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專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1單元細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組成課件+學案(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專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1單元細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組成課件+學案(8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92張PPT)
第4講 核酸、糖類和脂質
第一單元
細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組成
01
考點一
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知識·能力·素養
考法·考技·考能
C、H、O、N、P
磷酸
五碳糖
含氮堿基
2
5
脫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酸
脫氧核糖核酸
×
×

×
×
DNA和RNA
5
8
DNA
4
4
4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02
考點二
糖類和脂質的種類
及作用
知識·能力·素養
考法·考技·考能
C、H、O
C、H、O
單體
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
單糖
氨基酸
核苷酸

×
×
×


×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03
考點三
觀察DNA和RNA
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
【實驗基礎】
【關鍵點撥】
【對應練習】
細胞膜
DNA
蛋白質
DNA
細胞核
細胞質
細胞核
細胞質
04
真題體驗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
[全國卷·命題研析借鑒]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共71張PPT)
第3講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一單元
細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組成
01
考點一
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知識·能力·素養
考法·考技·考能
脫水縮合
核糖體
二肽
多肽
肽鍵
—NH—CO—(或—CO—NH—)
氨基(—NH2)
羧基(—COOH)
1
1
兩端
沒有發生變化
空間結構
肽鍵
×
×
×
×
×

02
考點二
蛋白質結構的
相關計算
知識·能力·素養
考法·考技·考能
肽鏈數
肽鏈數
an-18(n-1)
n-m
n-m
m
m
an-18(n-m)
×


×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03
真題體驗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
[全國卷·命題研析借鑒]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共86張PPT)
第2講 細胞中的元素及無機化合物
第一單元
細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組成
01
考點一
組成細胞的元素
和化合物
知識·能力·素養
考法·考技·考能

蛋白質
脂質
糖類和核酸
①⑤
②③④



×
×

×
×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02
考點二
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知識·能力·素養
考法·考技·考能
×

×
×
×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03
考點三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
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
【實驗基礎】
【關鍵點撥】
【對應練習】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淀
藍色
紅色
橘黃色
紫色
04
真題體驗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
[全國卷·命題研析借鑒]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共89張PPT)
第1講 走近細胞
第一單元
細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組成
01
考點一
細胞是最基本的
生命系統
知識·能力·素養
考法·考技·考能
細胞
生物圈
組織、器官、系統
單細胞生物
病毒
種群
生態系統、生物圈
×
×
×
×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02
考點二
細胞的多樣性和
統一性
知識·能力·素養
考法·考技·考能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擬核
細胞壁
核糖體
核糖體
藻藍素和葉綠素
動植物
細胞
相對獨立
老細胞
親緣
統一性
×
×

×
×

構成細胞的蛋白質分子具有多樣性
03
考點三
用顯微鏡觀察多種
多樣的細胞(實驗)
【實驗基礎】
【關鍵點撥】
【對應練習】
對光
調焦
低倍鏡
視野中央
轉換器
光圈
細準焦螺旋
04
真題體驗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
[全國卷·命題研析借鑒]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第4講 核酸、糖類和脂質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1.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的生物大分子2.概述糖類有多種類型,它們既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又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3.舉例說出不同種類的脂質對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1.核酸、糖類、脂質的結構與其功能的適應(生命觀念)2.比較DNA與RNA的異同;糖類和脂質的分類和作用(科學思維)3.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科學探究)4.注意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社會責任)
考點一 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1.核酸的組成和結構
(1)組成元素:C、H、O、N、P。
(2)基本單位——核苷酸
核苷酸的組成成分:a.磷酸,b.五碳糖,c.含氮堿基。各成分的種類:b有2種,c有5種。
(3)核苷酸的種類
(4)核酸的結構層次
2.核酸的種類和功能
(1)分類: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2)“三看”法快速區分DNA、RNA
(3)核酸的功能
1.DNA和RNA的堿基組成相同,五碳糖不同。
(×)
提示:RNA中不含有T,DNA中不含有U。
2.核酸是生物體貯存遺傳信息的物質。
(√)
3.只有細胞內的核酸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
(×)
提示:病毒的核酸也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
4.分子大小相同,堿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一定相同。
(×)
提示:遺傳信息決定于堿基的排列順序。
5.真核生物以DNA為遺傳物質,部分原核生物以RNA為遺傳物質。
(×)
提示: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1.DNA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鑒定技術還可以應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提示:DNA是遺傳物質,而每個人的遺傳物質與別人不同 研究人類起源、不同類群生物的親緣關系
2.核酸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1.核酸和蛋白質的比較
項目
核酸
蛋白質
DNA
RNA
元素
C、H、O、N、P
C、H、O、N等
組成單位
合成場所
主要在細胞核中復制產生
主要在細胞核中轉錄生成
核糖體
檢測試劑
甲基綠(綠色)
吡羅紅(紅色)
雙縮脲試劑(紫色反應)
分子結構
一般為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一般為單鏈結構
氨基酸→多肽→蛋白質
結構多樣性的決定因素
核苷酸的種類、數量及排列順序
氨基酸的種類、數量、排列順序及多肽鏈盤曲折疊形成的空間結構   
2.DNA、蛋白質和生物多樣性的關系
(1)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的多樣性。
1.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堿基、遺傳物質歸納
生物種類
核酸種類
堿基種類
核苷酸種類
遺傳物質
細胞生物
DNA和RNA
5種
8種
DNA
病毒
DNA病毒
DNA
4種
4種
DNA
RNA病毒
RNA
4種
4種
RNA
2.歸納核酸的功能
3.蛋白質和核酸是最重要的兩類生命物質,由蛋白質和核酸結合形成的結構有哪些?由蛋白質和核酸結合共同完成的生命活動有哪些?
提示:蛋白質和核酸結合形成的結構:病毒、染色體、核糖體;由蛋白質和核酸結合共同完成的生命活動:DNA復制、RNA復制、轉錄、逆轉錄、翻譯等。
考查核酸的種類、結構、分布和功能
1.(2020·濰坊聯考)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核酸包括脫氧核酸和核糖核苷酸
B.DNA可存在于細胞核和細胞質中
C.不同DNA中的五碳糖相同
D.一般情況下,DNA和RNA分別由兩條鏈和一條鏈構成
A [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A錯誤;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分布,B正確;所有DNA中的五碳糖都是脫氧核糖,C正確;一般情況下,DNA是由兩條鏈構成的雙螺旋結構,RNA一般是單鏈,D正確。]
2.(2018·江蘇高考改編)下列關于DNA和RNA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RNA聚合酶識別RNA并與之結合
B.真核細胞內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細胞核內完成
C.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實了細胞內的DNA和RNA都是遺傳物質
D.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基因表達出蛋白質都需要DNA和RNA的參與
D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合成,RNA的合成以DNA為模板,因此RNA聚合酶與DNA結合,A錯誤;真核細胞中的DNA和RNA的合成主要發生在細胞核中,此外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能合成DNA和RNA,B錯誤;肺炎雙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了轉化因子的存在,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其遺傳物質是DNA,C錯誤;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中基因的表達過程都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都需要DNA和RNA的參與,D正確。]
核酸和蛋白質的結合考查
3.(多選)(2020·山東聯考)下列關于蛋白質和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體內酶的合成都需要核酸和蛋白質參與
B.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均需要對方參與
C.蛋白質和核酸徹底水解得到的都是各自的單體
D.核酸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的多樣性
ABD [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蛋白質和RNA的合成都需要核酸和蛋白質(酶)的參與,A項正確;蛋白質的合成需要DNA和RNA的參與,DNA或RNA的合成需要蛋白質(酶)的參與,B項正確;蛋白質徹底水解得到的是其單體——氨基酸,核酸徹底水解得到的是五碳糖、堿基和磷酸,不是它的單體,C項錯誤;蛋白質是核酸控制合成的,因此核酸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的多樣性,D項正確。]
4.下列關于真核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同時含有這兩類物質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中心體
B.同一生物個體內不同形態的細胞中蛋白質不同,核酸相同
C.蛋白質的合成只發生在細胞質中,核酸的合成只發生在細胞核中
D.蛋白質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參與,核酸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質的參與
D [線粒體、葉綠體含有蛋白質和核酸,中心體只含有蛋白質,不含有核酸,A項錯誤;同一生物個體內不同形態的細胞中DNA相同,蛋白質和RNA不完全相同,B項錯誤;蛋白質的合成只發生在細胞質中,核酸的合成主要發生在細胞核中,葉綠體和線粒體中也能合成核酸,C項錯誤;蛋白質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參與,核酸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質(酶)的參與,D項正確。]
考點二 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及作用
1.細胞中的糖類
(1)元素組成:C、H、O。
(2)種類、存在及作用
2.細胞中的脂質
(1)元素組成:主要是C、H、O三種元素,有些還含有N、P等元素。
(2)種類及功能
3.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1)生物大分子是由許多基本組成單位連接而成的,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常見的多聚體是多糖、蛋白質和核酸等,相應的單體是單糖、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2)生命的核心元素是碳。
1.蔗糖水解的產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乳糖水解的產物是半乳糖,麥芽糖水解的產物是葡萄糖。
(×)
提示:乳糖水解的產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
2.細胞中的糖類都是能源物質。
(×)
提示:核糖、脫氧核糖和纖維素不是能源物質。
3.可與斐林試劑發生顯色反應的還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
(√)
4.脂肪比相同質量的糖原徹底氧化分解時產能多。
(√)
5.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膽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組成的。
(×)
提示: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組成。
6.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遠遠少于糖類,而氫的含量更少。
(×)
提示: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遠遠少于糖類,而氫的含量更多。
1.油料作物種子如花生、蓖麻在播種時,播種的深度相對較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油料作物種子含脂肪較多,種子萌發時消耗的氧氣量相對較大,播種深度較淺,便于獲得氧氣
2.多糖和核酸都是由許多單體組成的多聚體,核酸能攜帶遺傳信息,但多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核酸分子中4種脫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在數量、排列順序上會千差萬別,從而能夠承擔起攜帶遺傳信息的功能。構成多糖的單體是葡萄糖,無論多少個葡萄糖構成的多糖,它的順序沒有什么變化
糖類和脂質的比較
比較項目
糖類
脂質
區別
元素組成
①C、H、O②O原子的含量高
①C、H、O(N、P)②H原子的含量高
種類
單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
合成部位
淀粉:葉綠體糖原:主要是肝臟、肌肉
主要是內質網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質②構成細胞結構,如糖被、細胞壁③核酸的組成成分,如核糖、脫氧核糖
①生物體的儲能物質,如脂肪②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③調節新陳代謝和生殖,如性激素
聯系
1.組成細胞的六種化合物,哪些有物種的特異性?哪些沒有物種的特異性?
