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整合提升〔體系構建〕〔要點整合〕一、民族精神與前后知識點的內在聯系(1)民族精神對人的影響。民族精神對人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2)民族精神與綜合國力。弘揚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3)民族精神與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中華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弘揚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優良傳統。(4)民族精神與文化發展創新。民族精神具有時代性、先進性特征,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與時俱進的體現。根據時代的進步、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要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5)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6)民族精神與文化建設。加強文化建設包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強文化建設的要求,反過來又推進文化建設的發展。(7)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發揮社會主義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二、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對青少年產生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2)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3)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素質。(4)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發揮社會主義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提高青少年辨別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眼力。(5)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實現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答題模板〕有關“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題[設問模式](1)當前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2)你認為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有哪些?(3)結合材料分析他們是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答題要素](1)為什么要這樣做?提示:現實要求+作用+意義①思想文化現狀(高舉火炬、極為重要的任務)。②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紐帶、精神支柱、精神動力,中華民族之魂)。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全民族綜合素質、國際競爭力、社會主義道路)。(2)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示:旗幟+傳統文化+外來文化+時代精神+實踐+人民主體①“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②優良傳統(繼承與發揚)。③外來思想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④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支撐)。⑤立足于實踐(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⑥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解題指導〕評析類非選擇題解題方法[題型特點] 評析類非選擇題,一般是以現實熱點問題為材料創設情境,結合材料提出觀點,讓學生對試題提出的觀點進行評論和分析。這類試題由于能夠比較好地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備受高考命題者青睞,課標卷、福建文綜卷、浙江文綜卷幾乎每年都有一道評析類非選擇題,山東文綜卷、江蘇單科卷也經常以評析題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查。[解題方法]1.評析類非選擇題一般有兩種形式。(1)結合材料提出一個正誤混雜或者片面的觀點,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提出的觀點進行評析,福建文綜卷、浙江文綜卷、山東文綜卷一般以這種形式出現。解答此類試題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說明觀點正確之處、合理之處是什么,或在什么條件下是正確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正確,或為什么要那樣做;第二步,說明觀點錯誤之處、不足之處是什么,或在什么條件下是錯誤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錯誤,或還要怎么做;第三步,總結概括,從整體、全局高度對觀點進行總結,指出應該怎樣做,或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2)結合材料提出一個觀點,讓學生表態,是贊同還是反對,并說明贊同或反對的理由;或結合材料提出兩個不同甚至對立的觀點,讓學生表態,贊同哪一個觀點,并說明理由。課標卷一般以這種形式出現。解答此類試題一般分兩步:第一步,表態,指出對觀點是贊同還是反對,或贊同試題中兩個觀點中的哪一個觀點。第二步,說明理由,這是回答這一類試題的關鍵。這一步要注意兩點:第一,對題中觀點既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對題中的兩個觀點,既可以贊同這一個觀點,也可以贊同那一個觀點,但論點和論據一定要統一,論據一定要能說明觀點,這是能否得分的關鍵;第二,理由、論據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運用發散思維,在試題限定的知識范圍內,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分析,這是能否得高分的關鍵。例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態勢復雜、波及面廣,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要靠前指揮、強化擔當,廣大黨員、干部要沖到一線,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戰“疫”之中,黨中央和政府堅強領導、審時度勢、科學指揮;廣大醫護人員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奔赴一線,成為了抗擊疫情最堅固的防火墻、最可敬的白衣戰士,發揚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職業品格;千萬人民子弟兵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社會各界人士心系疫情、鼎力相助、勠力同心。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積極開展和成功,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勢、中國精神具有強大凝聚力。有人認為:“民族精神對我國抗擊疫情意義重大,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解析] 本題以抗擊疫情為情境,從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本題屬于評析類主觀題。需要提取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結合教材知識評析,既要指出觀點的合理性,又要指出其錯誤之處。合理性在于認識到了愛國主義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和偉大團結精神,對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錯誤之處在于沒有認識到文化只能反作用于人的發展和社會生活,不起決定性作用。中華民族精神作為先進文化,只能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不能起決定性作用。[答案] ①民族精神是維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生活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和偉大團結精神,凝聚起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對我國抗擊疫情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們必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以取得抗疫的最后勝利。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但不能對人和社會的發展起決定作用。中華民族精神作為先進文化,只能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不能起決定性作用。〔針對訓練〕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煙雨畫舫、亭臺樓榭、琵琶紙傘,這些風物被視為江浙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文化和審美情趣,根于我國江浙一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厚的經濟基礎,經過千百年的淬煉和升華,生成為一種獨特的地域品格。她優雅靈動、崇文尚德、務實進取、開放包容……從歷代先賢名士到當代富有家國情懷的改革者、創業者以及無數勞動者,他們用智慧、雄心和創造成就了這片土地的富庶,也讓這方文化熠熠生輝。有人認為,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區域文化的繁榮。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評析該觀點。