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一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學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一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學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4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整合提升
〔體系構建〕
〔要點整合〕
一、全面把握生活與哲學的內在結構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圍繞這一基本問題,哲學可分成四大部分內容,即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與唯物史觀。唯物論介紹的是世界的本質或本原問題,辯證法說的是世界的存在狀態問題,認識論則主要介紹認識的發展問題,唯物史觀研究的是社會的基本問題。
(2)對世界的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構成了哲學的基本派別,即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者又可以再分,唯心主義分為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分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3)對世界存在狀態的不同回答分為形而上學與辯證法。辯證法的觀點,主要有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而根本觀點是堅持矛盾的觀點。
(4)唯物論和辯證法側重介紹的是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則主要是在認識論中加以闡述。認識論主要研究的是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問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類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追求和發展真理的過程。
(5)唯物史觀主要研究人類社會與人生的重大問題。如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社會的基本矛盾、人生價值等。這些問題是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子課題。
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與唯物史觀是相互滲透的。
哲學的總體結構如圖:
二、全面理解哲學的概念
(1)從本義上看,哲學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2)從與世界觀的關系角度看,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3)從與方法論的關系角度看,哲學也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4)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角度看,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5)從哲學與時代的關系角度看,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
〔解題指導〕
名言引文類選擇題解題方法
[題型特點] 名言引文類選擇題一般以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等為背景,讓學生分析其中蘊含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道理。這類選擇題一般有三種形式:第一,題干列舉一段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讓學生分析其中蘊含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道理;第二,題干列舉一個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道理,讓學生分析題肢中哪些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符合題干觀點;第三,題干列舉一段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四個題肢也是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讓學生分析哪些題肢與題干中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蘊含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道理相一致。
[解題方法]
解答名言引文類選擇題,首先必須理解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的含義,若對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的意思都搞不清楚,分析其中蘊含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道理則無從談起,而一些古代或外國的名人名言本身晦澀難懂,則更增加了解答此類試題的難度,它要求學生具有比較高的語文鑒賞能力和運用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道理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1)仔細品讀名言引文,準確、全面獲取名言引文中的有效信息。要將泛讀和精讀有機結合起來,既要通讀全文,把握名言引文的時代背景和語境,又要抓住關鍵詞,把握名言引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這是解答名言引文類選擇題的前提。
(2)運用政治學科思維,對引文進行針對性分析。要根據設問要求,對引文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哲學方面的解讀,找出名言引文體現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觀點,這是解答名言引文類選擇題的關鍵。
(3)鏈接題干和題肢,選出正確答案。要根據設問的要求,把題干和題肢放在一起統一進行考查,排除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和說法絕對化的題肢,選擇符合題干要求的題肢。
例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這一論述揭示了( B )
①只有立足于社會實踐才能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和規律
②是否承認世界的物質性是舊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分水嶺
③舊唯物主義否認世界的可知性,最終在歷史領域陷入不可知論
④各種(包括荒謬)理論都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找到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舊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都承認世界的物質性,②錯誤。不是所有的舊唯物主義都否認世界的可知性,舊唯物主義最終在歷史領域陷入唯心主義而不是不可知論,③錯誤。故選B。
〔針對訓練〕
1.《莊子·外篇·秋水》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爭論的焦點是( B )
A.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
B.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
C.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
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解析] 思維和存在何為第一性強調的是世界的本原問題,可見,材料不涉及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A排除。惠子認為莊子不能知道魚的快樂,而莊子認為惠子不能了解莊子的心思,可見莊子與惠子爭論的焦點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客觀事物是否是可以認識的,B符合題意。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闡釋了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而莊子與惠子的爭論并未涉及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C排除。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而材料未涉及,D排除。故選B。
2.馬克思說:“哲學家并不像蘑菇那樣是從地里冒出來的,他們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都匯集在哲學思想里。”這說明( B )
①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②哲學是對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的正確反映
③哲學能夠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學的產生始終離不開人們的實踐活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符合題意,“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都匯集在哲學思想里”,這說明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②說法錯誤,只有真正的哲學是對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的正確反映。③說法錯誤,只有真正的哲學能夠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④符合題意,“哲學家并不像蘑菇那樣是從地里冒出來的,他們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表明哲學的產生始終離不開人們的實踐活動。故選B。
PAGE
-
3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備考向導·理思路
















1.哲學與時代精神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政治認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要與時俱進,推動理論創新科學精神: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公共參與:認真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三個基本特征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統一、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2.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三個產生條件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前提、直接理論來源
1.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3.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偉大的變革
考點梳理·固基礎
考點剖析
(一)哲學與時代精神 哲學的作用
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1)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學源于時代。
(2)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因為它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2.哲學的作用
