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檢測評估一時間:90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每小題2分,共50分)1.2011年6月11日,國家藥監局發出通知,在廣東、浙江4家企業8個樣品中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簡稱“塑化劑”),目前對發現已采購的相關產品,立即進行封存,并配合做好問題產品處置召回。下面對“塑化劑”產品的認識正確的是( )A.不是勞動產品,因為它沒有價值B.有使用價值,但不是商品C.不應成為商品出售,因為它不具備應有的使用價值D.不能成為商品,因為它不用于交換答案:C2.某企業2010年的生產條件屬于社會平均水平,生產甲商品的勞動耗費為6元,產量為10萬件。2011年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50%,若其他條件不變,那么,該企業生產甲商品的個別價值、社會價值和價值總量分別為( )A.4元、4元、60萬元 B.6元、8元、90萬元C.4元、6元、90萬元 D.8元、6元、120萬元答案:C3.近幾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較大,影響居民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在居民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下列曲線圖(橫軸X為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縱軸Y為居民收入水平,d1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前的消費曲線,d2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后的消費曲線),能正確反映這一信息的是( )答案:A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的法定貨幣。回答4~5題。4.關于貨幣的職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一臺上網本的標價3000元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②一臺上網本的標價3000元必須是現實的貨幣③小王購買一臺上網本所用的2700元是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④小王購買一臺上網本的2700元必須是現實的貨幣A.①④ B.③④C.②④ D.②③解析:標價3000元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只需觀念上的貨幣即可,選①、排除②;購買一臺上網本所用的2700元是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必須是現實的貨幣,因此選④、排除③。故選A。答案:A5.新版人民幣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等幣種。新版人民幣( )①是由國家發行、并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②其面值及發行量由國家決定③其市場購買力由國家決定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能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國家不能決定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故③不選;人民幣是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因而無法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故④不選。答案:A6.某國2010年的商品價格總額為10萬億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2萬億元。如果2011年該國的商品價格總額上升10%,其他條件不變,理論上2011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 )A.1.8萬億元 B.2.2萬億元C.2.6萬億元 D.3.0萬億元解析:根據貨幣流通規律可知,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次數成反比。由于2011年該國的商品價格總額上升10%,其他條件不變,理論上2011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2萬億元+2萬億元×10%=2.2萬億元。答案:B7.深圳建立特區30年,濃縮了人們太多的消費記憶。昔日的奢侈品,今天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 )A.單位商品價值量增加B.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C.供求關系發生變化D.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根本原因,故選B。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生產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進而導致產品的價值量變小,價格越來越便宜。A與題意相反。C、D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答案:B8.假定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其價值量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 )A.364元 B.400元C.520元 D.776元解析:價值總量=價值量×商品數量。在這個題目里,價值量隨著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而變小,即260÷(1+30%)=200元。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所以價值總量是200×2=400元。答案:B9.假定去年生產1克黃金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1克白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黃金。如果今年全社會生產黃金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那么,5件A商品的價格用白銀表示為( )A.4克 B.8克C.16克 D.32克解析:在全社會生產黃金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后,5件A商品=1克黃金。去年是1克黃金=8克白銀,今年是1克黃金=16克白銀。故選C。答案:C10.對下圖的分析,正確的是( )A.在a點時,豬肉替代品的需求量減少B.在b點時,豬肉供過于求,處于買方市場C.在a點到b點期間,資源大量流入養豬行業D.在a點到b點期間,養豬業的勞動生產率下降解析:在a點時,圖上顯示豬肉的價格上漲,人們轉而購買其替代品,會導致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A錯誤。B符合題意,“貨多不值錢”,故是買方市場。C錯誤,在a點到b點期間,是一個豬肉價格下跌的期間,獲利減少,對生產的調整是縮減規模。D錯誤,在a點到b點期間,養豬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才會導致豬肉價格下跌。答案:B11.下圖函數圖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中的價格基本走勢,該圖蘊含的經濟信息是( )①該商品很可能處于賣方市場②該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會有所減少③該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會有所減少④該商品生產者可能會擴大生產規模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圖中該商品在半年中的價格基本走勢是上漲,“賣方市場”是賣方主導的市場,因為“物以稀為貴”,所以價格上漲,①應選。該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與該商品的需求量是同方向變化,價格上漲,需求量下降,②要選。該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與該商品的需求量是反方向變化,③不選。價格上漲,有利可圖,所以,該商品生產者可能會擴大生產規模。答案:B12.