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物質科學(二)第20課時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知識導引1.物質的變化、性質區別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質變化反映性質,2.化學變化的表達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意義及相關計算7世仁教育已7教變化Ⅰ變化Ⅱ8|定條件定條件“““鐵絲圖CuSO4溶液2A化學式為C)人③乙烯乙(化學式為C2HO金屬+酸化合反應」置換反應金屬活動性金屬+鹽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反應物:可溶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條件生成物:水或氣體或沉淀中和反應表達實例合反應分解反應X→A2KCOKO△置換反應CCBFe+CuSo-CutFeso復分解反應AB+(D→AD+CBBaSOAY白磷生石灰表3-3記錄表實驗內容反應后容器溫度變化情況Mg與稀HCl反應Ba(OH)2與NHCl反應圖3-42鎂條與稀鹽酸反應圖3-43氫氧化鋇與氯化銨反應活動將鋅片(Zn)和碳棒組成的電路,插入稀硫酸中,觀察小燈泡發光的情況。在這個化學變化過程中,化學能轉化成了能圖3-44原電池化學反應涉及構成物質的微粒的重新排列,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不過,不同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大小是不同的,有些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非常細微,只有用靈敏的儀器才能檢測到,也有些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則非常明顯?;瘜W反應中的能量通常表現為熱、光、電等。圖3-49木頭燃燒后留下灰燼圖3-50蠟燭燃燒后質量幾乎為零HOMno圖3-51H2O2制取O2鐵絲裝有NaOH溶液的滴管白磷CuSO4溶液圖3-52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圖3-53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HC溶液溶液紅墨水水鎂條石棉網∠1QM血O溶液高錳酸鉀凰塑料管水●克。因為裝置減少的重力氣球受到的浮力,F;排,所以裝置減少的質量為0.22克0克/升0.143克≈0.14克,所以該反應遵循讀圖化學方程式表示哪些意義?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8→8表示反應物在什么條件果生成了什么物質。CO2表示各物質間表示反應物原子與分子的生成物各物個數比圖3-55化學方程式的意義間的質量比。○碳原子催化劑光照●氧原子o氫原子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3物質的變化與性質學案知識導引二、物質的變化、性質例1 下列事例中,不是通過化學反應提供能量的是()例2 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請回答:(1)變化Ⅰ中的“一定條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項即可),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2)變化Ⅱ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1.[2019?紹興]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在于變化過程中有無新的物質生成,下列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A.比較金屬活動性B.水的電解C.過濾泥漿水D.食物霉變2.[2020?杭州]醫用消毒酒精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產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C8H18)作原料,經以下流程制取乙醇:(1)步驟①的轉化屬于 (選填“化學”或“物理”)變化。(2)步驟②是乙烯和含兩種元素的化合物B發生化合反應,則B中所含元素是 。例3.[2020?臺州]七氟丙烷(C3HF7)滅火劑容易汽化不留殘渣,適用于電器、精密儀器、圖書檔案等滅火。根據上述信息可以推測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質是( ?。?br/>A.導電性B.腐蝕性C.不助燃D.沸點高3.[2019?溫州]銀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密度較大,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長期放置會被氧化而發黑。其中屬于銀的化學性質的是( )A.銀白色B.密度較大C.導電性良好D.能被氧化三、化學變化的表達例4 分析下列反應所得結論中,正確的是()①CO+CuOCu+CO2②2Al+Fe2O3Al2O3+2Fe③2Na2O2+2CO2===2Na2CO3+O2④2H2S+SO2===2H2O+3SA.①②屬于置換反應B.③④屬于復分解反應C.③中氧元素化合價不變D.都有單質生成4.[2017?衢州]2017年5月,我國在南海首次試采可燃冰成功。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學式為CH4?8H2O,相對分子質量為160,它是由甲烷氣體與水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水合物??扇急鶡嶂蹈摺Σ亓看蟆H紵划a生污染物。材料二:將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儲層,能將可燃冰中的CH4“擠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甲烷(CH4)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CH4?8H2O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3)下列關于可燃冰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燃冰是一種清潔能源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過程是化學變化C.用CO2“擠走”可燃冰中的CH4過程屬于置換反應例5.