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期末復習4單元崇尚法治精神讀記提綱核心素養鏈接1.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網絡知識拓展對公平的認識公平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公平的存在,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現象,并不意味著整個社會不公平。當遇到不公平情況發生時,我們應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教材解讀考點1尊重自由平等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關系。(P95)(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2)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證;追求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則是法治的價值追求,體現了法治的基本精神。(3)因為法治,每一個人都應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因為法治,社會弱者也應分享公共資源,獲得公平發展的機會;因為法治,合法的行為得以保護,違法的行為受到懲罰,正義的陽光灑滿人間。2.自由的作用。(P97)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3.如何理解自由應受必要的限制?(P97)(1)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2)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4.自由為什么受法律的限制?(P98)(1)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2)自由主要是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3)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5.法治與自由二者間的關系。(P98)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點撥:6.平等的地位和在法律意義上的含義。(P99)(1)地位: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2)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點撥:平等并不等于一視同仁。一視同仁(同等情況同等相待)只是平等的一種情況。有時候,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也是平等的體現。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99~101)(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2)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3)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8.我們應如何珍視自由?(珍視自由的正確做法)(P102)(1)珍視自由,就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為此,我們要知曉自己的權利,正確認識權利的價值,積極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2)珍視自由,必須依法行使權利。作為公民,應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意識。9.我們應該如何踐行平等?(P103~105)(1)踐行平等,就要反對特權。每個公民都應平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2)踐行平等,就要平等地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我們要以法律為基本的行為準則,平等地對待所有成員,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3)踐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面對這些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4)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需要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增強平等意識,努力踐行平等,共同建構平等有序的社會制度。10.什么是特權?特權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是什么?反對特權的原因是什么?(P103)(1)含義:所謂特權,就是法律、制度規定之外的特殊權利。(2)表現: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或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或利用社會關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設法逃避法律制裁等。(3)原因:①特權是平等的大敵。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侵犯,任何踐踏法律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罰。②每個公民都應平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11.抵制不平等行為的原因和做法。(P104)(1)原因: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就業歧視等不平等現象,損害了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2)做法:面對這些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考點2維護公平正義1.公平的含義、內涵及具體要求(P107~108)含義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內涵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等具體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考點2維護公平正義1.公平的含義、內涵及具體要求(P107~108)含義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內涵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等具體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2.公平的意義或價值。(P108)(1)對個人: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僅能保證個人應得的利益,使個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而且能讓人感受到尊嚴,從而激發自身潛能,提高工作效率。(2)對社會: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平有利于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和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公平有利于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3.什么是正義行為?(P109)一般而言,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4.正義的要求。(P110)正義作為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要求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要求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5.正義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或力量。(P111)(1)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①正義作為人類社會的理想追求,往往被當作評價社會制度的價值標準。制度的生命在于正義,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義;②有了正義的制度,即使是社會弱勢群體,也能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會的關愛;③作為社會制度中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更應體現正義的原則,成為維護正義的有力保障。(2)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正義,有利于恰當地調整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營造和諧、穩定、安寧的社會環境,為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6.怎樣堅守公平?(P113~114)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衛公平。(1)個人維護公平。①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為時,我們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2)制度保障公平。①對于立法而言,在規定權利義務、分配社會資源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②對于司法而言,在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時,要公平地對待當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7.守護正義的必要性。(我們為什么要做有正義感的人)(P114~115)(1)追求正義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主題。正義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2)期盼正義、實現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8.怎樣守護正義?(P115~116)(1)個人守護正義。①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2)司法維護正義。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9.為了實現司法正義,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P116)國家積極推進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10.實現公平正義的必要性。(P117)(1)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2)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深度分析】1.生活中的不平等現象、危害及應對方法。(1)現象:身高歧視、性別歧視、就業歧視等。(2)危害:損害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影響社會和諧穩定。(3)應對方法: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2.請你就學校如何維護校園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議。①學校不能按照成績分班,各年級實行平行班教學,杜絕“實驗班”“學霸班”等;②學校制度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歧視成績差的學生;③統一分配教學設施等。3.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及其危害。現象任人唯親、高考移民、徇私舞弊、偷稅漏稅、假冒偽劣、重男輕女、就業歧視、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等。總之,不正當競爭現象,都屬于不公平現象危害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挫傷人們的積極性,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助長腐敗,影響社會和諧穩定4.列舉國家為實現社會公平所采取的措施。