提示:蛋白質、核酸具有物種的特異性,因而可以從分子水平上區分不同物種的親緣關系。糖類、脂質、水、無機鹽則沒有物種特異性。
2.谷類種子和油料種子分別以淀粉和脂肪為主要營養物質,種子萌發時這兩種物質都氧化分解為CO2和H2O。現有谷類種子和油料種子各一組,請根據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時氧氣消耗量與二氧化碳釋放量的關系,設計實驗以確定種子的類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實驗思路:
預期結果及結論:
提示:分別檢測這兩組種子萌發時O2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值(或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并比較兩組比值的大小。 萌發時O2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組為谷類種子;萌發時O2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組為油料種子。
考查糖類和脂質的種類、作用及特點
1.(2020·黃岡質檢)下列有關糖類和脂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動物細胞膜上的脂質包括磷脂和膽固醇等
B.脂質在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上合成
C.糖原的組成單位是蔗糖,與斐林試劑反應呈現磚紅色
D.等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徹底氧化分解時產生水的量相等
A [磷脂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在動物細胞膜中還有少量膽固醇,A正確;內質網是脂質合成場所,脂質在內質網上合成,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B錯誤;糖原的組成單位是葡萄糖,葡萄糖與斐林試劑反應呈現磚紅色,C錯誤;脂肪含H量多于糖,脂肪比相同質量的多糖徹底氧化分解產生的水更多,D錯誤。]
2.(多選)(2020·湖南岳陽模擬改編)根據表中同質量的脂肪和糖類在氧化分解時的差異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時
C
O
耗氧量
釋放能量
產生的水
脂肪
75%
13%
較多
較多
Y
糖類
44%
50%
較少
較少
X
A.相同質量的脂肪比糖類在氧化分解時耗氧量多
B.脂肪中H的比例小于12%
C.相同質量的脂肪和糖類氧化分解時產生的水量X<Y
D.脂肪中H的比例較高,所以釋放的能量較多
ACD [本題考查脂肪和糖類的氧化分解。同質量的脂肪和糖類相比,H含量多,耗氧量多,A正確;脂肪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由題表可知,C所占比例為75%,O所占比例為13%,故H的比例是1-75%-13%=12%,B錯誤;相同質量的脂肪和糖類相比,脂肪中H的比例大,產生的還原氫多,生成水多,即X考查生物大分子
3.(2020·張家口檢測)多糖是生物體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纖維素是構成原核細胞邊界的重要生物大分子
B.淀粉經小腸吸收后,能在細胞內分解形成單糖
C.肝糖原大多儲存在肝臟中,可分解以補充血糖
D.組成淀粉和纖維素的單糖與組成糖原的不相同
C [細胞的邊界是細胞膜,它所含有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質,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結構成分,A錯誤;淀粉在消化道被水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B錯誤;肝糖原主要儲存在肝臟中,能分解為葡萄糖以補充血糖,C正確;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D錯誤。]
4.(2021·河北選擇性考試模擬)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結合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蛋白質與DNA結合后都能調控基因表達
B.RNA聚合酶與起始密碼子結合啟動轉錄的起始
C.RNA與蛋白質的結合在細胞生物中普遍存在
D.DNA與RNA的結合可發生在HIV中
C [DNA和DNA水解酶結合后無法調控基因表達,A錯誤;RNA聚合酶是結合在啟動子上的,從轉錄復合體組裝開始轉錄,B錯誤;RNA主要分為:mRNA,tRNA和rRNA,rRNA與蛋白質組成核糖體,在翻譯過程中mRNA、tRNA都至少與核糖體結合,所以RNA與蛋白質的結合在細胞生物中普遍存在,C正確;HIV是艾滋病病毒,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是異養生物,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利用宿主細胞內的代謝系統和營養物質才能進行生命活動,所以DNA與RNA的結合發生在宿主細胞中,D錯誤。故選C。]
考查對種子形成或萌發過程中物質變化分析
5.如圖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種子成熟過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將種子置于溫度、水分(蒸餾水)、通氣等條件適宜的黑暗環境中培養,定期檢測萌發種子(含幼苗)的干重,結果如圖2所示:
圖1        圖2
(1)據圖1可知,種子成熟過程中有機物的主要變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觀察種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__染液對種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____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顆粒。
(3)圖2中在7
d之前,導致萌發種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7~10
d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發種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須提供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油料植物種子成熟過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減少,脂肪含量增加,說明了可溶性糖和淀粉轉化成了脂肪。
(3)萌發初期干重增加是因為脂肪轉化成糖類,與糖類相比脂肪中氧含量低,氫的含量更高,因此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元素是氧。
[答案] (1)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斷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2)蘇丹Ⅲ(或蘇丹Ⅳ) 橘黃(或紅) (3)O 該階段種子只進行細胞呼吸,不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逐漸減少 光照 所需的礦質元素離子
 種子形成和萌發過程中糖類和脂質的變化
  種子類型變化
非油料作物種子(如小麥)
油料作物種子(如大豆)
種子形成時
可溶性糖(還原糖)→淀粉
糖類→脂肪
種子萌發時
淀粉→可溶性糖(還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類
種子形成時,光合作用產物的輸入導致其干重增加。種子萌發時,吸收水分導致其鮮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種子由于只進行細胞呼吸導致干重減少,油料作物種子萌發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為脂肪轉化為糖類的過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減少。
考點三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
1.實驗原理
(1)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
(2)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
2.實驗步驟
3.現象:細胞核部分被染成綠色;細胞質部分被染成紅色。
4.結論: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1.選材
應選擇口腔上皮細胞或無色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不能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或葉肉細胞,以防止顏色的干擾。
2.緩水流沖洗的目的:防止載玻片上的細胞被沖走。
3.幾種試劑在實驗中的作用
(1)0.9%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保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
(2)蒸餾水:①配制染色劑;②沖洗載玻片。
(3)甲基綠和吡羅紅染液:混合使用且現用現配。
4.DNA和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故結論中強調“主要”而不能說“只”存在于細胞核或細胞質中。
1.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實驗中應分別加入甲基綠和吡羅紅染色劑
B.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C.觀察染色情況時,先用低倍鏡觀察,選擇染色濃、色澤深的區域
D.高倍鏡下可清晰看到呈綠色的染色體和呈紅色的RNA分子
B [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染色時是將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加入,A項錯誤;鹽酸處理細胞的目的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B項正確;觀察時應選擇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進行觀察,C項錯誤;高倍鏡下只能觀察到細胞質呈紅色,細胞核呈綠色,看不到染色體和RNA分子,D項錯誤。]
2.如圖表示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基本實驗步驟,對該基本步驟的敘述錯誤的是(  )
A.①表示制片,首先應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B.②表示水解,需要用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處理烘干后的裝片
C.③表示用緩水流沖洗,以免影響染色
D.④表示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對標本先后進行染色
D [染色時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對標本進行染色,而不是對標本進行先后染色。]
易錯矯正
突破選擇題
長句背誦
突破非選擇題
1.DNA一般是雙鏈結構,某些病毒中存在單鏈的DNA;RNA中的堿基也能相互配對形成氫鍵構成雙鏈,如tRNA。2.DNA和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強調“主要”而不能說“只”存在于細胞核或細胞質中。3.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但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質,如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參與細胞結構組成,不提供能量。4.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非還原糖包括蔗糖、多糖。5.構成細胞膜的脂質不僅有磷脂,還有膽固醇。
1.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分布場所:真核細胞的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原核細胞的擬核、質粒。2.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分布場所:細胞質。3.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大致可以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4.淀粉和糖原分別是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構成它們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5.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其中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等。
真題體驗|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
1.(2021·湖南招生適應性考試)糖類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是多糖
B.糖原是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
C.麥芽糖、乳糖和核糖均是二糖
D.葡萄糖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C [纖維素是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A正確;糖原是多糖,是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B正確;麥芽糖、乳糖是二糖,核糖是單糖,C錯誤;葡萄糖是還原糖,能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D正確。]
2.(2020·北京等級考)蛋白質和DNA是兩類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對兩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確的是(  )
A.組成元素含有C、H、O、N
B.由相應的基本結構單位構成
C.具有相同的空間結構
D.體內合成時需要模板、能量和酶
C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DNA的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P,故兩者組成元素都含有C、H、O、N,A正確;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兩者都由相應的基本結構單位構成,B正確;蛋白質具有多種多樣的空間結構,DNA具有相同的空間結構,C錯誤;蛋白質和DNA在體內合成時都需要模板、能量和酶,D正確。]
3.(2020·7月浙江選考)下列關于生物體中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淀粉的結構單元是蔗糖
B.膽固醇是人體所需的物質
C.蛋白質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
D.人細胞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RNA
B [淀粉的結構單元是葡萄糖,A項錯誤;膽固醇屬于脂質,是人體所需的物質,B項正確;蛋白質通常不作為能源物質,生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有糖原、淀粉和油脂,C項錯誤;人細胞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DNA,D項錯誤。]
4.(多選)(2020·山東等級考)棉花纖維由纖維細胞形成。蔗糖經膜蛋白SUT轉運進入纖維細胞后逐漸積累,在纖維細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研究人員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達水平高的品系F,檢測兩品系植株開花后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B.曲線甲表示品系F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
C.15~18天曲線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
D.提高SUT的表達水平會使纖維細胞加厚期延后
