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壓力壓強 考點歸納 1.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當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并且發生擠壓作用時就有壓力產生。當物體放置在水平面上時對支撐物產生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本身的重力大小,即F=G=mg。 2.壓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觸面且指向被壓的物體,而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3.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是用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4.固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F/S,其中受力面積S是指兩者實際接觸的面積,計算時F的單位一定為N,受力面積的單位一定為m2,這樣求出的壓強單位才是Pa(帕斯卡)。 5.當固體是規則性物體時,可以使用p=ρgh來計算壓強或者進行定性判斷。 6.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者增大受力面積。 7.液體內部的壓強與物體所處液體的密度和所處深度成正比,同一深度處不同方向壓強相等。 8.計算液體內部壓強只能使用公式p=ρgh(其中ρ的單位為kg/m3,h的單位是m)進行計算,其中h是最高液面到所處位置的距離。計算液體內部壓力往往是先計算壓強再使用公式F=ps進行求解。 9.托里拆利實驗計算出大氣壓的值為760mm水銀柱產生的液體壓強,大小為。在試管密封性良好且試管不離開液面的情況下,不管試管上提或者下降,亦或者傾斜都不會影響水銀柱的高度。 10.海拔越高,大氣壓越小。大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 11.流體壓強與流體流速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壓強越大。 15密度、浮力 考點歸納 1.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稱為這種物質的密度,記作。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固有屬性,不隨物體的質量和體積而變化,單位有kg/m3和g/cm3。 2.密度的計算公式,其中m的標準單位為kg,V的標準單位是m3。1000kg/m3=1g/cm3。 3.液體對漂浮或浸入其中的物體產生豎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與重力方向相反。 4.浮力的計算方法: (1)壓力差法:浮力=物體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壓力-物體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F浮=F向上-F向下) (2)稱重法:浮力=物體在空氣中時彈簧測力計拉力-物體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拉力。(F浮=G-F2) (3)二力平衡法:當物體在水中靜止時(不包括沉底),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F浮=G) (4)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的那部分液體(空氣)所受到的重力。 (F浮=G排=) 5.物體的浮沉條件: (1)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在液體中處于漂浮狀態,此時浮力等于重力。 (2)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在液體中處于懸浮狀態,此時浮力等于重力。 (3)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在液體中處于沉底(下沉)狀態,此時浮力小于重力。 6.當實心物體在液體中處于漂浮狀態時,物體的密度與液體的密度滿足條件:。 7.當實心物體在液體中處于全部浸沒狀態(懸浮或沉底)時,物體的密度與液體的密度滿足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