(1)對人生——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對社會——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①批判功能:哲學可以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塑造功能:哲學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
③激勵功能:哲學可以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自然科學前提是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以往的哲學最重要、最顯著的特征是實踐性。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記憶小竅門] 真正哲學映時代,社會變革成先導
馬哲確立實踐觀,批判汲取兩來源
三個統一大變革,國化成果記心間
易錯辨析
【易錯1】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分析:真正的哲學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易錯2】哲學都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分析: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客觀要求和社會發展趨勢的哲學,即真正的哲學才能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
【易錯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黑格爾的唯物主義和費爾巴哈的辯證法
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易錯4】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后,出現了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對立
分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前就存在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對立。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前,即使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在歷史觀上也是唯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后,開始出現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對立。
【易錯5】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分析:承認物質決定意識是唯物主義,但不一定是辯證唯物主義。既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又承認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是辯證唯物主義。
【易錯6】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學性
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特征是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核心突破·釋疑點
核心考點一:哲學與時代精神 哲學的作用
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1)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因為它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2.哲學的作用
(1)對人生: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對具體科學: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的研究活動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某種世界觀的指導下進行的。
(3)對社會: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①解放思想: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方向保證: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還體現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
③精神力量:真正的哲學可以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4)哲學的三大功能:哲學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功能,具有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幫助人們確立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命題探究
命題點 哲學與時代精神
命題揭秘:哲學與時代精神的關系體現在哲學來源于時代又反作用于時代,在考查時一般會以中外名人的著名論斷作為載體,設置體現類選擇題考查。在考查哲學的反作用時常常會設置干擾項,比如:哲學對社會具有決定作用或者真正的哲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的物質力量。
典例1
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舉行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發表了題為《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的重要講話,共產黨人之所以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這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 D )
①是黨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②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唯一正確認識
③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精神上的精華
④能夠為我們的實踐提供有益指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黨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是客觀實際,①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認識,但不是唯一的正確認識,②錯誤。故選D。
〔變式訓練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這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A )
①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②是時代和中國社會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為中華民族復興直接提供物質力量
④為我們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指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但它本身不是物質力量,③錯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指導而不是具體方法,④錯誤。故選A。
核心考點二:馬克思主義哲學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革命性、科學性
實踐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它來自實踐又為無產階級的社會實踐服務,并在實踐中不斷獲得豐富和發展。實踐性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的顯著特征,又是區別于其他哲學的顯著標志
革命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問題就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把變革舊世界和改變現存事物作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
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以科學的發展為基礎,而且通過總結實踐和自然科學的成就,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完備而徹底的唯物主義哲學,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
相互聯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在實踐中實現了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在實踐中正確地改造世界,發揮其革命性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是科學性的必然結果和歸宿,只有在實踐中改造世界,才能體現出它的科學價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其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革命性與科學性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過程
理論成果所解決的主要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
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精髓——實事求是;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科學發展觀
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圖解]
3.實踐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重要地位
(1)在人與世界的關系方面,從實踐出發理解人與周圍的世界,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
(2)在歷史觀方面,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社會歷史研究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3)在認識論方面,把實踐作為全部認識的基礎,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4)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所形成的,是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而又不斷豐富發展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指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命題探究
命題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及基本特征
命題揭秘:最常見的考法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或中外領導人的重要發言為載體,設置原因類、體現類選擇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哲學在于它的實踐性的根本特征。
典例2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調研時強調,要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思想輿論引導。從哲學上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 C )