對不同收入群體對物價變動的敏感度調查顯示,收入1000元以下、1000元至3000元之間、3000元至5000元之間、5000元以上對物價變動的關注程度依次為:46.6%、32.1%、29.5%、28.1%;物價變動的受影響程度依次為:45.9%、37.7%、32.5%、26.6%。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 )①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②居民收入和物價變動影響居民消費水平③物價變動影響居民購買力,從而影響消費④收入差距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收入低的人對物價變動的關注程度最高,物價變動的受影響程度也最高,可見,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物價,故選②③。①④不符合題意。答案:C13.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提出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的具體補貼范圍、標準和流程。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出有利于( )①優化農村產業結構②拉動國內消費需求③通過消費帶動家電企業的生產④提高居民生活水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意義。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有具體補貼,這實際上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拉動了其消費。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使得可以促進家電企業的生產發展。①不符合題意。答案:B14.市場上商品的價格時高時低,造成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很多。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都是通過( )A.直接決定商品生產的數量實現的B.改變商品的質量和品牌實現的C.改變商品的供給或者需求實現的D.直接決定商品生產的條件實現的解析: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實現的,故選C;A、B、D說法錯誤,應排除。答案:C15.閱讀下圖,下列說法中對該圖認識正確的是( )①當商品價格位于A→B區間時為買方市場,位于C→D區間時為賣方市場②當商品價格位于A→B區間時為賣方市場,位于C→D區間時為買方市場③當商品價格位于A→B區間時,買方同買方競爭④當商品價格位于C→D區間時,買方同買方競爭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解析:當商品價格位于A→B區間時,價格在不斷上漲,賣者起主導作用,為賣方市場,這時買者同買者競爭;位于C→D區間時剛好相反,故②③認識正確。答案:D16.價格與價值之間的組合模式多種多樣。請閱讀下圖所示,你認為比較恰當的組合應該在( )A.AB區間之內 B.BC區間之內C.CD區間之內 D.AD區間之內解析:根據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可知,只有BC區間符合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不會偏離得太遠,故選B。答案:B17.一項針對濟南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和攀比、虛榮心理。山東省消費者協會負責人說,在大學時代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量力而行,適度消費,往往可以受益終生。下列對適度消費的認識,錯誤的是( )A.適度消費是一種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的消費B.在買方市場情況下適度擴大消費不違背適度原則C.適度消費就要反對超出承受能力的鋪張浪費D.適度消費就是要求抑制消費,盡量減少消費需求解析:注意設問要求“認識錯誤”的是,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D項錯誤。應選。答案:D18.醫學專家認為,將空調設置到26℃不僅是一個令人舒服且不易患病的最佳溫度,也有利于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提倡開空調不低于26℃屬于( )A.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B.保護環境、綠色消費C.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D.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解析:合理設置空調溫度,有利于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故選B。其他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意。答案:B19.與前幾年不同,如今的商場,蔬菜、肉食等多帶有綠色食品標簽;冰箱多是無氟的;洗衣粉多是無磷的……商場的這一變化( )①其核心在于促進人們可持續性消費②可引導人們保護環境,綠色消費③可引導人們量入為出,適度消費④可引導人們勤儉節約,艱苦奮斗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商場的這一變化能反映出消費者的消費觀的變化。根據關鍵詞“綠色食品標簽”、“無氟冰箱”、“無磷洗衣粉”可見是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的觀念,而綠色消費的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③④不符合題意。答案:A20.從哈爾濱去上海的機票降到了200元,在這種情況下,原本打算坐火車的人極可能改乘飛機。面對這種新選擇,有乘客表示:“應該會坐飛機,便宜還省時間,主要是性價比吧!”“性價比”會影響乘客的選擇,這主要是( )A.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B.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C.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D.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解析:乘坐飛機,便宜省時,性價比高,符合求實心理的特點,其余各項均不符合題意。答案:D21.網絡購物是借助網絡實現商品或服務從商家/賣家轉移到個人用戶(消費者)的過程。2010~2011年是中國網絡購物爆發式增長的一年,網購成為網絡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網絡購物的優勢開始凸顯,并帶動包裝、物流快遞等多產業發展。這體現了網購消費( )A.屬于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網上商品價格低廉B.擴大內需促進生產,催生新的產業出現和成長C.屬于從眾心理主導的消費,網上商品時尚,使用價值高D.存在信用欺詐,應宏觀調控限制其發展速度解析:網購是一種新興購物方式,這種方式便捷高效,可以促進生產,擴大內需,優勢比較明顯,B項正確;A、C兩項本身錯誤,D項與題意無關。答案:B22.下面對下圖中由Q1點到Q2點運動的描述中,理解正確的是( )A.該商品因供過于求而減小生產規模B.該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從增加到減少C.該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從減少到增加D.該商品因價格上升而擴大生產規模解析:從Q1點到Q2點表明該商品的價格在上漲,同時縱軸的變化表明該商品的供給也在增加,表明該商品隨著價格的增加,生產規模也在擴大,故D項符合題意;從圖中不能推出該商品是否供過于求,故A項不選;該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應該一直在增加,故B項不選,該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應該在逐步減少,故C項不選。答案:D23.在寧波工作的小李回江西探親,但考慮飛機票價較貴,小李選擇了乘火車回家。這說明( )①人們對商品的消費,受相關商品價格的影響②商品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③當某種商品價格較貴時,人們可以用替代品滿足自己的需求④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的上漲必然會使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增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考慮飛機票價較貴,小李選擇了乘火車回家,說明了人們對商品的消費,受相關商品價格的影響,①正確,飛機與火車是互為替代商品,當某種商品價格較貴時,人們可以用相應商品的替代品滿足自己的需求,③正確;②說法正確,但材料中體現得不明顯;在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的上漲必然會使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減少,故④說法錯誤。