BC [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A錯誤;品系F的纖維細胞SUT表達水平高,蔗糖經SUT轉運進入纖維細胞后逐漸積累,在纖維細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曲線甲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最先升高,之后降低,說明曲線甲表示品系F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B正確;曲線乙表示普通棉花品系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推測15~18天為纖維細胞的加厚期,此時期蔗糖被大量水解,所以15~18天曲線乙下降,C正確;由題圖可知,品系F纖維細胞的加厚期在9~12天,普通棉花品系纖維細胞的加厚期在15~18天,提高SUT的表達水平會使纖維細胞加厚期提前,D錯誤。]
[全國卷·命題研析借鑒]
5.(2020·江蘇高考)下列關于細胞中生物大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碳鏈是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基礎
B.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等有機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細胞利用種類較少的小分子脫水合成種類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細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來催化
B [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鏈為基本骨架,A正確;多糖、蛋白質和核酸等有機物都是生物大分子,單糖、二糖以及脂質等不屬于生物大分子,B錯誤;種類繁多的生物大分子是以小分子為基本組成單位通過脫水縮合而成的,C正確;細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來催化,D正確。]
6.(2018·全國卷Ⅰ)生物體內的DNA常與蛋白質結合,以DNA—蛋白質復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真核細胞染色體和染色質中都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
B.真核細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質復合物,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沒有
C.若復合物中的某蛋白參與DNA復制,則該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復合物中正在進行RNA的合成,則該復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B [真核細胞染色體和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因此都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A正確;原核細胞的擬核含一個裸露的環狀DNA分子,該DNA的復制及轉錄都需要酶催化,故擬核中存在由DNA和酶構成的DNA—蛋白質復合物,B錯誤;DNA復制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DNA聚合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故復合物中參與DNA復制的蛋白質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確;如果復合物中正在進行RNA的合成,則復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因為核糖核苷酸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正確。]
PAGE
-
14
-第3講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闡明蛋白質通常由20種氨基酸分子組成,它的功能取決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細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質完成
1.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決定功能的多樣性(生命觀念)2.蛋白質的合成及計算;模型與建模:建立蛋白質的結構模型(科學思維)3.結合蛋白質與人體健康方面的關系,形成關注科學發展的意識(社會責任)
考點一 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1.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及其種類
2.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
(1)多肽的形成及過程
①過程a名稱:脫水縮合;場所:核糖體。
②物質b:二肽。多個氨基酸發生a過程形成的產物被稱為多肽。
③結構c:肽鍵,其結構簡式為—NH—CO—(或—CO—NH—)。
④H2O中H原子的來源:H來自相鄰氨基酸的氨基(—NH2)和羧基(—COOH);O來源于羧基(—COOH)。
⑤由n個氨基酸形成的一條肽鏈上至少有1個游離的氨基和1個游離的羧基,分別位于肽鏈的兩端;其余的氨基(或羧基)在R基上。
(2)蛋白質結構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3.區別蛋白質的三種變化
(1)鹽析:是由溶解度的變化引起的,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沒有發生變化。
(2)變性:是由于高溫、過酸、過堿、重金屬等因素導致的,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肽鏈變得松散,喪失了生物活性,但是肽鍵一般不斷裂。
(3)水解:在蛋白酶和肽酶作用下,肽鍵斷裂,蛋白質分解為短肽和氨基酸。水解和脫水縮合的過程相反。
(人教版必修1
P23“與生活的聯系”)在雞蛋清中加入食鹽會出現白色絮狀物,高溫加熱后雞蛋清會呈現白色固體狀,導致蛋白質出現這兩種情況的原因相同嗎?說明理由。
提示:不同。在食鹽作用下析出蛋白質,蛋白質本身的結構沒有改變,仍維持原有的生物活性;高溫加熱后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了改變,喪失了原有的生物活性。
1.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
提示: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2.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體細胞內合成。
(×)
提示:不能在人體細胞內合成的是必需氨基酸。
3.細胞中氨基酸種類和數量相同的蛋白質是同一種蛋白質。
(×)
提示:氨基酸的排列順序和多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蛋白質的結構也不同。
4.血紅蛋白中不同肽鏈之間通過肽鍵連接。
(×)
提示:血紅蛋白的不同肽鏈之間的化學鍵不是肽鍵,而是其他的化學鍵。
5.蛋白質肽鏈的盤曲和折疊被解開時,其特定功能并未發生改變。
(×)
提示: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破壞,其特定功能會改變。
6.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質水解過程中肽鍵斷裂。
(√)
1.胰島素在核糖體上合成后還不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物學活性,請從蛋白質的結構方面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核糖體上合成的多肽不具有復雜的空間結構,只有經過盤曲折疊形成空間結構后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2.吃熟雞蛋容易消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高溫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常考蛋白質的分布和功能
提醒:載體與受體的區別
載體是協助物質運輸的蛋白質,如血紅蛋白是運輸氧的載體,細胞膜上有運輸葡萄糖、Na+、K+等的載體蛋白;受體是接受信號分子的蛋白質,如神經遞質受體、激素分子受體,其主要作用是實現細胞間信息交流。
1.如圖表示蛋白質的結構層次示意圖,據圖分析:
(1)組成蛋白質的化學元素中通常含有S,S元素在b中存在于哪部分?
(2)若該蛋白質是胰島素,那么②發生的場所是哪里?
(3)圖中③和④分別是什么過程?有何區別?
提示:(1)存在于b的R基中。
(2)由多肽到成熟分泌蛋白的形成發生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
(3)③是變性的過程,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喪失;④是水解的過程,蛋白質中肽鍵斷裂。
2.用酒精消毒的原理是酒精可以使蛋白質變性殺死病菌或病毒,根據下面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驗證酒精能夠使蛋白質變性。
實驗材料:酒精、淀粉溶液、α淀粉酶溶液、碘液、蒸餾水等
請寫出實驗設計的步驟和預期結果。
思路建模:設置對照實驗→分組編號→控制自變量→檢測因變量。
提示:取兩支試管編號A、B,向A試管中加入1
mL酒精,向B試管中加入1
mL蒸餾水,然后向A、B兩支試管中各加入2
mL
α淀粉酶溶液,振蕩試管后分別加入2
mL淀粉溶液,振蕩試管后保存一段時間,最后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入兩滴碘液檢測。A試管溶液變藍色,B試管溶液不變藍。
考查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1.下列關于氨基酸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每個氨基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B.生物體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其結構上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C.亮氨酸的R基為—C4H9,則它的分子式為C6H13O2N
D.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均含有S,S一定位于R基中
A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而不是全部的氨基和羧基都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果還有氨基和羧基,一定是在R基上,A項錯誤。]
2.下列關于人體氨基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氨基酸是胰島素等各種激素分子的基本單位
B.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
C.酪氨酸缺乏是人患白化病的根本原因
D.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與基因的功能無關
B [有些激素如性激素不是蛋白質;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患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造成酪氨酸酶缺少,合成黑色素減少;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該酶是蛋白質,與基因功能有關。]
 “兩看法”判斷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考查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3.(2020·山東濰坊階段考)蛋白質是決定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重要物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細胞膜、細胞質基質中負責轉運氨基酸的載體都是蛋白質
B.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鏈可折疊成不同的空間結構
C.細胞內蛋白質發生水解時,通常需要另一種蛋白質的參與
D.蛋白質的生物活性與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有關
A [本題考查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膜上負責轉運氨基酸的載體是蛋白質,而細胞質基質中負責轉運氨基酸的載體是tRNA,A錯誤;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鏈可折疊成不同的空間結構,B正確;細胞內蛋白質發生水解時,通常需要水解酶的參與,而水解酶是另一種蛋白質,C正確;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一旦被破壞,其生物活性就會喪失,可見蛋白質的生物活性與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有關,D正確。]
4.(多選)(2020·山東青島二中期末)科學家使用巰基乙醇和尿素處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可以將該酶去折疊轉變成無任何活性的無規則卷曲結構。若通過透析的方法除去尿素和巰基乙醇,再將沒有活性的酶轉移到生理緩沖溶液中,經過一段時間以后,發現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得以恢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胰核糖核酸酶空間結構的形成與肽鏈的折疊方式等有關
B.這個實驗說明環境因素能通過影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來影響其功能
C.用過酸、過堿溶液處理胰核糖核酸酶也能導致其結構的改變
D.巰基乙醇和尿素處理破壞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鍵導致其變性
ABC [胰核糖核酸酶是蛋白質,其空間結構的形成與肽鏈的折疊方式等有關,A正確;分析題意,該實驗說明環境因素能通過影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來影響其功能,B正確;胰核糖核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經過酸、過堿溶液處理后會變性失活,空間結構發生改變,C正確;根據題意可知,巰基乙醇和尿素處理改變了胰核糖核酸酶的空間結構,并未破壞該酶的肽鍵,D錯誤。]
考點二 蛋白質結構的相關計算
有關蛋白質結構的計算規律
1.氨基數和羧基數的計算
(1)氨基數=肽鏈數+R基中的氨基數=氨基酸中所有的氨基數-肽鍵數。
(2)羧基數=肽鏈數+R基中的羧基數=氨基酸中所有的羧基數-肽鍵數。
2.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和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假設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由n個氨基酸分別形成1條鏈狀多肽或m條鏈狀多肽:
形成肽鏈數
形成肽鍵數
脫去水分子數
氨基數目
羧基數目
多肽相對分子質量
1
n-1
n-1
至少1個
至少1個
an-18(n-1)
m
n-m
n-m
至少m個
至少m個
an-18(n-m)
1.一條肽鏈只含有一個游離的氨基和一個游離的羧基。
(×)
提示:一條肽鏈至少含有一個游離的氨基和一個游離的羧基。
2.某蛋白質由m條肽鏈、n個氨基酸組成。該蛋白質至少含有—COOH、—NH2、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m、m、n+m。
(√)
3.某甜味肽的分子式為C13H16O5N2,則該甜味肽可能是二肽。
(√)
4.環狀肽中一定不含游離的氨基和羧基。
(×)
提示:R基中可能有游離的氨基和羧基。
利用原子守恒法計算肽鏈中原子數
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是解答此類題目的突破口。在一個氨基酸中,若不考慮R基,至少含有2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4個氫原子和1個氮原子。在脫水縮合形成多肽時,要失去部分氫、氧原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數目不會減少。其相關數量關系如下:
1.碳原子數=氨基酸的分子數×2+R基上的碳原子數。
2.氫原子數=各氨基酸中氫原子的總數-脫去的水分子數×2。
3.氧原子數=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總數-脫去的水分子數。
4.氮原子數=肽鏈數+肽鍵數+R基上的氮原子數=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總數。
5.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數不好確定,且氫原子數較多,因此以氮原子數或氧原子數的計算為突破口,計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個數最為簡便。
如圖為無活性的胰島素原加工為有活性的胰島素的過程,據圖填寫相關內容。
(1)切除C肽過程需要什么酶?在哪一細胞器中完成?
