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篇 專題通關攻略9 歷史唯物主義(三講三練)-2021屆高考政治二輪復習(江蘇專用)(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篇 專題通關攻略9 歷史唯物主義(三講三練)-2021屆高考政治二輪復習(江蘇專用)(含答案)

資源簡介

專題九 歷史唯物主義
微專題一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與文化的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體現在其與社會存在的不同步性。文化也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文化與經濟的發展并不完全同步。二者的相對獨立性也都體現了對社會存在、政治、經濟的反作用,有共性也有個性。所以要正確運用二者在不同領域的相對獨立性。
1.不能正確認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剖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顛倒二者關系,就可能犯歷史唯心主義錯誤。
(1)(2020·全國Ⅲ卷·T21③)時間規律的普遍性決定了人們對待時間態度的統一性。 (×)
(2)(2017·全國卷Ⅲ·T20①)互聯網思維決定了網絡時代社會形態的性質和面貌。 (×)
(3)(2017·全國卷Ⅲ·T21③)社會意識的變化總是滯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 (×)
2.無視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剖析: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社會意識有先進與落后之分,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1)(2020·全國Ⅰ卷·T23②)不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社會意識是落后的社會意識。 (×)
(2)(2020·全國Ⅰ卷·T23④)社會意識能否推動社會發展取決于其是否反映社會存在。 (×)
1.(2020·山東等級考·T15·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從“能吃飽肚子”,到“能吃上純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著金扁擔”……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攀升。這體現了 (  )
A.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
B.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C.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
D.社會意識的內容根源于社會存在
素養提示:
科學精神:能夠正確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學科能力:解釋與論證
【解析】選D。本題綜合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事物發展的狀態等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攀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屬于社會意識,不是上層建筑,也不是創造歷史的活動(實踐),這種向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攀升說明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故D正確,A、C不符合題意;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B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故錯誤。
2.(2020·全國Ⅰ卷·T23·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廣西某山村有許多珍稀鳥類,但一直存在打鳥、捕鳥等現象。近年來,該村引導村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觀鳥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鳥友”前來參觀,以護鳥觀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特色的產業蓬勃發展,以前打鳥、捕鳥的村民成為愛鳥、護鳥的“土專家”和良好生態環境的自覺守護者。這表明 (  )
①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根源于生產生活的發展變化
②不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社會意識是落后的社會意識
③社會意識能夠轉化為改變社會存在的物質力量
④社會意識能否推動社會發展取決于其是否反映社會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引導下,該村放棄了打鳥、捕鳥,反而建設了觀鳥基地,吸引眾多“鳥友”前來參觀,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這表明了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根源于生產生活的發展變化,社會意識通過社會實踐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①③正確。不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社會意識也可能是超前的社會意識,②錯誤;任何社會意識都反映社會存在,如實反映社會存在的社會意識即正確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發展,④錯誤。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近年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處于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由此可見 (  )
①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②要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走歷史必由之路
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④事物的發展具有必然性,要自覺站在新事物的一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C。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表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要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走歷史必由之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強調主要矛盾,①不符合題意;題目中沒有涉及新舊事物,④排除。
如果有題肢“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于社會意識的變化”,能不能選?
提示:不能選。因為“于”表示被動,“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于社會意識的變化”=“社會意識的變化決定社會存在的變化”。
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的私有財產不斷增加,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也發生了新變化。民法典將遺產范圍擴大為“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這意味著過去不在列舉范圍內的虛擬財產,只要是個人合法財產,都能成為遺產。由此可見 (  )
①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②法律可以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③作為社會意識的法律具體內容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
④不同的人對法律具體條文的理解是不同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A。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調整法律,這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①符合題意;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法律的具體內容隨之發生變化,這說明法律作為社會意識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③符合題意;法律屬于社會意識,可以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也可以落后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②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同的人對法律具體條文的理解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④錯誤。
如果增加題肢⑤“社會意識推動社會存在的發展”,應不應選?