[答案] ①受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江浙一帶的地理環境對區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江浙一帶優厚的經濟基礎和人們的政治參與對該區域文化的繁榮起著決定作用。③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江浙獨特的區域文化離不開人民的實踐和創造。[解析] 本題以推動我國區域文化歷久彌新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屬于辨析型題目,解答此類試題,應肯定題中觀點的合理性,并說明依據;同時指出題中觀點的不足,并說明理由,最后得出結論。解答時首先明確文化受環境、地理、歷史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然后分析江浙一帶優厚的經濟基礎和人們的政治參與對該區域文化的繁榮起著決定作用,離不開人民的實踐和創造。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以青蒿為代表的中草藥,以針灸、拔罐等為代表的施治之術,越來越為世界所接受。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疫情過程中中醫藥參與到了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使用中醫藥的占91.5%,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但中醫藥也存在著傳承不足、創新不夠等問題,甚至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過程中出現了“中醫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現象。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中醫藥工作必須守正創新,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有人說,實現中醫藥的守正創新,必須抵制西醫藥的影響。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加以評析。[答案]?、僦嗅t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守正必傳承精華,讓中醫藥發展源遠流長,保持中醫藥的本色。②中西醫藥各有所長,各有側重;西醫藥含著有益成分,盲目抵制西醫藥將阻中醫藥的創新發展。③中醫藥守正創新必須堅定文化自信、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把發展中醫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實中西醫并重的方針,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解析] 本題屬于評析類的主觀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實現中醫藥的守正創新,必須抵制西醫藥的影響加以評析。主要考查的是對待中西醫的正確態度。解答本題時考生要首先指出中醫的優點,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中醫,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因此,應該把中醫發揚光大;其次指出,西醫也存在合理之處,要辯證地看待它為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以及中醫對西醫合理成分的吸收;最后指出我們既要樹立文化自信,又要辯證地看待中西醫,促進中醫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PAGE-4-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備考向導·理思路考情展示素養目標核心線索術語必背1.偉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政治認同:理解并認同中華民族精神,對偉大祖國、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科學精神: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明確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公共參與:積極參與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活動,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強基固本的文化使命1.一對關系: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2.兩個重點:中華文化的特點、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三大角度: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角度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1.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4.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5.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考點梳理·固基礎考點剖析(一)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特征1.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提示: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精華的集中表現,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華民族精神沒有精華與糟粕之分。2.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3.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4.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5.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1)地位: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與愛國主義息息相關。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2)作用: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3)特點: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4)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6.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1)民族精神的時代性: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2)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時期民族精神的發展表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二)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1)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2)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3)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2.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途徑)(1)要發揮“主心骨”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應對世界范圍相互激蕩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2)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3)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既要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4)堅持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5)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人人都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易錯辨析【易錯1】中華民族精神是永恒不變的分析: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所以,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不是永恒不變的。【易錯2】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分析: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易錯3】不同時期,愛國主義的內容是完全不同的分析: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因此,在不同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形式雖然不同,但其內容有相同之處。【易錯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基礎分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當今世界,我國綜合國力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因此,發展我國經濟和科技實力才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基礎。