(2)有活性的胰島素至少含有幾個氨基?幾個羧基?幾個肽鍵?
提示:(1)蛋白酶 高爾基體 (2)2 2 49
考查多肽或蛋白質的結構
1.(2020·濰坊聯考)下列有關如圖所示多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由4個氨基酸脫水縮合而成
B.有1個游離的氨基、2個游離的羧基
C.有4種不同的側鏈基團
D.含有3個肽鍵
C [分析題圖可知,圖中多肽有三個肽鍵(-CO-NH-),即含有4個氨基酸,A正確;
分析題圖可知該多肽有1個游離的氨基、2個游離的羧基,B正確;
圖中有3種不同的側鏈基團,C錯誤;
分析題圖可知,圖中含有3個肽鍵,D正確。]
2.(2020·青島模擬)由枯草芽孢桿菌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劑——脂肽,是一種高效環保材料,已經在化妝品、洗滌工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化合物的合成至少要經過7次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反應
B.枯草芽孢桿菌分泌脂肽需要經過內質網、高爾基體等結構
C.該化合物加熱變性后仍能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D.該化合物的空間結構主要由氨基酸的空間結構決定
C [該化合物的脫水縮合過程中,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應為6次,A項錯誤;枯草芽孢桿菌是原核細胞,沒有內質網、高爾基體,B項錯誤;該化合物加熱變性后,肽鍵不被破壞,因此仍能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C項正確;該化合物的空間結構主要與氨基酸的數量、種類、排列順序有關,D項錯誤。]
考查蛋白質結構的相關計算
3.(2020·章丘四中月考)小鼠頜下腺中存在一種表皮生長因子EGF,它是由52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其中含有6個二硫鍵(形成一個二硫鍵會脫去2個H)。EGF與靶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后,激發了細胞內的信號傳遞過程,從而促進了細胞增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EGF的基因至少含有312個脫氧核苷酸
B.在氨基酸形成EGF的過程中,相對分子量減少了930
C.高溫處理后變性的EGF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D.EGF能促進細胞增殖體現了細胞膜的識別及信息傳遞功能
C [該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數目是52個,控制其合成的DNA中的核苷酸數目至少是52×6=312個,A正確;氨基酸脫水縮合過程脫去的水分子數目是51個,6個二硫鍵脫去12個H,因此相對分子量減少51×18+12=930,B正確;蛋白質變性是空間結構改變,肽鍵不變,因此可以用雙縮脲試劑進行檢測,C錯誤;EGF能促進細胞增殖體現了細胞膜的識別及信息傳遞功能,D正確。]
4.(2020·沈陽育才中學檢測)近年來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β淀粉樣蛋白)沉積是Alzheimer(阿爾茨海默)型老年癡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其前體蛋白APP(一種含695個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狀態下異常加工而成。APP形成β?AP的過程如圖所示。根據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論錯誤的是(  )
A.用雙縮脲試劑檢測β?AP,會產生紫色反應
B.β?AP中至少含有39個肽鍵
C.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腦功能異常
D.β分泌酶可能是突變基因表達的產物
B [β?AP是一種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A正確;由圖可知,β?AP分子中的氨基酸數目=635-596=39個,則肽鍵數為38個,B錯誤;β?AP沉積是Alzheimer型老年癡呆的主要病理特征,可見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腦功能異常,C正確;由于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作用才產生了β?AP,導致產生了老年癡呆,推測β分泌酶可能是突變基因表達的產物,D正確。]
易錯矯正
突破選擇題
長句背誦
突破非選擇題
1.組成蛋白質的元素一定有C、H、O、N,一般還含有S元素。2.多肽和蛋白質的區別:多肽沒有明顯的空間結構,必須經過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和特定功能的蛋白質。3.區別蛋白質的鹽析、變性和水解:鹽析是鹽溶液中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蛋白質的結構沒發生變化;變性是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功能改變;水解是在蛋白酶作用下肽鍵斷裂。4.高溫、過酸、過堿、重金屬鹽,都會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不可逆的變化,但低溫不會。5.一些功能物質的化學本質如下:(1)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激素中,有些是蛋白質,有些不是蛋白質。
(2)抗體和載體的本質都是蛋白質,但結構各不相同。
1.組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2.脫水縮合是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的過程。3.氨基酸分子以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肽鍵,由肽鍵連接氨基酸分子形成肽鏈,肽鏈盤曲、折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4.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是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直接原因。5.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具有催化、運輸、免疫、信息傳遞等許多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和體現者。
真題體驗|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
1.(2021·遼寧適應性測試)目前發現的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s)共有14種,主要負責葡萄糖和果糖的跨膜轉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種類GLUTs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間結構相同
B.GLUTs的肽鏈合成時相鄰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
C.GLUTs經沸水浴處理,肽鏈充分伸展并徹底水解
D.GLUTs轉運葡萄糖和果糖的方式都是主動運輸
B [不同種類GLUTs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氨基酸無空間結構,A錯誤;GLUTs的肽鏈合成時相鄰氨基酸經過脫水縮合,通過肽鍵連接,B正確;GLUTs經沸水浴處理,其空間結構遭到破壞,肽鏈伸展,但并沒有水解,C錯誤;GLUTs轉運葡萄糖和果糖的方式可能是主動運輸,也可能是易化擴散,D錯誤。]
[全國卷·命題研析借鑒]
2.(2018·全國卷Ⅱ)下列關于人體中蛋白質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可結合相應的病毒抗原
B.肌細胞中的某些蛋白質參與肌肉收縮的過程
C.蛋白質結合Mg2+形成的血紅蛋白參與O2運輸
D.細胞核中某些蛋白質是染色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C [漿細胞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可與相應抗原結合而發揮免疫功能,A項正確;肌細胞中的肌球蛋白、肌動蛋白等參與肌肉收縮的過程,B項正確;參與O2運輸的血紅蛋白中有Fe2+,而沒有Mg2+,C項錯誤;染色體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所以細胞核中某些蛋白質是染色體的重要組成成分,D項正確。]
3.(2018·江蘇高考)哺乳動物的催產素具有催產和排乳的作用,加壓素具有升高血壓和減少排尿的作用。兩者結構簡式如圖,各氨基酸殘基用3個字母縮寫表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種激素都是由八肽環和三肽側鏈構成的多肽類化合物
B.氨基酸之間脫水縮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氫全部來自氨基
C.肽鏈中游離氨基的數目與參與構成肽鏈的氨基酸種類無關
D.兩種激素間因2個氨基酸種類不同導致生理功能不同
D [據圖可知,兩種激素都是由九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鏈狀肽,A錯誤;氨基酸之間脫水縮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氫分別來自一個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個氨基酸的羧基,B錯誤;肽鏈中游離的氨基數目與參與構成肽鏈的氨基酸的種類有關,C錯誤;根據分析可知,兩種激素在兩個氨基酸種類上不同,進而導致兩者的功能不同,D正確。]
4.(2017·海南高考)有關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蛋白質的生物活性與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有關
B.數量相同的5種氨基酸可以組成不同的多肽鏈
C.將抗體溶于NaCl溶液中會造成其生物活性的喪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鏈可折疊成不同的空間結構
C [抗體的化學本質是免疫球蛋白,蛋白質遇強酸、強堿、高溫會變性失活,而在NaCl溶液中會發生鹽析現象,生物活性并不改變,C錯誤。]
5.(2018·全國卷Ⅲ)回答下列與蛋白質相關的問題:
(1)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在細胞中合成蛋白質時,肽鍵是在________這一細胞器上形成的。合成的蛋白質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________(填“胃蛋白酶”“逆轉錄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白從合成至分泌到細胞外需要經過高爾基體,此過程中高爾基體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通常,細胞內具有正常生物學功能的蛋白質需要有正確的氨基酸序列和________結構。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可以導致蛋白質變性,通常,變性的蛋白質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DNA分子發生突變,導致編碼正常血紅蛋白多肽鏈的mRNA序列中一個堿基被另一個堿基替換,但未引起血紅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蛋白質中正確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間結構決定了其生物學功能;蛋白質變性是空間結構遭到了破壞,失去了生物活性。變性蛋白質的肽鍵暴露出來,暴露的肽鍵易與蛋白酶接觸,使蛋白質降解。(3)編碼血紅蛋白多肽鏈的mRNA序列中一個堿基被替換,但其未引起血紅蛋白中氨基酸序列改變,說明突變前后mRNA上相應密碼子對應同一種氨基酸,即遺傳密碼具有簡并性。
[答案] (1)氨基酸 核糖體 胃蛋白酶 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 (2)空間 蛋白質變性使肽鍵暴露,暴露的肽鍵易與蛋白酶接觸,使蛋白質降解 (3)遺傳密碼具有簡并性
PAGE
-
11
-第2講 細胞中的元素及無機化合物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1.說出細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構成2.指出水大約占細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形式存在,賦予了細胞許多特性,在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3.舉例說出無機鹽在細胞內含量雖少,但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4.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
1.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生命觀念)2.水和無機鹽的存在形式與作用(科學思維)3.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科學探究)
考點一 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組成細胞的元素
2.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1)如圖中①表示水,②表示蛋白質,③表示脂質,④表示糖類和核酸,⑤表示無機鹽。
(2)化合物的種類(填序號):
(3)化合物的含量(填序號):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組成上具有統一性,因此地殼中的元素在生物體內都能找到。
(×)
提示: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地殼中都能找到。
2.在人體活細胞中氫原子的數目最多。
(√)
3.細胞中的一種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
提示:細胞中每種元素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4.細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極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
提示:微量元素對維持生命活動是不可缺少的。
5.在沙漠植物仙人掌的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
(×)
提示:仙人掌的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1.組成細胞的元素追根溯源來自無機環境,但細胞內各種元素的比例與無機環境大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細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動地有選擇地從無機環境中獲取生命活動需要的元素
2.生物體內含量很少的元素就是微量元素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一定,生物體細胞中,不可缺少的且含量很少的元素才是微量元素,某些元素如錫等雖然含量少但不屬于微量元素
1.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兩種化合物是水和蛋白質,這對細胞的生命活動有什么意義?