教育方面異地高考政策的出臺;中考改革;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實行“兩免一補”政策、“營養改善計劃”等醫療方面基本醫保總體實現全覆蓋;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啟動疾病應急救助試點,城鄉居民醫保“六統一”住房方面建立健全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實施“限購令”政策就業方面實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扶貧工程、希望工程養老方面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業方面取消農業稅;新農村建設5.維護教育公平有什么重要意義?(1)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促進教育公平,有助于保障社會公平。(2)教育公平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3)教育公平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提高國民素質,建設教育強國的迫切需求。(4)教育公平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持續發展,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等。6.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尊重和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是一個現代人應有的品格。(3)按照正義標準對人對事、做人做事,違反正義標準的事堅決不做,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的集中表現。(4)在社會合作交往中,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權利,不能傷害他人的身體,更不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5)鄙視采用不正當手段的行為。對實施非正義行為的人要進行積極地勸說和制止,必要時以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等。【觀點辨析】1.自由就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這種觀點錯誤。(1)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2)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2.制度規則保障公平正義,因此,有了制度和規則的保障,就能實現公平正義。這種觀點片面。堅守公平,離不開正義的制度作保障。但要把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也離不開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行為時,要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3.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需要政府出力,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這種觀點錯誤。(1)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2)我們要明辨是非,以公平之心待人處事,心懷正義,自覺抵制不公平和非正義行為,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4.當我們遇到非正義行為時,要不顧一切與之斗爭,以守護正義。這種觀點錯誤。守護正義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如果“不顧一切”與之斗爭,會損害我們的利益甚至安全,往往得不償失。【名言警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對自由的向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2張PPT)2021八下道法期末專題復習擬適應測試4單元崇尚法治精神1.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尚法治精神體會法治原則與價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培養法治思維引領法治行為崇尚法治精神體會法治原則與價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培養法治思維引領法治行為對公平的認識公平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公平的存在,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現象,并不意味著整個社會不公平。當遇到不公平情況發生時,我們應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考點1尊重自由平等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關系。(P95)(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2)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證;追求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則是法治的價值追求,體現了法治的基本精神。(3)因為法治,每一個人都應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因為法治,社會弱者也應分享公共資源,獲得公平發展的機會;因為法治,合法的行為得以保護,違法的行為受到懲罰,正義的陽光灑滿人間。2.自由的作用。(P97)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3.如何理解自由應受必要的限制?(P97)(1)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2)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4.自由為什么受法律的限制?(P98)(1)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2)自由主要是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3)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5.法治與自由二者間的關系。(P98)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點撥:6.平等的地位和在法律意義上的含義。(P99)(1)地位: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2)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點撥:平等并不等于一視同仁。一視同仁(同等情況同等相待)只是平等的一種情況。有時候,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也是平等的體現。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99~101)(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2)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3)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8.我們應如何珍視自由?(珍視自由的正確做法)(P102)(1)珍視自由,就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為此,我們要知曉自己的權利,正確認識權利的價值,積極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2)珍視自由,必須依法行使權利。作為公民,應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意識。9.我們應該如何踐行平等?(P103~105)(1)踐行平等,就要反對特權。每個公民都應平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2)踐行平等,就要平等地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我們要以法律為基本的行為準則,平等地對待所有成員,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3)踐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面對這些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4)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需要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增強平等意識,努力踐行平等,共同建構平等有序的社會制度。10.什么是特權?特權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是什么?反對特權的原因是什么?(P103)(1)含義:所謂特權,就是法律、制度規定之外的特殊權利。(2)表現: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或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或利用社會關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設法逃避法律制裁等。(3)原因:①特權是平等的大敵。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侵犯,任何踐踏法律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罰。②每個公民都應平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11.抵制不平等行為的原因和做法。(P104)(1)原因: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就業歧視等不平等現象,損害了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2)做法:面對這些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考點2維護公平正義1.公平的含義、內涵及具體要求(P107~108)含義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內涵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等具體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2.公平的意義或價值。(P108)(1)對個人: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僅能保證個人應得的利益,使個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而且能讓人感受到尊嚴,從而激發自身潛能,提高工作效率。(2)對社會: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平有利于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和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公平有利于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3.什么是正義行為?(P109)一般而言,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4.正義的要求。(P110)正義作為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要求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要求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5.正義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或力量。(P111)(1)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①正義作為人類社會的理想追求,往往被當作評價社會制度的價值標準。制度的生命在于正義,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義;②有了正義的制度,即使是社會弱勢群體,也能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會的關愛;③作為社會制度中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更應體現正義的原則,成為維護正義的有力保障。