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課件(20張PPT)+教案+視頻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課件(20張PPT)+教案+視頻素材

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周恩來曾滿懷義憤地指出: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
——《周恩來傳》
《南京條約》簽訂場景
《辛丑條約》簽訂場景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
根據材料思考:近代中國的外交有哪些特點?
不平等、不獨立、無自主權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學習目標
1.知道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3.了解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和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外交環境
(1)新中國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了一個好的外部環境。
為加強中蘇兩國友誼,進一步發展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1950年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政府貸款給中國3億美元,這對促進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打破帝國主義國家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毛澤東和斯大林
(2)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
2.外交政策
新中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主要原則。
4.內容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內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處
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
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
5.發展
周恩來訪問印度
周恩來訪問緬甸
6.影響
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2014年,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宣布:為堅持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政府決定設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友誼獎”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卓越獎學金”。
日內瓦會議
1954年步入日內瓦會議會場的周恩來
鏈接—知識拓展
1954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日內瓦召開的會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了的國際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會議期間周恩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風度,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1.背景
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
2.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
帝國主義國家挑撥一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
(1)中國代表團遇到了什么難題?
(2)中國代表團是如何應對的?
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
             
——周恩來
同:①共同的經歷:都曾遭受過殖民主義侵略
②共同的任務:民族獨立、發展經濟的任務
③共同的愿望: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異: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建設道路不同,思想意識、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也不同。
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與很多國家代表團舉行會晤,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3)萬隆會議的作用
周恩來為各國朋友簽名留念
課堂小結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外交政策:
外交環境: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內容和意義:
概況:
遇到的難題:
應對:“求同存異”方針
意義:
課堂檢測
1.周恩來說:“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中國100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不學他們”的突出表現是(
)
A.采取妥協退讓的外交政策
B.采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針
D.采取“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
2.“中國和印度曾經達成一項協議。在這一協議中,它們規定了指導兩國關系的某些原則……”這個由周總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則”是指(
)
A.一邊倒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不結盟原則
D.“求同存異”方針
B
B
3.我國重視發展睦鄰友好關系。1954年,周恩來出訪印度、緬甸,三國總理共同倡導了(
),后來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和平統一八項主張
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
D.“求同存異”方針
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下列屬于其內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內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處 
⑥求同存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A
A
5.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既沒有去刻意爭取對共產主義的支持,也沒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論。但他達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許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個心懷善意、通情達理而真摯誠懇的人,并相當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產黨中國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來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B.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C.倡導“求同存異”方針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亞洲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共同維護和平穩定。60多年前的亞非會議,中國、亞洲、非洲共同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亞非會議對中國的重大意義是(
)
A.鞏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
B.徹底打破了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封鎖
C.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D.中國由此與印度尼西亞建立外交關系
C
C
7.某中學八年級學生進行“周恩來的外交活動”的主題探究。下列各項中與此主題有關的是(
)
①重慶談判 
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出席萬隆會議 
④開國大典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與蘇聯等17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C.美國等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D.1953年,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D
C八年級歷史教案下
主備人: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學目標】知道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提出的時代背景;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和影響;了解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和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成就。
【教學重難點】重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難點:新中國成立初期美蘇對華政策的不同和萬隆會議上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指責攻擊;正確分析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國內外復雜形勢。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PPT,教材,導學案
【板書設計】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萬隆會議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預習檢測】預習課文,完成本課導學案知識梳理部分,請學生回答。【合作探究】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背景1.史料展示: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周恩來曾滿懷義憤地指出: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摘自《周恩來傳》根據材料和所學回答:舊中國外交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被迫、屈辱的外交。3.教師過渡:舊中國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獨立、無自主權的外交。那么新中國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沒有根本的轉變?請看材料。4.史料展示: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是,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摘自《共同綱領》5.教師提問: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國實行怎樣的外交政策?學生回答: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教師講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環境。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史料展示:材料:“半個世紀以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已逐漸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成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我相信,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將會被賦予全新的時代意義,從而迸發出新的生命力”。——2004年6月,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講話2.根據材料和教材知識,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基本情況。其內容是什么。學生回答: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與印度、緬甸發表聯合聲明。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3.讀材料,說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后,在國際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學生回答: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4.教師過渡:隨著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逐漸成熟和發展,中國開始更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在亞非萬隆會議上的表現更是非同凡響。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1.圖片展示:《萬隆會議上的周總理》2.教師講述:簡要介紹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非地區出現了近30個民族獨立國家。獲得獨立的國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國際關系,以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在會議召開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從中挑撥,渲染共產主義威脅,以混淆視聽,給中國代表團造成無形的負面影響。3.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是求同而存異”“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著不同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是我們仍有共同的基礎。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到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代表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4.提出問題:面對一些國家的咄咄相逼,當時周總理采取了哪些對策?學生回答: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當堂檢測】1.周恩來說:“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中國100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不學他們”的突出表現是(
)A.采取妥協退讓的外交政策
B.采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針
D.采取“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2.“中國和印度曾經達成一項協議。在這一協議中,它們規定了指導兩國關系的某些原則……”這個由周總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則”是指(
)A.一邊倒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不結盟原則
D.“求同存異”方針3.我國重視發展睦鄰友好關系。1954年,周恩來出訪印度、緬甸,三國總理共同倡導了(
),后來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和平統一八項主張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
D.“求同存異”方針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下列屬于其內容的是(
)①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內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處 
⑥求同存異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5.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既沒有去刻意爭取對共產主義的支持,也沒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論。但他達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許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個心懷善意、通情達理而真摯誠懇的人,并相當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產黨中國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來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B.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C.倡導“求同存異”方針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6.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亞洲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共同維護和平穩定。60多年前的亞非會議,中國、亞洲、非洲共同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亞非會議對中國的重大意義是(
)A.鞏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B.徹底打破了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封鎖C.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D.中國由此與印度尼西亞建立外交關系7.某中學八年級學生進行“周恩來的外交活動”的主題探究。下列各項中與此主題有關的是(
)①重慶談判 
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出席萬隆會議 
④開國大典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8.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與蘇聯等17國建立了外交關系C.美國等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D.1953年,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教學隨筆
領導檢查簽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时尚| 东明县| 康定县| 岳西县| 华池县| 东阳市| 平湖市| 西乌珠穆沁旗| 桂林市| 兴文县| 临沭县| 临西县| 乌拉特前旗| 静海县| 大竹县| 电白县| 台中县| 辰溪县| 颍上县| 阜阳市| 萍乡市| 平远县| 双桥区| 南雄市| 札达县| 苍溪县| 白河县| 桃江县| 安福县| 乌恰县| 绵阳市| 永德县| 东兴市| 安平县| 连南| 黑龙江省| 湘西| 临猗县| 西华县|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