①立足實踐,為我國革命和建設提供具體路徑
②與時俱進,隨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③正確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和要求,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④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為社會變革提供強大的物質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馬克思主義不提供具體路徑,而是揭示一般特征和普遍規律,①錯誤。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正確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和要求,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并且能與時俱進,隨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為社會變革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質力量”,④錯誤。故選C。
〔變式訓練2〕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并沒有過時,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B )
①具有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特點
②具有深厚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物質武器
③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④具有自然科學前提,是科學革命理論的來源和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理論武器而不是物質武器,②錯誤。社會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和基礎,④錯誤。故選B。
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之后才出現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對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社會領域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承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承認社會基本矛盾是歷史發展的動力,承認社會發展有規律可循,其歷史觀堅持了唯物主義,所以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之后才出現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對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之前沒有唯物史觀學說。
PAGE
-
6
-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備考向導·理思路
















1.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2.唯物主義及其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3.唯心主義及其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政治認同:小康社會建設需要從國情和各地實際情況出發,正確處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科學精神: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公共參與:在生活和實踐中正確處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反對唯心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一個分歧: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2.兩個對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2.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3.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考點梳理·固基礎
考點剖析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1)從社會實踐來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2)從哲學自身派別來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二)哲學的基本派別
1.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1)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物質是本原,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2.唯心主義及其形態
(1)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①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②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3)哲學史上存在的“兩個對子”
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
易錯辨析
【易錯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
分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不等于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是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意識),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是對思維和存在辯證關系的正確認識。而對思維和存在關系的認識既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
【易錯2】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分析: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對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對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易錯3】唯物主義是完全正確的,唯心主義是完全錯誤的
分析:從根本觀點上說,唯物主義是正確的,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從根本觀點上說,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但唯心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定意義上豐富和發展了辯證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確、進步的因素。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易錯4】二元論是獨立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第三大哲學派別
分析:關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問題,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回答外,還有一種二元論的觀點,它把物質和精神看作兩個彼此獨立的本原。二元論其實不是一個獨立的哲學派別,它要么走向唯物論,要么滑向唯心論。
核心突破·釋疑點
核心考點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
(2)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方法技巧:思維與存在的不同提法
普通說法
思維
存在
精神、意識
物質
在歷史觀中
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
主觀
客觀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特別提醒: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前者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后者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回答。
3.圖示
特別提醒:科學把握哲學派別的理論界限
(1)是否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質,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2)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
命題探究
命題點 哲學的基本問題
命題揭秘:哲學的基本問題有兩方面,包括思維和存在何者為世界的本原和二者有沒有同一性。常常以著名的哲學觀點的對立,或者宗教和科學對某一問題的分歧來考查思維和存在何者為世界的本原;也會以最新的科學發現為載體考查二者具有同一性,即世界是可知的。
典例1
2020年5月,我國科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云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206顆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恒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恒星。該移動星群的發現,對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人類的宇宙觀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人們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等的看法也將和過去有所不同。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D )
①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③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了具體科學與哲學的關系,未體現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發展,而未體現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②排除。我國科學家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云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并揭示其組成,這體現了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符合題意。隨著新的移動星群的發現,人類的宇宙觀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人們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等的看法也將和過去有所不同,這體現了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發展,④符合題意。故選D。
〔變式訓練1〕