提示: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活動離不開水,離開水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兩種化合物含量高有利于保證細胞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2.鎂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元素,植物體缺少鎂元素會導致葉片發黃,影響光合作用。請設計實驗證明鎂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實驗材料:某種植物幼苗若干、完全培養液、缺鎂培養液。
請寫出該實驗的設計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
思路建模:設置對照實驗→分組編號→控制自變量→檢測因變量。
提示:選擇生理狀況相同的植物幼苗若干,平均分成A、B兩組;A組用完全培養液培養、B組用缺鎂培養液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組葉片是否變黃;若B組葉片發黃,再補充鎂離子,一段時間葉片恢復綠色,則證明鎂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考查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2020·安徽五校聯考)一種植物和一種哺乳動物細胞中某些化學元素的含量(占細胞干重的百分比/%)如下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動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A.C的含量能說明有機物是動植物體內干物質的主要成分
B.由表可知,兩種生物體內所含化學元素的種類和含量差異很大
C.測定該動物體內的某種小分子物質含有C、H、O、N、S,此小分子物質不可能是氨基酸
D.N、S含量說明動物組織含蛋白質較多,H、O的含量說明植物體內含水多
A [據表格中數據可知,無論動物細胞還是植物細胞,它們的干重中C含量均較多,原因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均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糖類等有機物,表中C的含量能說明有機物是動植物體內干物質的主要成分,A正確;生物體內所含化學元素的種類基本相同,B錯誤;有些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S,C錯誤;干重中H、O的含量不能作為判斷生物體內含水量多少的依據,D錯誤。]
2.(2021·菏澤市統考)如圖表示土壤中甲、乙兩種礦質元素的含量與某植物生長速率的關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該植物生長所需要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多
B.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比施含甲元素的肥料更有利于該植物生長
C.種植該植物時,應在早期施用含甲元素的肥料,后期施用含乙元素的肥料
D.當土壤中乙元素的含量為a時,適當增施含乙元素的肥料能促進該植物生長
D [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元素在含量較低時該植物的生長速率就能達到最大,而乙元素在含量較高時該植物的生長速率達到最大,因此該植物生長所需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少,A錯誤;從題干信息不能得出B選項結論,B錯誤;圖中橫坐標是礦質元素的含量,不是該植物的生長時期,不能得出C選項結論,C錯誤;分析圖形可知,當土壤中乙元素含量為a時,適當增施含乙元素的肥料能促進該植物生長,D正確。]
考查細胞內化合物的組成元素
3.下列各組化合物中,由相同元素組成的是(  )
A.葉綠素、類胡蘿卜素
B.胰島素、性激素
C.脂肪、核苷酸
D.纖維素、丙酮酸
D [葉綠素中含有鎂元素,與類胡蘿卜素的元素組成不完全相同,A錯誤;性激素只含有C、H、O,胰島素含有C、H、O、N、S,B錯誤;脂肪只含有C、H、O,核苷酸含有C、H、O、N、P,C錯誤;纖維素和丙酮酸都只含有C、H、O,D正確。]
4.(2020·湖南四校調研)下列各項描述的化合物中元素組成一定相同的是
(  )
A.纖維素酶催化的底物,脂肪酶催化的底物
B.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C.紅細胞內運輸氧氣的物質,HIV的遺傳物質
D.具催化功能的有機物,具調節功能的有機物
A [纖維素酶催化的底物是纖維素,脂肪酶催化的底物是脂肪,纖維素和脂肪的組成元素都是C、H、O,A正確;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蛋白質,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有的還含有S等;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組成元素是C、H、O、N、P,B錯誤;紅細胞內運輸氧氣的物質是血紅蛋白,組成元素有C、H、O、N、Fe等;HIV的遺傳物質是RNA,組成元素是C、H、O、N、P,C錯誤;具催化功能的有機物的本質是蛋白質或RNA,具調節功能的有機物有某些蛋白質、某些脂質等,具催化功能的有機物與具調節功能的有機物的組成元素不一定相同,D錯誤。]
 根據特征元素推測化合物的種類
考點二 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1.細胞中的水
(1)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2)自由水/結合水與代謝、抗逆性的關系
2.無機鹽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人教版必修1
P36“與生活的聯系”)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需要及時補充________,同時也需要補充體內_______,因此,輸入___________是常用的治療方法。
提示:水分 丟失的無機鹽 葡萄糖鹽水
1.曬干的種子細胞內不含有水分,導致細胞代謝停止,種子能長時間儲存。
(×)
提示:曬干的種子,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很低,代謝很弱,以保持休眠狀態,并非不含水分。
2.水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主要原因是水影響氣孔的開閉。
(√)
3.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構成骨骼、牙齒。
(×)
提示: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
4.鎂是葉綠體中參與光合作用的各種色素的組成元素。
(×)
提示:類胡蘿卜素中不含鎂。
5.在動物體內,Na+主要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K+主要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
提示:Na+主要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K+主要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
1.植物根系既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也能吸收無機鹽。根細胞內水分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點)
提示:根細胞的組成成分;參與細胞內的生化反應;運送營養和代謝廢物等
2.大量出汗后,應喝淡鹽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大量出汗時會排出過多的無機鹽,會導致體內水鹽平衡和酸堿平衡失調
1.衍射法歸納細胞中的水
2.無機鹽功能歸納整合
1.為什么植物缺少N、Mg、P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
提示:N、Mg是組成葉綠素的成分,N、P是組成葉綠體類囊體膜和ATP的成分,N也是組成光合酶的成分,因此植物缺少N、Mg、P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
2.在冬季來臨過程中,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植物體內發生了一系列適應低溫的生理生化變化,抗寒能力逐漸增強。如圖為冬小麥在不同時期含水量變化關系圖。
(1)冬小麥的含水量從9月至12月處于下降趨勢,請解釋原因。
(2)冬小麥的自由水下降非常快,而結合水則上升比較多,這是為什么?