提示:不應選。因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有時是積極的,有時是消極的。
熱點在線 素養提升
  2019年12月23日,①長江保護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草案明確長江十年禁漁、建立協調機制、生態修復等規定,直指當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中的薄弱環節,體現了堅持問題導向的立法原則,對于②破解長江“無魚”的困境和治療其他“病癥”,都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政治認同:認同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定制度自信
科學精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
公共參與: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和觀念,積極參與生態保護
1.近些年來,洞庭湖、鄱陽湖頻頻干旱見底,部分水系嚴重斷流、河湖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一些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棲息地和生物群落遭到破壞。因此制定一部具有針對性、特殊性和系統性的長江保護法,迫在眉睫。從唯物史觀看,長江保護法立法的哲學依據是 (  )
①社會意識具有反作用
②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客觀要求
③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
④人們的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長江保護法立法落后于長江流域存在的問題,制定一部具有針對性、特殊性和系統性的長江保護法,迫在眉睫,是因為社會意識具有反作用,正確意識促進事物發展,①符合題意;法律作為一種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制定長江保護法是為了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狀況,③符合題意;法律是上層建筑,②不符合題意;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④錯誤。
2.長江保護法草案用法律的形式回應了人民群眾對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認同。“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有網友在看到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后,說了這樣一句話。長江白鱘的滅絕,讓人再次感受到了長江生物保護的緊迫性。事實上,當下的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為了改變“無魚”困局,長江開啟了十年禁漁——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值得注意的是,十年禁漁還寫入了長江保護法草案。草案規定,國家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嚴格捕撈管理。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在本法實施之日起十年內,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具體管理辦法和重點水域范圍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不僅如此,該草案還在長江流域標準體系建設的有關規定中,增加了關于生物完整性指數的內容,明確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物種資源狀況建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體系,并將其變化狀況作為評估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總體狀況的重要依據。
結合材料,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的知識,分析我國立法保護長江可持續發展的合理性。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把握。學生在回答本題時可以采用“三步法”。第一:審設問。設問限定的作答范圍是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的知識,屬于分析類主觀試題。第二:審材料。調動所學知識,材料涉及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等有效信息,學生可以對應教材回答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第三:組織答案,結合材料分析說明。
答案:(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我國出臺長江保護法草案,適應了社會發展對于保護長江生態平衡的新要求。
(2)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推動作用,長江保護法草案的制定,有利于解決長江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微專題二 社會發展基本矛盾與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社會發展規律:
(1)原理:
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②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
(2)方法論: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需要。
2.社會歷史發展趨勢:
(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2)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3)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在階級社會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主要是通過改革實現的。要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全面深化改革。
3.社會歷史的主體:
(1)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
哲學依據
  (1)唯物論: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深入基層,向群眾學習,汲取群眾的智慧;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
(2)辯證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遵循了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的認識順序。
(3)認識論: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4)唯物史觀:
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②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③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有利于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1.無視社會基本矛盾的決定作用:
剖析: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決定、推動社會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社會發展規律是任何社會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
(1)(2018·天津文綜·T5④)社會經濟的發展取決于生產關系的調整。 (×)
(2)人民群眾的意愿是衡量社會發展道路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 (×)
(3)人的意志推動社會發展。 (×)
(4)社會經濟的發展取決于生產關系的調整。 (×)
2.不能正確理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
剖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具有相對獨立性,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可以滯后于或者超前于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會推動生產力發展,反之則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
(1)(2020·全國Ⅲ卷·T23①)經濟基礎的變革總是先于上層建筑的變革。 (×)
(2)(2020·全國Ⅲ卷·T23②)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就能推動生產力發展。 (×)
3.混淆改革的性質和目的:
剖析: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1)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
(2)黨和政府機構改革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
1.(2020·全國Ⅲ卷·T2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民眾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基礎性法律,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制定民法典體現的唯物史觀原理是 (  )
①經濟基礎的變革總是先于上層建筑的變革
②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就能推動生產力發展
③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離不開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④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素養提示:
政治認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維護人民根本利益。
科學精神:正確理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意識,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學科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
