含有少量CaCl2雜質,實驗室提純氯化鉀的流程如下。(氯化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 (1)沉淀a是____。 (2)操作Ⅰ是____。 ①冷卻熱飽和溶液 ②蒸發結晶 (3)若KCl固體樣品中還含有少量雜質K2SO4,小科認為提純該樣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礎上增加一步實驗:在“加入過量K2CO3溶液”與“過濾”操作之間,加過量的硝酸鋇溶液。小江認為這種方案不合理,會導致所得KCl固體中含有新的雜質,新雜質是____。 1. 下列檢驗物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 A. 檢驗某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CO2:將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無渾濁現象,則原混合氣體中一定不含有CO2 B. 檢驗某氣體中是否含有H2:點燃氣體,將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水珠出現,則原氣體中一定含有H2 C. 檢驗某化肥是否是銨態氮肥: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 D. 檢驗CuCl2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取樣,觀察溶液的顏色,若溶液呈淺綠色,則原溶液中含有FeCl2 2.為鑒別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和硫酸鈉四種物質的溶液,設計如下實驗: 下面對試劑①、試劑②和試劑③的選擇,合理的是( ) A. ①酚酞 ②稀鹽酸 ③氯化鋇B. ①酚酞 ②稀鹽酸 ③稀鹽酸 C. ①石蕊 ②氯化鋇 ③稀鹽酸D. ①石蕊 ②氯化鋇 ③碳酸鈉 3.某同學為除去食鹽水中的Na2SO4雜質,進行了以下實驗: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X為BaCl2溶液 B. Y為Na2CO3 C. Z為稀鹽酸 D. 步驟③與④可交換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學設計了下列有關物質鑒別的方案: 甲:利用CO2氣體就能區分NaOH、Ca(OH)2和稀鹽酸三種溶液; 乙:若有BaCl2溶液,就有辦法鑒別NaOH、Na2CO3、Na2SO4和硫酸四種溶液; 丙:有酚酞和BaCl2溶液,就能鑒別鹽酸、硫酸、Na2CO3、NaOH和KNO3五種溶液; ?。翰挥闷渌魏卧噭┚湍軐Cl、BaCl2、Na2CO3、NaCl四種溶液鑒別出來。 下列有關這些方案的評價正確的是( ) A.只有甲的可行 B.只有乙和丁的可行 C.只有乙的不可行 D.都可行 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氫氧化鋇、硝酸鉀、氯化銅、碳酸鈉、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答案用化學式表示)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蕩,靜置,得白色沉淀,上層清液為無色。 ②過濾,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產生。 (1)據此推斷,該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 (2)寫出步驟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6.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含碳酸鈉、硫酸鈉、 氯化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科同學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Ⅰ.取少量固體樣品于燒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Ⅱ.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 (2)C點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 參考答案 例1.(1)Ba(NO3)2;(2)ABD 例2.(1)CO、SO和Ba2+;(2)氯化鈉、硫酸鈉、氯化鋇、碳酸鈉(或氯化鈉、硫酸鈉、氯化鋇、碳酸鋇,或氯化鈉、硫酸鈉、氯化鋇、碳酸鈉、碳酸鋇) 例3.(1)氯化鈉;(2)NaCl、BaCl2、HCl 1. D 2.A 3. A 4.B 5.C 6.(1)BaCO3+2HCl===BaCl2+H2O+CO2↑;(2)CaCO3;(3)BaCl2、Na2CO3 7.(1)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2)Na2CO3、CuO、NaOH(或其他碳酸鹽、金屬氧化物、堿,選擇三種中的任意兩種即可) 8.(1)碳酸鈣(CaCO3);(2)②;(3)硝酸鉀和硝酸鋇 1.C 2.A 3.D 4.D 5.(1)Ba(OH)2、Na2CO3、Na2SO4 KNO3 CuCl2;(2)BaCO3+2HCl===BaCl2+CO2↑+H2O 6.(1)固體部分溶解并有氣泡產生;(2)NaCl、BaCl2、HC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