【易錯5】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分析: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易錯6】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始終是一致的分析: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易錯7】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分析:中國人民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既堅持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民族文化,也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努力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進步和發展。因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易錯8】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抵制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分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外來腐朽文化的影響。【易錯9】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就是弘揚時代精神分析:要正確理解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淵源,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兩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只有注入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核心突破·釋疑點核心考點一:偉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1.偉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內涵側重點創造精神辛勤勞作、發明創造奮斗精神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團結精神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夢想精神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愛國主義對祖國深厚感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提示:不能將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等同于其全部內涵。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除了這五個基本內涵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舍生忘死的犧牲精神、敬老尊賢的倫理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合作精神等,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地位偉大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與愛國主義息息相關。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特點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新時期主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3.弘揚愛國主義的現實意義分析角度內容闡釋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弘揚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愛國主義與人的發展關系①弘揚愛國主義有利于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并給人以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②弘揚愛國主義有利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弘揚愛國主義有利于發揮先進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們辨別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能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愛國主義與社會的發展關系弘揚愛國主義有利于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①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愛國主義與思想道德建設①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②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人們行為選擇提供價值導向和行為準則4.中華民族精神的特征特征內涵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悠久歷史的積淀,是一個民族的理想信念,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烙印時代性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與時俱進的體現先進性根據時代的進步、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命題探究命題點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命題揭秘:最常見的考法是提供中國先進人物的事跡,或以引文、成語或名言警句為載體,設置體現類選擇題,考查對中華民族精神具體內涵的判斷與區分,或者設置反向選擇題,指出哪項與材料中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不一致。典例1習近平總書記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適當的引經據典”闡明透徹的思想。他引用過的古典名句,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均有參考價值。下列選項中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是( B )①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②取之有度,用之有節③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④夫孝,德之本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僖馑际钦f,大鵬沖天飛翔,靠的不是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靠的也不是一只腳的力量。強調團結精神,正確。②意思是說,對于自然界的物產資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節制地使用。這是生態文明的真諦,不涉及民族精神,不符合題意。③是作者為民效力愿望的真誠袒露,體現了強烈的愛國情懷,為國奮斗,正確。④意思是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強調道德傳承,不涉及民族精神,不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訓練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重大疫情面前,在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始終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他們的行為充分踐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詩詞格言能夠反映中華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B )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③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①意思是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可見,這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而②強調的是要自強不息,沒體現愛國主義。③意思是我只知道應該在戰場上為國犧牲,何必一定要用馬革裹著尸體回來!可見,這體現了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④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個問題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審視它;也表達了只有積極向上才能高瞻遠矚,可見,該選項沒體現愛國主義。故選B。體現偉大民族精神內涵的常見典故、詩詞、名言警句、史實內涵典故、詩詞、名言警句、史實等偉大創造精神①四大發明;②發射火星探測器;③創作文學作品《史記》偉大奮斗精神①克勤于邦,克儉于家;②天道酬勤;③不畏強御;④勇者不懼偉大團結精神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②同胞共氣,家國所憑;③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④土爾扈特東歸偉大夢想精神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②夸父逐日、愚公移山;③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愛國主義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核心考點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要性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必要性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2.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途徑內容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我們應對世界范圍相互激蕩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既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注意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必須立足實踐民族精神產生于社會實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每個公民都要積極投身文化建設實踐,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3.