【解析】選D。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具有相對獨立性,上層建筑的變革可以滯后于或者超前于經濟基礎的變革,①錯誤。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推動生產力發展,反之則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故②說法不科學。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進而推動上層建筑的發展變化。民法典體現了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民眾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這表明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離不開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③正確。這一重要法律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這表明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④正確。
2.(2020·天津等級考·T18·歷史的創造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異時移,法隨時變。這是一部充分體現時代特點的民法典——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強化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保護……民法典與時俱進,為解決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民為邦本,法系根基。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拋物墜物難題,維護小區業主合法權益……民法典聚焦百姓關切,強化保護人民權利,為百姓安居樂業提供法治保障。
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知識,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理解。
【解析】本題是分析說明型試題,限定知識是“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事異時移,法隨時變。這是一部充分體現時代特點的民法典,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民為邦本,法系根基。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民法典聚焦百姓關切,強化保護人民權利,體現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答案: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民法典的出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為解決時代面臨的新問題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民法典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
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民法典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我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將于2021年基本完成。不少地方成立了新型集體經濟組織,首批已獲得“身份證”。今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更好地發揮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等作用。這表明 (  )
A.調整不合理的生產關系能解放生產力
B.上層建筑的變革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C.勞動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D.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解析】選A。本題考查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我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是通過變革生產關系激發社會活力的體現,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A符合題意;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屬于生產關系的變革,不是對上層建筑的變革,B不合題意;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C縮小了人民群眾的范圍,錯誤;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D錯誤。
如果有選項“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選不選呢?
提示:不選,不符合題意。因為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屬于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不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2.(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上提出,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這表明 (  )
①理論創新是解決國家生物安全的根本途徑
②科學的生態價值觀是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的基礎
③實踐發展對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提出新挑戰
④要通過深化改革解決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習近平的講話表明,實踐發展對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提出新挑戰,要通過深化改革解決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矛盾,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③④符合題意;社會實踐是解決國家生物安全的根本途徑,①說法錯誤;科學的生態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以社會存在為基礎,②說法錯誤。
如果有題肢“深化改革是解決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矛盾的途徑”能不能選?
提示:不能選。因為在階級社會中,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是通過改革實現的。
熱點在線 素養提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①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治理的根本目的是②“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政治認同:認同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
公共參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人民服務
科學精神: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的輝煌成就,是中國人民靠自己的雙手起早貪黑辛勤干出來的,共和國的堅實大廈,是中國人民一磚一瓦日積月累艱苦構建的。這一表述蘊含的社會真諦是 (  )
①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
④人民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我國70多年的輝煌成就,是中國人民靠自己的雙手起早貪黑辛勤干出來的,共和國的堅實大廈,是中國人民一磚一瓦日積月累艱苦構建的,強調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③符合題意;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說明人民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④符合題意;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①錯誤;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錯誤。
2.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用7個故事,分別記錄了開國大典、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國女排三連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神舟十一號飛船著陸、抗戰70周年閱兵式;用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重要歷史瞬間,見證了新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程。影片對宏大的歷史事件,選取了普通人物的視角,如開國大典自動升旗裝置設計師、香港回歸儀式升旗手、原子彈研究人員、上海里弄小男孩、北京出租車司機、迷途知返的失足青年……別出心裁的設計、豐富多樣的人物類型、溫暖深情的故事講述,喚起了無數觀眾的時代記憶,共同展現了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正能量和家國情懷,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我和我的祖國》以“吾國吾民”為主題,不但有“吾國”,還有“吾民”。有人說,歷史是屬于大人物的,歷史更是屬于小人物的。請運用唯物史觀的知識評析這個觀點。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史觀關于社會歷史的主體的相關知識。大人物指的是杰出人物,小人物指的是人民群眾,歷史是屬于大人物的,肯定大人物即杰出人物在社會歷史中的貢獻;歷史更是屬于小人物的,分析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答案:(1)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既包括普通個人(小人物),也包括杰出人物(大人物),雖然每個人都是歷史活動的參與者,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大人物尤其是杰出人物對人民群眾具有指導、教育、動員和組織作用,群眾需要杰出人物,認為“歷史是屬于大人物的”,有其合理性。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普通的勞動群眾(小人物)是人民群眾的主體,杰出人物重要作用的發揮也離不開普通群眾;所以,認為“歷史更是屬于小人物的”是正確的。