(2)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正義,有利于恰當地調整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營造和諧、穩定、安寧的社會環境,為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6.怎樣堅守公平?(P113~114)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衛公平。(1)個人維護公平。①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為時,我們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2)制度保障公平。①對于立法而言,在規定權利義務、分配社會資源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②對于司法而言,在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時,要公平地對待當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7.守護正義的必要性。(我們為什么要做有正義感的人)(P114~115)(1)追求正義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主題。正義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2)期盼正義、實現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8.怎樣守護正義?(P115~116)(1)個人守護正義。①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2)司法維護正義。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9.為了實現司法正義,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P116)國家積極推進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10.實現公平正義的必要性。(P117)(1)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2)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深度分析】1.生活中的不平等現象、危害及應對方法。(1)現象:身高歧視、性別歧視、就業歧視等。(2)危害:損害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影響社會和諧穩定。(3)應對方法: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2.請你就學校如何維護校園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議。①學校不能按照成績分班,各年級實行平行班教學,杜絕“實驗班”“學霸班”等;②學校制度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歧視成績差的學生;③統一分配教學設施等。3.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及其危害。現象任人唯親、高考移民、徇私舞弊、偷稅漏稅、假冒偽劣、重男輕女、就業歧視、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等。總之,不正當競爭現象,都屬于不公平現象危害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挫傷人們的積極性,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助長腐敗,影響社會和諧穩定4.列舉國家為實現社會公平所采取的措施。教育方面異地高考政策的出臺;中考改革;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實行“兩免一補”政策、“營養改善計劃”等醫療方面基本醫保總體實現全覆蓋;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啟動疾病應急救助試點,城鄉居民醫保“六統一”住房方面建立健全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實施“限購令”政策就業方面實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扶貧工程、希望工程養老方面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業方面取消農業稅;新農村建設5.維護教育公平有什么重要意義?(1)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促進教育公平,有助于保障社會公平。(2)教育公平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3)教育公平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提高國民素質,建設教育強國的迫切需求。(4)教育公平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持續發展,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等。6.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尊重和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是一個現代人應有的品格。(3)按照正義標準對人對事、做人做事,違反正義標準的事堅決不做,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的集中表現。(4)在社會合作交往中,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權利,不能傷害他人的身體,更不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5)鄙視采用不正當手段的行為。對實施非正義行為的人要進行積極地勸說和制止,必要時以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等。【觀點辨析】1.自由就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這種觀點錯誤。(1)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2)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2.制度規則保障公平正義,因此,有了制度和規則的保障,就能實現公平正義。這種觀點片面。堅守公平,離不開正義的制度作保障。但要把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也離不開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行為時,要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3.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需要政府出力,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這種觀點錯誤。(1)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2)我們要明辨是非,以公平之心待人處事,心懷正義,自覺抵制不公平和非正義行為,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4.當我們遇到非正義行為時,要不顧一切與之斗爭,以守護正義。這種觀點錯誤。守護正義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如果“不顧一切”與之斗爭,會損害我們的利益甚至安全,往往得不償失。【名言警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對自由的向往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期末復習4單元崇尚法治精神讀記提綱核心素養鏈接1.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網絡知識拓展對公平的認識公平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公平的存在,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現象,并不意味著整個社會不公平。當遇到不公平情況發生時,我們應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教材解讀考點1尊重自由平等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關系。(P95)(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2)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證;追求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則是法治的價值追求,體現了法治的基本精神。(3)因為法治,每一個人都應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因為法治,社會弱者也應分享公共資源,獲得公平發展的機會;因為法治,合法的行為得以保護,違法的行為受到懲罰,正義的陽光灑滿人間。2.自由的作用。(P97)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3.如何理解自由應受必要的限制?(P97)(1)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2)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4.自由為什么受法律的限制?(P98)(1)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2)自由主要是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3)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5.法治與自由二者間的關系。(P98)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點撥:6.平等的地位和在法律意義上的含義。(P99)(1)地位: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2)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點撥:平等并不等于一視同仁。一視同仁(同等情況同等相待)只是平等的一種情況。有時候,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也是平等的體現。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99~101)(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2)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3)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8.我們應如何珍視自由?(珍視自由的正確做法)(P102)(1)珍視自由,就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為此,我們要知曉自己的權利,正確認識權利的價值,積極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2)珍視自由,必須依法行使權利。作為公民,應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意識。9.我們應該如何踐行平等?(P103~105)(1)踐行平等,就要反對特權。每個公民都應平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2)踐行平等,就要平等地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我們要以法律為基本的行為準則,平等地對待所有成員,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3)踐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面對這些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4)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需要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增強平等意識,努力踐行平等,共同建構平等有序的社會制度。