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弘揚時代精神的關系(1)二者相輔相成,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淵源,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繼承與發展。(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民族精神只有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具有生機和活力;只有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圖解]特別提醒:(1)弘揚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可以結合文化的作用來加深理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可結合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認識;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可結合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系來認識;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可結合文化與政治的關系來認識。(2)弘揚民族精神的意義,還可結合文化與人的關系、文化與社會的關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等拓展認識。命題探究命題點1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命題揭秘:最常見的考法是以民族精神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或在重大社會事件中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為載體,設置體現類、因果類、意義類、措施類選擇題,考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包括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或者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措施之一,結合文化生活的其他知識進行綜合考查。典例22020年4月28日,我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決定授予2064人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授予9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這是我國繼1979年后時隔36年再次對這一群體進行最高規格表彰,表彰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不平凡業績。開展這一表彰活動有利于( D )①豐富民族精神的內涵,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②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義利觀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提高全民科學素養④強化人們的社會責任意識,激發人們的奉獻熱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開展這一表彰活動有利于豐富民族精神的表現形式,而不是豐富民族精神的內涵,①錯誤。開展這一表彰活動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養,而不是提高全民科學素養,③錯誤。故選D。〔變式訓練2〕2020年4月24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一號”,開啟了中國飛向火星的新征程?!疤靻枴眮碜灾袊鴤ゴ笤娙饲拈L詩,是屈原對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這種滲透在科技探索活動中的文化情結( C )①充分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豐富了航天精神的內涵②表達了對真理追求的堅韌執著,激勵中國人民自強不息③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彰顯了文化自信的力量④集中展現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強調的是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可見,這種滲透在科技探索活動中的文化情結沒有涉及“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①不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集中展現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④不合題意。故選C。命題點2 中華民族精神的綜合考查命題揭秘:以非選擇題形式考查本知識點時,最常見的考法是以先進人物的事跡或某種精神為載體,單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知識進行考查,包括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核心、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原因和途徑等;或者與文化對人的影響、中華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等其他知識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查。通常的考查角度有:體現類、依據類(合理性)、意義類(重要性)、認識(理解、看法)類、評析類等。典例3(2019·全國卷Ⅱ,40(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說:“2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這個時候,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以及千千萬萬的勞動者,還在辛勤工作,我們要感謝這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br/>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條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它是溝通藏區與內地的郵政主動脈,黨中央的聲音和各種郵件通過郵車送上雪域高原。郵車駕駛員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郵件在!”的敬業精神,憑借精湛的駕駛技術和豐富的出車經驗,克服缺氧、“風攪雪”、孤寂等困難,駕駛郵車奔馳在白雪皚皚的“生命禁區”,服務藏區30年,未發生一次責任事故,給雪域高原的人們帶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拔抑皇且幻掌胀ㄍǖ泥]車駕駛員,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樣子,心里就開心?!?018年,其美多吉帶領班組的康巴漢子們安全行駛62.49萬公里,向西藏運送郵件41萬件,運送省內郵件37萬件。他們用奉獻、忠誠與生命鑄就了愛崗敬業、頑強拼搏的雪線郵路精神。2018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郵路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其美多吉雪線郵路”。其美多吉被評為“時代楷模”和“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1)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談談其美多吉先進事跡對我們培育和踐行愛崗敬業精神的啟示。(2)新中國成立70年來,千千萬萬的勞動者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請寫出其中兩種精神的名稱。[解析] 第(1)問的問題邏輯,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敬業的角度回答,具體從愛崗敬業精神的理論層面與實踐層面分析。實踐層面可以提取背景材料中的第三段信息具體說明。第(2)問要緊扣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精神新的時代內容——精神名稱的設問要求回答。[答案] (1)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愛崗敬業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基本要求。要熱愛工作、忠于職守;要苦練本領、精益求精;要心系人民、甘于奉獻。(2)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變式訓練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需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當今社會,能夠做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我國的中科院院士邵明安就是典型的一位。邵明安出生在湖南常德農村,從小時候的玩泥巴,到用科學知識來研究土壤,扎根在西北36年,他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壤物理領域唯一的一名院士。邵明安把尋找黃土高原生態恢復的關鍵密碼,作為一生求解的內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攻讀了愛荷華州立科技大學的博士學位。多次有機會留在國外,但邵明安卻在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的第二天,就帶著行李回到祖國,回到了這片他心心念念的黃土高原。這些年,邵明安帶著學生,跑遍了黃土高原43萬平方千米的核心區,測量了近3000個樣點,取樣幾萬份,通過一系列實驗數據,建立土壤水分植被承載力模型,為黃土高原植被建造提供了合理的科學依據。