[2019?紹興]如圖是同學們探究物質燃燒條件的部分裝置圖,向燒杯中加入適量水,一段時間后,試管中的白磷被引燃。(1)上述實驗現象說明了生石灰和水反應是一個 ?。ㄟx填“放熱”或“吸熱”)過程。(2)實驗中涉及到的兩個化學反應都屬于反應基本類型中的 反應。例6.[2017?衢州]質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規律之一。下列裝置及實驗(天平未畫出)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br/>ABCD6.[2020?衢州]利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驗證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定律。如圖,小科將適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塞入一團棉花并測出試管、棉花與藥品的總質量為m1.加熱使之充分反應后,測得量筒中氣體體積為V,再次測得反應裝置與物質總質量為m2,已知常溫常壓下氧氣密度為ρ.據此請回答:(1)實驗中用量筒收集氣體的好處是 。(2)實驗中,試管口內壁附著紫紅色小液滴,請解釋產生該現象的原因 。(3)根據實驗數據計算發現:m1﹣m2≠ρV,與質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這一實驗結果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試管中高錳酸鉀沒有完全分解B.導管口連續均勻冒氣泡時才收集氣體C.未調節量筒內外液面相平就讀數D.停止加熱時,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例7 [2017杭州]小金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在實驗中用電子天平和量筒準確測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實驗中操作正確,O2的密度為ρ)(1)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椐質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之間應存在的等量關系為(3)每次實驗結束后,小金在拆卸裝置時總能聞到刺激性氣味。他將加熱后剩余固體中的MnO2分離并測量其質量,發現總小于加熱前MnO2的質量,查閱資料后發現,一般認為加熱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應過程如下:第1步:2MnO2+2KClO3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氣味)第2步2KMnO4K2MnO4+MnO2+O2↑;第3步:K2MnO4+Cl22KCl+MnO2+O2↑。寫出加熱后剩余固體中MnO2質量小于加熱前MnO2質量的原因:。7. [2018臺州]某同學用如圖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稱取一定質量的碳酸鈉裝入氣球,將氣球套在錐形瓶上。將藥品全部倒入裝有足量稀鹽酸的錐形瓶中,氣球迅速脹大。稱量反應前后裝置的總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1)計算第1次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_______。(2)分析數據發現每次反應前后裝置的總質量均不相等,請以第1次反應為例,通過計算說明該反應是否遵循質量守恒定律:_______。(空氣密度取1.3克/升,二氧化碳密度取2.0克/升,結果精確到0.01)例8 下圖四位同學正在討論某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他們所描述的化學方程式是()例9“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從反應價值看:該反應能獲取清潔能源,可減輕溫室效應B.從物質分類看:該反應涉及2種氧化物C.從微觀構成看:四種物質均由分子構成D.從表示方法看: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4H2O2CH4+4O28.“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物質的本質。濃度為75%的酒精常用作防疫消毒液,其有效成份是乙醇,如圖是工業上在一定條件下制取乙醇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符號分析:乙的化學式為CO2B.宏觀分析:丙物質由3種元素組成C.微觀分析:一個甲分子由6個原子構成D.基本反應類型分析: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9.CO2的轉化和利用是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2016年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可呼吸CO2”的電池,放電時該電池“吸收CO2”,充電時該電池“放出CO2”。放電時,金屬鈉和CO2發生置換反應生成一種非金屬單質和一種常見的鹽,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8年5月,某雜志介紹了我國的一項研究成果:在一種新催化劑作用下可實現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甲醇,相關反應如圖所示,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之比為。例10.[2019?舟山]黃銅(銅和鋅的合金)因性能優良,被廣泛用于制作錢幣、飾品和生產中,銅的質量分數在59%﹣65%之間的黃銅性能優良。興趣小組為了解某黃銅螺母的材料性能進行如下實驗:取多個黃銅螺母放入燒杯中,另取80克1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質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應,實驗過程數據記錄如表。分析上述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1)第4次實驗結束后溶液的pH 7(選填“>”“=”或“<”)。(2)配制8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3)通過計算說明該黃銅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優良。10.