微專題三  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從內容上看 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
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從性質上看 正確的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起到促進作用;錯誤的價值觀則會把人們引向歧途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黨和政府應該如何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經濟 生活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加強宏觀調控,調整收入分配秩序;發揮財政維護社會公平和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政治 生活 ①政府:宗旨、工作原則、職能、依法行政、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自覺接受監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權威性;
②黨:宗旨、性質、執政方式、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文化 生活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生活 與
哲學 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求黨和政府堅持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
②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1.夸大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剖析: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是人生的重要向導。價值觀不起決定作用。
(1)(2018·全國卷Ⅰ·T23①)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的差異。 (×)
(2)(2017·全國卷Ⅱ·T23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真理觀。 (×)
2.混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關系、無視社會歷史性:
剖析: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客觀的評價標準,并且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1)(2020·全國Ⅰ卷·T22①)青年學生的價值觀決定于其行為選擇。 (×)
(2)(2020·全國Ⅰ卷·T22②)青年學生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穩定不變。 (×)
(3)(2020·全國Ⅱ卷·T22④)審美標準具有客觀性,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因時代變化而改變。 (×)
(4)(2020·全國Ⅲ卷·T21①)時間的價值因人而異,沒有客觀性。 (×)
1.(2020·全國Ⅰ卷·T2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為 (  )
①青年學生的價值觀決定于其行為選擇
②青年學生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穩定不變
③價值觀教育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
④正確價值觀是青年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素養提示:
政治認同: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四個自信”。
科學精神: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學科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
【解析】選D。本題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的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正確認識和理解青少年階段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因為價值觀教育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③符合題意;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是因為正確價值觀是青年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導,④符合題意。行為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①錯誤;價值觀具有社會歷史性,會隨著社會實踐的變化而變化,②錯誤。
2.(2020·江蘇高考·T33·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災難,是觀照一個民族靈魂的鏡子。抗擊疫情過程中,從白衣戰士沖鋒在前的身影里,我們看到了“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從八方馳援的物資洪流中,我們看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這一幕幕感人場景說明 (  )
①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因人而異的
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選擇
④實現人生價值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中華民族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原因、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等考點。材料不能體現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差異性,②本身正確但與題意不符合。材料沒有體現人生價值的實現,④本身正確但與題意不符合。“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體現的是愛國主義,材料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這說明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①入選。抗擊疫情過程中涌現出來的感人場景,反映出在正確價值觀影響下人們的行為選擇,③入選。
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956年交通大學一大批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響應號召,跨越一千多千米從上海來到西安,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業中,用自己的青春年華鑄就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新時代,我們要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傳承“西遷精神”是因為 (  )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②價值觀對人生實踐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③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能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④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C。本題考查價值觀的相關知識。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是因為“西遷精神”對人們的鼓舞、激勵、導向作用,②符合題意。交通大學一大批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響應祖國號召,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業中,是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作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③符合題意;①不是傳承“西遷精神”的原因,不符合題意;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④錯誤。
如果有題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選不選?
提示:不選。因為材料中沒有強調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不符合題意。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在寧夏鹽池縣,過度放牧曾經導致草原生態惡化,風沙災害日益嚴重。為保護生態,鹽池實行封山禁牧,培育林草。經過多年的抗沙與頑強植綠,鹽池縣闖出一條生態改善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綠色發展新路子。這表明 (  )
①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②要樹立正確的生態自然觀,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客觀性和社會歷史性
④自然環境的變化取決于人們價值判斷的改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鹽池從過度放牧到實行封山禁牧,培育林草,闖出一條生態改善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綠色發展新路子,這表明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尊重客觀規律,要樹立正確的生態自然觀,重視生態文明建設,①②符合題意;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人的意識活動,具有主觀性,③錯誤;自然環境的變化是客觀的,不取決于人們價值判斷的改變,④錯誤。
如果增加⑤“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選不選?