截至目前,陜西榆林沙區造林保存面積就達到13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3.5%,860萬畝流沙全都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可以說為陜西榆林綠水青山的實現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邵明安的一生是如何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答案]?、僦袊嗣袷蔷哂袀ゴ髩粝刖竦娜嗣瘢勖靼惨簧⒅緦ふ尹S土高原生態恢復的關鍵密碼,心懷夢想,不懈追求。②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邵明安扎根西北36年,跑遍核心區、測量樣點、建立模型,為植被建造提供了科學依據。③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邵明安運用科學知識研究土壤,推動了陜西榆林綠水青山的實現。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邵明安放棄國外優越的發展環境,毅然回國,報效祖國。[解析] 本題知識限定明確,考查學生調動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明確民族精神的內涵,其次,結合材料對應分析。PAGE-10-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考情解讀·立標桿命題點考向掃描真題舉例命題方向燦爛的中華文化考向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近5年未直接考查結合中華文化交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考查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考向2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017·課標全國卷Ⅲ·39(3)智慧備考:通過對近年來高考真題的分析可以看出,從知識考查上看,課標全國卷試題立足于中華文化這一主線,重點考查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忌趥淇紩r要注意以下幾點:(1)結合具體事例或材料,說明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2)結合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和兩岸文化交流闡述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3)以“一帶一路”等時政內容或文化領域的微觀熱點為背景,考查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考向3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時代特征2019·課標全國卷Ⅱ·40(2)(3)結合民族精神的具體表現,如抗戰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考查這些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以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考向4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2019·課標全國卷Ⅲ·39(2)(3)2018·課標全國卷Ⅲ·40(2)2016·課標全國卷Ⅲ·21智慧備考:備戰2022年高考要立足于中華民族精神這一主線,重點關注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等。具體要注意以下內容:(1)結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分析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徑。(2)結合工匠精神、長征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北斗精神等考查民族精神的內涵。特別要注意高考對愛國主義這一具體知識點的考查。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備考向導·理思路考情展示素養目標核心線索術語必背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3.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政治認同: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充滿自豪,增強對祖國的熱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科學精神: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科學理性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公共參與:樹立文化自信,積極投身到振興中華文化的實踐中去1.一個原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2.兩個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3.兩個見證:漢字、史書典籍4.三個表現: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3.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4.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5.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考點梳理·固基礎考點剖析(一)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提醒: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漢字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數千年來,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類所有的文字,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二者是包含關系。2.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獨特性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3.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1)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含義:求同存異、兼收并蓄。①求同存異,是指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②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2)意義:一方面,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中華文化的力量(1)中華文化力量的體現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再創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易錯辨析【易錯1】隋唐時期,古代中華文化高度發展,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分析: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逐漸形成了古代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秦的統一,促進了統一的民族文化的發展,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隋唐時期,古代中華文化高度發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廣泛吸收外域文化,進入了氣度恢宏的全盛時代。【易錯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在于漢字和史書典籍分析: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易錯3】漢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分析:文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易錯4】中華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鑒、融合而日趨同一分析: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易錯5】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總和分析: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易錯6】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華文化能夠吸收、借鑒一切外來文化分析: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華文化能夠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易錯7】中華文化的力量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決定力量分析: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而非決定力量。核心突破·釋疑點核心考點一: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關系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區別角度從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縱向)的角度說的從中華文化的內涵豐富、厚重(橫向)的角度來說的側重點側重從動態上,即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側重從靜態上,即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見證或表現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聯系①兩者是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區別的特征;②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2.