[2020?衢州]小科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測量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注射器水平放置,夾持裝置未畫出。他在試管中加入lg石灰石樣品和足量的稀鹽酸(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快速將連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口,實驗結果如下表。(忽略活塞與筒壁之間的摩擦及溫度變化對實驗的影響) (1)實驗中判斷石灰石和鹽酸反應完的依據是 。(2)當時實驗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約為2g/L。請利用表格中的數據,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例11.[2020?嘉興]復方碳酸氫鈉片是一種常用的抗酸劑藥物,口服后能迅速中和或緩沖胃酸,減少疼痛等癥狀。復方碳酸氫鈉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 ?。ㄅc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做了以下實驗:先將復方碳酸氫鈉片制成粉末,取10克分多次放入盛有100克稀鹽酸的燒杯中充分反應。測出加入的粉末質量和反應后的溶液質量,兩者質量關系如圖所示。(1)實驗后,興趣小組又往燒杯中加入少量粉末,觀察到 ,說明上述實驗結束時稀鹽酸過量。(2)計算復方碳酸氫鈉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3)計算10克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后所得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11.[2019?衢州]小科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其它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中碳酸鈣的含量,利用氣密性良好的圖甲裝置進行實驗:①稱取石灰石樣品6克,加入錐形瓶中,塞緊瓶塞,從左側持續緩慢鼓入空氣;②一段時間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鹽酸,開始計時;③待裝置D總質量不再增加時停止鼓入空氣。實驗過程中測得裝置D增加的質量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乙。(堿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根據圖乙,運用化學方程式計算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2)下列情況中,會導致測得的碳酸鈣質量分數偏大的是 。①去掉裝置A,將空氣直接鼓入裝置B②去掉裝置C,將B與D裝置直接相連③當氣泡停止產生時立即停止鼓入空氣參考答案二、例1.B例2.(1)升高溫度(或減小壓強,或吸熱)(2)物理變化(3)2SO32SO2+O21.C2.(1)化學(2)氫元素、氧元素例3.C3.D三、例4.D4.(1)CH4+2O2CO2+2H2O(2)7.5%或0.075(3)A,B例5(1)放熱(2)化合例6.A6.(1)便于直接讀出氧氣的體積(2)高錳酸鉀粉末溶于冷凝水后形成溶液(3)BCD例7.(1)防止水蒸氣冷凝回流到試管底部引起試管炸裂(2)m1+m2+m3=m4+ρV(3)少量的氯氣隨著氧氣排出,使得反應的第3步沒有發生完全7.(1)0.22克(2)遵循例8.B例9.D8.A9.(1)4Na+3CO2===2Na2CO3+C(2)1:3例10.(1)(1)根據第二次和第三次固體都是減少了2.6g,所以第一次也是減少2.6g,所以樣品質量為20.0g+2.6g=22.6g,而第四次只減少了1.3g,所以此時硫酸過量。所以第4次實驗結束后溶液的pH<7。(2)根據溶液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配制8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克厘米3)。設需要的濃硫酸的體積為xx×1.84克/厘米3×98%=80g×19.6%x≈8.7厘米3=8.7mL(3)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100%≈59.7%介于59%﹣65%之間,所以性能優良。10.(1)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反應完全后氣體體積不再變化,此時刻度就不再變化;故答案為:活塞對應的刻度不變。(2)根據活塞體積變化,可知生成二氧化碳體積為176mL=0.176L,所以二氧化碳質量=2g/L×0.=176L=0.352g,設碳酸鈣質量為x,2HCl+CaCO3=CaCl2+H2O+CO2↑10044x0.352gx=0.8g,碳酸鈣質量分數例11.(1)實驗后,興趣小組又往燒杯中加入少量粉末,觀察到固體繼續溶解,產生氣泡,是因為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說明上述實驗結束時稀鹽酸過量。故填:固體繼續溶解,產生氣泡。(2)設碳酸氫鈉質量為x,生成氯化鈉質量為y,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10g+100g﹣105.6g=4.4g,NaHCO3+HCl═NaCl+H2O+CO2↑,8458.544xy4.4gx=8.4g,y=5.85g,復方碳酸氫鈉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是:100%=84%(3)反應后所得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00%=5.5%11.解:設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6gx2.2gx≈83.3%(2)①去掉裝置A,將空氣直接鼓入裝置B,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裝置D吸收,導致得的碳酸鈣質量分數偏大;②去掉裝置C,將B與D裝置直接相連,導致水蒸氣被裝置D吸收,導致得的碳酸鈣質量分數偏大;③當氣泡停止產生時立即停止鼓入空氣,導致二氧化碳沒有被裝置D完全吸收,導致得的碳酸鈣質量分數偏大小;故選:①②。1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3物質的變化與性質.pptx 4.3物質的變化與性質學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