中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對中國航空事業來說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壯舉。通過長征五號最大25噸的有效載荷,未來我國的空間站建設、登月任務以及更多的空間探測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表明( B )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類思維是世界的本源
③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④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客觀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物質是世界的本源,②錯誤。并不是所有的哲學都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況且試題限定哲學的基本問題角度,而“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不符合試題規定性,③排除。故選B。
核心考點二:哲學的基本派別
1.唯物主義基本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主要區別
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認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不僅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而且承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認為人類社會在本質上也是物質的
基本評價
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可惜只是一種猜測
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提示]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經典觀點
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
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王充)。
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經典觀點
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
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2.唯心主義基本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主要區別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觀念、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評價
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夸大了客觀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圖解]
[提示] (1)主觀唯心主義的經典觀點
孟子:萬物皆備于我。
王守仁:心外無物。
慧能: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休謨: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
費希特: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
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叔本華:萬物是我們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
(2)客觀唯心主義的經典觀點
中外“神創論”(盤古開天辟地、上帝創世記)。
柏拉圖:理念論。
黑格爾:絕對觀念論。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朱熹:理在事先。
3.哲學上的“兩個對子”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區別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樣”以及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把握世界的問題
聯系
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要正確揭示世界的本原,不僅要堅持唯物主義的觀點,還要堅持辯證法的觀點,只有這樣,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圖示] 哲學上“兩個對子”的關系
[提醒] 從思想觀點上看,哲學上存在“兩個對子”,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哲學派別上看,哲學上只存在“兩大陣營”,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命題探究
命題點 哲學基本派別的分析判斷
命題揭秘:本考點是高考的重點,最常見的考法是以古今中外著名的哲學家的觀點和名人的著名論斷為載體,考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具體分類及其基本觀點。特別注意的考法是在給出的哲學觀點中要求對唯物主義的發展作出排序,這不僅要求考生能區分具體的唯物主義觀點還要熟記唯物主義的發展順序。
典例2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理念型相是獨立于可感事物的存在,否則就不會有確定的知識。下列與之觀點一致的是( D )
A.氣者,理之依也
B.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
C.物理不外于吾心
D.未有此氣,已有此理
[解析] 柏拉圖的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氣者,理之依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A不合題意。B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C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D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故選D。
〔變式訓練2〕
王夫之認為“天下唯器而己”“掘器而道出”“無器而道毀”。下列選項與此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
①“天地之變,陰陽之化”
②“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③“未有此氣,已有此理”
④“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題干中的觀點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①認為天地是世界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與題干觀點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符合題意。②認為有形的物體決定人的精神,認為有形的物體是世界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與題干觀點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符合題意。③認為“理”是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④認為“心”是世界的本原,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故選A。
巧用名言警句區分哲學流派
在政治學科的高考試題中,哲學試題的背景材料,常常用一些名言名句、成語典故、古詩詞等人文性材料設計成選擇題考查哲學知識,尤其是在考查第二課哲學的基本派別的相關內容時,分析名言名句、成語、古詩詞等人文性材料已成為哲學高考題的常規模式,考生在復習生活與哲學的過程中,要搜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語,并把握其中的哲理,還應適當積累一些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和古詩詞,善于結合哲學知識進行分析,這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指導:解答這類題型,思路分為兩步:首先弄懂題干詩詞名句或成語的含義及其蘊含的哲理,其次弄清選項中詩詞名句或成語的含義及其蘊含的哲理,并與題干材料所蘊含的哲理進行對照,從而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
PAGE
-
7
-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考情解讀·立標桿
命題點
考向掃描
命題方向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考向1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本專題知識課標全國卷較少命題,在地方卷中時有出現,主要結合科技發展考查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結合古詩詞、名言警句等考查哲學的基本派別,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
考向2 哲學的基本問題
考向3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智慧備考:本專題內容在近五年課標全國卷中沒有進行考查,在地方卷中偶有考查,但此專題知識作為學習哲學的基礎,考生應當予以重視。備戰高考時考生要注意哲學的含義,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哲學基本派別的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等。
第一課 美好生活的向導
備考向導·理思路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2.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3.哲學的作用
政治認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我們的建設事業;推動哲學的發展,使之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科學精神: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真正的哲學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公共參與:自覺用真正的哲學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哲學指導具體科學研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一個起源:哲學的起源2.一個功能:哲學的功能3.一個概念:哲學4.四種關系: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哲學與方法論的關系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1.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3.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反映世界觀4.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考點梳理·固基礎
考點剖析
(一)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與世界觀
(1)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2.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們關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2)一般說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3)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1.哲學與具體科學的區別