提示:選。因為經過多年的抗沙與頑強植綠,闖出一條生態改善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綠色發展新路子,能夠體現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也能夠體現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
熱點在線 素養提升
  2020年以來,總書記先后赴浙江、陜西、山西三地考察,每到一處,都必談生態環境保護,有力①帶動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識。深刻領會②“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向往,真正做到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生產,③以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實績造福于民。
政治認同: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自信
科學精神: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
公共參與:樹立環保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1.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這一要求說明 (  )
A.不同的人對事物價值的認識不同
B.價值觀是正確改造世界的重要向導
C.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認識和行動
D.事物對不同主體的價值各不相同
【解析】選C。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說明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認識和行動,C符合題意;不同的人對事物價值的認識也可能相同,A錯誤;正確的價值觀才是正確改造世界的重要向導,B錯誤;事物對不同主體的價值也可能是相同的,D錯誤。
2.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從15年前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15年后“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浙江安吉余村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成功實踐,見證了也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的前瞻指導性和巨大生命力,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分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正確性。
【解析】本題考查價值觀的知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屬于正確的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正確的價值觀指導、促進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從上述幾個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起到促進作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成功實踐。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在長期實踐中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要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3)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兩山”理論具有前瞻指導性和巨大生命力。
(4)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專題四 人生價值及其實現
1.人的價值:
(1)原理:
①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②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人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2)方法論: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把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統一起來,在對社會的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2.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1)根本途徑: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2)客觀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3)主觀條件: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的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用矛盾分析法認識人生價值
(1)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則: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 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看他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2)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要看到在今天,人的貢獻主要是對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1.沒有理解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的關系:
剖析:人生價值既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也包括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衡量人生價值的大小主要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1)生命的意義在于社會對個體的肯定。 (×)
(2)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
(3)人生價值的大小通常來自個人體驗。 (×)
2.無視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剖析: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1)(2018·全國卷Ⅱ·T23②)奮斗能減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礙與困難。 (×)
(2)(2018·全國卷Ⅱ·T23③)奮斗能讓理想擺脫條件制約而變為現實。 (×)
(3)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
1.(2019·江蘇單科·T33·人的價值及其創造與實現)“軟世代”是近年來出現的青年群體,意指在發達的消費社會,一些年輕人缺乏進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寧愿宅在家里打游戲、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個人的身心都綿軟無力。如果讓你去勸導他們,下列道理比較合適的是 (  )
①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②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
③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④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利用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本題綜合考查人生價值的創造和實現等知識,考查的學科素養是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主旨和題肢內涵。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①正確。材料中的“軟世代”青年并未完全脫離社會,也沒有“個人奮斗”,②不符合題意。“軟世代”更多地關注自我價值,忽視社會價值,因此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③正確。“軟世代”的缺點不在于沒有利用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而是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④錯誤。
2.(2018·全國卷Ⅱ·T23·實現人生價值)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我們人生難得的際遇。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這是因為 (  )
①奮斗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②奮斗能減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礙與困難
③奮斗能讓理想擺脫條件制約而變為現實
④奮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條件影響而獲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素養提示:
科學精神: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和條件。
公共參與:在積極參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
學科能力:運用知識與闡釋事物
【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解答本題的題眼是把握“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我們人生難得的際遇,是因為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奮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條件影響、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而獲得成功;做新時代的奮斗者,是因為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奮斗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①④符合題意。②表述錯誤,奮斗能克服而不是減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礙與困難。③表述錯誤,理想源于現實,不能擺脫現實條件的制約。
1.(人生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這段話對我們青年的人生觀啟示有 (  )
①人生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②有價值的人生體現愛國主義情懷,不能考慮個人利益
③青年學生奉獻祖國、奉獻人民,就是個人的全部價值
④在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B。本題考查人生價值等知識。新時代中國青年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啟示我們人生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①④符合題意;個人的正當利益應當得到維護,②錯誤;人生價值既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也包括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③錯誤。
如果有題肢“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你覺得可不可以選?