中華文化、民族文化與區域文化的關系中華文化與區域文化從外部看:中華文化與區域文化是一體的;從內部看: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構成,呈現文化的“多樣”化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從世界角度看,中華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種。從內部看:中華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構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個性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區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區域文化研究中經常要面對的現實問題3.中華文化的特點與前后知識點的內在聯系(1)中華文化對人們的影響。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差異使人們在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中華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2)中華文化與文化傳播。我們既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3)中華文化與文化繼承。中華文化是在不斷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發展的,這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之一。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批判繼承,古為今用。(4)中華文化與文化創新。我們必須立足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中華文化的創新,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5)文化的力量與中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位中華兒女共創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6)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命題探究命題點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判斷命題揭秘:最常見的考法是提供某種文化產品、某個民族文化、某個區域文化、某種文化形式(如臺灣文化、徽文化、書畫藝術等),或以引文形式從宏觀上表述中華文化的特質,設置說明類、體現類試題,考查對中華文化兩個基本特征的判斷與區分;或者與文化多樣性、文化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和特點等知識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試題常會設置一些錯誤觀點作為干擾項,如:漢字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科學技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作用;文學藝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地理環境決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區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吸收,趨于同一。典例1提到“養生”一詞,大家不會陌生,原出于《管子》,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注重養生的人們又融合了諸多的因素,形成了獨特的中華養生理論體系。現在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養生類的節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這體現了( A )①經濟的發展推動文化的發展②中華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③中華養生文化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④中華養生文化提升了中華民族的魅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養生文化并不都是優秀文化,③說法錯誤。材料強調中華養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沒有體現中華養生文化提升了中華民族的魅力,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變式訓練1〕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漢字體系至少在我國商代的中后期已經形成,已經經歷了三千多年的發展演變,是中國古代智者貢獻給人類的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字之林的一朵奇葩。這表明( A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②漢字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③漢字是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④漢字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作為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故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中國古代建筑是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④說法錯誤,文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故選A。命題點2 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命題揭秘:最常見的考法是提供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素材,設置體現類、說明類選擇題,考查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中華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中華文化的力量等知識點。常會在試題中設置錯誤觀點作為干擾項,如:中華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也有自己的個性;中華文化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總和;中華文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等等。典例2簧是常見于我國先秦文獻記載的原始樂器。陜西石峁遺址發現的一批骨質口簧及與其制作相關的遺物,考古背景清晰,共存器物豐富,為口簧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堪稱世界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這些發現( D )①集中展示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②證明口簧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③為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提供了史實依據④對展現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在陜西石峁遺址發現的一批骨質口簧及與其制作相關的遺物,為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提供了史實依據,對展現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③④符合題意。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錯誤。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②錯誤。故選D。〔變式訓練2〕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其中最為典型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這種“本土化”現象( B )①說明了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②是對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與同化③是在文化交流借鑒中保持民族特色④表明創新性是中華文化的特有魅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這種“本土化”現象說明了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也表明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巴卞e誤,②排除。創新性在材料中未體現,應排除④。故選B。核心考點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正確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內涵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側重點強調不同文化在相處時的一種外在的、靜止的狀態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內在的、動態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意義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常見標志詞廣泛吸納、博采眾長、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處、交流借鑒等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關系提示:(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不僅指中華文化能和外來文化和睦相處,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積極成分,也指中華各民族文化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彼此吸收、借鑒各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不是說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鑒,而是中華文化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圖解]命題探究命題點1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命題揭秘:最常見的考法是提供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國家文化、不同區域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之間的交流、借鑒、融合的素材,設置體現類、說明類選擇題,考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或者與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樣性、文化創新等知識點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查。