10.什么是特權?特權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是什么?反對特權的原因是什么?(P103)(1)含義:所謂特權,就是法律、制度規定之外的特殊權利。(2)表現: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或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或利用社會關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設法逃避法律制裁等。(3)原因:①特權是平等的大敵。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侵犯,任何踐踏法律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罰。②每個公民都應平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11.抵制不平等行為的原因和做法。(P104)(1)原因: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就業歧視等不平等現象,損害了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2)做法:面對這些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考點2維護公平正義1.公平的含義、內涵及具體要求(P107~108)含義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內涵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等具體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考點2維護公平正義1.公平的含義、內涵及具體要求(P107~108)含義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內涵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等具體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2.公平的意義或價值。(P108)(1)對個人: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僅能保證個人應得的利益,使個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而且能讓人感受到尊嚴,從而激發自身潛能,提高工作效率。(2)對社會: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平有利于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和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公平有利于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3.什么是正義行為?(P109)一般而言,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4.正義的要求。(P110)正義作為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要求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要求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5.正義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或力量。(P111)(1)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①正義作為人類社會的理想追求,往往被當作評價社會制度的價值標準。制度的生命在于正義,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義;②有了正義的制度,即使是社會弱勢群體,也能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會的關愛;③作為社會制度中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更應體現正義的原則,成為維護正義的有力保障。(2)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正義,有利于恰當地調整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營造和諧、穩定、安寧的社會環境,為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6.怎樣堅守公平?(P113~114)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衛公平。(1)個人維護公平。①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為時,我們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2)制度保障公平。①對于立法而言,在規定權利義務、分配社會資源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②對于司法而言,在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時,要公平地對待當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7.守護正義的必要性。(我們為什么要做有正義感的人)(P114~115)(1)追求正義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主題。正義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2)期盼正義、實現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8.怎樣守護正義?(P115~116)(1)個人守護正義。①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2)司法維護正義。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9.為了實現司法正義,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P116)國家積極推進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10.實現公平正義的必要性。(P117)(1)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2)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深度分析】1.生活中的不平等現象、危害及應對方法。(1)現象:身高歧視、性別歧視、就業歧視等。(2)危害:損害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影響社會和諧穩定。(3)應對方法: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2.請你就學校如何維護校園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議。①學校不能按照成績分班,各年級實行平行班教學,杜絕“實驗班”“學霸班”等;②學校制度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歧視成績差的學生;③統一分配教學設施等。3.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及其危害。現象任人唯親、高考移民、徇私舞弊、偷稅漏稅、假冒偽劣、重男輕女、就業歧視、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等。總之,不正當競爭現象,都屬于不公平現象危害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挫傷人們的積極性,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助長腐敗,影響社會和諧穩定4.列舉國家為實現社會公平所采取的措施。教育方面異地高考政策的出臺;中考改革;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實行“兩免一補”政策、“營養改善計劃”等醫療方面基本醫保總體實現全覆蓋;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啟動疾病應急救助試點,城鄉居民醫保“六統一”住房方面建立健全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實施“限購令”政策就業方面實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扶貧工程、希望工程養老方面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業方面取消農業稅;新農村建設5.維護教育公平有什么重要意義?(1)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促進教育公平,有助于保障社會公平。(2)教育公平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3)教育公平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提高國民素質,建設教育強國的迫切需求。(4)教育公平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持續發展,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等。6.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尊重和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是一個現代人應有的品格。(3)按照正義標準對人對事、做人做事,違反正義標準的事堅決不做,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的集中表現。(4)在社會合作交往中,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權利,不能傷害他人的身體,更不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5)鄙視采用不正當手段的行為。對實施非正義行為的人要進行積極地勸說和制止,必要時以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等。【觀點辨析】1.自由就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這種觀點錯誤。(1)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2)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2.制度規則保障公平正義,因此,有了制度和規則的保障,就能實現公平正義。這種觀點片面。堅守公平,離不開正義的制度作保障。但要把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也離不開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行為時,要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3.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需要政府出力,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這種觀點錯誤。(1)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2)我們要明辨是非,以公平之心待人處事,心懷正義,自覺抵制不公平和非正義行為,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4.當我們遇到非正義行為時,要不顧一切與之斗爭,以守護正義。這種觀點錯誤。守護正義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如果“不顧一切”與之斗爭,會損害我們的利益甚至安全,往往得不償失。【名言警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對自由的向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下期末復習 4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 讀記提綱 答案版.docx 八下期末復習 4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 讀記提綱 自測版.docx 八下期末復習 4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 讀記提綱.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