思維瓶頸:寒冷環境中,自由水能結冰,結冰傷害細胞。
提示:(1)冬小麥的含水量從9月至12月處于下降趨勢,因為隨著冬季來臨,氣溫下降,細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顯著下降,有助于抵抗低溫凍害。
(2)在寒冷的情況下,自由水可以結成冰而傷害植物,結合水則不會結冰。因此,冬季來臨時,冬小麥細胞內自由水的比例逐漸降低,而結合水的比例逐漸上升,可以避免氣溫下降時自由水過多導致容易結冰而損害自身,這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種表現,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考查水的存在形式、作用及與代謝的關系
1.(2020·呼和浩特市高三調研)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關生物體內水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
A.結合水是細胞的組成成分,越冬植物體內結合水的比例會升高
B.人體細胞中的內質網、線粒體和核糖體都會產生水
C.胰島素在肝臟細胞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只產生水,不消耗水
D.綠色植物暗反應所需的還原劑最終來自葉綠體中水的光解
C [胰島素的作用是促進血糖的氧化分解、促進血糖合成糖原,以及促進血糖轉化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其中,胰島素在促進血糖徹底氧化分解的過程中既有水的消耗也有水的產生,C項錯誤。]
2.(多選)(2020·黃岡質檢改編)風干種子只有吸收足夠的水才能進行旺盛的代謝活動使胚生長。如圖表示小麥種子萌發過程中吸水量隨時間變化的趨勢,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風干種子中的水主要以結合水的形式存在
B.階段Ⅱ的種子吸水速率小于階段Ⅰ
C.階段Ⅰ的呼吸速率大于階段Ⅱ
D.同階段Ⅰ相比,階段Ⅲ種子的DNA總量增多
ABD [風干種子細胞中自由水含量較少,主要以結合水的形式存在,A正確;據圖示可知,在階段Ⅱ,種子含水量沒有多大變化,故種子吸水速率小于階段Ⅰ,B正確;隨自由水含量的增加,代謝強度大大增加,故階段Ⅱ呼吸速率大于階段Ⅰ,C錯誤;階段Ⅲ胚根突破種皮,有細胞分裂,DNA要進行復制,故DNA總量增多,D正確。]
考查無機鹽的作用
3.(2020·黃岡質檢)下列關于生物體內無機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某些無機鹽是合成RNA、脂肪的原料
B.骨骼和牙齒中的鈣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
C.缺鎂會影響葉肉細胞內水的光解
D.人體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高會出現抽搐
C [脂肪的組成元素只有C、H、O,不需要無機鹽提供礦質元素,A錯誤;
骨骼和牙齒中的鈣主要以化合物碳酸鈣形式存在,B錯誤;
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缺鎂會影響光的吸收,從而影響水的光解,C正確;
人體血液中血鈣過高會造成肌無力,D錯誤。]
4.(2020·三湘名校教育聯盟聯考)下列關于無機鹽等物質對人體機能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靜脈滴注生理鹽水會導致人體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B.適當增加組織液中Na+濃度,會導致動作電位的峰值減小
C.人體攝鹽過多后,會引起細胞外液的量減少
D.組織液中K+濃度明顯降低可導致靜息電位絕對值變大
D [生理鹽水是人體的等滲溶液,故靜脈滴注生理鹽水不會導致人體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A錯誤;適當增加組織液中Na+濃度,會增大神經細胞膜內、外Na+的濃度差,當接受刺激時,會導致更多的Na+內流,進而導致動作電位的峰值增大,B錯誤;人體攝鹽過多后,細胞外液滲透壓變大,導致細胞外液的量增加,C錯誤;組織液中K+濃度明顯降低,會使靜息電位絕對值變大,D正確。]
考點三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
1.糖類的檢測
(1)原理
①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藍色。
(2)檢測步驟
①還原糖
②淀粉
2
mL待測組織樣液+2滴碘液―→呈藍色
2.脂肪的檢測
(1)檢測原理:脂肪+
(2)檢測步驟
方法一:花生種子勻漿+3滴蘇丹Ⅲ(Ⅳ)染液―→橘黃色(紅色)
方法二:
3.蛋白質的檢測
(1)檢測原理: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2)檢測步驟
1.區分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一同三不同”
2.三類有機物檢測在操作步驟上的“三個唯一”
(1)唯一需要加熱——還原糖檢測,且必須水浴加熱,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淀出現。
(2)唯一需要顯微鏡——脂肪檢測。
(3)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檢測,實驗用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實驗中的三個注意點
(1)三個實驗中都不宜選取有顏色的材料,否則會干擾實驗結果的顏色變化。
(2)脂肪鑒定的過程中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
(3)物質鑒定實驗一般不設立對照實驗,若需設立對照實驗,對照組應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質,如驗證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對照組可加入稀釋的雞蛋清。
1.(2020·湖北黃岡測試)下列關于鑒定實驗的操作,易導致實驗失敗的是
(  )
①鑒定蛋白質時,將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加入樣液中 ②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進行水浴加熱 ③鑒定淀粉時,直接將碘液滴加到樣液中 ④脂肪鑒定過程中,對染色后的切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在顯微鏡下鏡檢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A [鑒定蛋白質時,應先加NaOH溶液,后加CuSO4溶液,①錯誤;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需要進行水浴加熱,②正確;鑒定淀粉時,可直接將碘液滴加到樣液中,③正確;脂肪鑒定過程中,對切片染色后需用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洗掉浮色,④錯誤。]
2.(2020·山東青島二中調研)下列四項是對有關混合液在適宜條件下發生反應后現象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是(  )
選項
有關物質
所用試劑
顏色反應
A
淀粉與足量淀粉酶混合液
碘液
藍色
B
蛋白質與足量蛋白酶混合液
雙縮脲試劑
紫色
C
蔗糖與足量淀粉酶混合液
斐林試劑
磚紅色
D
脂肪與足量脂肪酶混合液
蘇丹Ⅳ染液
紅色
B [本題考查生物組織中有機物的檢測。足量淀粉酶將淀粉完全水解,因此混合液遇碘液后不變藍色,A錯誤;蛋白質被蛋白酶水解,但蛋白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因此混合液可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紫色,B正確;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且蔗糖為非還原糖,因此混合液遇斐林試劑后無顏色變化,C錯誤;足量脂肪酶將脂肪完全水解,因此混合液遇蘇丹Ⅳ染液后無顏色反應,D錯誤。]
3.(2020·河南省實驗中學期中)在1、3、5號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蒸餾水,2、4、6號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發芽的小麥種子(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麥芽糖等)勻漿樣液,然后在1~4號試管中適量滴加斐林試劑,5、6號試管中合理滴加雙縮脲試劑,搖勻,預期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A.甲組和乙組的實驗結果相同
B.4號試管內呈磚紅色,6號試管內呈紫色
C.1、3、5號試管內都呈藍色,2、4號試管內都呈磚紅色,6號試管呈紫色
D.4號試管內呈磚紅色,其余試管內都呈藍色
B [本題考查還原糖和蛋白質的檢測。1、3、5號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蒸餾水,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組成成分均為硫酸銅和氫氧化鈉,銅離子呈現藍色,因此1、3、5號試管中均呈藍色;2、4號試管加入發芽的小麥種子勻漿樣液,發芽的小麥種子中淀粉水解產生了麥芽糖,麥芽糖是還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后,4號試管出現磚紅色沉淀,2號試管在室溫下不出現磚紅色沉淀,6號試管加入發芽的小麥種子勻漿樣液,因為小麥種子含有蛋白質,加入雙縮脲試劑會呈現紫色反應,B正確。]
易錯矯正
突破選擇題
長句背誦
突破非選擇題
1.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但數量最多的是氫元素。2.干種子中不是不含自由水,而是自由水的比例很低,結合水的比例較高。3.水既是細胞代謝的原料,參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化合物的水解;也是細胞代謝的產物,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質的合成等過程都有水的生成。4.無機鹽不都以離子形式存在,少數無機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牙齒、骨骼中的CaCO3。5.斐林試劑實際上是新配制的Cu(OH)2,呈淺藍色,不是無色,故非還原糖(蔗糖)+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的現象不是無色。
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據元素的含量劃分的。無論是大量元素還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體必需的元素,對于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2.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為細胞提供液體環境,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3.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組成成分,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維持生物體的酸堿平衡和滲透壓。4.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且水浴加熱時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真題體驗|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
1.(2021·重慶選擇性考試適應性測試)同位素標記法可用于研究物質的組成。以下各組物質中,均能用15N標記的是(  )
A.核糖核酸和氨基酸
B.脂肪和脫氧核糖核酸
C.葡萄糖和氨基酸
D.脫氧核糖核酸和淀粉
A [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組成元素為C、H、O、N、P,氨基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脂肪、葡萄糖和淀粉只含C、H、O,A選項中核糖核酸和氨基酸都含有N,均能用15N標記,A正確。]
2.(2021·河北選擇性考試模擬)某農場技術員對作物種子發育過程中有機物積累及轉化進行動態監測。關于檢測方法及出現結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嫩大豆種子切片→蘇丹Ⅲ染液染色→顯微鏡觀察細胞內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B.嫩小麥籽粒加水研磨→離心取上清液→加碘液→觀察被染成深藍色的淀粉
C.嫩花生種子加水研磨→加雙縮脲試劑→依據紫色反應檢測蛋白質
D.嫩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離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觀察磚紅色沉淀檢測還原糖
B [脂肪顆粒可與蘇丹III染液反應生成橘黃色顆粒,A正確;嫩小麥籽粒含較多的還原糖,幾乎不含淀粉很少,B錯誤;檢測產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應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觀察是否出現紫色,C正確;還原糖可用斐林試劑進行檢測,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兩者反應出現磚紅色沉淀,D正確。故選B。]
[全國卷·命題研析借鑒]
3.(2020·江蘇高考)下列關于細胞中無機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由水是生化反應的介質,不直接參與生化反應
B.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無機鹽參與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不參與有機物的合成
D.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D [自由水是生化反應的介質,也能作為反應物直接參與生化反應,A錯誤;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植物成熟細胞中的自由水主要存在于液泡中,B錯誤;無機鹽參與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也能參與有機物的合成,如Fe2+是合成血紅蛋白分子必需的無機鹽離子,C錯誤;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D正確。]
4.(2019·海南高考)植物細胞中水和礦質元素離子會表現出某些特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根細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土壤溶液中
B.礦質元素離子在細胞內積累可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進入細胞
C.根細胞吸收的礦質元素能夠以離子的形式貯存在液泡中
D.葉肉細胞中參與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的水分子屬于結合水
D [根細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土壤溶液中,因為K+跨膜運輸需要載體,自由擴散不需要載體,A正確;礦質元素離子在細胞內積累會引起細胞液濃度增大,進而發生吸水,故會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進入細胞,B正確;細胞內無機鹽大多以離子形式存在,根細胞吸收的礦質元素能夠以離子的形式貯存在液泡中,C正確;葉肉細胞中參與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的水分子屬于自由水,可以分解成氧氣和[H],D錯誤。故選D。]
5.(2017·全國卷Ⅰ)下列關于細胞結構與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膜的完整性可用臺盼藍染色法進行檢測
B.檢測氨基酸的含量可用雙縮脲試劑進行顯色
C.若要觀察處于細胞分裂中期的染色體可用醋酸洋紅液染色
D.斐林試劑是含有Cu2+的堿性溶液,可被葡萄糖還原成磚紅色
B [雙縮脲試劑的作用原理是Cu2+在堿性條件下與肽鍵發生反應生成紫色絡合物,因為氨基酸中沒有肽鍵,故不會與雙縮脲試劑發生反應,也就不能用雙縮脲試劑檢測氨基酸的含量,B錯誤。]
6.(2019·全國卷Ⅲ)氮元素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細胞內,在核糖體上合成的含氮有機物是________________,在細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機物是__________,葉綠體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
(2)農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銨態氮(NH)和硝態氮(NO)。已知作物甲對同一種營養液(以硝酸銨為唯一氮源)中NH和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和NO同時存在時,對一種離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種)。請設計實驗對這種偏好性進行驗證,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植物細胞內的含氮有機物有蛋白質、磷脂、ATP、核酸等,其中在核糖體上合成的為蛋白質,在細胞核中合成的是DNA和RNA,植物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其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葉綠素。(2)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作物甲對硝酸銨中的NH和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因變量是作物甲對二者的吸收量,因此可將生理狀態相同的若干作物甲培養在適宜濃度的以硝酸銨為唯一氮源的營養液中,在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并測定實驗后營養液中的NH和NO的濃度,最后進行比較,如果實驗后營養液中的NH的濃度低于NO,可說明作物甲對硝酸銨中的NH的吸收具有偏好性;反之,則說明作物甲對硝酸銨中的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