典例3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扁鵲提出了“望、聞、問、切”的診療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此后,中醫藥在不斷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豐富發展自己的同時,也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成員中已有103個認可使用針灸。這充分說明( A )A.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源遠流長B.文化交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C.文化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動力D.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解析] B不合題意,材料主旨未強調文化交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C不合題意,材料內容不涉及文化多樣性與人類進步的關系。D表述錯誤,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故選A。〔變式訓練3〕敦煌作為中國通向西域的重要門戶,古代中國文明同來自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思想宗教、藝術、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廣闊胸襟,不斷吸收借鑒域外優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絲路精神。這表明( B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②文化發展離不開交流借鑒,我們應該敞開胸襟迎接外來文化③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要深入實踐創造文化奇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我們應該敞開胸襟迎接外來優秀文化而不是外來文化,②錯誤。材料強調文化交流、借鑒,不體現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深入實踐創造文化奇跡,④錯誤。故選B。命題點2 中華文化的綜合考查命題揭秘:以非選擇題形式考查本知識點時,最常見的考法是提供中國某個民族文化、區域文化或某種文化形式以及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借鑒、融合的素材,考查材料是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的;或者與尊重文化多樣性、文化交流以及文化創新等知識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查。通常的考查角度有:體現類、說明類等。典例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醫藥在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歷史文獻一直有中醫藥辨治疫病的防治記錄。根據中國中醫科學院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鑒》記載,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重大流行瘟疫,但中國歷史上并沒有出現過一次瘟疫奪去數千萬人生命的悲劇,因為除病濟世的重任一直有中醫擔當。一次次的疫病襲擊,積累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有效的方劑,孫思邈的《千金方》、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系統地總結了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基礎理論、臨床實踐、方劑藥物和技術方法,凝結了古人對疫病防治規律不斷探索、思考、總結的智慧。隨著新冠疫情的發生發展,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不斷總結完善臨床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診療措施、方法和經驗以及科技攻關成果,近兩個月內更新了7版診療方案,在方案更具針對性的同時,中醫藥治療不斷加強。據悉,中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萬多人使用了中醫藥,占比超過91%,其中湖北省逾6萬人使用了中醫藥。結合材料,運用中華文化的知識,說明為什么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解析] 本題以中醫藥在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考查考生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創新等知識的把握,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本題屬于微觀考查,屬于原因類主觀試題。學生在作答時主要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應對疫情提供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我國古代科技具有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和專家立足社會實踐,總結完善傳統藥方,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更新治療方案,使中醫藥療效更好等方面來分析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答案]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醫藥辨治疫病已有數千年,記錄疫病防治的歷史文獻,為應對疫情提供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②我國古代科技具有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中醫藥的經典著作中對疫病防治規律總結了寶貴經驗和有效的方劑,為抗疫情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寶貴經驗借鑒。③隨著疫情的發展,專家立足社會實踐,總結完善傳統藥方,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更新治療方案,使中醫藥療效更好。〔變式訓練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岡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云岡石窟是北魏早期佛教在中土扎根發展的杰作,體現了藝術多樣性、民族多元化交融的成果。它不僅蘊含著鮮卑族文化和漢文化的氣息,更散發出西域各國的風情。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云岡石窟的歷史文化價值。[答案]?、傥幕z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云岡石窟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②云岡石窟距今歷史悠久,反映出藝術多樣性、民族多元化交融的成果,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及其特有的包容性。③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云岡石窟反映和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④外域文化傳入中國,有利于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解析] 本題以云岡石窟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要加強保護力度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考查考生對文化生活相關知識的把握程度,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材料和提取關鍵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難度較高。本題屬于意義類主觀題,宏觀考查方向,知識點包括文化遺產、文化多樣性、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關系,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等內容,考生需要結合材料具體內容,多角度作答。PAGE-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整合提升學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2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第6課我們的中華文化學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2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第7課我們的民族精神學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