(1)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
(2)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聯系
(1)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2)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易錯辨析
【易錯1】哲學源于人們對世界萬物的驚訝
分析:哲學的產生離不開追問和思考,但驚訝、困惑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因此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易錯2】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分析:哲學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易錯3】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
分析:哲學可能是科學的,也可能是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
【易錯4】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人人都有世界觀,因此人人都受哲學思想的指導
分析: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觀還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易錯5】具體科學以哲學為基礎,并且隨著哲學的發展而發展
分析: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并且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
【易錯6】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是科學之科學
分析: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它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但哲學不是具體科學的簡單相加,那種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
核心突破·釋疑點
核心考點:哲學的內涵
1.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世界觀
哲學
區別
含義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特點
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觀是自發的、樸素的、零散的,這種非系統、缺乏論證的世界觀還不能稱之為哲學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理論化、系統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聯系
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哲學與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2.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世界觀
方法論
區別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們用世界觀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聯系
(1)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又是關于方法論的學問
[圖解]
特別提醒:(1)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但哲學不等同于世界觀,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區別看,世界觀是人們在實踐中的體驗,是自發的、樸素的、零散的,世界觀人人都有,但哲學不是人人都有,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從聯系看,二者都是人們對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是由一般世界觀發展而成的,一般世界觀是哲學形成的前提,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
(2)不能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我們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
3.正確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哲學
具體科學
區別
研究對象
整個世界
某一特定領域
任務
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領域的規律
作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指導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指導
聯系
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②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命題探究
命題點1 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命題揭秘:本考點最常見的考法是以著名哲學家的觀點或名人名言為哲學材料,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試題難度不大。
典例1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盡管中間宿主還未完全確定,但病毒來源基本指向蝙蝠等野生動物。對于食用野生動物,一方面原因在于不法商家的刻意營銷,另一方面在于食用者無知的迷信滋補以及炫耀和顯擺。這表明( A )
①不法商家唯利是圖的世界觀決定了其刻意的營銷
②全國人大常委會順應民意的擔當決定了其世界觀
③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生活實踐和生產實踐活動
④哲學為我們解決某一個問題提供具體的科學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物質決定意識,世界觀屬于意識范疇,“擔當”意識決定“世界觀”說法不妥,②排除。哲學只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般指導,而非具體指導,④說法錯誤。
“對于食用野生動物,一方面原因在于不法商家的刻意營銷”,這表明不法商家唯利是圖的世界觀決定了其刻意的營銷,①符合題意。材料表明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生活實踐和生產實踐活動,③符合題意。故選A。
〔變式訓練1〕
以前人們遇到大旱,就到龍王廟燒香、祈禱等方法求雨抗旱。現在人們再遇到干旱,就會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進行抗旱。從哲學角度看,說明( C )
A.社會在前進,科技在發展
B.哲學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D.人民當家作主,精神面貌大為改觀
[解析] A、D不合題意,社會在前進,科技在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精神面貌大為改觀,都不屬于哲學角度。B不合題意,材料不能表明哲學對人們實踐有指導作用。C符合題意,以前人們遇到大旱,就到龍王廟燒香、祈禱等方法求雨抗旱。現在人們再遇到干旱,就會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進行抗旱。從哲學角度看,說明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故選C。
關于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選擇題的解法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知識是近年來高考考查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命題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這類試題一般結合一些名言古語或者自然科學的一些成果來命題。回答這類試題要注意把握三點:
(1)讀懂情境材料的意圖,明確名言古語的內涵。
(2)充分調動所學知識,準確掌握以下知識:
①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但并非所有哲學都是科學的。
②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3)將材料和所學知識進行一一對應,分析選項,選出答案。
命題點2 哲學與具體科學
命題揭秘:本考點屬于冷考點,全部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主要是結合生活中的素材考查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難度不大。
典例2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宇宙學、生命醫學、基因學、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發現和發明,必然會對我們的哲學思考產生重大影響,科學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也會為哲學發展昭示新的方向。誰能最先把握這一新方向,誰就能站在哲學發展的前沿,引領當代中國哲學創新發展。材料說明( A )
①自然科學的發展增強了哲學的生機與活力
②哲學應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
③哲學的任務就是把握哲學新的發展方向
④哲學對具體科學的發展具有指導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把握哲學新的發展方向,③說法有誤。材料不能表明哲學對具體科學的發展具有指導作用,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變式訓練2〕
20世紀70年代左右,面對交叉科學、邊緣科學層出不窮,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一位美國科學家預言:人類社會發展到如此程度,可以斷言,至少在一百年內,無人能夠對當今時代地球人類發現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科學、新成就進行高度的理論概括與總結。這位科學家的預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 A )
①沒有看到哲學能夠從具體知識中抽象出本質和規律
②不懂得哲學思維具有抽象概括與歸納總結的特征
③看到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具體科學層出不窮
④不懂得哲學是凌駕于具體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強調的是哲學與具體科學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強調科學技術與具體科學之間的關系,③錯誤。“科學之科學”的表述本身錯誤,哲學不能凌駕于具體科學之上,排除④。故選A。
圖示法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PAGE
-
6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公安县| 泾川县| 平塘县| 白河县| 普安县| 胶南市| 青川县| 莎车县| 呼玛县| 长乐市| 建平县| 财经| 青神县| 康定县| 蕲春县| 全椒县| 且末县| 马山县| 永清县| 长泰县| 珠海市| 重庆市| 梨树县| 永州市| 安康市| 崇礼县| 铁岭县| 安徽省| 钟祥市| 龙海市| 东光县| 泸西县| 赤壁市| 琼中| 怀远县| 宁南县| 绥棱县| 若尔盖县| 农安县| 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