提示:可以選。因為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體現了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2.(實現人生價值)2020年5月17日,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1963年北大畢業后,把大半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們親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兒”,她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這啟示我們 (  )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信念和正確價值觀
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因素
③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
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B。樊錦詩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這啟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信念和正確價值觀,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①③符合題意;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而不是決定因素,②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不符合題意。
如果增加題肢⑤“理想決定未來,青年人要敢于有夢,堅定信念”, 選不選?
提示:不選。因為理想作為主觀思想,只能指引未來,不能決定未來。
熱點在線 素養提升
  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②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就讓我們把平凡又偉大的向上向善力量融進工作崗位,用實際行動創造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中國奇跡。 政治認同: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科學精神: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實現人生價值
1.2020年5月17日晚8點,《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樊錦詩、顧方舟、杜嵐、尤端陽、中國女排……來自各個行業、領域的獲獎者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精神催人奮進,事跡令人動容,傳遞出了平凡又偉大的向上向善力量。這表明 (  )
①他們的價值判斷是建立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的
②他們取得事業成功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支撐
③他們良好的個人素質是成就其卓越人生的關鍵
④他們在奉獻中創造價值是得到社會認可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C。來自各個行業、領域的獲獎者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定理想信念,②符合題意;來自各個行業、領域的獲獎者們事跡令人動容,被評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得到社會的認可,④符合題意;價值選擇是建立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的,①錯誤;良好的個人素質是成就其卓越人生的重要條件,但關鍵是個人主觀努力,③錯誤。
2.閱讀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長征是充滿理想和獻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氣譜寫的人類史詩,是人類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偉大史詩。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長征精神作為長征實踐的文化精神創造物,其迸發出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是具有歷史穿透力、恒久感召力的不朽精神旗幟。80多年來,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紅旗渠精神,再到“兩彈一星”精神,在中華民族拼搏奮進的圖譜中,始終不難尋到長征精神的痕跡。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的人民創造英雄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強調,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說明為什么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解析】根據設問可知,本題考查的知識范圍為歷史唯物主義,設問指向為為什么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屬于原因類試題,要從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角度分析。解答時,可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等角度進行分析。
答案: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勝利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②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③我們應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素養培優微專題
 (九)有關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觀題      
(一)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
【角度列舉】(1)(2019·全國卷Ⅱ·T40(1))以其美多吉為代表的雪線郵路勞動者的事跡,生動詮釋了“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的道理,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加以說明。(12分)
(2)(2019·全國卷Ⅲ·T39(1))結合材料并運用唯物史觀知識,說明在脫貧致富實踐中蘭考縣委是如何貫徹群眾路線的。(12分)
(3)(2018·全國卷Ⅰ·T40(1))小崗村的改革發展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加以說明。(10分)
(4)(2017·全國卷Ⅰ·T40(2))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說明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12分)
【模板】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歷史主體+價值觀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結合材料
【要素】(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
(3)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這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5)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
(二)運用人生價值觀的知識對材料進行分析
【角度列舉】(2018·全國卷Ⅲ·T40(1))運用價值觀知識,說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體現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情懷的。(10分)
【模板】人的價值的內容+人的真正價值+價值觀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結合材料
【要素】(1)人的價值的內容(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分析材料)。
(2)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分析材料)。
(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樹立正確價值觀、踐行核心價值觀、結合材料)。
(4)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兩個標準(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結合材料)。
(5)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根本途徑、客觀條件、主觀條件、分析材料)。
明邏輯
組答案 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導向,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影響改造世界的活動。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信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畢生精力。(1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普格县| 济南市| 远安县| 康马县| 开封县| 南皮县| 大安市| 和龙市| 资溪县| 焦作市| 垦利县| 乐平市| 葫芦岛市| 海盐县| 镇安县| 九江市| 海淀区| 扶绥县| 沛县| 远安县| 密云县| 德清县| 司法| 海城市| 南丰县| 耒阳市| 宜宾市| 泗水县| 西华县| 枝江市| 鲁山县| 石狮市| 灵石县| 西畴县| 如皋市| 秭归县| 儋州市| 周至县| 津南区|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