[答案] (1)蛋白質 核酸 葉綠素 (2)實驗思路:配制營養液(以硝酸銨為唯一氮源),用該營養液培養作物甲,一段時間后,檢測營養液中NH和NO剩余量。 預期結果和結論:若營養液中NO剩余量小于NH剩余量,則說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若營養液中NH剩余量小于NO剩余量,則說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
PAGE
-
14
-第1講 走近細胞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1.說明有些生物體只有一個細胞,而有的由很多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形態和功能多樣,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2.描述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最大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3.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
1.原核細胞、真核細胞與功能的適應(生命觀念)2.生命系統層次的認識;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科學思維)3.使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科學探究)
考點一 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2.多細胞生物生命活動的基礎(連線)
提示:①—c ②—a ③—b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1)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統分別是細胞和生物圈。
(2)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沒有組織、器官、系統三個層次。
(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單細胞生物,最簡單的生命形式且不屬于生命系統的是病毒。
(4)在生命系統的各層次中,生物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包括無機環境的生命系統層次有生態系統、生物圈。
1.生命系統中最基本和最大的層次分別是病毒和生物圈。
(×)
提示: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最大的生命系統是生物圈。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的層次。
2.因為細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多細胞生物的每個細胞都能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
提示:多細胞生物的細胞分化成各種功能細胞,每個細胞只能完成部分生命活動。
3.池塘中的水、陽光等也是生命系統的一部分。
(√)
4.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能在血漿中快速增殖。
(×)
提示:病毒只能在活細胞內增殖。
5.HIV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能支持“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
(×)
提示:病毒的組成成分不能支持“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病毒的代謝和增殖通過侵染細胞完成才能支持該觀點。
1.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但病毒屬于生物,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病毒只能在宿主細胞內進行新陳代謝,能繁殖產生后代
2.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曾經說過:“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他得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或細胞的參與下完成的
病毒相關知識
(1)病毒被認為是生物的主要原因:能進行增殖。
(2)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的主要原因:病毒單獨存在時并不具備生物活性,不能獨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
(3)病毒不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存,只能在活細胞中生存的原因:病毒本身缺少蛋白質合成酶系統、原料、能量等,這些條件必須由宿主細胞提供。
(4)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具有抗原性。
(5)不同病毒侵染細胞類型不同(專一性):
病毒類型
破壞的細胞類型
COVID?19
人的肺部等處的細胞
乙肝病毒
肝細胞
脊髓灰質炎病毒
脊髓灰質前角的運動神經元,導致小兒麻痹癥
HIV
人體T細胞,使人基本喪失特異性免疫能力
(6)病毒的分類
根據核酸的不同,病毒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根據所侵染的宿主細胞不同,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噬菌體。
1.下面是兩種病毒的結構模型
(1)COVID?19和T2噬菌體分別主要由什么成分構成?這些成分的合成場所在哪里?
提示:COVID?19主要由RNA和蛋白質組成;T2噬菌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這些物質是利用宿主細胞的原料和相關結構合成的,合成的場所在宿主細胞內。
(2)COVID?19和T2噬菌體相比,變異性更大,原因是什么?
提示:COVID?19的RNA是單鏈結構,不穩定,容易發生變異。
(3)COVID?19能侵入人體細胞與病毒的S蛋白有關,病毒通過S蛋白與人體細胞膜上的ACEⅡ蛋白相互作用后進入細胞,以上過程體現了病毒侵染細胞的什么特性?
提示:體現了病毒侵染細胞的專一性。
2.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思考相關問題:
(1)此科研小組研究的內容屬于生命系統中的哪一個層次?
提示:細胞層次。
(2)設置了完整葉片與搗碎的葉片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是為了進行對照。
(3)根據實驗結果作出實驗分析。
提示:從實驗結果看出完整的葉肉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產生淀粉,但不完整的葉肉細胞在適宜條件下不能產生淀粉,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完整的細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動。
考查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及相互關系
1.下列關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相互依賴,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
B.從生物圈到各種生態系統,大大小小的群體、個體,個體水平以下的系統、器官和組織,甚至細胞,都是生命系統的一部分
C.在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中,能完整表現出各種生命活動的最微小層次是細胞
D.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也是生命系統
D [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因為生命系統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僅靠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動的。]
2.(2020·重慶七校聯考)下列關于細胞與生命活動關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引起SARS和AIDS的病原體(病毒)均無細胞結構,其生命活動與細胞無關
B.草履蟲、變形蟲等單細胞生物均能完成攝食、運動、反射等生命活動
C.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均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都在細胞內或細胞參與下完成
D [引起SARS和AIDS的病原體均為病毒,病毒均無細胞結構,但其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A錯誤;草履蟲、變形蟲等單細胞生物均能完成攝食、運動等生命活動,因其沒有神經系統,所以不能完成反射活動,B錯誤;人體內多種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人體的一個細胞不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C錯誤;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都在細胞內或細胞的參與下完成,D正確。]
考查病毒相關知識
3.(2020·全國卷Ⅱ)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雙球菌均可引發肺炎,但二者的結構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種含有單鏈RNA的病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屬于被動運輸
B.新冠病毒與肺炎雙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進行蛋白質合成
C.新冠病毒與肺炎雙球菌二者遺傳物質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雙球菌的某些蛋白質可作為抗原引起機體免疫反應
D [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屬于胞吞,A選項錯誤;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沒有核糖體這一細胞器,B選項錯誤;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遺傳物質是RNA,組成RNA的核苷酸為核糖核苷酸,肺炎雙球菌是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組成DNA的核苷酸為脫氧核苷酸,C選項錯誤;新冠病毒和肺炎雙球菌的某些蛋白質可作為抗原引起機體發生免疫反應,D選項正確。]
4.(2020·7月浙江選考)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有的病毒經滅活處理后,可用于細胞工程中介導動物細胞的融合
B.適當增加機體內參與免疫的細胞數量與活性,可提高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抵御能力
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推測該病毒的增殖不依賴于宿主細胞
D.用高溫高壓處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質發生了熱變性
C [滅活的仙臺病毒可以介導動物細胞融合,A項正確;通過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可以提高對病原體的免疫能力,B項正確;病毒營寄生生活,因此其增殖必須在宿主細胞內完成,C項錯誤;高溫高壓環境中,病毒的蛋白質會發生熱變性,從而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D項正確。]
5.(2020·南京市模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屬于單股正鏈RNA病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的細胞能為COVID?19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和能量等
B.COVID?19病毒侵入人體后,在內環境中不會發生增殖
C.該病毒在人體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多肽鏈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D.患者在感染初期須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以阻止COVID?19病毒的擴散
B [COVID?19的繁殖模板是自身的核酸,原料和能量由人體細胞提供,A項錯誤;病毒的增殖發生在細胞內,不能發生在內環境中,B項正確;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轉錄過程,不是催化的翻譯過程,C項錯誤;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細菌的繁殖,不能殺死病毒,阻止病毒的傳播,D項錯誤。]
考點二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圖1          圖2
(1)圖1屬于原核細胞,圖2屬于真核細胞。
(2)圖1代表的細胞與圖2代表的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3)寫出圖1細菌細胞中下列結構的名稱:
①擬核;②細胞壁;⑤核糖體。
(4)兩類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5)圖1中藍藻細胞無葉綠體,但能進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藍藻細胞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以及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
2.細胞學說
(1)細胞學說建立過程(連線)
提示:①—b—Ⅱ ②—c—Ⅰ ③—a—Ⅲ
(2)基本內容
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②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3)意義
①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一性。
②揭示了生物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
1.藍藻、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屬于原核生物。
(×)
提示: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
2.硝化細菌無線粒體,只能通過無氧呼吸獲得能量。
(×)
提示:硝化細菌無線粒體,但細胞內有催化有氧呼吸的酶,能進行有氧呼吸。
3.在電子顯微鏡下,顫藻和水綿細胞中都能被觀察到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
4.原核生物中既有自養生物,又有異養生物。
(√)
5.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
提示:細胞學說沒有揭示生物界的多樣性。
6.細胞學說的建立完全由施萊登和施旺完成。
(×)
提示:細胞學說的建立主要由施萊登和施旺完成。
1.單細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嗎?試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一定,如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單細胞植物(如綠藻)、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
2.從細胞生命活動的角度分析,為什么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具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蛋白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1.生物界常見生物類群的劃分
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不同
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本質區別
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壁
有,主要成分為肽聚糖(支原體無細胞壁)
植物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真菌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
細胞質
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
細胞核
擬核,無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DNA存在形式
①擬核:大型環狀②質粒:小型環狀
①細胞核中:和蛋白質形成染色體(質)②細胞質中:在線粒體、葉綠體中裸露存在,不形成染色體(質)
增殖方式
二分裂(注意:不是無絲分裂)
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遺傳定律
不遵循
細胞核基因遵循,細胞質基因不遵循
轉錄和翻譯
轉錄、翻譯可同時進行
轉錄主要在細胞核內進行,翻譯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進行
1.分析細胞多樣性的兩個原因
(1)直接原因:構成細胞的蛋白質分子具有多樣性。
(2)根本原因
2.歸納細胞五個方面的統一性
3.原核細胞基因突變的頻率明顯高于真核細胞,為什么?