答案:B24.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商品使用頻率不高,沒必要買。如新郎、新娘在婚慶上穿的禮服,一件質量上乘的禮服售價在千元甚至在萬元以上。這種“金縷玉衣”如果穿一次后就束之高閣,則十分可惜。對這類商品,適合的消費類型是( )A.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B.勞務消費和貸款消費C.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D.租賃消費和有形商品消費解析:對于“穿一次后就束之高閣”的商品,這種商品從消費類型上看,屬于有形商品消費,而不屬于勞務消費,A、B兩項排除;貸款消費的對象主要是大件商品,比如汽車、住房等,而禮服這樣的商品一般沒有必要進行貸款消費,租賃消費比較適合,排除C項,選D項。答案:D25.下列示意圖反映的是通常情況下價格與相關因素的關系。其中①②④分別反映的是價格隨社會勞動生產率、通貨膨脹率、居民收入水平變化的曲線,③反映的是需求量隨價格變化的曲線。這些示意圖中正確反映價格與相關因素關系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解析: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故①正確;當發生通貨膨脹時,紙幣貶值,物價上漲,故②錯誤;隨著價格的降低,商品的需求量增大,故③正確;④的說法錯誤。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2011年6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5%,漲幅再創新高。統計顯示,5月份我國CPI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1.7%,居住價格上漲6.1%,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3.2%,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2.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2.5%,衣著類價格上漲1.8%,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0.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6%。(1)上述材料反映了經濟生活中的什么現象?(2)結合材料分析說明這種現象會帶來什么危害。答案:(1)上述材料表明,我國目前經濟運行中出現了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現象,即通貨膨脹現象。(2)①影響人民的生活。由材料可知2011年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5%,漲幅再創新高,這就意味著人們手中的錢就不值錢了,存款所代表實物量少了,勢必導致人民實際購買力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就會影響人民尤其低收入者的生活。②破壞經濟秩序。物價上漲會引起居民心理恐慌,誘發市場搶購風潮,破壞市場的正常秩序,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27.材料一 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標準(又名免征額)調整歷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時間 1993年10月 1999年8月 2003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8年3月 2011年6月個稅免征額(元) 800 1000 1200 1600 2000 3500 材料二 2011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工薪所得免征額由目前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將超額累進第1級稅率由5%修改為3%,第2級稅率仍為10%。(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2)假如小王的爸爸月收入4000元,依據材料二相關信息,算算小王的爸爸9月份和8月份相比少納多少稅。(3)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簡述我國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的積極意義。答案:(1)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個人所得稅免征額也在加快調整,但是普通工薪階層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增長較多,負擔加重。這說明我國稅收政策不合理。(2)[500×5%+(4000-2000-500)×10%]-(4000-3500)×3%=175-15=160(元)(3)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根據居民工資水平的實際情況,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實際收入,改善人民生活。②稅收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進社會公平。③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擴大消費需求是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全面拉動內需。28.某中學高三(1)班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舉行了一次有關社區居民消費狀況的調查,獲得某位居民的消費情況。(如下表)健身消費 50 5% 0 0打牌、打麻將等消費 100 10% 350 14%旅游消費 60 6% 250 10%家庭服務消費 0 0 200 8%結余 300 200如果你是該研究性學習小組成員,請探究以下問題。(1)該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什么變化?(2)請你針對該居民的消費誤區,為他提出合理化建議。(3)請你擬訂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并簡要寫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解析:回答本題要求學生善于從圖表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要分析圖表內的數據變化,把握數據所反映的問題。第(1)問從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居民消費結構向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方向發展,說明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第(2)問要求學生從圖表中概括居民消費的誤區,即重物質消費和不良娛樂消費,輕精神消費,忽視健康消費,接著回答針對誤區所要采取的措施。第(3)問屬于探究型題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案:(1)該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減少,生存資料消費比重下降,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比重上升,消費結構不斷升級。(2)目前該居民的消費結構還存在不合理即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忽視健康消費、存在不良消費、每月收入節余偏低等誤區。①該居民需要重視健康消費,少抽煙,多健身。②在物質消費水平提高的同時要更加重視精神消費。③要改善娛樂方式,消除不良娛樂行為。④要注意勤儉節約,增加每月收入節余。(3)①課題:××社區居民消費面面觀或××社區居民消費現象透視等。②研究目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并引導消費行為。③研究方法:抽樣調查、問卷調查、訪談、小組合作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