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物質的鑒別與推斷 考點歸納 溶液的鑒別問題: 1從色、揮發性等物理形態上判別。 2通過酸堿指示劑鑒別(只能判斷酸堿性,不能確認是酸或堿)。 3通過加入其它試劑反應得到的現象來鑒別(沉淀,氣泡等) 4多種物質共存時,原則上按以上順序先易后難,依次鑒別。 5已鑒別出來的物質,可以作為試劑來使用。 6若只能相互反應,不添加新的試劑,要特別注意用排除法。 氣體的鑒別問題: 1熟悉各種氣體的特性和鑒別方法 2當有多種氣體混合時,注意將化學反應后有新氣體產生的物質排在后面,以防干擾。 O2:帶火星木條復燃,并產生CO2。 H2:可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并產生H2O(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珠,濃硫酸吸水后增重) CO:燃燒產生CO2。 CO2: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燃燒木條熄滅。 N2:燃燒木條熄滅。 CH4:燃燒產生CO2和H2O 初中階段常見物質的顏色及狀態 1、白色固體: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 無水CuSO4、CuSO4.5H2O(藍色) 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FeO 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 硫:淡黃色 堿式碳酸銅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為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鹽和堿): 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 ②堿: Cu(OH)2:藍色 Fe(OH)3 :紅褐色 其余堿: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Cl2(黃綠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 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 ,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物質之間的轉化和反應 常見離子的檢驗 1、氫離子:能使紫色石蕊試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試液變為紅色。 2、鈉離子:用焰色反應來檢驗時,其火焰呈黃色。 3、鉀離子:焰色反應,火焰淺紫色(需通過藍色鈷玻片觀察)。 4、鋇離子:先向溶液中滴加稀硝酸,再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產生白色沉淀。 5、鎂離子: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6、鋁離子: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狀沉淀,繼續滴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 7、銀離子:①向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生成白色沉淀,繼而沉淀溶解于過量氨水;②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可溶性氯化物),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但能溶于氨水。 8、銨根:向溶液中NaOH濃溶液反應,并加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藍試紙變藍的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9、亞鐵離子:(初中只依據溶液淺綠色判斷)①向溶液中滴加K?Fe(CN)?,生成藍色沉淀;②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變紅色。 10、鐵離子:(初中依據黃色或棕黃色溶液判斷)①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反應,溶液變成血紅色;②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 11、銅離子:①溶液顯藍色(濃的CuCl?溶液顯綠色);②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藍色沉淀。③向溶液中加入鐵片(或Zn片)反應,在金屬片上有紅色物質生成。 12、氫氧根:向溶液使無色酚酞(或紫色石蕊),溶液變為紅色(或藍色)。 13、氯離子:向溶液中滴入硝酸銀溶液,生成白色的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 14、溴離子:①向溶液中滴入硝酸銀溶液,生成淡黃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淡黃色沉淀不溶解。②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層顯紅色。 15、碘離子:①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生成黃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黃色沉淀不溶解;②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和淀粉,溶液變藍。 16、硫酸根:向溶液中加入鹽酸,無白色沉淀,再滴加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17、亞硫酸根:①濃溶液能與強酸反應,產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②能與BaCl?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溶于鹽酸,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18、碳酸根:滴入B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硝酸(或鹽酸),沉淀溶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