提示: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遺傳物質受到蛋白質的保護。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沒有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沒有受到蛋白質的保護,更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突變。
考查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
1.(2020·湖南常德檢測)發菜屬于藍藻的一種,在我國多產于西北草地和荒漠,因與“發財”諧音,有人爭相采食,過度采挖破壞了當地生態。我國現已將發菜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生物,予以保護。下列有關發菜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發菜沒有細胞核,也沒有細胞器
B.發菜與酵母菌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
C.發菜沒有葉綠體,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D.發菜細胞內含有DNA和RNA兩類核酸,其遺傳物質主要是DNA
C [發菜含有核糖體,A錯誤;發菜通過二分裂進行增殖,B錯誤;發菜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故可以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發菜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D錯誤。]
2.(多選)(2020·沈陽育才中學檢測改編)真核細胞比原核細胞在進化上更占優勢,其原因有(  )
A.真核細胞有核膜,使遺傳物質更易保持穩定
B.真核細胞能進行有氧呼吸,可為生命活動提供大量能量
C.真核細胞有眾多細胞器,生命活動更復雜,適應環境能力強
D.真核細胞的變異種類更復雜
ACD [真核細胞有核膜包圍其遺傳物質(DNA),使DNA的結構和數量更易保持穩定,A符合題意;真核細胞能進行有氧呼吸,為生命活動提供更多能量,原核細胞也能進行有氧呼吸,為生命活動提供更多能量,B不符合題意;
真核細胞具有多種細胞器,使眾多功能更加專門和高效,所以真核細胞比原核細胞在進化上更占優勢,C符合題意;真核細胞的變異種類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而原核細胞一般只有基因突變,D符合題意。]
 解答此類題目注意下列誤區
(1)不屬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2)帶“菌”的不一定都是細菌(原核生物),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3)帶“藻”的不一定都是藍藻(原核生物),如綠藻(小球藻、衣藻)是真核低等植物,黑藻是高等植物。
(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如藍藻。
(5)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線粒體,如硝化細菌。
(6)沒有細胞核的細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細胞,如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和植物的篩管細胞。
考查細胞學說的內容及建立過程
3.(2020·黃岡質檢)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內容以及建立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是細胞學說的基本觀點之一
B.法國科學家比夏指出器官是由組織構成的
C.英國科學家虎克發現了細胞并給細胞命名
D.德國科學家魏爾肖認為新細胞是從老細胞的細胞核中長出來的
D [“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是細胞學說的內容之一,A正確;法國科學家比夏指出器官是由組織構成的,B正確;英國科學家虎克發現了細胞并給細胞命名,但發現的是死細胞,C正確;魏爾肖提出“一切細胞來自細胞”,認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D錯誤。]
4.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建立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細胞學說主要是由施萊登和施旺建立的
B.細胞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
C.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D.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C [細胞學說主要是由施萊登和施旺建立的,A正確;細胞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B正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不是細胞學說的內容,C錯誤;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D正確。]
考點三 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實驗)
1.實驗原理:將細胞放大,更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的形態、結構,有利于區別不同的細胞。
2.實驗步驟
(1)低倍鏡:取鏡→安放→對光→壓片→調焦→觀察。
(2)高倍鏡觀察的“四字訣”。
①“找”:在低倍鏡下找到目標。
②“移”:移動裝片,使目標位于視野中央。
③“轉”: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
④“調”:調節遮光器,換用大(或小)光圈,使視野亮度適宜;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1)放大倍數的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放大倍數與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2)放大倍數的計量標準:放大倍數是指放大的長度或寬度,不是指面積或體積。
2.目鏡和物鏡的結構及其長短與放大倍數之間的關系
(1)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反之則放大倍數越大。
(2)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離裝片越近,如H1;反之則放大倍數越小,距離裝片越遠,如H2。
3.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比較
比較項目
物像大小
看到細胞數目
視野亮度
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
視野范圍
高倍鏡





低倍鏡





4.成像特點及裝片移動規律
(1)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且放大的虛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180度。
(2)裝片的移動規律:裝片與物像移動方向相反,相對于視野中央,物像偏哪個方向,裝片就移向哪個方向,即“偏哪兒向哪兒移”。
1.圖甲、乙是用顯微鏡觀察時的兩個視野,要把顯微鏡視野下的標本從圖甲轉為圖乙,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
甲     乙
①向右上方移動載玻片 ②調節反光鏡使視野明亮
③轉動轉換器 ④調節細準焦螺旋 ⑤調節粗準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⑥
C.⑥③②④
D.⑥③⑤④
C [由題圖可知,甲為低倍鏡下的物像,乙為高倍鏡下的物像,因為觀察目標位于視野的左下方,故其實際位置在玻片的右上方,所以應該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將其移至視野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換上高倍鏡后視野會變暗,需調節反光鏡使視野明亮;最后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所以選C。]
2.(2020·黃岡質檢)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因為蘚類的葉片大,在高倍鏡下容易找到,所以可直接使用高倍鏡觀察
B.換用高倍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
C.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將變暗,為提高亮度,可增大光圈或換成凹面鏡采光
D.若在高倍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細胞中細胞質實際流向應是順時針的
C [在用高倍物鏡進行觀察時,應該先在低倍鏡下觀察找到清晰物像,并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再換高倍物鏡,A錯誤;換上高倍物鏡后,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調焦,不能用粗準焦螺旋調焦,B錯誤;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鏡,C正確;若在高倍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細胞中細胞質實際流向還是逆時針的,D錯誤。]
易錯矯正
突破選擇題
長句背誦
突破非選擇題
1.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真核生物,如藍藻是原核生物,細胞中無葉綠體但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能進行光合作用。2.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真核生物,如需氧型的原核生物的細胞質和細胞膜上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雖然沒有線粒體,但是也能進行有氧呼吸。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低等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4.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纖維素和果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共有的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和核糖體。4.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細菌和藍藻兩大類。5.藍藻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及催化光合作用的酶,能進行光合作用。6.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真題體驗|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
1.(2021·廣東選擇考適應性測試)藍細菌(藍藻)與酵母菌都具有的結構和成分包括(  )
①細胞膜 ②核膜 ③核糖體 ④線粒體 ⑤DNA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A [藍細菌(藍藻)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它們共有的結構和成分包括細胞膜、核糖體和DNA,A正確。]
2.(2021·福建適應性測試)下列關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發菜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都沒有線粒體
B.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具有雙螺旋結構的DNA
C.藍藻和水綿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且捕獲光能的色素種類相同
D.S型肺炎雙球菌的莢膜和水稻葉肉細胞的細胞壁都含有多糖
[答案] C
3.(2020·北京等級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統一性。以下對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統一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膜的基本結構是脂雙層
B.DNA是它們的遺傳物質
C.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
D.通過有絲分裂進行細胞增殖
D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細胞膜的基本結構都是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骨架,A不符合題意;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B不符合題意;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都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C不符合題意;原核細胞通過二分裂進行細胞增殖,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D符合題意。]
4.(2020·北京等級考模擬)下列對醋酸桿菌與動物肝臟細胞的結構與代謝過程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
A.兩者的細胞膜結構均符合流動鑲嵌模型
B.兩者的遺傳物質均儲存在細胞核中
C.均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但進行場所不完全相同
D.均依賴氧化有機物合成ATP,為代謝過程供能
B [兩者的細胞膜結構都符合流動鑲嵌模型,A正確;醋酸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錯誤;動物肝臟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而醋酸桿菌沒有線粒體,其有氧呼吸的場所就是細胞質基質,所以場所不完全相同,C正確;兩者都能氧化有機物,釋放能量,合成ATP,為代謝供能,D正確。]
[全國卷·命題研析借鑒]
5.(2020·全國卷Ⅰ)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戴口罩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B.病毒能夠在餐具上增殖,用食鹽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溫可破壞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煮沸處理餐具可殺死病原體
D.生活中接觸的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風險
B [戴口罩屬于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的措施,能夠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A項正確;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其生存離不開細胞,不能在餐具上增殖,B項錯誤;在高溫條件下,蛋白質空間結構可以被破壞,煮沸處理餐具可以殺死病原體,C項正確;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而生活中手與物體接觸機會較多,故勤洗手可以降低感染風險,D項正確。]
6.(2020·全國卷Ⅲ)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下列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質,通過核酸檢測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教室經常開窗通風可以促進空氣流動,降低室內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癥狀之一是發燒,因此可以通過體溫測量初步排查
D.每天適量飲酒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因為酒精可以使細胞內的病毒蛋白變性
D [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質,通過核酸檢測可診斷機體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核酸,以達到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目的,A項正確;教室經常開窗通風可以促進空氣流動,降低室內病原微生物的密度,B項正確;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癥狀之一是發燒,因此通過體溫測量可初步排查新冠肺炎患者,C項正確;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可以使病毒蛋白變性,但飲酒不能預防新冠肺炎,D項錯誤。]
PAGE
-
13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沿河| 襄城县| 藁城市| 文成县| 宁安市| 明水县| 鄂托克旗| 东山县| 体育| 南召县| 马关县| 黄山市| 小金县| 海盐县| 靖安县| 岫岩| 广饶县| 天门市| 萝北县| 调兵山市| 青田县| 荃湾区| 卓尼县| 呼图壁县| 锦屏县| 邵阳县| 泊头市| 威信县| 来凤县| 彩票| 芜湖县| 广宁县| 微博| 临朐县| 金乡县| 百色市| 犍为县| 筠连县| 萍乡市|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